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33871U - 一种散热组件及氢电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组件及氢电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33871U
CN218333871U CN202222653070.XU CN202222653070U CN218333871U CN 218333871 U CN218333871 U CN 218333871U CN 202222653070 U CN202222653070 U CN 202222653070U CN 218333871 U CN218333871 U CN 2183338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ydrogen
battery system
hea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5307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轩世华
颜修侦
刘宏康
滕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feiteng Shanghai Hydrogen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ngfeiteng Shanghai Hydrogen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gfeiteng Shanghai Hydrogen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ngfeiteng Shanghai Hydrogen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5307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338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338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338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散热组件及氢电池系统,属于电气设备的技术领域,以解决目前的氢电池系统的散热组件可能存在气体堵塞散热管路的技术问题。其中,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水箱、水泵和散热管路,散热器和水泵均设置于散热管路,散热管路穿过氢电池系统的电堆,且散热管路的两端均与散热器连通,水箱与散热器连通,水箱可装载冷却液,以使水箱可向散热器输入冷却液,或使散热器内的气体排出至水箱。水箱与散热器连接,使得水箱可向散热器内补充冷却液,并且散热管路中堆积的气体还可排出至水箱内,使得散热管路可始终通畅。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组件及氢电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气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及氢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其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把氢和氧分别供给阳极和阴极,氢通过阳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放出电子通过外部的负载到达阴极。
相关技术中,氢电池系统的管路中具有大量的气体,散热组件的管路会经过氢电池系统的各个区域,散热组件长期运行后可能存在气体堵塞冷却管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的氢电池系统的散热组件的管路可能被气体堵塞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及氢电池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散热组件,包括:
散热器、水箱、水泵和散热管路,所述散热器和所述水泵均设置于所述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穿过氢电池系统的电堆,且所述散热管路的两端均与所述散热器连通,所述水箱与所述散热器连通,所述水箱可装载冷却液,以使所述水箱可向所述散热器输入冷却液,或使所述散热器内的气体排出至所述水箱。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和中冷器,所述散热管路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水泵与所述第一三通阀连接,所述第一管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一管部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电堆后与所述中冷器连接,所述第二管部的一端与所述中冷器连接,所述第二管部的另一端与第二三通阀连接,所述水泵通过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第二三通阀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三管部、去离子罐、第一颗粒过滤器和第二颗粒过滤器,所述第二颗粒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电堆和所述第一三通阀之间,所述第三管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三管部的另一端依次与所述去离子罐、所述第一颗粒过滤器和所述第二三通阀连接。
