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19376U - 一种锁扣组件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锁扣组件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19376U
CN218219376U CN202120740702.9U CN202120740702U CN218219376U CN 218219376 U CN218219376 U CN 218219376U CN 202120740702 U CN202120740702 U CN 202120740702U CN 218219376 U CN218219376 U CN 218219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piece
limiting
unlocking
lock ca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4070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井洪
郑强
赵瑞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ue Chuangyu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lue Chuangyu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lue Chuangyu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lue Chuangyu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4070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19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19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19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扣组件及设备,该锁扣组件用于锁固两个可分离的第一被连接件和第二被连接件,包括第一锁扣部及第二锁扣部;所述第一锁扣部包括第一锁扣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锁扣本体上的锁固组件,所述第二锁扣部包括第二锁扣本体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锁扣本体上的锁止机构;当所述第一锁扣部与所述第二锁扣部扣合时,所述锁固组件与锁止机构锁合,且所述锁固组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锁扣本体的一侧;当所述锁固组件受到解锁作用力时,所述第一锁扣部与所述第二锁扣部解锁分离。由此在需要解锁时,只要通过从侧面对锁固组件施加解锁作用力就可实现第一锁扣部与第二锁扣部的分离,从而不仅提高解锁效率,而且操作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锁扣组件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扣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锁扣组件及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定位技术的发展,在人员、物资管理的场景中应用定位设备越来越多。
通常情况下,需要将定位设备(如定位标签、定位手表等)固定在待监控人员或物资上,通过检测该定位设备的位置信息从而获取待监控人员或物资的位置。因此,定位设备在待监控人员或物资上的稳固性尤为重要,定位设备通常通过锁扣将连接件固定在待人员身体(如手腕等部位)或物资上。
现有的锁扣是通过螺丝和螺母的方式来进行锁止。其中,螺母特制成不规则形状,由此需要通过专业工具对螺母进行旋拧才能完成锁扣的上锁与解锁,不仅锁扣的锁固效率低,而且不便于操作者的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扣组件及设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扣组件,用于锁固两个可分离的第一被连接件和第二被连接件,包括第一锁扣部及第二锁扣部;
所述第一锁扣部包括第一锁扣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锁扣本体上的锁固组件,所述第二锁扣部包括第二锁扣本体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锁扣本体上的锁止机构;
当所述第一锁扣部与所述第二锁扣部扣合时,所述锁固组件与锁止机构锁合,且所述锁固组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锁扣本体的一侧;
当所述锁固组件受到解锁作用力时,所述第一锁扣部与所述第二锁扣部解锁分离。
具体地,所述第一锁扣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锁扣本体的一端铰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锁扣本体与所述第二锁扣本体的铰接处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一被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相同。
具体地,所述第一被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被连接件均为用于佩戴在人体上的连接带。
具体地,所述第一锁扣本体与所述第二锁扣本体的铰接处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一被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相同。
具体地,所述第一被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被连接件均为用于佩戴在人体上的连接带。
