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92509U - 一种光伏屋面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屋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92509U
CN218292509U CN202123075461.XU CN202123075461U CN218292509U CN 218292509 U CN218292509 U CN 218292509U CN 202123075461 U CN202123075461 U CN 202123075461U CN 218292509 U CN218292509 U CN 2182925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f
panel
photovoltaic
support
t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7546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聪
贺迪
孔维
王力
盛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7546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925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925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925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屋面,包括:屋面板、防水覆盖件、光伏组件和屋面支座;屋面板的上表面覆盖防水覆盖件;防水覆盖件远离屋面板的表面安装有光伏组件;屋面板包括被防水覆盖件覆盖的支座固定孔,屋面支座通过穿过支座固定孔的紧固件与屋面板的下表面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屋面板上设置覆盖紧固件和屋面板表面的防水覆盖件,使得屋面板在保持高抗风揭性能的同时,提升了屋面板的防水性能,并且,由于屋面板稳定性较高,因此可以选取规格尺寸较大的屋面板进行拼接,提高了适配光伏组件的尺寸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屋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屋面。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光伏组件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建筑物的外表面上,形成光伏屋面建筑。光伏屋面建筑可以通过光伏组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金属屋面板将光伏组件和房屋结构进行连接。由于屋面板和光伏组件一般需要露天安装,因此会经常受到雨水的侵袭,各个屋面板的接缝处会被雨水灌入。为了避免屋面板连接处漏水,通常在屋面板安装前会通过卷边机将屋面板的边缘卷曲成套筒结构,再将相邻的屋面板通过边缘的套筒结构进行套接,使各个屋面板之间采用卷边的形式进行连接,以避免雨水从金属屋面板的连接处渗入屋面板下层。
但采用卷边形式连接的屋面板不仅施工难度较大,而且结构稳定性不佳,导致抗风揭能力较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屋面,旨在解决传统光伏屋面抗风揭能力和防水能力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屋面,包括:屋面板、防水覆盖件、光伏组件和屋面支座;
所述屋面板的上表面覆盖所述防水覆盖件;
所述防水覆盖件远离所述屋面板的表面安装有所述光伏组件;
所述屋面支座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屋面板的下表面连接,所述防水覆盖件覆盖所述紧固件位于所述屋面板的上表面的一端。
可选的,所述屋面支座包括第一滑动支座;
所述第一滑动支座包括底座和滑动座,所述底座穿过位于所述滑动座上的滑动窗与所述滑动座滑动连接;
所述底座与房屋结构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屋面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屋面支座包括第二滑动支座;
所述第二滑动支座包括支座本体、位于所述支座本体上的滑动槽、以及位于所述滑动槽内的滑套;
所述滑套包括套盖和套体,所述套盖的直径大于所述滑动槽的宽度,所述套体的直径小于所述滑动槽的宽度;
所述套体穿过所述滑动槽并与所述房屋结构固定连接,使所述支座本体在所述套盖与所述房屋结构之间沿所述滑动槽滑动。
可选的,所述屋面板为波浪形结构,所述波浪形结构的一个波峰处形成所述屋面板的一个面板瓦肋,所述面板瓦肋包括位于所述屋面板两端的第一瓦肋,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瓦肋之间的第二瓦肋。
可选的,所述第一瓦肋设置有扣合凸出部;
所述扣合凸出部的内表面与所述扣合凸出部的外表面相匹配,所述扣合凸出部用于在两个屋面板连接时,固定所述两个屋面板;
所述屋面板通过穿过所述扣合凸出部的紧固件与所述第一滑动支座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瓦肋包括瓦肋上壁以及与所述瓦肋上壁两端连接的瓦肋侧壁;
所述支座本体与所述瓦肋上臂和所述瓦肋侧壁形成的内表面的形状匹配,所述屋面板通过位于所述瓦肋侧壁上的固定孔与所述支座本体连接。
可选的,所述光伏组件靠近所述屋面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结构;
所述限位结构由两个限位凸起部构成,所述限位结构的形状与所述面板瓦肋相匹配,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容纳所述面板瓦肋,使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屋面板之间避免相对位移。
可选的,所述防水覆盖件覆盖所述屋面板上的紧固件位置处设置有隆起部,所述隆起部用于容纳位于所述屋面板上的紧固件突出于所述屋面板表面的部分。
