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76211U - 无线充电设备、用电设备、电子烟杯、电子烟和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设备、用电设备、电子烟杯、电子烟和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76211U
CN218276211U CN202221242884.8U CN202221242884U CN218276211U CN 218276211 U CN218276211 U CN 218276211U CN 202221242884 U CN202221242884 U CN 202221242884U CN 218276211 U CN218276211 U CN 218276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wireless charging
magnet
magnetic field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4288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鹏
贾启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ik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Faraday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Zhenjiang Bolian Electronic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hushan Shenz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ik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Faraday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Zhenjiang Bolian Electronic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hushan Shenz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ik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Faraday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Zhenjiang Bolian Electronic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hushan Shenz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ik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4288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762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76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762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用电设备、电子烟杯、电子烟和充电系统,无线充电设备,包括:无线发射线圈和第一限位元件。第一限位元件安装于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设备本体上,用于将用电设备固定在无线充电设备上,并且使用电设备中的无线接收线圈位于无线发射线圈的充电范围内。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利用无线充电设备中的第一限位元件将用电设备固定在对应的充电位置,提高了用电设备在无线充电设备中充电位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用电设备的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设备、用电设备、电子烟杯、电子烟和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用电设备、电子烟杯、电子烟和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日臻成熟,其在电子产品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智能手机、电子手表、无线耳机、电子烟等小型便携式设备纷纷实现了无线充电功能。
由于小型便携式用电设备的主体较小,设置在其内部的无线接收线圈尺寸更小,那么在进行无线充电时,对于用电设备内部的无线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设备内部的无线发射线圈之间的隔空距离以及线圈错位距离要求更为严苛。如果用电设备放置的充电位置不准确,便会导致无线接收线圈与无线发射线圈之间的线圈错位较大或者隔空较远,则无法对用电设备进行正常充电。
因此,如何提高用电设备在无线充电设备中充电位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用电设备的充电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申请提出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用电设备和充电系统,能够提高用电设备在无线充电设备中充电位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用电设备的充电效率。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包括:无线发射线圈和第一限位元件;
所述第一限位元件安装于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设备本体上,所述第一限位元件用于将所述用电设备固定在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上,并且使所述用电设备的无线接收线圈位于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的充电范围内。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元件包括:第一吸附元件;
所述第一吸附元件对所述用电设备产生吸附作用力。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吸附元件包括:第一磁铁和两个第二磁铁;
