CN218334950U - 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34950U
CN218334950U CN202222682755.7U CN202222682755U CN218334950U CN 218334950 U CN218334950 U CN 218334950U CN 202222682755 U CN202222682755 U CN 202222682755U CN 218334950 U CN218334950 U CN 218334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room
power distribution
room
air
wal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827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世豪
万仁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Airui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Arro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Arro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Arro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827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349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34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349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属于配电室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墙体,墙体的内部设置有隔墙和吊顶板,隔墙将墙体的内部分隔为配电室和控制室,墙体靠近控制室的一侧开设有进风孔,进风孔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墙体的一侧设置有调节百叶,配电室的地面上设置有安装底座,安装底座上设置有配电柜,安装底座的四周设置有集水槽,配电室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控制室内设置有控制器、冷风机、送风扇和排水泵,送风扇固定安装于吊顶板上,冷风机设置于送风扇的下方,排水泵固定安装于控制室的地面,该装置对配电室内的环境进行监测后通过控制器自动调节配电室内的温湿度、积水等环境,增强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大部地区的配电室都采用无人值守的,外力破坏和恶劣自然环境是导致配电室故障的重要因素。由于配电室无人值守,当配电室环境中的温湿度过高时可能会对设备造成危害,加速电线老化甚至引发停电、爆炸危险,当配电室漏水,如果不及时发现会导致设备损毁,当积水浸泡到带电部位时,还会引发短路或者电器事故,引发区域性电力瘫痪。特别是在春季湿度较大的地区,配电室内电气设备内外温差较大,凝露严重,导致电气设备内部场强分布不均,易引起局部放电,传统配电室均采用普通民用空调和普通通风百叶,通过人工定期巡检就地控制配电室的环境,无法实现自动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对配电室内的环境进行监测后通过控制器自动调节配电室内的温湿度、积水等环境,增强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内部设置有隔墙和吊顶板,所述隔墙将所述墙体的内部分隔为配电室和控制室,所述墙体靠近所述控制室的一侧开设有进风孔,所述进风孔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墙体靠近所述配电室的一侧设置有调节百叶,所述墙体的顶部设置有无动力风帽,所述配电室的地面上设置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上设置有配电柜,所述安装底座的四周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配电室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室内设置有控制器、冷风机、送风扇和排水泵,所述控制器的一侧与所述隔墙固定连接,所述送风扇固定安装于所述吊顶板上,所述冷风机设置于所述送风扇的下方,所述排水泵固定安装于所述控制室的地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槽的内壁设置有水浸传感器,所述水浸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冷风机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一侧与所述隔墙固定连接,所述冷风机的进风端与所述进风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冷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送风扇的进口连通,所述冷风机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扇的出口连接有送风管,所述送风管设置于所述吊顶板的上方,所述送风管的下方设置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贯穿所述吊顶板后与所述配电室的内部连通,所述送风口的端部设置有送风百叶,所述送风百叶与所述吊顶板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排水泵的进口端连接有抽水主管,所述抽水主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隔墙后延伸至所述配电室的内部,所述抽水主管的端部连接有抽水支管,所述抽水支管延伸至所述集水槽的内部,所述排水泵的出口端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墙体的外侧,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隔墙的底部开设有穿墙孔,所述穿墙孔与所述集水槽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无动力风帽的底部连接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墙体的顶板和所述吊顶板后与所述配电室的内部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百叶包括外框、内框、百叶片、蜗杆和调节电机,所述内框呈“L”形,且其两端均与所述外框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百叶片垂直阵列设置于所述内框的内侧,所述蜗杆垂直设置于所述内框的外侧,所述调节电机设置于所述蜗杆的底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百叶片的两侧均设置有转轴,其中一侧的所述转轴与所述外框的内壁转动连接,另一侧的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内框后设置有蜗轮,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螺纹配合,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减速箱,所述减速箱的输出端与所述蜗杆的底端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其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通过配电室内外环境的温度检测差值,控制冷风机系统的启停,及时为配电室内输送冷气进气降温,同时调节百叶可通过调节百叶片的旋转角度调整百叶窗的通风效率,在冷气输送时百叶片关闭,降低冷风机的运行负荷,在温差正常的情况下,百叶片开启保证自然通风,降低能耗;
