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33865U - 水平双极板栅 - Google Patents
水平双极板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333865U CN218333865U CN202221929709.6U CN202221929709U CN218333865U CN 218333865 U CN218333865 U CN 218333865U CN 202221929709 U CN202221929709 U CN 202221929709U CN 218333865 U CN218333865 U CN 2183338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id
- grid portion
- conductive connecting
- horizontal bipolar
-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平双极板栅,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格栅部、第二格栅部、以及设置在第一格栅部与第二格栅部之间的导电连接件,导电连接件的第一端部连接在第一格栅部的侧面且第二端部连接在第二格栅部的侧面上,且导电连接件的中部均朝同一方向凸出第一平面设置,并且凸出的高度一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平双极板栅,通过重力原理实现电池单体之间离子绝缘,实现了双极电池单体之间的全密封隔断,防止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酸液容易蠕动串格造成电池短路,同时取消了传统电池的极板分板、汇流排焊接、中间极柱焊接等工序,使电池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环境污染大幅降低。并且水平双极铅酸电池的比能量、比功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水平双极板栅。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由于其经济、安全和易回收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通讯、储能等各种领域。但因其比能量和比功率不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也不断受到其它化学电源的挑战。其中,水平双极电池技术通过双极板栅的正负极板上下交叉水平叠放来,正负端分别由正负单片极板通过板耳引出电流的安装方式将缩短了电子传导的路径,解决了目前现有蓄电池存在的电子传导路径长充放电性能差的问题。但是目前现有的双极板栅在使用时大多存在着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酸液容易蠕动串格造成电池短路而报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平双极板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平双极电池存在的充放电过程中酸液容易蠕动串格造成短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平双极板栅,用于设置在蓄电池内部,包括用于涂抹正极膏的第一格栅部、用于涂抹负极膏且与所述第一格栅部均位于第一平面内的第二格栅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格栅部与第二格栅部之间的导电连接件,所述导电连接件的第一端部连接在第一格栅部的侧面,所述导电连接件的第二端部连接在第二格栅部的侧面上,且所述导电连接件的中部均朝同一方向凸出第一平面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连接件为多个弯曲设置在所述第一格栅部与第二格栅部之间的连接筋条,多个所述连接筋条沿所述第一格栅部与所述第二格栅部之间的间隙依次相互间隔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筋条与所述第二格栅部的侧面或所述第一格栅部的侧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为5m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格栅部与第二格栅部的间距为2mm至4mm,所述连接筋条的总长度为18mm至22c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连接件的中部处还涂覆有憎水层,且所述憎水层凸出所述导电连接件的表面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憎水层绕所述导电连接件的整个周圈设置,且所述憎水层为塑料材质或树脂材质制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格栅部与所述第一格栅部均包括第一筋条、及与第一筋条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二筋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筋条均与所述第一筋条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筋条与连接筋条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格栅部靠近所述第二格栅部的端部处设置有过渡区域,所述第二格栅部靠近所述第一格栅部的端部处设置有过渡区域,且所述导电连接件位于两个过渡区域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平双极板栅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板栅划分为第一格栅部与第二格栅部,并且在第一格栅部与第二格栅部上分别涂抹有正极膏与负极膏。第一格栅部与第二格栅部之间还设置有导电连接件,其中导电连接件的第一端部连接在第一格栅部的侧面且第二端部连接在第二格栅部的侧面上,且导电连接件的中部均朝同一方向凸出第一平面设置。本实用新型水平双极板栅,将第一格栅部与第二格栅部水平安装在蓄电池内,并使导电连接件保持向上凸出,在保证第一格栅部与第二格栅部形成的正极部与负极部保持连通的同时还能通过重力作用止水和硫酸的爬升,防止单格间的离子传输,进而不必增加单格间的密封,实现了双极电池单体之间的全密封隔断,防止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酸液容易蠕动串格造成电池短路,同时取消了传统电池的极板分板、汇流排焊接、中间极柱焊接等工序,使电池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环境污染大幅降低。水平双极铅酸电池的比能量、比功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平双极板栅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平双极板栅的侧视结构图。
