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42177U - 电芯、电池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芯、电池包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42177U
CN218242177U CN202221696457.7U CN202221696457U CN218242177U CN 218242177 U CN218242177 U CN 218242177U CN 202221696457 U CN202221696457 U CN 202221696457U CN 218242177 U CN218242177 U CN 218242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pole
core
negative
t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64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果
吴诵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64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421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42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421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芯、电池包和车辆,所述电芯包括多个极芯,每个所述极芯上设置有正极耳和负极耳,多个所述正极耳的引出端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和/或,多个所述负极耳的引出端位于同一负极平面内。所述电芯的多个所述正极耳分别从多个所述极芯上引出后,为了便于多个所述正极耳之间的连接,可以将多个所述正极耳的引出端进行弯折,使得多个所述正极耳的引出端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降低了多个正极耳之间连接的难度,保证了所述电芯中极耳焊接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电芯、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芯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芯、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一个电池包中包括多个电芯时,多个电芯的正极耳一般要焊接到一起后连接至盖板,多个电芯的负极耳一般要焊接到一起后连接至盖板。
传统的电芯由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制成,多个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沿着电芯的厚度方向焊接于连接片上。对于尺寸较大的电芯组而言,多层的极耳叠加焊接的方式需要将极耳进行弯折,极耳在弯折区域容易出现极耳堆积的现象,不仅容易造成极耳伸入电芯内部,出现短路的现象,而且还容易出现极耳虚焊的风险,降低了电芯的连接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芯、电池包和车辆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包括:
多个极芯,每个所述极芯上设置有正极耳和负极耳;
多个所述正极耳的引出端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
和/或,多个所述负极耳的引出端位于同一负极平面内。
可选地,在垂直于所述正极平面的方向上,相邻所述正极耳之间留出正极间隙,和/或,在垂直于所述负极平面的方向上,相邻所述负极耳之间留出负极间隙。
可选地,所述正极间隙的尺寸范围为0.5-200mm,和/或,所述负极间隙的尺寸范围为0.5-200mm。
可选地,所述正极耳包括多个正极子极耳,多个所述正极子极耳叠层连接;
和/或,所述负极耳包括多个负极子极耳,多个所述负极子极耳叠层连接。
可选地,多个所述极芯叠层设置。
可选地,多个所述极芯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极芯和至少一个第二极芯,所述第一极芯包括第一正极耳,所述第二极芯包括第二正极耳;
所述第一正极耳包括第一贴合段和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一贴合段位于所述第一极芯和所述第一弯折段之间并且至少部分贴合在所述第一极芯的端部,所述第二正极耳包括第二贴合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贴合段位于所述第二极芯和所述第二弯折段之间并且至少部分贴合在所述第二极芯的端部,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二弯折段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
可选地,所述极芯中还包括第三极芯,所述第三极芯夹设于多个所述第一极芯和多个所述第二极芯之间;
所述第三极芯包括第三正极耳,所述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三正极耳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三正极耳等高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外引件,所述外引件上具有正极连接端和/或负极连接端;
多个所述正极耳的引出端与所述正极连接端焊接,和/或,多个所述负极耳的引出端与所述负极连接端焊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第一方面所述的电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芯,所述电芯包括多个极芯,每个所述极芯上设置有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电芯的多个所述正极耳分别从多个所述极芯上引出后,为了便于多个所述正极耳之间的连接,可以使得多个所述正极耳的引出端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降低了多个正极耳之间连接的难度以及避免了多个极耳在连接时发生弯折,保证了所述电芯中极耳焊接的稳定性。