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82100U - 按键模组、键盘及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按键模组、键盘及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82100U
CN218182100U CN202221839851.1U CN202221839851U CN218182100U CN 218182100 U CN218182100 U CN 218182100U CN 202221839851 U CN202221839851 U CN 202221839851U CN 218182100 U CN218182100 U CN 218182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key
detection module
key module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398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c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c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c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c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398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82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82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82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键模组、键盘及输入装置。所述按键模组包括线路板、按键单元和连接插座。所述线路板包括固定孔及贯穿孔。所述按键单元包括安装柱和电极片,所述安装柱活动组装于所述固定孔,所述电极片贯穿所述贯穿孔。所述连接插座包括二弹性抵接的导电弹片,所述电极片弹性夹设于所述二导电弹片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单元的安装柱活动安装于所述固定孔,所述电极片弹性夹设于所述二导电弹片之间,使得所述按键单元和所述线路板之间相互拆分或插拔组装连接,兼容不同按键单元,提高可靠性。

Description

按键模组、键盘及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输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键模组、键盘及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键盘的按键模组通常采用机械接触原理或电容变化原理来做开关的通断,感应用户的按压操作,采用机械接触原理的键盘响应速度慢,灵敏度低,采用电容变化原理的键盘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
采用机械接触原理的键盘,依靠两个电极片的相互接触导通作为按键开关,让主控芯片获取到按键按压,判断按键模组的工作状态,进而产生信号输入。机械接触原理的键盘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其响应速度较慢,灵敏度低,第一方面,在两个电极片相对位置变化但未接触时,两个电极片未相互导通,主控芯片无法获取到按键按压,需两个电极片相互接触导通时主控芯片才能获取到按键按压,因此机械接触原理的按键识别时,按压行程长,响应速度慢,灵敏度低;第二方面,两个电极片在刚接触时存在抖动,接触不稳定,因此,键盘需要设置防抖时间,使得输入更为稳定,防抖时间进一步增加了响应时间,使得响应速度慢。
采用电容变化原理的键盘,依靠两个电极片相对位置的变化作为按键开关,当两个电极片相互靠近,两个电极片之间的电容值发生变化,让按键开关让主控芯片获取到按键按压,判断按键模组的工作状态,进而产生信号输入。电容原理的键盘在两个电极片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两个电极片未相互接触,即可感应电容值变化,作为按键开关让主控芯片获取到按键的按压,因此,电容原理的按键识别时,按压行程短,键盘的响应速度较快,灵敏度更高。
键盘是日常工作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不同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对键盘的响应速度和灵敏度的需求不同,而同一键盘的响应速度和灵敏度是固定的,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用户对键盘响应速度和灵敏度的不同需求,需准备多个键盘,供用户根据不同的灵敏度需求对所使用的键盘进行更换,给日常使用带来不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输入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使用同一键盘的响应速度固定,无法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不同响应速度和灵敏度的按键模组。
同时提供一种按键盘和一种输入装置。
一种按键模组,包括线路板、按键单元和连接插座。所述线路板包括固定孔及贯穿孔。所述按键单元包括安装柱和电极片,所述安装柱活动组装于所述固定孔,所述电极片贯穿所述贯穿孔。所述连接插座包括二弹性抵接的导电弹片,所述电极片夹设于所述二导电弹片之间。
一种键盘,包括控制板、按键模组、电容检测模组和控制检测模组。
所述按键模组阵列设置于所述控制板,所述按键模组接收物理按压信号,并对应反馈电容变化信号。
所述控制板的按键模组包括线路板和按键单元,所述线路板包括第一固定电容,所述按键单元所述按键单元包括电极片,所述电极片串联所述第一固定电容,所述按键单元活动组装于所述线路板。
