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01526U - 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01526U
CN218301526U CN202222679991.3U CN202222679991U CN218301526U CN 218301526 U CN218301526 U CN 218301526U CN 202222679991 U CN202222679991 U CN 202222679991U CN 218301526 U CN218301526 U CN 2183015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seat
shake
wire
camera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799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峰
程韦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E Magnetics HK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E Magnetics H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E Magnetics HK Ltd filed Critical SAE Magnetics HK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799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015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015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015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器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包括基板和第一制动组件;基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形成有两个安装位;第一制动组件包括第一制动弹片和第一制动线;第一制动弹片设置有第一弹性臂和第一连接座,第一弹性臂与基板连接;第一制动线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安装位处,第一制动线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预设位置绕设于第一连接座,使第一制动线形成对折结构且对折部分不接触,第一制动线通电收缩时带动第一制动弹片相对于基板沿第一方向平移。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制动线进行对折设计,达到增加制动线结构强度以及提升散热的效果,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且安装工序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消费者对于拍照需求的增加,手机摄像头(即摄像模组) 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对于光学图像稳定器(OIS)的防抖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SMA(Shape Memory Alloy)即形状记忆合金,对于SMA-OIS光学防抖组件,由于工艺条件、产品结构及成本管控等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常规设计一般采用的SMA制动线的直径介于25-30um。上述25-30um线径规格的制动线因尺寸较小,结构强度较弱,不能承受太大的应力,否则会导致制动线出现断裂、松动等问题,直接导致产品断路失效。而且,由于制动线的线径较小,散热较差,容易导致寿命低。
因此,现有技术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光学图像稳定器中制动线结构强度较弱,不能承受太大的应力以及散热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包括:
基板,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形成有两个安装位;
第一制动组件,其包括第一制动弹片和第一制动线;
所述第一制动弹片设置有第一弹性臂和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基板连接;
所述第一制动线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位处,所述第一制动线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预设位置绕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座,使所述第一制动线形成对折结构且对折部分不接触,所述第一制动线通电收缩时带动所述第一制动弹片相对于所述基板沿第一方向平移。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制动组件,其包括第二制动弹片和第二制动线;
所述第二制动弹片设置有第二弹性臂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第一制动弹片连接;所述第一制动弹片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形成有两个安装位;
所述第二制动线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位处,所述第二制动线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预设位置绕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座,使所述第二制动线形成对折结构且对折部分不接触,所述第二制动线通电收缩时带动所述第二制动弹片相对于所述第一制动弹片沿第二方向平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与所述基板的竖轴线垂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座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座和第二座,所述第一座形成一个所述安装位,所述第二座形成另一个所述安装位;
记所述第一制动线弯折的位置为折点,位于所述第一座和所述折点之间的为第一线段,位于所述第二座和所述折点之间的为第二线段。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座与所述第二座设置于同一轴线上,两个所述安装位位于不同的高度,使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二线段位于同一轴线的不同高度,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二线段不接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二线段互相平行。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座与所述第二座的间距小于第一预定距离,使所述第一制动线的折点靠近所述第一制动线的中点。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座及所述第二座均为卡爪,所述安装位为U形槽。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座为夹爪,所述夹爪形成有U形槽供所述第一制动线绕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通过将制动线进行对折设计,相当于增大线径,有助于使制动线可承受更大应力,达到增加制动线结构强度的效果,提高产品可靠性。并且,制动线的对折设计增加了线长,从而增大了制动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提升散热效果,缩短制动线的冷却时间,使制动线不易松动,提高产品稳定性,提高产品寿命,提升产品良率。此外,由于仅对折制动线结构,产品结构变动少,有利于产品组装及简化工序,可大大降低组装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的摄像模组八线对拉式防抖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是第一制动组件和第二制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图4中B处放大图;
