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86606U - 尘杯组件及除螨仪 - Google Patents

尘杯组件及除螨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86606U
CN218186606U CN202222326514.9U CN202222326514U CN218186606U CN 218186606 U CN218186606 U CN 218186606U CN 202222326514 U CN202222326514 U CN 202222326514U CN 218186606 U CN218186606 U CN 218186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cyclone
dust
dirt cup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265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二东
李伟文
郑炜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265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86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86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86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尘杯组件及除螨仪,所述尘杯组件包括:尘杯、旋风模组和进风导引件。尘杯的一端设有杯口,尘杯的杯壁上设有进风口和第一定位部;旋风模组经杯口可分离地设在尘杯内,旋风模组的外周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二定位部;进风导引件设在旋风模组上且与进风口连通,进风导引件用于导引旋风气流的方向。由此,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配合,即可实现尘杯与旋风模组的拆装,使用户在完成清洁后更便捷地对尘杯进行清理,拆装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Description

尘杯组件及除螨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尘杯组件及除螨仪。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清洁用具的使用便利性要求也不断提高。除螨仪作为家庭清洁用具,能够在吸尘的同时进行杀菌消毒。
在除螨仪中,一般具有尘杯组件,尘杯组件用于对吸入的尘屑进行过滤,并将尘屑留存在尘杯中,用户在完成清洁后需要对收集的尘屑进行清理。尘杯组件一般为可拆卸结构,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尘杯组件的拆装结构较为复杂,用户操作难度较高,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为可拆卸结构,拆装结构简单,使用户在拆装尘杯组件时更简便。
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尘杯组件的除螨仪。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杯组件,包括:尘杯、旋风模组和进风导引件。所述尘杯的一端设有杯口,所述尘杯的杯壁上设有进风口和第一定位部;所述旋风模组经所述杯口可分离地设在所述尘杯内,所述旋风模组的外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二定位部;所述进风导引件设在所述旋风模组上且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导引件用于导引旋风气流的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杯组件,旋风模组通过杯口置于尘杯内,且通过旋风模组外周上的第二定位部与第一定位部进行配合,使旋风模组在尘杯内可拆卸。进风导引件设置在旋风模组上,并且与尘杯的进风口连通。当具有尘屑的气流进入尘杯组件内时,首先通过尘杯上的进风口进入进风导引件,在进风导引件的引导下,使气流形成旋转气流进入尘杯内部,在尘杯内,旋风气流在旋风模组的导引下进行旋转,旋风模组对气流进行过滤,使尘屑被过滤滞留在尘杯内,并将干净的气流排出。在清洁完成后,使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脱离配合即可实现尘杯与旋风模组的分离,从而方便用户对尘杯内的尘屑进行清理。由此,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配合,即可实现尘杯与旋风模组的拆装,使用户在完成清洁后更便捷地对尘杯进行清理,拆装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风模组包括:配合端盖和旋风筒。所述配合端盖可分离地连接在所述尘杯的内壁上,所述配合端盖上设有所述第二定位部;所述旋风筒连接在所述配合端盖的远离所述杯口的一侧;其中,所述进风导引件位于所述旋风筒的外侧且连接在所述配合端盖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尘杯的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配合端盖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搭接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尘杯的内壁上设有旋接部,所述尘杯组件通过所述旋接部进行旋转扣合固定;所述旋接部位于所述凹槽的邻近所述杯口的一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尘杯上的所述凹槽为环形,所述第一卡板为环形环,所述第一卡板上对应每个所述旋接部均设有避让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端盖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二卡板位于所述第一卡板的远离所述杯口的一侧,所述第一卡板、所述第二卡板之间限定出卡槽,所述尘杯组件还包括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位于所述卡槽内且与所述尘杯的内壁密封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端盖的中心设有出风口,所述旋风筒罩在所述出风口上;所述进风导引件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二卡板上,所述配合端盖上一体成型有提手。