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19117U - 一种加热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219117U CN218219117U CN202221935751.9U CN202221935751U CN218219117U CN 218219117 U CN218219117 U CN 218219117U CN 202221935751 U CN202221935751 U CN 202221935751U CN 218219117 U CN218219117 U CN 2182191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 induction coil
- heating
- heating unit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该加热单元包括电磁感应线圈,电磁感应线圈嵌设于一感应发热体,感应发热体包括设置于电磁感应线圈内部的第一发热体和设置于电磁感应线圈外部的第二发热体。通过将电磁感应线圈嵌设于感应发热体内,电磁感应线圈的发热与感应发热体形成的涡流效应结合,降低了电磁感应线圈的能耗,提高了发热体的发热效率,同时,该加热单元减少了人工绕线圈的步骤,组装工艺简单,加工精度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雾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加热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是一种通过电加热使专用雾化液体受热形成可吸食气雾的一种装置,可用于吸入式治疗领域,也可作为替代传统香烟的新型电子香烟。电子雾化装置一般包括雾化器和电源,雾化器具有用于加热雾化液体的加热元件,电源用于向加热元件提供电能,使之发热。传统电子雾化装置采用的发热元件多为电阻丝,但是这种发热元件存在加热效率较低、发热不均匀的问题。
随着产业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发展出了新型的加热方式,如电磁感应式加热的雾化装置,该种加热方式是通过线圈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中设置一金属发热体,交变磁场的的磁力线变化在金属物体内产生涡流,导致金属材料发热升温,从而加热雾化液,形成气雾。目前的电磁感应式加热的雾化装置中,线圈与金属发热体具有一定间距,线圈的自感以及自身发热情况使得其能量消耗较大,导致发热体的发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电磁感应式的雾化装置发热效率低,从而提出一种提高了发热效率的加热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加热单元,其包括电磁感应线圈,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嵌设于一感应发热体,所述感应发热体包括设置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内部的第一发热体和设置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外部的第二发热体。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发热体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第一发热体的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的轴向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轴向平行,所述通孔的孔径不小于0.2mm。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外周与所述第二发热体外壁的间距不大于1mm。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感应线圈表面设置有绝缘层。
作为优选,所述感应发热体为注塑件。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为软磁材质。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感应线圈连接有引脚件,所述引脚件延伸至所述感应发热体外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包括所述的加热单元,还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加热单元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单元,包括电磁感应线圈,电磁感应线圈嵌设于一感应发热体,感应发热体包括设置于电磁感应线圈内部的第一发热体和设置于电磁感应线圈外部的第二发热体。通过将电磁感应线圈嵌设于感应发热体内,电磁感应线圈的发热与感应发热体形成的涡流效应结合,降低了电磁感应线圈的能耗,提高了发热体的发热效率,同时,该加热单元减少了人工绕线圈的步骤,组装工艺简单,加工精度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电磁感应线圈;2-感应发热体;201-第一发热体;202-第二发热体;20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等,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单元,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中,用于对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液进行加热使之形成供用于吸食的气雾。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单元包括电磁感应线圈1,电磁感应线圈1嵌设于一感应发热体2内,嵌设于感应发热体2内的电磁感应线圈1将感应发热体2分隔为两个部分:设置于电磁感应线圈内部的第一发热体201和设置于电磁感应线圈1外部的第二发热体202。
通过将电磁感应线圈1嵌设于感应发热体2内,与传统电磁感应线圈与发热体间隔设置相比,降低了电磁感应线圈1的能耗,电磁感应线圈1的发热与感应发热体2形成的涡流效应结合,提高了感应发热体2的发热效率,同时,与传统电磁感应加热装置需将电磁感应线圈绕设于发热体外部相比,本加热单元减少了人工绕线圈的步骤,组装工艺简单,加工精度更高。
进一步地,第一发热体201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第一发热体201的通孔203,通孔203用于空气流通,发热体将经由通孔203通过的空气加热。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通孔203设置为若干个,若干通孔203形成通孔阵列。通孔203的轴向沿第一发热体201的长度方向延伸,与电磁感应线圈1的轴向平行,且通孔203的孔径不小于0.2mm,以使空气顺畅流通。
本实施例中,第二发热体202的外径为4-8mm,即感应发热体2的直径尺寸为4-8mm,电磁感应线圈1在感应发热体2内部靠近外壁的位置,从而便于在第一发热体201上制作若干通孔203,电磁感应线圈1外周与第二发热体202外壁的间距不大于1mm,能实现电磁感应线圈1与感应发热体2的稳固连接即可。
其中,电磁感应线圈1采用软磁材质,其表面还设置有绝缘层,绝缘层可采用常规绝缘材料,起到绝缘效果即可。
感应发热体2优选为注塑而得的注塑件,其材质可以为金属,且优选为软磁金属或软磁金属与陶瓷的复合材料。
为实现与电源的连接,从而为电磁感应线圈1提供电能,电磁感应线圈1还连接有引脚件,引脚件延伸至感应发热体外部,以通过电路与电源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单元通过如下方式制备:
