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64364U - 一种叠合板的连接大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合板的连接大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64364U
CN218264364U CN202222868874.1U CN202222868874U CN218264364U CN 218264364 U CN218264364 U CN 218264364U CN 202222868874 U CN202222868874 U CN 202222868874U CN 218264364 U CN218264364 U CN 218264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abricated
section
steel bars
embedded
reinforcing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6887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子彪
奚佳文
郑建顺
冯师伟
周泽宇
张俊良
黄智冲
梁旺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ianhua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ianhua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ianhua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ianhua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6887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64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64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64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叠合板的连接大样,包括第一预制板及第二预制板,所述第一预制板与所述第二预制板之间设置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的下表面及侧壁设置模板,所述连接结构的内部设置预埋筋及钢筋,所述第一预制板或所述第二预制板与所述连接结构的叠合处设有马凳筋。在标高不同的混凝土板需要连接时设置嫩叠合板连接大样,设置的所述模板,制作加工及组装方便;设置第一预埋筋和第二预埋筋,二者将预制板和所述连接结构相连接,使得预制板和所述连接结构的连接更加牢固。由于在钢筋安装完成后所述连接结构在浇筑时能够一体化成型,不需要再增加次梁或设置现浇板,操作起来省时省力,节约了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叠合板的连接大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叠合板的连接大样。
背景技术
随着装配式结构的发展,叠合板在建筑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叠合板的连接都基本上在一个标高上用后浇带进行连接,但是在两个板体结构标高不一致的情况下则无法用叠合板的后浇带进行连接,例如卫生间的连接等。如此则卫生间需要做整体现浇或者增加次梁进行接驳,卫生间整体现浇会延长施工周期,而且需要搭设脚手架及模板,费时费力,同时会影响叠合板整体拆分方案,增加施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叠合板的连接大样,能够在对两个标高不一致的预制板进行连接,操作起来省时省力,节省施工成本。
一种叠合板的连接大样,包括第一预制板及第二预制板,所述第一预制板与所述第二预制板之间设置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的下表面及侧壁设置模板,所述连接结构的内部设置预埋筋及钢筋;所述第一预制板或所述第二预制板与所述连接结构的叠合处设有马凳筋,所述预埋筋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制板或所述第二预制板与所述连接结构的横向连接处。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制板上部的第一叠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预制板上部的第二叠合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叠合层和所述第二叠合层之间的连接层。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筋包括第一预埋筋和第二预埋筋,所述第一预制板与所述连接结构的水平方向由所述第一预埋筋连接,所述第二预制板与所述连接结构的水平方向由所述第二预埋筋连接;所述第一预埋筋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预埋段、第一水平段、第一竖直段和第一弯钩段,所述预埋段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制板内,所述第一水平段、所述第一竖直段和所述第一弯钩段依次从所述第一预制板内向外延伸至所述连接层。