具体地,所述第一锁扣部及所述第二锁扣部的外表面为光滑表面。
具体地,所述锁固组件包括活动机构和限位机构;
当所述锁止机构到达锁止位置,且所述限位机构到达限位位置时,所述活动机构与所述锁止机构相互配合锁固,且所述限位机构限制所述锁止机构与所述活动机构之间的相对运动;
当所述限位机构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解限位置,且所述活动机构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限位机构解除对所述锁止机构与所述活动机构之间相对运动的限制,以使所述活动机构与所述锁止机构解锁。
具体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卡固件及按压件;
所述按压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锁扣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卡固件位于所述按压件与所述活动机构之间,所述按压件上靠近所述第一卡固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固件适配的第二卡固件,所述活动机构上靠近所述第二卡固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固件适配的第三卡固件;
当所述限位机构到达限位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件推动所述按压件,并通过所述按压件驱动所述第一卡固件与所述第三卡固件卡固;
当所述限位机构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限位位置时,所述按压件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以使所述第二卡固件与所述第一卡固件卡固,同时解除所述第一卡固件与所述第三卡固件之间的卡固。
具体地,所述第一卡固件包括设置在第一锁扣本体上的限位孔以及位于所述限位孔内的滚珠,所述限位孔用于限制所述滚珠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限按压件或活动机构的运动方向;
所述第二卡固件为用于容置所述滚珠部分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三卡固件为用于容置所述滚珠部分的第二凹槽;
当所述限位机构到达限位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件推动所述按压件,并通过所述按压件驱动所述滚珠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当通过所述限位机构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解限位置,且所述活动机构受到解锁作用力达到解锁位置时,所述按压件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以使所述滚珠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同时所述滚珠脱离所述第二凹槽。
具体地,所述第一锁扣本体包括盖板及底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组配形成空腔,所述活动机构和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空腔内;
所述空腔的底壁上设有与所述锁止机构相适配的第一开口;
所述空腔内与所述按压件相对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按压件相适配的第二开口,以当所述限位机构到达锁止位置时,所述按压件部分从第二开口伸出。
具体地,所述活动机构包括第二弹性件及抵持件,所述抵持件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一锁扣本体连接,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与所述抵持件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所述抵持件抵接的凹陷;
当所述锁止机构到达锁止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件推动所述抵持件与所述凹陷抵接;当所述限位机构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解限位置,且所述活动机构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抵持件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后从所述凹陷脱出。
具体地,所述锁扣组件还包括所述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为第一吸附件,所述抵持件为第二吸附件。
具体地,所述第一被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被连接件上均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锁止机构相适配的插孔。
具体地,所述第二锁扣本体与所述第一被连接件连接。
第二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第一被连接、第二被连接件以及上述任一方案的锁扣组件,所述锁扣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被连接件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锁扣组件及设备,当第一锁扣部与第二锁扣部扣合时,锁固组件与锁止机构锁合,且锁固组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锁扣本体的一侧,从而在需要解锁时,只要通过从侧面对锁固组件施加解锁作用力就可实现第一锁扣部与第二锁扣部的分离,从而不仅提高解锁效率,而且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锁扣组件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锁扣组件锁固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3为图2的横向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锁扣组件解锁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5为图2的横向剖面图;
