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96195U - 用于空气净化模组的出风装置、空气净化模组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用于空气净化模组的出风装置、空气净化模组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96195U
CN218296195U CN202221513143.9U CN202221513143U CN218296195U CN 218296195 U CN218296195 U CN 218296195U CN 202221513143 U CN202221513143 U CN 202221513143U CN 218296195 U CN218296195 U CN 218296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air
module
plat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131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靖
郝本华
成汝振
孔令波
赵中宣
苏永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131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961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96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961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空气净化模组的出风装置,包括:前出风框,其围限形成有出风风道,其中所述前出风框对应于出风风道的一端面作为前出风口,对应于出风风道的另一端面作为进风口;顶出风框,设置于所述前出风框架的顶面且竖直向上延伸成型,其围限形成有一端连通所述出风风道的顶出风风道,所述顶出风框对应于顶出风风道的另一端作为顶出风口;前出风板组,用于开闭所述前出风口和/或调整前出风风向;顶出风板组,用于开闭所述顶出风口和/或调整顶出风风向。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出风装置通过改变净化气流流向来送出不同温度状态的净化气流,以满足室内温控的需求。本申请还公开有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及空调。

Description

用于空气净化模组的出风装置、空气净化模组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空气净化模组的出风装置、空气净化模组及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工业发展和车辆普及,大气环境状况受其影响也是日益恶化,空气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空气污染物不仅会影响到身处室外的人群,同时也能够从门窗缝隙等途径进入到家居环境中,难以避免的对室内环境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该种情况,各大空调厂商相继推出了空气净化器、带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等产品,用户可以借助该类产品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现有的将空气净化器集成到空调的产品形式,一般是在空调内设置一独立放置空间,如对于立式空调机型,其结构形式是将空气净化器内置在立式空调下部空间中,并对应于空气净化器开设进出风口,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循环净化或者将室外新风净化后引入室内环境。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上述形式中空调器的空气净化器部分向室内环境送出的一般只能是净化后的常温气流,在空调器处于常规制冷/制热工作模式下,该种温度状态的净化气流不能兼顾室内温度调控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气净化模组的出风装置、空气净化模组及空调,以解决现有集成空气净化器的空调器仅能输送常温净化气流、不能兼顾室内温控需求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空气净化模组的出风装置包括:
前出风框,其围限形成有出风风道,其中前出风框对应于出风风道的一端面作为前出风口,对应于出风风道的另一端面作为进风口;
顶出风框,设置于前出风框架的顶面且竖直向上延伸成型,其围限形成有一端连通出风风道的顶出风风道,顶出风框对应于顶出风风道的另一端作为顶出风口;
前出风板组,设置于前出风口,用于开闭前出风口和/或调整前出风风向;
顶出风板组,设置于顶出风口,用于开闭顶出风口和/或调整顶出风风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出风板组包括:
多个摆叶,可转动的并排设置于前出风口处;
第一驱动模块,与摆叶驱动连接,其用于带动摆叶进行转动,以调整摆叶的摆动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出风框的在摆叶的内侧沿内周向延伸成型有限位挡边,用以在摆叶闭合前出风口时对摆叶向内侧转动进行止挡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出风板组包括:
