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24520U - 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24520U
CN218324520U CN202221706267.9U CN202221706267U CN218324520U CN 218324520 U CN218324520 U CN 218324520U CN 202221706267 U CN202221706267 U CN 202221706267U CN 218324520 U CN218324520 U CN 218324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door frame
leaf
section bar
hidd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062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Xinhaoxuan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Xinhaoxuan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Xinhaoxuan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Xinhaoxuan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062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24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24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24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门窗结构领域,提供了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包括门框和门扇,门框的内侧设置有容置槽,门扇包括玻璃和扇框,扇框包括位于玻璃顶部的顶部型材和位于玻璃两侧的侧部型材;门扇关闭于门框时,自门框的正面向背面方向,门框的投影完全覆盖顶部型材和侧部型材,门框和门扇之间设置有相对门框正面隐藏的隐藏式合页结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门扇关闭于门框时,自门框的正面向背面方向,门框的投影完全覆盖顶部型材和侧部型材,关门时,从门外侧看,顶部型材和侧部型材可以完全隐藏于容置槽内,玻璃的通透性利用效果佳,采光效果好,外观效果整体性佳,用户体验佳。

Description

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窗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平开门的门扇通过明合页直接铰链连接在门框内侧壁,导致门扇关闭后有一部分合页结构裸露在外,影响室内环境的美观性。
同时现有市场上普遍应用的平开门,其门扇的扇料部分与门框在同一个平面上并排,门扇部分无隐扇效果,从而导致玻璃的面积变小,玻璃的通透性利用效果欠佳,采光效果欠佳;而且,从室内或者室外可看到门框与门扇这两者的可视面宽度不同,外观效果整体性不强,用户体验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其通透性佳,采光效果好;外观效果整体性强,用户体验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包括门框和门扇,所述门框的内侧设置有容置槽,所述门扇包括玻璃和扇框,所述扇框包括位于所述玻璃顶部的顶部型材和位于所述玻璃两侧的侧部型材;所述门扇关闭于所述门框时,自所述门框的正面向背面方向,所述门框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顶部型材和所述侧部型材,所述门框和所述门扇之间设置有相对所述门框正面隐藏的隐藏式合页结构。
具体地,所述门框的型材断面呈L形,所述容置槽为贯通于门框内侧面和背面的矩形槽。
具体地,所述容置槽朝向于所述门扇正面的一侧设置有防撞部件,所述防撞部件为防撞胶条或防撞胶粒。
具体地,所述门框设置有位于所述容置槽的可调式锁座,所述门扇设置有锁体,所述锁体具有可与所述可调式锁座配合的锁舌,所述锁体还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锁舌的把手和用于锁定所述锁舌的锁芯。
具体地,所述隐藏式合页结构包括上合页部件和下合页部件;所述上合页部件和所述下合页部件均不凸出于所述容置槽靠近门框内侧面的一侧。
具体地,所述上合页部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顶部型材的第一带轴扇角码,所述第一带轴扇角码具有凸出于所述顶部型材顶面的上连接轴;所述门框包括上横梁,所述上横梁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槽,所述上连接轴插接于所述上连接轴中。
具体地,所述门扇包括位于所述玻璃底部的底部型材,所述下合页部件包括合页底座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底部型材的第二带轴扇角码,所述合页底座固定连接于所述门框的型材,所述合页底座具有第二连接孔槽,所述第二带轴扇角码具有凸出于所述底部型材底面的下连接轴,所述下连接轴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孔槽,所述上连接轴和下连接轴同轴设置。
具体地,所述合页底座通过锁紧部件连接于所述门框的型材。
具体地,所述锁紧部件包括螺丝和锁紧片,所述锁紧片从门框型材底端的开口插于所述门框内,所述螺丝穿过所述合页底座且螺纹连接于所述锁紧片。
