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76143U - 一种储能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76143U
CN218276143U CN202222216986.9U CN202222216986U CN218276143U CN 218276143 U CN218276143 U CN 218276143U CN 202222216986 U CN202222216986 U CN 202222216986U CN 218276143 U CN218276143 U CN 218276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energy storage
power supply
storage power
batte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1698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超
孙中伟
沈高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llo Tech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llo Tech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llo Tech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llo Tech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1698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76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76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76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电源。该储能电源主要包括壳体、充电模块、电池模块以及逆变器模块。其中,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腔室,容纳腔室自上而下依次分布设置有充电模块、电池模块以及逆变器模块,且电池模块与充电模块和逆变器模块均相互热隔离。逆变器模块包括支架,支架被配置为支撑电池模块,支架内设置有支撑腔室,支撑腔室用于放置逆变器本体,逆变器本体与支架导热连接,支架与壳体导热连接。该储能电源能够节约制造成本,改善散热效果,提高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电源。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储能电源因其便捷性和可移动性受到人们不断地青睐。储能电源在工作时会不断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需要及时排出,以确保储能电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电源大多数是通过在储能电源内部增设风扇或者是开设风道结构,进而使储能电源内部的热量排出。这种结构的储能电源不仅增加制造成本,而且会占据一定的储能电源内部空间,从而增加储能电源的体积,降低其能量密度。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储能电源,板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能电源,该储能电源能够节约制造成本,改善散热效果,提高能量密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能电源,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自上而下依次分布设置有充电模块、电池模块以及逆变器模块,且电池模块与充电模块和逆变器模块均相互热隔离;
逆变器模块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被配置为支撑所述电池模块,所述支架内设置有支撑腔室,所述支撑腔室用于放置逆变器本体,所述逆变器本体与所述支架导热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导热连接。
作为一种储能电源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架共同围设成所述支撑腔室,每一个所述支架的截面均呈“工字型”,所述支架的上端面抵接于电池模块,所述支架的下端面抵接于壳体的底部。
作为一种储能电源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和所述电池模块之间设置有隔热垫。
作为一种储能电源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隔热垫为玻纤板。
作为一种储能电源的可选技术方案,沿所述电池模块高度方向,所述隔热垫的投影面积不小于所述电池模块的投影面积。
作为一种储能电源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池模块包括多个电芯,所述电池模块内部灌胶以将多个所述电芯连接。
作为一种储能电源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池模块的上端面设置有支撑柱,所述充电模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
作为一种储能电源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柱设置为多个,且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等间隔设置。
作为一种储能电源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壳体的顶部导热连接。
作为一种储能电源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池模块和所述充电模块之间还设置有BMS模块,所述BMS模块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能电源,该储能电源结构简单,通过将充电模块、电池模块以及逆变器模块自上而下进行布局,且彼此热隔离,且逆变器本体通过与支架导热连接,支架再与壳体进行导热连接,使得逆变器本体的热量能够有效地散出,与传统储能电源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储能电源无需增设风扇等部件,也无需开设专门的散热风道,节约制造成本,节省储能电源的内部空间,使得该储能电源能够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提升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源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壳体;110、容纳腔室;
200、充电模块;
300、电池模块;310、电芯;320、支撑柱;
400、逆变器模块;410、支架;420、支撑腔室;430、逆变器本体;
500、隔热垫;
600、BMS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电源,该储能电源主要包括壳体100、充电模块200、电池模块300以及逆变器模块400。其中,壳体100内设置有容纳腔室110,容纳腔室110自上而下依次分布设置有充电模块200、电池模块300以及逆变器模块400,且电池模块300与充电模块200和逆变器模块400均相互热隔离。逆变器模块400包括支架410,支架410被配置为支撑电池模块300,支架410内设置有支撑腔室420,支撑腔室420用于放置逆变器本体430,逆变器本体430与支架410导热连接,支架410与壳体100导热连接。
基于以上设计,本实施例中的电池模块300与充电模块200和逆变器模块400均相互热隔离设置,这样能够使得电池模块300、充电模块200、逆变器模块400三者所产生的热量互不影响,即逆变器模块400所产生的热量能够传导至支架410上,然后再由支架410将该热量传导至壳体100,壳体100通过与外界环境中的空气进行对流实现降温散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电源结构简单,通过将充电模块200、电池模块300以及逆变器模块400自上而下进行布局,且彼此热隔离,且逆变器本体430通过与支架410导热连接,支架410再与壳体100进行导热连接,使得逆变器本体430的热量能够有效地散出,与传统储能电源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储能电源无需增设风扇等部件,也无需开设专门的散热风道,节约制造成本,节省储能电源的内部空间,使得该储能电源能够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提升能量密度。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架410设置为两个,两个支架410共同围设成支撑腔室420,每一个支架410的截面均呈“工字型”,支架410的上端面抵接于电池模块300,支架410的下端面抵接于壳体100的底部。当然,作业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其他数量和其他截面类型的支架410,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逆变器本体430设置在两个支架410之间,且逆变器本体430与电池模块300保持一定的间隙,这样使得逆变器本体430所产生的热量不会传递至电池模块300上,电池模块300所产生的热量也不会传递至逆变器本体430上,实现逆变器本体430与电池模块300的热隔离,即逆变器本体430与电池模块300之间能通过空气隔热。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架410和电池模块300之间设置有隔热垫500。示例性地,隔热垫500为玻纤板。隔热垫500的设置能够实现电池模块300与逆变器模块400的热隔离。当然,作业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取其他材质的隔热垫500,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沿电池模块300高度方向,隔热垫500的投影面积不小于电池模块300的投影面积,这样能够有效地阻止电池模块300的热量传递至支架410上,也能够阻止支架410的热量传递至电池模块300上。
