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73431U - 一种垃圾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73431U
CN218173431U CN202221345928.XU CN202221345928U CN218173431U CN 218173431 U CN218173431 U CN 218173431U CN 202221345928 U CN202221345928 U CN 202221345928U CN 218173431 U CN218173431 U CN 2181734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dust
suction port
trash
garb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459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Aichuangjia Help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Mosquit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Mosquit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Mosquit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459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734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73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734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se Recepta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桶,铺袋过程和吸尘过程可以共用由第一通道和吸气装置形成的吸气系统,且仅需要通过一个开关切换组件就可在铺袋功能和吸尘功能之间切换,不仅结构设计简单、成本低且操作便捷,而且,由于在进行铺袋时不会进行吸尘,在进行吸尘时不会进行铺袋,能够提高任一种功能的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日常生活用品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垃圾桶。
背景技术
目前存在一种集成铺袋功能和吸尘功能的垃圾桶,一方面可以使用垃圾桶来收纳垃圾,而且垃圾桶内的风机通过抽取垃圾桶内的气体能够使得垃圾桶内的垃圾袋自动贴附垃圾桶的内壁上,实现铺袋功能。另一方面,可以将垃圾桶作为吸尘器,通过风机吸入垃圾桶外附近的尘气,以保持清洁。
目前能够实现上述铺袋功能和吸尘功能的垃圾有两类,一类是使用两种不同的系统分别实现铺袋功能和吸尘功能,例如,通过两个风机分别进行铺袋和吸尘,这种设计的垃圾桶成本高且结构复杂;另一类是同时进行铺袋和吸尘,只要风机开启,风机既会吸入垃圾桶内的气体也会吸入垃圾桶外的尘气,影响铺袋或吸尘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垃圾桶,铺袋过程和吸尘过程可以共用由第一通道和吸气装置形成的吸气系统,且仅需要通过一个开关切换组件就可在铺袋功能和吸尘功能之间切换,不仅结构设计简单、成本低且操作便捷,而且,由于在进行铺袋时不会进行吸尘,在进行吸尘时不会进行铺袋,能够提高任一种功能的作业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垃圾桶包括:垃圾桶本体、设置于所述垃圾桶本体上的吸气装置和开关切换组件,其中,所述垃圾桶本体包括容纳腔、第一通道、吸气口和吸尘口,所述容纳腔用于放置垃圾袋,所述吸尘口设置在所述垃圾桶本体的底部;所述吸气装置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吸气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用于吸入所述容纳腔内的气体,以使得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垃圾袋贴附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以及,所述吸气装置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吸尘口连通,用于吸入所述垃圾桶外的尘气;所述开关切换组件用于在导通所述吸气口和导通所述吸尘口之间进行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用于铺袋的吸气口和用于吸尘的吸尘口均能够通过第一通道连通于吸气装置,开关切换组件用于在导通吸气口和导通吸尘口之间进行切换,铺袋时,开关切换组件导通吸气口且关闭吸尘口,吸气装置通过第一通道和吸气口与容纳腔连通,通过吸入容纳腔内的气体以实现铺袋功能,吸尘时,开关切换组件导通吸尘且关闭吸气口,吸气装置通过第一通道与吸尘口连通,通过吸入垃圾桶外的尘气以实现吸尘功能。在上述垃圾桶中,铺袋过程和吸尘过程都可以共用由第一通道和吸气装置形成的吸气系统,且仅需要通过一个开关切换组件就可在铺袋功能和吸尘功能之间切换,这种结构设计的垃圾桶,不仅结构设计简单、成本低且操作便捷,而且,由于在进行铺袋时不会进行吸尘,在进行吸尘时不会进行铺袋,能够提高任一种功能的作业效率。
