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19438U - 电子设备防护套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防护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19438U
CN218219438U CN202222509971.1U CN202222509971U CN218219438U CN 218219438 U CN218219438 U CN 218219438U CN 202222509971 U CN202222509971 U CN 202222509971U CN 218219438 U CN218219438 U CN 2182194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assembly
assembly
electronic equipment
section
prot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099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少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odian Communication Accesso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odian Communication Accesso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odian Communication Accesso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odian Communication Accesso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099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194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194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194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防护套。本申请的电子设备防护套包含上盖组件、下盖组件、连接盖组件和连接组件。上盖组件和下盖组件一般分别和电子设备的能够相对折叠的两部分相互适配,上盖组件、连接盖组件和下盖组件对折形成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的容纳空间,上盖组件和连接盖组件之间可以快速拆卸,和/或,在一些方案中,下盖组件和连接盖组件可以快速拆卸。该防护套在实现该产品基本的翻转、折叠和防护功能的同时,也实现了该防护套各个面盖的快速拆卸。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更改面盖,无需更换整套防护套,更加经济。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防护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防护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带有折叠屏的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逐渐上市,对应的防护配件,如电子设备防护套也随之上市。一般地,电子设备防护套的上盖和下盖一般分别和电子设备的能够相对折叠的两部分相互适配,上盖和下盖装配形成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的容纳空间,并且上盖和下盖可以跟随对应的电子设备的折叠部分随之展开或者折叠。
其中,部分用户在购买到对应的电子设备防护套后,想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自由拼装,然而现有的电子设备防护套出厂时一般为安装完毕的成品,其中前盖和后盖之间虽然可以翻折,但是两者之间并不可以随意进行拆卸,否则很容易损坏或者报废,若想更换喜欢的面盖,就只能重新更换整套防护套,消费成本较高。
因此,现有技术无法满足用户对可拆卸式的电子设备防护套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防护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满足用户对可拆卸式的电子设备防护套的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设备防护套,所述电子设备防护套包含:
上盖组件;
下盖组件;
连接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下盖组件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盖组件对折形成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的容纳空间;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盖组件的一端和所述下盖组件的一端通过一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且两者能够围绕该连接组件的中轴线旋转,所述连接盖组件的另一端和所述上盖组件的一端通过另一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且两者能够围绕该连接组件的中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连接盖组件和所述下盖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对应的所述连接组件的两端;和/或,所述连接盖组件和所述上盖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对应的所述连接组件的两端。