具体地,所述第一带轴扇角码嵌于所述顶部型材内;所述第二带轴扇角码嵌于所述底部型材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门扇关闭于所述门框时,自所述门框的正面向背面方向,所述门框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顶部型材和所述侧部型材,关门时,从门外侧看,顶部型材和所述侧部型材可以完全隐藏于容置槽内,玻璃的通透性利用效果佳,采光效果好,外观效果整体性佳,用户体验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处对应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1中b处对应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包括门框100和门扇200,门扇200的转动连接于门框100,所述门框100的内侧设置有容置槽,所述门扇200包括玻璃220和扇框,所述扇框包括位于所述玻璃220顶部的顶部型材230和分别位于所述玻璃220两侧的侧部型材210;所述门框100和所述门扇200之间设置有相对所述门框100正面隐藏的隐藏式合页结构,所述门扇200关闭于所述门框100时,自所述门框100的正面向背面方向,所述门框100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顶部型材230和两根所述侧部型材210,即扇框型材(侧部型材210和顶部型材230)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容置槽的宽度,关门时,从门外侧看,所述顶部型材230和所述侧部型材210可以完全隐藏于容置槽内,平开门玻璃的视觉通透性佳,采光效果好,外观效果整体性佳,用户体验佳。
具体地,所述门框100的型材断面可以呈L形,所述容置槽为贯通于门框100内侧面和背面的矩形槽,结构简单可靠。
具体地,所述容置槽朝向于所述门扇200正面的一侧设置有防撞部件,所述防撞部件可为防撞胶条710或防撞胶粒,防撞胶条710或防撞胶粒可贴于容置槽内(朝向于门扇200正面的一侧)。
具体地,所述门框100设置有位于所述容置槽的可调式锁座810,所述门扇200设置有锁体,所述锁体具有可与所述可调式锁座810配合的锁舌820,所述锁体还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锁舌820的把手830和用于锁定所述锁舌820的锁芯840,锁体靠近于其中一侧部型材210。隐藏式合页结构连接于或靠近于另一侧部型材210。侧部型材210的内侧可以设置有卡槽,玻璃220的两侧卡于卡槽内。
具体地,所述隐藏式合页结构包括上合页部件和下合页部件;所述上合页部件和所述下合页部件均不凸出于所述容置槽靠近门框100内侧面的一侧,以保证玻璃220的视觉通透性。
具体地,所述上合页部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顶部型材230的第一带轴扇角码310,所述第一带轴扇角码310具有凸出于所述顶部型材230顶面的上连接轴311;所述门框100包括上横梁110,所述上横梁1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槽111,所述上连接轴311插接于所述上连接轴311中,所述门框100的上横梁110内可以设置有转轴上垫片112。
具体地,所述门扇200包括位于所述玻璃220底部的底部型材240,所述下合页部件包括合页底座420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底部型材240的第二带轴扇角码410,所述合页底座420固定连接于所述门框100的型材,所述合页底座420具有第二连接孔槽421,所述第二带轴扇角码410具有凸出于所述底部型材240底面的下连接轴411,所述下连接轴411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孔槽421,所述上连接轴311和下连接轴411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带轴扇角码310嵌于所述顶部型材230内;所述第二带轴扇角码410嵌于所述底部型材240内。结构可靠性高。
具体地,所述合页底座420通过锁紧部件连接于所述门框100的型材。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部件包括螺丝431和锁紧片432,所述锁紧片432从门框100型材底端的开口插于所述门框100内,两个所述螺丝431穿过所述合页底座420且螺纹连接于所述锁紧片43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门扇200关闭于所述门框100时,自所述门框100的正面向背面方向,所述门框100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顶部型材230和所述侧部型材210,关门时,从门外侧看,顶部型材230和所述侧部型材210可以完全隐藏于容置槽内,玻璃220的通透性利用效果佳,采光效果好,外观效果整体性佳,用户体验佳。
