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95589U - 一种光线柔和的照明灯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线柔和的照明灯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95589U
CN218295589U CN202222619384.8U CN202222619384U CN218295589U CN 218295589 U CN218295589 U CN 218295589U CN 202222619384 U CN202222619384 U CN 202222619384U CN 218295589 U CN218295589 U CN 2182955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notch
cover
emitting module
ref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1938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卫东
刘伦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lucchi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lucchi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lucchi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lucchi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1938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955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955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955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线柔和的照明灯盘,壳体、透光罩、反光罩及发光模组,反光罩设有让位凹口及反射凹口,让位凹口与反射凹口连通,壳体具有容纳槽,发光模组设置在容纳槽的槽底,透光罩盖设在发光模组上,反光罩通过让位凹口盖设在透光罩上且反射凹口朝向容纳槽的槽口,发光模组发出的光线穿过透光罩散射后通过反光罩进行反射。通过透光罩和反光罩的配合,一部分发光模组发出的光线穿过透光罩散射后再通过反光罩进行反射,因此光线在反光罩的反射凹口内经过再次反射后可以聚光提高亮度,而一部分发光模组发出的光线穿过透光罩直接散射,两部分光线杂合使得光线饱满柔和。

Description

一种光线柔和的照明灯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线柔和的照明灯盘。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灯具进入到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出口欧盟的室内灯具都有防眩光的标准,将统一眩光值(Unified Glare Rating,UGR)作为灯具的一个强制标准。UGR太大会导致使用者目眩、情绪紧张、焦虑等不舒服的感觉。国内对于照明灯具眩光及照明舒适度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内市场中在教育、医疗、高端办公场所等环境也都会对UGR有很高要求。例如,在教育、医疗、高端办公场所都规定了灯具的最低眩光等级要求UGR<19。
目前,在市面上出现的多种灯具中,其所采用的灯盘其出光区域均为规则排布,且在灯具进行照明时,往往通过铝罩来降低灯具的UGR。但是,传统的仅通过铝罩来降低灯具的UGR值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灯具UGR的要求。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光线柔和的照明灯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传统的仅通过铝罩来降低灯具的UGR值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灯具UGR的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线柔和的照明灯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线柔和的照明灯盘,所述照明灯盘包括壳体、透光罩、反光罩及发光模组,所述反光罩设有让位凹口及反射凹口,所述让位凹口与所述反射凹口连通;所述壳体具有容纳槽,所述发光模组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底,所述透光罩盖设在所述发光模组上,所述反光罩通过所述让位凹口盖设在所述透光罩上且所述反射凹口朝向所述容纳槽的槽口;所述发光模组发出的光线穿过所述透光罩散射后通过所述反光罩进行反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罩、所述反光罩及所述发光模组的数量均设有两个,且所述透光罩、所述反光罩及所述发光模组一一对位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反光罩一体成型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反光罩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发光模组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