可选的,所述面板瓦肋还包括第三瓦肋,所述第三瓦肋靠近所述光伏组件的上表面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瓦肋靠近所述光伏组件的上表面高度和所述第二瓦肋靠近所述光伏组件的上表面高度。
可选的,所述光伏组件覆盖所述第一瓦肋和所述第二瓦肋的位置处设置有粘接层,所述光伏组件覆盖所述第三瓦肋的位置处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粘接层和所述缓冲层均位于所述光伏组件靠近所述屋面板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房屋结构还包括保温层和加固层;
所述加固层位于所述屋面支座与房屋结构之间,用于加固所述屋面支座与所述房屋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
所述保温层位于所述加固层与所述屋面支座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屋面装配方法,所述光伏屋面包括:屋面板、防水覆盖件、光伏组件和屋面支座;
将所述屋面支座与房屋结构固定连接,所述房屋结构包括檩条或墙体;
将所述屋面板与所述屋面支座背离所述房屋结构的一端连接;
在所述屋面板背离所述屋面支座的一面铺设所述防水覆盖件;
将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防水覆盖件远离所述屋面板的一面胶合。
可选的,所述屋面支座包括第一滑动支座和第二滑动支座,所述将所述屋面板与所述屋面支座背离所述房屋结构的一端连接,包括:
将所述屋面板的两端分别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滑动支座连接;
在所述第一滑动支座之间设置所述第二滑动支座,并将所述第二滑动支座与所述屋面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屋面板背离所述屋面支座的一面铺设所述防水覆盖件,包括:
将所述防水覆盖件铺设于所述屋面板背离所述屋面支座的一面,使所述防水覆盖件覆盖所述屋面板和穿过所述屋面板的紧固件;
使两个相邻的防水覆盖件在垂直于所述屋面板表面的方向上部分重叠,并通过胶合或焊接的方式将所述两个相邻的防水覆盖件在相互重叠的位置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防水覆盖件远离所述屋面板的一面胶合,包括:
将所述光伏组件置于所述防水覆盖件远离所述屋面板的一面,并使所述光伏组件的限位结构包裹至所述屋面板的少一个面板瓦肋;
将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防水覆盖件在所述屋面板的面板瓦肋位置处胶合。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屋面板的两端分别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滑动支座连接,包括:
将两个相邻的屋面板的第一瓦肋相互叠放,使所述两个相邻的屋面板的扣合凸出部契合;
使紧固件穿过所述两个相邻的屋面板的扣合凸出部与所述第一滑动支座的滑动座,将所述两个相邻的屋面板与所述第一滑动支座连接。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第一滑动支座之间设置所述第二滑动支座,并将所述第二滑动支座与所述屋面板连接,包括:
将所述第二滑动支座的支座本体置于所述屋面板的第二瓦肋的肋槽之内,所述肋槽由所述第二瓦肋的瓦肋上壁以及与所述瓦肋上壁两端连接的瓦肋侧壁围成;
采用穿过所述瓦肋侧壁和所述支座本体的紧固件将所述屋面板与所述第二滑动支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光伏屋面,包括:屋面板、防水覆盖件、光伏组件和屋面支座;屋面板的上表面覆盖防水覆盖件;防水覆盖件远离屋面板的表面安装有光伏组件;屋面板包括被防水覆盖件覆盖的支座固定孔,屋面支座通过穿过支座固定孔的紧固件与屋面板的下表面连接。由于通常情况下,采用自攻螺丝、铆钉等需要在屋面板上进行打孔的方式将屋面板固定在屋面支座可以使屋面板较为稳固,可以显著提升屋面板的抗风揭性能,但这种方式会导致屋面板的防水性较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屋面板上设置覆盖紧固件和屋面板表面的防水覆盖件,使得屋面板在保持高抗风揭性能的同时,提升了屋面板的防水性能,并且,由于屋面板稳定性较高,因此可以选取规格尺寸较大的屋面板进行拼接,提高了适配光伏组件的尺寸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屋面的结构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屋面装配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屋面装配完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滑动支座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滑动支座的正视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滑动支座安装局部放大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滑动支座的侧视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滑动支座的正视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滑动支座安装局部放大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瓦肋装配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伏房屋结构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水覆盖件安装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水覆盖件安装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光伏房屋结构图;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屋面装配