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16383U - 汽车扶手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扶手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16383U
CN218316383U CN202222850253.0U CN202222850253U CN218316383U CN 218316383 U CN218316383 U CN 218316383U CN 202222850253 U CN202222850253 U CN 202222850253U CN 218316383 U CN218316383 U CN 2183163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armrest
handrail
rotation stopp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5025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亚雄
赵万里
高秀芹
刘建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5025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163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16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163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扶手及汽车,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扶手包括扶手本体和转动控制组件,扶手本体上设有储物部,扶手本体转动设于扶手箱箱体上,转动控制组件包括止转部和止转配合部,扶手本体相对于扶手箱箱体转动时,止转部能够与止转配合部抵接,以使扶手本体处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或第三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扶手,通过在止转部与止转配合部的配合,使得扶手本体相对于扶手箱箱体具有可切换的三种状态,当扶手本体上的储物部朝下时,扶手本体整体水平设置,具有支撑效果,当扶手本体上的储物部朝上时,储物部能够存储物品,当储物部朝后时,扶手本体垂直设置,减少对汽车内部前后空间的占用。

Description

汽车扶手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扶手。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装配有该汽车扶手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扶手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汽车扶手主要作用是供驾驶员和副驾乘客倚靠,缓解驾乘者驾驶和乘坐过程中产生的疲劳。现有的汽车扶手具有多种形式、多种功能,例如可分为前排扶手、后排扶手、座椅一体式扶手等。
目前,汽车扶手的设计均追求人性化设计,其人性化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使汽车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时能够放置胳膊,从而能够使胳膊得到有效的休息不至于酸麻、僵硬。但是,现有的汽车扶手箱的盖板通常为翻盖式设计,这种翻盖式盖板不便于后排乘客使用,且只能实现前排乘客倚靠功能,不能较好的满足乘客的使用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扶手,以提高汽车扶手的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扶手,包括:
扶手本体,转动设于汽车的扶手箱箱体上;所述扶手本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存储物品的储物部;
转动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扶手本体上的止转部,以及设于所述扶手箱箱体上的止转配合部;
所述扶手本体相对于所述扶手箱箱体转动时,所述止转部能够与所述止转配合部抵接,以限制所述扶手本体相对于所述扶手箱箱体转动,并使所述扶手本体处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或第三状态;
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储物部朝下,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储物部朝上,所述第三状态时,所述储物部朝向车辆尾部。
进一步的,所述扶手本体相对于所述扶手箱箱体转动时,所述止转部还能够远离所述止转配合部,以取消所述扶手本体相对于所述扶手箱箱体转动的限制,而使所述扶手本体能够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扶手本体通过转轴转动设于所述扶手箱箱体上;所述止转配合部设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止转配合部与所述转动控制组件均位于所述扶手本体的腔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止转部转动设于所述扶手本体上,所述止转部和所述扶手本体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