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的极片上设置露箔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的极片上设置极耳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的俯视图(不包括外引件);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的侧视图(不包括外引件);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的立体图(不包括外引件);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的极芯和外引件连接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的极芯和外引件连接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的极芯和外引件连接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的极芯和外引件连接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的极芯和外引件连接并预压后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的极芯和外引件连接并预压后的主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的极芯和外引件连接并预压后的侧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的极芯和外引件连接并预压后的俯视图。
其中:1、极芯;11、正极耳;12、负极耳;13、极片;14、露箔区;2、外引件;21、正极连接端;22、负极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芯,所述电芯包括:
多个极芯1,每个所述极芯1上设置有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具体可以是每个所述极芯1上从同一侧引出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也可以是每个所述极芯1上从相对两侧分别引出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但多个所述极芯1的多个正极耳11需要从同一侧引出,多个所述极芯1的多个负极耳12也需要从同一侧引出,以保证多个正极耳11之间的连接,以及多个负极耳12之间的连接。
参见图4至图6,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具体地,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为所述正极耳11上远离所述极芯1的端部,而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可以是所述正极耳11上小部分的区域,比如正极耳11的引出端只占正极耳11上小于50%的部分,或者,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也可以是所述正极耳11上大部分的区域,比如正极耳11的引出端占到正极耳11上大于50%的部分,并且在垂直于所述正极平面的方向上,相邻所述正极耳11之间留出正极间隙,参见图5,所述正极间隙H的尺寸范围为0.5-200mm。
具体地,所述极芯1可以是叠片极芯,比如极芯1通过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层叠后形成叠片极芯,所述极芯1也可以是卷绕极芯,比如极芯1通过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卷绕后形成卷绕极芯。而所述电芯还可以包括硬质铝壳,通过硬质铝壳包裹在极芯1的外部来形成硬质电芯,或者所述电芯可以包括铝塑膜,通过铝塑膜包裹在极芯1的外部来形成软包电芯。
多个所述极芯1可以通过叠层的方式形成叠层电芯,正极耳11从极芯1上引出后可以平行于叠层电芯的大面,也就是所述正极平面可以平行于叠层电芯的大面。而在垂直于所述正极平面的方向上将相邻所述正极耳11错开,也就是多个所述正极耳11可以沿叠层电芯的宽度方向依次延伸,使得多个所述正极耳11在叠层电芯的厚度方向上只占用一个正极耳11的厚度,也就是可以突破多个极芯1叠层设置时极耳厚度的限制,使得叠层电芯可以设置更多的极芯1,提高了叠层电芯的单体容量。
具体地,多个所述正极耳11分别从多个所述极芯1上引出后,为了便于多个所述正极耳11之间的连接,可以将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进行弯折,使得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比如图6中包括三个叠层设置的极芯1,三个极芯1上分别引出了一个正极耳11,由于三个正极耳11与极芯1连接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内,为了便于三个正极耳11之间的连接(比如三个正极耳11通过外引件上的正极连接端连接),可以将三个正极耳11的引出端(正极耳11远离极芯1的一端)进行弯折,具体为将两侧的两个正极耳11的引出端分别弯折到与中间的正极耳11平齐,使得三个正极耳11的引出端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以降低多个正极耳之间连接的难度。
而且相邻所述正极耳11之间的正极间隙H的尺寸范围在0.5-200mm的情况下,也就是将多个所述正极耳11错开排列,在避免相邻所述正极耳11之间接触的基础上,保证了多个正极耳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和/或,多个所述负极耳12的引出端位于同一负极平面内,并且在垂直于所述负极平面的方向上,相邻所述负极耳12之间留出负极间隙,所述负极间隙的尺寸范围为0.5-200mm。
具体地,多个所述负极耳12分别从多个所述极芯1上引出后,为了便于多个所述负极耳12之间的连接,可以将多个所述负极耳12的引出端进行弯折,使得多个所述负极耳12的引出端位于同一负极平面内。比如图6中包括三个叠层设置的极芯1,三个极芯1上分别引出了一个负极耳12,由于三个负极耳12与极芯1连接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内,为了便于三个负极耳12之间的连接(比如三个负极耳12通过外引件上的负极连接端连接),可以将三个负极耳12的引出端(负极耳12远离极芯1的一端)进行弯折,具体为将中间和一侧的两个负极耳12的引出端分别弯折到与另一侧的负极耳12平齐,使得三个负极耳12的引出端位于同一负极平面内,以降低多个负极耳之间连接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所述电芯包括多个极芯1,每个所述极芯1上设置有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并且在垂直于所述正极平面的方向上,相邻所述正极耳11之间留出正极间隙,所述正极间隙H的尺寸范围为0.5-200mm。多个所述正极耳11分别从多个所述极芯1上引出后,为了便于多个所述正极耳11之间的连接,可以将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进行弯折,使得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降低了多个正极耳11之间连接的难度,保证了所述电芯中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形成的极耳焊接的稳定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以及多个所述负极耳12的引出端位于同一负极平面内,可以突破多个极芯1设置时极耳厚度的限制,使得所述电芯可以设置更多的极芯1,提高了所述电芯的单体容量,还避免了通过连接片来连接极耳,降低了结构件的用量,有效控制了电芯的成本。