第二方面,基于上文的散热组件,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氢电池系统,包括上文的氢电池系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氢电池系统还包括壳体,具有第一安装区域、第二安装区域和第三安装区域,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和所述第二安装区域位于第一预设平面的一侧,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预设平面相背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安装区域与所述第三安装区域位于第二预设平面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二预设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预设平面;
氢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域;
电堆,与所述氢源组件连接且位于所述氢源组件上方;
供气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域,且与所述电堆连接;
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域,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电堆连接;和
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三区域,且与所述电堆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去离子罐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域中邻近所述壳体外侧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气组件包括空压机、增湿器、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空压机、所述中冷器和所述增湿器依次连接,所述增湿器通过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电堆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增湿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域邻近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的一侧,所述中冷器与所述空压机连接为一体,所述空压机固定于所述壳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气组件还包括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空压机与所述中冷器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氢源组件包括氢瓶和减压阀,所述氢瓶的出气端通过所述减压阀与所述电堆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氢源组件还包括循环管路、气液分离器和循环泵,所述循环管路的两端均与所述电堆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所述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循环管路的两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座、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所述第一侧梁和所述第二侧梁设置于所述底座且相对,所述电堆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梁和所述第二侧梁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侧梁和所述第二侧梁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散热组件中,水泵和散热器均设置于散热管路,并且散热管路穿过电堆,因此水泵可驱动冷却液在散热管路中通过,以使冷却液可进入至电堆内对电堆进行降温。冷却液吸收了热量之后会升温气化,从而使得散热管路内的压力增大,水箱与散热器连接,使得水箱可向散热器内补充冷却液,并且散热管路中堆积的气化冷却液还可排出至水箱内,使得散热管路内的压力减小,而当散热管路内的压力减小后可使得水箱内的冷却液被吸入至散热管路内,从而达到自动向散热管路内补充冷却液的目的,提高本申请的散热组件的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氢电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氢电池系统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氢电池系统的供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氢电池系统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氢电池系统的储水箱与电堆和增湿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氢电池系统的储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氢电池系统的氢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氢电池系统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氢电池系统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壳体,110-底座,111-第一安装区域,112-第二安装区域,113-第三安装区域,120-第一侧梁,130-第二侧梁,140-散热孔,
200-氢源组件,210-氢瓶,220-减压阀,230-循环管路,240-气液分离器,250-循环泵,
300-电堆,310-第二排水管,
400-供气组件,410-空压机,420-增湿器,430-中冷器,440-进气管,450-出气管,460-空气过滤器,461-过滤器底座,470-储水箱,471-排水阀,480-排气管,481-弯管段,482-直管段4,83-汇总管段,484-透气阀,490-第一排水管,