所述止转部上设有引导件,所述转动控制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转轴上的引导配合件,所述引导配合件上成型有供所述引导件插装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一侧设有具有凹槽和凸起的第一导向面;
承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所述引导件抵接于所述第一导向面上,且所述引导件抵接所述凹槽时,所述止转部抵接于所述止转配合部上,所述引导件抵接所述凸起时,所述止转部远离所述止转配合部。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引导件与所述第一凹槽抵接时,所述扶手本体处于第一状态,所述引导件与所述第二凹槽抵接时,所述扶手本体处于第三状态;和/或,
所述扶手箱箱体上设有限位部,所述扶手本体上设有限位配合部,所述限位部能够支撑所述限位配合部,而使所述扶手本体保持在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止转部上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引导件被所述第二弹性件驱使而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底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配合件上成型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一侧设有第二导向面,所述引导件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二导向面时,所述止转部远离所述止转配合部;
承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所述引导件的侧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导向面或所述第二导向面上;承接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所述引导件的端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槽或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底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面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面的中部连接;所述引导件能自所述第一导向面的第二端并绕第一圆周方向滑动至所述第一端,所述引导件的端部插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
所述引导件还能沿所述第二导向面并绕第二圆周反向转动,所述引导件自所述第二导向槽滑动至所述第一导向槽内,且所述引导件的侧部再次抵接在所述第一导向面上;所述第一圆周方向和所述第二圆周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止转部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扶手本体连接;和/或,
所述引导件插装于所述止转部上的插装孔内,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插装孔中的弹簧,所述弹簧驱使所述引导件抵接在所述第一导向槽或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底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止转配合部包括设于所述扶手箱箱体上的棘轮;所述止转部包括设于所述扶手本体上的棘爪。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扶手,通过在扶手本体上设有止转部,同时在扶手箱箱体上设置止转配合部,使得扶手本体相对于扶手箱箱体具有可切换的三种状态,当扶手本体上的储物部朝下时,扶手本体整体水平设置,具有支撑效果,当扶手本体上的储物部朝上时,储物部能够存储物品,当储物部朝后时,扶手本体垂直设置,减少对汽车内部前后空间的占用,可提高汽车扶手的利用率,而较好的满足乘客的使用需求。
此外,在止转部和扶手本体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有利于驱使止转部相对于扶手本体的复位。同时在止转部上设有引导件,在转轴上设有引导配合件,有利于提高扶手本体在扶手箱箱体上滑动的平顺性。在引导配合件上成形供引导件件插装的第一导向槽,并在第一导向槽的一侧设有凹槽和凸起的第一导向面,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形。
另外,在引导配合件上成形第二导向槽,且第二导向槽的深度大于第一导向槽,并在第二导向槽的一侧成形第二导向面,第一导向面第一端与第二导向面中部连接,有利于扶手本体相对于扶手箱箱体的转动以及复位。将第一弹性件设置为扭簧,其结构简单,便于设置,同时在止转部上设有插装引导件的插装孔,第二弹性件包括设于插装孔中的弹簧,便于将引导件保持在导向槽内,避免引导件的脱落,且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上装配有如上所述的汽车扶手。