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97242U - 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97242U
CN218297242U CN202222768253.6U CN202222768253U CN218297242U CN 218297242 U CN218297242 U CN 218297242U CN 202222768253 U CN202222768253 U CN 202222768253U CN 218297242 U CN218297242 U CN 2182972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servation device
moving
block
surface subsidence
devic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682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健
康健
赵明
吴昊
牟鸿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Survey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Geology Bureau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Survey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Geology Bure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Survey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Geology Bureau filed Critical General Survey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Geology Bureau
Priority to CN2022227682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972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972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972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包括观测装置本体,所述观测装置本体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罩,所述观测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与防护罩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两个仓体和两个移动板,两个所述仓体的顶部均与观测装置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仓体内壁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六个的复位弹簧。该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通过设置防护罩和安装机构,安装机构将防护罩安装在观测装置本体的外部,使观测装置本体上的多个传感器位于防护罩的内部,提高了防护性能,在运输的过程中受到碰撞时,减少了传感器受损的情况发生,降低了对正常使用造成的影响,从而具备防护性能好的优点,方便了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地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挖掘矿山内的矿体后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采空区的地面塌陷,山体开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矿震、尾矿库溃坝以及海水入侵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区采空塌陷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之一,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下开采造成地表的塌陷及伴随而发生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的漏失现象,地下的矿体被采动、掘后,矿体上部覆岩的力学平衡被打破,因此会引起地表塌陷以及表层岩移动等地质环形问题,现有针对采空塌陷的监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在地表布控由线缆和传感器组成的形变探测器,完成对地表沉陷岩移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观测。
根据中国专利CN202110006117.0提出了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在检测点地表进行打孔,打孔后将探测杆放置在孔洞内,然后用手转动手轮使传动轴旋转,传动轴旋转带动转轴使丝杆旋转,丝杆旋转时带动带动环形块移动,环形块移动时带动固定机构与孔壁配合对观测装置进行固定,并且传动机构带动压力传感器组伸出探测杆外与孔壁接触,进而能够使得压力传感器组产生一组基础数据,在基础数据数据发生变化以及位移传感器组检测到来自孔壁侧向压力的数据时,即可判断矿山地表是否发生岩移,并且探测杆的位置固定后,设置在圆盘上的距离传感器组与孔洞底部接触,在地层深处发生塌陷时,距离传感器组能够检测塌陷区域的塌陷深度数据,进而能够有效的检测矿山地表深处的地质环境,而且设置在圆盘上的微振传感器组能够检测到地表深处的振动幅度和频率,进而能够使得观测装置能够在地表浅层进行立体检测矿山地质环境,而且检测过程中不受地面外部因素的干扰,环形块随着丝杆的转动下移,下移的环形块带动制动板移动,制动板移动时挤压连接板,连接板受力带动矩形杆使压力传感器组伸出探测杆外并与孔洞侧壁接触,从而能够在布控观测装置时不易损伤压力传感器组,并且在圆板和距离传感器组与孔洞底部接触时,圆板停止下移并相对推动导向管在探测杆下端滑动,此时导向管上的环形板挤压第一弹簧收缩,进而使得环形板远离振动传感器组,在地表浅层处发生坍塌时,圆板下方的支撑力突然消失,此时第一弹簧推动环形板下移并撞击压力振动传感器组,并且距离传感器也随之出现检测信号的变化,从而能够利用不同的检测方式准确观测矿山地表塌陷的地质环形变化。
由于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具有多个传感器,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安装在孔洞内部之前,在运输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碰撞,可是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防护性能不佳,发生碰撞时容易导致传感器受损,影响了正常使用,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具备防护性能好等优点,解决了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具有多个传感器,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安装在孔洞内部之前,在运输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碰撞,可是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防护性能不佳,发生碰撞时容易导致传感器受损,影响了正常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包括观测装置本体,所述观测装置本体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罩,所述观测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与防护罩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机构;
