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16723U - 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16723U
CN218216723U CN202221963973.1U CN202221963973U CN218216723U CN 218216723 U CN218216723 U CN 218216723U CN 202221963973 U CN202221963973 U CN 202221963973U CN 218216723 U CN218216723 U CN 2182167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groove
reset
casing
charg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639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琛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lan Bao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lan Bao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lan Bao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lan Bao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639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167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167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167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充电器,包括壳体、充电组件、转动组件以及充电线,壳体内设有枢接柱,充电组件包括供电件和与供电件电连接的电板组件,供电件设于壳体外,电板组件设于壳体内,转动组件包括设于壳体内的转动件和复位件,转动件套设于枢接柱,转动件可相对于枢接柱旋转,复位件的一端设于枢接柱,另一端设于转动件,充电线一端环绕于转动件并与电板组件电连接,另一端伸出壳体外,壳体内的充电线可拉出壳体外,同时转动件和复位件旋转,以将壳体外的充电线长度增加,当复位件反旋转时,复位件驱使转动件反旋转,以将得壳体外的充电线长度缩减。

Description

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移动电源储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器。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作为一种便携式电源设备,解决了用户长时间在野外作业时为电子设备充电困难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充电器在各个领域用途广泛,特别是在生活领域被广泛用于手机、相机等等常见电器。
然而现有的移动电源往往未安装有充电线,需要用户自带充电线。部分移动电源带有充电线,但充电线较短,需要同时握住移动电源,用户才能边充电边使用手机,充电线较长又不方便收纳,还可能不甚将充电线缠绕在一起,难以解开。
另外,现有的移动电源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电量必将耗尽,这时就必需对移动电源进行充电。而移动电源充电必须在有固定电源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这给长时间野外作业时使用移动电源带来很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充电器,解决用户无法根据自己的需求设置充电线长度的问题,以及没有固定电源为充电器充电时,充电器电量得不到补充的问题。
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提出一种充电器,包括壳体、充电组件、转动组件以及充电线,所述壳体内设有枢接柱,所述充电组件包括供电件和与所述供电件电连接的电板组件,所述供电件设于所述壳体外,所述电板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转动件和复位件,所述转动件套设于所述枢接柱,所述转动件可相对于所述枢接柱旋转,所述复位件的一端设于所述枢接柱,另一端设于所述转动件,所述充电线一端环绕于所述转动件并与所述电板组件电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充电线可拉出所述壳体外,同时所述转动件和所述复位件旋转,以将所述壳体外的所述充电线长度增加,当所述复位件反旋转时,所述复位件驱使所述转动件反旋转,以将得所述壳体外的所述充电线长度缩减。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周向开设有环形槽、与所述环形槽相连通的卡孔,所述充电线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环绕于所述环形槽内并经所述卡孔与所述电板组件电连接,且所述充电线卡设于所述卡孔上。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开设有复位槽和与所述复位槽相连通的通孔,所述枢接柱经所述通孔伸入所述复位槽,所述复位件设于所述复位槽内。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在所述复位槽内设有卡块,且所述卡块靠近所述转动件在所述复位槽的内壁,所述复位件的一端设于所述枢接柱,另一端设于所述卡块。