其中,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极相反,且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用电设备中的第二吸附元件包括的第三磁铁的磁极相反;
两个第二磁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磁铁的两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设备本体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内胆;
所述无线发射线圈和所述第一限位元件均设置在所述内胆侧面外壁。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内胆的上部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内胆的下底面的面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异物检测线圈、控制芯片和警报组件;
所述异物检测线圈和所述警报组件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所述异物检测线圈设置在所述内胆底面外壁;
所述控制芯片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内胆形成的腔体内。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异物磁场传感器和耦合磁场传感器;
所述异物磁场传感器和所述耦合磁场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所述异物磁场传感器设置在监测所述异物检测线圈产生的磁场能量的位置;
所述耦合磁场传感器设置在监测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产生的磁场能量的位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内胆形成的腔体内;
所述无线发射线圈、所述异物检测线圈、所述控制芯片、所述警报组件、所述异物磁场传感器、所述耦合磁场传感器和所述外接电源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限位元件与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无线接收线圈和第二限位元件;
所述第二限位元件安装于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本体上;
所述第二限位元件与无线充电设备中的第一限位元件相配合,以使所述用电设备固定在无线充电设备上,并且使所述无线接收线圈位于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的充电范围内。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限位元件包括:第二吸附元件;
所述第二吸附元件对无线充电设备中的第一吸附元件产生吸附作用力。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吸附元件包括:第一磁铁和两个第二磁铁;其中,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极相反;
所述第二吸附元件包括:第三磁铁;所述第三磁铁与所述第一磁铁的磁极相反,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极相同。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烟杯,包括:上述无线充电设备。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包括:上述用电设备。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包括:上述无线充电设备和上述用电设备。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包括:无线发射线圈和第一限位元件。第一限位元件安装于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设备本体上,用于将用电设备固定在无线充电设备上,并且使用电设备中的无线接收线圈位于无线发射线圈的充电范围内。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利用无线充电设备中的第一限位元件将用电设备固定在对应的充电位置,提高了用电设备在无线充电设备中充电位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用电设备的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设备为用电设备充电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电设备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无线充电设备;11-无线充电设备的设备本体;111-壳体;112-内胆;12-无线发射线圈;13-第一限位元件;131-第一磁铁;132-第二磁铁;14-异物检测线圈;15-控制芯片;16-电路板;17-警报组件;18-异物磁场传感器;19-耦合磁场传感器;20-用电设备;21-用电设备的设备本体;22-第二限位元件;23-无线接收线圈;24-接收端电路板;25-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用电设备、电子烟杯、电子烟和充电系统,无线充电设备中的第一限位元件可以将用电设备固定在对应的充电位置,提高了用电设备在无线充电设备中充电位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用电设备的充电效率。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该无线充电设备包括:无线发射线圈12和第一限位元件13。第一限位元件13安装在无线充电设备的设备主体11上。当用电设备需要利用无线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第一限位元件13可以将用电设备固定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此时无线充电设备上,用电设备所处的区域为充电区域,无线发射线圈12需要设置在该充电区域中能够与用电设备的无线接收线圈耦合的位置,从而使固定在无线充电设备上的用电设备的无线接收线圈位于无线发射线圈12的充电范围内。这样,便能使用电设备准确的固定在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区域中,避免无线发射线圈12与无线接收线圈之间出现错位或者隔空较远,提高了充电位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用电设备的充电效率。