翻板,可转动的设置于顶出风口处;
第二驱动模块,与翻板驱动连接,其用于带动翻板进行转动,以调整翻板的翻转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出风框和顶出风框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模组包括:
净化模块,具有净化出风口和连通外部的净化进风口,其用于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净化;
风机模块,具有连通净化出风口的风机进风口和连通外部的风机出风口,其用于引导外部的空气流经净化模块;
如前述实施例示出的出风装置,出风装置的进风口与风机模块的风机出风口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装置的进风口与风机模块的风机出风口通过套嵌结构密封连接;套嵌结构包括:
外嵌槽,沿出风装置的进风口的内周向延伸且凹陷成型;
密封圈,外环嵌设于外嵌槽内,内环沿自身周向延伸且凹陷成型有内嵌槽;
凸筋,沿风机出风口的外周延伸且外凸成型,凸筋嵌设于密封圈的内嵌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装置通过悬臂结构与净化模块进行装配;
悬臂结构为倒L形结构,其包括沿出风装置进风口的底面背向延伸的横板,和自横板的外延边竖直向下延伸成型的竖板;其中竖板与净化模块的模块外壳螺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悬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横板和竖板两者形成的夹角空间中的一个或多个加强肋板,加强肋板与横板、竖板相互垂直,用以对横板进行承托。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包括:
空调机体,其具有机壳和换热组件,机壳内部形成容置换热组件的换热风道,且机壳上开设有连通换热风道的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机壳的下部还构造有容置空气净化模组的净化空间,且机壳对应于净化空间的下饰板设有室内出风口;
如前述实施例示出的空气净化模组,其中出风装置的前出风口对应于室内出风口设置,顶出风口对应于换热进风口设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气净化模组的出风装置,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气净化模块的出风装置,其构造形式使得同一进风口引入的净化气流能够分别流向向上出风的顶出风口和向前出风的前出风口,进而基于空气净化模组和空调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使得顶出风口的气流能够流入换热风道进行换热并进而送出换热温度状态的净化气流,或者使得前出风口的气流按照常规流向直接从室内环境,通过对前出风板组和顶出风板组的切换控制,使得空调能够根据需要切换实际送出的净化气流的温度状态,以满足室内温控的需求。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出风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出风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出风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出风装置的剖面图;
图4a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出风装置的前出风状态示意图;
图4b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出风装置的顶出风状态示意图;
图4c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出风状态的双出风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模组的整体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出风装置的进风口局部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出风装置的悬梁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整体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出风装置;110、前出风框;111、上侧板;112、下侧板;113、左侧板;114、右侧板;120、顶出风框;121、第一侧板;122、第二侧板; 131、前出风口;132、进风口;133、顶出风口;140、摆叶;150、翻板; 161、外嵌槽;170、悬臂结构;171、横板;172、竖板;180、加强肋板;190、限位挡边;
200、空气净化模组;210、净化模块;220、风机模块;230、密封圈; 231、内嵌槽;
300、空调;310、机壳;311、换热进风口;312、换热出风口;313、室内出风口;320、室内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 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出风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出风装置的正面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出风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结合图1至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空气净化模组200 的出风装置100,该出风装置100可装配在空气净化模组200的出风路径上,如安装在空气净化模组200的出风口,并可起到对空气净化模组200流出的净化气流进行选择性分流的作用。
