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85926U - 一种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85926U CN218185926U CN202221260295.2U CN202221260295U CN218185926U CN 218185926 U CN218185926 U CN 218185926U CN 202221260295 U CN202221260295 U CN 202221260295U CN 218185926 U CN218185926 U CN 2181859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rest
- seat
- connecting rod
- piece
- link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包括基座、靠背连接件、靠背倾仰组件、座部框架、座部抬升组件、致动器以及联动件,靠背连接件通过靠背倾仰组件后仰并前移,座部框架通过座部抬升组件抬升并后移,联动件使座部框架与靠背连接件联动;相比现有技术而言,靠背连接件的后仰前移运动搭配座部框架的抬升后移运动从人体前移和靠背后移两方面综合解决搓背问题,并且座部的提升以及座部与靠背互相靠近使得人体腰部得到更好的支撑,从而解决跑腰的问题;且该座背联动机构连杆数量少,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坐具被设计为兼具躺卧功能,使用者在放松休息时间可以躺卧在坐具上;但是,这类坐具常常具有两个问题,即搓背和跑腰。
使用者以坐姿就坐在坐具上时,臀部由座部支撑,腰背倚靠在靠背上,当靠背后仰时,由于座部与靠背之间具有空隙,使用者躺卧时,其背部仍由靠背支撑,但腰部却位于该空隙之上,使得坐具丢失了对人体腰部的支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跑腰”;同时,靠背后仰时,背部与靠背之间常会产生相对位移,进而产生摩擦而使使用者感受到“搓背”感;这种相对位移指靠背在后仰过程中会逐渐远离人体背部,而此时靠背与背部之间的摩擦力就会使使用者的衣服跟随靠背移动而掀起;在躺卧过程中,人体往前的移动也会产生类似的相对位移,也就是,只要产生了背部相对往前、靠背相对往后的两者相对远离的位移时,就会产生上述搓背感;而使用者在坐具上由坐姿切换至躺卧时,多多少少会有一定的前移,但现有座椅却难以同时解决因使用者的前移以及靠背的后移两方面产生的搓背感。
专利号为CN201820154763.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活动座椅靠背随动装置,包括靠背组件及姿态调节组件,靠背组件包括靠背件、靠背导向件、靠背支撑件及靠背随动件,靠背导向件一端与靠背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姿态调节组件转动连接;靠背支撑件一端与靠背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姿态调节组件转动连接;靠背随动件两端分别与靠背支撑件及姿态调节组件转动连接,当活动座椅靠背随动装置从TV姿态转换至躺姿时,靠背随动件带动靠背件朝前移动。该椅的靠背件在切换姿态时能够朝前移动以减缓搓背感,但无法从人体前移的方面减缓或解决搓背感,因此仍有待改进。
专利号为CN202122450624.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座椅的机械伸展单元,包括背支撑件、坐支撑件以及能够收拢或展开的搁脚组件;坐支撑件连接在座椅的底座支撑件上,坐支撑件与底座支撑件之间设有第一连杆机构;背支撑件与坐支撑件、底座支撑件之间设有第二连杆机构及翘杆;翘杆一端铰接于底座支撑件上,翘杆另一端铰接在第二连杆机构或者背支撑件上;搁脚组件包括第三连杆机构,第三连杆机构形变以使搁脚组件收缩或展开;在底座支撑件上设有能够使第三连杆机构与坐支撑件发生联动的摇杆;背支撑件后仰时,在翘杆的支撑及第二连杆机构的联动作用下,坐支撑件绕底座支撑件同步抬起;坐支撑件抬起过程中,坐支撑件及摇杆共同作用于第三连杆机构使搁脚组件同时向前展开;该实用新型通过机械结构实现了椅座与椅背的联动综合解决了座椅向后倾躺时的“搓背跑腰”问题,但是连杆的数量较多,结构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包括基座、靠背连接件、靠背倾仰组件、 座部框架、座部抬升组件、致动器以及联动件,靠背连接件通过靠背倾仰组件后仰并前移,座部框架通过座部抬升组件抬升并后移,联动件使座部框架与靠背连接件联动;靠背连接件的后仰前移运动搭配座部框架的抬升后移运动从人体前移和靠背后移两方面综合解决搓背跑腰问题,且连杆数量少,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包括:
基座,为框架结构且保持固定不动;
靠背连接件,配置为与坐具的靠背连接;
靠背倾仰组件,配置为将靠背连接件连接在基座上并驱动靠背连接件运动,靠背倾仰组件包括第一靠背连杆,第一靠背连杆转动连接在基座上,且第一靠背连杆的上端与靠背连接件转动连接;
座部框架,配置为安装坐具的座部;
座部抬升组件,配置为将座部连接件连接在基座上并驱动座部框架运动,座部抬升组件包括抬升连杆,抬升连杆转动连接在基座上,且抬升连杆的前端与座部框架连接;
致动器,与基座铰接并作用于一联动件上;