所述电容检测模组接收来自所述按键模组的电容变化信号,并判断所述按键模组的工作状态。
控制检测模组,包括控制模组,所述控制模组接收来自所述电容检测模组的工作状态信号,对应产生输入信号。
优选的,所述线路板还包括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固定电容并联设置,所述按键单元与所述第一二极管串联;
所述按键模组还用于接收物理按压信号,并对应反馈电流变化信号;
所述控制检测模组还包括电流检测模组,所述电流检测模组接收来自所述按键模组的电流变化信号,并判断所述按键模组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模组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电流检测模组的工作状态信号,对应产生输入信号。
一种输入装置,包括:
阵列设置的按键模组,所述按键模组接收物理按压信号,并对应反馈电容变化信号;
电容检测模组,接收来自所述按键模组的电容变化信号,并判断所述按键模组的工作状态;及
控制检测模组,包括控制模组,所述控制模组接收来自所述电容检测模组的工作状态信号,对应产生输入信号。
优选的,所述按键模组还用于接收物理按压信号,并对应反馈电流变化信号;
所述控制检测模组还包括电流检测模组,所述电流检测模组接收来自所述按键模组的电流变化信号,并判断所述按键模组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模组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电流检测模组的工作状态信号,对应产生输入信号。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按键模组,通过在所述线路板设置固定孔及贯穿孔,所述线路板远离所述按键单元的一侧设置与所述线路板固定连接的所述连接插座,并在所述连接插座内设置二弹性抵接的导电弹片,所述按键单元的所述安装柱活动安装于所述固定孔时,按键单元的电极片贯穿所述贯穿孔,夹设于所述二导电弹片之间。使得所述按键单元和所述线路板之间相互拆分或的插拔组装连接,实现在同一所述按键模组中,对所述按键单元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键盘,通过更换所述按键模组的所述按键单元,将所述按键模组的开关类型在机械接触式开关和电容开关之间来回切换。通过控制检测模组和电容检测模组识别所述按键模组的电容变化信号或电流变化信号,使所述按键模组的按键输入识别方式在接触式识别和感应式识别之间切换,所述键盘可以既可以支持电容式开关,又可以支持机械接触式开关,进而使得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置,提高了用户体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键盘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按键模组部分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按键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按键模组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键盘的等效电路图;
图6a为图3所示电极片为可变电容时按键模组串联等效电路图;
图6b为图3所示电极片为机械接触式开关时按键模组串联等效电路图;
图6c为图3所示电极片为机械接触式开关时按键模组另一串联等效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输入装置的框图;
图8为图1所示键盘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键盘立体结构示意图,键盘100包括按键模组10、控制板30、电容检测模组50和控制检测模组70,其中,所述控制检测模组70包括控制模组71和电流检测模组73。所述按键模组10阵列设置于所述控制板30,所述电容检测模组50和所述控制检测模组70均设置于所述控制板30。
请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4,其中,图2为图1所示按键模组局部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按键单元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按键模组的剖视图。
所述按键模组10包括依次叠设的按键单元11、线路板13和连接插座15,其中,多个所述按键模组10的所述线路板13与所述控制板30集合成一个电路板。
所述线路板13包括安装孔131、贯穿孔133、第一固定电容135和第一二极管137,其中,每一所述按键模组10对应的所述线路板13的所述安装孔131数量为一个,所述贯穿孔133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与所述第一二极管137并联,且跟对应的检测电路连接设置。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连接所述电容检测模组50,所述第一二极管137连接所述控制检测模组70。
所述按键单元11包括壳体111、开关容置腔112、按压体113、弹性体115、电极片117,所述按键模组10组装时,所述电极片117分别串联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及所述第一二极管137。
所述壳体111包括上盖1111和下盖1113。所述上盖1111包括中空通孔1111A,所述上盖1111与所述下盖1113合围形成所述开关容置腔112。所述下盖1113包括导程柱1113A和安装柱1113B,所述导程柱1113A设置于所述开关容置腔112内,且对应所述中空通孔1111A设置。所述安装柱1113B设置于所述下盖1113远离所述开关容置腔112的一侧,且所述安装柱1113B与所述导程柱1113A同轴设置。
所述按压体113一端收容于所述开关容置腔112,且套设于所述导程柱1113A内,另一端贯穿所述中空通孔1111A,延伸至所述壳体111外。所述弹性体115夹设于所述按压体113与所述下盖1113之间。所述按压体113受外界物理按压作用,沿所述导程柱1113A导引朝向所述下盖1113方向下移,进而压缩所述弹性体115。当外界物理按压作用撤销,所述按压体113在所述弹性体115的弹力作用下,沿所述导程柱1113A导引朝向远离所述下盖1113方向上移。