(2)排水泵根据水浸传感器的信号自动启停,及时将配电房内的积水排出,无需人工检查和排水,防止积水淹没配电柜的带电部位,造成漏电短路等事故,保证配电室设施及人员的安全;
(3)本装置与传统的人工巡检控制相比,配电室内的环境能够实现自动控制调节,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环境调节效率高,减少巡检人力,实现配电室无人值守且正常可靠运行的目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调节百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调节百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的电连接框图;
图中:100、墙体;101、隔墙;1011、穿墙孔;102、吊顶板;103、进风孔;104、调节百叶;1041、外框;1042、内框;1043、百叶片;1044、转轴; 1045、蜗轮;1046、蜗杆;1047、调节电机;1048、减速箱;105、无动力风帽; 1051、排风管;106、第一温度传感器;200、配电室;201、安装底座;202、配电柜;203、集水槽;2031、水浸传感器;204、第二温度传感器;300、控制室;301、控制器;302、冷风机;3021、安装架;303、送风扇;3031、送风管; 3032、送风口;3033、送风百叶;304、排水泵;3041、抽水主管;3042、抽水支管;3043、排水管;3044、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
请参照附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包括墙体100,墙体100的内部设置有隔墙101和吊顶板102,隔墙101将墙体100的内部分隔为配电室200和控制室300,配电室200保持传统供、配电的功能,控制室300用于放置环境控制的器件,将其与配电室200分隔开,防止相互影响,配电室200和控制室300在墙体100外侧均开设有单独的门禁装置,仅有权限的人员允许进入,墙体100靠近控制室300的一侧开设有进风孔103,进风孔10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06,第一温度传感器106用于采集墙体100外侧的环境温湿度,作为配电室200内温度调节的参考,墙体 100靠近配电室200的一侧设置有调节百叶104,调节百叶104可自行调节百叶 104片1043的开合角度,控制室300内的通风效率,墙体100的顶部设置有无动力风帽105,无动力风帽105为防止配电室200形成密封空间,保持常压状态,配电室200的地面上设置有安装底座201,安装底座201上设置有配电柜202,安装底座201采用混凝土浇筑成型,用于提升配电柜202的高度,起到一定的防水缓冲作用,安装底座201的四周设置有集水槽203,集水槽203用于收集进入配电室200内的雨水,配电室20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04,第二温度传感器204实时检测配电室200内的温度,为温湿度控制提供判断依据,控制室 300内设置有控制器301、冷风机302、送风扇303和排水泵304,控制器301 的一侧与隔墙101固定连接,控制器301收集各传感器信号后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至各动力件,从而实现环境的自动调节控制,送风扇303固定安装于吊顶板 102上,冷风机302设置于送风扇303的下方,送风扇303为配电室200内输送外部新风,冷风机302起到降低新风温度的作用,从而调节配电室200内的室温,排水泵304固定安装于控制室300的地面,排水泵304用于抽吸排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进一步的,集水槽203的内壁设置有水浸传感器2031,水浸传感器2031、第一温度传感器10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04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30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水浸传感器2031用于检测集水槽203 内的水位,当到达一定高度时,输出信号至控制器301,两组温度传感器分别将环境温湿度和室内温湿度数据传输至控制器301后,控制器301计算两组数据的差值,从而控制冷风机302和调节百叶104的动作,当室内温度大于室外温度一定数值时,控制器301启动送风扇303和冷风机302,将新风降温处理后通过送风扇303送至配电室200内,降低室内温度,同时控制调节百叶104关闭,防止冷气外溢造成冷风机302超负荷,直至室内温度降低至正常范围后送风扇303 和冷风机302均停止;当室外温度低于一定值时,送风扇303保持停止,调节百叶104关闭;当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在设置范围内使,控制器301通过控制调节百叶104的开合角度调整室内的通风效率;当室内湿度大于设定值时,送风扇303启动,调节百叶104开启,加大空气流动速度,将室内湿气加快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进一步的,冷风机302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架 3021,安装架3021的一侧与隔墙101固定连接,冷风机302的进风端与进风孔 103的位置相对应,冷风机302的出风口与送风扇303的进口连通,冷风机302 的输入端与控制器30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冷风机302受控制器301控制启停,起到制冷空气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进一步的,送风扇303的出口连接有送风管 3031,送风管3031设置于吊顶板102的上方,送风管3031的下方设置有送风口 3032,送风口3032贯穿吊顶板102后与配电室200的内部连通,送风口3032 的端部设置有送风百叶3033,送风百叶3033与吊顶板102固定连接,送风管 3031隐藏至吊顶板102上,起到美观的效果,送风管3031将送风扇303抽送的新风导入至配电室200的上方,送风百叶3033可通过调节百叶104角度使新风分散至配电室200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进一步的,排水泵304的输入端与控制器 30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排水泵304的进口端连接有抽水主管3041,抽水主管 