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16017U - 一种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16017U
CN218216017U CN202222421441.1U CN202222421441U CN218216017U CN 218216017 U CN218216017 U CN 218216017U CN 202222421441 U CN202222421441 U CN 202222421441U CN 218216017 U CN218216017 U CN 218216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live
moving contact
conducting strip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214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双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Sanche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anche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anche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anche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214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16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16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16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其特征在于,该插座包括端面上设有插孔的半封闭状的上座体,设有插接端的下座体,设置在下座体上的导电固定组件,设置在上座体上的导电旋转组件以及固定在上座体空腔内部并与插孔相应对的插座组。本实用新型可以适配市面上各种型号的电力轨道,使用者不仅可以任意增加或减少该插座的数量,有效解决传统插线板在插满插头后不便移动的缺陷,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还能做360度的全方位旋转,能显著的增加插头的应用场景,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轨道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子产品的用途随之增多,家里或办公区域所需用电接口随之增加,所以插座不够用的情况时刻困扰着人们。为了适应现在人们的用电需求,插座也出现了诸如墙壁插座、升降式插座及带USB接口的插座等等。但这些传统的插座都存在以下几种缺陷:其一,传统的插座都是由插板以及通过电线与插板电连接的插头构成,不仅插板上插孔的数量有限,而且还不能根据需要任意增加或减少插孔的数量。其二,当插板上插满外部电器的插头后,如果需要移动该插板,其便会受到其他用电设备位置的限制,使得移动插板非常不方便,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其三,人们在使用插板时,必须要正对插板上插孔的方向,尤其是使用三孔插头时,如果三孔插孔的方向正好与外部三孔插头的方向相反,则还需要改变三孔插头的方向,会给人们的正常使用带来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根据需要随时进行移动、可以随意增加或减少插座数量以及可以360度全方位旋转的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该插座包括端面上设有插孔的半封闭状的上座体,设有插接端的下座体,设置在下座体上的导电固定组件,设置在上座体上的导电旋转组件以及固定在上座体的空腔内部并与插孔位置相对应的插座组;所述下座体设置于上座体的空腔内部并能沿该空腔内壁转动,所述导电旋转组件则分别与导电固定组件和插座组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固定组件由零线电极、火线电极、地线电极以及与零线电极相连接的零线导电片、与火线电极相连接的火线导电片和与地线电极相连接的地线导电片组成;所述零线电极、火线电极和地线电极三者之间相互绝缘且固定在一起形成所述的插接端。
所述导电旋转组件由设置在上座体的空腔内部的零线动触头、火线动触头及地线动触头组成,所述零线动触头的输出端、火线动触头的输出端及地线动触头的输出端均与插座组电连接。
为确保使用效果,所述下座体优先制作成圆柱体状,所述零线导电片、火线导电片及地线导电片三者相互平行的设置在下座体的侧壁上。当下座体设置于上座体的空腔内部时,所述零线动触头与零线导电片电连接、火线动触头与火线导电片电连接、地线动触头与地线导电片电连接。
