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96319U - 一种气液分离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液分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96319U
CN218296319U CN202222253864.7U CN202222253864U CN218296319U CN 218296319 U CN218296319 U CN 218296319U CN 202222253864 U CN202222253864 U CN 202222253864U CN 218296319 U CN218296319 U CN 218296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liquid separator
tank body
tank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5386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5386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96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96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963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气液分离器包括罐体组件和壳体,罐体组件具有罐体和卡接部;卡接部凸出于罐体的第一端部,卡接部与罐体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壳体包括第一盖体,罐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盖体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卡接部具有一个以上卡扣,第一盖体具有孔部,孔部包括孔壁,孔壁包括小径部和大径部,卡扣至少部分位于大径部所形成的腔;沿气液分离器的轴向,至少部分小径部位于卡扣与罐体的第一端部之间;第一面与气液分离器的轴向垂直,卡扣在第一面的投影与小径部在第一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小径部能够对卡扣在气液分离器的轴向上进行限位,使得罐体难以沿气液分离器的轴向远离第一盖体,从而减弱罐体相对于壳体的轴向串动。

Description

一种气液分离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气液分离器能够用于制冷剂循环系统,用于将气液两相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分为气态与液态。如图11所示,美国专利US7918107B2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1具有外壳体和位于外壳体内的罐体8,罐体8用于储存液态制冷剂。沿轴向,罐体8的上端与外壳体的上端盖3抵接设置,罐体的下端被外壳体的下端盖4支撑,从实现罐体8的轴向定位。在罐体8与壳体材质不同的情况下,在较高温或较低温的情况下,罐体8与外壳体在轴向上的热膨胀或收缩程度不同,进而罐体8与上盖3或下盖4之间可能会产生间隙,进而导致罐体8相对于外壳体的轴向串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能够减弱罐体相对于外壳体的轴向串动。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罐体组件和壳体,所述罐体组件包括罐体和卡接部;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轴向,所述罐体包括第一端部,所述卡接部凸出于所述罐体的第一端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罐体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盖体,所述罐体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盖体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所述卡接部包括一个以上卡扣,所述第一盖体具有孔部,所述孔部包括孔壁,所述孔壁包括小径部和大径部,所述卡扣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大径部所形成的腔;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轴向,至少部分所述小径部位于所述卡扣与所述罐体的第一端部之间;定义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轴向垂直,所述卡扣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与所述小径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气液分离器中,第一盖体具有孔部,孔部包括孔壁,孔壁包括小径部和大径部,卡扣至少部分位于大径部所形成的腔;沿气液分离器的轴向,至少部分小径部位于卡扣与罐体的第一端部之间;定义第一面,第一面与气液分离器的轴向垂直,卡扣在第一面的投影与小径部在第一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小径部能够对卡扣在气液分离器的轴向上进行限位,使得罐体难以沿气液分离器的轴向远离第一盖体,从而减弱罐体相对于壳体的轴向串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气液分离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气液分离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所示气液分离器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所示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盖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所示第一盖体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2所示气液分离器的罐体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4所示气液分离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4所示气液分离器的接管、罐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4所示气液分离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一种气液分离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罐体组件;1、罐体;11、第二筒体;111、第一开口;12、第一腔;13、卡接部;131、卡扣;132、第一臂部;133、端面部;14、第一端部;15、第二端部;16、封盖;3、第一接管;31、第一通道;32、第二主体部;33、凸缘部;2、气液分离组件;21、分离盖;22、外管;23、内管;4、壳体;41、第一盖体;411、第一接口;412、第三接口;414、孔部;42、第二盖体;421、第二接口;422、第四接口;423、第一台阶面;424、第一孔口部;43、第一筒体;40、夹层空间;6、换热件;61、流通通道;7、过滤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提及的“前”、“后”、“下”、“上”等方位词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作为基准。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
