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88102U - 伴热系统及船舶 - Google Patents

伴热系统及船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88102U
CN218288102U CN202222844238.5U CN202222844238U CN218288102U CN 218288102 U CN218288102 U CN 218288102U CN 202222844238 U CN202222844238 U CN 202222844238U CN 218288102 U CN218288102 U CN 218288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 tracing
heat
storag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4423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江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4423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88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88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88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伴热系统及船舶。伴热系统包括通气管、存储件,伴热管和泵。通气管用于与柴油机的排气端连通;存储件连接于通气管的外侧壁,存储件内部设有用于存水的存储腔;伴热管两端分别通过连通管与存储腔连通,以形成循环水路;泵设置在连通管上,用于使循环水路内的水循环流动。本实用新型避免利用额外的船舶燃料作为伴热管的加热源,降低了船舶的运营成本,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escription

伴热系统及船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伴热系统及船舶。
背景技术
船舶上通常设置有伴热系统,用于对甲板、运输管道或其他船结构加热,避免甲板上结冰或运输管道内的油脂、沥青等物质凝固。现有技术中,伴热系统通常包括伴热管,伴热管与运输管道或甲板固定连接,实现伴热作用。目前,伴热系统通常利用蒸汽加热或电加热的方式实现加热伴热管。蒸汽加热是向伴热管内通入船舶上的蒸汽,从而实现加热伴热管。电加热是利用船舶上的电能使电热丝发热,从而实现加热伴热管。其中,蒸汽是通过船上锅炉燃烧燃油产生的,电能是通过船上发电机燃烧燃油产生的。也就是说,上述两种方式均通过燃烧船舶燃料实现伴热系统的伴热功能,增加了船舶燃料的消耗,升高了船舶的运营成本,也增多了船舶废气的产生,污染了环境。
基于此,亟需一种伴热系统及船舶用来解决如上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伴热系统及船舶,以避免利用额外的船舶燃料作为伴热管的加热源,降低了船舶的运营成本,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伴热系统,包括:
通气管,用于与柴油机的排气端连通;
存储件,连接于所述通气管的外侧壁,所述存储件内部设有用于存水的存储腔;
伴热管,两端分别通过连通管与所述存储腔连通,以形成循环水路;
泵,设置在所述连通管上,用于使所述循环水路内的水循环流动。
作为伴热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存储件呈管状,所述存储件同轴套设在所述通气管外部,所述存储腔沿所述存储件的周向环设。
作为伴热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连通管分别连通于所述存储腔沿轴向的两端。
作为伴热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连通管分别连通于所述存储腔沿径向的两侧。
作为伴热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伴热系统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包覆在所述存储件的外侧。
作为伴热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伴热系统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连通于所述连通管,所述水箱的顶部连接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连通于所述水箱的内腔和外部环境。
作为伴热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伴热系统还包括辅助加热箱,所述辅助加热箱的内腔中设置有加热件,所述辅助加热箱的内腔通过辅助管与所述连通管连通。
作为伴热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辅助管上设置有辅助开关阀。
作为伴热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连通开关阀。
船舶,包括柴油机及如上所述的伴热系统,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柴油机的排气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伴热系统,其包括通气管、存储件、伴热管和泵,来自船舶上柴油机的高温废气能够进入通气管,存储件内的水能够被加热,被加热后的水能够通过泵的驱动进入伴热管内,从而实现伴热管对船体结构或运输管道加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伴热系统利用柴油机的废气作为伴热管的加热源,能够避免利用额外的船舶燃料作为伴热管的加热源,减少了船舶燃料的额外消耗量,降低了船舶的运营成本,提高了伴热系统的实用性,也减少了废气的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船舶,其包括上述伴热系统,来自船舶上柴油机的高温废气能够加热伴热管内的水,能够避免利用额外的船舶燃料作为伴热管的加热源,减少了船舶燃料的额外消耗量,降低了船舶的运营成本,也减少了废气的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伴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通气管;2、存储件;3、伴热管;31、汇总管;4、连通管;41、连通开关阀;5、泵;6、隔热层;7、水箱;71、通风管;8、辅助加热箱;9、辅助管;91、辅助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伴热系统。具体地,如图1所示,伴热系统包括通气管1、存储件2、伴热管3和泵5。