可选地,所述正极间隙H的尺寸范围为2-20mm,和/或,所述负极间隙的尺寸范围为2-20mm。
具体地,为了避免多个所述正极耳11之间接触时,可以将所述正极间隙H的尺寸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2mm,但是过大的正极间隙H也会使得多个所述正极耳11之间过于分散,限制了在有限尺寸内设置所述正极耳11的数量。为了在保证多个正极耳1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的同时设置更多的所述正极耳11,可以将所述正极间隙H的尺寸设置为小于或者等于20mm。
同样地,为了避免多个所述负极耳12之间接触时,可以将所述负极间隙的尺寸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2mm,但是过大的负极间隙也会使得多个所述负极耳12之间过于分散,限制了在有限尺寸内设置所述负极耳12的数量。为了在保证多个负极耳1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的同时设置更多的所述负极耳12,可以将所述负极间隙的尺寸设置为小于或者等于20mm。
可选地,所述正极耳11包括多个正极子极耳,多个所述正极子极耳叠层连接。
具体地,在单个所述极芯1上设置正极耳11时,可以是一个极芯1上设置有一个正极耳,而单个极芯1中可以包括多层正极片、多层负极片和多层隔离正极片和负极片的隔膜,而且多层正极片上可以设置有多个正极子极耳,所以在单个极芯1中包括多层正极片时,多个正极子极耳可以贴合后形成一个正极耳11,比如将多个正极子极耳焊接后形成一个正极耳11,以保证所述极芯1与外部连接的简洁性,简化了所述电芯的连接路径。
和/或,所述负极耳12也可以包括多个负极子极耳,多个所述负极子极耳叠层连接。
具体地,在单个所述极芯1上设置负极耳12时,可以是一个极芯1上设置有一个负极耳,而单个极芯1中可以包括多层正极片、多层负极片和多层隔离正极片和负极片的隔膜,而且多层负极片上可以设置有多个负极子极耳,所以在单个极芯1中包括多层负极片时,多个负极子极耳可以贴合后形成一个负极耳12,比如将多个负极子极耳焊接后形成一个负极耳12,以保证所述极芯1与外部连接的简洁性,简化了所述电芯的连接路径。
可选地,参见图6,多个所述极芯1叠层设置。
具体地,多个所述极芯1可以通过叠片方式堆叠起来形成所述电芯,而且多个所述极芯1上的极耳可以错开排列,具体为多个所述极芯1上的正极耳11错开排列,并且多个所述极芯1上的负极耳12错开排列。具体实现方式是在每个极芯1的极耳成型的工序中,让每个极芯1上的极耳位置不一样,便可以实现多个所述极芯1可以通过叠片方式堆叠后多个所述极芯1上的极耳可以错开排列,保证多个所述极芯1上的极耳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述电芯包括三个叠层设置的极芯1,三个极芯1的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从同侧引出,并且三个极芯1上的三个正极耳11在弯折至同一正极平面后错开排列,三个极芯1上的三个负极耳12在弯折至同一负极平面后错开排列。
可选地,多个所述极芯1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极芯和至少一个第二极芯,所述第一极芯包括第一正极耳,所述第二极芯包括第二正极耳;
所述第一正极耳包括第一贴合段和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一贴合段位于所述第一极芯和所述第一弯折段之间并且至少部分贴合在所述第一极芯的端部,所述第二正极耳包括第二贴合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贴合段位于所述第二极芯和所述第二弯折段之间并且至少部分贴合在所述第二极芯的端部,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二弯折段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
具体地,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需要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时,由于多个所述正极耳11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所述极芯1上,也就是多个所述正极耳11与不同的所述极芯1的连接位置不在同一平面内,这时可以将多个所述正极耳11进行弯折,使得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
而所述第一正极耳的引出端可以为部分第一弯折段,也可以是整个第一弯折段形成所述第一正极耳的引出端;同样地,所述第二正极耳的引出端可以为部分第二弯折段,也可以是整个第二弯折段形成所述第二正极耳的引出端。
可选地,所述极芯1中还包括第三极芯,所述第三极芯夹设于多个所述第一极芯和多个所述第二极芯之间;
所述第三极芯包括第三正极耳,所述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三正极耳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
具体地,所述电芯包括第一极芯、第二极芯和第三极芯三个极芯1,三个极芯1的第一正极耳、第二正极耳和第三正极耳的初始位置(与极芯连接的位置)不同。为了保证三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可以将第一正极耳和第二正极耳弯折至与第三正极耳处于同一正极平面内,而且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三正极耳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之后可以错开排列,以便于三个正极耳共同与电芯上正极端子的焊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三正极耳等高设置。
具体地,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可以是部分正极耳11进行弯折,而剩余部分正极耳11不需要弯折便可以保持与弯折极耳的引出端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这就会使得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长度不同,比如需要弯折的正极耳11的长度可以设置的较长,而不需要弯折的正极耳11的长度可以设置的较端,使得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可以等高设置,也就是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距离多个极芯1端面的距离相等后对齐设置,这样便可以有利于多个所述正极耳11之间的连接,比如通过同一片连接片便可以将多个所述正极耳11连接在一起,提高多个所述正极耳11一体连接的便捷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芯在制备过程中可以沿用现有卷绕机、叠片机和模切机等设备来实现,需要调整的仅仅是将设备上参数进行微调,无需开发新的设备,提高了所述电芯产业化的效率。
