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76212U - 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76212U
CN218276212U CN202222578938.4U CN202222578938U CN218276212U CN 218276212 U CN218276212 U CN 218276212U CN 202222578938 U CN202222578938 U CN 202222578938U CN 218276212 U CN218276212 U CN 218276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module
driving unit
electronic devic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789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怀颢
林晋弘
陈又任
李志卿
邱厚凯
吴宗霖
蔡育翰
王彦钦
卢岳璟
刘硕晏
苏信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2022225789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762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76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762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案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壳体、控制器、驱动模块及充电模块。壳体包括承载面,控制器设置于壳体内。驱动模块设置于壳体内,且电性连接于控制器。充电模块连动于驱动模块,而可运动地设置于壳体内,且电性连接于控制器。当电子装置放置在承载面上时,控制器适于指示驱动模块运动,以将充电模块移动至对应于电子装置的位置,使充电模块对电子装置充电。因此,用户通过充电装置对电子装置充电时,不需要刻意将电子装置放置于充电装置的指定位置即可有良好的充电效能,以提升使用者充电时的便利性。此外,充电装置也因充电模块可于壳体内移动至对应于电子装置的位置而不需设置多个充电模块,避免充电模块的设置过于密集而产生影响充电效能的高热。

Description

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案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市售的电子装置种类增加,消费者身上具有的可支持无线充电的电子装置,诸如智能手机、无线耳机及智能手表等配件的数量也随之上升。然而,目前市售的无线充电装置普遍要求消费者需将电子装置放置于指定位置才得以进行无线充电,对于需要将电子装置进行无线充电的消费者而言仍然不够便利。因此,如何让充电装置上的任意位置皆具有良好的无线充电效能以提升消费者充电时的便利性,会是本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案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可对放置在其上任意位置的电子装置进行充电。
本案的一种充电装置适于对电子装置充电。充电装置包括壳体、控制器、驱动模块及充电模块。壳体包括承载面,控制器设置于壳体内。驱动模块设置于壳体内,且电性连接于控制器。当电子装置放置在承载面上时,控制器适于指示驱动模块运动,以将充电模块移动至对应于电子装置的位置,以使充电模块对电子装置充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电子装置包括第一磁吸件,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二磁吸件,当所述电子装置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时,所述第二磁吸件受到所述第一磁吸件的吸引,而带动所述充电模块运动至对应于所述电子装置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包括压力传感器,且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适于感测所述电子装置在所述承载面上的位置,并将感测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依据所述感测信息指示所述驱动模块运动,以将所述充电模块移动至对应于所述电子装置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感测芯片及电性连接于所述感测芯片的压力变化感测膜层,所述压力变化感测膜层设置于所述承载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及至少一第二驱动单元,所述充电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至少一第二驱动单元,且沿第一轴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至少一第二驱动单元沿第二轴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轴线延伸的第一轴杆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杆的第一马达,所述至少一第二驱动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二轴线延伸的至少一第二轴杆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至少一第二轴杆的至少一第二马达,所述第一马达连动于所述至少一第二马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至少一第二驱动单元为平行设置的两第二驱动单元,所述至少一第二马达为两第二马达,所述第一马达设置于基台,所述基台设置于所述两第二马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及第二驱动单元,所述充电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且沿第一轴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沿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轴线延伸的第一轴杆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杆的第一马达,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马达及沿所述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设置的第二轴杆,所述第一轴杆固定于所述第二轴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充电模块的电流数值,指示所述驱动模块运作,以使所述充电模块运动至所述电流数值高于预设值的位置。