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与汽车扶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汽车扶手的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汽车扶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局部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汽车扶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止转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棘爪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轨迹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汽车扶手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汽车扶手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汽车扶手第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扶手本体;101、骨架;1011、挡块;102、储物部;103、棘爪;1031、插装孔;104、滚花轴;105、扭簧;106、轨迹销;
2、扶手箱箱体;201、转轴;202、棘轮;203、轨迹盘;2031、第一导向槽;20311、第一导向面;20312、第一凹槽;20313、第二凹槽;2032、第二导向槽;20321、第二导向面;2033、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扶手,如图1和图2所示,在整体构成上,包括扶手本体1和转动控制组件。
其中,扶手本体1转动设于汽车的扶手箱箱体2上;扶手本体1的底部设有用于存储物品的储物部102。而转动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扶手本体1上的止转部,以及设于扶手箱箱体2上的止转配合部。
扶手本体1相对于扶手箱箱体2转动时,止转部能够与止转配合部抵接,以限制扶手本体1相对于扶手箱箱体2转动,并使扶手本体1处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或第三状态。
当第一状态时,使储物部102朝下,当第二状态时,使储物部102朝上,当第三状态时,使储物部102朝向车辆尾部。扶手本体1相对于所述扶手箱箱体2转动时,止转部还能够远离止转配合部,以取消扶手本体1相对于扶手箱箱体2转动的限制,而使扶手本体1能够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之间切换。
本实施例的汽车扶手,通过在扶手本体1上设有止转部,同时在扶手箱箱体2上设置止转配合部,使得扶手本体1相对于扶手箱箱体2具有可切换的三种状态,当扶手本体1上的储物部102朝下时,扶手本体1整体水平设置,具有支撑效果,当扶手本体1上的储物部102朝上时,储物部102能够存储物品,当储物部102朝后时,扶手本体1垂直设置,减少对汽车内部前后空间的占用。
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汽车扶手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扶手本体1位于扶手箱箱体2的顶部,且在扶手本体1中穿有转轴201,扶手本体1通过转轴201转动设于扶手箱箱体2上。上述的止转配合部设于转轴201上,且止转配合部与转动控制组件均位于扶手本体1的腔体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止转部转动设于扶手本体1上,并在止转部和扶手本体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其中作为优选的,上述的止转配合部包括设于扶手箱箱体2上的棘轮202,止转部包括设于扶手本体1上的棘爪103。参照图3和图4中示出的,扶手本体1包括扶手骨架101,在骨架101的一侧形成有供前述转轴201穿过的腔体。并且,参照图3中示出的方向,在骨架101上位于转轴201的后侧,棘爪103的一端向转轴201方向延伸而能够与棘轮202配合,棘爪103的另一端通过滚花轴104转动的设置在骨架101上。并在滚花轴104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包括扭簧105,扭簧105的一端与止转部连接,扭簧105的另一端与扶手本体1的骨架101连接。其结构简单,产品成熟,便于设置,当然,也可设置为其它适用的结构,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止转部上设有引导件,前述的转动控制组件还包括设于转轴201上的引导配合件,该引导配合件上成型有供引导件插装的第一导向槽2031,并在第一导向槽2031的一侧设有具有凹槽和凸起的第一导向面20311。
参照图5和图9中示出的,棘爪103的靠近棘轮202的一侧设有引导件,同时在转轴201上靠近棘轮202的一侧设有引导配合件,该引导配合件上朝向引导件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导向槽2031,该第一导向槽2031的下侧壁上设有具有凹槽和凸起的第一导向面20311,承接于扭簧105的弹性作用力,引导件抵接于第一导向面20311上,且引导件抵接凹槽时,止转部抵接于止转配合部上,引导件抵接凸起时,止转部远离止转配合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9中示出的,多个凹槽包括第一凹槽20312和第二凹槽20313,引导件与第一凹槽20312抵接时,扶手本体1处于第三状态,引导件与第二凹槽20313抵接时,扶手本体1处于第一状态。同时,扶手箱箱体2上设有限位部,扶手本体1上设有限位配合部,限位部能够支撑限位配合部,而使扶手本体1保持在第二状态。
参照图7和图8中示出的,作为优选的,引导件设置为轨迹销106,引导配合件设置为轨迹盘203,轨迹盘203上朝向轨迹销106的一侧成型有第一导向槽2031,并在第一导向槽2031的底面成型有两个凹槽和两个凸起。沿扶手本体1的前后方向,两个凹槽分别为第二凹槽20313和第一凹槽20312,当轨迹销106与第二凹槽20313抵接时,此时储物部102朝向车辆尾部,当轨迹销106与第一凹槽20312抵接时,此时储物部102朝下。