或者,所述下座体由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内筒体、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内筒体外侧的中筒体以及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中筒体外侧的外筒体组成,所述内筒体、中筒体及外筒体之间均设有间隙;所述零线导电片固定在内筒体的筒壁上、火线导电片固定在中筒体的筒壁上、地线导电片则固定在外筒体的筒壁上;当下座体设置于上座体的空腔内部时,所述零线动触头与零线导电片电连接、火线动触头与火线导电片电连接、地线动触头与地线导电片电连接。
所述插座组由零线插片、火线插片和地线插片组成;所述零线动触头的输出端与零线插片电连接,火线动触头的输出端与火线插片电连接,地线动触头的输出端与地线插片电连接。
为便于随时导通和关断插座的电源,本实用新型在上座体上还设有串接在火线动触头与火线插片的电回路上或零线动触头与零线插片的电回路上的电开关。
为便于知晓插座的导电情况,在上座体上还设有串接在零线插片与火线插片之间的LED显示灯。
为确保插座在电力轨道上的固定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插接端的两个外侧面上还设有弹性接触件,且该弹性接触件为在其中心位置处设有弯曲弧度的金属薄片。
为确保上座体与下座体的连接效果,在所述上座体上设有与下座体相扣合的卡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以适配市面上各种型号的电力轨道,只需要将插接端插入到电力轨道的轨道插孔内便可以使用该插座,其操作十分简单、方便。
(2)本实用新型配合电力轨道使用后,能最大程度减少插座对电线长度的依赖,能有效降低传统插线板存在的电线缠绕和布置难看的局面,能明显的提高使用空间的美观度。
(3)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在电力轨道上随意增加或减少插座的数量,并能根据需要任意移动插座在电力轨道上的位置,从而适应外部电器安装位置的要求,具有较高是实用性,能彻底解决传统插线板在插满插头后不能根据要求任意移动位置的缺陷。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座能在电力轨道上做360度的全方位旋转,因此能在不改变外部电器设备插头的方向的前提下,直接将插座旋转到需要的方向,然后直接使用即可,能显著的提高插座的灵活性和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电力轨道上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有固定柱时的插座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座体为另外一种结构时的导电固定组件和导电旋转组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插接端设有弹性接触件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设有旋转固定装置时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名称为:1-上座体,2-插接端,3-下座体,4-导电固定组件,5-导电旋转组件,6-插座组,7-电开关,8-LED显示灯,9-固定柱,10-卡扣,11-电力轨道,12-轨道插孔,13-弹性接触件,15-旋转固定装置,31-底座,32-内筒体,33-中筒体,34-外筒体,41-零线电极,42-火线电极,43-地线电极,44-零线导电片,45-火线导电片,46-地线导电片,51-零线动触头,52-火线动触头,53-地线动触头,61-零线插片,62-火线插片,63-地线插片,151-旋转固定槽,152-旋转伸缩件,153-旋转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座需要与电力轨道11配合使用,所述的电力轨道11用于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提供电源,即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座的供电端。该电力轨道11由轨道壳、设置在该轨道壳上的轨道插孔12以及设置在该轨道壳内部的零线轨道、火线轨道和地线轨道构成。固定安装时,零线轨道、火线轨道和地线轨道三者需要围绕在轨道插孔12的周边设置,以确保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座的插接端2在插入到该轨道插孔12中时,该插接端2上的零线电极41能与零线轨道相接触、火线电极42能与火线轨道相接触、地线电极43能与地线轨道相接触。同时,由于该插接端2是固定在下座体3上的,因此,该插接端2在实现导电功能的同时还能为整个插座在轨道插孔12的孔槽内来回移动提供足够的支撑和固定作用。