3041的另一端贯穿隔墙101后延伸至配电室200的内部,抽水主管3041的端部连接有抽水支管3042,抽水支管3042延伸至集水槽203的内部,排水泵304的出口端连接有排水管3043,排水管3043的另一端延伸至墙体100的外侧,排水管3043上设置有电磁阀3044,电磁阀3044的输入端与控制器30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抽水泵将集水槽203内的雨水通过管道排出至墙体100外,排水泵304 和电磁阀3044同步启停,电磁阀3044防止污染物通过排水管3043倒流至排水泵304内造成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进一步的,隔墙101的底部开设有穿墙孔 1011,穿墙孔1011与集水槽203连通,穿墙孔1011用于控制室300的排水,防止控制室300内积水损坏设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进一步的,无动力风帽105的底部连接有排风管1051,排风管1051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墙体100的顶板和吊顶板102后与配电室200的内部连通,配电室200内的压力上升时,空气可通过排风管1051由无动力风帽105排出,保持配电室200内的常压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进一步的,调节百叶104包括外框1041、内框1042、百叶片1043、蜗杆1046和调节电机1047,内框1042呈“L”形,且其两端均与外框1041的内侧固定连接,百叶片1043垂直阵列设置于内框1042 的内侧,蜗杆1046垂直设置于内框1042的外侧,调节电机1047设置于蜗杆1046 的底端,百叶片1043的两侧均设置有转轴1044,百叶片1043以转轴1044为中心自由转动,通过转动角度的大小,实现调节百叶104通风面积的调节,其中一侧的转轴1044与外框1041的内壁转动连接,另一侧的转轴1044贯穿内框1042 后设置有蜗轮1045,蜗轮1045与蜗杆1046螺纹配合,蜗杆1046用于同步调节多个百叶片1043,调节电机1047的输出端连接有减速箱1048,减速箱1048的输出端与蜗杆1046的底端固定连接,调节电机1047通过减速箱1048将动力传输至蜗杆1046上,用于带动蜗杆1046做旋转运动,调节电机1047的输入端与控制器30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具体的,该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第一温度传感器10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04分别采集室外环境温湿度和配电室200内的环境温湿度,并将采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301上,控制器301根据两组温湿度数据的对比计算,输出控制信号至送风扇303、冷风机302和调节电机1047上,控制送风扇303、冷风机302的启停和调节百叶104的开合幅度,实现配电室200 内环境温度的调节,同时,当配电室200内进水后,集水槽203内的水浸传感器 2031检测到信号,控制器301启动排水泵304和电磁阀3044,集水槽203内的雨水依次通过抽水支管3042、抽水主管3041和排水管3043后排出至墙体100 外。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电机1047、第一温度传感器106、第二温度传感器204、水浸传感器2031、控制器301、冷风机302、送风扇303、排水泵304和电磁阀 3044的具体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电机1047、第一温度传感器106、第二温度传感器204、水浸传感器2031、控制器301、冷风机302、送风扇303、排水泵304和电磁阀 3044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00),所述墙体(100)的内部设置有隔墙(101)和吊顶板(102),所述隔墙(101)将所述墙体(100)的内部分隔为配电室(200)和控制室(300),所述墙体(100)靠近所述控制室(300)的一侧开设有进风孔(103),所述进风孔(10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06),所述墙体(100)靠近所述配电室(200)的一侧设置有调节百叶(104),所述墙体(100)的顶部设置有无动力风帽(105),所述配电室(200)的地面上设置有安装底座(201),所述安装底座(201)上设置有配电柜(202),所述安装底座(201)的四周设置有集水槽(203),所述配电室(20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04),所述控制室(300)内设置有控制器(301)、冷风机(302)、送风扇(303)和排水泵(304),所述控制器(301)的一侧与所述隔墙(101)固定连接,所述送风扇(303)固定安装于所述吊顶板(102)上,所述冷风机(302)设置于所述送风扇(303)的下方,所述排水泵(304)固定安装于所述控制室(300)的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203)的内壁设置有水浸传感器(2031),所述水浸传感器(203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06)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04)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控制器(30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机(302)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架(3021),所述安装架(3021)的一侧与所述隔墙(101)固定连接,所述冷风机(302)的进风端与所述进风孔(10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冷风机(302)的出风口与所述送风扇(303)的进口连通,所述冷风机(302)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30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扇(303)的出口连接有送风管(3031),所述送风管(3031)设置于所述吊顶板(102)的上方,所述送风管(3031)的下方设置有送风口(3032),所述送风口(3032)贯穿所述吊顶板(102)后与所述配电室(200)的内部连通,所述送风口(3032)的端部设置有送风百叶(3033),所述送风百叶(3033)与所述吊顶板(10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泵(304)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30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排水泵(304)的进口端连接有抽水主管(3041),所述抽水主管(3041)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隔墙(101)后延伸至所述配电室(200)的内部,所述抽水主管(3041)的端部连接有抽水支管(3042),所述抽水支管(3042)延伸至所述集水槽(203)的内部,所述排水泵(304)的出口端连接有排水管(3043),所述排水管(3043)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墙体(100)的外侧,所述排水管(3043)上设置有电磁阀(