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20234U - 一种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20234U
CN218220234U CN202221142917.1U CN202221142917U CN218220234U CN 218220234 U CN218220234 U CN 218220234U CN 202221142917 U CN202221142917 U CN 202221142917U CN 218220234 U CN218220234 U CN 2182202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ps holder
forceps
assembly
clamping
qiangj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429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杰
王庆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11429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202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202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202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其包括操作组件、连接组件以及钳夹组件,当对操作组件施加外部压力时,相互靠拢的夹板进而挤压钳夹组件的钳身部,带动钳夹组件的钳夹部打开,从而夹持组织,在放松对操作组件的施压后,弹性件不再受挤压力,弹性件自动扩张复位,从而带动钳夹组件的钳身部打开,同时钳夹组件的钳夹部重新聚拢夹紧,以实现组织的持续夹持,无需持续提供夹持力,依靠弹性件提供持续稳定的加持力。夹板上设有牵引孔,皮筋或丝线穿过牵引孔,实现对组织的夹持牵引,从而轻松暴露手术区域,且可灵活改变夹持点,以暴露新的手术区域。

Description

一种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
背景技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是前沿的微创技术,手术中手术器械及设备经脐孔进入腹腔,利用脐部皱壁遮挡手术切口。与传统腹腔镜腹部微创手术相比,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将疤痕隐藏于脐孔内,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微创化,具有切口小、恢复快、感染率低等优势。
其中,手术视野的完美暴露是手术成功实施的前提。然而,在单孔腔镜微创手术中,需置入腹腔的手术器械均集中在单孔进入,手术过程中的同轴操作严重限制了手术视野,且器械之间会发生相互干涉、妨碍,影响手术解剖、分离等操作的灵活性。
因此,需要对组织进行牵引和固定,以充分暴露手术视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有利于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且夹持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其包括:
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包括两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的一端相互连接形成连接部,至少一个所述夹板上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牵引孔,两个所述夹板上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均设有安装孔;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和两个限位件,两个所述限位件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夹板的外侧,所述连接杆设于两个所述夹板之间,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夹板上的所述安装孔,并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件连接;以及
钳夹组件,所述钳夹组件包括两个钳夹体,两个所述钳夹体之间通过铰接部转动连接,各所述钳夹体通过所述铰接部分为钳夹部和钳身部,两个所述钳身部之间连接有弹性件,且两个所述钳身部均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杆穿设两个所述钳身的连接孔,且所述钳夹组件与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操作组件相连并设于所述钳夹组件的翻转轨迹上。
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夹板上,所述第一限位板设于所述钳夹组件翻转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限位板设于所述钳夹组件翻转的第二方向上。
优选地,两个所述钳夹体分别为第一钳夹体和第二钳夹体,所述第一钳夹体的钳夹部的内侧面设有咬合齿,所述第二钳夹体的钳夹部的内侧面设有破损槽,所述咬合齿和所述破损槽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钳夹体的钳身部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钳夹体的钳身部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钳夹体和第二钳夹体的钳夹部为弧形结构。
优选地,两个所述夹板的外侧壁设有防滑纹。
优选地,两个所述夹板的侧边缘为向外侧凸起的增厚边缘。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呈扁平状,且贴合于所述夹板的外侧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包括操作组件、钳夹组件以及用于连接操作组件与钳夹组件的连接组件,当对操作组件施加外部压力时,相互靠拢的夹板进而挤压钳夹组件的钳身部,带动钳夹组件的钳夹部打开,从而夹持组织,在放松对操作组件的施压后,弹性件不再受挤压力,弹性件自动扩张复位,从而带动钳夹组件的钳身部打开,同时钳夹组件的钳夹部重新聚拢夹紧,以实现组织的持续夹持,无需持续提供夹持力,依靠弹性件提供持续稳定的夹持力。同时,夹板上设有牵引孔,皮筋或丝线穿过牵引孔,实现对组织的夹持牵引,从而轻松暴露手术区域,且随着手术进行,可灵活改变夹持点,再次暴露新的手术区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折叠状态下);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的侧视图。
图中:100、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
1、操作组件;11、夹板;12、连接部;13、牵引孔;14、安装孔;15、防滑纹;
2、连接组件;21、连接杆;22、限位件;
3、钳夹组件;31、第一钳夹体;311、第一钳夹部;312、第一钳身部;32、第二钳夹体;321、第二钳夹部;322、第二钳身部;33、连接孔;34、弹性件;35、铰接部;36、咬合齿;37、破损槽;