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为所述尘杯的杯壁上的缺口,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形成在所述旋风模组外周上的插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除螨仪,所述除螨仪包括:主机、电机模组和尘杯组件。所述主机的顶部设有第一接风口;所述电机模组连接在所述主机的顶部,所述电机模组的一端设有第二接风口;所述尘杯组件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尘杯组件,所述尘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电机模组上,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接风口对接连通,所述尘杯的杯口罩在所述第二接风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模组的端部设有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环绕所述第二接风口设置,所述电机模组上设有卡在所述第一配合槽内的过滤片;所述电机模组的端部还设有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二配合槽环绕所述第一配合槽设置,所述电机模组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配合槽内的减震垫,所述旋风模组的端部设有抵环,所述抵环止抵在所述减震垫上。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杯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杯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杯组件的旋风模组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杯组件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杯组件的尘杯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杯组件的配合端盖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除螨仪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除螨仪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中B-B处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10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除螨仪1、
尘杯组件100、
尘杯10、
杯口11、
进风口12、
第一定位部13、
凹槽14、
旋接部15、
旋风模组20、
配合端盖21、第二定位部211、进风导引件212、第一卡板213、避让槽2131、第二卡板214、卡槽215、出风口216、提手217、
旋风筒22、
抵环23、
密封套30、
主机200、
第一接风口210、
电机模组300、
第二接风口310、
第一配合槽320、
过滤片330、
第二配合槽340、
减震垫3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厚度”、“上”、“下”、“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杯组件100及具有其的除螨仪1。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杯组件100,包括:尘杯10、旋风模组20和进风导引件212。
其中,尘杯10的一端设有杯口11,尘杯10的杯壁上设有进风口12和第一定位部13。旋风模组20经杯口11可分离地设在尘杯10内,旋风模组20的外周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部13配合的第二定位部211。进风导引件212设在旋风模组20上且与进风口12连通,进风导引件212用于导引旋风气流的方向。
具体而言,旋风模组20通过杯口11置于尘杯10内,且通过旋风模组20外周上的第二定位部211与第一定位部13进行配合,使旋风模组20在尘杯10内可拆卸。进风导引件212设置在旋风模组20上,并且与尘杯10的进风口12连通。
当具有尘屑的气流进入尘杯组件100内时,首先通过尘杯10上的进风口12进入进风导引件212,在进风导引件212的引导下,使气流形成旋转气流进入尘杯10内部,在尘杯10内,旋风气流在旋风模组20的导引下进行旋转,旋风模组20对气流进行过滤,使尘屑被过滤滞留在尘杯10内,并将干净的气流排出。在清洁完成后,使第一定位部13与第二定位部211脱离配合即可实现尘杯10与旋风模组20的分离,从而方便用户对尘杯10内的尘屑进行清理。
并且,第一定位部13与第二定位部211之间的配合具有定位作用。当第一定位部13与第二定位部211配合时,尘杯10与旋风模组20的角度相对固定,此时,尘杯10上的进风口12能够与进风导引件212正对,当气流通过进风口12进入进风导引件212时,进气通道畅通,可使进入尘杯组件100内的气流更顺畅,进而提高进气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杯组件100,通过第一定位部13与第二定位部211的配合,即可实现尘杯10与旋风模组20的拆装,使用户在完成清洁后更便捷地对尘杯10进行清理,拆装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第一定位部13与第二定位部211的配合方式不做具体限制,第一定位部13与第二定位部211的配合方式可以为卡接、旋接或插接,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旋风模组20包括:配合端盖21和旋风筒22。配合端盖21可分离地连接在尘杯10的内壁上,配合端盖21上设有第二定位部211。旋风筒22连接在配合端盖21的远离杯口11的一侧。其中,进风导引件212位于旋风筒22的外侧且连接在配合端盖21上。