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屋面效果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滑动支座;11、底座;111、第一安装脚;112、第一连接板;12、滑动座;121、滑动窗;122、第二连接板;123、侧板;20、第二滑动支座;21、支座本体;211、滑动槽;212、第二安装脚;22、滑套;221、套盖;222、套体;3、面板层;30、屋面板;31、第一瓦肋;311、第一钉槽;32、第二瓦肋;321、瓦肋上壁;322、瓦肋侧壁;323、第二钉槽;33、扣合凸出部;34、第三瓦肋;35、搭接区域;36、非搭接区域;4、防水层;40、防水覆盖件;41、隆起部;5、光伏层;50、光伏组件;51、限位凸起部;60、房屋结构;70、加固层;80、保温层;90、紧固件;91、粘接层;92、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屋面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光伏屋面包括:屋面板30、防水覆盖件40、光伏组件50和屋面支座。其中,屋面板30的上表面覆盖防水覆盖件40;屋面板30可以是金属板(例如压型钢板)、塑钢板等,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施工环境选取合适材料的屋面板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进行特别限定。由于通常铺设屋面板30时所要铺设的面积较大,需要采用多块屋面板30连接的方式在房屋结构60上铺设屋面板30,为了避免屋面板30之间的接缝处渗水,同时为了防止雨水侵蚀屋面板30,可以在屋面板30上覆盖防水覆盖件40;防水覆盖件40可以是柔性材料(例如环保型高分子防水材料柔性材料等)或硬质板材(例如亚克力板、PVC板等),也可以是由多种材料层叠形成的复合材料。防水覆盖件40与屋面板30之间可以采用粘胶方式进行固定,也可以采用热风枪等加热设备对防水覆盖件40进行加热,使其与屋面板30之间焊接固定。
所述防水覆盖件40远离所述屋面板30的表面安装有所述光伏组件50。如图1所示,光伏组件50可以安装在防水覆盖件40远离屋面板30的上表面,光伏组件50可以通过粘胶(例如覆盖光伏组件50或防水覆盖件40表面的背胶层、结构胶等)的方式与防水覆盖件40进行固定。其中,光伏组件50常被称作太阳能板,光伏组件50通常由透明材料(例如柔性高分子材料、玻璃等)封装太阳能电池而构成。
所述屋面支座通过紧固件90与所述屋面板30的下表面连接,所述防水覆盖件40覆盖所述紧固件90位于所述屋面板30的上表面的一端。如图1所示,屋面板30通过其下方的屋面支座与房屋结构60进行连接,由于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屋面板30上覆盖有防水覆盖件40,因此在屋面板30上打孔并不会导致屋面板30漏水,因此可以采用贯穿屋面板30的紧固件90(例如自攻螺丝、铆钉等)将屋面板30与屋面支座进行紧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水覆盖件40是在将屋面板30与屋面支座连接后铺设于屋面板30之上,因此防水覆盖件40在覆盖屋面板30的同时,也会覆盖屋面板30上的紧固件90,确保屋面板30上紧固件90所在位置的通孔不会导致屋面板30漏水。
屋面支座在连接屋面板30的同时,还可以与屋面支座远离屋面板30一侧的房屋结构60进行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卡接、铆接和钉接等多种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并不进行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房屋结构60可以包括檩条、屋顶、墙面等多种房屋结构6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参照图2,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屋面装配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个防水覆盖件40与一个屋面板30的大小和形状匹配,防水覆盖件40之间部分重叠以提升防水效果。一个光伏组件50可以与一个屋面板30的宽度匹配,可以通过多个屋面板30相接构成面板层3、通过多个防水覆盖件40构成防水层4、通过在防水层4上覆盖多个光伏组件50形成光伏层5,并通过多个屋面支座将面板层3固定在房屋结构60上。
参照图3,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屋面装配完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面板层3、覆盖面板层3的防水层4(由于防水层4厚度较小且与面板层3紧密连接,为避免歧义,图3中未对防水层4进行标示)、光伏层5以及屋面支座构成的光伏屋面被安装在房屋结构60上。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光伏屋面,包括:屋面板30、防水覆盖件40、光伏组件50和屋面支座;屋面板30的上表面覆盖防水覆盖件40;防水覆盖件40远离屋面板30的表面安装有光伏组件50;屋面板30包括被防水覆盖件40覆盖的支座固定孔,屋面支座通过穿过支座固定孔的紧固件90与屋面板30的下表面连接。由于通常情况下,采用自攻螺丝、铆钉等需要在屋面板30上进行打孔的方式将屋面板30固定在屋面支座可以使屋面板30较为稳固,可以显著提升屋面板30的抗风揭性能,但这种方式会导致屋面板30的防水性较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屋面板30上设置覆盖紧固件90和屋面板30表面的防水覆盖件40,使得屋面板30在保持高抗风揭性能的同时,提升了屋面板30的防水性能,并且,由于屋面板30稳定性较高,因此可以选取规格尺寸较大的屋面板30进行拼接,提高了适配光伏组件50的尺寸范围。
