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05903U -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05903U
CN218205903U CN202221664196.0U CN202221664196U CN218205903U CN 218205903 U CN218205903 U CN 218205903U CN 202221664196 U CN202221664196 U CN 202221664196U CN 218205903 U CN218205903 U CN 218205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fixed
frame
bottom plate
civil engin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6419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Hui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66419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05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05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05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包括底板架、固定连接在底板架顶部的箱体和固定连接在底板架顶部的驱动电机,还包括:升降装置,安装在箱体内部,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箱体内部并与驱动电机驱动端相连接的丝杆、滑动连接在丝杆外侧的滑动轴、连接在滑动轴轴端的传动组件、转动连接在底板架与传动组件外侧壁之间的升降架、固定在升降架远离底板架一侧的升降板和固定在底板架顶部与升降板之间的辅助升降装置,减震装置,连接在升降板顶部;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装置在升降过程中对局部传动组件压力过大导致磨损的问题,同时设置了减震装置,提升了装置实用性的同时,加固了稳定性,提高其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在土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的辅助设备就是支撑装置。
针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2121344069.8)所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包括底板,底板顶部连接设有支撑箱,支撑箱内设有升降腔,升降腔内连接设有升降板,升降板顶部连接设有多个支撑柱,支撑柱顶部连接设有支撑板,升降腔内底部两侧转动连接设有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上分别交叉连接设有第一螺块和第二螺块,第一螺块和第二螺块上分别铰接设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均与升降板底部铰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装置通过丝杆转动带动螺块移动,同时配合支撑杆带动支撑板的升降,同时通过多个限位件和限位槽对装置整体进行限位稳定,同时通过螺杆和支撑盘支撑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但是该装置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该装置在丝杆传动过程中,所支撑物体重量直接作用于丝杆,长期使用,会加快丝杆螺纹的磨损,影响装置寿命,此外,缓冲效果有限,将支撑物体放置在支撑板时,瞬时压力较大,易产生安全隐患。
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装置在丝杆传动过程中,所支撑物体重量直接作用于丝杆,长期使用,会加快丝杆螺纹的磨损,影响装置寿命,此外,缓冲效果有限,将支撑物体放置在支撑板时,瞬时压力较大,遇到较大重物时存在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申请具体是这样的:
包括底板架、固定连接在底板架顶部的箱体和固定连接在底板架顶部的驱动电机,还包括:
升降装置,安装在箱体内部;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箱体内部并与驱动电机驱动端相连接的丝杆、滑动连接在丝杆外侧的滑动轴、连接在滑动轴轴端的传动组件、转动连接在底板架与传动组件外侧壁之间的升降架、固定在升降架远离底板架一侧的升降板和固定在底板架顶部与升降板之间的辅助升降装置;
减震装置,连接在升降板顶部,所述减震装置远离升降板的一端顶部设置有支撑板。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滑动轴轴端的齿轮和固定连接在底板架内侧的齿条,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辅助升降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架与箱体之间的固定柱、滑动连接在固定柱内部的滑动杆和连接在固定柱与滑动杆之间的弹簧,所述滑动杆远离底板架的一端固定在升降板底部。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在升降板顶部的第一轴块与第二轴块、固定在第一轴块与第二轴块之间的固定轴、连接在支撑板与固定轴之间的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均包括固定在支撑板底部的凸块和连接在固定轴与凸块之间的连动杆,所述连动杆通过滑块与固定轴滑动相连,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且所述减震弹簧套接于固定轴外壁,所述减震弹簧两端均设置有消尼垫片。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板顶部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与支撑板之间设有缓冲弹簧,所述支撑板底部固定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缓冲弹簧内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的方案中:
1.通过设置的丝杆、滑动轴、齿轮、齿条、升降架和辅助升降装置,实现了快速升降和分散升降过程中的受力问题,同时还能提高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升降过程中丝杆受力过大造成磨损严重导致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2.通过设置的减震装置、缓冲块、缓冲弹簧和限位块,当支撑板受到较大的瞬时压力时,能够起到良好的缓冲减震效果,从而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放置待支撑物体时,瞬时压力过大导致易发生安全隐患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的轴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的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图3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
10、底板架;101、箱体;102、驱动电机;104、支撑板;201、丝杆;202、滑动轴;203、齿轮;204、齿条;205、升降架;206、固定柱;207、弹簧;208、滑动杆;209、升降板;301、缓冲弹簧;302、限位块;303、缓冲块;306、固定轴;307、减震弹簧;308、连动杆;309、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包括底板架10、固定连接在底板架10顶部的箱体101和固定连接在底板架10顶部的驱动电机102,还包括:
升降装置,安装在箱体101内部,用于快速升降物体;升降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箱体101内部并与驱动电机102驱动端相连接的丝杆201、滑动连接在丝杆201外侧的滑动轴202、连接在滑动轴202轴端的传动组件、转动连接在底板架10与传动组件外侧壁之间的升降架205、固定在升降架205远离底板架10一侧的升降板209和固定在底板架10顶部与升降板209之间的辅助升降装置,通过设置丝杆201和滑动轴202,使得本装置得以灵活的升降,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升降时的稳定性;
减震装置,连接在升降板209顶部,减震装置远离升降板209的一端顶部设置有支撑板104。
如图2-3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滑动轴202轴端的齿轮203和固定连接在底板架10内侧的齿条204,齿轮203与齿条204相啮合,通过设置齿轮203和齿条204,避免升降过程中所支撑物体压力直接作用于丝杆201,减少丝杆201磨损的同时,巩固了升降装置的稳定性,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如图2-3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辅助升降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架10与箱体101之间的固定柱206、滑动连接在固定柱206内部的滑动杆208和连接在固定柱206与滑动杆208之间的弹簧207,滑动杆208远离底板架10的一端固定在升降板209底部,通过设置固定柱206、滑动杆208和弹簧207,对升降板209起到了支撑作用,防止升降过程中,受力不均导致支撑物体的滑落,弹簧207的存在,为滑动杆208上下滑动提供了稳定性。
如图2-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在升降板209顶部的第一轴块与第二轴块、固定在第一轴块与第二轴块之间的固定轴306、连接在支撑板104与固定轴306之间的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通过设置第一轴块、第二轴块和固定轴306,对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起到稳定支撑的效果。
如图2-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均包括固定在支撑板104底部的凸块309和连接在固定轴306与凸块309之间的连动杆308,连动杆308通过滑块与固定轴306滑动相连,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307,且减震弹簧307套接于固定轴306外壁,减震弹簧307两端均设置有消尼垫片,通过设置减震弹簧307、连动杆308和凸块309,支撑板104表面放置支撑物时,得以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瞬时过大的压力直接施加在升降装置,对装置起到了保护作用,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如图1-3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升降板209顶部设置有缓冲块303,缓冲块303与支撑板104之间设有缓冲弹簧301,支撑板104底部固定设有限位块302,限位块302位于缓冲弹簧301内侧,通过设置缓冲块303、缓冲弹簧301和限位块302,得以限制支撑板104最大缓冲距离,在支撑较重物体时,避免损伤到减震装置。
具体的,本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在使用时:
将支撑物体放置在支撑板104,启动驱动电机102,驱动电机102带动驱动端的丝杆201转动,丝杆201带动滑动轴202做直线运动,滑动轴202带动升降架205往复运动,升降架205进一步带动升降板209的升降,从而实现了与升降板209弹性连接的支撑板104的升降,使得本装置可快速升降,进一步的,滑动轴202的移动带动齿轮203转动,齿轮203与齿条204啮合下,实现分力,避免升降过程中所支撑物体压力直接作用于丝杆201,减少丝杆201的损耗,齿轮203与齿条204相啮合,分散受力的同时提高了稳定性,固定柱206、弹簧207和滑动杆208的存在,对升降板209起到了辅助支撑作用,防止升降过程中,升降板209受力不均导致倾斜,连动杆308、凸块309、固定轴306、减震弹簧307的设置,避免了支撑板104与升降板209的直接接触,在遇到重物挤压时,连动杆308作用于减震弹簧307,减震弹簧307受力压缩,起到了缓冲防护作用,同时限位块302和缓冲块303的设置,对支撑板104下降高度起到了限位作用,在遇到较大重物时,可以避免损坏减震装置,缓冲弹簧301的设置进一步起到了固定和缓冲作用,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包括底板架(10)、固定连接在底板架(10)顶部的箱体(101)和固定连接在底板架(10)顶部的驱动电机(1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升降装置,安装在箱体(101)内部,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箱体(101)内部并与驱动电机(102)驱动端相连接的丝杆(201)、滑动连接在丝杆(201)外侧的滑动轴(202)、连接在滑动轴(202)轴端的传动组件、转动连接在底板架(10)与传动组件外侧壁之间的升降架(205)、固定在升降架(205)远离底板架(10)一侧的升降板(209)和固定在底板架(10)顶部与升降板(209)之间的辅助升降装置;