凹槽与所述壳体界定一用于走线的收纳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照明灯盘还包括驱动模块及色温转换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和所述色温转换模块设于所述收纳腔内且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色温转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模块启动后,所述色温转换模块用于调节色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色温转换模块包括滑动开关、接线端子及色温调节板,所述色温调节板固定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底,所述滑动开关、所述接线端子均设于所述色温调节板上且与所述色温调节板电性连接,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凹口的开口面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口面齐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罩设有装配所述发光模组的装配口,所述装配口与所述反射凹口朝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罩为半透半反射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凹口内设置有格栅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线柔和的照明灯盘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中,照明灯盘包括壳体、透光罩、反光罩及发光模组,反光罩设有让位凹口及反射凹口,让位凹口与反射凹口连通,壳体具有容纳槽,发光模组设置在容纳槽的槽底,透光罩盖设在发光模组上,反光罩通过让位凹口盖设在透光罩上且反射凹口朝向容纳槽的槽口。通过透光罩和反光罩的配合,一部分发光模组发出的光线穿过透光罩散射后再通过反光罩进行反射,因此光线在反光罩的反射凹口内经过再次反射后可以聚光提高亮度,而一部分发光模组发出的光线穿过透光罩直接散射,两部分光线杂合使得光线饱满柔和。
此外,透光罩盖设在发光模组上,能够保证透光罩对发光模组的充分覆盖,使得发光模组发出的光线均经过透光罩的散射,进而提高光线的柔和程度。
此外,让位凹口与反射凹口连通,透光罩盖设在发光模组上,反光罩通过让位凹口盖设在透光罩上且反射凹口朝向容纳槽的槽口,一来能够保证发光模组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光罩的充分反射,最大程度提高光线密度,进而提高聚光亮度。二来能够充分利用壳体的内部空间,提高壳体的空间利用率,使得照明灯盘更加轻薄。
此外,在装配照明灯盘时,先将发光模组固定在壳体的槽底,接着将透光罩罩住发光模组,反光罩再通过让位凹口盖设在透光罩上,由于反光罩是最后装配的,而照明灯盘中最容易脏的部分也是反光罩,因此在清洗时仅需将反光罩拆卸下来即可,便于照明灯盘的日常清洁。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中,透光罩、反光罩及发光模组的数量均设有两个,且透光罩、反光罩及发光模组一一对位设置,能够提高照明灯盘的光线强度,同时使得照明灯盘发出的光线更加均匀。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中,两个反光罩一体成型设置,能够提高照明灯盘的装配效率,同时提高反光罩整体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中,两个反光罩之间设有凹槽,凹槽沿发光模组的长度方向设置,凹槽与壳体界定一用于走线的收纳腔。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接线在照明灯盘内部统一走线,避免接线凌乱。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中,照明灯盘还包括驱动模块及色温转换模块,驱动模块和色温转换模块设于收纳腔内且驱动模块与色温转换模块电性连接,驱动模块启动后,色温转换模块用于调节色温,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照明灯盘的色温调节由色温转换模块统一控制,避免了多个接线控制导致接线凌乱的情况发生。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中,色温转换模块包括滑动开关、接线端子及色温调节板,色温调节板固定在容纳槽的槽底,滑动开关、接线端子均设于色温调节板上且与色温调节板电性连接,接线端子与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通过将滑动开关和接线端子都设于色温调节板上,色温调节板再固定在壳体的容纳槽的槽底,由接线端子对外接线,能够减少多个接线控制,保证照明灯盘的色温调节由色温转换模块统一控制,避免了接线凌乱的情况发生。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中,反射凹口的开口面与容纳槽的槽口面齐平,能够使得照明灯盘的整体更加美观,同时使得照明灯盘表面更加齐平,避免产生棱角刮伤用户。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中,透光罩设有装配发光模组的装配口,装配口与反射凹口朝向相反,即透光罩为弧形罩设计,装配口与反射凹口朝向相反保证了弧形罩能够充分覆盖发光模组,进而提高光线的柔和程度。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中,透光罩为半透半反射罩,半透半反射罩的半透可以让光线从透光罩直接散射照明,而半反射可以让光线经由透光罩散射后从反光罩再射出提供良好的照明和防眩光功能。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中,反射凹口内设置有格栅片,安装格栅片后,能够将光源隐藏到安装了格栅片的反光罩内部,通过格栅片的遮光角达到控制眩光的目的,可有效防眩光、避免引起眼部不适。