图1至图9示出了一种气液分离器100。气液分离器100包括罐体组件10和壳体4。罐体组件10包括罐体1,气液分离器100包括气液分离组件2,罐体1具有第一腔12,气液分离组件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12,气液分离组件2用于分离气体与液体。气液分离器的轴向在图4中以H标出。
如图1至图4所示,壳体4包括第一盖体41、第二盖体42和第一筒体43。沿壳体4的轴向,第一盖体41、第二盖体42位于罐体1的两侧,第一筒体43沿罐体1的周向围设于罐体1外侧。罐体1包括第一端部14、第二端部15。罐体1的第一端部14与第一盖体41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沿壳体4的轴向,第一盖体41、第二盖体42位于第一筒体43的两侧,第一盖体41与第一筒体43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第二盖体42与第一筒体43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例如焊接固定。以图4所示气液分离器的使用状态下的方向为例,第二盖体42位于气液分离器上侧,第一盖体41位于气液分离器100下侧。第一筒体43与罐体1之间形成有夹层空间40,第一腔12与夹层空间40连通。气液分离器100还包括换热件6,换热件6位于夹层空间40,换热件6的至少一部分环绕第二筒体11,换热件6具有流通通道61,流通通道61与第一腔12不连通。流通通道61用于流通高压制冷剂,第一腔12以及除换热件6之外的夹层空间40用于流通低压制冷剂,流通通道61内的制冷剂可与第一腔12排出的制冷剂换热,提高第一腔12排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
罐体1的材质与第一筒体43的材质不同,罐体1的热膨胀系数大于第一筒体43的热膨胀系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筒体43为金属材质,例如铝合金,罐体1为塑料材质,例如PBT塑料等其它能够用于制冷系统的塑料。气液分离器接入制冷剂循环系统,在制冷剂循环系统中,在不同工况下,气液分离器的温度不同,气液分离器可能的工作温度范围为-40℃~80℃。罐体1的热膨胀系数大于第一筒体43的热膨胀系数,因此,温度由常温降至低温时,罐体1沿轴向缩减的长度大于第一筒体43沿轴向缩减的长度,则罐体1的第二端部15与第二盖体42之间在轴向上会相对远离,则罐体1的第二端部15与第二盖体42之间在轴向上可能会产生一段可以相对运动的行程。
如图1至图5所示,罐体组件10包括罐体1和卡接部13,沿气液分离器100的轴向,卡接部13凸出于罐体1的第一端部14,卡接部13与罐体1的第一端部14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本实施方式中,卡接部13与罐体1一体注塑成型,成本较低。
具体地,如图5至图8所示,卡接部13包括一个以上卡扣131,第一盖体41具有孔部414,孔部包括孔壁,孔壁包括小径部416和大径部418,卡扣131至少部分位于大径部418形成的腔。沿气液分离器的轴向,至少部分小径部416位于卡扣131与罐体1的第一端部14之间,卡扣131与小径部416抵接或间隙设置。在本申请中,“间隙设置”定义为两者之间沿轴向的距离小于0.15mm。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扣131与小径部416之间沿轴向的距离小于0.04mm。定义第一面,第一面在图8中以标号为S的虚线示例性地示出,第一面与气液分离器的轴向垂直,卡扣131在第一面的投影与小径部416在第一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小径部416使得卡扣131难以脱出孔部414,进而使得罐体1难以沿气液分离器的轴向远离第一盖体41。本实施方式中,小径部416与大径部418同轴设置,卡接部13包括多个卡扣131,多个卡扣131沿卡接部13的周向均匀分布,可增加卡接的可靠性。
孔部414包括底壁417,底壁417朝向罐体1。沿气液分离器的轴向,至少部分卡扣131位于底壁417和小径部416之间。沿气液分离器的轴向,卡接部13相对远离罐体1的一端包括端面部133,至少部分端面部133与底壁417抵接或间隙设置,使得端面部133得到轴向限位。因此,小径部416、底壁417使得卡接部13在轴向的两个方向均得到限位,使得卡接部13难以在轴向上相对于第一盖体41大幅运动,从而减弱了罐体1相对于第一盖体41的轴向串动。进而减少噪音和罐体1的损坏。此外,卡接部13与第一盖体41通过上述形式卡接,装配较为简单。
如图7和图8所示,卡接部13包括第一臂部132,第一臂部132沿罐体1的轴向延伸,第一臂部132的一端部与罐体1的第一端部14连接,第一臂部132的另一端部与卡扣131连接。沿卡接部13的径向,卡扣131自第一臂部132的外周向外突出。沿卡接部13的径向,卡扣131的外侧与大径部418抵接,可减小卡接部13相对于孔部414沿径向串动的幅度,从而可减小罐体1相对于壳体4沿径向串动的幅度。卡扣131朝向底壁417的一侧可具有倒角,方便卡扣131插入孔部414。
如图4、图9、图10所示,罐体1包括封盖16和第二筒体11,封盖16位于罐体1的第二端部15,第二筒体11在罐体1的第二端部15具有第一开口111,封盖16设置于第一开口111处,封盖16封闭第一开口111。封盖16的一部分位于第二筒体11内且与第二筒体11的内侧壁过盈配合。封盖16和第二筒体11的材质不同,属于不同的塑料,因此两者的热膨胀系数不同,第二筒体11与封盖16卡接设置,可防止封盖16和第二筒体11由于热变形不一致而引起封盖16脱离第二筒体11。
如图4、图9、图10所示,气液分离器包括第一接管3,第一接管3与罐体1的第二端部15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管3与封盖16一体注塑成型。第一接管3具有第一通道31,第一通道31沿轴向贯穿第一接管3,第一通道31一端与第一腔12连通。第二盖体42具有第一孔口部424,第一孔口部424位于第二盖体42朝向罐体1的一侧,第一接管3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孔口部424内,第一接管3的一部分与第一孔口部424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气液分离组件2具有气体出口19,气体出口19位于气液分离组件2的上部,气体出口19与第一腔12连通,气体出口19与夹层空间40连通。