更进一步地,沿电池模块300高度方向,隔热垫500的投影面积不大于逆变器模块400的投影面积,这样便于前期储能电源的装配,同时也能够在保证电池模块300和逆变器模块400相互热隔离的前提下,有效节省隔热垫500的耗材。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模块300包括多个电芯310,电池模块300内部灌胶以将多个电芯310连接,示例性地,本实施例灌封固化胶,这样使得经过密封灌胶的电池模块300中的电芯310所产生的热量能够被固化胶所吸收,进而实现对电芯310的散热。
请继续参考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模块300的上端面设置有支撑柱320,充电模块200设置在支撑柱320上。支撑柱320的设置使得充电模块200与电池模块300能够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使得充电模块200所产生的热量不会传递至电池模块300上,电池模块300所产生的热量也不会传递至充电模块200上,进而实现充电模块200与电池模块300的热隔离,即充电模块200与电池模块300之间能通过空气隔热。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柱320设置为多个,且相邻两个支撑柱320等间隔设置。示例性地,支撑柱320可以设置为4个、5个、6个、7个、8个等数值,进而提高充电模块2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充电模块200发生松动甚至脱落的风险。
如图1-图2所示,电池模块300和充电模块200之间还设置有BMS模块600,BMS模块600与电池模块300电连接。BMS模块600即为电池管理系统,目的是为了能够提高电池模块300的利用率,防止电池模块300出现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的现象,达到延长电池模块300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模块300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模块200与壳体100的顶部导热连接。这样使得充电模块200上所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至壳体100上,壳体100通过与外界环境中的空气进行对流实现降温散热,实现充电模块200的自我降温散热。
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模块200、电池模块300以及逆变器模块400三者能够实现独立自发的散热降温,无需使用传统技术中的风扇或者开设风道,节约成本。同时,充电模块200、电池模块300以及逆变器模块400三者产生的热量相互热隔离,互不影响,进而提升该储能电源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00和支架410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铝合金材质质量轻,且导热性好,当然,作业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其他材质加工制成壳体100和支架410,本实施例对此不作进一步地限定。
显然,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注意,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接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接合。

Claims (10)

1.一种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内设置有容纳腔室(110),所述容纳腔室(110)自上而下依次分布设置有充电模块(200)、电池模块(300)以及逆变器模块(400),且电池模块(300)与充电模块(200)和逆变器模块(400)均相互热隔离;
逆变器模块(400)包括支架(410),所述支架(410)被配置为支撑所述电池模块(300),所述支架(410)内设置有支撑腔室(420),所述支撑腔室(420)用于放置逆变器本体(430),所述逆变器本体(430)与所述支架(410)导热连接,所述支架(410)与所述壳体(100)导热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10)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架(410)共同围设成所述支撑腔室(420),每一个所述支架(410)的截面均呈“工字型”,所述支架(410)的上端面抵接于电池模块(300),所述支架(410)的下端面抵接于壳体(100)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10)和所述电池模块(300)之间设置有隔热垫(5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500)为玻纤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池模块(300)高度方向,所述隔热垫(500)的投影面积不小于所述电池模块(300)的投影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300)包括多个电芯(310),所述电池模块(300)内部灌胶以将多个所述电芯(31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300)的上端面设置有支撑柱(320),所述充电模块(200)设置在所述支撑柱(32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320)设置为多个,且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320)等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200)与所述壳体(100)的顶部导热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300)和所述充电模块(200)之间还设置有BMS模块(600),所述BMS模块(600)与所述电池模块(300)电连接。
CN202222216986.9U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储能电源 Active CN218276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6986.9U CN218276143U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储能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6986.9U CN218276143U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储能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76143U true CN218276143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77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16986.9U Active CN218276143U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储能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761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55651B2 (en) Power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WO2013111959A1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전지모듈
CN106935927A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其的车辆
WO2022011513A1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
CN207800719U (zh) 电池模组
CN213026305U (zh) 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113437414A (zh) 一种具有导热缓冲结构的电池模组
US20220153169A1 (en) Heat management safety enhanced vehicle battery pack based on nested lithium ion batteries
WO2024037655A1 (zh) 电池模组上盖结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8276143U (zh) 一种储能电源
CN210040357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02564501U (zh) 一种用于软包装电池组的散热铝板
CN218769754U (zh) 一种汽车用动力电池导热散热装置
CN218677310U (zh) 一种电池模组
WO2023046011A1 (zh) 一种储能模组及储能系统
CN218482308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设备
CN105845967A (zh) 一种散热型锂离子电池模块
CN210866417U (zh)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CN210403869U (zh) 电动摩托车电池结构
CN211182251U (zh) 一种电池壳体、单体电池和动力电池组
CN220934194U (zh) 电池模组和储能电源
CN110690529A (zh)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CN215955384U (zh) 软包电芯组及用于软包电芯的成组机构
CN206022458U (zh) 一种整体点焊的多功能锂离子电池组包结构
CN218101452U (zh) 电池包及储能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