如图2~5所示,上座体1为半封闭状的圆柱体,其具有敞口端和封闭端,且该敞口端的内部为一个空腔,在其封闭端的端面上则设有插孔。该插孔用于插接外部电器的插头。为方便使用,该上座体1上的插孔优先设置成一个两孔插孔和一个三孔插孔,且三孔插孔中的地线插片63设置在两孔插孔的零线插片61和火线插片62之间,从而使得在尽可能减小插座体积的前提下,实现既可以插接两孔插头,又可以插接三孔插头的目的。或者,也可以在上座体1的端面上直接设置一个两孔插孔和一个三孔插口,以使得在该插座上可以同时插接两孔插头和三孔插头。
插座组6固定设置在上座体1的空腔内部,且该插座组6由零线插片61、火线插片62和地线插片63组成。上座体1端面上的插孔的数量和位置需要分别与零线插片61、火线插片62和地线插片63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以确保当外部电器的插头插入上座体1的插孔后,该外部电器的插头能分别插入到本实用新型所述插座的零线插片61、火线插片62和/或地线插片63的夹片中。
为便于使用者观察插座是否通电,本实用新型在上座体1上还设有便于观察的LED灯孔,而在插座组6上则设有LED显示灯8。该LED显示灯8设置在LED灯孔内部,而该LED显示灯8的电源输入端与零线插片61电连接,其电源输出端则与火线插片62电连接,即只要该LED显示灯8串接在零线插片61与火线插片62之间即可。如此设置,则只有当零线插片61和火线插片62都分别与电力轨道11内部的火线轨道和零线轨道接通时,该LED显示灯8才会被点亮。
下座体3优先制作成圆柱体状,其外径略小于上座体1的空腔内径,以确保整个下座体3能插入或嵌入到上座体1的空腔内部。同时,整个下座体3能沿该上座体1的空腔内壁旋转。
上座体1与下座体3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当下座体3插入到上座体1的空腔内部后,既可以采用螺栓连接,也可以采用卡扣连接。所述的螺栓连接即是将螺杆从上座体1和下座体3的中央穿过,然后在螺杆上固定螺帽,从而使得上座体1与下座体3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方式。如此螺栓连接后,上座体1和下座体3都可以绕该螺栓旋转,从而达到使下座体3能在上座体1的空腔内部转动的目的。
所述的卡扣连接即是指该上座体1与下座体3通过卡扣10的方式进行扣合连接,既可以确保上座体1与下座体3不会分离,又能确保下座体3能在上座体1的空腔内部转动。由于该些固定方式都属于常规方式,便不在此进行赘述。
导电固定组件4设置在下座体3上,其由零线电极41、火线电极42、地线电极43以及与零线电极41相连接的零线导电片44、与火线电极42相连接的火线导电片45和与地线电极43相连接的地线导电片46组成。即,零线电极41与零线导电片44形成一个整体,以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座的零线端;火线电极42与火线导电片45形成一个整体,以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座的火线端;地线电极43与地线导电片46形成一个整体,以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座的地线端。
其中,零线电极41、火线电极42和地线电极43三者均由金属导电材料制作成金属片状,且零线电极41、火线电极42和地线电极43三者之间相互绝缘。零线电极41、火线电极42和地线电极43三者固定在一起形成本实用新型所述插座的插接端2。即,本实施例中的插接端2是由零线电极41、火线电极42和地线电极43三者固定构成。
安装时,该插接端2未连接零线导电片44、火线导电片45和地线导电片46的一端贯穿下座体3后伸出于下座体3的端面,用于与外部的电力轨道11的轨道插孔12相连接。
或者,本实施例还可以在下座体3的端面上设置一对固定柱9,该固定柱9位于插接端2的两侧。由零线电极41、火线电极42及地线电极43形成一个整体后的插接端2便固定在这两个固定柱9之间并进行导电。所述的两个固定柱9需要设置在下座体3的端面中央处,当固定柱9插入到轨道插孔12后,便可以起到固定插座的作用。
为确保插接端2能充分与电力轨道11中的零线、火线和地线相连接,该固定柱9的高度可以略低于插接端2的高度。
为便于插接端2与轨道插孔12能紧密的贴合在一起,以及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插座从轨道插孔12中脱离,本实施例还可以在插接端2最侧的两个侧面上设置一个弹性接触件13,即在插接端2最外侧的两个电极片上各设置一个弹性接触件13。
如图7所示,该弹性接触件13由金属导电材料制作而成,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整个插接端2插入到轨道插孔12的内部后,该弹性接触件13在轨道插孔12的挤压下会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将整个插接端2紧紧的卡在轨道插孔12的内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弹性接触件13优先由金属材料制作成中心位置处具有弯曲弧度的金属薄片。该金属薄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电极片的上下两侧端固定相连,其左右两端则不与电极片的左右两侧端固定,从而使得金属薄片的弯曲弧度部分与电极片的端面之间形成一个两端开口的通腔,以确保当轨道插孔12挤压该金属薄片时,该金属薄片能向该通腔内部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该金属薄片产生相应的弹力,进而使得整个插接端2能紧紧的卡在轨道插孔12的内部。