图6为锁扣组件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锁扣组件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锁扣组件锁固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锁扣组件解锁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其中,1-第一锁扣本体,101-盖板,102-底板,103-螺栓,2-限位机构,201-按压件,202-第一弹性件,203-第一卡固件,2031-限位孔,2032-滚珠,204-第一凹槽,205-第二凹槽,3-活动机构,301-第二弹性件,302-抵持件,4-锁止机构,401-固定件,402-凹陷,5-第一开口,6-第二开口,7-第二锁扣本体,8-转轴,9-解锁机构,10-第一被连接件,11-第二被连接件,12-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方面,如图1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扣组件,用于锁固两个可分离的第一被连接件10和第二被连接件11,包括第一锁扣部及第二锁扣部;第一锁扣部包括第一锁扣本体1,以及设置在第一锁扣本体1上的锁固组件,第二锁扣部包括第二锁扣本体7及设置在第二锁扣本体7上的锁止机构4;当第一锁扣部与第二锁扣部扣合时,锁固组件与锁止机构4锁合,且锁固组件部分位于第一锁扣本体1的一侧;当锁固组件受到解锁作用力时,第一锁扣部与第二锁扣部解锁分离。
在具体使用中,第一被连接件10和第二被连接件11上设置有配合锁固的结构,例如通孔等,以实现通过第一锁扣部和第二锁扣部的相互配合锁固第一被连接件10和第二被连接件11,其中,第一被连接件10和第二被连接件11上的通孔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如图6所示,第一被连接件10和第二被连接件11上均设有多个插孔12,以调整第一被连接件10和第二被连接件11被锁固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锁扣部与第二锁扣部扣合时,锁固组件与锁止机构锁合,且锁固组件部分位于第一锁扣本体1的一侧,从而在需要解锁时,只要通过从侧面对锁固组件施加解锁作用力就可实现第一锁扣部与第二锁扣部的分离,从而不仅提高解锁效率,而且操作简单。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第一锁扣本体1的一端与第二锁扣本体7的一端铰接。
通过铰接的方式,既可保证第一锁扣本体1与第二锁扣本体7对第一被连接件10和第二被连接件11的锁固和解锁,又防止第一锁扣本体1与第二锁扣本体7的整体分离,从而避免散件容易丢失的风险,特别是在特殊使用场景(例如被监管人员、幼儿园儿童或精神病人的监测场景)中,散件的存在,会增大人身安全风险。本实施例提供的锁扣组件结构简单,并且有效的解决了散件安装不变,安全风险高的问题。具体地,第一锁扣本体1与第二锁扣本体7的铰接可通过转轴8连接实现。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一锁扣本体1与第二锁扣本体7的铰接处的设置方向与第一被连接件10的长度方向相同。
将铰接处设置方向与第一被连接件10的长度方向设置相同,从而使第一锁扣本体1相对于第二锁扣本体7翻转打开时,第一锁扣本体1位于第一被连接件10及第二被连接件11的一侧,这样第一锁扣本体1不会对第一被连接件10及第二被连接件11产生遮挡,从而能够在锁固前,使用者全面地观察到第一被连接件10及第二被连接件11的摆放情况,便于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被连接件10及第二被连接件13上均设有与锁止机构4相适配的插孔12。
锁止机构4穿过第一被连接件10及第二被连接件11的插孔12,到达第一锁止位置后,通过与活动机构3的配合,以及限位机构2的限位,实现第一被连接件10及第二被连接件11的锁固。
为了满足应用需求,第一被连接件10和/或第二被连接件11上具有至少两个与锁止机构4相适配的插孔12,从而可以利用锁止机构4穿过不同的通孔来调节被锁固的长度,进而调节第一被连接件10和第二被连接件11被锁固后的总长度来适应不同人体或者物体的尺寸。
在具体应用中,为了方便使用者的操作,第二锁扣本体7与第一被连接件10连接,从而使锁扣组件与第一被连接件10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可在锁固第一被连接件10及第二被连接件11前,使用者无需寻找锁扣组件,便于使用者的操作。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锁扣本体7与第一被连接件10连接,所以第一被连接件10上仅需设置一个插孔12,第二被连接件11上设置至少两个插孔12,从而可以利用锁止机构4穿过不同的通孔来调节被锁固的长度,进而调节第一被连接件10和第二被连接件11被锁固后的总长度来适应不同人体或者物体的尺寸。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第一被连接件10与第二被连接件11均为用于佩戴在人体上的连接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被连接件10和第二被连接件11可应用到可穿戴设备的主体上,可穿戴设备的主体可设置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元器件,例如,具有定位功能的元器件或者监测身体健康状态的元器件。第一被连接件10和第二被连接件11可以具体为环绕人体手腕或脚踝等部位的腕带,穿戴设备主体的两侧分别与腕带的一端连接,从而可通过锁扣组件对腕带的固定,使可穿戴设备固定在手腕或脚踝等部位。
进一步地,第一锁扣部及第二锁扣部的外表面为光滑表面。