可选的,参照图4,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滑动支座的侧视图,如图4所示,所述屋面支座包括第一滑动支座10;所述第一滑动支座10包括底座11和滑动座12,所述底座11穿过位于所述滑动座12上的滑动窗121与所述滑动座12滑动连接;所述底座11与房屋结构60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座12与所述屋面板3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由于昼夜、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光伏组件50在安装在建筑物上以后,温度会产生较大幅度的波动,同时由于屋面板30等结构的物理特性,会发生热胀冷缩的效应。在传统的安装方案中,屋面板30通过多个连接点直接与房屋结构60固定连接,当温度变化时,屋面板30会膨胀或收缩,而各个连接点会限制屋面板30运动,导致各个连接点位置会承受极大的作用力,同时导致屋面板30内部会产生极大的应力,不仅容易导致连接点松脱,还可能导致屋面板30及其上光伏组件50在应力作用下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滑动支座10将屋面板30与房屋结构60进行连接,当屋面板30膨胀或收缩时,与屋面板30连接的第一滑动支座10的滑动座12会与固定在房屋结构60上的底座11之间发生相对运动,避免屋面板30热胀冷缩导致部件之间产生应力。
如图4所示,第一滑动支座10的底座11包括用于连接房屋结构60的两个第一安装脚111,两个第一安装脚111直接通过向上弯折的第一连接板112相连接;第一滑动支座10的滑动座1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23和连接两个侧板123顶端的第二连接板122构成,在每个侧板123上开设有平行于第一连接板112的滑动窗121,滑动窗121的高度大于第一连接板112的厚度,因此,第一连接板112可被置于两个侧板123的滑动窗121内部,由于每个滑动窗121在图4中方向z上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板112在图4中方向z上的宽度,因此,第一滑动支座10的底座11可以在滑动座12的两个滑动窗121内,沿途2中方向z进行位移,当屋面板30安装在滑动座12上,底座11安装在房屋结构60上时,屋面板30可以相对于底座11在图4中方向z上进行小幅度运动。
此外,参照图5,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滑动支座的正视图,如图5所示,第一滑动支座10的滑动座12上的两个侧板123与第一滑动支座10的底座11在图5的方向x上可以存在间隙,使得滑动座12可以与安装在方向x上相对运动。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滑动支座10可以使屋面板30在安装面的任意方向上热胀冷缩时,均不产生破坏内部结构的应力,使屋面板30可以在第一滑动支座10上向安装面的任意方向浮动。
参照图6,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滑动支座安装局部放大图,如图6所示,第一滑动支座10的底座11与房屋结构60固定连接,第一滑动支座10的滑动座12通过紧固件90与扣合凸出部33固定连接。防水覆盖件40覆盖屋面板30的上表面以及位于屋面板30上的紧固件90,位于扣合凸出部33两侧的防水覆盖件40顶部设置有粘接层91,通过粘接层91将两个光伏组件50与防水覆盖件40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屋面板30表面设置好防水覆盖件40后,防水覆盖件40、紧固件90和扣合凸出部33形成的隆起可以对光伏组件50的安装起到限位作用,提高了光伏组件50的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
如图6所示,位于第一瓦肋31的扣合凸出部33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一钉槽311,第一钉槽311与第一瓦肋31的瓦肋上壁321平行。由于在施工时,第一瓦肋31会覆盖第一滑动支座10,此时第一滑动支座10被遮挡,无法确定第一滑动支座10与第一瓦肋31内表面相接处的位置,对安装紧固件90造成了困难,因此可以设置上述第一钉槽311,在施工时可以通过第一钉槽311确定紧固件90的打孔位置,并且在第一钉槽311的固定作用下,紧固件90不会在第一瓦肋31外表面发生偏移,在降低施工难度的同时,还提升了施工精度。
可选的,参照图7,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滑动支座的侧视图,如图7所示,所述屋面支座包括第二滑动支座20;所述第二滑动支座20包括支座本体21、位于所述支座本体21上的滑动槽211、以及位于所述滑动槽211内的滑套22;所述滑套22包括套盖221和套体222,所述套盖221的直径大于所述滑动槽211的宽度,所述套体222的直径小于所述滑动槽211的宽度;所述套体222穿过所述滑动槽211并与所述房屋结构60固定连接,使所述支座本体21在所述套盖221与所述房屋结构60之间沿所述滑动槽211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图7所示的第二滑动支座20将屋面板30与房屋结构60进行浮动连接,如图7所示,第二滑动支座20包括支座本体21,支座本体21靠近房屋结构60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二安装脚212,两个第二安装脚212之间通过门型连接件进行连接,每个第二安装脚212上设置有一个滑动槽211;第二滑动支座20还包括位于每个滑动槽211内的滑套22,滑套22的横截面为T型结构,滑套22一端是直径稍大的套盖221,滑套22另一端是直径稍小的套体222,当滑套22置于滑动槽211内时,由于套盖221的直径大于滑槽的宽度,因此套盖221可以与滑动槽211边缘相抵,并且由于套体222的高度大于第二安装脚212的厚度。
参照图8,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滑动支座的正视图,如图8所示,当滑套22被固定在房屋结构60上时,套盖221与第二安装脚212之间存在间隙,使支座本体21可以在房屋结构60与滑套22之间滑动。
由于第二滑动支座20仅能使屋面板30在一个方向上浮动,因此,在安装第一滑动支座10的同时安装第二滑动支座20,可以增加屋面板30的稳定性。
可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屋面板30可以为波浪形结构(如压型钢板),所述波浪形结构的一个波峰处形成所述屋面板30的一个面板瓦肋,所述面板瓦肋包括位于所述屋面板30两端的第一瓦肋3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瓦肋31之间的第二瓦肋32。第一瓦肋31是指位于屋面板30边缘的面板瓦肋,两个屋面板30可以通过各边缘的第一瓦肋31相互叠放从而将两个屋面板30装配在一起。