基于上述,本案的充电装置包括受驱动模块带动而可运动地设置于壳体内的充电模块。因此,用户仅需将电子装置放置于充电装置上的任意位置,充电模块便得以移动至对应于电子装置的位置,以使充电模块对电子装置充电,提升电子装置欲进行无线充电的便利性。此外,充电装置也因充电模块可于壳体内移动至对应于电子装置的位置而不需设置多个充电模块,避免充电模块的设置过于密集而产生影响充电效能的高热。
为让本案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案的一种充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充电装置的充电模块移动至另一位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案的另一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充电装置的充电模块移动至另一位置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A:充电装置;
110、110A:壳体;
111、111A:承载面;
120:控制器;
130、130A:驱动模块;
131、131A:第一驱动单元;
132、132A:第二驱动单元;
133、133A:第一轴杆;
134、134A:第一马达;
135、135A:第二轴杆;
136、136A:第二马达;
137:基台;
140:充电模块;
141:发射线圈;
150:第二磁吸件;
160、160A:压力传感器;
161:感测芯片;
162、162A:压力变化感测膜层;
200:电子装置;
210:接收线圈;
220:第一磁吸件;
A、A1:第一轴线;
B、B1:第二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案的一种充电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充电装置的充电模块移动至另一位置的立体图。需要注意的是,图1及图2的部分构件采透视的方式进行绘制,以达到清楚表示及便于说明的目的。
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充电装置100适于对电子装置200充电,且电子装置200的内部具有适于接收充电讯号的接收线圈210。充电装置100包括壳体110、控制器120、驱动模块130及充电模块140,且充电装置100的长宽尺寸大于电子装置200的长宽尺寸。壳体110包括外型为矩形的承载面111,但本案不对承载面111的外型加以限制。控制器120设置于壳体110内。驱动模块130设置于壳体110内,且驱动模块130电性连接于控制器120。充电模块140连动于驱动模块130而可运动地设置于壳体110内。充电模块140包括适于发射充电讯号的发射线圈141,且充电模块140电性连接于控制器120。本实施例的控制器120为微型控制器,但本案不对控制器120的种类加以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装置100还包括固定于充电模块140的第二磁吸件150。第二磁吸件150如图1及图2所示地位于充电模块140的内部,且第二磁吸件150为磁铁。然而,在本案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磁吸件150也可位于充电模块140的表面,且第二磁吸件150也可不为磁铁,本案不对第二磁吸件150固定于充电模块140的方式及第二磁吸件150的种类加以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装置100还包括压力传感器160。压力传感器160电性连接于控制器120,且压力传感器160适于感测电子装置200在承载面111上的位置,并将感测信息传递至控制器120。
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160包括电性连接于控制器120的感测芯片161及电性连接于感测芯片161的压力变化感测膜层162。压力变化感测膜层162如图1及图2所示地设置于承载面111的下方,然而在本案的其他实施例中,压力变化感测膜层162也可设置于承载面111的上方,本案不对此加以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模块130包括第一驱动单元131及至少一第二驱动单元132。充电模块140设置于第一驱动单元131,且第一驱动单元131设置于第二驱动单元132。第一驱动单元131沿第一轴线A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10内,且第二驱动单元132沿第二轴线B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10内。第一轴线A及第二轴线B如图1及图2所示地相互垂直。如此一来,充电模块140得以通过第一驱动单元131及第二驱动单元132的带动而移动至壳体110内的任意位置。
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单元131包括沿第一轴线A延伸的第一轴杆133及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轴杆133的第一马达134,第二驱动单元132包括沿第二轴线B延伸的第二轴杆135及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轴杆135的第二马达136。第二驱动单元132如图1及图2所示地为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二驱动单元132,第二轴杆135为两个第二轴杆135且第二马达136为两个第二马达136。基台137的两端各别连接于两个第二马达136,且第一轴杆133及第一马达134接设置于基台137上。因此,具有相同移动速率的两个第二马达136得以同时带动基台137上的第一轴杆133及第一马达134在第二轴线B的延伸方向上移动,以提供平稳移动的效果。在本案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马达136的数量也可为一个,本案不对第二马达136的数量加以限制。