所述电极片117为所述按键模组10的按键开关,包括第一电极1171和第二电极1173,所述第一电极1171一端为第一电极端子1171A,另一端为第一引脚1171B,所述第二电极1173一端为第二电极端子1173A,另一端为第二引脚1173B。所述第一电极端子1171A和所述第二电极端子1173A对应耦合设置,且收容于所述开关容置腔112内。所述第一引脚1171B和所述第二引脚1173B贯穿所述下盖1113,延伸至所述壳体111外。所述第一引脚1171B与所述第二引脚1173B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安装柱1113B一致。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片117为可变电容,所述按压体113在外界物理按压作用下,将该物理按压信号传递至所述电极片117,通过改变所述第一电极端子1171A与所述第二电极端子1173A之间的相对面积、距离来改变所述电极片117的电容值,进而改变所述电极片117和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串联形成电路的电容值。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片117可以为机械接触式开关,所述按压体113在外界物理按压作用下,将该物理按压信号传递至所述电极片117,通过改变所述第一电极端子1171A与所述第二电极端子1173A之间的相对面积、距离来改变所述电极片117的电容值,进而改变所述电极片117和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串联形成电路的电容值。或通过改变所述第一电极端子1171A与所述第二电极端子1173A之间相对位置,使得所述第一电极端子1171A与所述第二电极端子1173A相互抵接,导通所述按键单元11与所述线路板13串联形成的电流电路。
所述连接插座15固定设置于所述线路板13远离所述按键单元11的一侧。所述连接插座15包括插座本体151和连接单元153,每一所述按键模组10对应的所述连接插座15包括一所述插座本体151和二所述连接单元153,两个所述连接单元153分设于是插座本体151的两端。所述插座本体151还包括凸起1511,所述凸起1511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51靠近所述线路板13的一侧。
每一所述连接单元153包括连接柱1531、二导电弹片1533和二导电端子1535,其中,所述二导电端子1535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51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线路板13固定连接,并导通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和所述第一二极管137。所述连接柱1531围成底部具开口的第一容置腔1531A。所述连接柱1531还包括引脚通孔1531B,所述引脚通孔1531B设置于所述连接柱1531靠近所述按键单元11的一侧顶面,所述引脚通孔1531B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1531A。所述二导电弹片1533弹性抵接,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531A内,且所述二导电弹片1533分别导通所述二导电端子1535。
当所述按键模组10组装时,所述连接柱1531贯穿所述贯穿孔133,所述凸起1511抵接于所述线路板13远离所述按键单元11的一侧,所述二导电端子1535焊接于所述线路板13,使得所述线路板13与所述连接插座15固定连接,且每一所述按键模组10中,所述线路板13的两个所述贯穿孔133分别对应所述连接插座15中两个所述连接单元153的所述连接柱1531。所述按键单元11中的所述安装柱1113B、所述第一引脚1171B和所述第二引脚1173B分别对应所述安装孔131和两个所述连接柱1531,所述安装柱1113B活动组装于所述安装孔131时,所述第一引脚1171B和所述第二引脚1173B贯穿所述贯穿孔133及所述引脚通孔1531B,夹设于所述二导电弹片1533之间,所述电极片117通过所述二导电弹片1533及所述二导电端子1535与所述线路板13导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按键模组10,通过在所述线路板13设置安装孔131及贯穿孔133,所述线路板13远离所述按键单元11的一侧设置与所述线路板13固定连接的所述连接插座15,并在所述连接插座15内设置二弹性抵接的导电弹片1533,所述按键单元11的所述安装柱1113B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31时,按键单元11的电极片117贯穿所述贯穿孔133,夹设于所述二导电弹片1533之间。使得所述按键单元11和所述线路板13之间相互拆分或的插拔组装连接,实现在同一所述按键模组中,对所述按键单元11的更换。通过更换所述按键单元11,对同一所述按键模组10开关类型的更换。例如,将所述电极片117为可变电容的所述按键单元11更换成所述电极片117为机械接触式开关的所述按键单元11,则所述按键模组10为从电容式开关切换成了机械接触式开关;将所述电极片117为机械接触式开关的所述按键单元11更换成所述电极片117为可变电容的所述按键单元11,则所述按键模组10从机械接触式开关更换成了电容式开关。
请参阅图5,为图1所示键盘的等效电路图,所述控制板30包括多个电路单元31,所述电容检测模组50和所述控制检测模组70连接。
一个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和一个所述第一二极管137并联构成一个所述电路单元31,且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和所述第一二极管137均与所述电极片117串联。所述电极片117分别与所述电容检测模组50和所述控制检测模组70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一端连接所述电极片117,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检测模组50,所述第一二极管137一端连接所述电极片117,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检测模组70。