可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瓦肋31设置有扣合凸出部33;所述扣合凸出部33的内表面与所述扣合凸出部33的外表面相匹配,所述扣合凸出部33用于在两个屋面板30连接时,固定所述两个屋面板30;所述屋面板30通过穿过所述扣合凸出部33的紧固件90与所述第一滑动支座10连接。
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同时避免相邻屋面板30之间的装配误差,可以在每个第一瓦肋31上设置扣合凸出部33,这样,在装配两个相邻屋面板30时,仅需将两个屋面板30边缘的第一瓦肋31上的扣合凸出部33重合,即可快速对两个相邻的屋面板30对齐,减少了人工测量和未对齐屋面板30导致的装配误差,同时提升了屋面板30的装配速度。同时,扣合凸出部33还可以在安装光伏组件50时,对光伏组件50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仅需将尺寸与两个相邻扣合凸出部33之间距离相匹配的光伏组件50置于两个相邻扣合凸出部33之间,即可使光伏组件50对齐安装位置,同样降低了在屋面板30上安装光伏组件50的施工难度以及装配误差。
可选的,参照图9,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滑动支座安装局部放大图,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瓦肋32包括瓦肋上壁321以及与所述瓦肋上壁321两端连接的瓦肋侧壁322,第二滑动支座20的所述支座本体21与所述瓦肋上臂和所述瓦肋侧壁322形成的内表面的形状匹配,所述屋面板30通过位于所述瓦肋侧壁322上的固定孔与所述支座本体21连接。
由于瓦肋上壁321与瓦肋侧壁322之间存在一个夹角,因此所述瓦肋侧壁322所处的位置低于瓦肋上壁321所处的位置,当瓦肋侧壁322上设置紧固件90时,紧固件90的高度会低于瓦肋上壁321的水平面位置,因此,当瓦肋上壁321承载光伏组件50时,瓦肋侧壁322上的紧固件90不会与光伏组件50干涉,进而确保了在光伏组件50受压的情况下,第二瓦肋32上连接第二滑动支座20的紧固件90不会抵触光伏组件50,避免了光伏组件50被紧固件90磨损和损坏。
如图9所示,第二瓦肋32的瓦肋侧壁322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二钉槽323,第二钉槽323与第二瓦肋32的瓦肋上壁321平行。由于在施工时,第二瓦肋32会覆盖第二滑动支座20,此时第二滑动支座20被遮挡,无法确定第二滑动支座20的支座本体21与第二瓦肋32内表面相接处的位置,对安装紧固件90造成了困难,因此可以设置上述第二钉槽323,在施工时可以通过第二钉槽323确定紧固件90的打孔位置,并且在第二钉槽323的固定作用下,紧固件90不会在第二瓦肋32外表面发生偏移,在降低施工难度的同时,还提升了施工精度。
可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光伏组件50靠近所述屋面板30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由两个限位凸起部51构成,所述限位结构的形状与所述面板瓦肋相匹配,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容纳所述面板瓦肋,使所述光伏组件50与所述屋面板30之间避免相对位移。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可以是由粘接在光伏组件50底面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限位凸起部51,以及位于两个限位凸起部51之间的光伏组件50底面围合而成,限位结构可以与面板瓦肋的形状相匹配,用于在安装光伏组件50时,确定光伏组件50与屋面板30之间的相对位置,降低光伏组件50安装在屋面板30上的定位难度,提升光伏组件50的安装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瓦肋31上的扣合凸出部33同样可以起到定位光伏组件50的作用,因此,在设置扣合凸出部33的情况下可以不设置限位凸起部51,同理,在设置限位凸起部51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扣合凸出部33,当然,扣合凸出部33和限位凸起部51也可以同时存在,以进一步提高确定光伏组件50安装位置的精度。
可选的,如图1所示,防水覆盖件40覆盖所述屋面板30上的紧固件90位置处设置有隆起部41,所述隆起部41用于容纳位于所述屋面板30上的紧固件90突出于所述屋面板30表面的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屋面板30可以通过上述包括第一滑动支座10和/或第二滑动支座20的屋面支座固定于房屋结构60上,也可以通过贯穿屋面板30的紧固件90直接将屋面板30与房屋结构60进行固定连接。因此,在屋面板30安装在房屋结构60上时,其上会存在凸出与屋面板30上表面的部分紧固件90结构,为了使防水覆盖件40可以与屋面板30更好契合,可以在防水覆盖件40覆盖屋面板30上紧固件90的位置处设置朝向背离屋面板30一侧的隆起部41,以使隆起部41容纳位于屋面板30上的紧固件90。
可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面板瓦肋还包括第三瓦肋34,所述第三瓦肋34靠近所述光伏组件50的上表面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瓦肋31靠近所述光伏组件50的上表面高度和所述第二瓦肋32靠近所述光伏组件50的上表面高度。
可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光伏组件50覆盖所述第一瓦肋31和所述第二瓦肋32的位置处设置有粘接层91,所述光伏组件50覆盖所述第三瓦肋34的位置处设置有缓冲层92,所述粘接层91和所述缓冲层92均位于所述光伏组件50靠近所述屋面板30的一侧。