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开设有第一容置间和与所述第一容置间相连通的第一出线孔,所述枢接柱设于所述第一容置间内的中轴线上,所述转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置间内,所述外壳开设有第二容置间和与所述第二容置间相连通的第二出线孔,所述内壳设于所述第二容置间内,且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卡接,所述充电线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环绕于所述转动件并与所述充电组件电连接,另一端依次经所述第一出线孔和所述第二出线孔伸出。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壳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间相连通的穿孔,所述电板组件包括第一电板和第二电板,所述第一电板套设于所述枢接柱并卡接于所述内壳上,所述第一电板的电线经所述穿孔与所述供电件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板套设于所述枢接柱并卡接于所述转动件上,所述第二电板与所述第一电板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电板与所述第一电板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板的周向设有多个导电圈,所述第二电板的径向设有多个导电部,所述第二电板相对于所述枢接柱旋转或停止旋转,多个所述导电部始终分别与一个所述导电圈贴合,以使所述第二电板与所述第一电板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线的多根导线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一个导电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盖板、定位轮以及抵接件
所述盖板套设于所述枢接柱,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复位槽并贴合于所述复位件,以将所述复位件设于所述复位槽内,所述盖板背离所述复位槽的一面设有圆台、设于所述圆台侧壁上凹槽,所述定位轮设于所述第二容置间,且所述定位轮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定位轮的周向开设有多个活动槽和多个限位槽,多个所述活动槽与多个所述限位槽相互交替设置,所述抵接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置间,且所述定位轮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抵接件朝向所述圆台的一端设有凸部,所述抵接件朝向定位轮的一面设有一活动部和一限位部,当所述盖板相对于所述枢接柱旋转时,所述凸部贴合于所述圆台外侧壁或设于所述凹槽内,同时所述活动部设于任一所述活动槽内或脱离任一所述活动槽,以将所述盖板始终可相对于所述枢接柱旋转,当所述盖板相对于所述枢接柱反旋转时,所述凸部贴合于所述圆台外侧壁或设于所述凹槽内,同时所述限位部设于任一所述限位槽内或脱离任一所述限位槽,当所述限位部设于任一所述限位槽内,以将所述盖板无法相对于所述枢接柱旋转。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设于所述第二容置间,且所述弹片设于所述外壳,所述弹片贴合于所述抵接件背离所述凸部的一面,以将所述凸部始终贴合于所述圆台外侧壁或设于所述凹槽内。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1.充电线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调整长度,当需要较长的充电线时,用户将壳体外的充电线往外拉动,同时转动件和复位件旋转,此时,环绕于转动件的充电线从壳体内被拉出壳体外,从而使壳体外的充电线长度增加;当需要较短的充电线时,松开充电线,复位件驱使转动件反旋转,使得壳体外的充电线缩回壳体内,并且环绕于转动件上,从而使壳体外的充电线长度缩减。如此,用户便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从壳体内拉出充电线的长度了。
2.供电件为太阳能板,充电器没有固定电源为充电器充电时,也能通过太阳能板为充电器进行充电,使得远离充电组件的一端能够为外部设备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器整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器分解图;
图3为图2另一方向的分解图;
图4为图1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壳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定位轮、抵接件、弹片分解图;
图8为另一方向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