可选地,所述开关切换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垃圾桶本体上,包括阀门组件,其中,所述阀门组件能够活动至导通所述吸气口且闭合所述吸尘口的位置,以及,阀门组件能够活动至闭合所述吸气口且导通所述吸尘口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通过阀门组件的活动在导通吸气口和吸尘口中其中一个口的同时闭合另一个口,使得铺袋功能和吸尘功能互不影响,而且,结构设计相对简单。
可选地,所述阀门组件包括连接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控制所述吸气口的导通与闭合,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控制所述吸尘口的导通与闭合;其中,当所述第一阀门活动至导通所述吸气口的位置时所述第二阀门活动至闭合所述吸尘口的位置,以及,当所述第一阀门活动至闭合所述吸气口的位置时所述第二阀门活动至导通所述吸尘口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阀门组件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吸气口的导通与闭合的第一阀门和用于控制所述吸尘口的导通与闭合的第二阀门,通过两个阀门分别控制对应的口,相比于设置一个阀门的结构,这种结构便于设计,而且,两个阀门的活动位移都不会太大,占用的垃圾桶本体的体积整体小,且使得整个垃圾桶的结构设计紧凑。
可选地,所述开关切换组件还包括第一触控件,所述第一触控件能够触动所述阀门组件活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通过第一触控件触动阀门组件活动,操作简单易行。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件为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阀门组件连接且位于所述垃圾桶体本体的外侧,所述把手能够带动所述阀门组件活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开关切换组件上设置位于垃圾桶本体外侧的把手,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把手就可实现阀门组件的活动,结构设计相对简单且易实现,用户体验好。
可选地,所述开关切换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垃圾桶本体上。
可选地,所述吸气装置设置于所述垃圾桶本体的上端,包括尘气分离室,所述尘气分离室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尘气分离室的下端活动连接有第三阀门,当所述第三阀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尘气分离室的下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以使得所述尘气分离室内的垃圾能够掉入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垃圾袋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尘气分离室的下端活动连接有用于第三阀门,通过第三阀门的开合可实现尘气分离室与容纳腔的连通或断开,这样,当第三阀门处于打开状态时,尘气分离室的下端与容纳腔连通,能够使得收纳于尘气分离室的垃圾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直接掉入放置在容纳腔内的垃圾袋,而无需用户手动处理尘气分离室内的垃圾,不仅操作便捷,而且可避免用户由于处理垃圾弄脏手或衣物的问题,很好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所述垃圾桶还包括第二触控件,所述第二触控件能够触动所述第三阀门活动,以打开或闭合所述第三阀门。
可选地,所述第二触控件是竖向设置的阀杆,所述阀杆与所述第三阀门连接且能够上下移动,当所述阀杆向上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三阀门活动以打开所述第三阀门,当所述阀杆向下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三阀门反向活动以闭合所述第三阀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垃圾桶本体内竖向设置有与第三阀门连接的阀杆,通过阀杆的上下移动带动第三阀门活动以实现第三阀门的打开或闭合,便于实现且易控制第三阀门。
可选地,所述垃圾桶本体包括桶盖和桶体,所述桶盖包括盖座和活动连接于所述盖座的顶盖;
当所述顶盖被闭合时,所述顶盖抵持所述阀杆以使得所述阀杆向下移动以闭合所述第三阀门;当所述顶盖被打开时,所述阀杆向上移动以打开所述第三阀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桶盖设置有顶盖,顶盖的开合可以带动阀杆上下移动以实现第三阀门的开合。由于用户一般通过打开顶盖的方式投掷垃圾,所以,通过顶盖的开合实现第三阀门的开合,在大多数场景下可以实现一个操作实现两种功能的效果,即,打开顶盖后,用户可以投掷垃圾,同时,第三阀门被打开,尘气分离室内的垃圾也掉入垃圾袋内,一举两得,避免了用户需要额外操作实现第三阀门的开合的麻烦,整个操作过程便捷,很好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所述尘气分离室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三阀门。