进一步的,所述马凳筋包括第一马凳筋和第二马凳筋,所述第一预制板与所述连接结构的竖直方向由所述第一马凳筋连接,所述第二预制板与所述连接结构的竖直方向由所述第二马凳筋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包括第一钢筋、第二钢筋、第三钢筋、第四钢筋、第五钢筋、第六钢筋和第七钢筋,所述第一钢筋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上部,所述第二钢筋设置于所述第二叠合层及所述连接层,所述第三钢筋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钢筋的顶部,所述第三钢筋的底部同所述第一预埋筋设置于同一水平线;所述第四钢筋均匀且等距离地设置于所述连接层内,所述第一钢筋的顶壁固定连接与之相垂直的所述第五钢筋,所述第六钢筋与所述第二预埋筋在同一水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七钢筋设置于所述第二叠合层的上部并且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钢筋的底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钢筋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二水平段、第二竖直段和第二弯钩段,所述第二水平段设置于所述第二预埋筋的上部,所述第二竖直段和所述第二弯钩段设置于连接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钢筋设置于所述连接层并且设置于所述第二钢筋的下部,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三水平段、第三竖直段、第四水平段和第三弯钩段,所述第三水平段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水平段,所述第四水平段与所述第一预埋筋设置于同一水平线。
进一步的,所述模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一预制板或所述第二预制板之间设置大于10mm的搭接部。
在标高不同的混凝土板需要连接时,就需要本实用新型中叠合板的连接大样,首先将需要设置的所有钢筋的形状与尺寸放样加工制作完毕,在浇筑所述第一预制板前将所述第一预埋筋的预埋段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底部纵筋相连接,在浇筑所述第二预制板前将所述第二预埋筋的预埋段与所述第二预制板的底部纵筋相连接,同时设置所述第一马凳筋和所述第二马凳筋。然后将加工好的所述模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底部,并留设至少100mm的搭接长度。最后布设所述第一钢筋至所述第七钢筋,浇筑所述连接结构的混凝土,待养护期满后拆除模板即可投入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①由于设置Z型的铝合金所述模板,所述模板的制作加工及组装方便,人工拼装效率显著提升。
②由于设置所述第一预埋筋和所述第二预埋筋,二者将预制板和所述连接结构相连接,使得预制板和所述连接结构的连接更加牢固。
③由于所述第一钢筋设置于所述第一叠合层与所述连接层,所述第二钢筋设置于所述连接层和所述第二结合层,所述第三钢筋设置于所述第二结合层并且所述第三水平段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钢筋的所述第二水平段,使得所述连接结构的结构整体性增强,增强了混凝土抗裂能力。
④由于设置所述第四钢筋、所述第五钢筋、所述第六钢筋和所述第七钢筋作为分别与所述第一预埋筋和所述第二预埋筋或者所述第一钢筋、所述第二钢筋和所述第三钢筋相连接,使得所述连接结构的内部钢筋构成一个互相连接的钢筋网架,能够使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增强,混凝土承受的荷载能够均匀地分布于内部的钢筋网架上,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提高工程质量。
⑤由于在钢筋安装完成后所述连接结构在浇筑时能够一体化成型,不需要再增加次梁或设置现浇板,操作起来省时省力,节约了施工成本;同时,对于不同标高的水平构件叠合部的拆分比例显著提升,能够减少资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施例中叠合板的连接大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叠合板的连接大样的中第一预埋筋、第二预埋筋、第一钢筋、第二钢筋和第三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叠合板的连接大样的第一预制板、第二预制板与连接结构的连接以及第一预埋筋和第二预埋筋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叠合板的连接大样的第四钢筋、第五钢筋、第六钢筋和第七钢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叠合板的连接大样的第一预埋筋、第二钢筋和第三钢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预制板;2、第二预制板;3、连接结构;301、第一叠合层;302、第二叠合层;303、连接层;4、第一预埋筋;401、预埋段;402、第一水平段;403、第一竖直段;404、第一弯钩段;5、第二预埋筋;6、第一钢筋;7、第二钢筋;701、第二水平段;702、第二竖直段;703、第二弯钩段;8、第三钢筋;801、第三水平段;802、第三竖直段;803、第四水平段;804、第三弯钩段;9、第四钢筋;10、第五钢筋;11、第六钢筋;12、第七钢筋;13、第一马凳筋;14、第二马凳筋;15、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例:
一种叠合板的连接大样,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预制板1及第二预制板2,第一预制板1与第二预制板2之间设置连接结构3,连接结构3的下表面及侧壁设置模板15,连接结构3的内部设置预埋筋及钢筋,第一预制板1或第二预制板2与连接结构3的叠合处设有马凳筋。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3,连接结构3为混凝土浇筑的Z型板体并通过马凳筋和预埋筋同第一预制板1及第二预制板2相连接。能够将连接结构3与第一预制板1或第二预制板2牢固结合,增强第一预制板1或第二预制板2同连接结构3的整体性。
具体而言,连接结构3包括第一预制板1上部的第一叠合层301、第二预制板2上部的第二叠合层302以及设置于第一预制板1及第二预制板2之间的连接层303。参阅图1,第一预制板1与第二预制板2之间设置与连接结构3的Z型底部相适配的Z型模板15,作为优选方案,模板15采用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铝合金加工制作,其重复利用率高,属于绿色建筑材料,也可以采用PVC材料、钢模板15或木模板15等。模板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预制板1和第二预制板2的底部重叠100mm作为搭接长度,模板15上部形成一个预制的施工空间,施工方便。
如图2所示,预埋筋包括第一预埋筋4和第二预埋筋5,第一预制板1与连接结构3的连接方向预埋第一预埋筋4,第二预制板2与连接结构3的连接方向预埋第二预埋筋5,第一预埋筋4和第二预埋筋5在连接结构3的长度方向等距离设置。请同时参阅图5,第一预埋筋4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预埋段401、第一水平段402、第一竖直段403和第一弯钩段404,预埋段401、第一水平段402、第一竖直段403和第一弯钩段404一体成型并由钢筋加工机械对需要弯折的部位进行弯折,在浇筑第一预制板1的混凝土前将预埋段401设置于第一预制板1内。第一水平段402由预埋段401的末端从第一预制板1中伸出向外延伸至靠近模板15处并与模板15之间留设一定距离作为保护层,第一水平段402的末端固定连接向上延伸的第一竖直段403,第一弯钩段404与第一水平段402同向设置并且第一弯钩段404与第一竖直段403呈45度夹角,即在制作第一弯钩段404时将钢筋做135度的弯折,第一弯钩段404的留设长度根据钢筋直径与弯钩值进行计算。第二预埋筋5水平设置,其左部延伸至连接结构3连接层303的混凝土中,右部锚固于第二预制板2中,预埋筋能够将预制板和连接结构3的水平部分固定连接,作为预制板和连接结构3的纽带。
钢筋包括第一钢筋6、第二钢筋7、第三钢筋8、第四钢筋9、第五钢筋10、第六钢筋11和第七钢筋12。如图3所示,第一预埋筋4的预埋段401和第一水平段402的上部同向设置第一钢筋6,第二预埋筋5的上部及左侧设置第二钢筋7。第二钢筋7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二水平段701、第二竖直段702和第二弯钩段703,第二水平段701位于第二预埋筋5的上部,第二水平段701的左端固定连接于第二竖直段702的顶端,第二竖直段702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弯钩段703的左端并且第二竖直段702与第二弯钩段703相垂直设置,第二弯钩段703的留设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第一水平段402与第二水平段701之间设有第三钢筋8,第三钢筋8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三水平段801、第三竖直段802、第四水平段803和第三弯钩段804。第三水平段801的焊接或绑扎连接于第二水平段701,第三水平段801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三竖直段802的顶端,第三竖直段802的底端与第四水平段803的右端固定连接,第四水平段803与第一水平段402设置于同一平面并且二者的重叠部分焊接或绑扎连接,第三弯钩段804与第四水平段803呈45度夹角设置,其弯钩长度与钢筋直径相适配设置。第一钢筋6、第二钢筋7和第三钢筋8的钢筋直径及间距同第一预埋筋4和第二预埋筋5的钢筋直径及间距相适配设置,第一预埋筋4、第二预埋筋5、第一钢筋6、第二钢筋7和第三钢筋8作为连接第一预制板1和第二预制板2的主要受力钢筋,它们相互连接并锚固于连接结构3内,设置形式能够使连接结构3整体受力均匀,结构上更加牢固。
如图4所示,连接结构3的连接层303内部设置两列、每列四个的第四钢筋9,第四钢筋9均匀分布于连接层303,其作为连接结构3的通长筋,优先选用
Figure BDA0003913431500000061
的三级钢筋,其水平设置并且与第一钢筋6的设置方向相垂直。第一钢筋6的顶部设置与第一钢筋6的水平方向相垂直的两个第五钢筋10,第五钢筋10的底壁与第一钢筋6的顶壁相抵接,使得第一钢筋6与第五钢筋10共同形成连接结构3底标高处的钢筋网,对二者的连接点进行绑扎或焊接。第五钢筋10的长度同连接结构3的长度相适配设置并留设保护层。第二预埋筋5的左部顶壁设置两个第六钢筋11并且其位于第三钢筋8的右侧,第六钢筋11与第二预埋筋5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垂直设置,第六钢筋11优先选用
Figure BDA0003913431500000062
的三级钢筋,其底壁固定连接于第二预埋筋5的顶壁。第二预制板2的上部设有第七钢筋12,第七钢筋12设置于第二平直段的底壁并且二者固定连接,第七钢筋12的设置长度与连接结构3的长度相适配。综上,第四钢筋9、第五钢筋10、第六钢筋11和第七钢筋12的设置方向均为连接结构3的长度方向纵向设置,其间距与受力筋相适配并与受力筋相连接,形成一个Z型的钢筋网架,整体更加牢固。
马凳筋包括第一马凳筋13和第二马凳筋14,如图2或图4所示,第一预制板1的顶部预埋第一马凳筋13,第二预制板2的顶部预埋第二马凳筋14,第一马凳筋13和第二马凳筋14设置于第一预制板1或第二预制板2与连接结构3的上下两层板的钢筋中间,起固定连接结构3内上层钢筋的作用。若干第一马凳筋13分别等距离地固定连接于第五钢筋10的两侧,第一马凳筋13的顶部固定连接于第五钢筋10的侧壁,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一预埋筋4以及设置于第一预埋筋4上部的通长筋。若干第二马凳筋14分别等距离地固定连接于第七钢筋12的两侧,第二马凳筋14的顶部固定连接于第七钢筋12的侧壁,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二预埋筋5以及设置于第二预埋筋5上部的通长筋。