可选地,参见图1和图2,所述极芯1包括极片13,所述极片13上具有露箔区14,所述正极耳11和所述负极耳12焊接于所述露箔区14;
所述露箔区14的宽度尺寸范围为2-50mm,所述露箔区14的长度尺寸范围为2-50mm。
具体地,所述极片13可以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和负极片上分别形成有露箔区14,正极耳11可以焊接于正极片的露箔区14上,负极耳12可以焊接于负极片的露箔区14上。正极片和负极片上的露箔区14的形成可以是正极片和负极片进入激光洗片机后,通过激光洗片机对正极片和负极片的露箔区14上的涂层进行激光打点和清洗,便可以露出正极片和负极片上露箔区14的光铜箔和光铝箔。
而所述露箔区14的尺寸可以在实现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焊接稳定性的基础上,保证所述极片13上活性物质涂层的涂覆量。也就是可以将所述露箔区14的宽度尺寸范围限定在2-50mm,所述露箔区14的长度尺寸范围限定在2-50mm,所述露箔区14的宽度方向具体可以为所述极片13的延伸方向,而所述露箔区14的长度方向具体可以为所述极片13上露箔区14深入极片13的深度方向。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露箔区14的宽度尺寸为30mm,露箔区14的长度尺寸为40mm,比如图1中露箔区14的在水平方向的尺寸为30mm,露箔区14在竖直方向的尺寸为40mm。
可选地,所述正极耳11的宽度范围为2-20mm,所述负极耳12的宽度范围为2-20mm。
具体地,所述正极耳11可以是铜带,所述负极耳12可以是铝带,铜带与铝带的宽度范围可以为2-20mm,也就是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的宽度可以小于露箔区14的宽度,以避免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在焊接至露箔区14时对极片13上活性物质涂层造成影响。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露箔区14的宽度尺寸为30mm,正极耳11的宽度可以为10mm,负极耳12的宽度也可以为10mm,以便于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在露箔区上进行焊接。
另外,对于卷绕极片在展开后的露箔区14的设置,可以控制两个相邻的露箔区14之间距离接近裁切后极片的长度,比如在裁切后极片的长度为1200mm时,可以设置两个相邻的露箔区14之间的距离为1233mm,以在两个相邻的露箔区14所在的两个极片形成极芯1后,将两个极芯1叠层设置后可以形成正极间隙或者负极间隙。
可选地,参见图7至图14,所述电芯还包括外引件2,所述外引件2上具有正极连接端21和负极连接端22;
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与所述正极连接端21焊接,和/或,多个所述负极耳12的引出端与所述负极连接端22焊接。
具体地,参见图7至图10,在将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与所述正极连接端21焊接时,由于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在经过整平后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可以使得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与外引件2上的正极连接端21均形成良好的贴合关系,保证了多个所述正极耳11之间的厚度均一和薄型化,以便于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与所述正极连接端21同时焊接;同样地,在将多个所述负极耳12的引出端与所述负极连接端22焊接时,由于多个所述负极耳12的引出端在经过整平后位于同一负极平面内,可以使得多个所述负极耳12的引出端与外引件2上的负极连接端22均形成良好的贴合关系,保证了多个所述负极耳12之间的厚度均一和薄型化,以便于多个所述负极耳12的引出端与所述负极连接端22同时焊接。
具体地,所述电芯可以为铝壳电芯,也可以为软包电芯。所述电芯为铝壳电芯时,外引件2可以为铝壳上的盖板,盖板上可以设置有便于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连接的正极连接端21焊接,和/或,多个所述负极耳12的引出端连接的负极连接端22。
所述电芯为软包电芯时,外引件2可以为软包电芯上的大极耳,大极耳上可以设置有便于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连接的正极连接端21焊接,和/或,多个所述负极耳12的引出端连接的负极连接端22。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1至图14,在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和多个所述负极耳12的引出端均与外引件2连接后,可以将外引件2与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一起进行预压,使得外引件2贴近到多个极芯1形成的端面上,在压缩了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的设置空间的基础上,还可以便于后续极芯的加入,以及外引件2与电芯壳体的焊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的电芯。
具体地,所述电池包的电芯中包括多个极芯1,每个所述极芯1上设置有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并且在垂直于所述正极平面的方向上,相邻所述正极耳11之间留出正极间隙。多个所述正极耳11分别从多个所述极芯1上引出后,为了便于多个所述正极耳11之间的连接,可以将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进行弯折,使得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降低了多个正极耳11之间连接的难度,保证了所述电芯中极耳焊接的稳定性。
另外,本申请的所述电池包中电芯可以不包括盖板,也就是多个所述的电芯可以形成软包电池包;或者所述电池包中电芯也可以包括盖板,使得所述电池包形成铝壳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的电池包。