可以理解的是,光滑表面是指不具有尖锐棱角的表面,也就是说在第一锁扣部及第二锁扣部的转角处设置倒角,这样使第一锁扣部及第二锁扣具有光滑表面,从而避免该锁扣组件在使用时对操作者或佩戴者造成伤害,并且使佩戴者更加舒适。
锁固组件可采用不同的结构来实现与锁止机构配合锁固,下面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种结构:如图7至图9所示,锁固组件包括活动机构3;当锁止机构4到达锁止位置时,活动机构3与锁止机构4相互配合锁固;当活动机构3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解锁位置时,活动机构3与锁止机构4解锁。
锁扣组件在锁固状态和解锁状态可切换,当锁止机构4到达锁止位置,活动机构3与锁止机构4配合以锁固第一被连接件10和第二被连接件11。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活动机构3具有与锁止机构4配合锁固第一被连接件10和第二被连接件11的能力,但是此时活动机构3是否能与锁止机构4配合,还要看锁止机构4是否达到锁止位置。
具体地,如图7所示,活动机构3包括第二弹性件301及抵持件302,抵持件302通过第二弹性件301与第一锁扣本体1连接,锁止机构4包括固定件401,固定件401上与抵持件30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抵持件302抵接的凹陷402;当锁止机构4到达锁止位置时,第二弹性件301推动抵持件302与凹陷402抵接;当活动机构3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解锁位置时,抵持件302压缩第二弹性件301后从凹陷402脱出。
如图8所示,当锁止机构4达到锁止位置时,第二弹性部件121因压缩形变而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抵持部2的前端伸入至凹陷402内,以使活动机构3与锁止机构4锁止配合来锁固第一被连接件10和第二被连接件11。如图9所示,当限活动机构3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解锁位置时,抵持件302从凹陷402内脱出,实现活动机构3与锁止机构4的解锁。其中,抵持部件靠近锁止机构4的一端由下至上逐渐增长,形成尖端,以使抵持部件准确锁止在锁止机构4的凹陷402内。如图7所示,第一锁扣本体1包括盖板101及底板102,盖板101与底板102组配形成空腔,活动机构3设置在空腔内;空腔的底壁上设有与锁止机构4相适配的第一开口5。
如图7所示,将活动机构3设置在盖板101和底板102所形成的收容空间内,可有效防止活动机构3和锁止机构4在配合锁固第一被连接件10和第二被连接件11时,活动机构3被外界物体或人员触碰后,产生移动而解锁,造成防拆锁扣被误操作,并且起到了对活动机构3的保护的作用。并且用于锁固的部件设置在收容空间内,也可避免对佩戴者造成划伤等损害,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具体地,盖板101和底板102之间通过螺栓103来实现固定连接。
第二中结构:锁固组件包括活动机构3和限位机构2;当锁止机构4到达锁止位置,且限位机构2到达限位位置时,活动机构3与锁止机构4相互配合锁固,且限位机构2限制锁止机构4与活动机构3之间的相对运动;当限位机构2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解限位置,且活动机构3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解锁位置时,限位机构2解除对锁止机构4与活动机构3之间相对运动的限制,以使活动机构3与锁止机构4解锁。
锁扣组件在锁固状态和解锁状态可切换,当锁止机构4到达锁止位置,活动机构3与锁止机构4配合以锁固第一被连接件10和第二被连接件11,同时限位机构2到达限位位置,限位机构2限制锁止机构4与活动机构3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起到对锁止机构4及活动机构3的限位作用,以防止锁扣组件的意外解锁,提高锁扣组件使用的可靠性及稳定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活动机构3具有与锁止机构4配合锁固第一被连接件10和第二被连接件11的能力,但是此时活动机构3是否能与锁止机构4配合,还要看锁止机构4是否达到锁止位置。
如图2至图5所示,限位机构2包括第一弹性件202、第一卡固件203及按压件201;按压件201通过第一弹性件202与第一锁扣本体1连接;第一卡固件203位于按压件201与活动机构3之间,按压件201上靠近第一卡固件203的一侧设有与第一卡固件203适配的第二卡固件,活动机构3上靠近第二卡固件的一侧设有与第一卡固件203适配的第三卡固件;当限位机构2到达限位位置时,第一弹性件202推动按压件201,并通过按压件201驱动第一卡固件203与第三卡固件卡固;当通过解锁机构9推动限位机构2到达第一解锁位置时,按压件201压缩第一弹性件202,以使第二卡固件与第一卡固件203卡固,同时解除第一卡固件203与第三卡固件之间的卡固。
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在需要锁固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弹性件202的形变而产生的弹力来推动按压件201,从而通过按压件201的运动来带动第一卡固件203与第三卡固件卡固,这样就通过第一卡固件203与第三卡固件的卡固配合来限制活动机构3与锁止机构4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保证活动机构3与锁止机构4锁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图4和图5所示,在需要解锁的情况下,通过限位机构2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解限位置时,按压件201压缩第一弹性件202,在按压件201被按压的过程中,使第二卡固件与第一卡固件203卡固配合,同时解除第一卡固件203与第三卡固件之间的卡固,也就是解除了锁止机构4与活动机构3相对运动的限制,即活动机构3可相对锁止机构4运动,这样活动机构3受到解锁作用力达到解锁位置,从而使锁止机构4与活动机构3解锁。