联动件,转动设置在基座上并配置为使座部连接件以及靠背连接件联动;联动件通过一第一推拉杆与抬升连杆传动连接,又通过一第二推拉杆与第一靠背连杆传动连接;当致动器驱动联动件绕其与基座的转动点转动时,联动件同时带动第一、第二推拉杆运动,第一推拉杆带动抬升连杆向上向后转动,从而带动座部框架抬升并后移;第二推拉杆带动第一靠背连杆上端向前向上转动,从而带动靠背连接件后仰并前移。
靠背连接件通过靠背倾仰组件后仰并前移,后仰是为了使用者能够躺卧在坐具上,前移是为了消除靠背相对于人体背部向后的位移而带来的搓背感,并提供一定的支撑人体腰部的补偿;座部框架通过座部抬升组件抬升并后移,抬升是为了使人体在躺卧时臀部所在的水平面升高而靠近背部所在水平面,从而使臀部与背部之间的腰部得到更好的支撑,后移是为了消除使用者躺下时人体前移带来的搓背感,同时使座部与靠背相靠近,减少腰部下方的空隙,使腰部得到更好的支撑;联动件使座部框架与靠背连接件联动;靠背连接件的后仰前移运动搭配座部框架的抬升后移运动从人体前移和靠背后移两方面综合解决搓背跑腰问题,且连杆数量少,结构简单。
上述方案不对联动件的转动方向进行限定,即在上述方案中联动件向前或向后转动都能实现后续动作,但后续动作实现必须是联动件始终向一个方向转动,即始终向前转动或始终向后转动;联动件始终向一个方向转动,除了是考虑连杆动作连贯性和传动连贯性的要求外,还考虑到使用该机构的坐具除了上述动作外,还能使联动件向另一个方向转动以驱动其他连杆组件完成其他动作,实现坐具的更多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靠背倾仰组件还包括第二靠背连杆,第二靠背连杆位于第一靠背连杆后方,且第二靠背连杆的下端与基座转动连接,第二靠背连杆的上端与靠背连接件转动连接;靠背连接件、基座以及第一、第二靠背连杆之间形成平面四连杆机构。平面四连杆机构中连杆之间相互制约,使靠背连接件的运动轨迹确定,确保坐具能稳定地进行重复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靠背连接件大致呈L型,靠背连接件包括连接部与安装部,连接部位于安装部下方,且两者一体成型;连接部的前端与第一靠背连杆转动连接,连接部的后端与第二靠背连杆转动连接;安装部配置为安装坐具的靠背;第一靠背连杆上端向前向上转动时,第一靠背连杆带动靠背连接件前移,同时,第一靠背连杆上端升高并高于第二靠背连杆上端,连接部前端抬起而使靠背连接件后仰。
作为优选,第二靠背连杆斜向后设置,第一靠背连杆上端向前向上转动时,第二靠背连杆上端先向前向上转动再向前向下转动。第二靠背连杆这样设置与第一靠背连杆共同确定了靠背连接件的运动轨迹。
作为优选,第一靠背连杆大致呈L型,第一靠背连杆包括拐角部、拐角部前方的驱动部以及拐角部上方的传动部,第一靠背连杆于拐角部与基座转动连接,驱动部前端与第二推拉杆转动连接,传动部后端与靠背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一靠背连杆的传动部作为靠背连接件所在的平面四连杆机构中的主动件,而驱动部则与第二推拉杆连接,使第一靠背连杆能够转动。
作为优选,座部抬升组件还包括从动连杆,从动连杆下端与基座转动连接,从动连杆上端与座部框架后端转动连接;座部框架、基座、抬升连杆以及从动连杆之间形成平面四连杆机构,抬升连杆前端向上向后转动时,座部框架抬升且后移的同时,从动连杆上端也向上向后转动。从动连杆的存在使座部框架能整体抬升,而不是单单抬升座部框架前端。
作为优选,联动件为板状体,包括与致动器连接的连接端、与基座转动连接的转轴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推拉杆的第一传动点以及转动连接有第二推拉杆的第二传动点,且第一传动点比第二传动点靠近转轴端。越靠近转轴端,位移越小,运动速度也就越慢,。
作为优选,第二推拉杆的后部相对于其前部向下折弯。这使得座部框架上的座部在向后移动时能避开干涉,且连杆运动轨迹的确定性提升,工作时的可靠性更好。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靠背连接件通过靠背倾仰组件后仰并前移,后仰是为了使用者能够躺卧在坐具上,前移是为了消除靠背相对于人体背部向后的位移而带来的搓背感,并提供一定的支撑人体腰部的补偿;座部框架通过座部抬升组件抬升并后移,抬升是为了使人体在躺卧时臀部所在的水平面升高而靠近背部所在水平面,从而使臀部与背部之间的腰部得到更好的支撑,后移是为了消除使用者躺下时人体前移带来的搓背感,同时使座部与靠背相靠近,减少腰部下方的空隙,使腰部得到更好的支撑;联动件使座部框架与靠背连接件联动;靠背连接件的后仰前移运动搭配座部框架的抬升后移运动从人体前移和靠背后移两方面综合解决搓背跑腰问题,且连杆数量少,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坐具在正常就坐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坐具在正常就坐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正常就坐状态下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正常就坐状态下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座部、靠背与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正常就坐状态下机械伸展单元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坐具在辅助站立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辅助站立状态下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辅助站立状态下机械伸展单元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联动件与方管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座部连杆运动的四连杆机构的侧视图;