在标高不同的混凝土板需要连接时,就需要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叠合板的连接大样,首先将需要设置的所有钢筋的形状与尺寸放样加工制作完毕,在浇筑第一预制板1前将第一预埋筋4的预埋段401与第一预制板1的底部纵筋相连接,在浇筑第二预制板2前将第二预埋筋5的预埋段401与第二预制板2的底部纵筋相连接,同时设置第一马凳筋13和第二马凳筋14。然后将加工好的模板1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预制板1和第二预制板2底部,并留设至少100mm的搭接长度。最后布设第一钢筋6至第七钢筋12,浇筑连接结构3的混凝土,待养护期满后拆除模板15即可投入使用。
本实施例中的叠合板的连接大样,由于设置Z型的铝合金模板15,模板15的制作加工及组装方便,人工拼装效率显著提升。由于设置第一预埋筋4和第二预埋筋5,二者将预制板和连接结构3相连接,使得预制板和连接结构3的连接更加牢固。由于第一钢筋6设置于第一叠合层301与连接层303,第二钢筋7设置于连接层303和第二结合层,第三钢筋8设置于第二结合层并且第三水平段801固定连接于第二钢筋7的第二水平段701,使得连接结构3的结构整体性增强,增强了混凝土抗裂能力。由于设置第四钢筋9、第五钢筋10、第六钢筋11和第七钢筋12作为分别与第一预埋筋4和第二预埋筋5或者第一钢筋6、第二钢筋7和第三钢筋8相连接,使得连接结构3的内部钢筋构成一个互相连接的钢筋网架,能够使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增强,混凝土承受的荷载能够均匀地分布于内部的钢筋网架上,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提高工程质量。由于在钢筋安装完成后连接结构3在浇筑时能够一体化成型,不需要再增加次梁或设置现浇板,操作起来省时省力,节约了施工成本;同时,对于不同标高的水平构件叠合部的拆分比例显著提升,能够减少资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叠合板的连接大样,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预制板(1)及第二预制板(2),所述第一预制板(1)与所述第二预制板(2)之间设置连接结构(3),所述连接结构(3)的下表面及侧壁设置模板(15),所述连接结构(3)的内部设置预埋筋及钢筋;所述第一预制板(1)或所述第二预制板(2)与所述连接结构(3)的叠合处设有马凳筋,所述预埋筋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制板(1)或所述第二预制板(2)与所述连接结构(3)的横向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的连接大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制板(1)上部的第一叠合层(301)、设置于所述第二预制板(2)上部的第二叠合层(30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叠合层(301)和所述第二叠合层(302)之间的连接层(3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板的连接大样,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埋筋包括第一预埋筋(4)和第二预埋筋(5),所述第一预制板(1)与所述连接结构(3)的水平方向由所述第一预埋筋(4)连接,所述第二预制板(2)与所述连接结构(3)的水平方向由所述第二预埋筋(5)连接;所述第一预埋筋(4)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预埋段(401)、第一水平段(402)、第一竖直段(403)和第一弯钩段(404),所述预埋段(401)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制板(1)内,所述第一水平段(402)、所述第一竖直段(403)和所述第一弯钩段(404)依次从所述第一预制板(1)内向外延伸至所述连接层(3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板的连接大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凳筋包括第一马凳筋(13)和第二马凳筋(14),所述第一预制板(1)与所述连接结构(3)的竖直方向由所述第一马凳筋(13)连接,所述第二预制板(2)与所述连接结构(3)的竖直方向由所述第二马凳筋(1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板的连接大样,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筋包括第一钢筋(6)、第二钢筋(7)、第三钢筋(8)、第四钢筋(9)、第五钢筋(10)、第六钢筋(11)和第七钢筋(12),所述第一钢筋(6)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制板(1)的上部,所述第二钢筋(7)设置于所述第二叠合层(302)及所述连接层(303),所述第三钢筋(8)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钢筋(7)的顶部,所述第三钢筋(8)的底部同所述第一预埋筋(4)设置于同一水平线;所述第四钢筋(9)均匀且等距离地设置于所述连接层(303)内,所述第一钢筋(6)的顶壁固定连接与之相垂直的所述第五钢筋(10),所述第六钢筋(11)与所述第二预埋筋(5)在同一