此外,安装了格栅片的反光罩,能够巧妙运用了反射和折射原理来提供大面积的基础性照明。
此外,格栅片的设置,能够对整个反光罩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防尘保护的作用,保护照明灯盘内部不易破坏、受损,延长照明灯盘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之透光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之透光罩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之反光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之反光罩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去掉反光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之第一接线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之色温转换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之拉铝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之拉铝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之发光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照明灯盘;
11、壳体;12、发光模组;13、透光罩;14、反光罩;15、供电模组;16、色温转换模块;17、拉铝;
111、容纳槽;121、铝基板;122、LED灯珠;131、装配口;132、滑条;141、让位凹口;142、反射凹口;143、凹槽;144、收纳腔;145、格栅片;151、驱动模块;152、第一接线端子;161、滑动开关;162、第二接线端子;163、色温调节板;171、滑槽;172、散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在此对现有的灯具进行描述,现有的灯具会带来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眩光是指视野中由于不适宜的亮度分布,或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视觉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视野内产生人眼无法适应之光亮感觉,能引起不舒服或丧失明视度。人们通过度量室内视觉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发出的光对人眼造成不舒适感主观反应的心理参量,进而确定和控制照明灯具的统一眩光值(UGR)。统一眩光值(UGR)越低,人们的晕眩感受也越弱,对灯具使用感受也就越好。然而现有的灯具都是从安装位置或者通过限制亮度来控制统一眩光值(UGR)从而满足人们对支架灯使用舒适性的要求,但是调控安装位置的方法不能适用所有的安装环境。
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线柔和的照明灯盘1,该照明灯盘1包括壳体11和发光模组12,其中,发光模组12置于壳体11内,发光模组12用于照明,壳体11用于支撑和固定,起到安装和保护作用。具体地,壳体11具有容纳槽111,发光模组12设置在容纳槽111的槽底。
进一步地,照明灯盘1还包括透光罩13和反光罩14,透光罩13罩住发光模组12,透光罩13置于反光罩14内,发光模组12发出的光线穿过透光罩13散射后通过反光罩14进行反射。具体地,透光罩13为弧形罩。具体地,反光罩14设有让位凹口141及反射凹口142,让位凹口141与反射凹口142连通,透光罩13盖设在发光模组12上,反光罩 14通过让位凹口141盖设在透光罩13上且反射凹口142朝向容纳槽111 的槽口。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盘1,通过透光罩13和反光罩 14的配合,一部分发光模组12发出的光线穿过透光罩13散射后再通过反光罩14进行反射,因此光线在反光罩14的反射凹口142内经过再次反射后可以聚光提高亮度,而一部分发光模组12发出的光线穿过透光罩13直接散射,两部分光线杂合使得光线饱满柔和。此外,透光罩13 盖设在发光模组12上,能够保证透光罩13对发光模组12的充分覆盖,使得发光模组12发出的光线均经过透光罩13的散射,进而提高光线的柔和程度。此外,让位凹口141与反射凹口142连通,透光罩13盖设在发光模组12上,反光罩14通过让位凹口141盖设在透光罩13上且反射凹口142朝向容纳槽111的槽口,一来能够保证发光模组12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光罩14的充分反射,最大程度提高光线密度,进而提高聚光亮度。二来能够充分利用壳体11的内部空间,提高壳体11的空间利用率,使得照明灯盘1更加轻薄。此外,在装配照明灯盘1时,先将发光模组12固定在壳体11的槽底,接着将透光罩13罩住发光模组12,反光罩14再通过让位凹口141盖设在透光罩13上,由于反光罩14是最后装配的,而照明灯盘1中最容易脏的部分也是反光罩14,因此在清洗时仅需将反光罩14拆卸下来即可,便于照明灯盘1的日常清洁。
具体地,透光罩13为半透半反射罩,半透半反射罩的半透可以让光线从透光罩13直接散射照明,而半反射可以让光线经由透光罩13散射后从反光罩14再射出提供良好的照明和防眩光功能。可选地,半透半反射罩包括但不限于偏振分光罩、介质膜分光罩、点阵金属膜罩、聚碳酸酯(PC)罩中的一种,只要满足半透半反射即可,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透光罩13为PC罩。