10、充电器;110、内壳;111、第一壳;1111、枢接柱;1112、穿孔;112、第二壳;1121、固定孔;114、第一出线孔;120、外壳;121、第三壳;122、第四壳;124、第二出线孔;210、供电件;220、电板组件;221、第一电板;2211、导电圈;222、第二电板;2221、导电部;310、转动件;311、环形槽;312、卡孔;313、复位槽;314、通孔;315、卡块;320、复位件;330、盖板;331、圆台;332、凹槽;340、定位轮;341、活动槽;342、限位槽;350、抵接件;351、凸部;352、活动部;353、限位部;360、弹片;400、充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部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请参考图1至图8,本申请提出一种充电器10,包括壳体(未标记)、充电组件(未标记)、转动组件(未标记)以及充电线400,壳体内设有枢接柱1111,充电组件包括供电件210和与供电件210电连接的电板组件220,供电件210设于壳体外,电板组件220设于壳体内,转动组件包括设于壳体内的转动件310和复位件320,转动件310套设于枢接柱1111,转动件310可相对于枢接柱1111旋转,复位件320的一端设于枢接柱1111,另一端设于转动件310,充电线400一端环绕于转动件310并与电板组件220电连接,另一端伸出壳体外。
在一实施例中,充电线400远离电板组件220的一端为充电插头,例如Type-c、USB、lightning等等,供电件210优选为太阳能板,供电件210通过电板组件220为充电线400输送电,使得远离充电组件的一端能够为外部设备充电,如手机、平板等,复位件320优选为发条弹簧(也叫平面涡卷弹簧),壳体内的充电线400可拉出壳体外,同时转动件310和复位件320旋转,以将壳体外的充电线400长度增加,当复位件320反旋转时,复位件320驱使转动件310反旋转,以将得壳体外的充电线400长度缩减。
在其它实施例中,供电件210为充电接口或蓄电池。
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的移动电源,其部分充电线400较短,如市面上的共享移动电源,需要同时握住移动电源,用户才能边充电边使用手机,充电线400较长又不方便收纳,还可能不甚将充电线400缠绕在一起,难以解开。
而在本申请中,充电线400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调整长度,当需要较长的充电线400时,用户将壳体外的充电线400往外拉动,同时转动件310和复位件320旋转,此时,环绕于转动件310的充电线400被拉出壳体外,即壳体内的充电线400拉出壳体外,从而使壳体外的充电线400长度增加;当需要较短的充电线400时,松开充电线400,复位件320反旋转并驱使转动件310反旋转,使得壳体外的充电线400缩回壳体内,并且环绕于转动件310上,从而使壳体外的充电线400长度缩减。
请参考图2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将充电线400环绕于转动件310上并与电板组件220电连接,转动件310周向开设有环形槽311、与环形槽311相连通的卡孔312,充电线400远离壳体的一端环绕于环形槽311内并经卡孔312与电板组件220电连接,且充电线400卡设于卡孔312上。具体的,当壳体内的充电线400拉出壳体外时,通过充电线400卡设于卡孔312上,防止充电线400与电板组件220的连接处被扯断。
请参考图3,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将复位件320设于转动件310内,转动件310开设有复位槽313和与复位槽313相连通的通孔314,枢接柱1111经通孔314伸入复位槽313,复位件320设于复位槽313内。
请参考图3,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将复位件320可驱使转动件310反旋转,转动件310在复位槽313内设有卡块315,且卡块315靠近转动件310在复位槽313的内壁,复位件320的一端设于枢接柱1111,另一端设于卡块315。
请参考图1、图4以及图5,在一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内壳110和外壳120,内壳110开设有第一容置间113(未标记)和与第一容置间113相连通的第一出线孔114,枢接柱1111设于第一容置间113(未标记)内的中轴线上,转动组件设于第一容置间113内,外壳120开设有第二容置间123和与第二容置间123相连通的第二出线孔124,内壳110设于第二容置间123内,且内壳110与外壳120卡接。具体的,充电线400远离壳体的一端环绕于转动件310并与充电组件电连接,另一端依次经第一出线孔114和第二出线孔124伸出。
内壳110包括第一壳111和第二壳112,第一壳111和第二壳112卡接并形成第一容置间113,第一壳111朝向第二壳112的一面设有枢接柱1111,第一壳111朝向第三壳121开设有穿孔1112,第二壳112设有固定孔1121,枢接柱1111插入固定孔1121内。
外壳120包括第三壳121以及第四壳122,第三壳121和第四壳122卡接并形成第二容置间123。第一壳111与第三壳121卡接,从而使内壳110和外壳120固定连接在一起。
请参考图4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使旋转件旋转过程时,电板组件220也能够为充电线400,内壳110开设有与第一容置间113相连通的穿孔1112,电板组件220包括第一电板221和第二电板222,第一电板221套设于枢接柱1111并卡接于内壳110上,第一电板221的电线经穿孔1112与供电件210电连接,第二电板222套设于枢接柱1111并卡接于转动件310上,第二电板222与第一电板221转动连接,以使第二电板222与第一电板221电连接。
请参考图3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使旋转件旋转时,电板组件220也能够为充电线400,第一电板221的周向设有多个导电圈2211,第二电板222的径向设有多个导电部2221,第二电板222相对于枢接柱1111旋转或停止旋转,多个导电部2221始终分别与一个导电圈2211贴合,以使第二电板222与第一电板221电连接。
请参考图3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充电线400的多根导线远离电板组件220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一个导电部2221。