本实施例的第一马达134及第二马达136皆为步进马达,然而在本案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马达134及第二马达136可不为步进马达,本案不对第一马达134及第二马达136的种类加以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充电装置100如图1和图2所示地为独立的装置,然而在本案的其他实施例中,充电装置100可配置于笔记本电脑(未示出)的触控板两侧,本案不对充电装置100的配置方式加以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0包括邻近于接收线圈210的第一磁吸件220。当电子装置200放置在充电装置100的承载面111上时,固定于充电模块140的第二磁吸件150受到电子装置200的第一磁吸件220所吸引,而带动充电模块140运动至对应于电子装置200附近的位置,充电模块140的发射线圈141因此得以靠近电子装置200的接收线圈210。若电子装置200未包括具有磁力的组件,充电装置100得以通过感测芯片161及压力变化感测膜层162感测电子装置200在承载面111上的位置信息,再将位置信息传递至控制器120。控制器120依据感测到的位置信息来指示驱动模块130运动,以将充电模块140移动至对应于电子装置200附近的位置,使充电模块140的发射线圈141靠近电子装置200的接收线圈210。充电装置100适于通过磁力或压力感测的方式使充电模块140初步对位于电子装置200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本案的充电装置100同时具有第二磁吸件150及压力传感器160。然而,在本案的其他实施例中,充电装置100可配置第二磁吸件150及压力传感器160的其中一种即可,不需同时配置第二磁吸件150及压力传感器160,本案不对此加以限制。
在本实施例的充电模块140初步对位于电子装置200的位置后,控制器120适于根据充电模块140的电流数值指示驱动模块130运作,使充电模块140运动至电流数值高于预设值的位置。此外,控制器120会将充电模块140回传最大电流数值的位置定义为最佳充电位置。如图2所示,充电模块140在最佳充电位置时,发射线圈141精准地对位于电子装置200的接收线圈210,充电模块140所发射的充电讯号得以有效地被电子装置200所接收并达到良好的充电效率。因此,用户仅需将电子装置200放置于充电装置100上的任意位置,充电模块140的发射线圈141便得以移动并准确地对应于电子装置200的接收线圈210,使充电模块140对电子装置200充电,提升电子装置200欲进行无线充电的便利性。
此外,现有的充电装置因用于充电的发射线圈无法移动,而需要在充电装置的内部设置多组发射线圈。多组发射线圈于运作时容易因过于密集的设置而产生高热,影响充电装置的充电效能。相较之下,本案的充电装置100因充电模块140可于壳体110内移动至准确对应于电子装置200的位置而不需设置多个充电模块140及多组发射线圈141,避免充电模块140或发射线圈141的设置过于密集而产生影响充电效能的高热。
图3是本案的另一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充电装置的充电模块移动至另一位置的立体图。需要注意的是,图3及图4的部分构件采透视的方式进行绘制,以达到清楚表示及便于说明的目的。
请参考图3及图4,本案的另一实施例的充电装置100A相较于充电装置100,两者的差异在于充电装置100A的壳体110A为圆柱形,壳体110A所包括的承载面111A为圆形,且驱动模块130A采半径轴滑轨的配置。驱动模块130A包括第一驱动单元131A及第二驱动单元132A。充电模块140设置于第一驱动单元131A,第一驱动单元131A设置于第二驱动单元132A。第一驱动单元131A沿第一轴线A1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10A内,且第二驱动单元132A沿第二轴线B1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10A内。如此一来,充电模块140得以通过第一驱动单元131A及第二驱动单元132A的带动而移动至壳体110A内的任意位置。
详细而言,第一驱动单元131A包括沿第一轴线A1延伸的第一轴杆133A及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轴杆133A的第一马达134A,第二驱动单元132A包括第二马达136A及沿第二轴线B1可转动地设置的第二轴杆135A。第一轴杆133A垂直地固定于第二轴杆135A,使第二轴杆135A以第二轴线B1为轴心转动时,固定于第二轴杆135A的第一轴杆133A可扫出的范围大小相同于承载面111A,充电模块140及发射线圈141可通过设置于第一轴杆133A的第一马达134A而移动至壳体110A内的任意位置,以对应放置于承载面111A上的电子装置200。
综上所述,本案的充电装置包括了受驱动模块带动而可运动地设置于壳体内的充电模块。因此,用户仅需将电子装置放置于充电装置上的任意位置,充电模块便得以移动至对应于电子装置的位置,以使充电模块对电子装置充电,提升电子装置欲进行无线充电的便利性。此外,充电模块也因可于壳体内移动至对应于电子装置的位置而得以有较小的体积,避免充电装置因充电模块的体积过大而产生多余热能。再者,一实施例的充电模块也因可于壳体内移动至准确对应于电子装置的位置而得以有较少圈数的发射线圈,避免充电装置因发射线圈的圈数过多而产生多余热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案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案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充电装置,适于对电子装置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承载面;
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驱动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以及
充电模块,连动于所述驱动模块,而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当所述电子装置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时,所述控制器适于指示所述驱动模块运动,以将所述充电模块移动至对应于所述电子装置的位置,以使所述充电模块对所述电子装置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第一磁吸件,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二磁吸件,当所述电子装置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时,所述第二磁吸件受到所述第一磁吸件的吸引,而带动所述充电模块运动至对应于所述电子装置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且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适