图6是第一制动组件和第二制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图6中C处放大图;
图8是现有技术的摄像模组四线对拉式防抖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防抖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2的第一制动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镜头载体;20、防抖制动装置;100、基板;110、第一座一;120、第二座一;210、第一制动弹片;211、第一弹性臂;212、第一连接座;213、第一座二;214、第二座二;220、第一制动线;221、第一线段一;222、第二线段一;310、第二制动弹片;320、第二制动线;321、第一线段二;322、第二线段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为现有技术的摄像模组八线对拉式防抖制动装置,包括镜头载体10和防抖制动装置20。参见图8-9,为现有技术的摄像模组四线对拉式防抖制动装置,同样包括镜头载体10和防抖制动装置20。本申请主要对八线对拉式及四线对拉式防抖制动装置20进行改进。
参见图2-7及图10,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包括基板100和第一制动组件。
所述基板10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形成有两个安装位。
所述第一制动组件包括第一制动弹片210和第一制动线220。
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设置有第一弹性臂211和第一连接座212,所述第一弹性臂211与所述基板100连接。所述第一制动线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位处,所述第一制动线22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预设位置绕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座212,使所述第一制动线220形成对折结构且对折部分不接触,所述第一制动线220通电收缩时带动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相对于所述基板100沿第一方向平移。
本申请提出的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通过将制动线进行对折设计,相当于增大线径,有助于使制动线可承受更大应力,达到增加制动线结构强度的效果,提高产品可靠性。并且,制动线的对折设计增加了线长,从而增大了制动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提升散热效果,缩短制动线的冷却时间,使制动线不易松动,提高产品稳定性,提高产品寿命,提升产品良率。此外,由于仅对折制动线结构,产品结构变动少,有利于产品组装及简化工序,可大大降低组装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还包括第二制动组件,第二制动组件包括第二制动弹片310和第二制动线320。所述第二制动弹片310设置有第二弹性臂311和第二连接座312,所述第二弹性臂311与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连接。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形成有两个安装位。所述第二制动线320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位处,所述第二制动线32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预设位置绕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座312,使所述第二制动线 320形成对折结构且对折部分不接触,所述第二制动线320通电收缩时带动所述第二制动弹片310相对于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沿第二方向平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
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与所述基板的竖轴线垂直。
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座212与所述第一制动线220之间为绝缘接触;所述第二连接座312与所述第二制动线320 之间为绝缘接触。
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固定座(第一固定座或第二固定座) 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座和第二座,所述第一座形成一个安装位,所述第二座形成另一个安装位。记制动线(第一制动线220或第二制动线 320)弯折的位置为折点,位于所述第一座和所述折点之间的为第一线段,位于所述第二座和所述折点之间的为第二线段。
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所述第一座与所述第二座设置于同一轴线上,两个所述安装位位于不同的高度,使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二线段位于同一轴线的不同高度,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二线段不接触。
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二线段互相平行。
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所述第一座与所述第二座的间距小于第一预定距离,使制动线(第一制动线220或第二制动线320)的折点靠近制动线的中点。
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所述第一座及所述第二座均为卡爪,所述安装位为U形槽。
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座212为夹爪,所述夹爪形成有U形槽供所述第一制动线220绕装。所述第二连接座312为夹爪,所述夹爪形成有U形槽供所述第二制动线320绕装。
实施例1
参见图2-7,本实施例公开的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包括基板100、第一制动组件和第二制动组件。
参见图2-3,所述基板10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包括第一座一110和第二座一120,所述第一座一110形成一个安装位,所述第二座一120形成一个安装位。
参见图2,所述第一制动组件包括第一制动弹片210、第一制动线 220和第一垫片。
