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15756U - 连接端子结构和充电枪 - Google Patents
连接端子结构和充电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215756U CN218215756U CN202221768608.5U CN202221768608U CN218215756U CN 218215756 U CN218215756 U CN 218215756U CN 202221768608 U CN202221768608 U CN 202221768608U CN 218215756 U CN218215756 U CN 2182157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terminal structure
- liquid
- pipe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端子结构和充电枪,其中,连接端子结构包括第一端子组件、第二端子组件和散热组件,第一端子组件与第二端子组件连接并围成一容纳腔,散热组件安装于容纳腔,散热组件包括散热主体、进液管和出液管,散热主体安装于容纳腔,散热主体具有散热通道,进液管和出液管均与散热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连接并围成容纳腔,并通过采用散热组件安装到容纳腔,散热组件具有散热通道,进液管将冷却液引流至散热通道,冷却液在散热通道流动并从出液管流出,流动的冷却液带走了容纳腔内的热量,起到散热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端子结构应用到充电枪,以使充电枪散热效果好,保障充电枪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端子结构和充电枪。
背景技术
人们在使用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连接端子充电发热,长时间充电会出现充电设备高温自燃,存在烧毁充电设备的风险。
譬如,充电枪安装有连接端子,大功率的充电枪配上大的充电电流,当充电枪充电工作时,连接端子就会出现温升过高现象,以致于烧毁充电设备的风险特别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端子结构,旨在解决连接端子结构散热差、存在烧毁充电设备的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连接端子结构,包括:
第一端子组件;
第二端子组件,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连接并围成一容纳腔;以及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主体、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散热主体安装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散热主体内具有散热通道,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均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以使冷却液由所述进液管引流至所述散热通道,并从所述出液管流出。
可选地,所述散热通道具有至少两条间隔设置的分支流道,两所述分支流道均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端子组件和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均设置有外壳和插针,所述外壳具有供所述散热主体安装的固定槽和供所述进液管或所述出液管贯穿的通孔,所述插针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插针相对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两侧边,和\或所述出液管与所述插针相对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两侧边。
可选地,所述第二端子组件和所述第一端子组件还包括接电部和连接部,所述接电部安装于所述外壳面向所述固定槽的一面,且所述接电部与所述插针电性连接,所述连接部设于远离所述外壳远离所述插针的一侧,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电部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外壳靠近所述插针的边缘凸出设置有接合部,所述接合部内设置有接合槽,所述接电部在所述接合槽内与所述插针连接。
可选地,所述容纳腔填充有导热件,以将所述接电部散发的热量导引至所述散热主体。
可选地,所述外壳设置有穿孔,所述固定槽的底壁朝所述避让槽的方向凸出设置有安装筒,所述散热主体侧边设有避让槽,紧固件贯穿所述穿孔、所述避让槽并止于所述安装筒,以将所述散热主体限位于所述容纳腔。
可选地,所述连接端子结构还包括漏液检测传感器,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并位于所述进液管下方和\或所述出液管下方,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进液管或所述出液管漏液。
可选地,所述第二端子组件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外壳,且位于所述进液管下方和\或所述出液管下方,所述定位部设有插槽,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插接于所述插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充电枪,包括连接端子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连接并围成的容纳腔,并通过采用散热组件安装到容纳腔,散热组件具有散热通道,进液管将冷却液引流至散热通道,冷却液在散热通道流动并从出液管流出,流动的冷却液带走了容纳腔内的热量,进而起到散热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端子结构应用到充电枪,可以使得充电枪散热效果好,保障充电枪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端子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端子结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在F-F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端子结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端子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端子组件安装有漏液检测传感器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连接端子结构 | 24 | 接电部 |