500-散热组件,510-散热器,520-水箱,530-水泵,540-第一管部,550-第三管部,560-第一三通阀,570-第二三通阀,581-去离子罐,582-第一颗粒过滤器,583-第二颗粒过滤器,
600-电池,
700-电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图9,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氢电池系统,包括壳体100、氢源组件200、电堆300、供气组件400、散热组件500、电池600和电控组件700。该氢电池系统可应用新能源设备中,具体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中。
其中,壳体100为本申请的氢电池系统的基础构件,壳体100可以为氢电池系统的其它至少部分部件提供安装基础,并起到保护氢电池系统的其它至少部分部件的目的。其中,壳体100具有第一安装区域111、第二安装区域112和第三安装区域113,第一安装区域111、第二安装区域112和第三安装区域113可用于安装氢电池系统的各组件。
具体的,壳体100具有第一预设平面,壳体100的第一安装区域111可设置于第一预设平面的一侧,壳体100的第二安装区域112和第三安装区域113可设置于第一预设平面相背的另一侧,以使得壳体100的第一安装区域111与第二安装区域112和第三安装区域113可分布于壳体100的不同部分。壳体100还具有第二预设平面,壳体100的第二安装区域112和第三安装区域113位于第二预设平面相背的两侧,使得壳体100的第二安装区域112和第三安装区域113可分布于壳体100的不同部分。因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得壳体100的第一安装区域111具有相对最大的空间。
氢源组件200可设置于壳体100的第一安装区域111,因壳体100的第一安装区域111的空间相对最大,因此设置于壳体100的第一安装区域111的氢源组件200的体积可相对更大,从而可使得氢源组件200所能够储存的氢气的量更大,进而使得本申请的氢电池系统可提供的动力更足。电堆300也可设置于壳体100的第一安装区域111,电堆300具体可设置于氢源组件200的上方并与氢源组件200连接,氢源组件200可向电堆300内输入氢气,氢气和氧气在电堆300内进行反应可产生能量。本申请中的电堆300和氢源组件200均设置于壳体100的第一安装区域111,以使得电堆300和氢源组件200靠近设置,这样氢源组件200内的氢气可更快捷地输入至电堆300中,并且电堆300和氢源组件200之间的连接管路的长度也可设置相对更短,从而在一定程度降低电堆300和氢源组件200之间管路损坏的风险。
电池600设置于壳体100的第三安装区域113内,电池600与电堆300连接,电堆300内氢气和氧气经过反应产生的电能可输入至电池600内进行储存,具体的,电池600可采用锂电池600。电池600设置于第三安装区域113内后,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电池600,降低电池600受本申请的氢电池系统的其它部件冲击而损坏的风险。
供气组件400可设置于壳体100的第二安装区域112内,并且供气组件400与电堆300连接,供气组件400可向电堆300内输入用于与氢气反应的氧气,电堆300内氢气和氧气反应后的生成物水也可输入至排气水气组件内,这样可收集本申请的氢电池系统的生成物。散热组件500也设置于壳体100的第二安装区域112,散热组件500与电堆300连接。应理解的是,电堆300内的氢气和氧气反应后不仅会产生水,还会释放大量的热,电堆300的温度过高会导致电堆膜电极失水而损坏。散热组件500可向电堆300内输入冷却液,也达到降低电堆300内温度的目的。具体来说,电堆300内可设置用于供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反应腔室,以及围绕反应腔室设置的散热腔室,冷却液输入至电堆300内的散热腔室内后可对电堆300内的反应腔室进行热交换,从而将电堆300内的热量带出至电堆300外。壳体100的第一安装区域111与第二安装区域112和第三安装区域113均相邻设置,使得供气组件400和散热组件500也可靠近电堆300设置,使得反应气体和散热液体均可高效地输入至电堆300内进行反应和散热。
电控组件700安也设置于第三安装区域113,并且位于电池600上方,电控组件700与上述的氢源组件200、电堆300、供气组件400、散热组件500和电池600通信连接,以控制本申请的氢电池系统运行。壳体100还可设置散热孔140,使得系统内的热量可通过散热孔140排出。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氢电池系统中,壳体100分隔具有第一安装区域111、第二安装区域112和第三安装区域113,第一安装区域111、第二安装区域112和第三安装相互邻近设置,氢源组件200、电堆300、供气组件400、散热组件500和电池600设置于各个安装区域内可使得本申请的氢电池系统的结构紧凑,且各个部分之间靠近设置可降低各个部件之间的管路的长度,从而使得各个部分之间的管路设计更加方便,最终可起到提高本申请的氢电池系统的使用安全性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供气组件400可设置为包括空压机410、增湿器420、进气管440、出气管450、储水箱470和排气管480,散热组件500设置有中冷器430。应理解的是,在氢电池系统的反应过程中,对于反应气体的温度和湿度具有较高的要求,只有在反应气体的温度和湿度均达到预定的温度和湿度后,才可使得电堆300内的反应效率得以完成并提高反应效率。供气组件400的空压机410、中冷器430和增湿器420依次连接,空压机410可将空气输入至中冷器430内进行降温调节,使得空气的温度达到电堆300内反应要求的温度,空气随后进入至增湿器420内后可使得空气的湿度增大至电堆300内反应要求的湿度,增湿器420通过进气管440与电堆300连接,使得温度和湿度均达到要求的空气可输入至电堆300内进行反应,增湿器420还通过出气管450与电堆300连接。应理解的是,空气进入电堆300内中后实质是空气中的氧气与氢气反应,空气中剩余还未进行反应的氧气以及氮气和二氧化碳等其它气体可通过出气管450回到增湿器420内,增湿器420还可设置管路用于排水,这样可将多余的气体排出至本申请的氢电池系统外。具体的,储水箱470与增湿器420可通过第一排水管490连通,使得反应剩余的气体和部分水可输入至储水箱470内储存,排气管480与储水箱470连通,使得储水箱470内的气体可通过排气管480排出,这样可防止气体占用储水箱470内的空间,进而使得储水箱470内可储存更多的液体,这样可降低更换储水箱470的频率。排气管480远离储水箱470的一端可朝向本申请的氢电池系统的外部,从而使得气体不会堆积在氢电池系统内而影响氢电池系统的其它部件,如各种传感器误报警。
