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79231U - 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79231U
CN218279231U CN202221742045.2U CN202221742045U CN218279231U CN 218279231 U CN218279231 U CN 218279231U CN 202221742045 U CN202221742045 U CN 202221742045U CN 218279231 U CN218279231 U CN 2182792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seat
pillow
seat
block
slee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4204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静
顾正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174204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792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79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792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涉及睡眠枕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睡枕,所述底座的内部位于睡枕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一移座、转动臂、第二移座和第三移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实现适用于不同人使用的功能,第二移座上移使圆柱块从贯穿槽内移出,对睡枕角度进行调节,当睡枕调节至合适角度后,松开对第三移座的按压,斜形块和第二移座下移,斜形块和第二移座下移,固定座一侧的固定块进入斜形块的内部从而实现对斜形块固定的功能,在第二移座下移同时,使一个圆柱块进入连接座内壁底端的贯穿槽内,通过对睡枕的固定实现调节睡枕角度的功能,从而适用于不同人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睡眠枕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
背景技术
枕头,是一种睡眠工具,一般认为,枕头是人们为睡眠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三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睡觉时须采用枕头。
目前的睡眠枕在使用时,睡眠枕大多为固定式的,因使用人群的不同,不同的人会对睡眠枕头的高度要求不一,因枕头的固定式结构,不便于使用者根据自己的习惯对枕头的高度进行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包括底座和睡枕,所述睡枕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底座的内部,所述底座的内部位于睡枕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机构;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一移座、转动臂、第二移座和第三移座,所述第一移座设置在底座的内部且位于睡枕的下方,所述转动臂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睡枕的底端,所述第二移座设置在底座的内部且位于第一移座的下方,所述第三移座设置在第二移座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有连接座、第一弹簧、圆柱块、挤压块、斜形块、固定座和第二弹簧,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第一移座的底端且位于第二移座的外壁,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底座的内部且位于第三移座的一侧,所述圆柱块等距分布在第二移座的底端,所述挤压块对称固定设置在第三移座的上端,所述斜形块固定连接在第二移座的底端,且靠近挤压块的位置处,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在第三移座的上端,且位于斜形块的一侧,所述第二弹簧对称设置在第二移座的上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臂与第一移座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一移座的外壁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底座的内部与第一移座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移座的外壁对称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底座的内部与第二移座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二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槽,所述圆柱块呈圆柱状,所述连接座的内壁底端开设有与圆柱块相匹配的贯穿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挤压块和斜形块均呈斜面状,所述固定座的外壁靠近斜形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斜形块的内部开设有与固定块相匹配的固定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移座的外壁对称设置有第三限位块,所述底座的内部与第三移座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三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移座从底座的内部延伸贯穿至底座的外壁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睡枕的内部设置有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与睡枕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睡枕内部设置有处理器芯片,所述处理器芯片与振动马达电性连接,所述睡枕的内部设置无线通讯模块和蓝牙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和蓝牙模块与移动终端连接,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和蓝牙模块与处理器芯片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实现适用于不同人使用的功能,固定座移动使固定块从斜形块的内部移出,挤压块对斜形块进行挤压,斜形块上移并对第二移座进行推动,第二移座上移使圆柱块从贯穿槽内移出,对睡枕角度进行调节,当睡枕调节至合适角度后,松开对第三移座的按压,斜形块和第二移座下移,斜形块和第二移座下移,固定座一侧的固定块进入斜形块的内部从而实现对斜形块固定的功能,在第二移座下移同时,使一个圆柱块进入连接座内壁