其中,第一限位元件13可以采用夹持组件夹持用电设备,也可以采用凹槽作为用电设备固定槽,还可以采用吸附组件将用电设备吸附在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区域等。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设备中设置至少一个无线发射线圈12,第一限位元件13与无线发射线圈1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即每个无线发射线圈12均对应设置一个第一限位元件1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设备为用电设备充电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无线充电设备10中可以设置三个无线发射线圈12和三个第一限位元件13,从而可以实现同时为三个用电设备20进行无线充电,其中,三个用电设备20的充电区域优选为均匀分布,也就是将三个无线发射线圈12均匀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10的设备主体11侧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元件13包括第一吸附元件,其中,第一吸附元件可以对用电设备产生吸附作用力,从而将用电设备吸附到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区域,以使用电设备中的无线接收线圈位于第一吸附元件对应的无线发射线圈12的充电范围内。为了保证第一吸附元件能够对用电设备吸附,用电设备中可以设置与第一吸附元件相配合的第二吸附元件。具体的,第一吸附元件可以为吸盘、磁铁等能够产生吸附力的元件,如果第一吸附元件为磁铁,那么第二吸附元件可以为磁铁或者铁质元件,以使第一吸附元件可以对第二吸附元件吸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吸附元件包括:第一磁铁131和两个第二磁铁132,并且第一磁铁131的磁极与第二磁铁132的磁极相反,两个第二磁铁132分别设置在第一磁铁131的两侧。为了实现第一磁铁131与第二磁铁132对用电设备产生吸附力,用电设备中设置的与第一吸附元件相配合的第二吸附元件可以为第三磁铁。其中,第一磁铁131的磁极与第三磁铁的磁极相反,例如第一磁铁131的磁极为正极,第三磁铁的磁极为负极,第一磁极131与第三磁极之间产生正极与负极之间的吸引力,第一磁铁131可以将设置有第三磁铁的用电设备吸附在无线发射线圈12对应的充电区域。两个第二磁铁132的磁极与第三磁铁的磁极相同,例如两个第二磁铁132的磁极均为负极,第三磁铁的磁极也为负极,两个第二磁铁132与第三磁铁之间均能产生负极与负极之间的排斥力,并且两个第二磁铁132分别设置在第一磁铁131的两侧,因此,每个第二磁铁132与第三磁铁之间的排斥力,可以分别施加在第三磁铁的两侧,通过两侧的排斥力以及第一磁铁131的吸引力可以使得设置第三磁铁的用电设备在充电区域充电时更加稳固。
无线充电设备中可以设置多个无线发射线圈12,因此,也会对应设置多组第一吸附元件,当用电设备被放置与无线充电设备中时,如果用电设备并未置于充电区域,那么通过无线充电设备中多个第一磁铁131与第三磁铁之间的吸引力以及多个第二磁铁132与第三磁铁之间的排斥力,可以使得用电设备自动归位到任一无线发射线圈12的充电区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设备的设备本体11包括:壳体111和设置在壳体111内部的内胆112。无线发射线圈12需要设置在内胆112侧面外壁,由于内胆112与壳体111之间形成了腔体,无线发射线圈12设置在内胆112侧面外壁,便是设置在了腔体内,从而能够避免无线发射线圈12暴露在外被磨损或损坏。第一限位元件13也可以设置在内胆112侧面外壁,例如,第一磁铁131和第二磁铁132设置在内胆112侧面外壁,既能保证磁铁的磁性,也能避免磁铁磨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胆112的上部开口的面积优选大于内胆112的下底面的面积,从而使得内胆112的侧面呈倾斜状态。倾斜状态的内胆112侧面更能够贴合用电设备,提高无线充电设备固定用电设备的效率,以及用电设备未置于充电区域时用电设备的归位效率。其中,内胆112的形状可以为棱台状或者圆台状,其中优选为圆台状,因为圆台的侧面更为圆滑,更加方便用电设备归位,提高用电设备归位的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异物检测线圈14、控制芯片15和警报组件17。异物检测线圈14、警报组件17和无线发射线圈12分别与控制芯片15电连接,控制芯片15可以分别与异物检测线圈14、警报组件17和无线发射线圈12进行数据交互。异物检测线圈14设置在内胆112底面的外壁,异物检测线圈14的面积优选等同于内胆112的底面面积,即异物检测线圈14的形状和大小均与内胆112底面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图4中并未示出控制芯片15和警报组件17的设置位置,控制芯片15优选设置在内胆112与壳体111之间的腔体内,具体位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警报组件17优选设置在壳体111外壁任意可以提示到用户的位置,具体位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异物检测线圈14可以采用打嗝模式,周期性地向内胆112中的无线充电工作区域内发射磁场能量,同时,在发射磁场能量时,还可以检测当前线圈电感值,并将检测到的当前线圈电感值发送给控制芯片15。本实施例的控制芯片15预先存储了当各种金属异物置于内胆112中的无线充电工作区域时异物检测线圈14的异常线圈电感值,控制芯片15接收到异物检测线圈14检测到的当前线圈电感值后,需要将当前线圈电感值与预先存储的所有异常线圈电感值进行对比,从而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内胆112中的无线充电工作区域内是否存在金属异物。如果控制芯片15确定了内胆112中的无线充电工作区域内存在金属异物,则向警报组件17发送警报指令,以使警报组件17发出警报,以便通知用户内胆112中的无线充电工作区域内存在金属异物,需将金属异物取出。当金属异物被取出后,控制芯片便会判断出异物检测线圈14检测到的当前线圈电感值与预先存储的所有异常线圈电感值不同,确定内胆112中的无线充电工作区域内不存在金属异物,停止向警报组件17发送警报指令,警报组件17的警报解除。其中,警报组件17可以采用指示灯、喇叭等元件。控制芯片15可以采用边缘计算芯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异物磁场传感器18。异物磁场传感器18与控制芯片15电连接,两者可以进行数据交互。异物磁场传感器18设置在可以监测异物检测线圈14产生的磁场能量的位置。异物检测线圈14采用打嗝模式,周期性地向内胆112中的无线充电工作区域内发射磁场能量,当内胆112中的无线充电工作区域内存在金属异物时,金属异物会造成磁场能量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异物磁场传感器实时监测内胆112中的无线充电工作区域内的当前磁场能量值,并将磁场能量值发送给控制芯片15。控制芯片15中还存储有各种金属异物置于内胆112中的无线充电工作区域时的异常磁场能量,控制芯片通过对当前磁场能量值与预先存储的所有异常磁场能量,可以确定当前内胆112中的无线充电工作区域内是否存在金属异物。