可选地,所述尘气分离室内设置有过滤件。
可选地,所述垃圾桶本体内设置有连接通道,所述吸尘口和所述吸气口均能够通过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垃圾桶本体内设置有连接通道,在结构受限的情况下,通过连接通道能够将吸气口和吸尘口与第一通道连通,提高了相关部件(例如,第一通道、吸气口、吸尘口等用于实现铺袋功能或吸尘功能的部件)设置的灵活性。
可选地,所述第二阀门安装于所述连接通道内,所述第一阀门安装于连接通道外。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通过将第二阀门安装于连接通道内以及将第一阀门安装于连接通道外,不仅可以实现在导通吸气口和导通吸尘口之间的切换,而且,可以使得连接通道的设计尽量不受第一阀门的活动和结构的影响,连接通道仅需要适应于第二阀门的设计即可,便于连接通道的设计。
可选地,当所述第二阀门位于导通所述吸尘口的位置时,所述第一阀门位于所述连接通道的外侧且闭合所述吸气口。
可选地,所述垃圾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垃圾桶本体底部的导风件,所述导风件与所述吸尘口连通,用于通过所述吸尘口将尘气导入所述第一通道内。
可选地,所述导风件具有位于所述垃圾桶本体外的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靠近所述垃圾桶本体的一侧的高度高于所述导向斜面远离所述垃圾桶本体的一侧的高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地面的尘气通过导向斜面向上运动以进入吸尘口,有利于将尘气较好地导入至吸尘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垃圾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垃圾桶在铺袋状态下的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垃圾桶在铺袋状态下开关切换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垃圾桶在铺袋状态下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垃圾桶在吸尘状态下的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垃圾桶在吸尘状态下开关切换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垃圾桶在吸尘状态下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垃圾桶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垃圾桶的顶盖处于打开状态时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垃圾桶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垃圾桶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图。
附图标记:
1、垃圾桶本体;11、桶盖;111、盖座;112、顶盖;12、桶体;121、容纳腔;122、第一通道;123、吸气口;124、吸尘口;125、连接通道;126、吸尘通道;2、吸气装置;21、尘气分离室;22、第三阀门;23、阀杆;24、过滤件;201、电机;202、叶轮;3、开关切换组件;31、阀门组件;311、第一阀门;312、第二阀门;313、转轴;32、把手;4、导风件;41、导向斜面;4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连接”“接触”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各种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示例性地,针对“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转动连接、柔性连接、滑动连接、一体成型、电连接、接触式连接等各种连接方式;可以是直接相连,或,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示例性地,针对“固定连接”,可以是一个元件可以直接或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固定连接可以包括机械连接、焊接、粘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其中,机械连接可以包括铆接、螺栓连接、螺纹连接、键销连接、卡扣连接、锁扣连接、插接等方式,粘接可以包括粘合剂粘接以及溶剂粘接等方式。
示例性地,对于“接触”的解释,可以是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两个元件之间的接触,可以理解为在安装误差允许范围内的接触,可以存在由于安装误差原因造成的很小的间隙。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平行”或“垂直”,可以理解为“近似平行”或“近似垂直”。