请参考图2、图3、图7以及图8,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使壳体外的充电线400的长度停止缩减,转动组件还包括盖板330、定位轮340以及抵接件350,盖板330套设于枢接柱1111,盖板330盖设于复位槽313并贴合于复位件320,以将复位件320设于复位槽313内,盖板330背离复位槽313的一面设有圆台331、设于圆台331侧壁上凹槽332,定位轮340设于第二容置间123,且定位轮340与外壳120转动连接,定位轮340的周向开设有多个活动槽341和多个限位槽342,多个活动槽341与多个限位槽342相互交替设置,抵接件350设于第二容置间123,且定位轮340与外壳120转动连接,抵接件350朝向圆台331的一端设有凸部351,抵接件350朝向定位轮340的一面设有一活动部352和一限位部353。
具体的,转动件310带动盖板330旋转的,所以壳体内的充电线400拉出壳体外时,盖板330相对于枢接柱1111旋转,而当盖板330相对于枢接柱1111旋转时,凸部351贴合于圆台331外侧壁或设于凹槽332内,同时活动部352设于任一活动槽341内或脱离任一活动槽341,以将盖板330始终可相对于枢接柱1111旋转,即壳体内的充电线400可拉出壳体外,直到环绕于转动件310上的充电线400被拉出来为止,即壳体内的充电线400被拉出至充电线400卡设于卡孔312的位置就不能再拉动了。
当盖板330相对于枢接柱1111反旋转时,凸部351贴合于圆台331外侧壁或设于凹槽332内,同时限位部353设于任一限位槽342内或脱离任一限位槽342;用户停止将壳体内的充电线400拉出壳体外,并松开壳体外的充电线400,复位件320便会反旋转,从而驱使转动件310反旋转,因为复位件320是快速反旋转的,使得限位部353无法设于任一限位槽342内,那么转动件310则继续反旋转,使得壳体外的充电线400被会缩回壳体内,并且环绕于转动件310上,从而使壳体外的充电线400长度缩减。
用户通过拉住壳体外的充电线400,并让壳体外的充电线400缓慢缩回壳体内时,限位部353设于任一限位槽342内,以将盖板330无法相对于枢接柱1111旋转,充电线400则无法继续缩回壳体内了,以便于客户根据自己的需求确定壳体外的数据线的长度。
请参考图2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使抵接件350始终与圆台331贴合于圆台331外侧壁或设于凹槽332内,转动组件还包括弹片360,弹片360设于第二容置间123,且弹片360设于外壳120,弹片360贴合于抵接件350背离凸部351的一面,以将凸部351始终贴合于圆台331外侧壁或设于凹槽332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充电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枢接柱,所述充电器还包括:
充电组件,包括供电件和与所述供电件电连接的电板组件,所述供电件设于所述壳体外,所述电板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
转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转动件和复位件,所述转动件套设于所述枢接柱,所述转动件可相对于所述枢接柱旋转,所述复位件的一端设于所述枢接柱,另一端设于所述转动件;
充电线,一端环绕于所述转动件并与所述电板组件电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充电线可拉出所述壳体外,同时所述转动件和所述复位件旋转,以将所述壳体外的所述充电线长度增加,当所述复位件反旋转时,所述复位件驱使所述转动件反旋转,以将得所述壳体外的所述充电线长度缩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周向开设有环形槽、与所述环形槽相连通的卡孔,所述充电线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环绕于所述环形槽内并经所述卡孔与所述电板组件电连接,且所述充电线卡设于所述卡孔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开设有复位槽和与所述复位槽相连通的通孔,所述枢接柱经所述通孔伸入所述复位槽,所述复位件设于所述复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在所述复位槽内设有卡块,且所述卡块靠近所述转动件在所述复位槽的内壁,所述复位件的一端设于所述枢接柱,另一端设于所述卡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内壳,开设有第一容置间和与所述第一容置间相连通的第一出线孔,所述枢接柱设于所述第一容置间内的中轴线上,所述转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置间内;
外壳,开设有第二容置间和与所述第二容置间相连通的第二出线孔,所述内壳设于所述第二容置间内,且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卡接;
其中,所述充电线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环绕于所述转动件并与所述充电组件电连接,另一端依次经所述第一出线孔和所述第二出线孔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间相连通的穿孔,所述电板组件包括:
第一电板,套设于所述枢接柱并卡接于所述内壳上,所述第一电板的电线经所述穿孔与所述供电件电连接;