由此可以看出,利用第一弹性部件可以使限位机构2自动达到限位位置,实现解限与限位的自动切换,从而方便使用者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一卡固件203包括设置在第一锁扣本体1上的限位孔2031以及位于限位孔2031内的滚珠2032,限位孔2031用于限制滚珠2032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一方向为限按压件201或活动机构3的运动方向;第二卡固件为用于容置滚珠2032部分的第一凹槽204;第三卡固件为用于容置滚珠2032部分的第二凹槽205;当限位机构2到达限位位置时,第一弹性件202推动按压件201,并通过按压件201驱动滚珠2032部分位于第二凹槽205内;当限位机构2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解限位置,且活动机构3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解锁位置时,按压件201压缩第一弹性件202,以使滚珠2032部分位于第一凹槽204内,同时滚珠2032脱离第二凹槽205。
在具体应用中,如图2和图3所示,在需要锁固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弹性件202的形变而产生的弹力来推动按压件201,从而通过按压件201的运动来带动滚珠2032转入第一凹槽204内,并且按压件201配合限位孔2031对滚珠2032起到限位的功能,从而防止滚珠2032从第一凹槽204内脱出,实现了限制活动机构3与锁止机构4之间的相对运动的目的,从而保证活动机构3与锁止机构4锁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图4和图5所示,在需要解锁的情况下,通过按压件201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解限位置,并且活动机构3受到解锁作用力达到解锁位置时,通过限位孔2031对滚珠2032的抵接力将滚珠2032脱出,同时按压件201的第一凹槽204运动至与滚珠2032相邻的位置,从而使滚珠2032滚入第一凹槽204内,并且由按压件201带动滚珠2032滚动至解限位置,这样就可实现解除了锁止机构4与活动机构3相对运动的限制,并同时实现了活动机构3与锁止机构4的解锁,进一步方便了锁扣的解锁操作。
如图1所示,第一锁扣本体1包括盖板101及底板102,盖板101与底板102组配形成空腔,活动机构3和限位机构2设置在空腔内;空腔的底壁上设有与锁止机构4相适配的第一开口5;空腔内与按压件201相对的侧壁上设有与按压件201相适配的第二开口6,以当限位机构2到达锁止位置时,按压件201部分从第二开口6伸出。
将活动机构3设置在盖板101和底板102所形成的收容空间内,可有效防止活动机构3和锁止机构4在配合锁固第一被连接件10和第二被连接件11时,活动机构3被外界物体或人员触碰后,产生移动而解锁,造成防拆锁扣被误操作,并且起到了对活动机构3和限位机构2的保护的作用,同时通过开设的第二开口6,使按压件201部分从第二开口6伸出,从而使用者能够通过对按压件201的按压来实现限位机构2的限位与解限。并且用于锁固的部件设置在收容空间内,也可避免对佩戴者造成划伤等损害,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具体地,盖板101和底板102之间通过螺栓103来实现固定连接。
如图2至图5所示,活动机构3包括第二弹性件301及抵持件302,抵持件302通过第二弹性件301与第一锁扣本体1连接,锁止机构4包括固定件401,固定件401上与抵持件30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抵持件302抵接的凹陷402;当锁止机构4到达锁止位置时,第二弹性件301推动抵持件302与凹陷402抵接;当限位机构2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解限位置,且活动机构3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解锁位置时,抵持件302压缩第二弹性件301后从凹陷402脱出。
如图2和图3所示,当锁止机构4达到锁止位置时,第二弹性部件121因压缩形变而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抵持部2的前端伸入至凹陷402内,以使活动机构3与锁止机构4锁止配合来锁固第一被连接件10和第二被连接件11。如图4和图5所示,当限位机构2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解限位置,且活动机构3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解锁位置时,抵持件302从凹陷402内脱出,实现活动机构3与锁止机构4的解锁。其中,抵持部件靠近锁止机构4的一端由下至上逐渐增长,形成尖端,以使抵持部件准确锁止在锁止机构4的凹陷402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锁扣组件还包括解锁机构9,解锁机构9为第一吸附件,抵持件302为第二吸附件。
在具体应用中,解锁机构9采用磁性材料,抵持件302采用铁等能够被磁性材料吸引的材料制成,例如铁。
当通过解锁机构9推动限位机构2到达解限位置,且吸附活动机构3的抵持件302到达解锁位置时,限位机构2解除对锁止机构4与活动机构3之间相对运动的限制,以使活动机构3的抵持件302与锁止机构4解锁,由此该锁扣组件通过解锁机构9的推动力和吸附力就可实现锁止机构4的解锁,不仅提高解锁效率,而且操作简单。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的锁扣组件应用在一些特定的监管场所中,被监管人员不能接触到具有吸附力的解锁机构9,从而无法私自将该锁扣组件解锁,进而提高了锁扣组件的防拆性。
进一步地,解锁机构9可制成规则形状,例如方块状结构,这样不仅方便制作,而且避免对佩戴者或者物品造成划伤等损害,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第二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设备,包括第一被连接10、第二被连接件11以及上述任一方案的锁扣组件,锁扣组件安装在第一被连接件10上。
