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00342U - 一种输送机和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送机和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00342U
CN218200342U CN202222120412.1U CN202222120412U CN218200342U CN 218200342 U CN218200342 U CN 218200342U CN 202222120412 U CN202222120412 U CN 202222120412U CN 218200342 U CN218200342 U CN 2182003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oles
air holes
conveyor
dr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204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宗昊
周泳钧
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F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2041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003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00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003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输送机和输送系统,其中,该输送机括输送带和辊筒组件,所述输送带上设有多个第一气孔,所述辊筒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辊筒,所述输送带套在所述多个辊筒外,至少一个所述辊筒包括转筒和吹气组件;所述转筒呈中空设置,所述转筒的周面上设有多个第二气孔,部分所述第二气孔与部分所述第一气孔相对而连通;所述吹气组件安装于所述转筒内,并与气源连接,所述吹气组件设有第三气孔,所述第三气孔向所述第一气孔和/或所述第二气孔吹气。本申请提供的输送机可解决小型物件容易卡入相邻两个输送机之间的间隙内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输送机和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输送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送机和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皮带输送机是目前物流行业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输送装置,且在较长的输送线中,通常由几个皮带机首尾相接当采用两个皮带机首尾衔接来输送物件时,小型或薄型物件容易从两个皮带机之间的间隙掉落或卡在间隙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机,以解决小型物件容易卡入相邻两个输送机之间的间隙内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输送机包括输送带和辊筒组件,所述输送带上设有多个第一气孔,所述辊筒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辊筒,所述输送带套在所述多个辊筒外,至少一个所述辊筒包括转筒和吹气组件;所述转筒呈中空设置,所述转筒的周面上设有多个第二气孔,部分所述第二气孔与部分所述第一气孔相对而连通;所述吹气组件安装于所述转筒内,并与气源连接,所述吹气组件设有第三气孔,所述第三气孔向所述第一气孔和/或所述第二气孔吹气。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带具有与所述转筒贴合的贴合段,所述贴合段可分为前半段和后半段,所述前半段和所述后半段沿所述转筒的转动方向依次连接;所述第三气孔对应所述前半段设置,以向位于所述前半段内的所述第一气孔吹气。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气孔阵列设置,且在同一列所述第一气孔内,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气孔的间距不大于所述前半段的弧长。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孔为腰型孔,且所述第二气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转筒的周向方向延伸;和/或,多个所述第二气孔沿所述转筒的轴向方向成排设置,并且沿所述转筒的周向方向设有多排,至少一排所述第二气孔与位于所述前半段内的多个所述第一气孔对而连通。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多列所述第一气孔平行于所述转筒的轴向方向均匀间隔;所述第三气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三气孔与位于所述前半段内的多个所述第一气孔一一连通;和/或,所述第三气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转筒的轴向方向延伸,并同时与位于所述前半段内的多个所述第一气孔相连通。