排气管480具体可设置为包括弯管段481、直管段482和汇总管段483,弯管段481和直管段482分别与储水箱470连通,并且弯管段481和直管段482还与汇总管段483连通,这样可增大通过储水箱470排出的气体的流量。弯管段481和直管段482可与储水箱470侧壁的不同位置连接,这样弯管段481和直管段482的外径均可不必设置过大,从而可在保证储水箱470内的气体可充分地排出的同时,储水箱470用于与弯管段481和直管段482连接的侧壁面积不必过大,进而使得储水箱470的厚度体积适中,最终可使得本申请的氢电池系统的结构紧凑。此外,本申请的排气管480还可设置透气阀484,透气阀484可设置于汇总管段483,透气阀484可防止储水箱470内的液体通过排气管480排出,从而防止本申请的氢电池系统漏液。
具体的,排气管480远离储水箱470的端部可以连接透气阀484,废气通过透气阀484排出,散热器510转动协助废气更高效地从排气管480排出箱体外。以免废气中的氢气聚集在箱体中引起误报警。透气阀484将废气中的液态水打散至雾气状,方便少量雾气状液态水随散热器510形成的气流排出箱体外,尽量确保液态水留在储水箱470箱体中由排水阀471排出,避免液态水形成的水珠直接喷射到系统的其他部件上,造成安全隐患。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管480可以不设置透气阀484,而是直接联通至散热器510支撑架上的通孔,废气直接排出氢电池系统外。一方面更节省空间,另一方面避免液态水散落在箱体内的器件上,同时也无需担心废气中的氢气会聚集在箱体内引起无报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供气组件400的增湿器420与电堆300直接连接,因此增湿器420可设置于壳体100的第二安装区域112内邻近第一安装区域111的一侧,这样可使得增湿器420可邻近电堆300设置,从而使得增湿器420内经过加湿的空气可更高效地输入至电堆300内。中冷器430和空压机410可设置为一体结构,这样使得中冷器430与空压机410连接更加紧密,进而使得空压机410输入至中冷器430内的空气的效率更高,同时还可使得中冷器430与空压机410的结构更加紧凑,最终可使得本申请的供气组件400的结构相对更加紧凑,这样供气组件400所占用的空间相对更小,从而使得壳体100的第二安装区域112具有足够的剩余安装空间用于安装散热组件500。空压机410在运行成中会产生的振动,因此可将空压机410固定设置于壳体,以降低空压机410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此外,空压机410和壳体之间可设置减震垫,从而降低空压机410振动对壳体100的影响。
此外,供气组件400还包括有空气过滤器460和过滤器底座461,空气过滤器460可设置于过滤器底座461,过滤器底座461可与壳体100连接,空气过滤器460与空压机410的输入端连接,空气过滤器460可过滤本申请的氢电池系统的管路中的空气的杂质,使得空气进入至电堆300中与氢气反应的效果更好。本申请的氢电池系统的其它部件,如用于检测气泵410吸入的气体的流量的传感器可设置于过滤器底座461,且该传感器可检测通过空气过滤器460的气体的流量,这样可使得过滤过滤器460和其它的传感器安装可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散热组件500包括散热器510、水箱520、水泵530和散热管路,其中,水泵530和散热器510均设置于散热管路,因此使得水泵530和散热器510可连通,散热管路穿过电堆300并且散热管路的两端均与散热器510连通,水箱520与散热器510连通,水箱520内可装载冷却液,水箱520可向散热器510内输入冷却液,水泵530可将冷却液通过散热管路泵入至电堆300内以对电堆300进行冷却,冷却液对电堆300冷却后再由散热管路输入至散热器510进行散热,散热器510可采用风冷散热器510,散热器510内具有散热管道,经过电堆300的冷却液经过散热器510后可与散热器510进行热交换,以达到降低冷却液温度的目的。
散热管路内的冷却液经过电堆300换热后会蒸发形成气体,从而导致散热管路内的气压增大,由于散热管路与散热器510连通,且散热器510与水箱520连通,因此散热管路内气体可通过散热器510排出至水箱520内,从而达到释放散热管路内压力的目的,使得散热管路通常。散热管路内气压减小后还可将水箱520内的冷却液吸入至散热管路内,从而达到自动向散热管路内补充冷却液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散热组件500还包括有第一三通阀560和第二三通阀570,散热管路包括第一管部540和第二管部,其中水泵530与第一三通阀560连接,第一管部540的一端与第一三通阀560连通,第一管部540的另一端穿过DC/DC转换器进入电堆300后与中冷器430连接,这样水泵530将冷却液依次泵入至DC/DC转换器和电堆300中进行散热后还可输入至中冷器430中用于对通过中冷器430的空气进行降温,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冷却液的目的。第二管部的一端与中冷器430连通,第二管部的另一端经由第二三通阀570进入至散热器510后与水泵530连接,散热器510和中冷器430均与第二三通阀570连接,这样冷却液可通过第二三通阀570再输入至散热器510中,以将经过充分利用的冷却液进行散热。
在氢电池系统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由于冷却液蒸发、渗漏等原因会导致冷却液损耗。本申请中,散热器510还可水箱520连接,当冷却液通过电堆300和中冷器430后进入至散热器510时,冷却液受热气化使得散热器510内的气化冷却液的气压较高,气化冷却液可进入至水箱520中以释放气压,从而作用于水箱520中的冷却液使得冷却液可进入至散热管路,进而起到对冷却液损耗进行补偿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组件500还包括第三管部550、去离子罐581、第一颗粒过滤器582和第二颗粒过滤器583,去离子罐581和第一颗粒过滤器582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部550,第二颗粒过滤器583设置于电堆300和第一三通阀560之间。第三管部550的一端与第一三通阀560连接,另一端依次连接去离子罐581、第一颗粒过滤器582后与第二三通阀570连接。由散热器510、水泵530、去离子罐581、第一颗粒过滤器582形成的循环回路可以对冷却液进行过滤和去离子操作。当冷却液通过电堆300后可带出电堆300中的部分离子反应物,使得冷却水中富含离子,通过去离子罐581可过滤掉冷却水中的离子反应物,避免冷却水损坏管路和散热器510等部件,同时还可避免冷却液中离子浓度过高而导致冷却液的导电性增强引起的安全隐患,第一颗粒过滤器582和第二颗粒过滤器583均可达到过滤冷却水中杂质的目的,防止冷却水在杂质带入至电堆300、散热器510和中冷器430中。
