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19097U - 一种加热器及烟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器及烟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219097U CN218219097U CN202221538683.2U CN202221538683U CN218219097U CN 218219097 U CN218219097 U CN 218219097U CN 202221538683 U CN202221538683 U CN 202221538683U CN 218219097 U CN218219097 U CN 2182190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heating
- positive electrode
- negative electrode
- heating fil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391 smo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443 aeroso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2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platinum Chemical compound [Pt]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10003437 ind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PJXISJQVUVHSOJ-UHFFFAOYSA-N indium(iii)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In+3].[In+3] PJXISJQVUVHSO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NRTOMJZYCJJWKI-UHFFFAOYSA-N Titanium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Ti]#N NRTOMJZYCJJWK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697 plati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50000004767 nitr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MCMNRKCIXSYSNV-UHFFFAOYSA-N Zircon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Zr]=O MCMNRKCIXSYSN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alumi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2].[O-2].[O-2].[Al+3].[Al+3]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45 mica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618 mica group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Al]O[Al]=O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ti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n]=O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887 ti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88 borosilicate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加热器及烟具,烟具包括壳体,加热器安装于壳体。加热器包括基体和柔性加热体,柔性加热体包括覆盖基体的至少一表面的柔性基材、设置于柔性基材上的加热膜以及与加热膜电连接的电极模组,其中,加热膜采用红外辐射与接触热传导的组合方式对气溶胶进行加热。该种加热器及烟具,加热膜采用红外辐射与接触热传导的组合方式对气溶胶进行加热,在保证加热效率的同时降低红外辐射的能量损耗,且不需要增加反射层,或者设置透明材质基体等,即本申请提供的加热器相比于现有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批量制备;而且加热器的能量损耗低,从而提升了电源的可使用时间,进而提升了烟具的续航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烟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器及烟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烟具主要包括基体、涂覆于基体外表面的红外涂层和导电层,烟具通电后,红外涂层发出的红外光线能够穿透基体并对基体内部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并挥发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中的至少一种成分,以形成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为满足对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加热温度、加热效率的需求,红外涂层需具有较高的红外发射率,从而导致在使用过程中红外涂层具有较高的热量损耗,使得烟具的续航能力变短。为解决该技术问题,通常需要增加红外反射层或设置透明材质基体,以降低红外发射的能量损耗,然而,上述改进方式存在结构复杂、制造工艺繁琐、成本较高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热器及烟具,能够在保证加热效率的同时降低红外发射率的能量损耗,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并挥发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形成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所述加热器包括:
基体;
柔性加热体,所述柔性加热体包括覆盖所述基体的至少一表面的柔性基材、设置于所述柔性基材上的加热膜以及与所述加热膜电连接的电极模组,其中,所述加热膜采用红外辐射与接触热传导的组合方式对所述气溶胶进行加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加热膜采用红外辐射的加热功率小于接触热传导的加热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加热膜的红外发射率小于2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极膜组设置于所述柔性基材的外表面,和/或,所述电极膜组设置于所述加热膜的外表面,且所述电极膜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柔性基材的长度方向平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极膜组包括一个正极膜和一个负极膜,所述正极膜和所述负极膜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
其中,所述正极膜和所述负极膜分别位于所述柔性基材宽度方向的两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极膜组包括正极膜和负极膜,所述正极膜和所述负极膜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所述正极膜和所述负极膜的数量之和为N,N≥3;
从所述柔性基材宽度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所述正极膜和所述负极膜间隔交替设置,多个所述正极膜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电连接;和/或,多个所述负极膜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电源的负极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正极膜包括沿所述柔性基材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加热膜的外表面接触,所述第二本体部与所述柔性基材的外表面接触,所述第二本体部远离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和/或,所述负极膜包括沿所述柔性基材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本体部和第四本体部,所述第三本体部与所述加热膜的外表面接触,所述第四本体部与所述柔性基材的外表面接触,所述第四本体部远离所述第三本体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加热膜的材质为金属、合金、导电氮化物、导电氧化物中的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加热膜的材质为铂、氮化钛,掺杂氧化铟,掺杂氧化锌中的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加热膜的材质为掺锡氧化铟或掺铝氧化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加热膜的方块电阻Rsq需满足:0.3Ω/sq≤Rsq≤15Ω/sq;
或,所述加热膜的厚度t需满足:0.05μm≤t≤20μm;
或,所述加热膜的电阻率ρ需满足:1E-7Ω·m≤ρ≤1E-5Ω·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极膜组的材质为金、银、铂、氮化钛、厚膜浆料中的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极膜组的方块电阻小于等于0.01Ω/sq。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烟具,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的加热器,该加热器为以上所述的加热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的加热器及烟具,加热膜采用红外辐射与接触热传导的组合方式对气溶胶进行加热,在保证加热效率的同时降低红外辐射的能量损耗,且不需要增加反射层,或者设置透明材质基体等,即本申请提供的加热器相比于现有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批量制备;而且加热器的能量损耗低,从而提升了电源的可使用时间,进而提升了烟具的续航能力。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其中,正极膜的数量为两个,负极膜数量为一个;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加热体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主视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加热体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主视图;
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加热体在又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主视图;
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加热器在又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主视图;
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加热器在几种实施例中的材质与工作状态表。
附图标记:
1-基体;
2-柔性加热体;
21-柔性基材;
22-加热膜;
23-电极膜组;
231-正极膜;
231a-第一本体部;
231b-第二本体部;
232-负极膜;
232a-第三本体部;