还应理解,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还应理解,术语“内”、“外”、“上”、“底”、“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若有的话)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元件的至少部分”是指元件的部分或全部。“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实现铺袋功能和吸尘功能的垃圾桶的成本高、结构复杂以及铺袋或吸尘效率不高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垃圾桶,铺袋过程和吸尘过程都可以共用由第一通道和吸气装置形成的吸气系统,且仅需要通过一个开关切换组件就可在铺袋功能和吸尘功能之间切换,不仅结构设计简单、成本低且操作便捷,而且,由于在进行铺袋时不会进行吸尘,在进行吸尘时不会进行铺袋,能够提高任一种功能的作业效率。
参考图1至图8,本申请实施例的垃圾桶包括:垃圾桶本体1、设置于垃圾桶本体1上的吸气装置2和开关切换组件3。
参考图1和图2,垃圾桶本体1包括桶盖11和桶体12,桶盖11盖设于桶体12上,当需要套垃圾袋或清洗桶体12时,可以将桶盖11从桶体12上拿开,进行套袋或清洗桶体12。
参考图2和图3,垃圾桶本体1包括容纳腔121、第一通道122、吸气口123和吸尘口124,示例性地,桶体12内设置有容纳腔121、吸气口123、吸尘口124以及第一通道122。容纳腔121用于放置垃圾袋,吸尘口124设置在垃圾桶本体1的底部,吸气口123与容纳腔121连通,第一通道122能够通过吸气口123与容纳腔121连通,第一通道122能够与吸尘口124连通。
第一通道122竖向设置于垃圾桶本体1上,从垃圾桶本体1的底部向上延伸,第一通道122的底部能够分别与吸气口123和吸尘口124连通,第一通道122的顶部与吸气装置2连通,用于将来自吸气口123或吸尘口124的气体输送至吸气装置2内。示例性地,第一通道122为圆形管道。
吸气装置2有两个功能,一是用于铺袋,二是用于吸尘。
当用于铺袋时,吸气装置2能够通过第一通道122和吸气口123与容纳腔121连通,用于吸入容纳腔121内的气体,以使得放置在容纳腔121内的垃圾袋贴附于容纳腔121的腔壁上,从而实现铺袋功能。气流从容纳腔121通过吸气口123进入第一通道122,通过第一通道122进入至吸气装置2内。
当用于吸尘时,吸气装置2能够通过第一通道122与吸尘口124连通,用于吸入垃圾桶外的尘气,从而实现吸尘功能。灰尘等细小垃圾从吸尘口124被吸入,携带灰尘的气流通过第一通道122进入吸气装置2内。
开关切换组件3邻近第一通道122设置,用于在导通吸气口123和导通吸尘口124之间进行切换,以控制垃圾桶的吸尘功能和铺袋功能。
当进行铺袋时,开关切换组件3导通吸气口123且关闭吸尘口124,此时,吸气口123与第一通道122连通,吸气装置2通过第一通道122与吸气口123连通,以实现铺袋功能,而吸尘口124与第一通道122无法连通,无法实现吸尘功能,这样,吸气装置2仅实现铺袋功能。当进行吸尘时,开关切换组件3导通吸尘口124且关闭吸气口123,此时,吸尘口124与第一通道122连通,吸气装置2通过第一通道122与吸尘口124连通,以实现吸尘功能,而吸气口123与第一通道122无法连通,无法实现铺袋功能,这样,吸气装置2仅实现吸尘功能。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说的导通吸气口123,表示的是,导通吸气口123与第一通道122之间的连接,同理,导通吸尘口124,表示的是,导通吸尘口124与第一通道122之间的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所说的闭合吸气口123,表示的是,断开吸气口123与第一通道122之间的连接,同理,闭合吸尘口124,表示的是,断开吸尘口124与第一通道122之间的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吸气装置2内的气体排出,此处不做任何限定。例如,吸气装置2可以与容纳腔121连通,将吸气装置2内的气体排至放置在容纳腔121的垃圾袋内。再例如,吸气装置2的气体可以通过垃圾桶本体1的缝隙或设置在垃圾桶本体1上的开口排出垃圾桶外。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用于铺袋的吸气口123和用于吸尘的吸尘口124均能够通过第一通道122连通于吸气装置2,开关切换组件3用于在导通吸气口123和导通吸尘口124之间进行切换,铺袋时,开关切换组件3导通吸气口123且关闭吸尘口124,吸气装置2通过第一通道122和吸气口123与容纳腔121连通,通过吸入容纳腔121内的气体以实现铺袋功能,吸尘时,开关切换组件3导通吸尘口124且关闭吸气口123,吸气装置2通过第一通道122与吸尘口124连通,通过吸入垃圾桶外的尘气以实现吸尘功能。在上述垃圾桶中,铺袋过程和吸尘过程都可以共用由第一通道122和吸气装置2形成的吸气系统,且仅需要通过一个开关切换组件就可在铺袋功能和吸尘功能之间切换,这种结构设计的垃圾桶,不仅结构设计简单、成本低且操作便捷,而且,由于在进行铺袋时不会进行吸尘,在进行吸尘时不会进行铺袋,能够提高任一种功能的作业效率。
由于垃圾桶本身的结构限制,第一通道122可能无法直接与吸尘口124和吸气口123连通,基于此,可以通过一个连接通道125实现第一通道122与吸尘口124和吸气口123的连通。
示例性地,参考图3,垃圾桶本体1内设置有连接通道125,吸尘口124和吸气口123均能够通过连接通道125与第一通道122连通。示例性地,桶体12内设置有连接通道125,位于第一通道122的下方。