具体地,所述车辆的电池包中,包括含有多个极芯1的电芯,每个所述极芯1上设置有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并且在垂直于所述正极平面的方向上,相邻所述正极耳11之间留出正极间隙。多个所述正极耳11分别从多个所述极芯1上引出后,为了便于多个所述正极耳11之间的连接,可以将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进行弯折,使得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降低了多个正极耳11之间连接的难度,保证所述电池包给所述车辆提供动力的稳定性。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极芯(1),每个所述极芯(1)上设置有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
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
和/或,多个所述负极耳(12)的引出端位于同一负极平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正极平面的方向上,相邻所述正极耳(11)之间留出正极间隙,和/或,在垂直于所述负极平面的方向上,相邻所述负极耳(12)之间留出负极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间隙的尺寸范围为0.5-200mm,和/或,所述负极间隙的尺寸范围为0.5-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11)包括多个正极子极耳,多个所述正极子极耳叠层连接;
和/或,所述负极耳(12)包括多个负极子极耳,多个所述负极子极耳叠层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极芯(1)叠层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极芯(1)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极芯和至少一个第二极芯,所述第一极芯包括第一正极耳,所述第二极芯包括第二正极耳;
所述第一正极耳包括第一贴合段和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一贴合段位于所述第一极芯和所述第一弯折段之间并且至少部分贴合在所述第一极芯的端部,所述第二正极耳包括第二贴合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贴合段位于所述第二极芯和所述第二弯折段之间并且至少部分贴合在所述第二极芯的端部,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二弯折段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1)中还包括第三极芯,所述第三极芯夹设于多个所述第一极芯和多个所述第二极芯之间;
所述第三极芯包括第三正极耳,所述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三正极耳位于同一正极平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三正极耳等高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引件(2),所述外引件(2)上具有正极连接端(21)和/或,负极连接端(22);
多个所述正极耳(11)的引出端与所述正极连接端(21)焊接,和/或,多个所述负极耳(12)的引出端与所述负极连接端(22)焊接。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芯。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
CN202221696457.7U 2022-07-01 2022-07-01 电芯、电池包和车辆 Active CN2182421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6457.7U CN218242177U (zh) 2022-07-01 2022-07-01 电芯、电池包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6457.7U CN218242177U (zh) 2022-07-01 2022-07-01 电芯、电池包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42177U true CN218242177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74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6457.7U Active CN218242177U (zh) 2022-07-01 2022-07-01 电芯、电池包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421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09604B1 (ko) 리튬 2차 전지
WO2019024873A1 (zh) 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214428747U (zh) 一种多极耳电芯及电池
CN205429100U (zh) 锂离子电芯
CN217933930U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包
CN112864350A (zh) 电芯及电池
CN114975864A (zh) 极片、电芯结构、锂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CN111354981A (zh) 电芯结构、锂电池以及终端设备
CN202454681U (zh) 高效率锂离子电池
CN218242177U (zh) 电芯、电池包和车辆
CN113812016B (zh) 极片、应用该极片的电极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7117342A (zh) 一种电芯及电池
CN217114709U (zh) 一种电池
CN114188673B (zh) 电芯及电子设备
CN116404269A (zh) 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5911557U (zh) 电芯极片、电芯极组和电芯
CN214378756U (zh) 电芯结构、锂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CN216015452U (zh) 一种带齿纹密封边的软包装锂离子电芯
CN213936467U (zh) 裸电芯的极耳连接结构和软包电池
CN201498558U (zh) 具有直贴式极耳的软包装动力锂离子电池
JP2012033277A (ja) 積層型二次電池
CN220774673U (zh) 一种正负极片交错排布的叠片电芯及电池
CN215680904U (zh) 一种四卷芯锂电池
CN218123668U (zh) 一种用于多极耳电芯化成的连接结构
CN221009018U (zh) 多极耳电芯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