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气孔和所述第二气孔均为腰型孔,且所述第三气孔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气孔的长度方向呈交叉设置。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吹气组件包括进气轴和导气筒,所述转筒转动安装在所述进气轴上,所述进气轴内设有气道,所述进气轴的侧面设有与所述气道连通的第四气孔;所述导气筒套在所述进气轴外,所述导气筒设有与所述第四气孔连通的导气腔、以及与所述导气腔连通的所述第三气孔。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气孔沿所述进气轴的径向方向贯通所述进气轴,所述导气腔为环形腔,所述导气腔包围在所述进气轴外。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气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四气孔沿所述进气轴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导气筒呈中空设置,且所述导气筒的内表面设有多个环形支撑筋,多个所述环形支撑筋沿所述导气筒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筋之间形成一个所述导气腔,每个所述导气腔与至少一个所述第四气孔连通。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输送系统,该输送系统包括上述输送机。
本申请提供的输送机通过在输送带上设置第一气孔,并在至少一个辊筒内设置吹气组件,吹气组件可以向输送带上的第一气孔吹气。进而在将本申请输送机用于与其他输送机拼接成较长的输送线时,可以使带有吹气组件的辊筒位于输送机的输出端,并且调整好吹气组件的吹气方向,以使从第一气孔吹出的气体在输送机与其他输送机之间的间隙内形成气帘,进而通过气帘为小型货物提供浮力,使得小型货物能够顺利地跨过输送机与其他输送机之间的间隙,有效地解决了小型物件容易卡入相邻两个输送机之间的间隙内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输送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输送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输送机中的转筒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输送机中的导气筒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输送机中的进气轴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输送机在吹气辊筒处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输送机在吹气辊筒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输送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输送机 40 吹气辊筒 43 进气轴
20 输送带 41 转筒 431 第四气孔
21 第一气孔 411 第二气孔 432 气道
22 贴合段 42 导气筒 44 轴承
221 前半段 421 第三气孔 45 管接头
222 后半段 422 导气腔 50 动力辊筒
30 辊筒组件 423 环形支撑筋 60 货物
100 输送系统 70 分界面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机,以解决小型物件容易卡入相邻两个输送机之间的间隙内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机10,以解决小型物件容易卡入相邻两个输送机10之间的间隙内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输送机10包括输送带20和辊筒组件30,当然,输送机10一般还包括机架(未图示),进而辊筒组件30可以定位安装在机架上,机架的结构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在此便不做详细介绍。其中,输送带20用于承载待运送的货物,其具体结构为环形带,环形的输送带20套在辊筒组件30外后,可以在辊筒组件30的带动下循环转动,进而不间断地运送货物60。
所述输送带20上设有多个第一气孔21,第一气孔21沿输送带20的厚度贯通输送带20,第一气孔21的大小、形状、数量、布局方式等不限。比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孔21为圆形孔,多个第一气孔21在输送带20上阵列设置,每一列第一气孔21均沿输送带20的输送方向(参考图1)延伸,多列第一气孔21沿输送带20的宽度方向(即吹气辊筒40的轴向方向)均匀间隔。如此不仅便于在输送带20上加工出多个所述第一气孔21,还能保证货物60在被放置在输送带20上的任意位置时都能与第一气孔21接触,进而确保能够对每个货物60提供浮力。
如图1所示,所述辊筒组件3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辊筒,具体的辊筒数量可以为两个辊筒或者两个以上,比如辊筒组件30包括两个辊筒,至少其中一个为动力辊筒50,输送带20套在两个辊筒外。又比如辊筒组件30也可以包括三个辊筒,三个辊筒可以按三角形的方位进行排布,进而可以其中一个可以作为张紧辊筒,进而调整输送带20的张紧度。