4、限位组件;41、第一限位板;42、第二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也即,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100,其包括操作组件1、连接组件2以及钳夹组件3,操作组件1包括两个夹板11,两个夹板11的一端相互连接形成连接部12,至少一个所述夹板11上靠近所述连接部12的一端设有牵引孔13,两个夹板11上远离连接部12的一端均设有安装孔14,优选地,两个安装孔14相对设置;其中,连接组件2包括连接杆21和两个限位件22,两个所述限位件22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夹板11的外侧,连接杆21设于两个所述夹板11之间,且所述连接杆21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夹板11上的所述安装孔14,并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件22连接,由此将两个夹板11限制于两个限位件22之间,即两个夹板11只能在两个限位件22之间沿连接杆21向内滑动靠拢,无法向外扩张。具体地,自然状态下,两个夹板11构成“V”字型结构,两个夹板11的外侧壁与限位件22抵接,当两个夹板11受压时,两个夹板11沿连接杆21上滑动并相互靠拢。
其中,钳夹组件3包括两个钳夹体,两个钳夹体分别为第一钳夹体31和第二钳夹体32,第一钳夹体31和第二钳夹体32通过铰接部相互交叉连接,第一钳夹体31通过铰接部分为第一钳夹部311和第一钳身部312,第二钳夹体32通过铰接部分为第二钳夹部321和第二钳身部322,第一钳身部312和第二钳身部322上均设有连接孔33,钳夹组件3通过连接孔33转动连接于连接杆21上。
具体地,钳夹组件3可绕连接杆21翻转,如图3所示,当不需要使用钳夹组件3时,钳夹组件3翻转至两个夹板11之间,以减小该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100的占位体积,同时,将钳夹部收容于两个夹板11之间,可有效保护钳夹部不受到外界碰撞、摩擦等带来的磨损。如图1、2、4所示,当需要使用钳夹组件3时,钳夹组件3绕连接杆21翻转出来,并与操作组件1呈一定角度,由此在手术过程中,操作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钳夹组件3与操作组件1的角度,以获得最佳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
同时,第一钳身部312和第二钳身部322均设于两个夹板11之间,且第一钳身部312和第二钳身部322之间连接有弹性件34,优选地,弹性件34为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一钳身部31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钳身部32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钳身部312、第二钳身部32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复位弹簧套设于连接杆21的外侧,通过连接杆21对复位弹簧产生的弹力方向起导向作用。
当操作者对操作组件1加压时,两个夹板11沿连接杆21滑动并相对靠拢,与此同时,连接杆21上的复位弹簧受到两个夹板11的挤压,第一钳身部312和第二钳身部322相互靠拢,由于第一钳夹体31和第二钳夹体32通过铰接部相互交叉连接,当第一钳身部312和第二钳身部322受到挤压相互靠拢的同时,第一钳夹部311和第二钳夹部321相互分开,此时,操作者让打开的第一钳夹部311和第二钳夹部321对准需要夹持牵引的组织,从而完成夹持工作。随即放松对操作组件1的施压,由于第一钳身部312和第二钳身部322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放松施压后,复位弹簧自动回弹,使得第一钳身部312和第二钳身部322沿连接杆21滑动并相互分离,第一钳夹部311和第二钳夹部321再次相互靠拢、紧紧夹持着组织,相比于人工夹持,本实施例提供的钳夹组件3的夹持力相对稳定。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100包括操作组件1、钳夹组件3以及用于连接操作组件1与钳夹组件3的连接组件2,当对操作组件1施加外部压力时,相互靠拢的夹板11进而挤压钳夹组件3的钳身部,带动钳夹组件3的钳夹部打开,从而夹持组织,在放松对操作组件1的施压后,弹性件34不再受挤压力,弹性件34自动扩张复位,从而带动钳夹组件3的钳身部打开,同时钳夹组件3的钳夹部重新夹紧,以实现组织的持续夹持,无需持续提供夹持力,依靠弹性件34提供持续稳定的加持力。同时,夹板11上设有牵引孔13,同时使用二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100,皮筋或丝线穿过牵引孔13,一个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100夹持于腹膜,另一个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100夹持术区,实现对组织的夹持牵引,从而轻松暴露手术区域,且随着手术进行,可灵活改变夹持点,再次暴露新的手术区域。
优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100还包括限位组件4,限位组件4与所述操作组件1相连,并设于钳夹组件3的翻转轨迹上用于限制钳夹组件3的翻转方向。具体地,如图1、2、3所示,限位组件4包括第一限位板41和第二限位板42,第一限位板41和第二限位板42分别连接于夹板11上,第一限位板41设于钳夹组件3翻转的第一方向A上,第二限位板42设于钳夹组件3翻转的第二方向B上。
如图1、2、3、4所示,第一限位板41安装于夹板11远离连接部12的一端的端部,第一限位板41一端与其中一个夹板11连接,第一限位板41另一端向另外一个夹板11的方向延伸,优选地,第一限位板41与连接杆21平行,当钳夹组件3绕设在操作组件1外,且与操作组件平行时,第一限位板41对钳夹组件3起到一定的限位、支撑作用,防止钳夹组件3继续沿第一方向A旋转。第二限位板42安装于夹板11靠近连接部12的一端,第二限位板42的一端与与其中一个夹板11连接,第二限位板42另一端向另外一个夹板11的方向延伸,优选地,第二限位板42均与连接杆21平行,当钳夹组件3绕设在操作组件1内,且与操作组件平行时,第二限位板42对钳夹组件3起到一定的限位、支撑作用,防止钳夹组件3继续沿第二方向B旋转,此时钳夹组件3收容于两个夹板和第二限位板围设成的收容腔内,由此使得钳夹组件3绕连接杆21在0-180°的角度上翻转。
为了方便牵引,如图1、3所示,至少一个夹板11上靠近连接部12的一端设有牵引孔13,进一步地,两个夹板11上靠近连接部12的一端均设有牵引孔13,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牵引孔13相对设置,且为圆孔,圆孔的孔径便于穿设牵引绳。
为了提高钳夹组件3的夹持稳定性,优选地,第一钳夹部311的内侧面设有咬合齿,第二钳夹部321的内侧面设有破损槽,自然状态下,第一钳夹部311和第二钳夹部321相互贴合,咬合齿和破损槽相互啮合,咬合齿和破损槽相互配合来增加钳夹部与组织之间的接触面积,防止牵引过程中脱落,有效保证夹持的稳定性。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钳夹部311和第二钳夹部321均为弧形结构。