232b-第四本体部;
233-第一连接部;
234-第二连接部;
235-第三连接部;
236-第四连接部。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烟具,该烟具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的加热器,加热器与电源连接。当烟具处于工作状态时,加热器能够加热放置于壳体内的气溶胶形成基质,使得气溶胶形成基质中的至少一种成分挥发成气溶胶,以供用户吸食。
具体地,如图1所示,加热器包括基体1和柔性加热体2,基体1形成有容纳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空间,柔性加热体2在通电时能够产生热量,以对放置于基体1中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进而挥发气溶胶形成基质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形成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柔性加热体2由于具有柔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成卷包装,便于收纳、运输等操作,而且在将柔性加热体2覆盖于基体1外表面时,按照需求的长度对柔性加热体2进行裁切即可,方便快捷。
如图1所示,柔性加热体2包括柔性基材21、加热膜22和电极膜组23,柔性基材21覆盖于基体1的至少一表面;加热膜22设置于柔性基材21上;电极膜组23与电源电连接,且与加热膜22电连接。其中,电连接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导电部件之间进行焊接、铆接、螺纹连接等,以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导电部件之间允许电流通过。
在加热器工作过程中,加热膜22通过电极膜组23与电源电连接,从而使得加热膜22通电并产生热量,以促进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分解。由于加热膜22采用红外辐射与接触热传导的组合方式对气溶胶进行加热,在保证加热效率的同时降低红外辐射的能量损耗,且不需要增加反射层,或者设置透明材质基体等,即本申请提供的加热器相比于现有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批量制备;而且加热器的能量损耗低,从而提升了电源的可使用时间,进而提升了烟具的续航能力。
此外,加热膜22采用红外辐射的加热功率小于采用接触热传导的加热功率,即采用接触热传导的方式所产生的热量高于采用红外辐射的方式所产生的热量,进一步降低了红外辐射的能量损耗,进一步有利于提升烟具的续航能力。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加热膜22的红外发射率小于20%,再一次降低了加热膜22在工作过程中红外辐射的能量损耗,又一步地提升了加热膜22能量的利用率。
为了满足加热膜22的红外发射率小于20%,加热膜22可以选用以下几种低电阻率的材质,具体包括:金属、合金、导电氮化物、导电氧化物中的一种;或者,铂(Pt)、氮化钛(TiN),掺杂氧化铟,掺杂氧化锌的一种或几种;或者,掺锡氧化铟(ITO)或掺铝氧化锌(AZO)。其中,当铂,氮化钛,掺杂氧化铟,掺杂氧化锌中的几种混合制成加热膜22时,本申请对混合方式、混合比例均不作特殊限定,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和使用需求灵活调配,以增加加热膜22材质选用的灵活性,从而达到降低加热膜22生产成本、简化加热膜22制造工艺的目的。
优选地,掺锡氧化铟(ITO)的混合比例为90%的氧化铟(In2O3)和10%的氧化锡(SnO2),掺铝氧化锌(AZO)的混合比例为95%的氧化锌(ZnO)和5%的氧化铝(Al2O3),如此设置,能够降低加热膜22的电阻率,有利于制备低电阻的加热膜22,有利于降低加热膜22的红外发射率,以降低加热膜22的能量消耗。因此,当加热膜22的材质为掺锡氧化铟(ITO),且其混合比例为90%的氧化铟(In2O3)和10%的氧化锡(SnO2)时,或者当加热膜22的材质为掺锡氧化铟(ITO),且其混合比例为95%的氧化锌(ZnO)和5%的氧化铝(Al2O3)时,均能够同时降低加热膜22的能量消耗和能量损耗,进而提升加热膜22的使用性能。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加热膜22的方块电阻Rsq需满足:0.3Ω/sq≤Rsq≤15Ω/sq。
在本实施例中,若加热膜22的方块电阻Rsq<0.3Ω/sq,导致加热膜22的加工精度增加,从而提升了加热膜22的加工成本;若加热膜22的方块电阻Rsq大于15Ω/sq,导致加热膜22的红外发射率较大,从而增加了加热膜22工作过程的能量损耗。因此,0.3Ω/sq≤Rsq≤15Ω/sq,能够降低加热膜22能量损耗,同时能够降低加热膜22的加工成本。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加热膜22的厚度t需满足:0.05μm≤t≤20μm。
根据方块电阻Rsq计算公式Rsq=ρ/t(其中ρ为加热膜22的电阻率,t为加热膜22的厚度)可知,当加热膜22的材质确定时,加热膜22的电阻率为定值,此时,为了使得加热膜22的方块电阻满足0.3Ω/sq≤Rsq≤15Ω/sq,则加热膜22的厚度t需满足:0.05μm≤t≤20μm,避免加热膜22过厚或过薄而导致加热膜22的方块电阻过小或过大。因此,0.05μm≤t≤20μm,能够减小加热膜22安装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减小加热器的安装空间,进而减小烟具的尺寸,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能够便于加热膜22的方块电阻满足上述需求,从而提升加热膜22的工作性能及工作稳定性。
在又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加热膜22的电阻率ρ需满足:1E-7Ω·m≤ρ≤1E-5Ω·m。
根据方块电阻Rsq计算公式Rsq=ρ/t可知,当加热膜22的厚度受安装空间的限制为定值时,为了使得加热膜22的方块电阻满足0.3Ω/sq≤Rsq≤15Ω/sq,则加热膜22的电阻率ρ需满足:1E-7Ω·m≤ρ≤1E-5Ω·m,避免加热膜22过厚或过薄而导致加热膜22的方块电阻过小或过大。因此,1E-7Ω·m≤ρ≤1E-5Ω·m,能够便于对加热膜22材质的选取,增加加热膜22材质的选用范围和选用灵活性;同时,能够便于加热膜22的方块电阻满足上述需求,从而提升加热膜22的工作性能及工作稳定性。