10 | 第一端子组件 | 25 | 连接部 |
20 | 第二端子组件 | 230 | 插槽 |
201 | 导热件 | 30 | 散热组件 |
21 | 外壳 | 31 | 散热主体 |
210 | 固定槽 | 310 | 散热通道 |
211 | 安装筒 | 311 | 避让槽 |
212 | 通孔 | 312 | 凹槽 |
213 | 卡位结构 | 313 | 排液孔 |
214 | 接合部 | 314 | 封堵件 |
215 | 穿孔 | 32 | 进液管 |
22 | 插针 | 33 | 出液管 |
23 | 定位部 | 40 | 漏液检测传感器 |
2140 | 接合槽 | 50 | 紧固件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端子结构100。参照图1至图8,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端子结构10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端子结构100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在F-F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端子结构100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端子结构100在另一视角下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30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30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端子组件20安装有漏液检测传感器40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连接端子结构100,包括:
第一端子组件10;
第二端子组件20,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连接并围成一容纳腔(图中未标记);以及
散热组件30,所述散热组件30安装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散热组件30包括散热主体31、进液管32和出液管33,所述散热主体31安装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散热主体31具有散热通道310,所述进液管32和所述出液管33均与所述散热通道310连通,以使冷却液由所述进液管32引流至所述散热通道310,并从所述出液管33流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连接并围成的容纳腔,并通过采用散热组件30安装到所述容纳腔,散热组件30具有散热通道310,进液管32将冷却液引流至散热通道310,冷却液在所述散热通道310流动并从所述出液管33流出,流动的冷却液带走了容纳腔内的热量,进而起到散热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端子结构100应用到充电枪,可以使得充电枪散热效果好,保障充电枪使用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连接并围成一容纳腔。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产生的热量散发至所述容纳腔,所述散热主体31内的散热通道310流通有冷却液,流动的冷却液带走了热量,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热量降低,进而达到快速、高效的散热效果。其中,所述进液管32和所述出液管33可以是利用卡箍卡接到散热主体31的进液口处或出液口处,以便将所述进液管32和所述出液管33安装到所述散热主体31的侧边。
其中,将所述散热组件30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组装难度小、所述散热组件30不易松动,进而解决了管道式散热组件30与第一端子组件10或第二端子组件20安装难度大和散热组件30易松动的问题。
为了加快了冷却液的流动性和扩大所述散热主体31的散热面积,所述散热主体31内的散热通道310包括至少两条间隔设置的分支流道3100,两所述分支流道3100均与所述进液管32和所述出液管33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两所述分支流道3100相互平行,且两所述分支流道3100均与所述进液管32和所述出液管33连通。冷却液从所述进液管32引流进入到同一进液口,之后,分流到这两条分支流道3100中,然后汇聚到同一出液口,最后从所述出液管33流出。冷却液在所述散热通道310流动,以带走热量,进而减低了所述容纳腔的温度,以对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进行降温。
由于所述散热组件30可以在所述散热主体31内设置多条分支流道3100,从所述进液管32进入的冷却液可以快速分流到多个分支流道3100,加快了冷却液的流动性,而且扩大了冷却液的流动面积,所述散热主体31的散热面积扩大,进而加快了所述散热组件30的散热速率。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散热主体31相对的两侧边贯设有与所述散热通道310连通的排液孔313,所述排液孔313安装有封堵件314,所述封堵件314用于将所述排液孔313封堵。将所述封堵件314拆卸下来,所述散热通道310内的冷却液从所述排液孔313流出,再灌入清洗液,清洗液清洗所述散热通道310,以便对所述散热通道310内的污垢进行清洗,进而保障所述散热组件30散热性能。
如图4和图8所示,为了将所述散热主体31安装到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包括外壳21和插针22,所述插针22与所述外壳21连接,所述外壳21具有供所述散热主体31安装的固定槽210和供所述进液管32或所述出液管33贯穿的通孔212,所述进液管32或所述出液管33与所述插针22相对设置在所述外壳21的两侧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1用于安装所述散热组件30,所述插针22用于插接到充电枪内。所述散热主体31安装于所述固定槽210内,所述进液管32和所述出液管33贯穿所述通孔212并伸出所述外壳21外,所述进液管32用于将冷却液引流到所述散热主体31内的散热通道310,冷却液在所述散热通道310流动,以带走所述固定槽210内的热量,进而对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散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的外壳21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的外壳21连接,以使两所述固定槽210围成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散热主体31安装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散发热量到所述容纳腔,所述散热通道310内流动的冷却液带走了所述容纳腔内的热量,进而对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进行散热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的插脚22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的插脚2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的外壳21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的外壳21连接形成所述容纳腔。