而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技术方案,本说明书以辊筒组件30包括两个辊筒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其中一个辊筒为动力辊筒50,另一个辊筒为吹气辊筒40。动力辊筒50与驱动件(比如电机)连接,动力辊筒50在驱动件的驱动作用下转动,并且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输送带20运动。吹气辊筒40可以与驱动件连接,也可以不与驱动件连接,其与驱动件连接时由驱动件驱动转动,不与驱动件连接时可以由输送带20带动转动。具体的连接方式不限,在实施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至图5,吹气辊筒40包括转筒41和吹气组件(包括导气筒42和进气轴43)。其中,所述转筒41呈中空设置,输送带20套在转筒41外,当输送带20运动时,转筒41被输送带20带动转动。转筒41可以通过转轴安装在输送机10的机架上,也可以两端直接安装在机架上预设的安装孔位。如图3所示,所述转筒41的周面上设有多个第二气孔411,第二气孔411用于供吹气组件上吹出的气体穿过,进而使气体吹到输送带20的第一气孔21上。而因为转筒41是不断转动的,所以为了避免气体被转筒41的侧壁阻挡而无法吹出转筒41的情况,多个第二气孔411沿转筒41的周向方向排布,以使转筒41无论转动到哪一个角度,转筒41上至少有部分所述第二气孔411与部分所述第一气孔21相对而连通。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部分第二气孔411和部分第一气孔21相对而连通指的是,当转筒41转动到某一角度时,部分第二气孔411恰好和部分第一气孔21相对,进而在此刻相互连通。而随着输送带20和转筒41的继续转动,相互连通的部分第二气孔411和部分第一气孔21会相互远离,进而又变回不是相对连通的状态。但此时另一部分第二气孔411和另一部分第一气孔21会相对而连通,因此,相对而连通的第二气孔411和第一气孔21是不断变化的,并非特指某一部分第二气孔411和某一部分第一气孔21相对连通。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图2和图4,所述吹气组件安装于所述转筒41内,并与气源连接,所述吹气组件设有第三气孔421,所述第三气孔421向所述第一气孔21和/或所述第二气孔411吹气。其中,吹气组件可以有多种结构方式,例如吹气组件包括一根气管,该气管伸入到转筒41内部并与转筒41的轴线平行设置,气管的一端与气源连接,气管的侧面设置第三气孔421,第三气孔421可以朝向输送机10输送方向的前上方,进而为小型货物60提供浮力。又例如,吹气组件可以直接由转筒41的转轴形成,转轴内设置气道432,转轴的侧面设置第三气孔421,进而通过转轴直接向第二气孔411或第一气孔21吹气。
其中,气源可以为气泵,第三气孔421可以设置多个,比如在数量上与第一气孔21的列数匹配;或者,第三气孔421也可以长条形的开口结构,并沿转筒41的轴向方向延伸,进而同时向多个第二气孔411和多个第一气孔21吹气。
当然,本申请方案并不限于上述的“辊筒组件30包括一个动力辊筒50和一个吹气辊筒40”的结构方案,也可以是辊筒组件30包括两个吹气辊筒40,进而输送机10的两端都可以用于帮助小型货物60跨过间隙,或者在需要反向运输时,不需要重新调整输送机10的朝向,仅需启用原本在输入端的那一个吹气辊筒40即可。另外,本申请方案也不限于用来解决“小型物件容易卡入相邻两个输送机10之间的间隙内的问题”,还可用来清理第一气孔21内的灰尘、异物等,或者用来吹干货物60、输送带20等等。
综上可以理解,本申请提供的输送机10通过在输送带20上设置第一气孔21,并在至少一个辊筒内设置吹气组件,吹气组件可以向输送带20上的第一气孔21吹气。进而在将本申请输送机10用于与其他输送机10或其他输送设备拼接成较长的输送线时,可以使带有吹气组件的辊筒位于输送机10的输出端,并且调整好吹气组件的吹气方向,以使从第一气孔21吹出的气体在输送机10与其他输送机之间的间隙内形成气帘,进而通过气帘为小型货物60提供浮力,使得小型货物60能够顺利地跨过输送机10与其他输送机10之间的间隙,有效地解决了小型物件容易卡入相邻两个输送机10之间的间隙内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和图6,所述输送带20具有与所述转筒41贴合的贴合段22,所述贴合段22可分为前半段221和后半段222,所述前半段221和所述后半段222沿所述转筒41的转动方向依次连接;所述第三气孔421对应所述前半段221设置,以向位于所述前半段221内的所述第一气孔21吹气。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输送带20套在吹气辊筒40外时,至少部分与转筒41的部分外周面贴合,进而才能够通过摩擦力带动转筒41转动。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将输送带20上与转筒41贴合的部分定义为贴合段22,并且将该贴合段22划分为前半段221和后半段222,所述前半段221和所述后半段222沿所述转筒41的转动方向依次连接。具体的,请结合图1和图6,以输送机10水平延伸为例,并以同时经过吹气辊筒40和动力辊筒50的轴线的平面为分界面70(如图6所示),贴合段22中位于分界面70的上方的部分为前半段221,贴合段22中位于分界面70的下方的部分为前半段221。
可以理解,输送带20是通过摩擦力带动货物60一起运动的,进而在小型货物60在运动到前半段221的位置时,很容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被带入到输送机10和其他输送设备之间的间隙内,进而从间隙掉落或者卡在间隙内。