具体而言,当尘杯组件100组装完成后,配合端盖21上的第二定位部211可与尘杯10上的第一定位部13进行配合,使配合端盖21固定在尘杯10的内壁上,旋风筒22在配合端盖21的远离杯口11的一侧连接,形成在尘杯10内。当清洁完成,需要对尘杯10内的尘屑进行清理时,将第二定位部211与第一定位部13脱离配合,即可使配合端盖21与尘杯10内壁分离,从而方便用户对尘杯10进行清洁。
由此,可降低尘杯10的拆装难度,从而使用户更便捷地对尘杯10进行清洁。
可选地,旋风筒22内具有过滤组件,以对进入尘杯10内的气流进行过滤。当具有尘屑的气流由尘杯10的进风口12进入尘杯10内时,气流在进风导引件212的引导下可在尘杯10内进行旋转,最终通过旋风模组20排出尘杯组件100。在携带尘屑的气流与旋风筒22内的过滤组件进行接触时,尘屑可被过滤组件过滤,使其滞留在尘杯10内,干净的气流通过旋风筒22排出尘杯组件100,从而完成吸尘操作,而后用户将尘杯10与旋风模组20分离,可对尘杯10内的尘屑进行处理并对尘杯10进行清洁。
进一步地,旋风筒22可拆卸地与配合端盖21连接。在过滤组件进行多次过滤后,微小的尘屑会对过滤组件造成堵塞,影响过滤组件的过滤效率,进而对尘杯组件100的过滤效率造成影响,此时,可将旋风筒22从配合端盖21上进行拆卸,对旋风筒22内的过滤组件进行清洁或更换。由此,可保证尘杯组件100保持良好的过滤效率,提高清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旋风筒22与配合端盖21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制,旋风筒22与配合端盖21可通过旋接、插接或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如图4-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尘杯10的内壁上设有凹槽14,配合端盖21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卡板213,第一卡板213搭接在凹槽14内。
具体而言,当配合端盖21连接在尘杯10的内壁上时,第一卡板213搭接在尘杯10内壁的凹槽14内,此时,配合端盖21可在尘杯10轴向上得到限位,此时,第一定位部13与第二定位部211进行配合,可对配合端盖21在尘杯10的周向上进行限位。由此,可使旋风模组20在尘杯10内的固定更稳固,提高尘杯组件100运行时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尘杯10内壁上的凹槽14形状以及配合端盖21外周壁上的第一卡板213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尘杯10上的凹槽14为多个,且多个凹槽14沿尘杯10的内壁间隔设置,配合端盖21上的第一卡板213也为多个,且多个第一卡板213沿配合端盖21的外周壁间隔设置,多个凹槽14与多个第一卡板213一一对应设置。当配合端盖21连接在尘杯10内壁上时,多个第一卡板213与多个凹槽14一一对应,第一卡板213位于凹槽14内,可使配合端盖21在尘杯10的轴向以及周向上均得到限位,从而进一步提高旋风模组20在尘杯10内的稳固性。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尘杯10的内壁上设有旋接部15,尘杯组件100通过旋接部15进行旋转扣合固定。旋接部15位于凹槽14的邻近杯口11的一侧。在实际使用中,尘杯组件100安装于除螨仪1上,尘杯组件100相对除螨仪1本体可拆卸,尘杯10内壁上的旋接部15,可与除螨仪1本体进行旋转扣合从而实现固定,以在除螨仪1进行清洁操作时,尘杯组件100对尘屑进行过滤,提高除螨仪1的清洁效果。
可选地,除螨仪1上设有旋合部,旋合部与尘杯10内壁上的旋接部15相对设置,旋接部15可与旋合部旋转卡合固定。由此,可使尘杯组件100与除螨仪1的连接更稳固,以提高除螨仪1运行的稳定性。
如图6-图7所示,更进一步地,尘杯10上的凹槽14为环形,第一卡板213为环形环,第一卡板213上对应每个旋接部15均设有避让槽2131。
具体而言,当配合端盖21上的第一卡板213与凹槽14进行配合时,环形的凹槽14与环形的第一卡板213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可使旋风模组20与尘杯10连接更稳定。在尘杯组件100进行装配时,首先需要将旋风模组20放入尘杯组件100中,使配合端盖21上的第一卡板213与尘杯10上的凹槽14进行配合,并且使第一定位部13与第二定位部211进行定位配合,在第一卡板213上与旋接部15相对的位置上设置避让槽2131,可使配合端盖21顺利放入尘杯10中,进而使尘杯组件100顺利装配。并且在安装时使避让槽2131与旋接部15相对,可使旋风模组20与尘杯10进一步定位,从而起到防呆的作用。
由此,可对尘杯10与旋风模组20进行定位的同时使尘杯组件100的装配更顺利,降低装配难度。
如图2-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端盖21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卡板214,第二卡板214位于第一卡板213的远离杯口11的一侧,第一卡板213、第二卡板214之间限定出卡槽215,尘杯组件100还包括密封套30,密封套30位于卡槽215内且与尘杯10的内壁密封接触。
也就是说,在配合端盖21的第一卡板213与第二卡板214之间限定出的卡槽215,可对密封套30进行固定,使配合端盖21配合固定在尘杯10内时,在尘杯10内壁与配合端盖21之间形成密封。当气流通过尘杯10的进风口12进入尘杯组件100内时,携带尘屑的气流会在尘杯10内进行旋转,并且为了保证气流被持续吸入,在尘杯10内会形成负压。此时,配合端盖21与尘杯10内壁之间的密封套30,能够使尘杯10内形成密封空间,防止气流从配合端盖21与尘杯10之间泄露。