通气管1用于与柴油机的排气端连通;存储件2连接于通气管1的外侧壁,存储件2内部设有用于存水的存储腔;伴热管3两端分别通过连通管4与存储腔连通,以形成循环水路;泵5设置在连通管4上,用于使循环水路内的水循环流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伴热系统,其包括通气管1、存储件2、伴热管3和泵5,来自船舶上柴油机的高温废气能够进入通气管1,存储件2内的水能够被加热,被加热后的水能够通过泵5的驱动进入伴热管3内,从而实现伴热管3对船体结构或运输管道加热。本实施例提供的伴热系统利用柴油机的废气作为伴热管3的加热源,能够避免利用额外的船舶燃料作为伴热管3的加热源,减少了船舶燃料的额外消耗量,降低了船舶的运营成本,提高了伴热系统的实用性,也减少了废气的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作为优选方案,存储件2呈管状,存储件2同轴套设在通气管1外部,存储腔沿存储件2的周向环设。上述设置,便于确定存储件2与通气管1之间的相对位置,便于安装装配,而且通气管1在周向上均能够加热存储件2,提高了加热效率,保证了伴热管3对船舶结构或运输管道的加热效果,提高了伴热系统的实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件2可与通气管1粘接连接,也可与通气管1一体成型,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两个连通管4分别连通于存储腔沿存储件2轴向的两端,保证水能够沿通气管1的轴向由一端流动至另一端,延长了水在存储腔内的流动时长,保证废气对于水的加热效果,避免伴热管3内的水温较低,保证了伴热管3对船舶结构或运输管道的加热效果,提高了伴热系统的实用性。
再进一步地,两个连通管4分别连通于存储腔沿存储件2径向的两侧,保证水能够沿通气管1的径向由一侧流动至另一侧,进一步延长了水在存储腔内的流动时长,保证废气对于水的加热效果,避免伴热管3内的水温较低,保证了伴热管3对船舶结构或运输管道的加热效果,提高了伴热系统的实用性。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连通管4分别位于存储件2沿一条对角线的两端。
优选地,伴热系统还包括隔热层6,隔热层6包覆在存储件2的外侧,能够起到隔热作用,降低了人员经过存储件2时误触存储件2造成烫伤的可能性,保证了人员的安全性,也进一步提高了伴热系统的实用性。其中,隔热层6采用泡沫或其他隔热材质,通过胶层粘接在存储件2的外侧壁,在此不作限定。
优选地,伴热系统还包括水箱7,水箱7连通于连通管4,水箱7的顶部连接有通风管71,通风管71连通于水箱7的内腔和外部环境。可以理解的是,伴热系统内通过水的流动实现热量传递,水随温度的变化会产生体积的变化,通过水箱7的设置,水的体积变大时能够向水箱7流动,避免循环水路内的水压过大导致的管路破裂,保证伴热系统的耐用性,降低维护成本,同时在水箱7上设置通风管71,也能够保证水箱7内的气压与外部环境的气压相同,便于水流入或流出水箱,进一步降低了管路破裂的可能性。
可以理解的是,存储腔内的水通过一根连通管4流向伴热管3,经过伴热管3的水再通过另一根连通管4流回存储腔。设定连通管4内的水由存储腔向伴热管3流动的连通管4为流出管,设定连通管4内的水由伴热管3向存储腔流动的连通管4为回流管。其中,泵5设置在流出管上,水箱7设置在回流管上。
可以理解的是,当船舶航行时,柴油机处于工作状态,能够产生高温废气,但船舶在停航阶段内,柴油机处于非工作状态,不产生高温废气,此时废气不能作为伴热管3的加热源。为了不影响伴热系统的伴热效果,作为优选方案,伴热系统还包括辅助加热箱8,辅助加热箱8的内腔中设置有加热件,辅助加热箱8的内腔通过辅助管9与连通管4连通。设置辅助加热箱8,在船舶停航时,辅助加热箱8内的加热件能够加热水,并向伴热管3内提供热水,实现伴热管3的加热作用,保证伴热管3能够不间断地加热船结构或运输管道,提高了伴热系统的实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件可为电加热器,电加热器的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非本实施例的保护重点,在此不再赘述。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件也可为其他结构的加热器,在此不作限定。
优选地,辅助管9上设置有辅助开关阀91,通过辅助开关阀91,能够控制辅助管9的通断,实现在船舶正常航行时,辅助加热箱8内的水不会流入循环水路,保证了辅助加热箱8仅在船舶停航时能够向伴热管3内提供热水,避免了辅助加热箱8内的水影响循环水路内的水的正常流动,保证了存储件2内的水能够流向伴热管3,保证了伴热管3的加热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辅助管9设置有两个,两个辅助管9上均设置有辅助开关阀91。辅助开关阀91可为电磁阀,也可为手阀,在此不作限定。
作为优选方案,连通管4上设置有连通开关阀41,能够在需要存储件2向伴热管3提供热水时,连通连通管4,在无需存储件2向伴热管3提供热水时,切断连通管4,提高了伴热系统的实用性,也适用于无需加热船结构或运输管道的船舶,扩大了适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流出管与回流管上均设置有连通开关阀41。连通开关阀41可为电磁阀,也可为手阀,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辅助管9与流出管之间的连接点设置在连通开关阀41与泵5之间,辅助管9与回流管之间的连接点设置在连通开关阀41与伴热管3之间。上述设置,使得泵5能够同时具有驱动存储件2内的水以及辅助加热箱8内的水流向伴热管3的功能,利于减少泵5的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连通开关阀41与辅助开关阀91的设置位置,也能够根据船舶航行的情况切换存储件2或辅助加热箱8内的热水流入伴热管3,提高了伴热系统的实用性。
优选地,伴热管3设置有多根,伴热系统包括两根汇总管31,多根伴热管3的第一端均与其中一根汇总管31连通,多根伴热管3的第二端均与另一根汇总管31连通,两根连通管4分别与两根汇总管31对应连通,实现利用同一组存储件2和通气管1向多根伴热管3提供热水,减少了存储件2和通气管1的设置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舶。具体地,船舶包括柴油机及如前文中描述的伴热系统,通气管1与柴油机的排气端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船舶,其包括上述伴热系统,来自船舶上柴油机的高温废气能够加热伴热管3内的水,能够避免利用额外的船舶燃料作为伴热管3的加热源,减少了船舶燃料的额外消耗量,降低了船舶的运营成本,也减少了废气的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中,柴油机的其他结构均可参考现有技术,非本实施例的保护重点,在此不再赘述。
船舶上设置有运输管道,伴热管3能够沿运输管道的轴向延伸并与运输管道的外侧壁连接,或伴热管3螺旋绕设在运输管道上。船舶上设置有甲板,伴热管3固定在甲板的底部。船舶上还可设置有其他需要伴热管3加热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伴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气管(1),用于与柴油机的排气端连通;