图12为图11中座部连杆运动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原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驱动座部连杆运动的四连杆机构的侧视图;
图14为图13中驱动座部连杆运动的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原理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坐具在伸展搁脚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伸展搁脚状态下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伸展搁脚状态下机械伸展单元的侧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第一脚凳连杆运动的连杆机构的侧视图;
图19为图18中第一脚凳连杆运动的连杆机构的运动原理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坐具在躺卧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躺卧状态下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躺卧状态下机械伸展单元的侧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驱动靠背连接件运动的四连杆机构的侧视图;
图24为图23中驱动靠背连接件运动的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原理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靠背连接件运动的四连杆机构的侧视图;
图26为图25中靠背连接件运动的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原理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坐具在正常就坐状态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坐具在辅助站立状态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坐具在伸展搁脚状态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坐具在躺卧状态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坐具由正常就坐切换至伸展搁脚状态的座部联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坐具由伸展搁脚切换至躺卧状态的座部联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坐具由正常就坐切换至躺卧状态的座部联动机构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为:靠背1;座部2;扶手3;机械伸展装置4;基座5;机械伸展单元4a;致动器6;联动件7;连接端7a;转轴端7b;顶升端7c;第一传动点7d;第二传动点7e;靠背连接件8;连接部8a;安装部8b;座部连接件9;脚凳连接件10;方管11;座部连杆12;顶升件13;第一推拉杆14;抬升连杆15;脚凳推拉杆16;第一脚凳连杆17;第二脚凳连杆18;第三脚凳连杆19;第四脚凳连杆20;第五脚凳连杆21;第二推拉杆22;第一靠背连杆23;拐角部23a;驱动部23b;传动部23c;第二靠背连杆24;从动连杆25;座部回位弹簧26;第一弹簧固定柱27;连接耳28;承托板29;限位板30;第一座部安装板31;第二座部安装板32;迎合板33;第二弹簧固定柱34;第三弹簧固定柱35;搁脚回位弹簧3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包括基座5、靠背连接件8、靠背倾仰组件、座部框架、座部抬升组件、致动器6以及联动件7;该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为机械伸展装置4的一部分,机械伸展装置4安装于如图1、2所示的坐具中,坐具包括靠背1、座部2、搁脚部(未图示)、位于靠背1和座部2左右两侧的两个扶手3以及悬空设置在两个扶手3之间的该机械伸展装置4;靠背1配置为支撑人体背部,座部2配置为支撑人体臀部,搁脚部配置为搁脚部收缩时收拢于座部2下方,搁脚部伸展时承托人体腿部,扶手3配置为支撑人体手臂。