当所述连接端子结构100设置在充电枪上时,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的插脚22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的插脚22均与充电枪头上的配对接口电连接。此外,所述连接端子结构100还可以设置在充电连接器上,或设置为待充电设备上的充电连接器。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还包括接电部24和连接部25,所述接电部24安装于所述外壳21面向所述固定槽210的一面,且所述接电部24与所述插针22电性连接,所述连接部25设于远离所述外壳21远离所述插针22的一侧,所述连接部25与所述接电部24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1的材质采用绝缘材质,比如塑料。所述接电部24通过所述导热件与所述散热主体31连接。所述接电部24被所述外壳21包裹,所述外壳21将所述接电部24与外界间隔,以使得所述接电部24与外界绝缘。其中,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和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包括连接部25,所述连接部25设于远离所述外壳21远离所述插针22的一侧,所述连接部25与所述进液管32或所述出液管33间隔设置,以避免所述进液管32或所述出液管33漏液至所述连接部25。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25与所述接电部24电性连接,且所述连接部25安装有功率线,功率线采用超声焊接的安装方式安装到所述连接部25。所述连接部25通过所述接电部24与所述插针22连接,从而将功率线上的能量输送到所述插针22。
为了将所述接电部24安装于所述外壳21内,所述外壳21凹设有容置槽216,所述容置槽216与所述固定槽210相通,所述接电部24安装于所述容置槽,所述散热主体31安装于所述固定槽210,所述接电部24位于所述外壳21与所述散热主体31之间。
为将所述插针22与所述接电部24连接,所述外壳21靠近所述插针22的边缘处凸出设置有接合部214,所述接合部214内设置有接合槽2140,接电部24延伸至结合槽内,所述接电部24在所述接合槽2140内与所述插针22连接,以使所述插针22与所述接电部24导电。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插针22尺寸一般设置比较大,为了将所述插针22与所述接电部24连接,所述外壳21靠近所述插针22的边缘处设置有所述接合部214,所述接电部24在所述接合槽2140内与所述插针22连接,所述外壳21设置所述接合部214用以增大所述插针22与所述接电部24相互之间的连接面积。
所述接合部214位于所述外壳21靠近所述插针22的一侧边,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连接在一起后,所述接合部214抵接所述外壳11,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的一侧边被抵压,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被所述接合部214限位,以使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安装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上不易偏移。
如图1至图5所示,为了对安装在所述容纳腔的散热主体31进行限位,所述外壳21和所述外壳21均设有朝向所述容纳腔内凸设置的卡位结构213,所述散热主体31凹设有凹槽312,所述卡位结构213与所述凹槽312凹凸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位结构213与所述凹槽312凹凸配合,所述散热主体31在所述固定槽210内不移动,以避免所述散热主体31在所述容纳腔内晃动、移位。
其中,所述卡位结构213避让所述插针22设置,以便所述插针22与所述接电部24电性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位结构213呈倒U型结构,所述凹槽312对应设置成倒U型结构。
如图2至图4所示,为了将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的热量导引至所述散热主体31,所述容纳腔填充有导热件201,以将所述接电部24散发的热量导引至所述散热主体3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201设置在所述接电部24与所述散热主体31之间,所述导热件201可以将所述散热主体31粘黏于所述容纳腔内,从而对散热主体31进行固定。所述导热件201具有导热性能,所述导热件201可以是导热胶水或是垫片。
具体地,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的接电部23与所述散热主体31之间填充有导热件201,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的接电部23与所述散热主体31之间也填充有导热件201,以便利用导热件201的高导热特性,将充电过程中第一端子组件10的接电部24和第二端子组件20的接电部24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至所述散热组件30的散热主体31中,再利用散热通道310内流动的冷却液来对所述散热主体31进行散热。同时,所述连接端子结构100还设置有漏液检测传感器40,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40对所述散热组件30进行漏液检测,以便所述散热组件30发生漏液后,所述连接端子结构100能够及时停止充电,避免发生安全问题。