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设置有两个第一弹性臂211和四个第一连接座212,两个所述第一弹性臂21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 的第一对角线两端,如图2所示,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 的左上角及右下角。所述第一弹性臂211的弹性端与所述基板100 连接,使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与所述基板100形成固定可回弹连接。所述第一垫片(图中未示出)设置于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与所述基板100之间,用于减少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与所述基板100相对运动时的摩擦。所述第一连接座212两个为一组,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的对向,如图2所示,一组设置于左侧,另一组设置于右侧。
所述第一制动线2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座一110连接,所述第一制动线22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座一120连接,所述第一制动线220 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预设位置绕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座212,使所述第一制动线220形成对折结构且对折部分不接触。
所述第一制动线220共设置有四根,每两根为一组,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的对向,如图2所示,一组设置于左侧,另一组设置于右侧,用于通电收缩时带动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相对于所述基板100沿第一方向平移。
记所述第一制动线220弯折的位置为第一折点P1,位于所述第一座一110和所述第一折点P1之间的为第一线段一221,位于所述第二座一120和所述第一折点P1之间的为第二线段一222。
所述第一座一110与所述第二座一120设置于同一轴线上,两个所述安装位位于不同的高度,使所述第一线段一221与所述第二线段一222位于同一轴线的不同高度,所述第一线段一221与所述第二线段一222不接触。所述第一线段一221与所述第二线段一222互相平行。所述第一座一110与所述第二座一120的间距小于第一预定距离,使所述第一制动线220的第一折点P1靠近所述第一制动线220的中点。所述第一座一110及所述第二座一120均为卡爪,所述安装位为U形槽。所述第一连接座212为夹爪,所述夹爪形成有U形槽供所述第一制动线220绕装。
参见图2,所述第二制动组件包括第二制动弹片310、第二制动线 320和第二垫片。
参见图5,所述第二制动弹片310设置有两个第二弹性臂311和四个第二连接座312,两个所述第二弹性臂31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制动弹片310的第二对角线两端,如图2所示,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制动弹片310的右上角及左下角。所述第二弹性臂311的弹性端与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连接,使所述第二制动弹片310与所述第一制动弹片 210形成固定可回弹连接。所述第二垫片(图中未示出)设置于所述第二制动弹片310与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之间,用于减少所述第二制动弹片310与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相对运动时的摩擦。所述第二连接座312两个为一组,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制动弹片310的对向,如图2所示,一组设置于上侧,另一组设置于下侧。
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包括第一座二213和第二座二214,所述第一座二213形成一个安装位,所述第二座二214形成一个安装位。
所述第二制动线3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座二213连接,所述第二制动线32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座二214连接,所述第二制动线320 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预设位置绕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座312,使所述第二制动线320形成对折结构且对折部分不接触。
所述第二制动线320共设置有四根,每两根为一组,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制动弹片310的对向,如图2所示,一组设置于上侧,另一组设置于下侧,用于通电收缩时带动所述第二制动弹片310相对于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沿第二方向平移。
记所述第二制动线320弯折的位置为第二折点P2,位于所述第一座二213和所述第二折点P2之间的为第一线段二321,位于所述第二座二214和所述第二折点P2之间的为第二线段二322。
所述第一座二213与所述第二座二214设置于同一轴线上,两个所述安装位位于不同的高度,使所述第一线段二321与所述第二线段二322位于同一轴线的不同高度,所述第一线段二321与所述第二线段二322不接触。所述第一线段二321与所述第二线段二322互相平行。所述第一座二213与所述第二座二214的间距小于第一预定距离,使所述第二制动线320的第二折点P2靠近所述第二制动线320的中点。所述第一座二213及所述第二座二214均为卡爪,所述安装位为U形槽。所述第二连接座312为夹爪,所述夹爪形成有U形槽供所述第二制动线320绕装。
根据上述描述可知: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连接于所述基板100 上,所述第二制动弹片310连接于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上,而镜头载体10连接于所述第二制动弹片310上。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X轴为横轴,记平行于X轴的方向为第一方向;Y轴为纵轴,记平行于Y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Z轴为竖轴线。 X轴垂直于Y轴,Z轴垂直于X轴与Y轴组成的平面,且Z轴穿过所述镜头载体10的中心,即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与所述基板100的竖轴线垂直。
本实施例提出的防抖制动装置可以实现X轴和Y轴两轴防抖,其工作原理如下:
X轴防抖:参见图2,当位于左侧的两根所述第一制动线220通电收缩时,可以带动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相对于所述基板10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即X轴的反向)平移。由于所述第二制动弹片310 连接于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上,而镜头载体10连接于所述第二制动弹片310上,因此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带动所述镜头载体10发生X 轴反向的平移。同理的,当位于右侧的两根所述第一制动线220通电收缩时,可以带动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相对于所述基板10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正向(即X轴的正向)平移,从而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 带动镜头载体10发生X轴正向的平移。