因此,通过使第三气孔421对应前半段221设置,使得运动到前半段221内的第一气孔21都会有气体吹出(参考图8),进而为小型货物60提供浮力,保证小型货物60能够顺利地跨过输送机10与其他输送设备之间的间隙。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贴合段22(包括前半段221和后半段222)也并非特指输送带20上的某一段,而是指某一时刻下,输送带20上与转筒41贴合的部分。因为输送带20是不断运动的,所以输送带20上不同的部分都会轮流地与转筒41贴合,进而形成贴合段22。同时,输送带20上不同的第一气孔21也会轮流的运动到前半段221内,进而对每一个货物60都提供浮力。
另外,请参考图6,第三气孔421对应前半段221设置时,其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不限,可以为30°、45°、60°等等,具体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输送机10与其他输送设备之间的间隙大小、转筒41大小等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和图6,多个所述第一气孔21阵列设置,且在同一列所述第一气孔21内,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气孔21的间距不大于所述前半段221的弧长。可以理解,如此设计能够保证前半段221内始终会有第一气孔21,进而始终都能够吹出气体并提供浮力,避免恰好没有浮力时导致货物60卡入间隙内的情况。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在保证输送带20强度得基础上,可以将同一列上相邻两个第一气孔21的间隙设置得较小,进而在前半段221内可以同时具有多个第一气孔21,进而多个第一气孔21一起为货物60提供浮力,如此可以避免浮力不够导致货物60卡入间隙得情况。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气孔411为腰型孔,且所述第二气孔411的长度方向沿所述转筒41的周向方向延伸,如此使得第二气孔411能够同时向同一列第一气孔21内相邻的多个第一气孔21吹气,进而可以实现多个第一气孔21同时为货物60提供浮力。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所述第二气孔411沿所述转筒41的轴向方向成排设置,并且沿所述转筒41的周向方向设有多排,至少一排所述第二气孔411与位于所述前半段221内的多个所述第一气孔21相对而连通。可以理解,多个第二气孔411按本实施例中的方式排布时,不仅能够与多个第一气孔21准确对应,保证吹气组件上吹出的气体尽量多地吹到第一气孔21上,还保证了转筒41无论转动到哪个角度,都能够为前半段221内的同一排第一气孔21内的所有第一气孔21吹气,避免某个第一气孔21吹气的情况。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和图4,多列所述第一气孔21平行于所述转筒41的轴向方向均匀间隔,如此使得货物60无论是在输送带20上的哪个位置,货物60上的每一处都能够受到大小均匀的浮力,避免浮力不均匀导致货物60侧翻的情况,保证货物60平稳地跨过输送机10与其他输送设备之间的间隙。同时,为了进一步保证各个位置的浮力的均匀性,所述第三气孔42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三气孔421与位于所述前半段221内的多个所述第一气孔21一一连通,进而每个第一气孔21都能够接受相同压力大小的气流,进而为货物60提供均匀的浮力。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三气孔421是通过一个第二气孔411来与一个第一气孔21相连通的,即相对应的第三气孔421和第一气孔21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气孔411相对而相互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在输送机10工作时,第一气孔21和第二气孔411的位置不断变化,第三气孔421静止不动,所以相互连通的第一气孔21和第二气孔411不一定是相对的,只要第一气孔21和第三气孔421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气孔411相对,第一气孔21和第三气孔421便能够相互连通。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气孔421的长度方向沿所述转筒41的轴向方向延伸,并同时与位于所述前半段221内的多个所述第一气孔21相连通,比如一个第三气孔421可以同时与两个、三个或四个等等数量的第一气孔21相连通,如此可以在保证浮力均匀的基础上,降低第三气孔421的加工难度。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气孔421是通过第二气孔411来与第一气孔21相连通的,当第三气孔421长度较长时,第二气孔411也可以在长度上与第三气孔421相匹配,进而也同时与多个第一气孔21连通。或者,也可以是每个第二气孔411与一个第一气孔21连通,长度较长的第三气孔421同时与多个第二气孔411相对而同时与多个第一气孔21连通。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和图4,所述第三气孔421和所述第二气孔411均为腰型孔,且所述第三气孔421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气孔411的长度方向呈交叉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气孔421保持在某一朝向不动,具体的朝向角度可以在组装时确定好,进而在转筒41转动时,第二气孔411是相对第三气孔421运动的。因此可以理解,当第三气孔421和第二气孔411均为腰型孔,且第三气孔421的长度方向和第二气孔411的长度方向呈交叉设置时,在第二气孔411相对第三气孔421运动的过程中,可以保证第二气孔411和第三气孔421之间的重合面积保持不变,进而保证吹向第一气孔21的气流量稳定,避免第二气孔411和第三气孔421之间的重合面积不断变化而导致浮力不稳定的情况,确保货物60平稳地跨过输送机10与其他输送设备之间的间隙。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图5和图7,所述吹气组件包括进气轴43和导气筒42,所述转筒41转动安装在所述进气轴43上,所述进气轴43内设有气道432,所述进气轴43的侧面设有与所述气道432连通的第四气孔431;所述导气筒42套在所述进气轴43外,所述导气筒42设有与所述第四气孔431连通的导气腔422、以及与所述导气腔422连通的所述第三气孔421。