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将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安装在一起,所述外壳21设置有穿孔110,所述散热主体31侧边设有避让槽311,所述固定槽210朝所述避让槽311凸出设置有安装筒211,紧固件50贯穿所述穿孔110、所述避让槽311并止于所述安装筒211,以将所述散热主体31限位于所述容纳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通过紧固件50连接在一起,且紧固件50数量是两个,所述穿孔110和所述安装筒211对应设置两组,所述散热主体31的两侧边设置有避让槽311,两个紧固件50贯穿所述穿孔110、所述避让槽311并止于所述安装筒211后,两个紧固件50将所述散热主体31夹持固定在所述容纳腔,以通过两个所述紧固件50对所述散热主体31进行限位,结构紧凑。且所述散热主体31被所述紧固件50限位后,所述散热主体31不易松动、晃动。
为了避免所述散热组件30漏液造成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短路或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短路,所述连接端子结构100还包括漏液检测传感器40,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40设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并位于所述进液管32下方和\或所述出液管33下方,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40用于检测所述进液管32或所述出液管33漏液。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40为控制板,该控制板连接有至少两根导线,泄漏的冷却液将两根导线之间的电路联接。将所述连接端子结构100安装到充电枪内,所述连接端子结构100组装完成后,两根导线位于所述进液管32正下方和\或所述出液管33正下方,当所述进液管32或所述出液管33松动发生漏液,泄漏的冷却液就会滴落到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40的导线上,以便控制充电设备停止充电。充电设备可以为充电枪,充电枪设置有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40,安全性高。
如图4和图8所示,为了将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40安装到所述进液管32或所述出液管33下方,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还包括定位部23,所述定位部23设于所述外壳21,且位于所述进液管32下方和\或所述出液管33下方,所述定位部23设有插槽230,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40插接于所述插槽230。
在一实施例中,冷却液从所述进液管32流进所述散热通道310,又从所述出液管33流出,为了对所述进液管32和所述出液管33是否漏液进行检测,所述连接端子结构100设置有漏液检测传感器40。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设置有定位部23,所述定位部23设有插槽230,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40插接于所述插槽230,以将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40安装于所述进液管32下方和\或所述出液管33下方。当散热组件30的进液管32或出液管33的接口松动发生漏液时,泄漏的冷却液就会滴落到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40的导线上,以便立刻控制充电设备停止充电,并向外界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充电设备可以为充电枪,充电枪设置有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40,安全性高。具体地,如果有冷却液滴落在两根导线上,泄漏的冷却液将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40的两根导线之间的电路联接,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40会产生信号并传给充电枪内的电路板,电路板收到信号后会立刻使充电枪停止充电,并向外界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进行处理。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充电枪,该充电枪包括连接端子结构100,该连接端子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充电枪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当充电枪充电电流提高时,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发热量也会急剧增加,超过其承载上限后会产生安全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枪安装有所述连接端子结构100,所述连接端子结构100对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进行快速高效的散热,以使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0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件20温度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进而能够大幅提高所述充电枪充电的电流上限。再加上安装有漏液检测传感器40,当散热组件30的进液管32或出液管33的接口松动发生漏液时,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40检测到漏液,以便立刻控制充电枪停止充电,并向外界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处理,所述充电枪安全性高。
具体地,如果有冷却液滴落在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40上的两根导线,泄漏的冷却液将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40的两根导线之间的电路联接,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40会产生信号并传给充电枪内的电路板,电路板收到信号后会立刻使充电枪停止充电,并向外界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进行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端子组件;