参考图10,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瓦肋装配图,如图10所示,由于第三瓦肋34的上表面位置较低,在屋面板30上安装光伏组件50后,由于第一瓦肋31和/或第二瓦肋32的支撑,会使第三瓦肋34的上表面与光伏组件50之间的间隙大于光伏组件50与第一瓦肋31和/或第二瓦肋32之间的间隙,因此,可以在第三瓦肋34和屋面板30之间设置具有一定厚度的缓冲层92,缓冲层92可以吸收光伏组件50的震动,避免光伏组件50在大风中由于共振作用而发生损坏情况;缓冲层92还可以吸收光伏组件50受到的压力,例如可以避免光伏组件50在积雪、被施工人员踩踏情况下的损坏可能性,第三瓦肋34上还可以包括贯穿第三瓦肋34上表面的第三钉槽,第三钉槽可方便施工人员固定螺钉等紧固件90,避免在安装紧固件90时打滑,也可以起到限定紧固件90安装位置的作用,提高屋面组件的安装精度。
可选的,参照图11,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伏房屋结构图,如图11所示,光伏屋面可以由光伏组件50、防水覆盖件40和屋面板30构成,屋面板30通过紧固件90与房屋结构60直接连接,防水覆盖件40通过粘胶、焊接等方式覆盖屋面板30,光伏组件50通过粘胶等方式与防水覆盖件40上表面连接。由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仅需要铺设小面积的光伏屋面,热胀冷缩效应对小面积的屋面板30影响并不显著,此时可以不设置第一滑动支座10和/或第二滑动支座20。
可选的,参照图12和图13,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水覆盖件安装示意图,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水覆盖件安装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2和图13所示,相邻所述屋面板30之间相互搭接,并在搭接区域35通过紧固件90固定连接;在所述屋面板30安装前,所述屋面板30与所述防水覆盖件40在非搭接区域36通过热风焊接或粘接方式复合在一起;在所述屋面板30相互搭接并通过紧固件90安装后,所述防水覆盖件40与所述屋面板30在所述搭接区域35通过热风焊接或粘接方式复合在一起,相邻所述防水覆盖件40在所述搭接区域35相互叠合,并通过热风焊接或粘接方式相互复合。
如图11所示,相邻的屋面板30之间的第一瓦肋31可以相互搭接,并通过穿过相互搭接的两个第一瓦肋31的紧固件90将相邻的屋面板30固定连接。
在屋面板30安装前,由于屋面板30之间需用通过紧固件90固定连接,为防止铺设屋面板30的过程中紧固件90打穿其上的防水覆盖件40,可以使防水覆盖件40在屋面板30的搭接区域35不进行预复合,仅在屋面板30的非搭接区域36与屋面板30通过热风焊接或粘接的方式进行预复合。
在屋面板30安装后,由于搭接区域35已经安装了紧固件90,此时,可以将搭接区域35上未与屋面板30进行预复合的防水覆盖件40与屋面板30通过热风焊接或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相邻的防水覆盖件40可以在搭接区域35相互叠合,以提高防水覆盖件40在连接位置的密封性,下层的防水覆盖件40与屋面板30固定连接后,再将上层的防水覆盖件40与下层的防水覆盖件40通过热风焊接或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这样,通过防水覆盖件40与屋面板30的预复合,可以提升屋面板30和防水覆盖件40的安装效率,并且,在屋面板30安装紧固件90后,再将屋面板30的搭接区域35的防水覆盖件40与屋面板30通过热风焊接或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避免了紧固件90打穿防水覆盖件40造成防水效果下降。
由于第二瓦肋32同样可以设置紧固件90以将屋面板30与房屋结构60固定连接,因此,在第二瓦肋32需要设置紧固件90的情况下,搭接区域35不仅可以包括第一瓦肋31,还可以包括第二瓦肋32。在第一瓦肋31和第二瓦肋32安装紧固件90后,防水覆盖件40再与第一瓦肋31和第二瓦肋32通过热风焊接或粘胶的方式固定连接。
可选的,参照图14,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光伏房屋结构图,如图14所示,房屋结构60还可以包括加固层70和保温层80,其中,加固层70可以为金属格栅、金属网或金属板等,保温层80可以由聚氨酯泡沫等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构成。其中,加固层70可与房屋结构60直接相连,保温层80可位于屋面支座与加固层70之间,屋面支座可以通过穿过保温层80的紧固件90与加固层70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设置屋面支座的情况下,屋面板30可以通过穿过保温层80的紧固件90直接与加固层70进行连接。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光伏屋面,包括:屋面板30、防水覆盖件40、光伏组件50和屋面支座;屋面板30的上表面覆盖防水覆盖件40;防水覆盖件40远离屋面板30的表面安装有光伏组件50;屋面板30包括被防水覆盖件40覆盖的支座固定孔,屋面支座通过穿过支座固定孔的紧固件90与屋面板30的下表面连接。由于通常情况下,采用自攻螺丝、铆钉等需要在屋面板30上进行打孔的方式将屋面板30固定在屋面支座可以使屋面板30较为稳固,可以显著提升屋面板30的抗风揭性能,但这种方式会导致屋面板30的防水性较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屋面板30上设置覆盖紧固件90和屋面板30表面的防水覆盖件40,使得屋面板30在保持高抗风揭性能的同时,提升了屋面板30的防水性能,并且,由于屋面板30稳定性较高,因此可以选取规格尺寸较大的屋面板30进行拼接,提高了适配光伏组件50的尺寸范围。
参照图15,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屋面装配方法步骤流程图,如图15所示,包括:
步骤101,将所述屋面支座与房屋结构60固定连接,所述房屋结构60包括檩条或墙体。
具体的,可以通过屋面支座上的固定孔,通过紧固件90将屋面支座与房屋结构60进行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屋面支座与房屋结构60之间还可以设置保温层80和加固层70。
步骤102,将所述屋面板30与所述屋面支座背离所述房屋结构60的一端连接。
可选的,步骤102还可以包括:
子步骤1021,将所述屋面板30的两端分别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滑动支座10连接。