其中,以转轴201中心为圆心,第一凹槽20312到圆心所在的直线与第二凹槽20313到圆心所在的直线之间的的角度,为扶手本体1相对于扶手箱箱体2从第三状态向第一状态转动的角度β。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说明,如图11至图13中所示的,左侧与车辆的头部方向一致,右侧与车辆的尾部方向一致,图11所示的状态为我们日常使用的扶手本体1挡置在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之间的状态,也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状态。扶手本体由图11所示的第一状态切换至图12所示的第二状态,扶手本体1顺时针转动,下文称扶手本体1顺时针转动的角度为正数,扶手本体1由图11所示的第一状态切换至图13所示的第三状态,扶手本体1逆时针转动,下文称扶手本体1逆时针转动的角度为负数。
因此,前述的角度β可设置为-65°~-75°,例如,β可设置为-65°、-70°、-75°等适用范围内任一数值,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其中,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的β设置为-73°,能够使得主副驾驶人员移动无障碍同时,以有效的增加内饰空间。另外,参照图6和图10中示出的,转轴201上位于棘轮202的两侧设有限位部,该限位部优选的设置为限位块2033,且该限位块2033包括圆形的块主体以及向外延伸的延伸段,限位块2033通过该延伸段与限位配合部配合限位。而限位配合部为设于骨架101上的挡块1011,该挡块1011设置在骨架101上靠近滚花轴104两端的位置,当所述骨架101被驱使沿转轴201转动时,挡块1011与限位板的延伸段接触,能够限制骨架101的继续转动,进而达到限位效果。
其中,骨架101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的翻转角度α可设置为170°~190°,并作为优选的,α的角度数值为180°,此时储物部102处于水平朝上状态,有利于物品平稳的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还可在轨迹盘203上设有第一凹槽20312、第二凹槽20313以及第三凹槽,以分别对应扶手本体1的三种状态,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需要注意的是,为方便各个状态之间顺利的切换,各凹槽和各凸起之间圆滑过渡连接。
其中,参照图9中示出的,第一凹槽20312的尺寸大于第二凹槽20313的尺寸。如此设置,能够在轨迹销106进入第一凹槽20312滑动时,棘爪103能够与棘轮202的多个齿啮合,进而实现扶手本体1相对于扶手箱箱体2之间角度的微调,以适应不同人员的支撑需求。
其中,优选的,第一凹槽20312大小设置为能够实现扶手本体1能够实现0°~20°之间角度的微调,其适用性更好。除此之外,第一凹槽20312的尺寸大小还可设置更大或者更小,使得扶手本体1能够进行更大或者更小角度内调节,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也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凹槽20313的尺寸大小可岁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止转部上设有第二弹性件,引导件被第二弹性件驱使而能够抵接于第一导向槽2031的底壁上。其中,引导件插装于止转部上的插装孔1031内,第二弹性件包括设于插装孔1031中的弹簧,弹簧驱使引导件抵接在第一导向槽2031或第二导向槽2032的底壁上。
具体的参照图8中示出的,棘爪103上带有齿纹一端的一侧开设有插装孔1031,前述轨迹销106的一端插接在插装孔1031内,并于插装孔1031内设有第二弹性件(图中未示出),以将轨迹销106保持在插装孔1031内。弹簧设置在插装孔1031内,且弹簧的一端连接插装孔1031的底壁上,弹簧的另一端连接轨迹销106的一端,进而使得轨迹销106的另一端始终抵接在第一导向槽2031的底壁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前述的引导配合件上还成型有第二导向槽2032,第二导向槽2032的深度大于第一导向槽2031,并于第二导向槽2032的一侧设有第二导向面20321,前述引导件的一侧抵接第二导向面20321时,上述的止转部远离止转配合部。
具体参照图9中示出的,轨迹盘203上第一导槽的延伸轨迹由前向后的第一圆周方向依次为第二端和第一端,第二导向槽2032的其一侧壁形成贴合前述凸起的第二导向面20321,第一导向面20311的第一端与第二导向面20321的中部连接。
此外,承接于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引导件的侧部抵接于第一导向面20311或第二导向面20321上,并且,引导件被第二弹性件驱使而能使引导件的端部抵接于第一导向槽2031或第二导向槽2032的底壁上。前述的引导件能自第一导向面20311的第二端并绕第一圆周方向滑动至第一端,此时,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引导件的端部插接于第二导向槽2032内。引导件还能沿第二导向面20321并绕第二圆周反向转动,引导件自第二导向槽2032滑动至第一导向槽2031内,且引导件的侧部在此抵接在第一导向面20311上。其中第一圆周方向和第二圆周方向相反。