出风装置100主要包括前出风框110、顶出风框120和出风板组等部件,其中前出风框110用以构造前出风口131以及进风口132,顶出风框120用以构造顶出风口133,出风板组用于实现对前出风口131、顶出风口133的开闭、空气流向及流量的调节功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前出风框110是由四个侧板围设形成的近似矩形的、前后端面开口的框体结构,四个侧板包括上侧板 111、下侧板112、左侧板113和右侧板114,相邻侧板的板面相互垂直且一体成型,这样能够减少前出风框110的缝隙数量,同时一体成型结构还能够增强前出风框110的各个侧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降低受外力挤压变形情况的发生。
这里,四个侧板共同围限形成的通道空间是作为出风风道,上侧板111 是作为出风风道的顶面,下侧板112是作为出风风道的底面,左侧板113 和右侧板114是分别作为出风风道的两个侧面。前出风框110架的对应于出风风道的一敞开端面作为前出风口131,其用于向室内直接送风;前出风框110架的对应于出风风道的另一敞开端面作为进风口132,其用于与空气净化模组200进行风路对接,以将空气净化模块210输送的净化气流引入前出风框110的出风风道中。
在实施例中,顶出风框120设置于前出风框110架的顶面且竖直向上延伸成型;结合图1所示,顶出风框120也是由四个侧板围设形成的成扁平状、上下两端开口的框体结构,四个侧板包括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其中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相互平行的并排设于前后两侧,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相互平行的并排设于前后两侧,相邻侧板的板面相互垂直且一体成型。
这里,四个侧板共同围限形成的通道空间是作为顶出风风道,顶出风框120的下端敞口用于连通前出风框110的出风风道,使得流经出风风道的部分气流能够分流至顶出风风道;顶出风框120的上端敞口是作为顶出风口133,用于将分流的净化气流向上送出。
可选的,前出风框110和顶出风框120是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加工成的一体成型结构,这样使得前出风框110和顶出风框120两者的衔接位置无缝隙,提高了出风装置100整体的气密性。
在其它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前出风框110还可以被构造为截面呈圆形、椭圆形、菱形等其它截面形状的框体结构;类似的,顶出风框120 也可以被构造为截面呈圆形、椭圆形、菱形等其它截面形状的框体结构,前出风框110和顶出风框120的具体框体形状可根据其与空气净化模组 200、空调300的装配需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出风板组至少包括前出风板组和顶出风板组。其中前出风板组装设于与前出风框110的前出风口131,用于开闭前出风口 131和/或调整前出风风向;顶出风板组装设于顶出风框120的顶出风口 133,用于开闭顶出风口133和/或调整顶出风风向。
在实施例中,前出风板组包括摆叶组和第一驱动模块。
其中,摆叶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在前出风口131处的摆叶140,各摆叶 140的叶片纵向两端分别向外延延伸形成有摆叶转轴,前出风框110的两个相对的侧板上分别设置有一排轴孔,如图1示出的轴孔是沿侧边的纵向依次排布,各摆叶140的两个摆叶转轴分别对应插接在轴孔中,使得各摆叶 140能够通过摆叶转轴和轴孔的配合实现相对于前出风框110的相对转动。
可选的,摆叶组的各摆叶140的纵向平齐于水平方向,则多个摆叶140 是沿竖直方向依次布设在前出风口131处,摆叶140的摆动方向是在竖直方向变化,这样通过多个摆叶140的摆动,可以实现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下出风角度调节。相应地,与摆叶140转动配合的轴孔开设于前出风框110 的左侧板113、右侧板114的邻近前出风口131的侧边上。
又一可选的,摆叶组的各摆叶140的纵向平齐于水平方向,则多个摆叶140是沿水平方向依次布设在前出风口131处,摆叶140的摆动方向是在水平方向变化,这样通过多个摆叶140的摆动,可实现在水平方向上的左右出风角度调节。相应地,与摆叶140转动配合的轴孔开设于前出风框 110的上侧板111、下侧板112的邻近前出风口131的侧边上。
在实施例中,摆叶组的多个摆叶140还可用于闭合前出风口131,为实现该功能,则多个摆叶140的间距以及摆叶140的横向宽度需要满足以下要求:在多个摆叶140共同转动至闭合出风口的位置时,摆叶140的一侧边与其相邻摆叶140的对应侧边相互贴靠或者构成搭接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摆叶连杆(图中未示出)。摆叶连杆设置于前出风框110的设有轴孔的一侧边的外侧,且与多个摆叶140的摆叶140转动相连接;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摆叶连杆相连接,其能够带动摆叶连杆沿侧板纵向进行双向移动,进而可以带动摆叶140在竖向上下方向或者水平左右方向进行转动,以实现对摆叶140 转动角度的控制。