首先在将软磁材料绕制成为预设尺寸的电磁感应线圈1,在电磁感应线圈1外部制作绝缘层,将具有绝缘层的电磁感应线圈1置于发热体2的模具镶件,注塑制备感应发热体2的毛坯件,将毛坯件烧结,制得感应发热体。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包括上述加热单元,还包括供电单元和雾化单元,其中,供电单元包括电池,电池与电磁感应线圈1通过电路连接,电磁感应线圈1通电后产生磁场,进而产生的磁场使感应发热体2产生涡流,从而发热,加热雾化单元中存储的雾化液,雾化液受热形成供用户吸食的气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具有发热效率高、组装难度低的技术效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感应线圈,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嵌设于一感应发热体,所述感应发热体包括设置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内部的第一发热体和设置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外部的第二发热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体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第一发热体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轴向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轴向平行,所述通孔的孔径不小于0.2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外周与所述第二发热体外壁的间距不大于1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表面设置有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发热体为注塑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为软磁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连接有引脚件,所述引脚件延伸至所述感应发热体外部。
9.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单元,还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加热单元电路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35751.9U CN218219117U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一种加热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35751.9U CN218219117U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一种加热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219117U true CN218219117U (zh) | 2023-01-06 |
Family
ID=84677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935751.9U Active CN218219117U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一种加热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219117U (zh) |
-
2022
- 2022-07-25 CN CN202221935751.9U patent/CN21821911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264239B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of an object | |
US20220030948A1 (en) | Inductively heating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comprising a susceptor assembly | |
JP2020150959A (ja) | 複数のインダクタコイルを備えたエアロゾル発生システム | |
US20170287626A1 (en) | Coil assembly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having a shaped flux-control body | |
CN212233104U (zh) | 气溶胶发生装置及其电磁加热组件 | |
EP3979864A1 (en) | An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having a heat conductive assembly | |
CN218219117U (zh) | 一种加热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3679114A (zh) | 一种组合式电磁感应气溶胶加热装置 | |
US9812246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coiled wire nest and frame for toroidal induction | |
WO2024027368A1 (zh) | 感应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108010711A (zh) | 一种3d打印pcb平面变压器的工艺方法 | |
CN106028493A (zh) | 3d打印机挤出装置及其加热装置 | |
JP2008154922A (ja) | 磁場発生アプリケータ、及び、磁場発生装置 | |
CN210076575U (zh) | 一种采用锂电池供电的电磁感应加热器 | |
EP4166021A1 (en) |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atomization body and atomizer thereof, and heating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
CN114365892A (zh) | 一种戒圈及其制作方法 | |
CN216723153U (zh) | 感应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17012795U (zh) | 一种具有一体式线圈的电磁加热烟具 | |
CN214509418U (zh) | 一种雾化装置的发热组件及该雾化装置 | |
WO2023007525A1 (ja) | エアロゾル生成システム | |
CN216453388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主体、雾化器 | |
CN217906347U (zh) |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组件 | |
WO2023042362A1 (ja) | エアロゾル生成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EP4378334A1 (en) | Aerosol genera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erosol generating system | |
CN219781603U (zh) | 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发热组件及其气溶胶生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