本实施例采用上述描述的锁扣组件,当第一锁扣部与第二锁扣部扣合时,锁固组件与锁止机构锁合,且锁固组件部分位于第一锁扣本体的一侧,从而在需要解锁时,只要通过从侧面对锁固组件施加解锁作用力就可实现第一锁扣部与第二锁扣部的分离,从而不仅提高解锁效率,而且操作简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4)

1.一种锁扣组件,用于锁固两个可分离的第一被连接件(10)和第二被连接件(11),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锁扣部及第二锁扣部;所述第一锁扣部包括第一锁扣本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锁扣本体(1)上的锁固组件,所述第二锁扣部包括第二锁扣本体(7)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锁扣本体(7)上的锁止机构(4);
当所述第一锁扣部与所述第二锁扣部扣合时,所述锁固组件与锁止机构(4)锁合,且所述锁固组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锁扣本体(1)的一侧;
当所述锁固组件受到解锁作用力时,所述第一锁扣部与所述第二锁扣部解锁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本体(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锁扣本体(7)的一端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本体(1)与所述第二锁扣本体(7)的铰接处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一被连接件(10)的长度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被连接件(10)与所述第二被连接件(11)均为用于佩戴在人体上的连接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部及所述第二锁扣部的外表面为光滑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组件包括活动机构(3)和限位机构(2);
当所述锁止机构(4)到达锁止位置,且所述限位机构(2)到达限位位置时,所述活动机构(3)与所述锁止机构(4)相互配合锁固,且所述限位机构(2)限制所述锁止机构(4)与所述活动机构(3)之间的相对运动;
当所述限位机构(2)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解限位置,且所述活动机构(3)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限位机构(2)解除对所述锁止机构(4)与所述活动机构(3)之间相对运动的限制,以使所述活动机构(3)与所述锁止机构(4)解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2)包括第一弹性件(202)、第一卡固件(203)及按压件(201);
所述按压件(201)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202)与所述第一锁扣本体(1)连接;所述第一卡固件(203)位于所述按压件(201)与所述活动机构(3)之间,所述按压件(201)上靠近所述第一卡固件(203)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固件(203)适配的第二卡固件,所述活动机构(3)上靠近所述第二卡固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固件(203)适配的第三卡固件;
当所述限位机构(2)到达限位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件(202)推动所述按压件(201),并通过所述按压件(201)驱动所述第一卡固件(203)与所述第三卡固件卡固;
当所述限位机构(2)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解限位置时,所述按压件(201)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202),以使所述第二卡固件与所述第一卡固件(203)卡固,同时解除所述第一卡固件(203)与所述第三卡固件之间的卡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固件(203)包括设置在第一锁扣本体(1)上的限位孔(2031)以及位于所述限位孔(2031)内的滚珠(2032),所述限位孔(2031)用于限制所述滚珠(2032)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按压件(201)或活动机构(3)的运动方向;
所述第二卡固件为用于容置所述滚珠(2032)部分的第一凹槽(204);所述第三卡固件为用于容置所述滚珠(2032)部分的第二凹槽(205);
当所述限位机构(2)到达限位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件(202)推动所述按压件(201),并通过所述按压件(201)驱动所述滚珠(2032)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205)内;
当所述限位机构(2)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解限位置,且所述活动机构(3)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解锁位置时,所述按压件(201)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202),以使所述滚珠(2032)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204)内,同时所述滚珠(2032)脱离所述第二凹槽(20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本体(1)包括盖板(101)及底板(102),所述盖板(101)与所述底板(102)组配形成空腔,所述活动机构(3)和限位机构(2)设置在所述空腔内;
所述空腔的底壁上设有与所述锁止机构(4)相适配的第一开口(5);