存储件(2),连接于所述通气管(1)的外侧壁,所述存储件(2)内部设有用于存水的存储腔;
伴热管(3),两端分别通过连通管(4)与所述存储腔连通,以形成循环水路;
泵(5),设置在所述连通管(4)上,用于使所述循环水路内的水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伴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件(2)呈管状,所述存储件(2)同轴套设在所述通气管(1)外部,所述存储腔沿所述存储件(2)的周向环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伴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通管(4)分别连通于所述存储腔沿轴向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伴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通管(4)分别连通于所述存储腔沿径向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伴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伴热系统还包括隔热层(6),所述隔热层(6)包覆在所述存储件(2)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伴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伴热系统还包括水箱(7),所述水箱(7)连通于所述连通管(4),所述水箱(7)的顶部连接有通风管(71),所述通风管(71)连通于所述水箱(7)的内腔和外部环境。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伴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伴热系统还包括辅助加热箱(8),所述辅助加热箱(8)的内腔中设置有加热件,所述辅助加热箱(8)的内腔通过辅助管(9)与所述连通管(4)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伴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管(9)上设置有辅助开关阀(91)。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伴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4)上设置有连通开关阀(41)。
10.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柴油机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伴热系统,所述通气管(1)与所述柴油机的排气端连通。
CN202222844238.5U 2022-10-27 2022-10-27 伴热系统及船舶 Active CN218288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44238.5U CN218288102U (zh) 2022-10-27 2022-10-27 伴热系统及船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44238.5U CN218288102U (zh) 2022-10-27 2022-10-27 伴热系统及船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88102U true CN218288102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09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44238.5U Active CN218288102U (zh) 2022-10-27 2022-10-27 伴热系统及船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881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08620A1 (zh) 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供气系统及超大型集装箱船
US20060283802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ducing electricity and desalinated water
KR20080111463A (ko) Lng의 선상 재기화
CN104315341B (zh) 一种双燃料推进船船舶燃气管路控制总阀房间的通风装置
CN207524340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储油罐温度调节装置
CN204300692U (zh) 一种双燃料推进船船舶燃气管路控制总阀房间的通风装置
CN218288102U (zh) 伴热系统及船舶
CN205370800U (zh) 一种船舶燃油粘度节能控制系统
EP2746148B1 (en) Inland waterway tanker for transportation of liquid product
KR20100000240A (ko) 에너지절약형 선박
CN203177696U (zh) 船舶柴油机废气加热热水装置
KR101011874B1 (ko) 차량용 통합 가열/열수 시스템
JP5504394B2 (ja) ディーゼル機関の排熱を利用した燃料油加熱供給システム
RU272898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екуперации отходящего тепла для арктических судов и арктическое судно, содержащее его
CN203005180U (zh) 一种车用多功能蒸汽、开水、热水器
CN211202158U (zh) 一种房车燃油箱加热装置
CN114771719A (zh) 低阻力船舶舷体结构、船舶冷却系统及船舶
CN214216120U (zh) 一种用于船舶燃油舱小区划的加热装置
CN207093194U (zh) 一种淡水组合式冷却器
CN215292713U (zh) 一种船舶废热回收系统
KR102283860B1 (ko) 선박
CN210165391U (zh) 一种生物质发电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5579973U (zh) 一种船载热泵热水器系统
CN211252947U (zh) 一种船舶动力系统清洗装置
CN210101963U (zh) 一种舷外机用净化热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