具体地,电极膜组23可以设置于柔性基材21的外表面,或电极膜组23可以设置于加热膜22的外表面,或电极膜组23既设置于柔性基材21的外表面,又设置于加热膜22的外表面,电极膜组23的延伸方向与柔性基材21的长度方向X平行。
如图3-6所示,电极膜组23包括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的结构相同,正极膜231的至少部分和负极膜232的至少部分均沿柔性基材21长度方向X延伸,当柔性基材21覆盖于基体1外表面后,正极膜231的至少部分和负极膜232的至少部分即沿基体1的轴线延伸。当正极膜231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负极膜232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时,使得加热膜22通电并产生热量。
如图3-5所示,正极膜231包括沿柔性基材21长度方向X延伸的第一本体部231a和第二本体部231b,第一本体部231a与加热膜22的外表面接触,第二本体部231b与柔性基材21的外表面接触;负极膜232包括沿柔性基材21长度方向X延伸的第三本体部232a和第四本体部232b,第三本体部232a与加热膜22的外表面接触,第四本体部232b与柔性基材21的外表面接触,使得正极膜231既与柔性基材21连接,又与加热膜22连接,同样,使得负极膜232既与柔性基材21连接,又与加热膜22连接,提高了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的连接强度。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极膜组23包括一个正极膜231和一个负极膜232,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分别位于柔性基材21宽度方向Y的两端,当柔性基材21覆盖于基体1外表面后,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即沿基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正极膜231的第二本体部231b远离第一本体部231a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235,负极膜232的第四本体部232b远离第三本体部232a的一端设置有第四连接部236,第三连接部235和第四连接部236均沿柔性基材21的宽度方向Y延伸,当柔性基材21覆盖于基体1外表面后,第三连接部235和第四连接部236即沿基体1的周向延伸,第三连接部235和第四连接部236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
本实施例中,正极膜231通过第三连接部235与电源电连接,负极膜232通过第四连接部236与电源电连接,使得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的可连接面积增加,进而增加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与电源连接的稳固性,并提升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的工作稳定性。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电极膜组23的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的数量之和为N,N≥3,例如图4所示的电极膜组23具有两个正极膜231和一个负极膜232,图5所示的电极膜组23具有两个正极膜231和两个负极膜232,图6所示的电极膜组23具有三个正极膜231和两个负极膜232。从柔性基材21宽度方向Y的一端至另一端,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间隔交替设置,例如,图4所示,加热膜22被两个正极膜231和一个负极膜232分隔为相互并联的两部分,图5所示,加热膜22被两个正极膜231和两个负极膜232分隔为相互并联的三部分,图6所示,加热膜22被三个正极膜231和两个负极膜232分隔为相互并联的四部分。其中,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可以沿柔性基材21宽度方向Y均匀分布,使得加热膜22相互并联的各部分之间所产生的热量相同,从而使得加热器能够均匀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而提升加热器的工作性能。
具体地,当正极膜231的数量为多个,负极膜232的数量也为多个时,如图5-6所示,多个正极膜231通过第一连接部233连接,多个负极膜232通过第二连接部234连接,第一连接部233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第二连接部234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当正极膜231的数量为两个,负极膜232的数量为一个时,如图4所示,两个正极膜231通过第一连接部233连接,第一连接部233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负极膜232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
其中,多个正极膜231通过第一连接部233连接,可以是多个正极膜231通过同一个第一连接部233连接,以适应加热器设置有一个电源的情况;也可以是多个正极膜231通过不同的第一连接部233连接,例如电极膜组23包括五个正极膜231时,两个正极膜231通过其中一个第一连接部233连接,另外三个正极膜231通过另外一个第一连接部233连接,以适应加热器设置有多个电源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多个正极膜231通过第一连接部233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多个负极膜232通过第二连接部234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简化了电极膜组23与电源的连接方式,便于提高生产安装效率,且使得加热器结构紧凑,进而便于将加热器安装于烟具的壳体内。