请继续结合图1和图3,具体地,反射凹口142的开口面与容纳槽 111的槽口面齐平,能够使得照明灯盘1的整体更加美观,同时使得照明灯盘1表面更加齐平,避免产生棱角刮伤用户。
请结合图3-图5所示,具体地,透光罩13设有装配发光模组12的装配口131,装配口131与反射凹口142朝向相反,即透光罩13为弧形罩设计,装配口131与反射凹口142朝向相反保证了弧形罩能够充分覆盖发光模组12,进而提高光线的柔和程度。
具体地,透光罩13、反光罩14及发光模组12的数量均设有两个,且透光罩13、反光罩14及发光模组12一一对位设置,能够提高照明灯盘1的光线强度,同时使得照明灯盘1发出的光线更加均匀。
请结合图3、图6和图7所示,进一步地,两个反光罩14一体成型设置,能够提高照明灯盘1的装配效率,同时提高反光罩14整体的稳定性。具体地,反光罩14为铝罩。
进一步地,两个反光罩14之间设有凹槽143,凹槽143沿发光模组 12的长度方向设置,凹槽143与壳体11界定一用于走线的收纳腔144。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接线在照明灯盘1内部统一走线,避免接线凌乱。
进一步地,反射凹口142内设置有格栅片145,安装格栅片145后,能够将光源隐藏到安装了格栅片145的反光罩14内部,通过格栅片145 的遮光角达到控制眩光的目的,可有效防眩光、避免引起眼部不适。此外,安装了格栅片145的反光罩14,能够巧妙运用了反射和折射原理来提供大面积的基础性照明。此外,格栅片145的设置,能够对整个反光罩14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防尘保护的作用,保护照明灯盘1内部不易破坏、受损,延长照明灯盘1的使用寿命。
请结合图2、图3和图8所示,照明灯盘1还包括供电模组15,供电模组15设置于壳体11的容纳槽111的槽底。具体地,供电模组15 包括驱动模块151及两个第一接线端子152,驱动模块151用于驱动发光模组12发光,两个第一接线端子152分别设于容纳槽111的槽底两端,驱动模块151设于两个第一接线端子152之间。具体地,当反光罩14 装配好后,驱动模块151和两个第一接线端子152设于收纳腔144内。
如图9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接线端子152为三位端子,第一接线端子152用于将照明灯盘1的内部电路与外部电性连接,采用通过式的布线方式,能够合理利用照明灯盘1的内部空间,使得照明灯盘1的装配更加紧凑。
请结合图3、图8和图10所示,进一步地,照明灯盘1还包括色温转换模块16,色温转换模块16设于收纳腔144内且与驱动模块151电性连接,驱动模块151启动后,色温转换模块16用于调节色温。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照明灯盘1的色温调节由色温转换模块16统一控制,避免了多个接线控制导致接线凌乱的情况发生。
如图10所示,具体地,色温转换模块16包括滑动开关161、第二接线端子162及色温调节板163,色温调节板163固定在容纳槽111的槽底,滑动开关161、第二接线端子162均设于色温调节板163上且与色温调节板163电性连接,第二接线端子162与驱动模块151电性连接。通过将滑动开关161和第二接线端子162都设于色温调节板163上,色温调节板163再固定在壳体11的容纳槽111的槽底,由第二接线端子 162对外接线,能够减少多个接线控制,保证照明灯盘1的色温调节由色温转换模块16统一控制,避免了接线凌乱的情况发生。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动开关161为三档滑动开关,即通过滑动开关161可以进行三挡的色温调节。当然,滑动开关161也可以为双档、四档等开关,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满足滑动开关161能够调节照明灯盘1的色温即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接线端子162为弹簧接线端子,接线简单,能够提高照明灯盘的接线效率。
请结合图3、图5、图11及图12所示,进一步地,照明灯盘1还包括拉铝17,拉铝17的数量与发光模组12及透光罩1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位设置,拉铝17设置在容纳槽111的槽底,发光模组12设置在拉铝17上,透光罩13与拉铝17连接使得发光模组12置于透光罩13 和拉铝17之间。具体地,拉铝17一侧设置有滑槽171,透光罩13的开口侧对应设置有滑条132,拉铝17通过滑条132和滑槽171的配合与透光罩13连接,使得发光模组12置于透光罩13和拉铝17之间且呗透光罩13覆盖。
进一步地,拉铝17的另一侧设置有散热件172,散热件172可以为发光模组12进行散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散热件172 的数量为4。当然,散热件172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结合图8和图13所示,具体地,发光模组12包括铝基板121和设置在铝基板121上的LED灯珠122,LED灯珠122设置在靠近透光罩 13的一侧,铝基板121轻巧耐高温可以提高照明灯盘1的寿命,同时LED灯珠122的亮度高功耗低。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线柔和的照明灯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盘包括壳体、透光罩、反光罩及发光模组,所述反光罩设有让位凹口及反射凹口,所述让位凹口与所述反射凹口连通;所述壳体具有容纳槽,所述发光模组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底,所述透光罩盖设在所述发光模组上,所述反光罩通过所述让位凹口盖设在所述透光罩上且所述反射凹口朝向所述容纳槽的槽口;