于感测所述电子装置在所述承载面上的位置,并将感测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依据所述感测信息指示所述驱动模块运动,以将所述充电模块移动至对应于所述电子装置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感测芯片及电性连接于所述感测芯片的压力变化感测膜层,所述压力变化感测膜层设置于所述承载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及至少一第二驱动单元,所述充电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至少一第二驱动单元,且沿第一轴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至少一第二驱动单元沿第二轴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轴线延伸的第一轴杆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杆的第一马达,所述至少一第二驱动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二轴线延伸的至少一第二轴杆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至少一第二轴杆的至少一第二马达,所述第一马达连动于所述至少一第二马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二驱动单元为平行设置的两第二驱动单元,所述至少一第二马达为两第二马达,所述第一马达设置于基台,所述基台设置于所述两第二马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及第二驱动单元,所述充电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且沿第一轴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沿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轴线延伸的第一轴杆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杆的第一马达,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马达及沿所述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设置的第二轴杆,所述第一轴杆固定于所述第二轴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充电模块的电流数值,指示所述驱动模块运作,以使所述充电模块运动至所述电流数值高于预设值的位置。
CN202222578938.4U 2022-09-28 2022-09-28 充电装置 Active CN218276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8938.4U CN218276212U (zh) 2022-09-28 2022-09-28 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8938.4U CN218276212U (zh) 2022-09-28 2022-09-28 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76212U true CN218276212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47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78938.4U Active CN218276212U (zh) 2022-09-28 2022-09-28 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762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8803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oring energy
US9343931B2 (en) Electrical generator with rotational gaussian surface magnet and stationary coil
CN101814749B (zh) 充电装置
EP2332231A2 (en) Inductive charger and charging method
CN104850022A (zh) 机械能源采集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无线控制终端
CN103166293A (zh) 无线充电式便携式电子装置及无线充电系统
US20090295520A1 (en) Magnetic structure
CA265579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oring energy
CN218276212U (zh) 充电装置
US20090295253A1 (en) Motor/generator
EP2033300A2 (en) Magnetic structure
CN209913514U (zh) 无线充电座和充电系统
US661782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power generator
US20100013345A1 (en) Bi-metal coil
CN217307446U (zh) 一种振幅可调的微型振动马达
JP2023549276A (ja) 充電装置及び電子機器アセンブリ
CN219268565U (zh) 一种抽拉式无线充电装置
US9754635B2 (en) Mobile data storage device
CN112467884A (zh) 无线充电设备、系统以及方法
CN214069670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WO2008002412A1 (en) Bi-metal coil
CN212784904U (zh) 充电器
CN204807961U (zh) 机械能源采集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无线控制终端
CN111162612A (zh) 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方法
CN113690959A (zh) 一种磁吸无线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