优选地,两个所述夹板11的外侧壁设有防滑纹15,且两个所述夹板11的侧边缘为向外侧凸起的增厚边缘,在单孔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使用腔镜器械作用于操作组件1,即作用于两个夹板11的外侧壁进行施压,夹板11外侧壁的防滑纹15可增加了操作时手感及接触摩擦力;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增厚边缘的高度凸出于夹板的表面高度,当腔镜器械作用于夹板11时,若出现打滑,增厚边缘防止腔镜器械滑脱于夹板,避免腔镜器械对组织造成伤害。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限位件22呈扁平状,且贴合于所述夹板11的外侧壁,具体地,限位件22表明光滑,边缘贴合于底座表面,由此可避免刮伤组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包括两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的一端相互连接形成连接部,至少一个所述夹板上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牵引孔,两个所述夹板上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均设有安装孔;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和两个限位件,两个所述限位件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夹板的外侧,所述连接杆设于两个所述夹板之间,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夹板上的所述安装孔,并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件连接;以及
钳夹组件,所述钳夹组件包括两个钳夹体,两个所述钳夹体之间通过铰接部转动连接,各所述钳夹体通过所述铰接部分为钳夹部和钳身部,两个所述钳身部之间连接有弹性件,且两个所述钳身部均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杆穿设两个所述钳身的连接孔,且所述钳夹组件与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操作组件相连并设于所述钳夹组件的翻转轨迹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夹板上,所述第一限位板设于所述钳夹组件翻转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限位板设于所述钳夹组件翻转的第二方向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钳夹体分别为第一钳夹体和第二钳夹体,所述第一钳夹体的钳夹部的内侧面设有咬合齿,所述第二钳夹体的钳夹部的内侧面设有破损槽,所述咬合齿和所述破损槽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钳夹体的钳身部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钳夹体的钳身部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夹体和第二钳夹体的钳夹部为弧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板的外侧壁设有防滑纹。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板的侧边缘为向外侧凸起的增厚边缘。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呈扁平状,且贴合于所述夹板的外侧壁。
CN202221142917.1U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 Active CN2182202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42917.1U CN218220234U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42917.1U CN218220234U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20234U true CN218220234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71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42917.1U Active CN218220234U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202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43101A (en) Disposable clip for temporary vessel occulsion
US20070027474A1 (en) Pressure limiting forceps
PT732078E (pt) Instrumento para aplicacao de pincas cirurgicas
WO1993021832A1 (en) Membrane endoscopic retractor
US9271712B2 (en) Retraction device for laparoscopy
US9023073B2 (en) Multi-trocar system
CN209269768U (zh) 钉仓组件及医用吻合器
CN109770975B (zh) 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牵拉夹
US7294140B2 (en) Device for holding trocar sleeves
CN218220234U (zh) 一种单孔腔镜用组织牵引器
CN209826824U (zh) 腹腔镜组织夹
JPH10272139A (ja) 誘導補助器具
CN217611234U (zh) 可限位施夹钳
EP2429437A1 (en) Sub-xiphoid ablation clamp and method of sub-xiphoid ablation
CN204581368U (zh) 一种显微神经牵开器
CN211583334U (zh) 一种普外科止血钳
CN213722227U (zh) 多用途腔镜下血管阻断夹
CN211213376U (zh) 一种带有麻醉装置的多功能外科手术钳
CN217592966U (zh) 一种普外科医生用带自锁结构的伤口止血钳
CN213722224U (zh) 一种用于腹腔镜肝脏手术的肝门阻断装置
CN216495439U (zh) 一种腹壁吻合器
CN212973012U (zh) 可与多种夹持工具配合使用的新型止血夹
CN215023396U (zh) 一种神经内镜用吸引器
CN219661788U (zh) 一种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悬吊夹
CN211511959U (zh) 一种微创手术用手术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Qingliang

Inventor after: Li Xiaojie

Inventor before: Li Xiaojie

Inventor before: Wang Qing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