3044),所述电磁阀(3044)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30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101)的底部开设有穿墙孔(1011),所述穿墙孔(1011)与所述集水槽(203)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动力风帽(105)的底部连接有排风管(1051),所述排风管(1051)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墙体(100)的顶板和所述吊顶板(102)后与所述配电室(200)的内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百叶(104)包括外框(1041)、内框(1042)、百叶片(1043)、蜗杆(1046)和调节电机(1047),所述内框(1042)呈“L”形,且其两端均与所述外框(1041)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百叶片(1043)垂直阵列设置于所述内框(1042)的内侧,所述蜗杆(1046)垂直设置于所述内框(1042)的外侧,所述调节电机(1047)设置于所述蜗杆(1046)的底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片(1043)的两侧均设置有转轴(1044),其中一侧的所述转轴(1044)与所述外框(1041)的内壁转动连接,另一侧的所述转轴(1044)贯穿所述内框(1042)后设置有蜗轮(1045),所述蜗轮(1045)与所述蜗杆(1046)螺纹配合,所述调节电机(1047)的输出端连接有减速箱(1048),所述减速箱(1048)的输出端与所述蜗杆(1046)的底端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电机(1047)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30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CN202222682755.7U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 Active CN2183349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82755.7U CN218334950U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82755.7U CN218334950U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34950U true CN218334950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23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82755.7U Active CN218334950U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349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3092A (zh) * 2023-07-10 2023-08-11 深圳安森德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dcdc稳压器的高温防护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3092A (zh) * 2023-07-10 2023-08-11 深圳安森德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dcdc稳压器的高温防护设备
CN116583092B (zh) * 2023-07-10 2023-09-08 深圳安森德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dcdc稳压器的高温防护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81950B (zh) 电力户外柜温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6658C (zh) 空调器
CN218334950U (zh) 一种用于配电室的环境控制装置
CN110645645B (zh) 一种地下车库防结露除湿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6594930B (zh) 一种节能机房空调系统
CN103335372A (zh) 一种机房蒸发制冷排热系统及实现方法
CN203980561U (zh) 一种机房用自然冷源节能系统
CN202885154U (zh) 一种智能通风节能装置
CN113266873A (zh) 新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189047U (zh) 电力户外柜温控系统
CN113124491A (zh) 一种智能除湿新风系统
CN111174343A (zh) 室内防结露除湿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483395B (zh) 低能耗住宅用环境控制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88183A (zh) 双冷源空调机组
CN103614891B (zh) 一种船用干衣柜控制方法
CN211290318U (zh) 阳台或外墙悬挂空调节能系统
CN210624832U (zh) 一种变水温除湿新风地面辐射空调系统
CN105157187A (zh) 一种基站热源智能管理节能系统
US6401477B1 (en) Stand-alone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enclosure
CN114992766A (zh) 一种热泵型空气幕系统及其节能方法
CN215564816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空压站
CN113091184B (zh) 冬季防冻的吊顶新风机组系统
CN211876173U (zh) 一种智能除湿新风系统
CN115111669A (zh) 一种节能型新风系统及其新风处理方法
CN113237209A (zh) 一种基于洁净空间温湿度独立控制的高效复合节能型空调及运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89 Huanghe East Road,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002, 8813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Airui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713, Building 1, Optical Valle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Building, 2-2 Guandongyuan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00

Patentee before: Wuhan Arro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