具体的,参照图11至图13所示,在扭簧105的弹力作用下,棘爪103上设置的轨迹销106始终抵接在第一导向槽2031或者第二导向槽2032内。驱使扶手主体沿着转轴201转动时,当轨迹销106位于第一导向槽2031的第二端时,此时轨迹销106抵接在第二凹槽20313内,扶手主体为相对于扶手箱箱体2的第三状态,此时储物部102朝后设置。随着扶手主体的转动,轨迹销106贴合第一导向面20311的凸起部分向第一凹槽20312滑动,此时棘爪103与棘轮202脱离啮合,直至轨迹销106位于第一导向槽2031的第一端时,此时轨迹销106抵接在第一凹槽20312内,扶手主体为相对于扶手箱箱体2的第一状态。如上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蓄能状态。
随着轨迹销106从第一导向槽2031的第二端脱离,在弹簧的作用下,轨迹销106的端部与第二导向槽2032的底壁抵接,此时轨迹销106的侧壁与第二导向面20321抵接,棘爪103脱离棘轮202,扶手本体1能够沿着第二导向槽2032的轨迹继续转动,直至轨迹销106抵住第二导向槽2032的端部,骨架101上的挡块1011与转轴201上的限位块2033抵接,限制扶手本体1的继续转动至α角度为180°,此时,扶手主体为相对于扶手箱箱体2的第二状态,此时储物部102朝上设置,能够用于盛放后排人员的水杯、手机等物品。
需要切换第三状态时,轨迹销106沿着第二导向槽2032反向转动,轨迹销106的侧壁贴合第二导向面20321,轨迹销106的端部抵接第二导向槽2032的底壁,直至轨迹销106滑动至第二导向槽2032和第一导向槽2031的连通位置,轨迹销106的端部挤压弹簧向第一导向槽2031的底壁滑动,最终回到第二凹槽20313内,完成扶手本体1从第二状态到第三状态的转换,此时,扶手本体1自第一状态逆时针向下转动-73°而切换至第三状态,方便主副驾驶人员无障碍的互换位置。
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汽车,该汽车上装配有上述的汽车扶手。
本实施例的汽车通过设置上述的汽车扶手,能够实现扶手本体1更大角度的转动,扶手本体1可沿逆时针转动至-73°,有效的增加内饰空间,使得主副驾驶人员移动无障碍,同时能够实现0°~20°角度的微调,提高驾乘人员的使用舒适度。此外,扶手本体1可翻折180°,此时扶手本体1上设置的储物部102能够盛放后排乘客的水杯、手机等物品,提高整车的应用科技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扶手本体(1),转动设于汽车的扶手箱箱体(2)上;所述扶手本体(1)的底部设有用于存储物品的储物部(102);
转动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扶手本体(1)上的止转部,以及设于所述扶手箱箱体(2)上的止转配合部;
所述扶手本体(1)相对于所述扶手箱箱体(2)转动时,所述止转部能够与所述止转配合部抵接,以限制所述扶手本体(1)相对于所述扶手箱箱体(2)转动,并使所述扶手本体(1)处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或第三状态;
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储物部(102)朝下,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储物部(102)朝上,所述第三状态时,所述储物部(102)朝向车辆尾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扶手本体(1)相对于所述扶手箱箱体(2)转动时,所述止转部还能够远离所述止转配合部,以取消所述扶手本体(1)相对于所述扶手箱箱体(2)转动的限制,而使所述扶手本体(1)能够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扶手本体(1)通过转轴(201)转动设于所述扶手箱箱体(2)上,所述止转配合部设于所述转轴(201)上,且所述止转配合部与所述转动控制组件均位于所述扶手本体(1)的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转部转动设于所述扶手本体(1)上,所述止转部和所述扶手本体(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
所述止转部上设有引导件,所述转动控制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转轴(201)上的引导配合件,所述引导配合件上成型有供所述引导件插装的第一导向槽(2031),所述第一导向槽(2031)的一侧设有具有凹槽和凸起的第一导向面(20311);
承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所述引导件抵接于所述第一导向面(20311)上,且所述引导件抵接所述凹槽时,所述止转部抵接于所述止转配合部上,所述引导件抵接所述凸起时,所述止转部远离所述止转配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扶手,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20312)和第二凹槽(20313),所述引导件与所述第一凹槽(20312)抵接时,所述扶手本体(1)处于第一状态,所述引导件与所述第二凹槽(20313)抵接时,所述扶手本体(1)处于第三状态;和/或,
所述扶手箱箱体(2)上设有限位部,所述扶手本体(1)上设有限位配合部,所述限位部能够支撑所述限位配合部,而使所述扶手本体(1)保持在第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转部上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引导件被所述第二弹性件驱使而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031)的底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配合件上成型有第二导向槽(2032),所述第二导向槽(2032)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031),所述第二导向槽(2032)的一侧设有第二导向面(20321),所述引导件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二导向面(20321)时,所述止转部远离所述止转配合部;