或者,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该金属薄片的周边边缘均要与电极片的周边边缘固定相连,从而使得金属薄片的弯曲弧度部分与电极片的端面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空腔,当轨道插孔12挤压该金属薄片时,该金属薄片能向该空腔内部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该金属薄片产生相应的弹力,进而使得整个插接端2能紧紧的卡在轨道插孔12的内部。
所述插接端2的零线电极41、火线电极42和地线电极43三者固定时的位置需要与电力轨道11中设置的零线轨道、火线轨道和地线轨道的位置相对应。例如电力轨道11中的地线轨道位于最中间,火线轨道位于地线轨道的左侧,零线轨道位于地线轨道的右侧,则该插接端2中的地线电极43则要位于插接端2的正中央,火线电极42则要位于地线电极43的左侧,零线电极41则要位于地线电极43的右侧,以确保插接端2插入到轨道插孔12的内部后,零线电极41能与电力轨道11中的零线轨道电连接,火线电极42能与电力轨道11中的火线轨道电连接,地线电极43能与电力轨道11中的地线轨道电连接。
所述的零线导电片44、火线导电片45和地线导电片46优先由金属导电材料制作成长条状,并分别围绕着下座体3的座体外侧面平行间隔设置。如沿着下座体3的座体表面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为零线导电片44、火线导电片45和地线导电片46,或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为火线导电片45、零线导电片44和地线导电片46,或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为地线导电片46、零线导电片44和火线导电片45等等。所述零线导电片44、火线导电片45和地线导电片46这三者在下座体3上固定时,没有固定的排列顺序,只要三者之间能相互绝缘并能固定在下座体3的侧壁上即可。
为确保下座体3在上座体1的空腔内部自由转动时,所述零线导电片44、火线导电片45和地线导电片46能与上座体1上的插座组6电连接,因此在上座体1的空腔内壁上需要设置与导电固定组件4相对应的导电旋转组件5。
该导电旋转组件5的结构详见图5所示,其由设置在上座体1的空腔内部的零线动触头51、火线动触头52及地线动触头53组成。所述的零线动触头51、火线动触头52及地线动触头53均由导电金属材料制作而成,且该些动触头均可以像零线导电片44、火线导电片45和地线导电片46一样制作成长条状,其一端作为输入端,另一端则作为输出端。所述零线动触头51的输出端与零线插片61固定相连,火线动触头52的输出端与火线插片62固定相连,地线动触头53与地线插片63固定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当下座体3插入到上座体1的空腔内部时,零线动触头51、火线动触头52及地线动触头53的输入端需要分别与导电固定组件4中的零线导电片44、火线导电片45和地线导电片46相对应并完整接触,从而使得零线电极41、零线导电片44、零线动触头51及零线插片61四者之间形成一个电通路,火线电极42、火线导电片45、火线动触头52及火线插片62四者之间形成一个电通路,地线电极43、地线导电片46、地线动触头53及地线插片63四者之间形成一个电通路。
由于零线导电片44与零线动触头51之间是动接触,火线导电片45与火线动触头52之间是动接触,地线导电片46与地线动触头53之间是动接触,因此即便下座体3在上座体1内部转动时,零线导电片44与零线动触头51之间仍会紧紧贴合在一起形成电通路,火线导电片45与火线动触头52之间仍会紧紧贴合在一起形成电通路,地线导电片46与地线动触头53之间仍会紧紧贴合在一起形成电通路,故上壳体1便可以绕下壳体3做360度的全方位转动而不会断开电通路,以实现插座可以360度全方位旋转的目的。
为便于随时导通和断开插座的电路,本实施例还可以在火线动触头52与火线插片62的电回路上或零线动触头51与零线插片61的电回路上串接一个电开关7。由于在插线板或插座上设置电开关7属于常规技术,本实用新型在此便不再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点是下座体3的结构设置不同。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中的下座体3由底座31、设置在底座31上的内筒体32、设置在底座31上且位于内筒体32外侧的中筒体33以及设置在底座31上且位于中筒体33外侧的外筒体34组成,且内筒体32、中筒体33及外筒体34之间均设有一定距离的间隙,以便于能在这些间隙中设置相应的导电片和为上座体1上的零线动触头51、火线动触头52及地线动触头53预留足够的旋转接触位置。