具体地,第一接管3包括第二主体部32和凸缘部33,第二主体部32沿气液分离器的轴向延伸,第二主体部32呈柱状或类柱状,沿第二主体部32的径向,凸缘部33自第二主体部32的外周侧向外突出,凸缘部33沿周向环绕第二主体部32,凸缘部33与第一孔口部424的内侧壁过盈配合,凸缘部33具有一定的弹性,凸缘部33起到密封作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部33与第二主体部32一体注塑成型,成本降低,工艺简单。而且由于凸缘部33与第二主体部32同种材质,因此在温度变化时,凸缘部33与第二主体部32的径向膨胀或收缩的程度基本相同,相比于采用橡胶密封圈的密封方式,凸缘部33与第二主体部32之间不会产生间隙从而影响密封效果。
如图10所示,在罐体1沿轴向膨胀或收缩时,第一接管3能够相对于第一孔口部424滑动,即第一接管3能够相对于第二盖体42沿轴向滑动。
第二盖体42具有沿径向突出于第一孔口部424的内侧壁的第一台阶面423。沿气液分离器的轴向,第一台阶面423相对于第一接管3远离罐体1,第一接管3远离罐体1的一端与第一台阶面423相对设置且相隔一段距离h2,在第一接管3由于第二端部15(或者说封盖16)的移动而移动时,该段距离h2留出了一定余量,防止罐体1膨胀后第一接管3与第一台阶面423抵接进而导致罐体1变形。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盖体41具有第一接口411和第三接口412,第二盖体42具有第二接口421和第四接口422。第三接口412与流通通道61的一端连通,第四接口422与流通通道61的另一端连通。第二接口421与第一接管3的第一通道31连通,第二接口421与夹层空间40连通。在制冷工况下,气液两相形态的制冷剂从第一通道31流入第一腔12,其中液态制冷剂顺着罐体1的内壁流向第一腔12的下部,气态制冷剂经过气液分离组件2从气体出口19流出,进入夹层空间40,并与换热件6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最后从第一接口411流出。
如图4所示,气液分离组件2包括分离盖21、外管22和内管23,外管22围设于内管23的外周,外管22和内管23大致沿轴向延伸,外管22的上端开口,分离盖21位于外管22上方。
气液分离器还包括过滤部件7,过滤部件7可具有滤网,过滤部件7用于过滤流过夹层空间40的冷媒。沿气液分离器的轴向,过滤部件7的一端部与罐体1限位连接,过滤部件7的另一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盖体41具有的凹槽415,当罐体组件10与第一盖体41卡扣连接时,过滤部件7脱离第一盖体41的凹槽的风险也相应减小,进而防止制冷剂从第一盖体41的凹槽415处泄漏而不通过过滤部件7进行过滤。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气液分离器(100),包括罐体组件(10)和壳体(4),所述罐体组件(10)包括罐体(1)和卡接部(13);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轴向,所述罐体(1)包括第一端部(14),所述卡接部(13)凸出于所述罐体(1)的第一端部(14),所述卡接部(13)与所述罐体(1)的第一端部(14)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
所述壳体(4)包括第一盖体(41),所述罐体(1)的第一端部(14)与所述第一盖体(41)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
所述卡接部(13)包括一个以上卡扣(131),所述第一盖体(41)具有孔部(414),所述孔部(414)包括孔壁,所述孔壁包括小径部(416)和大径部(418),所述卡扣(13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大径部(418)所形成的腔;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轴向,至少部分所述小径部(416)位于所述卡扣(131)与所述罐体(1)的第一端部(14)之间;定义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轴向垂直,所述卡扣(131)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与所述小径部(416)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部包括底壁(417);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轴向,至少部分卡扣(131)位于所述底壁(417)和小径部(416)之间;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轴向,所述卡接部(13)相对远离所述罐体的一端包括端面部(133),至少部分所述端面部(133)与所述底壁(417)抵接或间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13)包括第一臂部(132),所述第一臂部(132)沿所述罐体(1)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臂部的一端部与所述罐体的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臂部(132)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卡扣(131)连接;
沿所述卡接部(13)的径向,所述卡扣(131)自所述第一臂部(132)的外周向外突出;沿所述卡接部(13)的径向,所述卡扣(131)的外侧与所述大径部(418)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31)与所述小径部(416)抵接或间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00)包括气液分离组件(2),所述罐体(1)具有第一腔(12),所述气液分离组件(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包括第一筒体(43),所述第一筒体(43)沿所述罐体(1)的周向围设于所述罐体(1)外侧;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径向,所述第一筒体(43)与所述罐体(1)之间形成有夹层空间(40),所述第一腔(12)与所述夹层空间(40)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换热件(6),所述换热件(6)位于所述夹层空间(40),所述换热件(6)具有流通通道(61),所述流通通道(61)与所述第一腔(12)不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包括第二盖体(42);沿所述壳体(4)的轴向,所述第一盖体(41)、第二盖体(42)位于所述第一筒体(43)的两侧,所述第一盖体(41)与所述第一筒体(43)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所述第二盖体(42)与所述第一筒体(43)