底端的贯穿槽内,通过对第一移座固定实现对睡枕的固定,从而实现对睡枕角度调节的功能,从而实现适用于不同人使用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的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的底座和第一移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的第一移座和连接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睡枕;3、调节机构;301、第一移座;302、转动臂;303、第二移座;304、连接座;305、第三移座;306、第一弹簧;307、圆柱块;308、挤压块;309、斜形块;310、固定座;311、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包括底座1和睡枕2,睡枕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底座1的内部,底座1的内部位于睡枕2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机构3;
调节机构3包括有第一移座301、转动臂302、第二移座303和第三移座305,第一移座301设置在底座1的内部且位于睡枕2的下方,转动臂30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睡枕2的底端,第二移座303设置在底座1的内部且位于第一移座301的下方,第三移座305设置在第二移座303的下方。
该种睡眠枕,通过设置睡枕2,便于使用者通过睡枕2睡眠,通过设置调节机构3,便于对调节合适角度的睡枕2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睡枕2角度调节的功能,从而适用于不同的人群使用。
在图2-6中:调节机构3还包括有连接座304、第一弹簧306、圆柱块307、挤压块308、斜形块309、固定座310和第二弹簧311,连接座304固定连接在第一移座301的底端且位于第二移座303的外壁,第一弹簧306设置在底座1的内部且位于第三移座305的一侧,圆柱块307等距分布在第二移座303的底端,挤压块308对称固定设置在第三移座305的上端,斜形块309固定连接在第二移座303的底端,且靠近挤压块308的位置处,固定座310固定设置在第三移座305的上端,且位于斜形块309的一侧,第二弹簧311对称设置在第二移座303的上端。
该种睡眠枕,使用者按压第三移座305,第三移座305移动并对第一弹簧306压缩,第三移座305移动使两个挤压块308和两个固定座310移动,固定座310移动使固定块从斜形块309的内部移出,固定块解除对斜形块309的卡住状态,此时挤压块308与斜形块309接触并对斜形块309进行挤压,受挤压影响,斜形块309上移,斜形块309上移并对第二移座303进行推动,第二移座303上移并对第二弹簧311进行压缩,第二移座303上移使多个圆柱块307上移,圆柱块307从与圆柱块307相匹配的贯穿槽内移出,圆柱块307解除对连接座304的卡住状态,此时可对睡枕2角度进行调节,睡枕2转动使转动臂302转动,转动臂302转动使第一移座301移动,当睡枕2调节至合适角度后,松开对第三移座305的按压,第一弹簧306回弹,第三移座305向初始位置移动,第三移座305移动使挤压块308和固定座310移动,挤压块308解除对斜形块309的挤压,斜形块309和第二移座303下移,第二弹簧311回弹,斜形块309和第二移座303下移,当第二移座303移动至初始位置后,固定座310一侧的固定块进入斜形块309的内部并与斜形块309保持卡住状态,从而实现对斜形块309固定的功能,在第二移座303下移同时,使一个圆柱块307进入连接座304内壁底端的贯穿槽内,圆柱块307对连接座304保持卡住状态,此时第三移座305无法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第一移座301固定的功能,通过对第一移座301固定实现对睡枕2的固定,从而实现对睡枕2角度调节的功能。
在图1-6中:转动臂302与第一移座301通过转轴连接,第一移座301的外壁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底座1的内部与第一移座301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槽,第二移座303的外壁对称设置有第二限位块,底座1的内部与第二移座303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二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槽,圆柱块307呈圆柱状,连接座304的内壁底端开设有与圆柱块307相匹配的贯穿槽。
该种睡眠枕,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和第一限位槽,便于转动臂302转动使第一移座301沿着第一限位槽移动,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块和第二限位槽,便于第二移座303受挤压后,沿着第二限位槽移动,通过设置圆柱块307和贯穿槽,便于圆柱块307进入贯穿槽内,从而使圆柱块307保持对连接座304卡住状态,从而实现对第一移座301固定的功能。
在图2-6中:挤压块308和斜形块309均呈斜面状,固定座310的外壁靠近斜形块30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斜形块309的内部开设有与固定块相匹配的固定槽,第三移座305的外壁对称设置有第三限位块,底座1的内部与第三移座305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三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三限位槽,第三移座305从底座1的内部延伸贯穿至底座1的外壁一侧。
该种睡眠枕,通过将挤压块308和斜形块309均设置呈斜面状,便于挤压块308与斜形块309接触并对斜形块309进行挤压,通过斜形块309移动实现对第二移座303移动的功能,通过设置与固定块相匹配的固定槽,便于固定块进入固定槽内并对固定槽保持卡住状态,从而实现对斜形块309和第二移座303固定的功能。
在图1-6中:睡枕2的内部设置有振动马达,振动马达与睡枕2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睡枕2内部设置有处理器芯片,处理器芯片与振动马达电性连接,睡枕2的内部设置无线通讯模块和蓝牙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蓝牙模块与移动终端连接,无线通讯模块和蓝牙模块与处理器芯片电性连接。