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各个所述连接组件包含: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含第一连接段和弹性段,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具有空腔,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具有和所述空腔相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通过所述弹性段连接于所述空腔中,且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开口,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段分别和所述下盖组件及所述上盖组件中相应的一个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件和所述连接盖组件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连接段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延伸出所述开口的端部被压缩至所述空腔内。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连接段还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开口的两侧,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弹性段延伸出所述开口。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各个所述连接组件的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件和所述连接件一一对应地设置,两个所述固定件同轴地固定相连,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段分别和所述下盖组件及所述上盖组件中相应的一个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件和所述连接盖组件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盖组件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设置的安装部,所述下盖组件的一端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配合位置和第二配合位置,所述连接组件的中部和对应的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配合位置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配合位置可转动地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盖组件的远离于所述下盖组件的一端设有卡槽,所述上盖组件设有卡件,所述卡槽和所述卡件相适配。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上盖组件和/或所述下盖组件设有手扣位,所述手扣位以用于辅助用户打开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下盖组件。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上盖组件包含上盖本体和防护件,所述上盖本体设有窗口,所述窗口和所述电子设备折叠后的显示屏相适配,所述防护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上盖本体,并覆盖于所述窗口。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弹性段为压缩弹簧。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本申请的电子设备防护套包含上盖组件、下盖组件、连接盖组件和连接组件。上盖组件和下盖组件一般分别和电子设备的能够相对折叠的两部分相互适配,上盖组件、连接盖组件和下盖组件对折形成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的容纳空间,上盖组件和连接盖组件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对应的连接组件的两端,实现上盖组件和连接盖组件之间的快拆,和/或,在一些方案中,下盖组件和连接盖组件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对应的连接组件的两端,实现下盖组件和连接盖组件之间的快拆。该防护套在实现该产品基本的翻转、折叠和防护功能的同时,也实现了该防护套各个面盖的快速拆卸。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更改面盖,无需更换整套防护套,更加经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防护套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组件整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连接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组件局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组件整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组件局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电子设备防护套的立体截面图;
图9为图7中A的细节放大图;
图10为下盖本体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上盖组件;12、上盖本体;10、窗口;101、手扣位;11、防护件;13、卡件;2、下盖组件;20、下盖本体;22、植绒层;23、第一配合位置;24、第二配合位置;25、镜头防护盖;26、支架;27、第二防护层;3、连接盖组件;30、连接盖本体;33、第一防护层;32、安装部;31、卡槽;4、连接组件;40、连接件;41、第一连接段;411、第一限位部;43、弹性段;44、固定件;441、开口;4411、第二限位部;442、辅助顶推部;443、第二连接段;444、空腔;100、容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照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解释定义:以本申请的电子设备防护套在正常使用状态时定义电子设备防护套中各个组成部分的上下方位。