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所述罐体(1)的热膨胀系数大于所述第一筒体(43)的热膨胀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第一接管(3),所述第一接管(3)与所述罐体(1)的第二端部(15)连接;所述第一接管(3)具有第一通道(31),所述第一通道(31)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一接管(3),所述第一通道(31)一端与所述第一腔(12)连通;所述第二盖体(42)具有第一孔口部(424),所述第一孔口部(424)位于所述第二盖体(42)朝向所述罐体(1)的一侧,所述第一接管(3)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孔口部(424)内,所述第一接管(3)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孔口部(424)的内侧壁(419)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管(3)包括第二主体部(32)和凸缘部(33),所述第二主体部(32)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轴向延伸,沿所述第二主体部(32)的径向,所述凸缘部(33)自所述第二主体部(32)的外周侧向外突出,所述凸缘部(33)沿周向环绕所述第二主体部(32),所述凸缘部(33)与所述第一孔口部(424)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所述凸缘部(33)与所述第二主体部(32)一体注塑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42)包括沿径向突出于所述第一孔口部(424)的内侧壁的第一台阶面(423);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轴向,所述第一台阶面(423)相对于所述第一接管(3)远离所述罐体(1),所述第一接管(3)远离所述罐体(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台阶面(423)相对设置且相隔一段距离。
CN202222253864.7U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气液分离器 Active CN218296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3864.7U CN218296319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气液分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3864.7U CN218296319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气液分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96319U true CN218296319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12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53864.7U Active CN218296319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气液分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963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38880B2 (en)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US7513373B2 (en) Filter element and liquid filter for freeze-endangered liquid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a filter element
US10539243B2 (en) Anti-drain valve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fixation function
EP2324220B1 (en) Improved exhaust manifold to housing connection
US8910815B2 (en) Cover for fuel system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CN101240762B (zh) 具有带内部噪声衰减调谐的弹性联接件的发动机进气系统
KR970011404B1 (ko) 휠러넥 어셈블리
CN113544459B (zh) 多端口挤压件(mpe)与集管的连接件
US10465718B2 (en) Accumulator
US5988399A (en) Spin-on filter
CN218296319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
US6568204B2 (en) Baffle connection for an accumulator and relate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N112432402A (zh)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EP1850084A2 (en) Heat exchanger assemblies having hybrid tanks
CN213300535U (zh)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JP3959702B2 (ja) 受液器
RU2514535C2 (ru) Узел газовой пружины и способ его сборки
US20050029180A1 (en) Strainer device for fuel tank
CN115715225A (zh) 一体式过滤器端盖、模具和密封件
US10669977B2 (en) Fuel pipe
US20130048643A1 (en) Coolant Reservoi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5500073A (zh) 过滤器元件整体密封轮廓
US6405753B1 (en) Fuel tank cover assembly for fuel tank
US20190170032A1 (en) Arrangement for removing blow-by gases from a crankcas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16952127U (zh) 回液接头组件和尿素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