如图2-6所示,机械伸展装置4的运动主要是靠镜像设置于基座5两侧的机械伸展单元4a的运动实现的,而致动器6就用于驱动机械伸展单元4a动作,该致动器6为一电动推杆,所述机械伸展单元4a包括:联动件7、靠背连接件8、座部连接件9以及脚凳连接件10;基座5的左右两侧与两个扶手3固定连接;致动器6与基座5铰接并通过一横向设置的方管11作用于联动件7上,致动器6安装有电机的一端与基座5铰接,致动器6的伸缩杆的端部与方管11转动连接;联动件7与基座5转动连接并配置为使座部框架以及靠背连接件8联动;靠背连接件8插设在所述靠背1中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且靠背连接件8通过靠背倾仰组件连接在基座5上,且靠背倾仰组件驱动靠背连接件8运动;座部连接件9与所述座部2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且座部连接件9转动连接在以座部连杆12上,座部连杆12通过座部抬升组件连接在基座5上且座部抬升组件驱动座部连杆12运动;脚凳连接件10与所述搁脚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且脚凳连接件10通过脚凳连杆组件与联动件7传动连接;该坐具包括辅助站立、正常就坐、伸展搁脚以及躺卧四种状态;这四种状态均由所述致动器6调整控制。
具体地说,如图3、4所示,所述机械伸展单元4a还包括第一推拉杆14、抬升连杆15、脚凳推拉杆16、第一脚凳连杆17、第二脚凳连杆18、第三脚凳连杆19、第四脚凳连杆20、第五脚凳连杆21、第二推拉杆22、第一靠背连杆23、第二靠背连杆24以及从动连杆25。
所述的座部框架包括座部连接件9与座部连杆12;靠背倾仰组件包括第一靠背连杆23与第二靠背连杆24;座部抬升组件包括抬升连杆15与从动连杆25;脚凳连杆组件为第一脚凳连杆17、第二脚凳连杆18、第三脚凳连杆19、第四脚凳连杆20以及第五脚凳连杆21。
针对该座背联动机构来说,如图31-33所示,在坐具由正常坐姿向躺卧状态切换时,致动器6驱动联动件7向后转动,联动件7同时带动第一、第二推拉杆运动,第一推拉杆14带动抬升连杆15向上向后转动,从而带动座部框架抬升并后移;第二推拉杆22带动第一靠背连杆23上端向前向上转动,从而带动靠背连接件8后仰并前移。靠背连接件8通过靠背倾仰组件后仰并前移,后仰是为了使用者能够躺卧在坐具上,前移是为了消除靠背相对于人体背部向后的位移而带来的搓背感,并提供一定的支撑人体腰部的补偿;座部框架通过座部抬升组件抬升并后移,抬升是为了使人体在躺卧时臀部所在的水平面升高而靠近背部所在水平面,从而使臀部与背部之间的腰部得到更好的支撑,后移是为了消除使用者躺下时人体前移带来的搓背感,同时使座部2与靠背1相靠近,减少腰部下方的空隙,使腰部得到更好的支撑;联动件7使座部框架与靠背连接件8联动;靠背连接件8的后仰前移运动搭配座部框架的抬升后移运动从人体前移和靠背后移两方面综合解决搓背跑腰问题,且连杆数量少,结构简单。
在正常坐姿与躺卧状态之间还有伸展搁脚状态,靠背1与座部2的运动主要发生在伸展搁脚至躺卧状态期间;虽然在正常坐姿至伸展搁脚期间靠背连接件8与座部框架也在运动,但此时使用者还是保持坐姿就坐在坐具上的,靠背1只有小角度的后仰运动;正常坐姿至伸展搁脚、伸展搁脚至躺卧状态,联动件7始终向后转动,但靠背1在这两个过程中却出现了两种运动,原因在于第一、第二靠背连杆的配置:
如图25、26、33所示,所述靠背连接件8大致呈L型,靠背连接件8包括连接部8a与安装部8b,连接部8a位于安装部8b下方,且两者一体成型;连接部8a的前端与第一靠背连杆转动23连接,连接部8a的后端与第二靠背连杆24转动连接;安装部8b配置为安装坐具的靠背1;第一靠背连杆23大致呈L型,第一靠背连杆23包括拐角部23a、拐角部23a前方的驱动部23b以及拐角部23a上方的传动部23c,第一靠背连杆23于拐角部23a与基座5转动连接,驱动部23b前端与第二推拉杆22转动连接,传动部23c后端与靠背连接件8转动连接。靠背连接件8、基座5以及第一、第二靠背连杆之间形成平面四连杆机构,更准确地说,靠背连接件8的连接部8a、基座5、第一靠背连杆23的传动部23c以及第二靠背连杆24形成了平面四连杆机构。
在坐姿状态下,第二靠背连杆24斜向后设置,第二靠背连杆24的上端高于传动部23c的上端,坐姿状态切换至伸展搁脚时,第二靠背连杆24向前转动,且第二靠背连杆24的上端逐渐降低,传动部23c的上端逐渐升高,但在伸展搁脚状态时,两者的上端仍很接近,使得连接部8a没有很明显的后倾,靠背1也就只有小角度的后仰;但从伸展搁脚状态切换至躺卧状态时,第二靠背连杆24的上端进一步下降,传动部23c的上端进一步升高,使得连接部8a前端高后端低,有了明显的后倾,靠背1也就呈后仰状。
座部运动的结构基础如下所述:如图11-14、33所示,所述抬升连杆15的后端与基座5转动连接,抬升连杆15的前端与座部连杆1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推拉杆14的后端与联动件7转动连接,第一推拉杆14的前端与抬升连杆15转动连接;联动件7由致动器6驱动而向后转动时,带动第一推拉杆14向后移动,第一推拉杆14向后拉动抬升连杆15,抬升连杆15前端向上向后转动,并使座部连接件9与座部连杆12向上向后抬升,座部2也就抬升并后移;座部连杆12后端与所述从动连杆25转动的上端连接,从动连杆25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基座5上,从动连杆25配置为支撑座部连杆12并保持座部2大致水平,正因从动连杆25的存在,才使座部连杆12在不同状态间切换仍能保持大致水平。
进一步对机械伸展装置4的其他动作进行描述:
如图4-9所示,联动件7上设有一柱形的顶升件13,顶升件13位于联动件7与基座5的转动连接点的前侧且位于座部连接件9与座部连杆12的连接点的后下方;由正常就坐切换至辅助站立时,致动器6向前伸展并驱动联动件7向前向上摆动,顶升件13将座部连接件9顶起,座部连接件9后部向上摆动,并带动座部2同步摆动;坐具为辅助站立状态时,座部2的后部挑空。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基座5是固定连接在两个扶手3之间,因此基座5是始终固定不动的,而与基座5转动连接的所有杆件也就只能转动而无法移动,由于各个杆件之间连接而形成的限制,所以与基座5转动连接的杆件,其转动角度均无法达到360°,也可以说与基座5转动连接的杆件均只能摆动。由于联动件7与基座5转动连接,运动方向只有两种,因此联动件7向上转动或联动件7向前转动就是联动件7向上向前转动,联动件7向后转动或联动件7向下转动就是联动件7向下向后转动,其他与基座5转动连接的杆件同理。
如图3、6、10所示,所述方管11的左右两端与左右两侧的联动件7固定连接,联动件7为三角形的板状件,包括与方管11连接的连接端7a、与基座5转动连接的转轴端7b以及设有顶升件13的顶升端7c,顶升端7c位于转轴端7b和连接端7a的前侧且顶升件13通过螺丝安装于顶升端7c,连接端7a位于转轴端7b和顶升端7c的下方;转轴端7b与顶升端7c之间设有第一传动点7d与第二传动点7e,第一传动点7d处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推拉杆14,第一推拉杆14用于抬升座部连杆12,第二传动点7e处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推拉杆22,第二推拉杆22用于带动靠背连接件8运动;且第一传动点7d比第二传动点7e靠近转轴端7b;当坐具从正常就坐状态切换至辅助站立状态时,联动件7带动第一、第二推拉杆14、22向前移动,第一推拉杆14先带动座部连杆12向下向前移动再带动座部连杆12回到原位,第二推拉杆22带动靠背连接件8和靠背1前倾;当坐具从正常就坐状态切换至伸展搁脚状态或躺卧状态时,致动器6回缩带动联动件7向下向后转动,联动件7带动第一、第二推拉杆14、22向后移动,第一推拉杆14向上向后抬升座部连杆12,第二推拉杆22带动靠背连接件8和靠背1后仰。
先对座部2的运动进行描述,在正常就坐状态、伸展搁脚状态以及躺卧状态下,座部2、座部连接件9均与座部连杆12同步且座部连接件9以及座部2由座部连杆12承托;在辅助站立状态下,如图8、9、28所示,座部连接件9后部与座部连杆12后部分离,两者之间具有夹角,且座部2可前倾至与水平面之间具有28°的夹角;座部连接件9与座部连杆12的转动连接点位于座部连接件9的前端部和座部连杆12的前端部,现有辅助站立功能的机械伸展装置4几乎都是整体抬升以实现该功能,会将人体重心往前上方推,而本实用新型中,座部2的转动点靠近人体膝关节,抬升人体臀部使膝关节转动以辅助使用者站立,更符合人体工学。
座部连接件9与座部连杆12之间设有座部回位弹簧26,座部回位弹簧26配置为给予座部连接件9后部向下转动的力,座部连杆12在其与座部连接件9转动连接点的下方设有第一弹簧固定柱27,座部连接件9在其与座部连杆12转动连接点的斜后下方向下延伸有一带孔的连接耳28,座部回位弹簧26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弹簧固定柱27上,另一端设置在该连接耳28上;座部连杆12处于座部连接件9的外侧,座部连杆12靠近后端的位置向内延伸有一承托板29,座部连接件9在相应位置上对应向外延伸出一限位板30,在坐具处于辅助站立状态时,限位板30与承托板29分离,在正常就坐、伸展搁脚以及躺卧状态中,限位板30均受座部回位弹簧26作用而搭靠在承托板29上。
座部连接件9上用螺丝固定设有用于安装座部2的第一座部安装板31以及第二座部安装板32,第一座部安装板31与第二座部安装板32均朝向机械伸展装置4的内侧,且第一座部安装板31位于第二座部安装板32的前侧,第一座部安装板31后部向下折弯形成用于迎合所述顶升件13的迎合板33,顶升件13位于迎合板33的下方且顶升件13同样朝向机械伸展装置4的内侧,坐具由正常就坐切换至辅助站立时,顶升件13向上顶起迎合板33并带动座部连接件9后部向上摆动。
在正常就坐以及躺卧状态下,座部2与水平面之间具有8°的夹角,在伸展搁脚状态下座部2同样向后倾斜且与水平面的后仰倾角为9.5°,以提升就坐的舒适性,座部2后仰倾角的变化伴随座部连杆12所在的四连杆机构的运动而发生;在座部连杆12的运动中,基座5、从动连杆25、座部连杆12以及抬升连杆15形成双摇杆的四连杆机构,在驱动座部连杆12运动的运动中,基座5、联动件7、第一推拉杆14以及抬升连杆15形成双摇杆的四连杆机构,上述两种四连杆机构的长度等具体配置在本实施例中不过多叙述,最终达到的效果如图11-14所示:
在正常就坐状态切换至辅助站立状态过程中,致动器6向前伸长使联动件7向前转动,联动件7带动第一推拉杆14先向前推动抬升连杆15,使抬升连杆15向下转动并带动座部连杆12向前向下移动,再向后向上拉起抬升连杆15,使抬升连杆15向上转动并带动座部连杆12回到原位;由辅助站立状态切换回正常就坐状态时,各连杆的运动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在正常就坐状态切换至伸展搁脚状态时,致动器6向后回缩使联动件7向后转动,联动件7带动第一推拉杆14向下向后移动,第一推拉杆14拉动抬升连杆15使其向后转动,座部连杆12被抬升连杆15抬升并伴随有后仰,但在致动器6向后回缩使伸展搁脚状态切换为躺卧状态时,座部连杆12被抬升至最高且座部2与水平面的后仰角回到8°。