第二端子组件,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连接并围成一容纳腔;以及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主体、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散热主体安装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散热主体内具有散热通道,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均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以使冷却液由所述进液管引流至所述散热通道,并从所述出液管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具有至少两条间隔设置的分支流道,两所述分支流道均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和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均设置有: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供所述散热主体安装的固定槽和供所述进液管或所述出液管贯穿的通孔;和
插针,所述插针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插针相对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两侧边,和\或所述出液管与所述插针相对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两侧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和所述第一端子组件还包括:
接电部,所述接电部安装于所述外壳面向所述固定槽的一面,且所述接电部与所述插针电性连接;和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远离所述外壳远离所述插针的一侧,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电部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靠近所述插针的边缘凸出设置有接合部,所述接合部内设置有接合槽,所述接电部在所述接合槽内与所述插针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填充有导热件,以将所述接电部散发的热量导引至所述散热主体。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置有穿孔,所述散热主体侧边设有避让槽,所述固定槽的底壁朝所述避让槽的方向凸出设置有安装筒,紧固件贯穿所述穿孔、所述避让槽并止于所述安装筒,以将所述散热主体限位于所述容纳腔。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结构还包括漏液检测传感器,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并位于所述进液管下方和\或所述出液管下方,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进液管或所述出液管漏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外壳,且位于所述进液管下方和\或所述出液管下方,所述定位部设有插槽,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插接于所述插槽。
10.一种充电枪,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68608.5U CN218215756U (zh) | 2022-07-08 | 2022-07-08 | 连接端子结构和充电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68608.5U CN218215756U (zh) | 2022-07-08 | 2022-07-08 | 连接端子结构和充电枪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215756U true CN218215756U (zh) | 2023-01-03 |
Family
ID=84649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768608.5U Active CN218215756U (zh) | 2022-07-08 | 2022-07-08 | 连接端子结构和充电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215756U (zh) |
-
2022
- 2022-07-08 CN CN202221768608.5U patent/CN2182157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55864B (zh) | 用于电源连接器的电缆热交换器 | |
CN112366924A (zh) | 一种电源转换器 | |
CN109210766B (zh) | 电加热器 | |
CN111082183B (zh) | 电池模块 | |
CN218215756U (zh) | 连接端子结构和充电枪 | |
CN114552252B (zh) | 液冷端子及充电枪 | |
CN213602550U (zh) | 一种电源转换器 | |
CN221381555U (zh) | 散热结构、充电机和电动汽车 | |
CN115347391A (zh) | 充电枪头结构和充电枪 | |
CN213603033U (zh) | 一种电源转换器的冷却装置及电源转换器 | |
CN212086806U (zh) | 一种应用液冷板的电子元器件安装盒 | |
CN211017485U (zh) | 一种充电枪用带液冷通道的插针 | |
CN115347392A (zh) | 连接端子结构和充电枪 | |
CN210309967U (zh) | 端子冷却机构和充电枪 | |
CN117202642A (zh) | 散热结构、充电机和电动汽车 | |
CN218215757U (zh) | 充电枪头结构和充电枪 | |
CN116766978A (zh) | 枪头机构和充电枪 | |
CN216903413U (zh) | 液冷端子及充电枪 | |
CN110014946B (zh) | 充电装置、车辆和充电系统 | |
CN213185854U (zh) | 一种电源系统散热结构 | |
CN213460174U (zh) | 一种充电连接器 | |
CN109210768B (zh) | 电加热器 | |
CN220391034U (zh) | 枪头机构和充电枪 | |
CN218197944U (zh) | 充电枪枪头、充电枪以及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 |
CN220053532U (zh) | 充电枪枪头和充电枪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