其中,进气轴43为转筒41的转轴,转筒41可以通过进气轴43安装在输送机10的机架上,在本实施例中,转筒41通过轴承44转动安装在进气轴43上,进而转筒41被输送带20带动转动时,进气轴43可以固定不动,仅仅是转筒41绕着进气轴43转动,如此可以避免影响到进气轴43与气源的连接。进气轴43内设有同心孔,该同心孔形成所述气道432,进气轴43的一端连接有管接头45,进而进气轴43可以通过管接头45方便地与气源连接。
气源将气体送入进气轴43内的气道432之后,气体通过进气轴43上的第四进气孔进入到导气筒42的导气腔422内,然后再通过第三气孔421吹出。可以理解,通过设置导气筒42,既可以方便地控制气体从预设的方向吹出(即调整第三气孔421的朝向即可),还能够对送入导气筒42内的气体起到一定的保压作用,进而保证从第一气孔21吹出的气流的压力,避免气压不足而导致浮力不够的情况。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5和图7,所述第四气孔431沿所述进气轴43的径向方向贯通所述进气轴43,所述导气腔422为环形腔,所述导气腔422包围在所述进气轴43外。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当第四气孔431贯通进气轴43时,不仅方便第四气孔431的加工,还能使气道432内的气体从进气轴43的两侧吹出,提高气体流速以及出气量,确保气压和气量都充足。而在第四气孔431贯通进气轴43之后,为避免气体泄露,导气腔422设置为环形腔,并且包围在进气轴43外侧,以接收从进气轴43上不同方向吹出的气体。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仍是结合图5和图7,所述第四气孔43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四气孔431沿所述进气轴43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导气筒42呈中空设置,且所述导气筒42的内表面设有多个环形支撑筋423,多个所述环形支撑筋423沿所述导气筒42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筋之间形成一个所述导气腔422,每个所述导气腔422与至少一个所述第四气孔431连通。具体的,导气筒42可以由软胶材料制成,在组装时,直接将导气筒42套在进气轴43外,导气筒42内的环形支撑筋423支撑在进气轴43的外周,进而在进气轴43的外壁和导气筒42的内壁之间形成导气腔422,并且相邻两个支撑筋之间形成一个导气腔422。如此不仅能够保证导气筒42在进气轴43上的稳定安装,避免导气筒42的中部位置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向进气轴43凹陷,还能分出气压更大的多个导气腔422,进而保证间隙处的浮力。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输送系统100,该输送系统100包括输送机10和其他输送设备,该输送机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输送系统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如图8所示,输送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上述输送机10,多个输送机10首尾拼接。输送系统100还可以包括上述输送机10和其他输送设备,输送机10与其他输送设备首尾拼接,其他输送设备的具体类型不限。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输送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设有多个第一气孔;以及,
辊筒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辊筒,所述输送带套在所述多个辊筒外,至少一个所述辊筒包括转筒和吹气组件;
所述转筒呈中空设置,所述转筒的周面上设有多个第二气孔,部分所述第二气孔与部分所述第一气孔相对而连通;
所述吹气组件安装于所述转筒内,并与气源连接,所述吹气组件设有第三气孔,所述第三气孔向所述第一气孔和/或所述第二气孔吹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具有与所述转筒贴合的贴合段,所述贴合段可分为前半段和后半段,所述前半段和所述后半段沿所述转筒的转动方向依次连接;
所述第三气孔对应所述前半段设置,以向位于所述前半段内的所述第一气孔吹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气孔阵列设置,且在同一列所述第一气孔内,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气孔的间距不大于所述前半段的弧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孔为腰型孔,且所述第二气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转筒的周向方向延伸;