该种睡眠枕,通过设置无线通讯模块和蓝牙模块,便于移动终端发送指令至处理器芯片,从而实现处理器芯片控制振动马达运行,通过振动马达运行实现提醒使用者起床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睡眠枕使用时,使用者按压第三移座305,第三移座305移动并对第一弹簧306压缩,第三移座305移动使两个挤压块308和两个固定座310移动,固定座310移动使固定块从斜形块309的内部移出,固定块解除对斜形块309的卡住状态,此时挤压块308与斜形块309接触并对斜形块309进行挤压,受挤压影响,斜形块309上移,斜形块309上移并对第二移座303进行推动,第二移座303上移并对第二弹簧311进行压缩,第二移座303上移使多个圆柱块307上移,圆柱块307从与圆柱块307相匹配的贯穿槽内移出,圆柱块307解除对连接座304的卡住状态,此时可对睡枕2角度进行调节,睡枕2转动使转动臂302转动,转动臂302转动使第一移座301移动,当睡枕2调节至合适角度后,松开对第三移座305的按压,第一弹簧306回弹,第三移座305向初始位置移动,第三移座305移动使挤压块308和固定座310移动,挤压块308解除对斜形块309的挤压,斜形块309和第二移座303下移,第二弹簧311回弹,斜形块309和第二移座303下移,当第二移座303移动至初始位置后,固定座310一侧的固定块进入斜形块309的内部并与斜形块309保持卡住状态,从而实现对斜形块309固定的功能,在第二移座303下移同时,使一个圆柱块307进入连接座304内壁底端的贯穿槽内,圆柱块307对连接座304保持卡住状态,此时第三移座305无法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第一移座301固定的功能,通过对第一移座301固定实现对睡枕2的固定,从而实现对睡枕2角度调节的功能,从而实现适用于不同人使用的功能,从而适应于不同人群的睡姿,若使用者需要定时起床时,使用者通过手机APP进行定时,当到达预设时间后,手机对处理器芯片下达开启振动马达的指令,振动马达运行振动,从而使睡枕2轻微振动,从而实现提醒使用者起床的功能。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包括底座(1)和睡枕(2),所述睡枕(2)转动连接在底座(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位于睡枕(2)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机构(3);
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有第一移座(301)、转动臂(302)、第二移座(303)和第三移座(305),所述第一移座(301)位于睡枕(2)的下方,所述转动臂(302)转动连接在睡枕(2)的底端,所述第二移座(303)位于第一移座(301)的下方,所述第三移座(305)设置在第二移座(303)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还包括有连接座(304)、第一弹簧(306)、圆柱块(307)、挤压块(308)、斜形块(309)、固定座(310)和第二弹簧(311),所述连接座(304)连接在第一移座(301)的底端,所述第一弹簧(306)位于第三移座(305)的一侧,所述圆柱块(307)等距分布在第二移座(303)的底端,所述挤压块(308)对称设置在第三移座(305)的上端,所述斜形块(309)固定连接在第二移座(303)的底端,且靠近挤压块(308)的位置处,所述固定座(310)位于斜形块(309)的一侧,所述第二弹簧(311)对称设置在第二移座(303)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座(301)的外壁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底座(1)的内部与第一移座(301)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座(303)的外壁对称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圆柱块(307)呈圆柱状,所述连接座(304)的内壁底端开设有与圆柱块(307)相匹配的贯穿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块(308)和斜形块(309)均呈斜面状,所述固定座(310)的外壁靠近斜形块(30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斜形块(309)的内部开设有与固定块相匹配的固定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移座(305)的外壁对称设置有第三限位块,所述底座(1)的内部与第三移座(305)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三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移座(305)从底座(1)的内部延伸贯穿至底座(1)的外壁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睡枕(2)的内部设置有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与睡枕(2)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睡枕(2)内部设置有处理器芯片,所述处理器芯片与振动马达电性连接,所述睡枕(2)的内部设置无线通讯模块和蓝牙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和蓝牙模块与移动终端连接,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和蓝牙模块与处理器芯片电性连接。
CN202221742045.2U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 Active CN2182792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42045.2U CN218279231U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42045.2U CN218279231U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79231U true CN218279231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790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42045.2U Active CN218279231U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792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98260U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218279231U (zh) 一种人工智能睡眠枕
CN210248678U (zh) 一种运动用的智能手环
CN210258138U (zh) 一种具有腰部电动按摩功能的汽车坐垫
CN208623727U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多功能背夹
CN210748509U (zh) 一种老年内科护理头枕
CN200994444Y (zh) 带有蓝牙耳机的帽子
CN210000190U (zh) 一种无氟耐水解合成革制成的汽车内饰
CN209966373U (zh) 脑电波采集装置
CN208782133U (zh) 一种多插头可伸缩手机充电器
CN111345993A (zh) 一种按摩胸垫
CN212233833U (zh) 一种床垫用云端睡眠数据收集装置
CN213907144U (zh) 一种用于颈挂设备的陶瓷垫片
CN213547804U (zh) 一种带有按摩装置的蓝牙耳机
CN209750620U (zh) 一种多功能枕头
CN220511217U (zh) 颈挂可伸缩式骨传导耳机
CN210540438U (zh) 一种助眠枕头
KR200237761Y1 (ko) 베개
CN218898958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便携头枕
CN209790357U (zh) 一种按摩胸垫
CN217337938U (zh) 一种可转动按摩颈枕装置及座椅
CN215135955U (zh) 一种高适应性腰椎按摩器
CN213524733U (zh) 一种可调保健乳胶枕
CN217935922U (zh) 可调节的挂耳式蓝牙耳机
CN213880212U (zh) 一种具有颈部按摩功能的蓝牙智能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