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20296U - 介质传输管路 - Google Patents

介质传输管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20296U
CN218220296U CN202221624755.5U CN202221624755U CN218220296U CN 218220296 U CN218220296 U CN 218220296U CN 202221624755 U CN202221624755 U CN 202221624755U CN 218220296 U CN218220296 U CN 2182202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flexible sleeve
flexible
media transport
tub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247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康伟
张爱丽
万星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eiji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eiji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eiji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eiji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2475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202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202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202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介质传输管路,其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该管路包括:至少一个中空的第二通道;第一挠性套管,其套设于该第二通道的外部,该第一挠性套管与该第二通道之间形成第一隔热层;第二挠性套管,其套设于该第一挠性套管的外部,以与该第二挠性套管之间形成第二隔热层,该第二挠性套管包括本体和自所述本体延伸且中空的对接部,该对接部用于与该外部设备对接,以使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二通道连通。本申请在实现绝热的同时获得一种柔性的适于低温介质传输的管路,便于医生进行穿刺操作。

Description

介质传输管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质传输管路。
背景技术
冷冻消融是一种应用冷冻消除靶组织的医疗技术。相比热消融术而言,冷冻消融术中患者因不用耐受高温而减少疼痛。
冷冻消融所采用的探针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气体节流效应即焦耳汤普逊原理:高压常温气体如氮气、氩气等,通过节流膨胀后温度降低实现冷冻。对于该类型的冷冻探针,因为输送的是常温气体,通常不需要考虑传输管路和接头的绝热问题。另外一种类型通过低温制冷剂如液氮,蒸发吸热带走组织热量,对于该类型探针,由于输送的是低温冷冻介质,因此需要考虑传输管路以及接头的绝热方式,防止发生显著漏热,引起降温速度慢以及结霜、凝露等不良现象。
对于基于低温冷冻介质原理的冷冻消融探针,为了解决连接管路以及接头绝热问题,现有技术通常将该部分结构设计为真空绝热形式,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漏热现象。然而,真空绝热形式的连接管路通常超过2m,整体进行真空加工成本过高,且真空结构需要采用双层金属夹层结构并有一定的间隙,因此真空形式的传输管路较粗、较重且弯曲定型性能不佳,不便于医生进行穿刺操作,且会形成较大的应力,引起探针定位偏移。
因此,亟需一种柔性的适于低温介质传输的管路。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介质传输管路,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介质传输管路,其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该外部设备具有至少一个中空的第一通道,该管路包括:至少一个中空的第二通道;第一挠性套管,其套设于该第二通道的外部,该第一挠性套管与该第二通道之间形成第一隔热层;第二挠性套管,其套设于该第一挠性套管的外部,以与该第二挠性套管之间形成第二隔热层,该第二挠性套管包括本体和自所述本体延伸且中空的对接部,该对接部用于与该外部设备对接,以使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二通道连通,而供介质在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二通道内流动。
可选地,该对接部包括:第一管状连接部,其自该本体沿径向向内延伸;第二管状连接部,其自该第一管状连接部沿平行于轴向的方向向一端延伸,且该第二管状连接部的直径≤该第二挠性套管的直径。
可选地,外部设备还包括接头,该接头包括:管状承接部,其用于承接该第一通道和/或该第二通道;适配部,其与该管状承接部连接,并与该第二管状连接部相适配;连接件,其与该适配部连接,用于与该外部设备连接。
可选地,该第二管状连接部的外部设有夹紧单元,其包括可相互卡合的二夹紧件,该二夹紧件卡合后形成圆环,以向该第二管状连接部施加夹紧力。
可选地,该第一挠性套管的至少一端设有限位件,该外部设备设有凸起,该凸起可于该限位件中沿轴向移动并受该限位件的限制。
可选地,该传输管路包括二第二通道,该外部设备具有二第一通道,当该对接部与该外部设备对接时,每一第二通道对接一第一通道,以形成流进和流出双向通路。
可选地,该第一挠性套管与该第二通道之间设有第一支撑件,该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固定部,其沿周向抵靠于该第一挠性套管的内侧;第二固定部,其沿周向包绕该第二通道;连接部,其连接该第一固定部和该第二固定部。
可选地,该第一挠性套管与该第二挠性套管之间设有第二支撑件,该第二支撑件抵靠于该第一挠性套管的外侧和该第二挠性套管的内侧。
可选地,该第一挠性套管的厚度为0.2~1mm。
可选地,该第二挠性套管的厚度为0.02~0.1mm。