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电子设备防护套包含上盖组件1、下盖组件2、连接盖组件3和连接组件4。并且,基于现有技术,可以得知,上盖组件1和下盖组件2一般分别和电子设备的能够相对折叠的两部分一一对应地相互适配,上盖组件1、连接盖组件3和下盖组件2对折形成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的容纳空间100。
其中,在一些方案中,上盖组件1和连接盖组件3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对应的连接组件4的两端,实现上盖组件1和连接盖组件3之间的快拆。与此同时,下盖组件2和连接盖组件3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对应的连接组件4的两端,实现下盖组件2和连接盖组件3之间的快拆。
可选地,在另一些方案中,上盖组件1和连接盖组件3之间以及下盖组件2和连接盖组件3之间其中一组为可拆卸连接,以用于实现该防护套的各个面盖能够快速拆卸的功能。
请参照本申请的图1至图10,连接盖组件3和下盖组件2能够围绕一连接组件4的中轴线旋转预定角度,也就是下盖组件2和连接盖组件3之间能够通过一连接组件4翻转以打开或者折叠。连接盖组件3和上盖组件1能够围绕另一连接组件4的中轴线旋转预定角度,即上盖组件1和连接盖组件3之间也能够通过另一连接组件4翻转以打开或者折叠。
该防护套在实现该产品基本的翻转、折叠和防护功能的同时,也实现了该防护套各个面盖的快速拆卸。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更改面盖,无需更换整套防护套,更加经济。进一步地,该防护套在生产消费的时候,可以配对多种图案、形状以及颜色的面盖以供消费者选择,使用体验较佳。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8,上盖组件1和/或下盖组件2设有手扣位101,手扣位101以用于辅助用户打开上盖组件1和下盖组件2。可选地,手扣位101可为设置在上盖组件1和/或下盖组件2的侧面的缺口结构。
可选地,手扣位101可为设置在上盖组件1和/或下盖组件2的侧面的,并且朝向远离于容纳空间100的方向延伸设置的凸起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上盖组件1包含上盖本体12和防护件11,上盖本体12设有窗口10,窗口10和电子设备折叠后的显示屏相适配,防护件11可拆卸地安装于上盖本体12,并且覆盖于窗口10。
进一步地,窗口10的边缘设有一圈台阶(未图示),用于供防护件11装配固定。并且,可以得知,该防护件11可以为玻璃膜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2,上盖组件1包含连接盖本体30和设于连接盖本体30的第一防护层33。可选地,第一防护层33可以为皮料,也可以为其他防磨损的材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段43为压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2,下盖组件2包含下盖本体20和支架26,支架26可通过阻尼转轴(未图示)连接于下盖本体20的背面,支架26能够翻转折叠在下盖本体20的背面,也能够翻转任意角度,并且固定于当前角度的位置,实现对该防护套的支撑作用,具体细节不做详细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2,下盖组件2包含镜头防护盖25,以用于保护电子设备的镜头或者灯头。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盖组件2包含设于下盖本体20的正面的植绒层22以及设置于下盖本体20的背面的第二防护层27。可选地,第二防护层27可以为皮料,也可以为其他防磨损的材质。
可选地,为了更加美观,上盖组件1、下盖组件2和连接盖组件3的外侧面,即外观面均设有贴纸位置(未图示),以用于供用户改装成自己想要的外观。
请参照图4和图5,现在对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解释。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个连接组件4包含连接件40(如图4所示)和固定件44(如图5所示)。其中连接件40包含第一连接段41和弹性段43。固定件44具有空腔444,固定件44的一端具有和空腔444相连通的开口441。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5,第一连接段41的一端通过弹性段43连接于固定件44的内部,即空腔444。并且第一连接段41的另一端延伸出开口441,固定件44的另一端设置为第二连接段443。换而言之,该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段443(或者理解为固定件44)通过一个弹性段43实现和第一连接段41之间的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具体地,固定件44的第二连接段443和第一连接段41分别和下盖组件2及上盖组件1中相应的一个可转动连接,固定件44和连接盖组件3连接。
换而言之,在一些方案中,上盖组件1和连接盖组件3之间以及下盖组件2和连接盖组件3之间其中任意一组的连接组件4的弹性段43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压缩,以使得对应的第一连接段41和第二连接段443(即固定件44的另一端)相互靠近,以实现对应的两个面盖之间的快速拆卸的功能。
在本申请的图示中,一方面,下盖组件2和连接盖组件3之间能够通过一连接组件4连接,下盖组件2和连接盖组件3之间的该连接组件4的弹性段43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压缩,以使得对应的第一连接段41和第二连接段443(即固定件44的另一端)相互靠近,即可快速地实现下盖组件2和连接盖组件3的快速拆卸的功能。
另一方面,本申请中的防护套结构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磁铁将连接的结构,减少了磁铁的安装空间,该申请的防护套结构更加紧凑,在实际生产中,该申请的防护套可以做得更薄,体型更加精巧,提升了用户的持握感。同时,本申请的连接组件4可以为现有市场上的采购件,使得该防护套的生产成本降低。