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当正极膜231具有第一本体部231a和第二本体部231b时,第二本体部231b远离第一本体部231a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233连接;当负极膜232具有第三本体部232a和第四本体部232b时,第四本体部232b远离第三本体部232a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34连接。
此外,正极膜231的材质可以为金(Au)、银(Ag)、铂(Pt)、氮化钛(TiN)、厚膜浆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负极膜232材质可以为金(Au)、银(Ag)、铂(Pt)、氮化钛(TiN)、厚膜浆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且正极膜231的材质与负极膜232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增加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的材质的灵活性,从而便于对损坏的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进行更换。同时,正极膜231及负极膜232的方块电阻需小于等于0.01Ω/sq,以降低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的红外发射率,从而进一步降低加热器的能量损耗。
由于电极膜组23与加热膜22均为导电材质,因此,柔性基材21需采用绝缘材料制成,避免柔性基材21与电极膜组23连通导致加热膜22短路,从而提升了加热膜22工作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了加热器的工作稳定性。
具体地,柔性基材2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聚酰亚胺(PI)、柔性玻璃、柔性云母、柔性陶瓷等。
基体1可以选用耐高温且具有较高的红外线透过率的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以玻璃、陶瓷、金属等。
具体地,基体1内外表面的粗糙度为Ra,可以设置为Ra≤0.16μm,以降低基体1内外表面的粗糙度,从而降低了加热膜22产生的红外光线在基体1表面的反射率,进而提高了加热膜22发出的红外光线的利用率,在满足红外辐射加热需求的情况下,降低加热膜22的红外发射率。
另外,基体1还可以选用红外非透明材料制成,例如可以由氧化铝或氧化锆或金属等制成。当基体1采用红外非透明材质时,当加热膜22产生的红外光线射入基体1后,降低了基体1内部的红外光线穿透基体1的风险,提升了基体1内部红外光线的利用率,在满足红外辐射需求的情况下,降低加热膜22的红外发射率。
以下对基体1材质、柔性基材21材质、加热膜22材质以及电极膜组23的材质的选用进行举例说明,并绘制成如图7所示的表格:
实施例一,柔性基材21选用PI膜,在柔性基材21外表面镀Pt膜以形成加热膜22,加热膜22的厚度t=0.05μm,方块电阻Rsq=2Ω/sq,红外发射率3.2%,在加热膜22外表面沿平行于柔性基材21长度方向X镀TiN以形成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的方块电阻为0.008Ω/sq,此时,将柔性基材21覆盖在基体1外表面,基体1选用石英玻璃管,其中,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的数量均为1个。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器的电阻为3Ω,分别在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上加电压7.74V,稳定后的温场分布均匀,加热膜22靠近正极膜231一侧的温度和靠近负极膜232一侧的温度之间差值小于5℃,最高温度可达到282℃。
实施例二,柔性基材21选用柔性玻璃,在柔性基材21外表面镀TiN膜以形成加热膜22,加热膜22的厚度t=0.1μm,方块电阻Rsq=4.2Ω/sq,红外发射率15.5%,在加热膜22外表面沿平行于柔性基材21长度方向X镀Au以形成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的方块电阻为0.01Ω/sq,此时,将柔性基材21覆盖在基体1外表面,基体1选用高硼硅玻璃管,其中,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的数量均为1个。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器的电阻为1.61Ω,分别在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上加电压6V,稳定后的温场分布均匀,加热膜22靠近正极膜231一侧的温度和靠近负极膜232一侧的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5℃,最高温度可达到305℃。
实施例三,柔性基材21选用柔性云母,在柔性基材21外表面镀AZO膜以形成加热膜22,加热膜22的厚度t=20μm,方块电阻Rsq=0.3Ω/sq,红外发射率7.8%,在加热膜22外表面沿平行于柔性基材21长度方向X涂银浆以形成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的方块电阻为0.005Ω/sq,此时,将柔性基材21覆盖在基体1外表面,基体1选用氧化铝管,其中,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的数量均为1个。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器的电阻为0.35Ω,分别在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上加电压2.6V,稳定后的温场分布均匀,加热膜22靠近正极膜231一侧的温度和靠近负极膜232一侧的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5℃,最高温度可达到295℃。