可选的,为降低在闭合前出风口131状态下可能出现的摆叶140错位等情况的出现,本公开实施例还在前出风框110的前出风口131位置设置有限位部件,用以对摆叶140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
在实施例中,限位部件为沿前出风框110的内周向延伸成型的限位挡边190,从图4可以看出,限位挡边190是位于摆叶140的内侧、从前出风框110的内周凸起成型的一圈凸筋状结构,且该限位挡边190的成型位置是紧邻前述的多个摆叶140的侧边相互贴靠或者搭接的转动状态位置,这样由于限位挡边190摆叶140的内侧,因此可以在第一驱动模块带动摆叶 140继续向内侧方向转动时能够对摆叶140进行止挡,阻碍其继续转动,使得摆叶140能够保持当前前出风口131的角度状态。
为保证能够限位挡边190和摆叶140之间构成止挡限位,限位挡边190 相对于前出风口131内壁的凸起高度,要大于摆叶140叶片的对应于轴孔的两侧边与前出风口131内壁的间距。
可选的,限位挡片也可仅成型于前出风框110的开设有轴孔的侧边,以减少加工物料消耗;例如,对于各摆叶140的纵向平齐于水平方向的实施例,轴孔开设于前出风框110的左侧板113和右侧板114的对应前出风框110的侧边上,则限位挡片也可以仅成型于左侧板113和右侧板114的对应前出风框110的内壁上,这样可分别对水平设置的摆叶140叶片两端部进行止挡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出风板组包括翻板150和第二驱动模块。
其中,翻板150为一板条状结构,其板面尺寸与顶出风口133的尺寸相适配,这样在翻板150呈水平角度状态时可以封闭顶出风口133,以及从水平角度状态向上或向下转动时可以开启顶出风口133。翻板150的纵向两端设置有沿纵向向外延伸的翻板转轴,顶出风框120的对应两侧板上分别设置有一轴孔,如图4示出的轴孔是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上,翻板150的两个翻板转轴分别对应插接在轴孔中,使得翻板150能够通过翻板转轴和轴孔的配合实现相对于顶出风框120的相对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模块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翻板150的翻板转轴驱动连接,其可用于带动翻板150进行转动,以调整翻板150的翻转角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出风装置100至少具有如图 4a至图4c所示的三种工作模式,包括顶出风模式、前出风模式和混合出风模式。其中,如图4a所示的顶出风模式,翻板150向下翻转开启顶出风口 133,摆叶140在第一驱动模块带动下转动至封闭前出风口131的位置,使得经由进风口132流入的净化气流仅能从顶出风口133送出;如图4b所示的前出风模式,翻板150在第二驱动模块带动下转动至水平状态以封闭顶出风口133,摆叶140转动至开启前出风口131的位置,使得经由进风口132流入的净化气流仅能从前出风口131送出;如图4c所示的混合出风模式,翻板150和摆叶140各自转动至开启顶出风口133、前出风口131的位置,使得净化气流按照顶出风口133和前出风口131的两条流路,分别向上和向前送出。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模组200,该空气净化模组200包括净化模块210、风机模块220和如前述实施例所示出的出风装置100。
这里,净化模块210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新风净化模块、空气滤化模块和水洗空气模块,等。
在实施例中,净化模块210用于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净化,净化模块210 包括模块外壳,模块外壳具有净化出风口和连通外部的净化进风口,待净化的空气经由净化进风口从外部流入净化模块210,并在净化后从净化出风口流出。
风机模块220包括风机外壳、设置于风机外壳内的叶轮,其中风机外壳上设有风机进风口和连通外部的风机出风口;风机模块220可用于引导外部的空气流经净化模块210。在本实施例中的风机模块220设置于净化模块210的空气流路下游,因此风机进风口是与净化模块210的净化出风口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出风装置100设置于风机模块220的空气流路下游,因此出风装置100的进风口与风机模块220的风机出风口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提高出风装置100与风机模块220衔接位置的气密性,减少漏风情况,出风装置100的进风口与风机模块220的风机出风口通过套嵌结构密封连接。
可选的,嵌套结构如图6所示,出风装置100的进风口与风机模块220 的出风口套设连接,其中出风装置100的进风口套设在风机模块220的出风口的外侧,连着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230,密封圈230为环状结构;其中为提高密封性能,出风装置100的前进风框的进风口内壁沿自身周向延伸且凹陷成型有外嵌槽161,密封圈230的外环嵌设于外嵌槽161内,同时密封圈230的内环沿自身周向延伸且凹陷成型有内嵌槽231,相应地,风机模块220的风机出风口的外壁上沿外周向延伸且外凸成型有一圈凸筋,凸筋嵌设于密封圈230的内嵌槽231中。
这样,前出风框110的外嵌槽161、密封圈230和风机出风口的凸筋依次套嵌锁紧,能够较好的封闭出风装置100进风口和风机出风口的连接间隙。
可选的,密封圈230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等材料,这样在装配时通过过盈配合或者过度配合使得出风装置100进风口和风机出风口之间连接更为紧密。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出风装置100通过悬臂结构170与净化模块210进行装配。