可选地,该介质的温度在-200℃~0℃之间。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介质传输管路通过设置第一挠性套管、第二挠性套管,并分别在第一挠性套管与该第二通道之间形成第一隔热层,以及第一挠性套管与第二挠性套管之间形成第二隔热层,在实现绝热的同时获得一种柔性的适于低温介质传输的管路,便于医生进行穿刺操作,大大改善了因为传统真空结构的连接管路应力较大引起探针定位偏移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申请一种介质传输管路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B-1C分别是本申请一种介质传输管路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和侧视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介质传输管路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介质传输管路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A-4B分别是本申请一种介质传输管路的对接部与外部设备的接头的爆炸图和立体图;
图4C是图4A所示的本申请一种介质传输管路的对接部与外部设备的接头的一部分的爆炸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介质传输管路的第一支撑件的侧视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介质传输管路的另又一实施例与外部设备的接头的立体图。
元件标号
10:介质传输管路;20:外部设备;201:第一通道;101:第二通道;102:第一挠性套管;103:第一隔热层;104:第二挠性套管;105:第二隔热层;1041:本体;1042:对接部;1142:第一管状连接部;1242:第二管状连接部;1342:接头;1342-1:管状承接部;1342-2:适配部;1342-3:连接件;1542:夹紧单元;1542-1、1542-2:夹紧件;1021:限位件;106:第一支撑件;1061:第一固定部;1062:第二固定部;1063: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实现。
参见图1A至图6,在本申请一具体实现中,提供一种介质传输管路10,其用于与外部设备20连接,外部设备20具有至少一个中空的第一通道201,管路包括:至少一个中空的第二通道101;第一挠性套管102,其套设于第二通道101的外部,第一挠性套管102与第二通道101形成第一隔热层103;第二挠性套管104,其套设于第一挠性套管102的外部,以与第二挠性套管104之间形成第二隔热层105,第二挠性套管104包括本体1041和自所述本体1041延伸且中空的对接部1042,本体1041的两端或一端设有对接部1042,对接部1042用于与外部设备20对接,以使第一通道201与第二通道101连通,而供介质在第一通道201和第二通道101内流动。
第一通道201的数量可以与第二通道101的数量相同,以便每一个第一通道201均可与一个第二通道101连通。介质的温度可在-200℃~0℃之间。第一挠性套管102可以为薄壁塑料软管,其厚度可为0.2~1mm,第一挠性套管102与第二通道101之间形成空气隔热层。第二挠性套管104的厚度可为0.02~0.1mm。第二通道101的材质可以为塑料软管或金属软管。第一隔热层103和第二隔热层105可以有效地实现绝热,同时能够防止结霜、凝露现象的发生。而第二通道101、第一挠性套管102、第二挠性套管104均采用柔性材质,可以使传输管路保持柔性。
如图2-3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传输管路包括两个第二通道101,相应地,外部设备20也具有两个第一通道201,当对接部1042与外部设备20对接时,每个第二通道101对接一个第一通道201,以形成流进和流出双向通路。
如图4A-4C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对接部1042包括:第一管状连接部1142,其自本体1041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类似于锥形的形状;第二管状连接部1242,其自第一管状连接部1142沿平行于轴向的方向延伸;接头1342,其包括:管状承接部1342-1,其用于承接第一通道201或第二通道101;适配部1342-2,其与管状承接部1342-1连接,并与第二管状连接部1242相适配;连接件1342-3,其与适配部1342-2连接,用于与外部设备20连接,连接件1342-3可以通过与外部设备20螺纹连接、卡接或其他连接形式。适配部1342-2与第二管状连接部1242相适配的方式可以为直径相配合,或者相互卡合、锁紧等形式。例如在图4C中,适配部1342-2的外径略小于第二管状连接部1242的内径,以使得适配部1342-2能够插入第二管状连接部1242中。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管状连接部1242的外部设有夹紧单元1542,其包括可相互卡合的二夹紧件1542-1、1542-2,夹紧件1542-1和夹紧件1542-2可以为两个半圆,半圆的两端均设置卡合件,二夹紧件卡合后形成圆环,以向第二管状连接部1242施加轴向的夹紧力,使适配部1342-2与第二管状连接部1242更加紧密地配合。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挠性套管102与第二通道101之间设有第一支撑件106,第一支撑件106具有:第一固定部1061,其沿周向抵靠于第一挠性套管102的内侧;第二固定部1062,其沿周向包绕第二通道101;连接部1063,其连接第一固定部1061和第二固定部1062。第一支撑件106可以防止第一挠性套管102与第二通道101相互接触或距离太近,使得在第一挠性套管102与第二通道101之间的绝热效果更好。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挠性套管102与第二挠性套管104之间设有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抵靠于第一挠性套管102的外侧和第二挠性套管104的内侧。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介质传输管路10的两端均设有对接部1042,在本申请一另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介质传输管路10的一端设有对接部1042,另一端设有探针。第一挠性套管102的至少一端设有1021,外部设备20设有凸起,例如1021可以为通孔,在第一通道201的一端设有凸起,凸起可于1021中沿轴向移动并受1021的限制。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介质传输管路10通过设置第一挠性套管102、第二挠性套管104,并分别在第一挠性套管102与第二通道101之间形成第一隔热层103,以及第一挠性套管102与第二挠性套管104之间形成第二隔热层105,在实现绝热的同时获得一种柔性的适于低温介质传输的管路,便于医生进行穿刺操作,大大改善了因为传统真空结构的连接管路应力较大引起探针定位偏移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介质传输管路,其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该外部设备具有至少一个中空的第一通道,其特征在于,该管路包括:
至少一个中空的第二通道;
第一挠性套管,其套设于该第二通道的外部,该第一挠性套管与该第二通道之间形成第一隔热层;
第二挠性套管,其套设于该第一挠性套管的外部,以与该第二挠性套管之间形成第二隔热层,该第二挠性套管包括本体和自所述本体延伸且中空的对接部,该对接部用于与该外部设备对接,以使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二通道连通,而供介质在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二通道内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输管路,其特征在于,该对接部包括:
第一管状连接部,其自该本体沿径向向内延伸;
第二管状连接部,其自该第一管状连接部沿平行于轴向的方向向一端延伸,且该第二管状连接部的直径≤该第二挠性套管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输管路,其特征在于,该外部设备还包括接头,该接头包括:
管状承接部,其用于承接该第一通道和/或该第二通道;
适配部,其与该管状承接部连接,并与该第二管状连接部相适配;
连接件,其与该适配部连接,用于与该外部设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传输管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管状连接部的外部设有夹紧单元,其包括可相互卡合的二夹紧件,该二夹紧件卡合后形成圆环,以向该第二管状连接部施加夹紧力。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传输管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挠性套管的至少一端设有限位件,该外部设备设有凸起,该凸起可于该限位件中沿轴向移动并受该限位件的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输管路,其特征在于,该传输管路包括二第二通道,该外部设备具有二第一通道,当该对接部与该外部设备对接时,每一第二通道对接一第一通道,以形成流进和流出双向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输管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挠性套管与该第二通道之间设有第一支撑件,该第一支撑件具有:
第一固定部,其沿周向抵靠于该第一挠性套管的内侧;
第二固定部,其沿周向包绕该第二通道;
连接部,其连接该第一固定部和该第二固定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输管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挠性套管与该第二挠性套管之间设有第二支撑件,该第二支撑件抵靠于该第一挠性套管的外侧和该第二挠性套管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输管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挠性套管的厚度为0.2~1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输管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挠性套管的厚度为0.02~0.1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输管路,其特征在于,该介质的温度在-200℃~0℃之间。
CN202221624755.5U 2022-06-27 2022-06-27 介质传输管路 Active CN2182202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24755.5U CN218220296U (zh) 2022-06-27 2022-06-27 介质传输管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24755.5U CN218220296U (zh) 2022-06-27 2022-06-27 介质传输管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20296U true CN218220296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73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24755.5U Active CN218220296U (zh) 2022-06-27 2022-06-27 介质传输管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202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89136A1 (en) Cryo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quick coupling mechanism
US6475212B2 (en) Cryosurgical probe with sheath
AU757135B2 (en) Stretchable cryoprobe sheath
US6134893A (en) Swivel bayonet joint for cryogenic fluids
US20110178514A1 (en) Cryosurgical Instrument Insulating System
WO2003061498B1 (en) Cryosurgical probe with bellows shaft
EP0396624A1 (en) THERMAL WELL REMOTE CONDENSER WITH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US4206760A (en) Bearing coupling for enabling the tip of a cryosurgical instrument to be rotated independently of inlet and exhaust tubes
CN218220296U (zh) 介质传输管路
US20150338008A1 (en) Multi-Lumen Axial Cryogenic Connector
CN110107777A (zh) 一种绝热支撑装置
JP2008121746A (ja) 超電導送電用断熱多重管の曲管部
US3843171A (en) Cryogenic transfer swivel
US20240016532A1 (en) Cryosurgical Probe with Enhanced Thermal Performance
CN207471021U (zh) 一种真空夹层低温流体传输管道
CN218305094U (zh) 密封接头组件
US11413085B2 (en) Cryoprobe
JP2002506959A (ja) 低温流体用導管の連結器具
CN219331877U (zh) 接头组件、第一类型接头及第二类型接头
WO2020101809A1 (en) Thermal insulated flexible high-pressure hose
CN115137468B (zh) 非真空流体传输装置及消融针系统
CN107725972A (zh) 一种真空夹层低温流体传输管道
CN218792468U (zh) 分体式消融针及冷冻消融穿刺系统
CN217737539U (zh) 暖风机出风口保温结构
CN218523413U (zh) 介质传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