所述按键模组10中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工作时,所述按键模组10的开关类型可以为电容式开关,也可以为机械接触式开关;当所述按键模组10中的所述第一二极管137工作时,所述按键模组10的开关类型为机械接触式开关。下面结合图6a、图6b和6c,对不同开关类型的所述按键模组10的输入识别方式进行说明。图6a为图3所示电极片为可变电容时按键模组串联等效电路图,图6b为图3所示电极片为机械接触式开关时按键模组串联等效电路图,图6c为图3所示电极片为机械接触式开关时按键模组另一串联等效电路。
电容式开关的感应式识别:感应式识别为通过电容检测模组50检测所述按键模组10串联电路的电容值,以此来识别外界的物理按压,对应产生输入信号。如图6a所示,当所述电极片117为可变电容,所述控制检测模组70控制所述控制检测模组70与所述电极片117和/或所述第一二极管137断路,所述电容检测模组50与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和所述电极片117导通时,所述电容检测模组50检测所述电极片117和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串联形成电路的电容值变化,并判断所述按键模组10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模组71接收来自所述电容检测模组50的工作状态信号,对应产生输入信号。
机械接触式开关的感应式识别:如图6b所示,当所述电极片117为机械接触式开关,所述控制检测模组70控制所述控制检测模组70与所述第一二极管137和/或所述电极片117断路,所述电容检测模组50与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和所述电极片117导通时,所述电容检测模组50检测所述电极片117和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串联形成电路的电容值变化,并判断所述按键模组10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模组71接收来自所述电容检测模组50的工作状态信号,对应产生输入信号。所述按压体113在外界物理按压作用下,将该物理按压信号传递至所述电极片117,使得所述第一电极端子1171A与所述第二电极端子1173A之间相互靠近,或相互接触导通,所述电极片117与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串联电路的电容值发生变化。所述第一电极端子1171A与所述第二电极端子1173A之间相互接触导通时,所述电极片117与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串联电路的电容值与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的电容值相等。
机械接触式开关的接触式识别:接触式识别为电流检测模组73检测所述按键模组10串联电路的电流,以此来识别外界的物理按压,对应产生输入信号。接触式识别需电路中每个部件均处于接触导通的状态,电流流经过所述按键模组10串联电路,作为开关的导通识别,对应产生信号输入。如图6c所示,当所述电极片117为机械接触式开关时,所述控制检测模组70控制所述控制检测模组70与所述第一二极管137及所述电极片117导通,所述电容检测模组50与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或所述电极片117断路时,所述电流检测模组73接收来自所述电极片117与所述第一二极管137串联电路的电流变化信号,并判断所述按键模组10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模组71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电流检测模组73的工作状态信号,对应产生输入信号。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键盘100,通过更换所述按键模组10的所述按键单元11,将所述按键模组10的开关类型在机械接触式开关和电容开关之间来回切换。通过控制检测模组70和电容检测模组50识别所述按键模组10的电容变化信号或电流变化信号,使所述按键模组10的按键输入识别方式在接触式识别和感应式识别之间切换,所述键盘100可以既可以支持电容式开关,又可以支持机械接触式开关,进而使得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置,提高了用户体检。
请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输入装置的框图。
所述输入装置200包括:
阵列设置的按键模组201,所述按键模组201接收物理按压信号,并对应反馈电容变化信号;
电容检测模组202,接收来自所述按键模组的电容变化信号,并判断所述按键模组的工作状态;及
控制检测模组203,包括控制模组2031,所述控制模组接收来自所述电容检测模组50的工作状态信号,对应产生输入信号。
优选的,所述按键模组10还用于接收物理按压信号,并对应反馈电流变化信号;
所述控制检测模组203还包括电流检测模组2032,所述电流检测模组2032接收来自所述按键模组201的电流变化信号,并判断所述按键模组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模组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电流检测模组的工作状态信号,对应产生输入信号。
本实用新型同时揭示应用于所述输入装置100的控制方法,包括:
S01、确定按键模组中与第一操作指令所对应的目标按键模组。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装置接收用户的第一操作指令后,根据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确定与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对应的目标按键模组,其中所述目标按键模组支持电容式开关和机械接触式开关两种类型的按键开关。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输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按键模组。结合参阅图1至图6,所述输入装置为键盘,所述案件模组为键盘上的按键为例,所述输入装置可以为包括11个键的数字键盘,可以为包括87键的键盘,还可以为包括108键的键盘,具体不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键盘的键数。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输入装置可通过多种方式接收所述第一操作指令,下面结合图8(图8为图1所示键盘的组装示意图)以所述输入装置为键盘为例对所述输入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确定所述目标按键模组的方式进行说明。
方式A:通过用户按压指定按键后,在一定时间按内,依次按压需要指定为所述目标按键模组的按键来确定所述目标按键模组。例如,同时按下“Fn”和“J”两个按键后,在20秒之内依次按下“Z”、“X”和“C”三个按键,则确定“Z”、“X”和“C”所对应的按键为所述目标按键模组。当然了,不仅限于在按下“Fn”和“J”两个按键后,还可以是在按下“Fn”和“R”两个按键后,或是在按下“Fn”一个按键后,按压的指定按键作为所述目标按键模组,所述目标按键模组可以是键盘中的一部分按键,也可以是键盘的全部按键,根据用户的按压情况确定。
方式B:通过用户按压特定的按键组合,确定所述目标按键模组。例如,同时按压“Fn”、“J”和“9”,指定数字键位的按键为目标按键模组,同时按压“Fn”、“J”和“A”,指定键盘的全部按键为所述目标按键模组。当然了,通过何种按键组合,指定哪些按键为所述目标按键模组,具体不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方式C:通过重启键盘或者按压指定按键(“Fn”和“A”)的方法方式,将键盘的全部按键确定为所述目标按键模组。
S02、根据目标按键开关的类型确定目标按键开关所对应的目标识别方式,目标按键开关是所述目标按键模组所对应的按键开关。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装置确定所述目标按键模组所对应的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的类型。所述目标按键开关为所述目标按键模组中的按键开关,具体的,所述目标按键开关为所述目标按键模组中的两个电极片,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的类型为电容式开关或机械接触式开关。所述输入装置根据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的类型来确定所述目标按键开关所对应的识别方式,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的识别方式为接触式识别或感应式识别。
若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的类型为电容式开关,则将所述目标识别方式确定为感应式识别。
若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的类型为机械接触式开关,则将所述目标识别方式确定为接触式识别或感应式识别;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相同的按键模组,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对按键开关进行更换,以改变按键模组的识别方式。
所述目标按键开关可以为图3所示的所述电极片117,下面结合图6a至图6c对所述目标按键开关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6a、图6b和图6c所示,当所述电极片117为可变电容时,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的类型为电容式开关。当所述电极片为相互依靠相互接触导通电流的机械接触式开关门时,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的类型为机械接触式开关。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的类型可以通过用户输入来确定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的具体类型,当然也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来确定,例如所述输入装置自动识别,具体不做限定。
下面结合图8分别对通过用户输入具体类型的方式确定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类型的方式进行说明,图8为图1所示键盘组装示意图。
如图8所示,所述键盘100包括三个区域,分别为第一区81、第二区82和第三区83,所述键盘50的三个区域中均分布有不同的按键。用户对所述第一区81的按键开关进行更换,将所述第一区81的按键开关类型从机械式接触式开关更换成电容式开关后,通过同时按压“Fn”、“R”和“F1”键向用户发送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其中,“R”表示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的类型为电容式开关,“F1”表示所述目标按键模组为所述第一区81中的按键,所述键盘100接收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将所述第一区81中的全部按键作为所述目标按键模组,将所述第一区81的全部按键开关作为所述目标按键开关,并将所述第一区81中的全部按键开关类型确定为电容式开关。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定义其他的按键代表电容式开关和按键区域,例如可以定义“C”代表电容式开关,定义“Fn+F1”代表所述第一区81,具体不限定。