可选地,在另一些方案中,上盖组件1和连接盖组件3之间以及下盖组件2和连接盖组件3之间的对应的连接组件4均可被压缩。即上盖组件1和连接盖组件3之间的连接组件4的弹性段43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压缩,以使得对应的第一连接段41和第二连接段443相互靠近,以用于将与对应的连接件40相连接的上盖组件1和连接盖组件3脱离,实现连接件40和上盖组件1的快速拆卸。与此同时,下盖组件2和连接盖组件3之间的连接组件4的弹性段43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压缩,以使得对应的第一连接段41和第二连接段443(即固定件44的另一端)相互靠近,以用于将与对应的连接件40相连接的下盖组件2和连接盖组件3脱离,以实现连接盖组件3和下盖组件2的快速拆卸。该方案本申请暂未图示,不做详细赘述。
可选地,固定件44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段443为可拆卸连接。或者固定件44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段443两者为一体成型设置。
可选地,固定件44、第一连接段41和第二连接段443优选为杆状结构。
结合图5以及图1可知,第一连接段41、弹性段43和固定件44为同轴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0,连接盖组件3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两端贯通设置的安装部32,下盖组件2的边缘位置设有和对应的连接件40的两端分别相适配的第一配合位置23和第二配合位置24。具体地,结合图4和图5可以得知,和连接件40的弹性段43连接的固定件44(也就是连接组件4的中部)贯穿设于安装部32后,连接组件4的一端,即第一连接段41和第一配合位置23可转动连接,连接组件4的另一端,即第二连接段443(也为固定件44的另一端)和第二配合位置24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固定件44和连接盖组件3为固定连接。
可选地,下盖组件2的一端的边缘位置设有至少一个两端贯通设置的安装部32,连接盖组件3的一端设有和对应的连接组件4的两端(即第一连接段41和第二连接段443)分别相适配的第一配合位置23和第二配合位置24。该方案本申请暂未图示,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可选地,第一配合位置23和第二配合位置24具体设置为安装槽,第一连接段41可以和对应的安装槽相适配,并且对应的两者之间有间隙设置。
可选地,可选地,第一配合位置23和第二配合位置24具体设置为下盖本体20的一端延伸设置的孔位,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第一连接段41设有第一限位部411,具体为可以延伸出开口441的一端。固定件44的靠近于开口441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4411,第一限位部411用于限制第一连接段41的端部(即延伸出开口441的一端的端部)被压缩回固定件44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第一连接段41还设有第二限位部4411,第一限位部411和第二限位部4411分别位于开口441的两侧,第二限位部4411用于限制弹性段43延伸出开口441。换而言之,弹性段43的一端抵接于空腔444的底壁,弹性段43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二限位部4411的远离于开口441的端面,弹性段43的弹性力带动第一连接段41的远离于弹性段43的端部延伸出开口44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固定件44的空腔444可用于对弹性段43进行导向,并且,可将弹性段43包裹于空腔444内部,便于连接组件4的安装。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411和第二限位部4411之间设有较佳的距离,以用于为弹性段43提供伸长或者被压缩的余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和图9,连接盖组件3的远离于下盖组件2的一端设有卡槽31,上盖组件1的上盖本体12设有卡件13,卡槽31和卡件13相适配。可选地,卡槽31和卡件13过盈连接。
进一步地可以知道,当电子设备放置于容纳空间100的内部后,上盖组件1通过卡槽31和卡件13相互卡置,使得上盖组件1和连接盖组件3之间连接在一起;并且该种结构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上盖组件1和连接盖组件3之间的衔接缝隙,进一步减少了外界灰尘等微小颗粒进入容纳空间100内,使得使用该种防护套的电子设备得到更加的防护。
可选地,固定件44的另一端以及第一连接段41均设有和第一限位部411间隔设置的辅助顶推部442,辅助顶推部442便于用户手部施力,以对弹性段43进行压缩。
可选地,请参照图5,第一连接段41的和弹性段43连接的一端延伸进弹性段43的内圈中一段长度。也就是,弹性段43的一端和第二限位部4411的端面相连接,另一端连接于空腔444的底壁或者内侧壁,并且弹性段43套设在第一连接段41的端部,可以知道,空腔444的侧壁和第一连接段41形成对弹性段43的导向位置(未标记),以使得弹性段43伸缩过程中更加顺畅,以防止第一连接段41发生偏移,能够更加快速地将第一连接段41和第一配合位置23或者第二配合位置24分离。
可选地,开口441的边缘设置为圆角,以防止固定件44刮破附近的防护层。
请参照图4、图7和图10,现在对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解释。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连接组件4包含两个连接件40,并且固定件44和连接件40一一对应地设置,即各个连接组件4包含两个固定件44。
可选地,两个固定件44同轴设置,并且两个第一连接段41分别和上盖组件1和下盖组件2中相对应的一个连接(具体连接于对应的第一配合位置23和第二配合位置24)。
换而言之,上盖组件1和连接盖组件3之间的连接组件4的两个第一连接段41分别和上盖组件1的第一配合位置23和第二配合位置24连接,该方案暂未图示。或,如图7所示,下盖组件2和连接盖组件3之间的连接组件4的两个第一连接段41分别和下盖组件2的第一配合位置23和第二配合位置24连接。