所述内筒体32、中筒体33和外筒体34固定在底座31上时,内筒体32的中心轴线、中筒体33的中心轴线及外筒体34的中心轴线需要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所述的零线导电片44、火线导电片45及地线导电片46在内筒体32、中筒体33及外筒体34上可以任意设置,即只需要在一个筒体侧壁上固定设置一个导电片就行。本实施例以其中一种方式来进行说明,如零线导电片44固定在内筒体32的筒壁上,火线导电片45固定在中筒体33的筒壁上,地线导电片46固定在外筒体34的筒壁上。
为了与零线导电片44、火线导电片45及地线导电片46相匹配,上座体1上的零线动触头51、火线动触头52及地线动触头53的位置则要与其对应配置,即只要实现零线动触头51与零线导电片44电连接、火线动触头52与火线导电片45电连接、地线动触头53与地线导电片46电连接即可,而至于零线动触头51、火线动触头52及地线动触头53在上座体1上如何布置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决定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比,其不同点是在上座体1和下座体3之间还设有用于固定上座体1与下座体3的相对旋转位置的旋转固定装置15。
如图8所示,该旋转固定装置15包括设置在上座体1的空腔内壁上的若干数量的旋转固定槽151、设置在下座体3侧壁上的旋转固定孔153,以及设置在旋转固定孔153内部的旋转伸缩件152。
所述旋转固定槽151均匀的设置在上座体1的空腔内壁上,且每个旋转固定槽151的中心轴线均平行于上座体1和下座体3的中心轴线。旋转固定孔153的数量不进行限制,其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但其数量要小于或等于旋转固定槽151的数量。所述旋转伸缩件152则由设有弹头槽的外壳,设置在该外壳内部的弹头以及设置在该外壳内部并用于顶持弹头的弹簧构成。所述弹头能在外壳的弹头槽内部移动但不会脱离该外壳,因此,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该弹头便可以伸出或收缩在外壳内部。
当下座体3设置于上座体1的空腔内部、且当旋转固定槽151的位置与旋转固定孔153的位置相对应时,该旋转伸缩件152的弹头便会在弹簧的作用下伸于旋转固定槽151的内部,从而达到相对固定下座体3与上座体1之间旋转位置的目的。当再转动上座体1时,该弹头便会在上座体1的空腔内壁作用下迫使弹头回缩于弹头槽的内部,从而达到解除固定上座体1与下座体3之间相对位置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固定槽151也可以固定设置在下座体3的侧壁上,旋转固定孔153则设置在上座体1的空腔内壁上,旋转伸缩件152则设置在旋转固定孔153内部。通过与前面相反的设置,本实施例也可以达到固定或解除下座体3与上座体1之间旋转位置的目的。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Claims (10)

1.一种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其特征在于,该插座包括端面上设有插孔的半封闭状的上座体(1),设有插接端(2)的下座体(3),设置在下座体(3)上的导电固定组件(4),设置在上座体(1)上的导电旋转组件(5)以及固定在上座体(1)的空腔内部并与插孔位置相对应的插座组(6);所述下座体(3)设置于上座体(1)的空腔内部并能沿该空腔内壁转动,所述导电旋转组件(5)则分别与导电固定组件(4)和插座组(6)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固定组件(4)由零线电极(41)、火线电极(42)、地线电极(43)以及与零线电极(41)相连接的零线导电片(44)、与火线电极(42)相连接的火线导电片(45)和与地线电极(43)相连接的地线导电片(46)组成;所述零线电极(41)、火线电极(42)和地线电极(43)三者之间相互绝缘且固定在一起形成所述的插接端(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旋转组件(5)由设置在上座体(1)的空腔内部的零线动触头(51)、火线动触头(52)及地线动触头(53)组成,所述零线动触头(51)的输出端、火线动触头(52)的输出端及地线动触头(53)的输出端均与插座组(6)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体(3)呈圆柱体状,所述零线导电片(44)、火线导电片(45)及地线导电片(46)三者相互平行的设置在下座体(3)的外侧壁上;当下座体(3)设置于上座体(1)的空腔内部时,所述零线动触头(51)与零线导电片(44)电连接、火线动触头(52)与火线导电片(45)电连接、地线动触头(53)与地线导电片(46)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体(3)由底座(31)、设置在底座(31)上的内筒体(32)、设置