本实施例中,内胆112中的无线充电工作区域内是否存在金属异物,可以仅仅根据线圈电感值或者磁场能量值中的任意一个值确定,也可以通过线圈电感值和磁场能量值两个值共同确定,提高金属异物检测的准确性。具体的,异物磁场传感器18优选设置在壳体111与内胆112之间的腔体内,具体的安装位置可以灵活调整,只要其能够感应内胆112中的无线充电工作区域内的磁场能量即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耦合磁场传感器19。耦合磁场传感器19与控制芯片15电连接,两者可以进行数据交互。耦合磁场传感器19设置在可以监测无线发射线圈12产生的磁场能量的位置。无线充电设备中的无线发射线圈12可以采用打嗝模式,周期性地向内胆112中的无线发射线圈12的充电区域内发射待机磁场能量,当用电设备被置于无线发射线圈12的充电区域内,并且用电设备的无线接收线圈位于无线发射线圈12的充电范围内时,无线发射线圈12与无线接收线圈会进行耦合,以使无线发射线圈12产生的磁场能力发生改变。因此,耦合磁场传感器19需要将实时监测到的当前磁场能量值发送给控制芯片15,控制芯片15中预先存储了无线发射线圈12与无线接收线圈耦合时的耦合磁场能量值,控制芯片15通过对比当前磁场能量值与耦合磁场能量值,判断出是否有无线接收线圈与无线发射线圈12发生耦合,从而判断出无线发射线圈12的充电区域内是否存在用电设备需要进行无线充电。
如果控制芯片15判断出无线发射线圈12的充电区域内不存在用电设备,无线发射线圈12则继续采用打嗝模式,周期性地其对应的充电区域内发射待机磁场能量。如果控制芯片15判断出无线发射线圈12的充电区域内存在用电设备,控制芯片15则控制无线发射线圈12发射工作磁场能量,以使无线发射线圈12与用电设备的无线接收线圈耦合,实现对用电设备的无线充电。
进一步地,当无线充电设备中设置了多个无线发射线圈12时,每个无线发射线圈12均采用打嗝模式,周期性地其对应的充电区域内发射待机磁场能量。耦合磁场传感器19需要监测各个无线发射线圈12的充电区域内的磁场能量,以使控制芯片15判断出无线充电设备中存在的待充电的用电设备的数量,以及所有无线发射线圈12中,哪个无线发射线圈12的充电区域内存在待充电的用电设备。控制芯片15只需要控制充电区域内存在用电设备的无线发射线圈12发射工作磁场能量,其他无线发射线圈12继续采用打嗝模式,周期性地发射待机磁场能量。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一个耦合磁场传感器19来监测所有无线发射线圈12的充电区域,也可以针对每个无线发射线圈12均设置一个耦合磁场传感器19来监测其对应的无线发射线圈12产生的磁场能量。
具体的,控制芯片15与无线发射线圈12之间可以通过谐振电路电连接,如果设置了多个无线发射线圈12,则对应设置多个谐振电路与无线发射线圈12一一对应,每个无线发射线圈12均通过其对应的谐振电路与控制芯片15电连接。耦合磁场传感器19优选设置在壳体111与内胆112之间的腔体内,具体的安装位置可以灵活调整,只要其能够感应其对应的无线发射线圈12的充电区域内无线发射线圈12产生的磁场能量即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控制芯片15可以根据耦合磁场能量的变化,判断用电设备的电池能量饱和度以及温度的变化,从而实现对无线发射线圈12发射能量的模式进行控制。即,控制芯片15中预先存储了表示耦合磁场能量处于正常的磁场能量范围,当无线发射线圈12与用电设备的无线接收线圈耦合时,如果耦合磁场传感器19监测到的耦合磁场能量值处于该磁场能量范围,则说明用电设备的电池饱和度低于预设饱和度(优选为90%)或温度低于预设温度(优选为55℃),控制芯片15控制无线发射线圈12以恒流满载模式发射工作磁场能量;如果耦合磁场传感器19监测到的耦合磁场能量值低于该磁场能量范围,则说明用电设备的电池饱和度高于预设饱和度或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控制芯片15需要控制无线发射线圈12以恒压涓流模式发射工作磁场能量;如果耦合磁场传感器19监测到的耦合磁场能量值低于该磁场能量范围的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长(优选为半小时),则表示用电设备的电池能量已充满或者电池温度过高,此时控制芯片15需要控制无线发射线圈12在第二预设时长(优选为半小时)内停止发射磁场能量,然后再控制无线发射线圈12恢复发射待机磁场能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电路板16。无线发射线圈12、异物检测线圈14、控制芯片15、警报组件17、异物磁场传感器18、耦合磁场传感器19和外接电源30分别与电路板16电连接。外接电源30可以通过电路板16为其他与电路板16电连接的元器件供电。电路板16可以设置在壳体111与内胆112形成的腔体内,具体的安装位置可以灵活调整,只要其能够实现上述连接关系即可。
与上述的无线充电设备相对应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用电设备。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所示,该用电设备包括:无线接收线圈23和第二限位元件22。第二限位元件22安装于用电设备的设备本体21内。第二限位元件22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设备的第一限位元件相配合,以使用电设备可以固定在无线充电设备上,并且无线接收线圈23位于上述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设备的无线发射线圈的充电范围内。这样,可以利用无线充电设备中的第一限位元件与用电设备中的第二限位元件22相配合,将用电设备固定在无线充电设备中对应的充电区域,提高了用电设备在无线充电设备中充电位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用电设备的充电效率。例如,如果第一限位元件采用的是卡扣元件,那么第二限位元件可以设置成与卡扣相匹配的卡扣槽,以使卡扣元件与卡扣槽扣合,从而固定用电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元件22包括:第二吸附元件。第二吸附元件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设备的第一吸附元件产生吸附作用力,从而将用电设备固定在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区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吸附元件包括:第三磁铁。上述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设备的第一吸附元件包括:第一磁铁131和两个第二磁铁132。其中,第一磁铁131与第二磁铁132的磁极相反。本实施例中的第三磁铁的磁极与无线充电设备中的第一磁铁131的磁极相反,与无线充电设备中的第二磁铁132的磁极相同。