所述门框100的型材截面呈L型形状,使得门框100内侧形成一个容置槽,进而使得所述门扇200的侧部型材210和顶部型材230可完全隐藏在门框100内部,达到隐扇效果,最大程度的扩大玻璃220的通透面,打造极大的通透效果,进而提升室内的通透性;本实施例提供的隐扇平开门结构中,所述门扇200通过隐藏式合页结构活动连接于所述门框100内侧,所述上合页部件和下合页部件均安装于门框100内部,在门扇200关闭状态下,门扇200室内外侧无合页外露,使得门扇200显得更加美观简洁。所述门框100与所述门扇200这两者的可视面宽度均可以控制在16mm左右,保证了门窗开启与固定立面整体性统一,用户体验效果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和门扇,所述门框的内侧设置有容置槽,所述门扇包括玻璃和扇框,所述扇框包括位于所述玻璃顶部的顶部型材和位于所述玻璃两侧的侧部型材;所述门扇关闭于所述门框时,自所述门框的正面向背面方向,所述门框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顶部型材和所述侧部型材,所述门框和所述门扇之间设置有相对所述门框正面隐藏的隐藏式合页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的型材断面呈L形,所述容置槽为贯通于门框内侧面和背面的矩形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朝向于所述门扇正面的一侧设置有防撞部件,所述防撞部件为防撞胶条或防撞胶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设置有位于所述容置槽的可调式锁座,所述门扇设置有锁体,所述锁体具有可与所述可调式锁座配合的锁舌,所述锁体还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锁舌的把手和用于锁定所述锁舌的锁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式合页结构包括上合页部件和下合页部件;所述上合页部件和所述下合页部件均不凸出于所述容置槽靠近门框内侧面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合页部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顶部型材的第一带轴扇角码,所述第一带轴扇角码具有凸出于所述顶部型材顶面的上连接轴;所述门框包括上横梁,所述上横梁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槽,所述上连接轴插接于所述上连接轴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包括位于所述玻璃底部的底部型材,所述下合页部件包括合页底座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底部型材的第二带轴扇角码,所述合页底座固定连接于所述门框的型材,所述合页底座具有第二连接孔槽,所述第二带轴扇角码具有凸出于所述底部型材底面的下连接轴,所述下连接轴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孔槽,所述上连接轴和下连接轴同轴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页底座通过锁紧部件连接于所述门框的型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部件包括螺丝和锁紧片,所述锁紧片从门框型材底端的开口插于所述门框内,所述螺丝穿过所述合页底座且螺纹连接于所述锁紧片。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轴扇角码嵌于所述顶部型材内;所述第二带轴扇角码嵌于所述底部型材内。
CN202221706267.9U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 Active CN218324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6267.9U CN218324520U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6267.9U CN218324520U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24520U true CN218324520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68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06267.9U Active CN218324520U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245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324520U (zh) 一种隐扇平开门结构
US20020112422A1 (en) Attachment system for a decorative member
CN113323545A (zh) 一种带感应灯带的静音磁吸木饰面门框
CN208380404U (zh) 一种隐扇窗
CN207847353U (zh) 一种隐藏式合页隐框双开门幕墙系统
CN203925246U (zh) 一种平开纱窗、纱门
CN212406467U (zh) 一种平开窗的隐形边框结构
CN217631993U (zh) 一种隐藏拼条及使用该隐藏拼条的拼樘结构
CN218406940U (zh) 一种全隐扇推拉锁
CN216665322U (zh) 适用于门窗的隐形合页及隐藏式门窗
CN210767406U (zh) 一种安全性强的节能幕墙挂钩式开启扇及建筑幕墙
CN211776940U (zh) 一种门窗非锁边包边结构
CN205805357U (zh) 一种无槛门门扇的披水板
CN214943670U (zh) 一种凹凸表面贴面木门
CN213391753U (zh) 一种双扇对开门
CN216641891U (zh) 一种斜边纱窗框架结构
CN219138820U (zh) 一种铝合金隐形门
CN218324521U (zh) 一种180°平开隐藏式上悬五金系统
CN219316783U (zh) 一种隐藏式幕墙开启扇
CN217001523U (zh) 隐框玻璃门
CN213297752U (zh) 一种隐藏式排水的铝合金断桥内开内倒窗用组合型材
CN212583512U (zh) 一种窄框平开门
CN216477021U (zh) 一种具有纱网及微通风窗扇的门窗
CN220705499U (zh) 一种极简外平内开门结构
CN213807443U (zh) 一种防夹手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