减震装置,连接在升降板(209)顶部,所述减震装置远离升降板(209)的一端顶部设置有支撑板(1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滑动轴(202)轴端的齿轮(203)和固定连接在底板架(10)内侧的齿条(204),所述齿轮(203)与齿条(204)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升降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架(10)与箱体(101)之间的固定柱(206)、滑动连接在固定柱(206)内部的滑动杆(208)和连接在固定柱(206)与滑动杆(208)之间的弹簧(207),所述滑动杆(208)远离底板架(10)的一端固定在升降板(209)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在升降板(209)顶部的第一轴块与第二轴块、固定在第一轴块与第二轴块之间的固定轴(306)、连接在支撑板(104)与固定轴(306)之间的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均包括固定在支撑板(104)底部的凸块(309)和连接在固定轴(306)与凸块(309)之间的连动杆(308),所述连动杆(308)通过滑块与固定轴(306)滑动相连,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307),且所述减震弹簧(307)套接于所述固定轴(306)外壁,所述减震弹簧(307)两端均设置有消尼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209)顶部设置有缓冲块(303),所述缓冲块(303)与支撑板(104)之间设有缓冲弹簧(301),所述支撑板(104)底部固定设有限位块(302),所述限位块(302)位于缓冲弹簧(301)内侧。
CN202221664196.0U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Active CN218205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4196.0U CN218205903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4196.0U CN218205903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05903U true CN218205903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48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64196.0U Active CN218205903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059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205903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CN212127393U (zh) 一种微型升降平台
CN112209264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加工用电池起吊装置
CN211172983U (zh) 一种建筑安全施工支撑装置
CN217977941U (zh) 一种水利水电施工用管道支撑装置
CN112627588A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用的稳定型支撑结构
CN216038343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起吊装置
CN215798225U (zh) 一种起重机安装维修安全平台
CN211283575U (zh) 车轮维修升降台
CN210001551U (zh) 一种通讯工程用防风支撑装置
CN220999160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下沉升降平台
CN211117352U (zh) 一种机电安装用支架
CN215901232U (zh) 一种便于进行高位安装的活性炭吸附箱
CN215886220U (zh) 一种防抖动机构
CN212687436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升降装置
CN208898440U (zh) 一种集装箱房的移动装置
CN214317197U (zh) 一种木工机械用可调水平的支撑座
CN217947455U (zh) 一种新型轨道式龙门吊
CN215207960U (zh) 一种便于稳定安装摄像头的电梯
CN213203766U (zh) 一种桥梁减震机构
CN215553393U (zh) 一种船舶电气屏装载运输装置
CN219771695U (zh) 一种用于叉车门架的减震缓冲结构
CN212076279U (zh) 一种新型升降装置
CN220338139U (zh) 一种土建用防震底座
CN220301767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吊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30

Address after: Room 609, Unit 1, Building 4, Tongmei Yufengyuan Community, Changfeng North Road, Yaozhou District, Tongchu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27100

Patentee after: Liu Guoping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Wang Jinan

Address before: No. 1477, North Duanzhuang Village, Lizhuang Township, Qingyuan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071100

Patentee before: Wang Fa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5

Address after: Unit 3006, Building 4, Hongxing Meikai City, No. 1555 Yujing Road, Weiyang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00

Patentee after: Shaanxi Hui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609, Unit 1, Building 4, Tongmei Yufengyuan Community, Changfeng North Road, Yaozhou District, Tongchu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27100

Patentee before: Liu Guopi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Wang Jin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