再对搁脚部的运动进行描述,如图15-17所示,所述脚凳连杆组件为第一脚凳连杆17、第二脚凳连杆18、第三脚凳连杆19、第四脚凳连杆20以及第五脚凳连杆21,第一脚凳连杆17的上端以及第二脚凳连杆18的上端均与座部连杆12转动连接,且第一脚凳连杆17与座部连杆12的转动连接点位于第二脚凳连杆18与座部连杆12的转动连接点的下方,第三脚凳连杆19的下端与第一脚凳连杆17转动连接,第三脚凳连杆19在靠近其与第一脚凳连杆17的转动连接点的上方与第二脚凳连杆18转动连接,第二脚凳连杆18的下端与第四脚凳连杆20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五脚凳连杆21的前端与脚凳连接件10的后端转动连接,第三脚凳连杆19的上端与第五脚凳连杆21的后端转动连接,第四脚凳连杆20的上端与第五脚凳连杆21的中部转动连接;第五脚凳连杆21上设有第二弹簧固定柱34且该第二弹簧固定柱34位于脚凳连接件10的下方,脚凳连接件10中部设有第三弹簧固定柱35,在第二弹簧固定柱34与第三弹簧固定柱35之间设有搁脚回位弹簧36;所述脚凳推拉杆16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基座5的前端以及第一脚凳连杆17上;搁脚的伸展与回缩主要由座部连杆12带动,但必须有脚凳推拉杆16的从动配合才能得以实现。
脚凳连杆组件以及脚凳连接件10整体始终随座部连杆12的移动而移动,由正常就坐状态切换至辅助站立状态时,座部连杆12以及脚凳连杆组件先向前向下移动,且该移动的距离较短,脚凳推拉杆16对脚凳连杆组件的影响不大,之后座部连杆12以及脚凳连杆组件又回到原来位置,脚凳推拉杆16在整个过程中几乎不会使脚凳连杆组件有动作。
由正常就坐状态切换至伸展搁脚状态时,致动器6回缩带动联动件7向后转动,联动件7带动第一推拉杆14向后移动,第一推拉杆14向后拉动抬升连杆15,抬升连杆15前端向上向后转动,并使座部连杆12以及脚凳连杆组件向上向后抬升,脚凳推拉杆16前端随之向上转动并推动脚凳连杆组件向前伸展,第五脚凳连杆21的第二弹簧固定柱34将脚凳连接件10顶起并使其向上翻转,搁脚部也随之翻转;由伸展搁脚状态切换回正常就坐状态时,各连杆与上述运动过程相反,且搁脚回位弹簧36使脚凳连接件10能够随第五脚凳连杆21运动而向下翻转并收回;脚凳推拉杆16对脚凳连杆组件的作用是被动的而非主动的。
在该运动过程中,也是通过一套连杆机构实现,如图18、19所示,该套连杆机构包括固定不动的基座5、只能平移的座部连杆12、只能转动的抬升连杆15、只能转动的脚凳推拉杆16以及能够平移且转动的第一脚凳连杆17,上述五根连杆的机构由于座部连杆12只能平移而使整个机构的动作是确定的,在抬升连杆15驱动座部连杆12向后平移时,在脚凳推拉杆16的限制作用下,第一脚凳连杆17随座部连杆12平移的同时其下端向前转动,从而使整个脚凳连杆组件伸展打开;座部连杆12在坐具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倾仰,但倾仰的角度较小,上述分析中的“只能平移的座椅连杆”是从理论上说的。
脚凳连接件10与第五脚凳连杆21转动连接,它相对于脚凳连杆组件是可活动的,再搭配上搁脚回位弹簧36的弹性使得该坐具的搁脚部具有防夹手的功能。
最后对靠背1的运动进行描述,如图20-26所示,所述靠背1连杆组件为第二推拉杆22、第一靠背连杆23以及第二靠背连杆24,第二推拉杆22的前端与所述联动件7转动连接,第二推拉杆22的后端与第一靠背连杆23转动连接,第一靠背连杆23大致呈L型,其拐角处与基座5转动连接,第一靠背连杆23的后端与靠背连接件8的前端转动连接,靠背连接件8也呈L型,靠背连接件8的拐角处与第二靠背连杆24的上端转动连接,靠背连接件8的上部插设在靠背1中并通过螺丝固定,第二靠背连杆24的下端与基座5转动连接,第一靠背连杆23位于第二靠背连杆24的前方。
在靠背连接件8的运动中,基座5、第一靠背连杆23、第二靠背连杆24以及靠背连接件8形成双摇杆的四连杆机构,在驱动靠背连接件8运动的运动中,基座5、联动件7、第二推拉杆22以及第一靠背连杆23形成双摇杆的四连杆机构;在驱动靠背连接件8运动的四连杆机构中,联动件7由致动器6驱动而相对于基座5转动,第二推拉杆22被联动件7带动而推动第一靠背连杆23相对于基座5向下转动或拉动第一靠背连杆23相对于基座5向上转动;在靠背连接件8的运动中,第一靠背连杆23的运动导致靠背连接件8运动,第一靠背连杆23相对于基座5转动而带动靠背连接件8运动,第二靠背连杆24也随之相对于基座5转动,在第一、第二靠背连杆24的共同作用下,靠背连接件8向前移动的同时会向后倾仰,靠背连接件8向后移动的同时会向前倾斜,从而实现靠背1的后仰与前倾。
如图27-30所示,坐具的不同状态以及由单个致动器6驱动该坐具在不同状态下切换:
致动器6的行程位为200mm,令致动器6回缩至最短时,为致动器6行程的原点。
正常就坐:致动器6的行程为128.5mm,座部2具有8°的后仰角,靠背1也向后倾仰且相对于水平面具有100°的倾角,搁脚部此时收拢于两个扶手3之间的座部2下方,使用者能保持正常坐姿就坐在该坐具上。
正常就坐到辅助站立:致动器6向前伸长,其行程增加,致动器6向前驱动方管11移动,方管11带动两侧的联动件7相对于基座5向前向上摆动,转动角度为27.5°,联动件7上的第一推拉杆14、第二推拉杆22以及顶升件13都随之运动;联动件7上的顶升件13向前上方移动并将座部2框架顶起,使座部2后部抬升;同时,第二推拉杆22随联动件7的摆动而拉起第一靠背连杆23,第一靠背连杆23的后端向后向下摆动,配合只能摆动的第三靠背1连杆使靠背连接件8前倾,靠背1随之前倾;辅助站立除了靠座部2给予帮助外,还有靠背1给与人体背部向前的力;第一推拉杆14引起的座部连杆12以及脚凳连杆组件等的运动上面已经描述过,再次不过多描述,搁脚部仍然收拢在座部2下方。
辅助站立:致动器6的行程位为200mm,座部2具有28°的前倾角,靠背1也向前倾斜且相对于水平面具有84°的倾角,搁脚部此时仍收拢于两个扶手3之间的座部2下方,此时坐具辅助使用者站立,使用者能轻松从坐具上站起。