具体的,可以通过紧固件90穿过屋面板30的两端,将第一滑动支座10与屋面板30进行固定,以使屋面板30与第一滑动支座10的连接更为紧密,提高屋面板30的抗风揭能力。
可选的,子步骤1021还可以包括:
子步骤A1,将两个相邻的屋面板30的第一瓦肋31相互叠放,使所述两个相邻的屋面板30的扣合凸出部33契合。
当需要安装的光伏屋面面积较大时,可以设置多个屋面板30,并使相邻的屋面板30边缘处的第一瓦肋31相互叠放,使相邻屋面板30的第一瓦肋31上的扣合凸出部33相互契合,完成对相邻屋面板30的快速安装定位。
子步骤A2,使紧固件90穿过所述两个相邻的屋面板30的扣合凸出部33与所述第一滑动支座10的滑动座12,将所述两个相邻的屋面板30与所述第一滑动支座10连接。
子步骤1022,在所述第一滑动支座10之间设置所述第二滑动支座20,并将所述第二滑动支座20与所述屋面板30连接。
在同时设置第一滑动支座10和第二滑动支座20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滑动支座10固定在屋面板30的两端,并将第二滑动支座20固定于位于屋面板30两端的第一滑动支座10之间。
可选的,子步骤1022还可以包括:
子步骤B1,将所述第二滑动支座20的支座本体21置于所述屋面板30的第二瓦肋32的肋槽之内,所述肋槽由所述第二瓦肋32的瓦肋上壁321以及与所述瓦肋上壁321两端连接的瓦肋侧壁322围成。
子步骤B2,采用穿过所述瓦肋侧壁322和所述支座本体21的紧固件90将所述屋面板30与所述第二滑动支座20连接
步骤103,在所述屋面板30背离所述屋面支座的一面铺设所述防水覆盖件4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水覆盖件40需要覆盖位于屋面板30上的紧固件90。
可选的,步骤103还可以包括:
子步骤1031,将所述防水覆盖件40铺设于所述屋面板30背离所述屋面支座的一面,使所述防水覆盖件40覆盖所述屋面板30和穿过所述屋面板30的紧固件90。
子步骤1032,使两个相邻的防水覆盖件40在垂直于所述屋面板30表面的方向上部分重叠,并通过胶合或焊接的方式将所述两个相邻的防水覆盖件40在相互重叠的位置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水覆盖件40可以拼接形成较大的防水层4,在拼接防水覆盖件40时,可以使相邻的防水覆盖件40之间部分重叠,以提高防水覆盖件40之间接缝处的防水性。
步骤104,将所述光伏组件50与所述防水覆盖件40远离所述屋面板30的一面胶合。
可选的,步骤104还可以包括:
子步骤1041,将所述光伏组件50置于所述防水覆盖件40远离所述屋面板30的一面,并使所述光伏组件50的限位结构包裹至所述屋面板30的少一个面板瓦肋。
子步骤1042,将所述光伏组件50与所述防水覆盖件40在所述屋面板30的面板瓦肋位置处胶合。
参照图16,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屋面效果图,如图4所示,装配好的光伏屋面可以覆盖房屋结构60。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光伏屋面装配方法,包括:将屋面支座与房屋结构60固定连接,房屋结构60包括檩条或墙体;将屋面板30与屋面支座背离房屋结构60的一端连接;在屋面板30背离屋面支座的一面铺设防水覆盖件40;将光伏组件50与防水覆盖件40远离屋面板30的一面胶合。由于通常情况下,采用自攻螺丝、铆钉等需要在屋面板30上进行打孔的方式将屋面板30固定在屋面支座可以使屋面板30较为稳固,可以显著提升屋面板30的抗风揭性能,但这种方式会导致屋面板30的防水性较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屋面板30上设置覆盖紧固件90和屋面板30表面的防水覆盖件40,使得屋面板30在保持高抗风揭性能的同时,提升了屋面板30的防水性能,并且,由于屋面板30稳定性较高,因此可以选取规格尺寸较大的屋面板30进行拼接,提高了适配光伏组件50的尺寸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面板、防水覆盖件、光伏组件和屋面支座;
所述屋面板的上表面覆盖所述防水覆盖件;
所述防水覆盖件远离所述屋面板的表面安装有所述光伏组件;
所述屋面支座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屋面板的下表面连接,所述防水覆盖件覆盖所述紧固件位于所述屋面板的上表面的一端;
所述屋面支座包括第一滑动支座;
所述第一滑动支座包括底座和滑动座,所述底座穿过位于所述滑动座上的滑动窗与所述滑动座滑动连接;
所述底座与房屋结构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屋面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屋面板之间相互搭接,并在搭接区域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所述屋面板与所述防水覆盖件在非搭接区域通过热风焊接或粘接方式复合在一起;
所述防水覆盖件与所述屋面板在所述搭接区域通过热风焊接或粘接方式复合在一起,相邻所述防水覆盖件在所述搭接区域相互叠合,并通过热风焊接或粘接方式相互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支座包括第二滑动支座;
所述第二滑动支座包括支座本体、位于所述支座本体上的滑动槽、以及位于所述滑动槽内的滑套;
所述滑套包括套盖和套体,所述套盖的直径大于所述滑动槽的宽度,所述套体的直径小于所述滑动槽的宽度;
所述套体穿过所述滑动槽并与所述房屋结构固定连接,使所述支座本体在所述套盖与所述房屋结构之间沿所述滑动槽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为波浪形结构,所述波浪形结构的一个波峰处形成所述屋面板的一个面板瓦肋,所述面板瓦肋包括位于所述屋面板两端的第一瓦肋,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瓦肋之间的第二瓦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瓦肋设置有扣合凸出部;
所述扣合凸出部的内表面与所述扣合凸出部的外表面相匹配,所述扣合凸出部用于在两个屋面板连接时,固定所述两个屋面板;
所述屋面板通过穿过所述扣合凸出部的紧固件与所述第一滑动支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瓦肋包括瓦肋上壁以及与所述瓦肋上壁两端连接的瓦肋侧壁;