为了使去离子罐581保持稳定,去离子罐581可设置于壳体,散热器510可设置于第二安装区域112中邻近壳体外侧的部分,这样可使得散热器510可更高效地将冷却液的热量散发至氢电池系统的外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氢源组件200包括氢瓶210和减压阀220,氢瓶210的出气端通过减压阀220与电堆300连接,氢瓶210中储存有高压氢气,减压阀220可将氢瓶210输出的氢气的压力降低,使得氢气的压力达到电堆300内反应所需气体的气压。
此外,为了充分利用氢气,节省能源,氢源组件200还可设置包括循环管路230、气液分离器240和循环泵250,其中循环管路230的两端均与电堆300连接,氢气输入至电堆300内进行反应后,未反应的氢气以及其它的如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可通过循环管路230中并再次输入至电堆300中,从而可充分利用氢气,避免氢气浪费。气液分离器240设置于循环管路230,通过循环管路230排出的气体中会带入一部分液体,气液分离器240可将液体和气体分离,使得相对干燥的气体进入至电堆300中再次反应,以提高反应效率。气液分离器240还可与储水箱470连通,使得电堆300内反应生成的水分可进入至储水箱470内储存,防止电堆300的反应生成水堆积在电堆300内。具体的,气液分离器240可通过第二排水管310与储水箱470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壳体100包括底座110、第一侧梁120和第二侧梁130,其中第一侧梁120和第二侧梁130均设置于底座110,并且第一侧梁120和第二侧梁130相对设置,电堆300可设置于第一侧梁120和第二侧梁130之间,并且电堆300与第一侧梁120和第二侧梁130连接,第一侧梁120和第二侧梁130可起到固定电堆300,使得电堆300可保持稳定可靠。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器(510)、水箱(520)、水泵(530)和散热管路,所述散热器(510)和所述水泵(530)均设置于所述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穿过氢电池系统的电堆(300),且所述散热管路的两端均与所述散热器(510)连通,所述水箱(520)与所述散热器(510)连通,所述水箱(520)可装载冷却液,以使所述水箱(520)可向所述散热器(510)输入冷却液,或使所述散热器(510)内的气体排出至所述水箱(5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500)还包括第一三通阀(560)、第二三通阀(570)和中冷器(430),所述散热管路包括第一管部(540)和第二管部,所述水泵(530)与所述第一三通阀(560)连接,所述第一管部(5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通阀(560)连通,所述第一管部(54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电堆(300)后与所述中冷器(430)连接,所述第二管部的一端与所述中冷器(430)连接,所述第二管部的另一端与第二三通阀(570)连接,所述水泵(530)通过所述散热器(510)与所述第二三通阀(57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500)还包括第三管部(550)、去离子罐(581)、第一颗粒过滤器(582)和第二颗粒过滤器(583),所述第二颗粒过滤器(583)设置于所述电堆(300)和所述第一三通阀(560)之间,所述第三管部(55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通阀(560),所述第三管部(550)的另一端依次与所述去离子罐(581)、所述第一颗粒过滤器(582)和所述第二三通阀(570)连接。
4.一种氢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氢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氢电池系统还包括:
壳体(100),具有第一安装区域(111)、第二安装区域(112)和第三安装区域(113),所述第一安装区域(111)和所述第二安装区域(112)位于第一预设平面的一侧,所述第三安装区域(113)位于所述第一预设平面相背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安装区域(112)与所述第三安装区域(113)位于第二预设平面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二预设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预设平面;
氢源组件(200),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域(111);
电堆(300),与所述氢源组件(200)连接且位于所述氢源组件(200)上方;
供气组件(400),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域(112),且与所述电堆(300)连接;
所述散热组件(500)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域(112),所述散热组件(500)与所述电堆(300)连接;和