此时坐具若要切换至伸展搁脚状态,先要由辅助站立状态切换回正常就坐状态,致动器6的行程位从200mm回缩至128.5mm;此过程中顶升件13向后下方移动,座部连接件9被座部回位弹簧26拉动而与顶升件13贴靠着转动,座部连接件9的后部向下转动直至限位板30搭靠到承托板29上。
正常就坐到伸展搁脚:致动器6继续回缩,向后拉动联动件7,联动件7相对于基座5向下向后摆动,摆动的角度为18.9°,第一推拉杆14被拉动,并带动抬升连杆15前端向上向后转动,座部连杆12以及与其转动连接并搭靠在一起的座部连接件9被抬起,转动连接在座部连杆12上的脚凳连杆组件也被抬起,此时转动连接在基座5上的脚凳推拉杆16随脚凳连杆组件的运动而向前向上摆动,脚凳推拉杆16向前推动第一脚凳连杆17,第一脚凳连杆17下端向前转动带动第三脚凳连杆19移动,由于第三脚凳连杆19又与第二脚凳连杆18转动连接,第二脚凳连杆18下端也向前上方摆动,第四脚凳连杆20也随之向前上方,最终使第五脚凳连杆21向上向前移动的同时,第五脚凳连杆21的前端向前上方转动并由第二弹簧固定柱34将脚凳连接件10顶起,从而使脚凳连接件10向前向上展开,搁脚部随之伸展出来用以搁脚;同时第二推杆向后移动带动第一靠背连杆23前端向下向后转动,第一靠背连杆23后端向前摆动,配合第二靠背连杆24使靠背连接件8小幅后仰,靠背1随之小幅后仰。
伸展搁脚到正常就坐时,致动器6向前伸展,各连杆的运动过程与上述相反,脚凳连接件10的回复是由搁脚回位弹簧36实现的,之前已经描述过。
伸展搁脚:致动器6的行程位为71.9mm,座部2具有9.5°的后倾角,靠背1也向后倾仰且相对于水平面具有115°的倾角,搁脚部此时伸展至座前方,使用者的腿部背搁脚部抬起,且仍能保持坐姿并向后靠躺在靠背1上。
伸展搁脚到躺卧:致动器6继续回缩,联动件7继续向后转动23.9°,搁脚部进一步伸展抬升,座部连杆12进一步被抬起使得座部2整体也随之抬升,靠背1前移并进一步后仰,座部2与靠背1相靠近,上述靠背1和座部2的运动使得人体的臀部腰部的相对位置几乎保持不变,两者无相对位移,也就不会有搓背跑腰的情况,使使用者在该坐具上可以更舒适地由坐姿切换至躺姿。
躺卧:致动器6的行程位为0mm,座部2具有8°的后倾角,靠背1进一步向后倾仰且相对于水平面具有145度的倾角,靠背1下部与座部2的后部相贴靠;搁脚部也进一步地向前向上伸展,使用者可以躺卧在该坐具上,使用者的腿部由搁脚部承托。
连杆的形状结构设置防止运动中发生干涉:
座部连杆12上的承托板29以及座部连接件9上的限位板30使得座部连杆12与座部连接件9能够搭靠的同时两者之间又能存在间隙,从而使座部连杆12与座部连接件9之间能够容纳联动件7,三者的运动不会互相干涉;在宽度方向上第二推拉杆22、第一靠背连杆23也处于座部连杆12与座部连接件9的间隙范围内,因此座部2不会干涉到第二推拉杆22以及第一靠背连杆23的运动,第二推拉杆22的后部相对于其前部向下折弯,第一靠背连杆23的前部与后部之间同样具有夹角,这也是为了避让座部2,以免发生干涉,从而使座部2与靠背1能够正常地相互靠近,实现防搓背跑腰的功能。
比起现有机械伸展装置4,本实用新型的坐具所使用的的机械伸展装置4大大简化了其结构,只需用一个致动器6就能在正常就坐、辅助站立、伸展搁脚以及躺卧四种状态间切换,连杆数量少且结构简单,让原本复杂的运动变得简单,且运动过程更加固定化程序化(有较多只能与基座5转动的连杆);取消了各状态下多个位置的杆件限位件,脚凳连接件10、座部连接件9都是通过顶升件13顶起,通过弹簧回落,靠背连接件8是通过致动器6来锁定不同状态的位置;因此大大降低了生产和装配成本,但提升了可靠性。
所述的搁脚伸缩机构即为第一推拉杆14、抬升连杆15、座部连杆12、脚凳推拉杆16、第一脚凳连杆17、第二脚凳连杆18、第三脚凳连杆19、第四脚凳连杆20、第五脚凳连杆21;所述的靠背倾仰机构即为第二推拉杆22、第一靠背连杆23、第二靠背连杆24以及从动连杆25;所述的座部翻转移动机构包括座部连杆12、从动连杆25、联动件7、第一推拉杆14、抬升连杆15。
Claims (8)
1.一种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为框架结构且保持固定不动;
靠背连接件,配置为与坐具的靠背连接;
靠背倾仰组件,配置为将靠背连接件连接在基座上并驱动靠背连接件运动,靠背倾仰组件包括第一靠背连杆,第一靠背连杆转动连接在基座上,且第一靠背连杆的上端与靠背连接件转动连接;
座部框架,配置为安装坐具的座部;
座部抬升组件,配置为将座部框架连接在基座上并驱动座部框架运动,座部抬升组件包括抬升连杆,抬升连杆转动连接在基座上,且抬升连杆的前端与座部框架连接;
致动器,与基座铰接并作用于一联动件上;
联动件,转动设置在基座上并配置为使座部框架以及靠背连接件联动;联动件通过一第一推拉杆与抬升连杆传动连接,又通过一第二推拉杆与第一靠背连杆传动连接;当致动器驱动联动件绕其与基座的转动点转动时,联动件同时带动第一、第二推拉杆运动,第一推拉杆带动抬升连杆向上向后转动,从而带动座部框架抬升并后移;第二推拉杆带动第一靠背连杆上端向前向上转动,从而带动靠背连接件后仰并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倾仰组件还包括第二靠背连杆,第二靠背连杆位于第一靠背连杆后方,且第二靠背连杆的下端与基座转动连接,第二靠背连杆的上端与靠背连接件转动连接;靠背连接件、基座以及第一、第二靠背连杆之间形成平面四连杆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连接件大致呈L型,靠背连接件包括连接部与安装部,连接部位于安装部下方,且两者一体成型;连接部的前端与第一靠背连杆转动连接,连接部的后端与第二靠背连杆转动连接;安装部配置为安装坐具的靠背;第一靠背连杆上端向前向上转动时,第一靠背连杆带动靠背连接件前移,同时,第一靠背连杆上端升高并高于第二靠背连杆上端,连接部前端抬起而使靠背连接件后