图中:1、第一格栅部;2、第二格栅部;3、连接筋条;4、第一筋条;5、第二筋条;6、过渡区域;7、憎水层;8、正极膏;9、负极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平双极板栅进行说明。水平双极板栅,依次排列在蓄电池内,包括用于涂抹正极膏的第一格栅部1、以及用于涂抹负极膏且与第一格栅部1均位于第一平面内的第二格栅部2、以及设置在第一格栅部1与第二格栅部2之间的导电连接件,导电连接件的第一端部连接在第一格栅部1的侧面且第二端部连接在第二格栅部2的侧面上,且导电连接件的中部均朝同一方向凸出第一平面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水平双极板栅,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板栅划分为第一格栅部1与第二格栅部2,并且在第一格栅部1与第二格栅部2上分别涂抹有正极膏与负极膏。第一格栅部1与第二格栅部2之间还设置有导电连接件,其中导电连接件的第一端部连接在第一格栅部1的侧面且第二端部连接在第二格栅部2的侧面上,且导电连接件的中部均朝同一方向凸出第一平面设置。将第一格栅部1与第二格栅部2水平安装在蓄电池内,并使导电连接件保持向上凸出,在保证第一格栅部1与第二格栅部2形成的正极部与负极部保持连通的同时还能通过重力作用止水和硫酸的爬升,防止单格间的离子传输,进而不必增加单格间的密封,实现了双极电池单体之间的全密封隔断,防止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酸液容易蠕动串格造成电池短路,同时取消了传统电池的极板分板、汇流排焊接、中间极柱焊接等工序,使电池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环境污染大幅降低。水平双极铅酸电池的比能量、比功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水平双极板栅在安装到蓄电池后采用贫液式,电池内部的电解液仅存在与两个极板之间的间隙内,蓄电池内部没有游离的电解液。水平双极板栅一般为水平安装,并且安装后保证导电连接件的中部朝上。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与图2所示,导电连接件为多个弯曲设置在第一格栅部1与第二格栅部2之间的连接筋条3,多个连接筋条3沿第一格栅部1与第二格栅部2之间的间隙依次相互间隔设置。具体的,连接筋条3的形状均为拱形,可以使连接筋条3的顶部凸出第一格栅部1与第二格栅部2所处的第一平面,并且导电连接件采用多个连接筋条3相互间隔的形式减轻了板栅整体重量。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导电连接件还可以采用拱形连接片的方式进行连接,导电连接件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由的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特征导电连接件的基础上,如图1与图2所示,连接筋条3与第二格栅部2的侧面或第一格栅部1的侧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为5mm。具体的,最小垂直距离为即为沿与第一平面相垂直方向上的距离,保证连接筋条3的最高点与第一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保证蓄电池内部的电解液不会由于蠕动而造成串格而是电池短路,进一步增加了蓄电池的安全性能。
为了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减小板栅占用的空间,如图1与图2所示,第一格栅部1与第二格栅部2的间距为2mm至4mm,连接筋条3的总长度为18mm至22cm。可以保证连接筋条3传导性的同时也能尽量减小第一格栅部1与第二格栅部2的间距,可以减小了板栅整体的长度尺寸,从而增大了电池的比能量、比功率。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与图2所示,导电连接件的中部处还涂覆有憎水层7,且憎水层7凸出导电连接件的表面设置。在导电连接件的凸起部分均匀涂覆可固化、密封的液体材料(塑料或树脂)并完成固化,使凸起部分进一步采用憎水原理阻止液体爬升以达到离子绝缘的目的使隔绝性更好。
在上述特征导电连接件的基础上,如图1与图2所示,憎水层7绕导电连接件的整个周圈设置,且憎水层7为塑料材质或树脂材质制件。具体的,憎水层7采用塑料材质或树脂材质制件可以通过加热形成液体,然后涂抹在连接筋条3的中部位置最高处在温度降低后硬化形成憎水层7,使连接筋条3隔离效果更好。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与图2所示,第一格栅部1与第一格栅部1均包括第一筋条4、及与第一筋条4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二筋条5。具体的,还可以在第一筋条4与第二筋条5的外部设置有主框体,当然也可以通过位于最外侧第一筋条4与第二筋条5组成主框体即可,可以使第一格栅部1与第一格栅部1强度更好。
在上述特征第一格栅部1与第一格栅部1的基础上,如图1与图2所示,连接筋条3均与第一筋条4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一筋条4与连接筋条3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的,连接筋条3将第一格栅部1与第一格栅部1连接为一个整体,第一格栅部1、第一格栅部1与连接筋条3可以为一体冲压成型,也可以分别将第一格栅部1与第一格栅部1制作成型后再将连接筋条3的两端部焊接在第一格栅部1与第一格栅部1之间,可以使整个板栅的强度更加牢固可靠,也使连接筋条3的导电性更好。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与图2所示,第一格栅部1靠近第二格栅部2的端部处设置有过渡区域6,第二格栅部2靠近第一格栅部1的端部处设置有过渡区域6,且导电连接件位于两个过渡区域6之间。