实施例四,柔性基材21选用柔性陶瓷,在柔性基材21外表面镀AZO膜以形成加热膜22,加热膜22的厚度t=2μm,方块电阻Rsq=3Ω/sq,红外发射率9.8%,在加热膜22外表面沿平行于柔性基材21长度方向X涂银浆以形成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正极膜231数量为两个,负极膜232数量为一个,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均从加热膜22外表面延伸至柔性基材21外表面,再在柔性基材21外表面涂银浆以形成将两个正极膜23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33,正极膜231、负极膜232和第一连接部233的方块电阻为0.005Ω/sq,此时,将柔性基材21覆盖在基体1外表面,基体1选用氧化锆管。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器的电阻为1.15Ω,分别在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上加电压5V,稳定后的温场分布均匀,加热膜22并联的两部分的温差小于5℃,最高温度可达到289℃。
实施例五,柔性基材21选用PI膜,在柔性基材21外表面镀ITO膜以形成加热膜22,加热膜22的厚度t=1μm,方块电阻Rsq=3.45Ω/sq,红外发射率7.9%,在加热膜22外表面沿平行于柔性基材21长度方向X涂银浆以形成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正极膜231数量为两个,负极膜232数量为两个,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均从加热膜22外表面延伸至柔性基材21外表面,再在柔性基材21外表面涂银浆以形成将两个正极膜23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33和将两个负极膜23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34,正极膜231、负极膜232、第一连接部233和第二连接部234的方块电阻为0.005Ω/sq,此时,将柔性基材21覆盖在基体1外表面,基体1选用铝管。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器的电阻为0.58Ω,分别在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上加电压4V,稳定后的温场分布均匀,加热膜22并联的三部分的温差小于5℃,最高温度可达到358℃。
实施例六,柔性基材21选用PI膜,在柔性基材21外表面镀ITO膜以形成加热膜22,加热膜22的厚度t=0.5μm,方块电阻Rsq=6.9Ω/sq,红外发射率8.9%,在加热膜22外表面沿平行于柔性基材21长度方向X涂银浆以形成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正极膜231数量为三个,负极膜232数量为两个,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均从加热膜22外表面延伸至柔性基材21外表面,再在柔性基材21外表面涂银浆以形成将三个正极膜23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33和将两个负极膜23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34,正极膜231、负极膜232、第一连接部233和第二连接部234的方块电阻为0.005Ω/sq,此时,将柔性基材21覆盖在基体1外表面,基体1选用不锈钢管。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器的电阻为0.66Ω,分别在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上加电压3.8V,稳定后的温场分布均匀,加热膜22并联的四部分的温差小于5℃,最高温度可达到289℃。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并挥发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形成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
基体(1);
柔性加热体(2),所述柔性加热体(2)包括覆盖所述基体(1)的至少一表面的柔性基材(21)、设置于所述柔性基材(21)上的加热膜(22)以及与所述加热膜(22)电连接的电极膜组(23),其中,所述加热膜(22)采用红外辐射与接触热传导的组合方式对所述气溶胶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22)采用红外辐射的加热功率小于接触热传导的加热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22)的红外发射率小于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膜组(23)设置于所述柔性基材(21)的外表面,和/或,所述电极膜组(23)设置于所述加热膜(22)的外表面,且所述电极膜组(2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柔性基材(21)的长度方向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膜组(23)包括一个正极膜(231)和一个负极膜(232),所述正极膜(231)和所述负极膜(232)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
其中,所述正极膜(231)和所述负极膜(232)分别位于所述柔性基材(21)宽度方向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膜组(23)包括正极膜(231)和负极膜(232),所述正极膜(231)和所述负极膜(232)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所述正极膜(231)和所述负极膜(232)的数量之和为N,N≥3;
从所述柔性基材(21)宽度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所述正极膜(231)和所述负极膜(232)间隔交替设置,多个所述正极膜(231)通过第一连接部(233)连接,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233)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电连接;和/或,多个所述负极膜(232)通过第二连接部(234)连接,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234)与所述电源的负极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膜(231)包括沿所述柔性基材(21)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本体部(231a)和第二本体部(231b),所述第一本体部(231a)与所述加热膜(22)的外表面接触,所述第二本体部(231b)与所述柔性基材(21)的外表面接触,所述第二本体部(231b)远离所述第一本体部(231a)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33)连接;