所述安装机构包括两个仓体和两个移动板,两个所述仓体的顶部均与观测装置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仓体内壁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六个的复位弹簧,六个所述复位弹簧相对的一侧均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到仓体下方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移动块,所述移动板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三个的插块,三个所述插块相对的一侧均贯穿仓体并延伸到防护罩的内部。
进一步,所述仓体的内顶壁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延伸到滑槽内部的滑块,所述滑槽与滑块的移动范围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仓体的底部开设有一端贯穿并延伸到仓体内部的移动孔,所述移动孔与移动杆的移动范围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仓体相对的一侧开设有数量为三个且均贯穿并延伸到仓体内部的插孔,所述插孔与插块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防护罩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数量为三个的插槽,所述插槽与插块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插槽内壁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插块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插块为铁块,所述定位块为磁铁块,所述插块与定位块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通过设置防护罩和安装机构,安装机构将防护罩安装在观测装置本体的外部,使观测装置本体上的多个传感器位于防护罩的内部,提高了防护性能,在运输的过程中受到碰撞时,减少了传感器受损的情况发生,降低了对正常使用造成的影响,从而具备防护性能好的优点,方便了使用。
2、该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通过设置插块和定位块,插块和定位块磁性相吸,增强了安装的稳定性,减少了松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防护性能,从而具备防护性能好的优点,方便了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中:1观测装置本体、2防护罩、3安装机构、31仓体、32复位弹簧、33移动板、331滑槽、332滑块、34移动杆、341移动孔、35移动块、36插块、361插孔、362插槽、363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包括观测装置本体1,观测装置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罩2,观测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与防护罩2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机构3;
安装机构3包括两个仓体31和两个移动板33,两个仓体31的顶部均与观测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仓体31内壁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六个的复位弹簧32,六个复位弹簧32相对的一侧均与移动板33固定连接,移动板3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到仓体31下方的移动杆34,移动杆3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移动块35,移动板33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三个的插块36,三个插块36相对的一侧均贯穿仓体31并延伸到防护罩2的内部。
具体的,先将两个移动块35进行相背移动,两个移动块35带动两个移动杆34和两个移动板33进行相背移动,两个移动板33分别对六个复位弹簧32进行挤压使其收缩,两个移动板33分别带动三个插块36进行相背移动,使三个插块36收纳到仓体31的内部,然后将防护罩2向上进行移动,当防护罩2的顶部与观测装置本体1相接触时,通过松开两个移动块35,六个复位弹簧32恢复形变带动移动板33进行相对移动,移动板33带动三个插块36进行相对移动,使三个插块36均穿过仓体31并插入到防护罩2的内部,即可将防护罩2安装在观测装置本体1的外部,使观测装置本体1上的多个传感器位于防护罩2的内部,提高了防护性能,在运输的过程中受到碰撞时,减少了传感器受损的情况发生,降低了对正常使用造成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仓体31的内顶壁开设有滑槽331,移动板3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延伸到滑槽331内部的滑块332,滑槽331与滑块332的移动范围相适配,移动板33移动时带动滑块332在滑槽331的内部进行移动,可以使移动板33移动得更加平稳。
本实施例中,仓体31的底部开设有一端贯穿并延伸到仓体31内部的移动孔341,移动孔341与移动杆34的移动范围相适配,移动杆34通过移动孔341可以在仓体31的底部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中,仓体31相对的一侧开设有数量为三个且均贯穿并延伸到仓体31内部的插孔361,插孔361与插块36相适配,插块36通过插孔361可以移出到仓体31的外部。
本实施例中,防护罩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数量为三个的插槽362,插槽362与插块36相适配,插块36通过插槽362可以插入到防护罩2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插槽362内壁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定位块363,定位块363与插块36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定位块363和插块36可以进行连接与分离。
本实施例中,插块36为铁块,定位块363为磁铁块,插块36与定位块363相适配,插块36和定位块363磁性相吸,增强了安装的稳定性,减少了松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防护性能。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1)在运输观测装置本体1之前,先将两个移动块35进行相背移动,两个移动块35带动两个移动杆34和两个移动板33进行相背移动,移动板33带动滑块332在滑槽331的内部进行移动,使移动板33移动得更加平稳,两个移动板33分别对六个复位弹簧32进行挤压使其收缩,两个移动板33分别带动三个插块36进行相背移动,使三个插块36收纳到仓体31的内部;
(2)然后将防护罩2向上进行移动,当防护罩2的顶部与观测装置本体1相接触时,通过松开两个移动块35,六个复位弹簧32恢复形变带动移动板33进行相对移动,移动板33带动滑块332在滑槽331的内部进行移动,使移动板33移动得更加平稳,移动板33带动三个插块36进行相对移动,使三个插块36均穿过仓体31并插入到防护罩2的内部,即可将防护罩2安装在观测装置本体1的外部,使观测装置本体1上的多个传感器位于防护罩2的内部,提高了防护性能,在运输的过程中受到碰撞时,减少了传感器受损的情况发生,降低了对正常使用造成的影响,从而具备防护性能好的优点,方便了使用;
(3)当安装完成后,通过插块36和定位块363磁性相吸,增强了安装的稳定性,减少了松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防护性能,从而具备防护性能好的优点,方便了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包括观测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装置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罩(2),所述观测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与防护罩(2)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机构(3);