以上为通过用户输入具体类型的方式确定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类型,下面对所述输入装置自动识别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的类型进行说明。
例如,用户同时按下“Fn”、“A”和“F1”按键发出第所述一操作指令,确定所述第一区81内的全部按键为所述目标按键模组,所述第一区81内按键开关为所述目标按键开关,其中“A”表示所述键盘100自动识别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的类型。
下面对所述键盘100自动识别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的类型的两种方式进行说明:
1、所述输入装置确定所述目标按键模组所对应的目标按键开关的类型包括:
确定目标按键开关的环境基础值;
根据所述环境基础值,确定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的类型,若所述环境基础值满足第二预设阈值,则所述目标按键开关为电容式开关,若否,则所述目标按键开关为接触式按键开关。
所述环境基础值是基于当前的环境温度、湿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综合反应在PCB电路开关两个电极片(例如图3所示的电极片117)之间的充放电的电容值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电容式开关的环境基础值与非电容式开关的环境基础知识在相同的电路上具有明显差异。例如,在同一电路中,电容式开关的环境基础值约为10000,而非电容式开关的环境基础值约为1000,因此,可以将所述第二预设阈值设置为7000,当所述环境基础值大于7000时,则确定所述目标按键开关为电容式开关。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预设阈值还可以设置为6000,具体不限定,只要能识别电容式开关即可。
所述环境基础值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检测:电容芯片上电工作时,通过TX矩阵电路对电路中的按键开关和所述连接插座15的电路进行从扫描充放电,后由RX矩阵电路接受充放电信号,此充放电的电容值数据通过电容芯片和MCU电路通信,使得充放电的电容值数据可显示与输入装置连接的计算机的显示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电容式开关在与PCB电路连接或未连接时,扫描所得的所述环境基础值差异较大,因此,还可以根据所述环境基础的大小判断电容式开关是否与PCB电路正常连接。
2、所述输入装置确定所述目标按键模组所对应的目标按键开关的类型包括:
确定按压状态电容值第一电容值和非按压状态电容值第二电容值;
确定所述第一电容值和所述第二电容值之间的第一电容差;
若所述第一电容差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则所述目标按键开关为电容式开关。
在按压状态下和非按压状态下,电容式开关的两个电极片之间的电容值存在较为明显的变化,例如,图2所示的所述按键模组10处于按压状态,两个所述电极片117相互靠近时,两个电极片之间的第一电容值为C1,所述按键模组10处于非按压状态时,两个所述电极片117之前的第二电容值为C2,则第一电容差ΔC=C1-C2,由于电容式开关的所述第一电容差ΔC大于非电容式开关的所述第一电容差ΔC,因此,将可将所述第一电容差ΔC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的按键开关确定为电容式开关,否则确定为机械接触式开关。例如,可将所述第三预设阈值设定为大于4000,将所述第一电容差ΔC大于4000的按键开关确定为电容式开关。当然了,所述第三预设阈值的大小不限定,可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调整。
S03、根据目标触发条件对所述目标按键模组所对应的操作进行识别,目标触发条件是根据目标识别方式确定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装置根据所述目标识别方式确定所述目标按键模组的所述目标触发条件包括:
若所述目标识别方式为接触式识别,则将所述目标触发条件确定为第一触发条件,所述第一触发条件为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的两个电极片之间为高低电平相互接触,导通所述目标按键模组电路,电流通过所述目标按键模组;
若所述目标识别方式为感应式识别,则将所述目标触发条件确定为第二触发条件,所述第二触发条件为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的两电极片之间的电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大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当按键模组满足触发条件时,按键模组处于工作状态,对应产生信号输入。
所述输入装置根据所述目标触发条件对所述目标按键模组所对应的操作进行识别。当所述目标触发条件为所述第一触发条件时,用户按压所述目标按键模组,当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的两个电极片之间为高低电平相互接触,导通电流,所述键盘识别用户对所述目标按键模组的按压,对应产生输入信号。当所述目标触发条件为所述第二触发按条件时,用户按压所述目标按键模组,改变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的两个电极片之间的距离和相对面积,两电极片之间的电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键盘100识别用户对所述目标按键模组的按压,对应产生输入信号。
结合图8,以所述键盘100为例,对识别所述目标按键模组所对应的操作的方式进行说明:
方式一、在用户将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的类型由电容式开关更换成机械接触式开关的基础上,将所述目标触发条件重新确定为所述第一触发条件。
例如,所述第一区81的所述按键模组10触发条件为所述第二触发条件,按键开关为电容式开关,在所述第一区81中,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与所述电容检测模组50之间导通,所述第一二极管137与所述控制检测模组70之间断路。用户将所述第一区81的按键开关(即图2所示的按键单元111)拔下,更换成机械接触式开关,更换后,同时按下“Fn”和“J”两个键后,在一分钟秒内依次按下所述第一区81全部按键,则将所述键盘100中所述第一区81的全部所述按键模组10的触发条件确定为所述第一触发条件。在后续使用所述第一区81的所述按键模组10的输入过程中,需要按压所述按键模组10,使得所述电极片117抵接,导通电流,所述按键模组10处于触发状态,识别用户的按压操作,对应产生输入信号。
方式二、当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类型为机械接触式开关,目标触发条件为所述第一触发条件时,在不进行按键开关更换的基础上,直接将所述目标按键模组的触发条件重新确定为所述第二触发条件。
例如,所述键盘100的三个区域的全部所述按键模组10的触发条件为所述第一触发条件,按键开关均为机械接触式开关,所述第一二极管137与所述控制检测模组70之间导通,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与所述电容检测模组50之间断路。用户直接同时按下Fn”、“R”、和“A”键之后,所述键盘100的全部按键所述按键模组10的触发条件重新确定为所述第二触发条件。在使用所述键盘100输入的过程中,用户触摸或按压所述按键模组10,所述电极片117之间的距离、相对面积改变,所述电极片117之间的电容值增大,当所述电极片117之间的电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按键模组10的处于触发状态,识别用户的按压操作,对应产生输入信号。
方式三、当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类型为机械接触式开关,目标触发条件为所述第二触发条件时,在不进行按键开关更换的基础上,直接将所述目标按键模组的触发条件重新确定为所述第一触发条件。
例如,所述键盘100的三个区域的全部所述按键模组10的触发条件为所述第二触发条件,按键开关均为机械接触式开关,所述第一二极管137与所述控制检测模组70之间断路,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与所述电容检测模组50之间导通。户直接同时按下Fn”、“J”、和“A”键之后,所述键盘100的全部按键所述按键模组10的触发条件重新确定为所述第一触发条件。在使用所述键盘100输入的过程中,需要按压所述按键模组10,使得所述电极片117抵接,导通电流,所述按键模组10处于触发状态,识别用户的按压操作,对应产生输入信号。
方式四、在将所述目标按键开关的类型由机械接触式开关更换成电容式开关的基础上,将所述目标触发条件确定为所述第二触发条件。
例如,所述键盘100的三个区域的全部所述按键模组10的触发条件为所述第一触发条件,按键开关均为机械接触式开关,所述第一二极管137与所述控制检测模组70之间导通,所述第一固定电容135与所述电容检测模组50之间断路。用户将所述第三区83的按键开关更换成电容式开关,更换后,用户同时按下“Fn”和“R”两个键后,在一分钟之内依次按压所述第三区83的按键,则将所述第三区83的按键触发条件确定为所述第二触发条件。在后续使用所述键盘100输入的过程中,用户触摸所述第三区83的所述按键模组10的,使得所述电极片117之间的距离、相对面积改变,所述电极片117之间的电容值增大,当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按键模组10的处于触发状态,识别用户的按压操作,对应产生输入信号。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入装置控制方法,根据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确定所述目标按键模组的按键开关类型和所述目标触发条件,根据所述目标触发条件对所述目标按键模组所对应的操作进行识别。使得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对输入装置的触发条件进行设置,进而调整输入装置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按键模组,包括:
线路板,包括:
固定孔;及
贯穿孔;
按键单元,包括:
安装柱,活动组装于所述固定孔;及
电极片,贯穿所述贯穿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插座,所述连接插座包括:
二弹性抵接的导电弹片,所述电极片弹性夹设于所述二导电弹片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包括第一固定电容,所述第一固定电容与所述按键单元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还包括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固定电容并联设置,所述按键单元与所述第一二极管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座还包括二导电端子,所述二导电端子分别与所述二导电弹片电连接,所述二导电端子固定设置于所述线路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座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围成第一容置腔,所述二导电弹片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腔。
6.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板:
阵列设置于所述控制板的按键模组,包括:
线路板,包括第一固定电容,