所述空腔内与所述按压件(201)相对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按压件(201)相适配的第二开口(6),以当所述限位机构(2)到达锁止位置时,所述按压件(201)部分从第二开口(6)伸出。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机构(3)包括第二弹性件(301)及抵持件(302),所述抵持件(302)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301)与所述第一锁扣本体(1)连接,所述锁止机构(4)包括固定件(401),所述固定件(401)上与所述抵持件(30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所述抵持件(302)抵接的凹陷(402);
当所述锁止机构(4)到达锁止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件(301)推动所述抵持件(302)与所述凹陷(402)抵接;当所述限位机构(2)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解限位置,且所述活动机构(3)受到解锁作用力到达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抵持件(302)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301)后从所述凹陷(402)脱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锁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组件还包括解锁机构(9),所述解锁机构(9)为第一吸附件,所述抵持件(302)为第二吸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被连接件(10)及所述第二被连接(13)上均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锁止机构(4)相适配的插孔(12)。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扣本体(7)与所述第一被连接件(10)连接。
14.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被连接、第二被连接件(11)以及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锁扣组件,所述锁扣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被连接件(10)上。
CN202120740702.9U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锁扣组件及设备 Active CN218219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40702.9U CN218219376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锁扣组件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40702.9U CN218219376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锁扣组件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19376U true CN218219376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62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40702.9U Active CN218219376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锁扣组件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193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30165185A (ko) 자기 버클링 어셈블리
US8281464B2 (en) Buckle
US6585337B1 (en) Forward pull type latch structure of a slide
CN212545952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可穿戴设备
US4002386A (en) Locking handle apparatus
TWM542798U (zh) 快速扣接結構
EP3722496B1 (en) Clothes iron base and clothes iron device
CN218219376U (zh) 一种锁扣组件及设备
US9197016B2 (en) Self-ejectable port fixing device
CN213510047U (zh) 机柜锁
US8077473B1 (en) Spring-latching circuit module injector/ejector
TWM529775U (zh) 固定裝置
CN211519228U (zh) 电池包防脱系统及包括其的电池包托架
CN211210183U (zh) 一种检修电梯防误操作插件
KR101538800B1 (ko) 자해방지용 장갑
CN100479694C (zh) 用于带子或类似物的带扣
JPS6231975Y2 (zh)
CN219780578U (zh) 一种电子设备装载盒锁定机构
CN108806023B (zh) 一种电子锁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20109283U (zh) 一种表带扣
CN2498912Y (zh) 一种滑轨的定位结构
CN211378541U (zh) 一种电子设备和电池锁扣装置
CN213477937U (zh) 机柜锁
CN221646662U (zh) 一种基于自回弹锁扣防止盖开盖的双锁扣
CN217426073U (zh) 一种具有智能人机交互功能的特种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