在底座(31)上且位于内筒体(32)外侧的中筒体(33)以及设置在底座(31)上且位于中筒体(33)外侧的外筒体(34)组成,所述内筒体(32)、中筒体(33)及外筒体(34)之间均设有间隙;所述零线导电片(44)固定在内筒体(32)的筒壁上、火线导电片(45)固定在中筒体(33)的筒壁上、地线导电片(46)则固定在外筒体(34)的筒壁上;当下座体(3)设置于上座体(1)的空腔内部时,所述零线动触头(51)与零线导电片(44)电连接、火线动触头(52)与火线导电片(45)电连接、地线动触头(53)与地线导电片(46)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组(6)由零线插片(61)、火线插片(62)和地线插片(63)组成;所述零线动触头(51)的输出端与零线插片(61)电连接,火线动触头(52)的输出端与火线插片(62)电连接,地线动触头(53)的输出端与地线插片(63)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火线动触头(52)与火线插片(62)的电回路上或零线动触头(51)与零线插片(61)的电回路上还串联有电开关(7)。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其特征在于,在上座体(1)上还设有串接在零线插片(61)与火线插片(62)之间的LED显示灯(8)。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接端(2)的两个外侧面上还设有弹性接触件(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件(13)为在其中心位置处设有弯曲弧度的金属薄片。
CN202222421441.1U 2022-09-12 2022-09-12 一种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 Active CN218216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21441.1U CN218216017U (zh) 2022-09-12 2022-09-12 一种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21441.1U CN218216017U (zh) 2022-09-12 2022-09-12 一种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16017U true CN218216017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32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21441.1U Active CN218216017U (zh) 2022-09-12 2022-09-12 一种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160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515828Y (zh) 积木组合式多功能插座
CN218216017U (zh) 一种电力轨道用插接式旋转插座
CN101394049A (zh) 可伸缩调整的导电装置及插座装置
TW353183B (en) Electric component and variable resistor for high voltage use
CN215266835U (zh) 一种插排
CN217983811U (zh) 一种插接式电力轨道插座
CN113628938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型空开装置
CN212626311U (zh) 快接电源及快接设备
CN210379650U (zh) 导轨双联插座
CN111029838B (zh) 一种电力供电旋转插座
CN108134253B (zh) 一种可双向放置的插座
CN206225747U (zh) 旋转排插
CN219717333U (zh) 伸缩式插座
CN220341637U (zh) 旋转插座及排插
CN218161093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插座结构
CN216872424U (zh) 一种新型多面排插
CN205900888U (zh) 一种带有旋转座的移动插座
CN214754390U (zh) 一种具有防泼水结构的接线板
CN216750535U (zh) 一种带电压、电流显示的多功能插座
CN220856415U (zh) 具有开关的电力轨道
CN108462002B (zh) 一种可开关式电源插座
CN219643204U (zh) 防插头脱落的多功能插排
CN213071517U (zh) 一种多功能可弯折排插
CN201937446U (zh) 侧向导接的电源转换器
CN210443744U (zh) 一种多功能复合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