所述发光模组发出的光线穿过所述透光罩散射后通过所述反光罩进行反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所述反光罩及所述发光模组的数量均设有两个,且所述透光罩、所述反光罩及所述发光模组一一对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灯盘,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反光罩一体成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灯盘,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反光罩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发光模组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凹槽与所述壳体界定一用于走线的收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灯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盘还包括驱动模块及色温转换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和所述色温转换模块设于所述收纳腔内且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色温转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模块启动后,所述色温转换模块用于调节色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灯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温转换模块包括滑动开关、接线端子及色温调节板,所述色温调节板固定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底,所述滑动开关、所述接线端子均设于所述色温调节板上且与所述色温调节板电性连接,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凹口的开口面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口面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设有装配所述发光模组的装配口,所述装配口与所述反射凹口朝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为半透半反射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凹口内设置有格栅片。
CN202222619384.8U 2022-10-07 2022-10-07 一种光线柔和的照明灯盘 Active CN2182955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9384.8U CN218295589U (zh) 2022-10-07 2022-10-07 一种光线柔和的照明灯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9384.8U CN218295589U (zh) 2022-10-07 2022-10-07 一种光线柔和的照明灯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95589U true CN218295589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05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19384.8U Active CN218295589U (zh) 2022-10-07 2022-10-07 一种光线柔和的照明灯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955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82327U (zh) 一种便于调节出光角度的降低蓝光伤害的护眼灯
EP2778514A1 (en) Luminaire
US20060209569A1 (en) Soft glow nightlight
CN104613377A (zh) 一种超薄led面板灯
CN218295589U (zh) 一种光线柔和的照明灯盘
CN212456675U (zh) 照明灯具
CN210687843U (zh) 一种灯具
CN218993233U (zh) 一种直下式背发光面板灯
CN213207543U (zh) 一种照明灯具
CN213656440U (zh) 一种led教室灯
CN212390187U (zh) 一种智能灯
CN214425831U (zh) 一种用于教室的防眩光照明灯
CN217684634U (zh) 照明灯具
CN110778990A (zh) 一种反射式和直射式结合的灯具
CN217540513U (zh) 一种防眩面板灯
CN220870688U (zh) 一种双面发光的灯头
CN216010524U (zh) 一种橱柜灯
CN219392311U (zh) 一种带圆角的导光板及灯具
CN219796986U (zh) 一种多功能护眼台灯
CN211011045U (zh) 一种漫反射led面板灯
KR102544212B1 (ko) 평판형 led 조명장치
CN214094201U (zh) 双面出光的灯具
WO2018129636A1 (zh) 一种直照式和柔光式双面变换的拍摄用led照明灯
CN219674080U (zh) 一种新型橱柜灯结构
CN217559683U (zh) 一种适用多场合安装的侧发光面板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