承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所述引导件的侧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导向面(20311)或所述第二导向面(20321)上;
承接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所述引导件的端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031)或所述第二导向槽(2032)的底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面(203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面(20321)的中部连接;
所述引导件能自所述第一导向面(20311)的第二端并绕第一圆周方向滑动至所述第一端,所述引导件的端部插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槽(2032)内;
所述引导件还能沿所述第二导向面(20321)并绕第二圆周反向转动,所述引导件自所述第二导向槽(2032)滑动至所述第一导向槽(2031)内,且所述引导件的侧部再次抵接在所述第一导向面(20311)上;
所述第一圆周方向和所述第二圆周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扭簧(105),所述扭簧(105)的一端与所述止转部连接,所述扭簧(105)的另一端与所述扶手本体(1)连接;和/或,
所述引导件插装于所述止转部上的插装孔(1031)内,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插装孔(1031)中的弹簧,所述弹簧驱使所述引导件抵接在所述第一导向槽(2031)或所述第二导向槽(2032)的底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转配合部包括设于所述扶手箱箱体(2)上的棘轮(202);
所述止转部包括设于所述扶手本体(1)上的棘爪(103)。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上装配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扶手。
CN202222850253.0U 2022-10-27 2022-10-27 汽车扶手及汽车 Active CN2183163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50253.0U CN218316383U (zh) 2022-10-27 2022-10-27 汽车扶手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50253.0U CN218316383U (zh) 2022-10-27 2022-10-27 汽车扶手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16383U true CN218316383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28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50253.0U Active CN218316383U (zh) 2022-10-27 2022-10-27 汽车扶手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163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84102B2 (en) Armrest device
CN103085700B (zh) 用于车辆的扶手箱的杯架装置
US5997082A (en) Stowable container holder
US7850236B2 (en) Rotatable armrest assembly
JPS6339452B2 (zh)
CN202480934U (zh) 一种汽车上定位杯子的装置
CN218316383U (zh) 汽车扶手及汽车
US5271661A (en) Container holder armrest
CN113306468B (zh) 一种头枕支架的滑动锁定机构以及汽车座椅头枕支架
CN201484232U (zh) 可拆卸式儿童座椅
US11654813B2 (en) Reconfigurable cup holder assembly
CN217994236U (zh) 一种具有隐藏式杯托的扶手
CN214189430U (zh) 一种按压弹出式翻转杯托
JPH0120192Y2 (zh)
CN216139886U (zh) 一种可调整姿态的汽车座椅头枕支架
CN220220503U (zh) 肘靠装置和车辆
CN211893574U (zh) 一种可调节式游艇驾驶座椅
CN215621581U (zh) 用于车辆的头枕组件以及车辆
JP2015112975A (ja) 前倒式ヘッドレスト
KR200293779Y1 (ko) 자동차의 뒷좌석 팔걸이용 컵홀더
CN217227358U (zh) 一种车顶扶手
CN217705580U (zh) 座椅扶手、座椅组件、交通工具
CN217259722U (zh) 一种两段式滑动的汽车扶手
JP2002019514A (ja) アームレスト用カップホルダ
US20210146817A1 (en) Cup holder fo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