具体的,在过渡区域6处不涂抹正极膏或者负极膏,可以进一步避免本水平双极板栅上第一格栅部1与第二格栅部2之间的位置发生蠕动串格造成电池短路,使板栅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水平双极板栅,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涂抹正极膏的第一格栅部、用于涂抹负极膏且与所述第一格栅部均位于第一平面内的第二格栅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格栅部与第二格栅部之间的导电连接件,所述导电连接件的第一端部连接在第一格栅部的侧面,所述导电连接件的第二端部连接在第二格栅部的侧面上,且所述导电连接件的中部均朝同一方向凸出第一平面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双极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为多个弯曲设置在所述第一格栅部与第二格栅部之间的连接筋条,多个所述连接筋条沿所述第一格栅部与所述第二格栅部之间的间隙依次相互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双极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条与所述第二格栅部的侧面或所述第一格栅部的侧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为5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平双极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部与第二格栅部的间距为2mm至4mm,所述连接筋条的总长度为18mm至22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双极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的中部处还涂覆有憎水层,且所述憎水层凸出所述导电连接件的表面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平双极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憎水层绕所述导电连接件的整个周圈设置,且所述憎水层为塑料材质或树脂材质制件。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双极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部与所述第一格栅部均包括第一筋条、及与第一筋条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二筋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平双极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条均与所述第一筋条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筋条与连接筋条为一体成型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双极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部靠近所述第二格栅部的端部处设置有过渡区域,所述第二格栅部靠近所述第一格栅部的端部处设置有过渡区域,且所述导电连接件位于两个过渡区域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29709.6U CN218333865U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水平双极板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29709.6U CN218333865U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水平双极板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333865U true CN218333865U (zh) | 2023-01-17 |
Family
ID=84872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929709.6U Active CN218333865U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水平双极板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333865U (zh) |
-
2022
- 2022-07-25 CN CN202221929709.6U patent/CN21833386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64638A (zh) | 一种铅蓄电池用板栅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8333865U (zh) | 水平双极板栅 | |
WO2019225620A1 (ja) | 鉛蓄電池 | |
CN216850238U (zh) | 电芯及电池模组 | |
CN201352581Y (zh) | 一种卷绕式一次锂电池 | |
CN112310410A (zh) | 铅酸电池的板栅以及铅酸电池 | |
CN217934140U (zh) | 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极群 | |
CN216015521U (zh) | 一种电池 | |
CN205016628U (zh) | 一种高效环保型蓄电池 | |
CN212934723U (zh) | 一种方形电池及含有其的电动汽车 | |
CN114614204A (zh) | 一种具有导电组件的大容量电池组 | |
CN115832458A (zh) | 铅酸蓄电池 | |
CN211428273U (zh) | 一种一次性冲压成型的燃料电池板栅结构 | |
CN113054200A (zh) | 一种由框架与铅线复合而成用于铅酸蓄电池的双极性板栅 | |
CN207765561U (zh) | 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 | |
CN102569882A (zh) | 储能电池用胶体电解质 | |
CN213717022U (zh) | 一种方壳电池模组用过流铝排 | |
CN219917518U (zh) | 电池 | |
CN205723831U (zh) | 免焊接一体式蓄电池过桥极柱 | |
CN219457827U (zh) | 用于软包电池组的电连接件及软包电池组 | |
CN221407465U (zh) | 一种方形电池 | |
CN221574060U (zh) | 盖板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 |
CN202231100U (zh) | 一种新型结构的铅酸蓄电池板栅 | |
CN221328052U (zh) | 一种锂电池用免焊极耳引线端子 | |
CN218770001U (zh) | 电池极柱绝缘保护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