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上盖组件1和连接盖组件3之间的连接组件4的两个第一连接段41分别和上盖组件1的第一配合位置23和第二配合位置24连接。并且,下盖组件2和连接盖组件3之间的连接组件4的两个第一连接段41分别和下盖组件2的第一配合位置23和第二配合位置24连接。该方案暂未图示。
进一步地,可以知道,同一个连接组件4的一固定件44的另一端和另一个固定件44的另一端同轴连接。换而言之,其中一个固定件44的第二连接段443和另一个连接件40的第二连接段443同轴设置。
具体地,其中一个连接件40的第一连接段41的一端通过对应的弹性段43连接于该固定件44的内部,且对应的第一连接段41的另一端延伸出对应的开口441。该固定件44的另一端和另一个固定件44的另一端同轴连接。并且另一个固定件44对应的连接件40的第一连接段41的一端通过对应的弹性段43连接于该固定件44的内部,且对应的第一连接段41的另一端延伸出对应的开口441。由此可知,连接件40和固定件44组合形成的连接组件4也为杆状结构,并且连接件40和固定件44的中轴线共线。
当然,也可以得知,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4的两个第一连接段41各自设有第一限位部411和辅助顶推部442,如图6所示,即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4为沿垂直于其中轴线方向的中垂线对称的部件。
结合图2和图7可知,同一个连接组件4的两个固定件44之一或者两个固定件44和对应的安装部32连接后,对应的其中一个连接件40的第一连接段41和第一配合位置23可转动连接,对应的另一个连接件40的第一连接段41和第二配合位置24可转动连接。各个固定件44对其内部的弹性段43进行导向,使得两个第一连接段41在伸缩的过程中更加顺畅。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除以上结构不同外,其余结构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4的数量可为多个,多个连接组件4间隔设置。本申请中的附图中仅仅展示连接盖组件3和下盖组件2之间设有连接组件4的情况,其他情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通过阅读上述说明书内容获取。并且,本申请中的防护套还具有和对应电子设备的对应的插口相对应的开口(未标记),以便于插线,在此不做详细解释。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防护套适用于带有折叠屏幕的手机或者平板等电子设备。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防护套采用全包的方式对该电子设备进行防护,防护性能更强。
可选地,本申请的防护套的各个面盖组件具有防摔的性能,即采用抗摔性较好的材质制成。
可选地,本申请的防护套还可运用于笔记本电脑等具有翻盖的电子产品,上盖组件1对应放置笔记本的屏幕,下盖组件2对应放置笔记本的键盘主体,在此不做详细赘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以得知,手机、平板和电脑等可以折叠的,且技术领域相近的产品,均可以配套使用本申请的防护套。
本申请的电子设备防护套还具有以下优点:
1、该方案整体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用户的持握感较佳;
2、该方案在实现该产品基本的翻转、折叠和防护功能的同时,也实现了该防护套各个面盖的快速拆卸;
3、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更改面盖,或者增加贴纸,无需更换整套防护套,更加经济。进一步地,该防护套在生产消费的时候,可以配对多种图案、形状以及颜色的面盖以供消费者选择,使用体验较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防护套包含:
上盖组件(1);
下盖组件(2);
连接盖组件(3),所述上盖组件(1)和所述下盖组件(2)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盖组件(3)对折形成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的容纳空间(100);
连接组件(4),所述连接盖组件(3)的一端和所述下盖组件(2)的一端通过一所述连接组件(4)连接且两者能够围绕该连接组件(4)的中轴线旋转,所述连接盖组件(3)的另一端和所述上盖组件(1)的一端通过另一所述连接组件(4)连接且两者能够围绕该连接组件(4)的中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连接盖组件(3)和所述下盖组件(2)可拆卸地连接于对应的所述连接组件(4)的两端;和/或,所述连接盖组件(3)和所述上盖组件(1)可拆卸地连接于对应的所述连接组件(4)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防护套,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连接组件(4)包含:
连接件(40),所述连接件(40)包含第一连接段(41)和弹性段(43),
固定件(44),所述固定件(44)具有空腔(444),所述固定件(44)的一端具有和所述空腔(444)相连通的开口(441),所述第一连接段(41)的一端通过所述弹性段(43)连接于所述空腔(444)中,且所述第一连接段(41)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开口(441),所述固定件(44)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段(41)分别和所述下盖组件(2)及所述上盖组件(1)中相应的一个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件(44)和所述连接盖组件(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41)设有第一限位部(411),所述第一限位部(411)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段(41)的延伸出所述开口(441)的端部被压缩至所述空腔(444)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41)还设有第二限位部(4411),所述第一限位部(41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4411)分别位于所述开口(441)的两侧,所述第二限位部(4411)用于限制所述弹性段(43)延伸出所述开口(4