电池(600),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区域(113),且与所述电堆(30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氢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去离子罐(581)设置于所述壳体(100),所述散热器(510)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域(112)中邻近所述壳体(100)外侧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氢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组件(400)包括空压机(410)、增湿器(420)、进气管(440)和出气管(450),所述空压机(410)、所述中冷器(430)和所述增湿器(420)依次连接,所述增湿器(420)通过所述进气管(440)和所述出气管(450)与所述电堆(30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项所述的氢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源组件(200)包括氢瓶(210)和减压阀(220),所述氢瓶(210)的出气端通过所述减压阀(220)与所述电堆(30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氢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源组件(200)还包括循环管路(230)、气液分离器(240)和循环泵(250),所述循环管路(230)的两端均与所述电堆(300)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240)和所述循环泵(250)设置于所述循环管路(230)的两端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氢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底座(110)、第一侧梁(120)和第二侧梁(130),所述第一侧梁(120)和所述第二侧梁(130)设置于所述底座(110)且相对,所述电堆(300)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梁(120)和所述第二侧梁(130)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侧梁(120)和所述第二侧梁(130)固定连接。
CN202222653070.XU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散热组件及氢电池系统 Active CN2183338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3070.XU CN218333871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散热组件及氢电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3070.XU CN218333871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散热组件及氢电池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33871U true CN218333871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22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53070.XU Active CN218333871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散热组件及氢电池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338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05792B2 (en) Cooling system and cooling process of fuel cell
US11018354B2 (en) Fuel cell system
JP2008515134A (ja) 一体形燃料電池発電モジュール
US20070087241A1 (en) Fuel cell power pack
CN218333873U (zh) 一种氢源组件及氢电池系统
WO2023010844A1 (zh) 一种燃料电池冷却通风系统
CN112635792A (zh) 燃料电池系统
JP2006302606A (ja) 燃料電池収納ケース
JP2007066909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用筐体及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作動方法
JP2008311016A (ja) 電池パック
CN218333871U (zh) 一种散热组件及氢电池系统
CN218333874U (zh) 一种供气组件及氢电池系统
CN218731116U (zh) 一种氢电池系统
CN109962267A (zh) 燃料电池汽车供氧系统及汽车
CN113517455A (zh) 一种燃料电池的中冷加湿集成总成装置
EP1492188B1 (en) Vehicle equipped with fuel cell system
CN218731082U (zh) 一种氢源组件及氢电池系统
JP2008108473A (ja) 燃料電池用加湿システム
JP2009277505A (ja) 燃料電池装置
CN218414652U (zh) 一种氢燃料电堆冷却装置
JP5474318B2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CN116111161B (zh) 一种分布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JP2005032685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216773290U (zh) 燃料电池的中冷加湿总成、燃料电池进气系统以及车辆
CN221486606U (zh) 一种冷却装置、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