第二电板,套设于所述枢接柱并卡接于所述转动件上,所述第二电板与所述第一电板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电板与所述第一电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板的周向设有多个导电圈,所述第二电板的径向设有多个导电部,所述第二电板相对于所述枢接柱旋转或停止旋转,多个所述导电部始终分别与一个所述导电圈贴合,以使所述第二电板与所述第一电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的多根导线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一个导电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
盖板,套设于所述枢接柱,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复位槽并贴合于所述复位件,以将所述复位件设于所述复位槽内,所述盖板背离所述复位槽的一面设有圆台、设于所述圆台侧壁上凹槽;
定位轮,所述定位轮设于所述第二容置间,且所述定位轮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定位轮的周向开设有多个活动槽和多个限位槽,多个所述活动槽与多个所述限位槽相互交替设置;
抵接件,所述抵接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置间,且所述定位轮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抵接件朝向所述圆台的一端设有凸部,所述抵接件朝向定位轮的一面设有一活动部和一限位部;
其中,当所述盖板相对于所述枢接柱旋转时,所述凸部贴合于所述圆台外侧壁或设于所述凹槽内,同时所述活动部设于任一所述活动槽内或脱离任一所述活动槽,以将所述盖板始终可相对于所述枢接柱旋转;
其中,当所述盖板相对于所述枢接柱反旋转时,所述凸部贴合于所述圆台外侧壁或设于所述凹槽内,同时所述限位部设于任一所述限位槽内或脱离任一所述限位槽;
其中,当所述限位部设于任一所述限位槽内,以将所述盖板无法相对于所述枢接柱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设于所述第二容置间,且所述弹片设于所述外壳,所述弹片贴合于所述抵接件背离所述凸部的一面,以将所述凸部始终贴合于所述圆台外侧壁或设于所述凹槽内。
CN202221963973.1U 2022-07-27 2022-07-27 充电器 Active CN2182167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3973.1U CN218216723U (zh) 2022-07-27 2022-07-27 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3973.1U CN218216723U (zh) 2022-07-27 2022-07-27 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16723U true CN218216723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51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63973.1U Active CN218216723U (zh) 2022-07-27 2022-07-27 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167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90035B2 (en) Device for charging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A2817386C (en)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charger thereof
EP2413437B1 (en) Rotatable plug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uch rotatable plug
US1035542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older
US20120013291A1 (en) Battery charger
CN218216723U (zh) 充电器
CN214626451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器
CN210838379U (zh) 一种新型电源座
US20090294308A1 (en) Protecto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7281506U (zh) 便携式数据线
CN208461486U (zh) 背夹电池
CN214380159U (zh) 移动电源
CN207705814U (zh) 蓝牙耳机的充电装置
CN218998108U (zh) 支架保护壳
CN211579613U (zh) 一种电源线可收缩的组合电源
CN217837968U (zh) 盒状卷线器
CN213026790U (zh) 四线单拉充电线
US20240079906A1 (en) Power providing devic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205911493U (zh) 一种能够远距离移动的墙壁插座
CN216016491U (zh) 充电器
CN211320510U (zh) 充电排插
CN214378963U (zh) 一种扁平式手机充电器
CN213521359U (zh) 无线充电支架
CN215580432U (zh) 车载充电器
CN210327944U (zh) 绕线装置及具有该绕线装置的手机保护壳和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