这里,结合图7所示,悬臂结构170为倒L形结构,该悬臂结构170 包括与前出风框110一体成型的横板171和竖板172,其中横板171是沿出风装置100进风口的底面背向延伸,即前进风框的下侧板112背向延伸成型,竖板172的上端是与横板171的外延边连接且竖直向下延伸成型。
在出风装置100与空气净化模组200装配时,悬臂结构170的竖板172 与净化模块210的模块外壳相贴靠;竖板172上开设有多个螺孔,模块外壳对应位置上也开设有多个扩孔,这样竖板172与净化模块210的模块外壳可以螺接固定,进而实现出风装置100与净化模块210的固定连接。
对于一体化的出风装置100和悬臂结构170而言,出风装置100自身的重量使得悬臂结构170的横板171前端所受应力较大,因此为提高悬臂结构170的承压能力,本实施例中悬臂结构170上还设置有用以对横板171 进行承托的加强肋板180。
加强肋板180设置于横板171和竖板172两者形成的夹角空间中,能够起到对横板171下方进行支撑的作用;可选的,加强肋板18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图示中的加强肋板180的数量为3个,分别设置有横板171 的两侧和中部,且各加强肋板180与横板171、竖板172相互垂直,如图7 所示。
可选的,加强肋板180的板面形状近似直角三角形,加强肋板180的两个直角边分别对应的与横板171、竖板172连接。本实施例中,加强肋板 180与悬臂结构170为一体成型形式。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8和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公开有一种空调300,该空调300包括空调机体和如前述实施例所示出的空气净化模组 200。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300为立式空调机型,空调300机体包括机壳310 和换热组件。
图8示出的机壳310为内部空腔的柱状壳体结构,机壳310内的上部空间是作为容置换热组件的换热风道,下部空间是作为容置空气净化模组 200的净化空间。
换热组件包括室内换热器320、室内风机、滤网等部件,其在换热风道内的布置形式可以参照相关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空调300的机壳310上还开设有连通换热风道的换热进风口311和换热出风口312,其中换热出风口312是设置于机壳310的正面,换热进风口 311是设置于机壳310的背面,换热进风口311和换热出风口312是用于作为换热气流的进出口使用。以及在机壳310对应于净化空间的下饰板上设有室内出风口313,以用于作为净化气流直接流入室内的出口。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模组200的出风装置100的前出风口131对应于室内出风口313设置,这样净化后的气流或者新风可以直接经由该室内出风口313送入室内环境中;顶出风口133对应于换热进风口311设置,经由该顶出风口133可以将净化后的气流或者新风送向换热进风口311,在室内风机的负压作用下,净化后的气流或新风是先流入换热风道进行换热,之后再送入室内环境中。因此通过对出风装置100的前出风、顶出风或者混合出风的控制,可以实现净化气流或新风的常温送风、换热后送风以及混合送风等不同送风效果,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空气净化模组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出风框,其围限形成有出风风道,其中所述前出风框对应于出风风道的一端面作为前出风口,对应于出风风道的另一端面作为进风口;
顶出风框,设置于所述前出风框架的顶面且竖直向上延伸成型,其围限形成有一端连通所述出风风道的顶出风风道,所述顶出风框对应于顶出风风道的另一端作为顶出风口;
前出风板组,设置于所述前出风口,用于开闭所述前出风口和/或调整前出风风向;
顶出风板组,设置于所述顶出风口,用于开闭所述顶出风口和/或调整顶出风风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出风板组包括:
多个摆叶,可转动的并排设置于前出风口处;
第一驱动模块,与所述摆叶驱动连接,其用于带动所述摆叶进行转动,以调整摆叶的摆动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出风框的在所述摆叶的内侧沿内周向延伸成型有限位挡边,用以在所述摆叶闭合所述前出风口时对摆叶向内侧转动进行止挡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风板组包括:
翻板,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顶出风口处;
第二驱动模块,与所述翻板驱动连接,其用于带动所述翻板进行转动,以调整翻板的翻转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出风框和所述顶出风框为一体成型结构。
6.一种空气净化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净化模块,具有净化出风口和连通外部的净化进风口,其用于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净化;
风机模块,具有连通所述净化出风口的风机进风口和连通外部的风机出风口,其用于引导外部的空气流经所述净化模块;
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风机模块的风机出风口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风机模块的风机出风口通过套嵌结构密封连接;所述套嵌结构包括:
外嵌槽,沿所述出风装置的进风口的内周向延伸且凹陷成型;
密封圈,外环嵌设于所述外嵌槽内,内环沿自身周向延伸且凹陷成型有内嵌槽;
凸筋,沿所述风机出风口的外周延伸且外凸成型,凸筋嵌设于所述密封圈的内嵌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通过悬臂结构与所述净化模块进行装配;
所述悬臂结构为倒L形结构,其包括沿所述出风装置进风口的底面背向延伸的横板,和自所述横板的外延边竖直向下延伸成型的竖板;其中所述竖板与所述净化模块的模块外壳螺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横板和竖板两者形成的夹角空间中的一个或多个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与所述横板、竖板相互垂直,用以对所述横板进行承托。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机体,其具有机壳和换热组件,所述机壳内部形成容置换热组件的换热风道,且所述机壳上开设有连通换热风道的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所述机壳的下部还构造有容置空气净化模组的净化空间,且所述机壳对应于所述净化空间的下饰板设有室内出风口;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空气净化模组,其中所述出风装置的前出风口对应于所述室内出风口设置,顶出风口对应于所述换热进风口设置。
CN202221513143.9U 2022-06-17 2022-06-17 用于空气净化模组的出风装置、空气净化模组及空调 Active CN218296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13143.9U CN218296195U (zh) 2022-06-17 2022-06-17 用于空气净化模组的出风装置、空气净化模组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13143.9U CN218296195U (zh) 2022-06-17 2022-06-17 用于空气净化模组的出风装置、空气净化模组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96195U true CN218296195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788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13143.9U Active CN218296195U (zh) 2022-06-17 2022-06-17 用于空气净化模组的出风装置、空气净化模组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961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86776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357811B (zh)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CN113357801B (zh)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CN218296195U (zh) 用于空气净化模组的出风装置、空气净化模组及空调
CN110296230B (zh) 风阀及设有其的除霾机
CN204786809U (zh) 换气装置及具有其的挂壁式空调器
CN216814376U (zh) 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CN216924547U (zh) 出风口切换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113218003B (zh) 水洗空气装置及空调柜机
CN210688484U (zh)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3501371U (zh) 换气装置
CN104976730A (zh) 换气装置及具有其的挂壁式空调器
CN108087982B (zh) 一种空气管理器室内机及空气管理器
CN21614382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3019916U (zh) 空调器及其壳体上通风口的闭合装置
CN111089337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442543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295965U (zh) 用于净化加湿装置的风道组件、净化加湿装置及空调
CN218672583U (zh) 一种新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17685345U (zh) 风管机
CN219415171U (zh) 一种空调用翻转折叠式导风结构
CN215260464U (zh) 转动阀门、通风组件和具有其的空气调节装置
CN218763691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876176U (zh) 一种柜式空调器
CN218884229U (zh) 一种双向导风板结构及其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