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防护套,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连接组件(4)的所述连接件(4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件(44)和所述连接件(40)一一对应地设置,两个所述固定件(44)同轴地固定相连,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段(41)分别和所述下盖组件(2)及所述上盖组件(1)中相应的一个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件(44)和所述连接盖组件(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电子设备防护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盖组件(3)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设置的安装部(32),所述下盖组件(2)的一端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配合位置(23)和第二配合位置(24),所述连接组件(4)的中部和对应的所述安装部(32)连接,所述连接组件(4)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配合位置(23)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接组件(4)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配合位置(24)可转动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盖组件(3)的远离于所述下盖组件(2)的一端设有卡槽(31),所述上盖组件(1)设有卡件(13),所述卡槽(31)和所述卡件(13)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1)和/或所述下盖组件(2)设有手扣位(101),所述手扣位(101)以用于辅助用户打开所述上盖组件(1)和所述下盖组件(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1)包含上盖本体(12)和防护件(11),所述上盖本体(12)设有窗口(10),所述窗口(10)和所述电子设备折叠后的显示屏相适配,所述防护件(11)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上盖本体(12),并覆盖于所述窗口(10)。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段(43)为压缩弹簧。
CN202222509971.1U 2022-09-21 2022-09-21 电子设备防护套 Active CN2182194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09971.1U CN218219438U (zh) 2022-09-21 2022-09-21 电子设备防护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09971.1U CN218219438U (zh) 2022-09-21 2022-09-21 电子设备防护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19438U true CN218219438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66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09971.1U Active CN218219438U (zh) 2022-09-21 2022-09-21 电子设备防护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194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03512B1 (en) Device cover for accessory attachment
KR101366219B1 (ko) 지지대를 가진 전자 장치의 홀더
CN111503453A (zh) 折叠屏装饰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2679098A (zh) 支撑架
KR20100006166U (ko) 휴대폰용 보호케이스
EP1594293A2 (en) Sliding/swing-type portable apparatus having self-retaining function
CN218219438U (zh) 电子设备防护套
JP3170431U (ja) 保護ケース
CA2494163A1 (en) Hingeless mobile station
CN217242983U (zh) 一种折叠式电子产品保护套
CN111478393A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支架
CN215420367U (zh) 铰链和电子设备
JP2015046074A (ja) 保護カバー
CN214756492U (zh) 折叠屏护套
KR200493555Y1 (ko) 휴대 및 거치 기능을 갖는 휴대폰용 홀더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폰 케이스
CN218482885U (zh) 折叠屏保护壳
CN218603514U (zh)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CN109597206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20186450U (zh) 便携式支架
CN218848495U (zh) 一种眼镜腿及其眼镜
CN214756437U (zh) 支架保护壳
CN215499126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17904463U (zh) 一种双手机折叠手机壳
CN211791959U (zh) 一种脖挂式蓝牙耳机
CN219225324U (zh) 一种可翻转的智能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