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靠背连杆斜向后设置,第一靠背连杆上端向前向上转动时,第二靠背连杆上端先向前向上转动再向前向下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靠背连杆大致呈L型,第一靠背连杆包括拐角部、拐角部前方的驱动部以及拐角部上方的传动部,第一靠背连杆于拐角部与基座转动连接,驱动部前端与第二推拉杆转动连接,传动部后端与靠背连接件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座部抬升组件还包括从动连杆,从动连杆下端与基座转动连接,从动连杆上端与座部框架后端转动连接;座部框架、基座、抬升连杆以及从动连杆之间形成平面四连杆机构,抬升连杆前端向上向后转动时,座部框架抬升且后移的同时,从动连杆上端也向上向后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联动件为板状体,包括与致动器连接的连接端、与基座转动连接的转轴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推拉杆的第一传动点以及转动连接有第二推拉杆的第二传动点,且第一传动点比第二传动点靠近转轴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推拉杆的后部相对于其前部向下折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260295.2U CN218185926U (zh) | 2022-05-24 | 2022-05-24 | 一种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260295.2U CN218185926U (zh) | 2022-05-24 | 2022-05-24 | 一种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85926U true CN218185926U (zh) | 2023-01-03 |
Family
ID=84646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260295.2U Active CN218185926U (zh) | 2022-05-24 | 2022-05-24 | 一种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85926U (zh) |
-
2022
- 2022-05-24 CN CN202221260295.2U patent/CN21818592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533669B1 (en) | Zero-wall clearance linkage mechanism for a lifting recliner | |
CA2781057C (en) | Powered rocker and glider recliner linkage mechanisms | |
CN214631129U (zh) | 多功能休闲椅框架结构 | |
CN111955974A (zh) | 具有电动座椅驱动器的零墙壁间隙联动机构 | |
CN111839052B (zh) | 一种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 |
CN114009986A (zh) | 用于在扶手之间摇摆的摇摆躺椅的摇摆后仰机构 | |
CN111685520B (zh) | 一种机械伸展单元及机械伸展装置 | |
CN111671264A (zh) | 一种多功能休闲椅框架结构及控制方法 | |
CN210748189U (zh) | 一种电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及座椅伸展调节装置 | |
CN210077102U (zh) | 一种电动老人休闲椅 | |
CN218127658U (zh) | 一种防夹手的搁脚折叠机构 | |
CN212630322U (zh) | 机械伸展单元及机械伸展装置 | |
CN218185926U (zh) | 一种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 | |
CN113509017A (zh) | 用于可活动的座椅单元的机械伸展装置及座椅单元 | |
CN216316592U (zh) | 一种座椅的机械伸展单元 | |
CN218074230U (zh) | 一种机械伸展单元及机械伸展装置 | |
CN218127733U (zh) | 一种机械伸展装置 | |
CN212878459U (zh) | 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 |
CN115153243B (zh) | 一种多功能沙发运动状态变换机构 | |
CN115227060A (zh) | 一种坐具 | |
CN221931648U (zh) | 一种辅助站立沙发 | |
CN213282222U (zh) | 一种背靠驱动机构 | |
CN113842000B (zh) | 一种防前翻的沙发伸展装置 | |
CN221813589U (zh) | 一种沙发的搁脚机构 | |
CN213720903U (zh) | 座椅活动架体及座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