所述安装机构(3)包括两个仓体(31)和两个移动板(33),两个所述仓体(31)的顶部均与观测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仓体(31)内壁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六个的复位弹簧(32),六个所述复位弹簧(32)相对的一侧均与移动板(33)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3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到仓体(31)下方的移动杆(34),所述移动杆(3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移动块(35),所述移动板(33)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三个的插块(36),三个所述插块(36)相对的一侧均贯穿仓体(31)并延伸到防护罩(2)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仓体(31)的内顶壁开设有滑槽(331),所述移动板(3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延伸到滑槽(331)内部的滑块(332),所述滑槽(331)与滑块(332)的移动范围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仓体(31)的底部开设有一端贯穿并延伸到仓体(31)内部的移动孔(341),所述移动孔(341)与移动杆(34)的移动范围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仓体(31)相对的一侧开设有数量为三个且均贯穿并延伸到仓体(31)内部的插孔(361),所述插孔(361)与插块(36)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数量为三个的插槽(362),所述插槽(362)与插块(36)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362)内壁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定位块(363),所述定位块(363)与插块(36)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块(36)为铁块,所述定位块(363)为磁铁块,所述插块(36)与定位块(363)相适配。
CN202222768253.6U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 Active CN2182972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68253.6U CN218297242U (zh)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68253.6U CN218297242U (zh)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97242U true CN218297242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08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68253.6U Active CN218297242U (zh)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972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obecki et al. Geophysical applications to detect sinkholes and ground subsidence
CA2787424C (en) Subterranean formatio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ystems
US5934373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underground fracturing
US1197137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slope stability
CN108318918A (zh) 基于微动频散曲线和h/v曲线的地下不良地质体无损探测方法及应用
CN112747793B (zh) 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
WO2018049024A1 (en) Cross-bore detection during 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
CN108020865A (zh) 一种花岗岩型铀矿深部有利成矿空间识别及定位方法
CN102865078A (zh) 一种松散含水层下保水开采地质条件确定方法
CN218297242U (zh) 一种矿山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装置
CN202442785U (zh) 用于基岩爆破预处理施工中的海底盾构机的振动监测装置
Crone et al. Relationship of late Quaternary fault scarps to subjacent faults, eastern Great Basin, Utah
CN105137487A (zh) 基于人工放水干扰场的地下水流场描述方法
Khazaei et al. Monitoring of over cutting area and lubrication distribution in a large slurry pipe jacking operation
Steiakakis et al. Large moving landslide inside a lignite mine in northern Greece
Leopold et al. Neolithic flint mines in Arnhofen, southern Germany: a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survey
Cheng et al. Rapidly locating a water–inrush collapse column in a seam floor: A case study
CN217762791U (zh) 一种隧道震源检测用定位支撑结构
Johnson et al. Surface geophysical 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of underground mine workings
Emsley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microgravity technique to cavity location in the investigations for major civil engineering works
Farmani et al. Detection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 using impact‐driven piling as a seismic source
Van Schoor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s in South African coal mining and exploration
Ben-Awuah et al. Combined use of 2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and seismic refraction in hydrogeophysical exploration
CA2565640A1 (en) Method of extracting hydrocarbons
Shoemaker et al. Reflection seismic and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study of previously mined (lead/zinc) ground, Joplin, Missour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