Y轴防抖:参见图2,当位于上侧的两根所述第二制动线320通电收缩时,可以带动所述第二制动弹片310相对于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 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反向(即Y轴的反向)平移。由于镜头载体10连接于所述第二制动弹片310上,因此所述第二制动弹片310带动所述镜头载体10发生Y轴反向的平移。同理的,当位于下侧的两根所述第二制动线320通电收缩时,可以带动所述第二制动弹片310相对于所述第一制动弹片210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正向(即Y轴的正向)平移,从而所述第二制动弹片310带动所述镜头载体10发生Y轴正向的平移。
实施例2
参见图10,本实施例的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与实施例1 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仅设置有第一制动组件,不设置有第二制动组件,第一制动组件包括的四根第一制动线220的设置位置如图9 的制动线23所示。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通过将制动线进行对折设计,相当于增大线径,有助于使制动线可承受更大应力,达到增加制动线结构强度的效果,提高产品可靠性。
第二,制动线的对折设计增加了线长,从而增大了制动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提升散热效果,缩短制动线的冷却时间,使制动线不易松动,提高产品稳定性,提高产品寿命,提升产品良率。
第三,由于仅对折制动线结构,产品结构变动少,有利于产品组装及简化工序,可大大降低组装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形成有两个安装位;
第一制动组件,其包括第一制动弹片和第一制动线;
所述第一制动弹片设置有第一弹性臂和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基板连接;
所述第一制动线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位处,所述第一制动线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预设位置绕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座,使所述第一制动线形成对折结构且对折部分不接触,所述第一制动线通电收缩时带动所述第一制动弹片相对于所述基板沿第一方向平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制动组件,其包括第二制动弹片和第二制动线;
所述第二制动弹片设置有第二弹性臂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第一制动弹片连接;所述第一制动弹片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形成有两个安装位;
所述第二制动线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位处,所述第二制动线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预设位置绕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座,使所述第二制动线形成对折结构且对折部分不接触,所述第二制动线通电收缩时带动所述第二制动弹片相对于所述第一制动弹片沿第二方向平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与所述基板的竖轴线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座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座和第二座,所述第一座形成一个所述安装位,所述第二座形成另一个所述安装位;
记所述第一制动线弯折的位置为折点,位于所述第一座和所述折点之间的为第一线段,位于所述第二座和所述折点之间的为第二线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座与所述第二座设置于同一轴线上,两个所述安装位位于不同的高度,使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二线段位于同一轴线的不同高度,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二线段不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二线段互相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座与所述第二座的间距小于第一预定距离,使所述第一制动线的折点靠近所述第一制动线的中点。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座及所述第二座均为卡爪,所述安装位为U形槽。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座为夹爪,所述夹爪形成有U形槽供所述第一制动线绕装。
CN202222679991.3U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 Active CN2183015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9991.3U CN218301526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9991.3U CN218301526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01526U true CN218301526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06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79991.3U Active CN218301526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015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01346B (zh) 光学组件、摄像模组和具有摄像模组的智能设备
CN112034630A (zh) 一种光学防抖组件
WO2020029781A1 (zh) 摄像模组及其组件
US11402598B2 (en) Lens module
CN111983769A (zh) 镜头模组
CN218301526U (zh) 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
CN210351315U (zh) 镜头模组
CN108737708B (zh) 一种摄像模组及其电源线布置方法
CN216291170U (zh) 一种新型防抖摄像驱动装置的基座
CN1341286A (zh) 天线辐射器
CN218124802U (zh) 一种图像传感器防抖制动装置
CN218124529U (zh) 一种二段拼接式弹片结构的防抖马达
CN218124801U (zh) 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的防抖制动装置
CN220668253U (zh) 一种防抖云台
CN111130303A (zh) 一种应用于vcm马达的双弦丝3d折弯下弹簧片组件
CN212543462U (zh) 一种插针式无刷电机定子组件
CN218215776U (zh) 一种拐弯连接端子
CN214674835U (zh) 音圈马达的线圈结构、变焦镜头、安防摄像机及终端
CN218122363U (zh) 弹片结构及光学致动器
CN213957719U (zh) 驱动马达及摄像设备
CN214540193U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8772180U (zh) 一种手机屏结构
CN213023729U (zh) 棱镜装置
CN216956484U (zh) 对焦马达及摄像头模组
CN112566361B (zh) 一种板级大电流引流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