由此,可使尘杯组件100持续不断吸入气流的同时保证尘杯组件100的密封性,从而提高尘杯组件100的进气效率,提高除螨仪1的清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密封套30的材质不做具体限制,密封套30的材质可以为橡胶、石墨或聚四氟乙烯,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如图3、图5、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端盖21的中心设有出风口216,旋风筒22罩在出风口216上。进风导引件212一体成型在第二卡板214上,配合端盖21上一体成型有提手217。
具体而言,气流由进风口12进入尘杯组件100内后,可通过出风口216排出尘杯组件100,旋风筒22通过罩在出风口216处,可使气流在流过旋风筒22时对气流中的尘屑进行过滤,使尘屑滞留在尘杯10内,进而对尘屑进行收集。在尘杯组件100进行组装时,需要将旋风模组20由尘杯10的杯口11配合至尘杯10内,并且需要将第一定位部13与第二定位部211进行对位,在配合端盖21上一体成型提手217,可使旋风模组20与尘杯10的装配更简单。并且在对尘杯10进行清洁时,可通过提手217将旋风模组20与尘杯10分离。由此,可提高尘杯组件100装卸时的便利程度。
可选地,提手217在垂直于尘杯10轴向方向上的截面为椭圆形。
具体而言,气流通过配合端盖21流出时,由尘杯10内向远离尘杯10杯口11方向流动,提手217的形状可使气流流出更顺畅,并且在远离尘杯10杯口11方向上的提手217厚度较大,可保证其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由此,可在保证提手217具有较大结构强度的同时使气流流动更顺畅,提高尘杯组件100的过滤效率。
如图6-图7所示,可选地,第一定位部13为尘杯10的杯壁上的缺口,第二定位部211为形成在旋风模组20外周上的插板。当第一定位部13与第二定位部211进行配合时,旋风模组20外周上的插板能够搭接在尘杯10杯壁的缺口内,从而使旋风模组20在尘杯10的轴向以及周向得到限位,进而提高尘杯组件100在运行中的稳定性。
如图8-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除螨仪1,除螨仪1包括:主机200、电机模组300和尘杯组件100。主机200的顶部设有第一接风口210。电机模组300连接在主机200的顶部,电机模组300的一端设有第二接风口310。尘杯组件100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尘杯组件100,尘杯10可拆卸连接在电机模组300上,进风口12与第一接风口210对接连通,尘杯10的杯口11罩在第二接风口310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除螨仪1,在除螨仪1进行清洁操作时,气流通过主机200的第一接风口210进入,而后通过进风口12进入尘杯组件100,具有尘屑的气流在尘杯组件100内进行旋转过滤后,通过配合端盖21上的出风口216进入第二接风口310,在电机模组300的驱动下排出除螨仪1,尘屑滞留在尘杯10中,从而实现除螨仪1的清洁操作。在电机模组300的驱动下,可使尘杯组件100内持续产生负压,从而使气流不断地从第一接风口210进入尘杯组件100。由此,使除螨仪1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
可选地,第一接风口210与进风口12之间具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可防止具有尘屑的气流进入尘杯组件100时由主机200与尘杯10之间的空隙泄露,由此使除螨仪1的清洁效果更好。
如图11所示,进一步地,电机模组300的端部设有第一配合槽320,第一配合槽320环绕第二接风口310设置,电机模组300上设有卡在第一配合槽320内的过滤片330。电机模组300的端部还设有第二配合槽340,第二配合槽340环绕第一配合槽320设置,电机模组300上设有位于第二配合槽340内的减震垫350,旋风模组20的端部设有抵环23,抵环23止抵在减震垫350上。
具体而言,在尘杯组件100与电机模组300进行连接固定时,第一配合槽320内的过滤片330可对进入电机内的气流进行进一步过滤,从而防止微小尘屑进入电机模组300内部,以保证电机的使用寿命。在除螨仪1进行工作时,电机模组300旋转会产生振动,在电机模组300与尘杯组件100之间设置减震垫350,可使尘杯组件100与电机模组300之间为柔性连接,防止电机模组300的振动传导至尘杯组件100内产生噪音,使除螨仪1的运行更安静。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螨仪1的其他构成例如控制模组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尘杯(10),所述尘杯(10)的一端设有杯口(11),所述尘杯(10)的杯壁上设有进风口(12)和第一定位部(13);
旋风模组(20),所述旋风模组(20)经所述杯口(11)可分离地设在所述尘杯(10)内,所述旋风模组(20)的外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13)配合的第二定位部(211);
进风导引件(212),所述进风导引件(212)设在所述旋风模组(20)上且与所述进风口(12)连通,所述进风导引件(212)用于导引旋风气流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模组(20)包括:
配合端盖(21),所述配合端盖(21)可分离地连接在所述尘杯(10)的内壁上,所述配合端盖(21)上设有所述第二定位部(211);
旋风筒(22),所述旋风筒(22)连接在所述配合端盖(21)的远离所述杯口(11)的一侧;
其中,所述进风导引件(212)位于所述旋风筒(22)的外侧且连接在所述配合端盖(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10)的内壁上设有凹槽(14),所述配合端盖(21)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卡板(213),所述第一卡板(213)搭接在所述凹槽(14)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10)的内壁上设有旋接部(15),所述尘杯组件(100)通过所述旋接部(15)进行旋转扣合固定;所述旋接部(15)位于所述凹槽(14)的邻近所述杯口(11)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10)上的所述凹槽(14)为环形,所述第一卡板(213)为环形环,所述第一卡板(213)上对应每个所述旋接部(15)均设有避让槽(213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端盖(21)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卡板(214),所述第二卡板(214)位于所述第一卡板(213)的远离所述杯口(11)的一侧,所述第一卡板(213)、所述第二卡板(214)之间限定出卡槽(215),所述尘杯组件(100)还包括密封套(30),所述密封套(30)位于所述卡槽(215)内且与所述尘杯(10)的内壁密封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端盖(21)的中心设有出风口(216),所述旋风筒(22)罩在所述出风口(216)上;所述进风导引件(212)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二卡板(214)上,所述配合端盖(21)上一体成型有提手(217)。