水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七钢筋(12)设置于所述第二叠合层(302)的上部并且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钢筋(7)的底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板的连接大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钢筋(7)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二水平段(701)、第二竖直段(702)和第二弯钩段(703),所述第二水平段(701)设置于所述第二预埋筋(5)的上部,所述第二竖直段(702)和所述第二弯钩段(703)设置于连接层(3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合板的连接大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钢筋(8)设置于所述连接层(303)并且设置于所述第二钢筋(7)的下部,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三水平段(801)、第三竖直段(802)、第四水平段(803)和第三弯钩段(804),所述第三水平段(80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水平段(701),所述第四水平段(803)与所述第一预埋筋(4)设置于同一水平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合板的连接大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板(15)的两端与所述第一预制板(1)或所述第二预制板(2)之间设置大于10mm的搭接部。
CN202222868874.1U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叠合板的连接大样 Active CN218264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8874.1U CN218264364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叠合板的连接大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8874.1U CN218264364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叠合板的连接大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64364U true CN218264364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54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68874.1U Active CN218264364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叠合板的连接大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643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32270U (zh) 一种免支模的装配式叠合板接缝构造
CN207878747U (zh) 一种叠合楼板预制板
CN205954921U (zh) 一种新型螺栓连接的预制装配式带暗支撑大板剪力墙结构
CN109779114B (zh) 一种整体式叠合板组合梁
CN108149825A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板、预制板与梁的连接方式及施工方法
CN108301545A (zh) 一种带立体桁架临时支撑的装配式大模块叠合梁板结构
CN108625489A (zh) 一种钢筋桁架板边部与钢结构连接节点结构
CN110965685A (zh) 预应力厚板空心楼盖施工方法
CN202125104U (zh) 现浇梁柱预制夹芯混凝土墙板住宅建筑体系
CN110644662A (zh) 一种基于受力的预制无梁楼盖叠合板及其拆分方法
CN206722216U (zh) 一种叠合楼板的预制小梁
CN113323389A (zh) 一种叠合板后浇板带模板支撑体系及加固方法
CN210164120U (zh) 梁板结构
CN211850272U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支撑结构
CN218264364U (zh) 一种叠合板的连接大样
CN111980263A (zh) 一种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混合式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7296062U (zh) 一种蜂窝孔组合钢板剪力墙
CN207633613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专用叠合楼板
CN112282164B (zh) 一种轻质叠合楼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5759633U (zh) 一种混凝土梁与墙、柱连接节点
CN213539435U (zh) T形外伸预制叠合楼板
CN212405651U (zh) 装配式预应力连续叠合楼盖
CN212802185U (zh) 一种装配式免拆模预制钢筋桁架楼板
CN210369293U (zh) 装配式建筑保温模壳一体化结构
CN206941800U (zh) 一种自带角钢模的预制柱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