所述支座本体与所述瓦肋上臂和所述瓦肋侧壁形成的内表面的形状匹配,所述屋面板通过位于所述瓦肋侧壁上的固定孔与所述支座本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靠近所述屋面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结构;
所述限位结构由两个限位凸起部构成,所述限位结构的形状与所述面板瓦肋相匹配,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容纳所述面板瓦肋,使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屋面板之间避免相对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覆盖件覆盖所述屋面板上的紧固件位置处设置有隆起部,所述隆起部用于容纳位于所述屋面板上的紧固件突出于所述屋面板表面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瓦肋还包括第三瓦肋,所述第三瓦肋靠近所述光伏组件的上表面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瓦肋靠近所述光伏组件的上表面高度和所述第二瓦肋靠近所述光伏组件的上表面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覆盖所述第一瓦肋和所述第二瓦肋的位置处设置有粘接层,所述光伏组件覆盖所述第三瓦肋的位置处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粘接层和所述缓冲层均位于所述光伏组件靠近所述屋面板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结构还包括保温层和加固层;
所述加固层位于所述屋面支座与房屋结构之间,用于加固所述屋面支座与所述房屋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
所述保温层位于所述加固层与所述屋面支座之间。
CN202123075461.XU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光伏屋面 Active CN2182925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75461.XU CN218292509U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光伏屋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75461.XU CN218292509U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光伏屋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92509U true CN218292509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03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75461.XU Active CN218292509U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光伏屋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925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66838B2 (en) Photovoltaic systems, methods for installing photovoltaic systems, and kits for installing photovoltaic systems
US9212832B2 (en) Photovoltaic systems, methods for installing photovoltaic systems, and kits for installing photovoltaic systems
US20080083176A1 (en) Roofing panel
US20110067327A1 (en) Isolation mount and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roofing system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20120110931A1 (en) Isolation mount and methods therefor
CN114108961A (zh) 一种光伏屋面及光伏屋面装配方法
WO2009150639A1 (en) An insulating panel
JP3846654B2 (ja) 太陽電池付き屋根パネルおよび屋根構造
CN218292509U (zh) 一种光伏屋面
CA2777637C (en) A roof panel
CN215054632U (zh) 光伏屋顶结构
AU2018211333B2 (en) Solar sheeting for roofing or walling
JP3089272B2 (ja) 折版屋根上の断熱防水構造及び断熱防水施工方法
JP2009270369A (ja) 屋根パネルの連結構造および連結方法
CN210917975U (zh) 一种用于防水保温一体化板的安装结构
RU118659U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ая панель
JP2002088993A (ja) 太陽エネルギー変換パネルを有する屋根構造とその施工方法
CN211080800U (zh) 滑移支座和装配式屋面防漏系统
CN218933620U (zh) 一种屋面瓦、屋面结构及光伏屋面结构
CN219710790U (zh) 天沟节点
CN210947435U (zh) 一种钢板型防水保温一体化板的安装结构
CN219863699U (zh) 采光板节点
CN215802752U (zh) 一种新型金属屋面tpo防水卷材收口构造
CN212689250U (zh) 一种压型钢板屋面与复合板山墙泛水连接结构
JP3133290U (ja) 木造建物の屋根裏シールド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