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3)为所述尘杯(10)的杯壁上的缺口,所述第二定位部(211)为形成在所述旋风模组(20)外周上的插板。
9.一种除螨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200),所述主机(200)的顶部设有第一接风口(210);
电机模组(300),所述电机模组(300)连接在所述主机(200)的顶部,所述电机模组(300)的一端设有第二接风口(310);
尘杯组件(100),所述尘杯组件(100)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100),所述尘杯(10)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电机模组(300)上,所述进风口(12)与所述第一接风口(210)对接连通,所述尘杯(10)的杯口(11)罩在所述第二接风口(31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螨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模组(300)的端部设有第一配合槽(320),所述第一配合槽(320)环绕所述第二接风口(310)设置,所述电机模组(300)上设有卡在所述第一配合槽(320)内的过滤片(330);
所述电机模组(300)的端部还设有第二配合槽(340),所述第二配合槽(340)环绕所述第一配合槽(320)设置,所述电机模组(300)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配合槽(340)内的减震垫(350),所述旋风模组(20)的端部设有抵环(23),所述抵环(23)止抵在所述减震垫(350)上。
CN202222326514.9U 2022-08-31 2022-08-31 尘杯组件及除螨仪 Active CN218186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6514.9U CN218186606U (zh) 2022-08-31 2022-08-31 尘杯组件及除螨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6514.9U CN218186606U (zh) 2022-08-31 2022-08-31 尘杯组件及除螨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86606U true CN218186606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29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26514.9U Active CN218186606U (zh) 2022-08-31 2022-08-31 尘杯组件及除螨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866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72431B1 (en) Vacuum cleaner
EP1674017B1 (en) Dust collection unit and vacuum cleaner with the same
EP1674022A2 (en) Dust collection unit and vacuum cleaner with the same
KR20100121886A (ko) 제진장치를 구비한 진공청소기
CN107157399B (zh) 吸尘器
CN218186606U (zh) 尘杯组件及除螨仪
CN210842839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116898322A (zh) 过滤器组件及吸尘器
JP2014036683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7131438A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CN213588152U (zh) 清洁头及手持吸尘器
CN213588157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3588154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3588153U (zh) 清洁头及手持吸尘器
CN210749012U (zh) 吸尘器的灰尘分离器
CN213588162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3588155U (zh) 手持吸尘器
CN209826544U (zh) 过滤组件及吸尘器
CN217610795U (zh) 尘杯组件以及清洁装置
KR100767662B1 (ko) 싸이클론 집진장치의 집진필터 장탈착 구조
CN219250028U (zh) 吸尘器
CN212698710U (zh) 一种吸尘器地刷及吸尘器
CN216147985U (zh) 尘桶、集尘站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CN220369945U (zh) 集尘基站和具有其的清洁系统
KR20030058054A (ko) 이중 필터링 기능을 가지는 진공청소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