和/或,所述负极膜(232)包括沿所述柔性基材(21)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本体部(232a)和第四本体部(232b),所述第三本体部(232a)与所述加热膜(22)的外表面接触,所述第四本体部(232b)与所述柔性基材(21)的外表面接触,所述第四本体部(232b)远离所述第三本体部(232a)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3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22)的材质为金属、合金、导电氮化物、导电氧化物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22)的材质为铂、氮化钛,掺杂氧化铟,掺杂氧化锌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22)的材质为掺锡氧化铟或掺铝氧化锌。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22)的方块电阻Rsq需满足:0.3Ω/sq≤Rsq≤15Ω/sq;
或,所述加热膜(22)的厚度t需满足:0.05μm≤t≤20μm;
或,所述加热膜(22)的电阻率ρ需满足:1E-7Ω·m≤ρ≤1E-5Ω·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膜组(23)的材质为金、银、铂、氮化钛、厚膜浆料中的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膜组(23)的方块电阻小于等于0.01Ω/sq。
14.一种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具包括:
壳体;
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安装于所述壳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38683.2U CN218219097U (zh) | 2022-06-20 | 2022-06-20 | 一种加热器及烟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38683.2U CN218219097U (zh) | 2022-06-20 | 2022-06-20 | 一种加热器及烟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219097U true CN218219097U (zh) | 2023-01-06 |
Family
ID=84673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38683.2U Active CN218219097U (zh) | 2022-06-20 | 2022-06-20 | 一种加热器及烟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219097U (zh) |
-
2022
- 2022-06-20 CN CN202221538683.2U patent/CN21821909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17215B (zh) | 一种低电压透明电热膜及其制备工艺、高温电热片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4883760A (zh) | 一种低电压透明电热膜 | |
CN111743206A (zh) | 一种面状发热体及其用途 | |
EP4353098A1 (en) | Aerosol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heating assembly therefor | |
CN218219097U (zh) | 一种加热器及烟具 | |
EP4218444A1 (en) | Heating assembly and aerosol forming device | |
CN213908506U (zh) | 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 |
CN213045195U (zh) | 一种面状发热体和加热装置 | |
CN110293721A (zh) | 一种可加热的曲面安全玻璃及治具 | |
CN218219099U (zh) | 一种加热器及烟具 | |
CN218219098U (zh) | 一种加热器及烟具 | |
CN114246373A (zh) | 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 |
CN117297181A (zh) | 一种加热器及烟具 | |
CN111559142A (zh) | 一种带有镂空膜层的镀膜加热玻璃 | |
CN218219100U (zh) | 一种加热器及烟具 | |
EP4218439A1 (en) | Heating assembly and aerosol forming device | |
CN216255473U (zh) |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 |
CN117281304A (zh) | 一种加热器及烟具 | |
CN117281302A (zh) | 一种加热器及烟具 | |
CN105466005B (zh) | 足浴盆 | |
CN117297185A (zh) | 一种加热器及烟具 | |
CN105434099B (zh) | 暖手宝 | |
CN214949803U (zh) | 一种新型发热风扇 | |
CN213908505U (zh) | 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 |
CN216019750U (zh) | 加热书桌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