按键单元,所述按键单元包括电极片,所述电极片串联所述第一固定电容,所述按键单元活动组装于所述线路板;
电容检测模组,接收来自所述按键模组的电容变化信号,并判断所述按键模组的工作状态;及
控制检测模组,包括控制模组,所述控制模组接收来自所述电容检测模组的工作状态信号,对应产生输入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路板还包括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固定电容并联且跟对应控制电路连接联设置,所述电极片串联所述第一二极管;
所述按键模组还用于接收物理按压信号,并对应反馈电流变化信号;
所述控制检测模组还包括电流检测模组,所述电流检测模组接收来自所述按键模组的电流变化信号,并判断所述按键模组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模组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电流检测模组的工作状态信号,对应产生输入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线路板集成为同一电路板。
9.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阵列设置的按键模组,所述按键模组接收物理按压信号,并对应反馈电容变化信号;
电容检测模组,接收来自所述按键模组的电容变化信号,并判断所述按键模组的工作状态;及
控制检测模组,包括控制模组,所述控制模组接收来自所述电容检测模组的工作状态信号,对应产生输入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模组还用于接收物理按压信号,并对应反馈电流变化信号;
所述控制检测模组还包括电流检测模组,所述电流检测模组接收来自所述按键模组的电流变化信号,并判断所述按键模组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模组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电流检测模组的工作状态信号,对应产生输入信号。
CN202221839851.1U 2022-07-14 2022-07-14 按键模组、键盘及输入装置 Active CN218182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9851.1U CN218182100U (zh) 2022-07-14 2022-07-14 按键模组、键盘及输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9851.1U CN218182100U (zh) 2022-07-14 2022-07-14 按键模组、键盘及输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82100U true CN218182100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15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39851.1U Active CN218182100U (zh) 2022-07-14 2022-07-14 按键模组、键盘及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82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04005B2 (en) Input device which allows button input operation and coordinate input operation to be performed in the same operation plane
CN101714865B (zh) 家用电器的操作员控制面板
CN106020558A (zh) 一种复合触控按键及控制方法
CN210604839U (zh) 检测系统
CN218182100U (zh) 按键模组、键盘及输入装置
CN115145404A (zh) 输入装置及采用所述输入装置的控制方法
JP4594229B2 (ja)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スイッチ装置
US841144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ion mechanism for touch buttons thereof
CN214012804U (zh) 轻触开关、输入装置及键盘
CN112332827A (zh) 输入装置、输入方法及键盘
CN212519112U (zh) 一种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7102777A (zh) 机械按键组件、电子设备及机械按键组件的操作方法
CN110492880B (zh) 按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13547482U (zh) 按键模组、输入装置及键盘
CN206931069U (zh) 一种机械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335010B (zh) 键盘按键、键盘及电子设备
EP4246809A1 (en) Input device, input method and keyboard
CN213546179U (zh) 按键模组、输入装置及鼠标
CN113445259A (zh) 按键结构、按键结构控制方法及洗衣机
CN113994308A (zh) 输入装置以及输入系统
CN211557245U (zh) 键盘
CN218634578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机箱面板
CN205864521U (zh) 指令接收模组结构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设备
CN209731210U (zh) 一种一体式光敏元件的键盘
CN216528538U (zh) 一种轻触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