例如,第一磁铁131的磁极为正极,第三磁铁的磁极为负极,第一磁极131与第三磁极之间产生正极与负极之间的吸引力,第一磁铁131可以将设置有第三磁铁的用电设备吸附在无线发射线圈12对应的充电区域。两个第二磁铁132的磁极与第三磁铁的磁极相同,例如两个第二磁铁132的磁极均为负极,第三磁铁的磁极也为负极,两个第二磁铁132与第三磁铁之间均能产生负极与负极之间的排斥力,并且两个第二磁铁132分别设置在第一磁铁131的两侧,因此,每个第二磁铁132与第三磁铁之间的排斥力,可以分别施加在第三磁铁的两侧,通过两侧的排斥力以及第一磁铁131的吸引力可以使得用电设备在充电区域充电时更加稳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电设备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电设备还包括:接收端电路板24和电池25,接收端电路板24和电池25均设置在用电设备的设备本体21内。无线接收线圈23和电池25分别与接收端电路板24电连接。无线接收线圈23通过与上述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设备的无线发射线圈12耦合得到电能,电能可以通过接收端电路板24传输给电池25,从而实现无线充电设备为用电设备无线充电。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4和电池25具体的安装位置可以灵活调整,只要其能够实现上述连接关系即可,其中电池25优选与第三磁铁并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烟杯,该电子烟杯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例如,可以按照电子烟的尺寸,对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的大小进行设置,以满足对电子烟的无线充电。
与上述的电子烟杯相对应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烟,该电子烟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用电设备。电子烟中的第二限位元件可以与电子烟杯中的第一限位元件相配合,将电子烟固定在电子烟杯中,并且使电子烟中的无线接收线圈位于电子烟杯中的无线发射线圈的充电范围内,从而能够实现将电子烟置于上述实施例的电子烟杯后,便能将电子烟固定在充电区域进行无线充电,能够提高电子烟在电子烟杯中充电位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电子烟的充电效率。
另外,本实施例的电子烟还包括顶针、雾化控制开关、阻油塞、玻纤管、发热装置以及烟嘴等必要的装置,这些结构以及连接关系均为现有结构,本实施例中不再具体阐述。
与上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和用电设备相对应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充电系统。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充电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10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用电设备20。其中,无线充电设备10中的第一限位元件与用电设备10中的第二限位元件可以将用电设备20固定在无线充电设备10中的充电区域内,且用电设备10中的无线接收线圈位于无线充电设备10中的无线发射线圈的充电范围内,无线充电设备10中的无线发射线圈与用电设备20中的无线接收线圈可以进行耦合,实现为用电设备20进行无线充电,提高了用电设备20在无线充电设备10中充电位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用电设备20的充电效率。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用电设备10可以为电子烟,无线充电设备20可以为电子烟充电杯托。
上述实施例以示例的方式,介绍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无线充电设备、用电设备、电子烟杯、电子烟和充电系统的各部分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组装、连接方式。其中关于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的实现,均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方案中的相应功能的实现而执行,本实施例不再详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终端,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模块或子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子模块或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模块,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或子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或子模块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或子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或子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或子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或子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或子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或子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发射线圈和第一限位元件;
所述第一限位元件安装于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设备本体上,所述第一限位元件用于将用电设备固定在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上,并且使所述用电设备的无线接收线圈位于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的充电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元件包括:第一吸附元件;
所述第一吸附元件对所述用电设备产生吸附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元件包括:第一磁铁和两个第二磁铁;
其中,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极相反,且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用电设备中的第二吸附元件包括的第三磁铁的磁极相反;