和/或,多个所述第二气孔沿所述转筒的轴向方向成排设置,并且沿所述转筒的周向方向设有多排,至少一排所述第二气孔与位于所述前半段内的多个所述第一气孔相对而连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多列所述第一气孔平行于所述转筒的轴向方向均匀间隔;
所述第三气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三气孔与位于所述前半段内的多个所述第一气孔一一连通;和/或,所述第三气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转筒的轴向方向延伸,并同时与位于所述前半段内的多个所述第一气孔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孔和所述第二气孔均为腰型孔,且所述第三气孔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气孔的长度方向呈交叉设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组件包括进气轴和导气筒,所述转筒转动安装在所述进气轴上,所述进气轴内设有气道,所述进气轴的侧面设有与所述气道连通的第四气孔;
所述导气筒套在所述进气轴外,所述导气筒设有与所述第四气孔连通的导气腔、以及与所述导气腔连通的所述第三气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气孔沿所述进气轴的径向方向贯通所述进气轴,所述导气腔为环形腔,所述导气腔包围在所述进气轴外。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气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四气孔沿所述进气轴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导气筒呈中空设置,且所述导气筒的内表面设有多个环形支撑筋,多个所述环形支撑筋沿所述导气筒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筋之间形成一个所述导气腔,每个所述导气腔与至少一个所述第四气孔连通。
10.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机。
CN202222120412.1U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输送机和输送系统 Active CN2182003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0412.1U CN218200342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输送机和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0412.1U CN218200342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输送机和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00342U true CN218200342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55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20412.1U Active CN218200342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输送机和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003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56264B2 (ja) ウェブ搬送方法及び装置
JP4911533B2 (ja) 基板搬送装置及び前記装置に使用される基板ガイドユニット
EP2347832B1 (en) Double side coating device
CN218200342U (zh) 一种输送机和输送系统
JP2004210440A (ja) 板状体の搬送装置
KR200495259Y1 (ko) 원피스 진공 컨베이어벨트시스템
CN219965480U (zh) 扣件防漏预涂烘干装置
CN209601360U (zh) 一种可变速弯道皮带运输机
JP2003211051A (ja) 塗布装置
CN218753269U (zh) 一种输送可变式流道装置
CN218841219U (zh) 带状物料保持机构以及带状物料上料装置
CN111806973B (zh) 一种进出口使用的传输带设备
CN214609816U (zh) 一种可夹角供件的斜角皮带输送机
CN209655784U (zh) 一种非接触式输送隧道炉
CN220949672U (zh) 转弯模块带输送机
JPH09150929A (ja) ベルトコンベヤ装置
CN220787490U (zh) 一种塑料包装袋加工用抗静电输送装置
CN2092515U (zh) 带式输送机
CN216736290U (zh) 小产品转弯输送机
CN213522562U (zh) 一种电路板生产用包胶机
CN114348532B (zh) 传送组件和具有其的物料传送装置
JP2004202307A (ja) ロールアーチ型乾燥装置
CN109751866B (zh) 一种非接触式输送隧道炉
CN210585914U (zh) 物品分拣装置
JPH11139521A (ja) カーブローラコンベ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