两个第二磁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磁铁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设备本体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内胆;
所述无线发射线圈和所述第一限位元件均设置在所述内胆侧面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上部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内胆的下底面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异物检测线圈、控制芯片和警报组件;
所述异物检测线圈和所述警报组件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所述异物检测线圈设置在所述内胆底面外壁;
所述控制芯片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内胆形成的腔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异物磁场传感器和耦合磁场传感器;
所述异物磁场传感器和所述耦合磁场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所述异物磁场传感器设置在监测所述异物检测线圈产生的磁场能量的位置;
所述耦合磁场传感器设置在监测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产生的磁场能量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内胆形成的腔体内;
所述无线发射线圈、所述异物检测线圈、所述控制芯片、所述警报组件、所述异物磁场传感器、所述耦合磁场传感器和外接电源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限位元件与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接收线圈和第二限位元件;
所述第二限位元件安装于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本体上;
所述第二限位元件与无线充电设备中的第一限位元件相配合,以使所述用电设备固定在无线充电设备上,并且使所述无线接收线圈位于无线发射线圈的充电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元件包括:第二吸附元件;
所述第二吸附元件对无线充电设备中的第一吸附元件产生吸附作用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无线充电设备中的第一吸附元件包括:第一磁铁和两个第二磁铁;其中,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极相反;
所述第二吸附元件包括:第三磁铁;所述第三磁铁与所述第一磁铁的磁极相反,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极相同。
13.一种电子烟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
14.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用电设备。
15.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和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用电设备。
CN202221242884.8U 2022-05-23 2022-05-23 无线充电设备、用电设备、电子烟杯、电子烟和充电系统 Active CN218276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42884.8U CN218276211U (zh) 2022-05-23 2022-05-23 无线充电设备、用电设备、电子烟杯、电子烟和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42884.8U CN218276211U (zh) 2022-05-23 2022-05-23 无线充电设备、用电设备、电子烟杯、电子烟和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76211U true CN218276211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54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42884.8U Active CN218276211U (zh) 2022-05-23 2022-05-23 无线充电设备、用电设备、电子烟杯、电子烟和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762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0244539B2 (en) Wireless earbuds
US20200280215A1 (en) Battery with electronic compartment
US20220210535A1 (en) Wireless Headset and Headset Box
US10164468B2 (en) Protective cover with wireless charging feature
CN112601149B (zh) 耳机、耳机盒及耳机盒组件
DK201970049A1 (en) WIRELESS PAIRING OF EARBUDS AND CASE
CN218276211U (zh) 无线充电设备、用电设备、电子烟杯、电子烟和充电系统
CN213485139U (zh) 一种通过磁铁吸附实现主机可分离式结构的独立智能耳机
CN214960053U (zh) 一种耳机充电盒及耳机装置
CN113675916A (zh) 充电设备
CN218724885U (zh) 温度检测系统
CN112653954A (zh) 充电盒体及耳机充电系统
JP2000242423A (ja) コードレスマウス
CN216313421U (zh) 一种全自动无线扩音装置
CN114079837B (zh) 无线耳机、耳机收纳盒及无线耳机系统
CN218648931U (zh) 一种耳机充电盒
CN220290193U (zh) 一种鼠标信号接收器
CN219105770U (zh) 一种录音笔
CN215378476U (zh) 一种无线充移动电源
CN220307384U (zh) 一种穿戴式设备
CN220475917U (zh) 内衬与外壳可拆卸的耳机充电仓
CN217904617U (zh) 蓝牙耳机套装
CN214591894U (zh) 耳机挂件和耳机组件
CN216357170U (zh) 数据采集终端和录音组合设备
CN214751814U (zh) 一种无线充电鼠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