连接通道125设置有三个开口,第一个开口与吸气口123连通,例如,参考图3和图5,连接通道125的侧边设置有开口125a,能够和吸气口123连通,铺袋时,气流从从容纳腔121通过吸气口123、开口125a进入连接通道125,再进入第一通道122,最终进入至吸气装置2内。第二个开口设置于连接通道125的底部(图中未示出),与吸尘口124连通,吸尘时,灰尘等细小垃圾从吸尘口124被吸入进入连接通道125,携带灰尘的气流再通过第一通道122进入吸气装置2内。第三个开口设置于连接通道125的顶部(图中未示出),与第一通道122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垃圾桶本体1内设置有连接通道125,在结构受限的情况下,通过连接通道125能够将吸气口123和吸尘口124与第一通道122连通,提高了相关部件(例如,第一通道122、吸气口123、吸尘口124等用于实现铺袋功能或吸尘功能的部件)设置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垃圾桶本体1内还可以设置有吸尘通道126,吸尘通道126的底部开设有吸尘口124,吸尘通道126能够通过连接通道125与第一通道122连通,即,吸尘通道126能够与连接通道125连通,连接通道125能够与第一通道122连通。吸尘通道126设置于连接通道125的下方。吸尘时,灰尘等细小垃圾从吸尘口124被吸入通过吸尘通道126进入连接通道125,携带灰尘的气流再通过第一通道122进入吸气装置2内。
通过吸尘通道126的设置,在结构受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吸尘通道126与第一通道122连通,提高了相关部件(例如,第一通道122、连接通道125等用于实现铺袋功能或吸尘功能的部件)设置的灵活性。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开关切换组件3做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关切换组件3活动连接于垃圾桶本体1上,示例性地,开关切换组件3活动连接于桶体12上。这样,通过开关切换组件3的活动,分别实现吸气口123和吸尘口124的导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说的活动连接,表示一个部件相对于另一个部件能够相对运动,具有相对位移。此处,开关切换组件3能够相对于垃圾桶本体1活动,和垃圾桶本体1之间具有相对位移。例如,活动连接可以是转动连接、滑动连接等方式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包括阀门组件31,其中,阀门组件31能够活动至导通吸气口123且闭合吸尘口124的位置,以及,阀门组件31能够活动至闭合吸气口123且导通吸尘口124的位置。这样,通过阀门组件31的活动在导通一个口的同时闭合另一个口,使得铺袋功能和吸尘功能互不影响,而且,结构设计相对简单。
应理解,当进行铺袋时,阀门组件31活动至导通吸气口123且闭合吸尘口124的位置,当进行吸尘时,阀门组件31活动至闭合吸气口123且导通吸尘口124的位置。
阀门组件31的结构可以有多种设计,本申请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4,阀门组件31包括连接的第一阀门311和第二阀门312,第一阀门311用于控制吸气口123的导通与闭合,第二阀门312用于控制吸尘口124的导通与闭合。
在一示例中,参考图3,在垃圾桶本体1设置有连接通道125的实施例中,第二阀门312安装于连接通道125内。这样,连接通道125可以为第二阀门312的活动提供空间,以通过第二阀门312实现吸尘口124的导通和闭合。
在一示例中,参考图3,在垃圾桶本体1设置有连接通道125的实施例中,第二阀门312安装于连接通道125内,第一阀门311安装于连接通道125外。
这样,通过将第二阀门312安装于连接通道125内以及将第一阀门311安装于连接通道125外,不仅可以实现在导通吸气口123和导通吸尘口124之间的切换,而且,可以使得连接通道125的设计尽量不受第一阀门312的活动和结构的影响,连接通道125仅需要适应于第二阀312的设计即可,便于连接通道125的设计。
参考图3至图5,当第一阀门311活动至导通吸气口123的位置时第二阀门312活动至闭合所述吸尘口124的位置,以进行铺袋。也就是说,当进行铺袋时,第一阀门311和第二阀门312同时活动,第一阀门311活动至导通吸气口123的位置的同时,第二阀门312会活动至闭合吸尘口124的位置。
在垃圾桶本体1设置有连接通道125的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5,导通吸气口123时,第一阀门311活动至露出开口125a的位置(如图3所示),以使得吸气口123与开口125a连通,进而通过连接通道125与第一通道122连通。在垃圾桶本体1设置有吸尘通道126的实施例中,闭合吸尘口124时,第二阀门312活动吸尘通道126的正上方,第二阀门312遮蔽吸尘通道126顶部的开口,以闭合吸尘口124。以图3所示的垃圾桶的方位为例,结合如图4,当进行铺袋时,第一阀门311基本竖向位于垃圾桶本体1内,第二阀门312基本横向位于垃圾桶本体1内。
参考图6至图8,当第一阀门311活动至闭合吸气口123的位置时第二阀门312活动至导通吸尘口124的位置,以进行吸尘。也就是说,当进行吸尘时,第一阀门311和第二阀门312同时活动,第一阀门311活动至闭合吸气口123的位置的同时,第二阀门312会活动至导通吸尘口124的位置。
在垃圾桶本体1设置有连接通道125的实施例中,参考图6和图8,闭合吸气口123时,第一阀门311活动至遮蔽开口125a的位置(如图8所示),以闭合吸气口123。在垃圾桶本体1设置有吸尘通道126的实施例中,导通吸尘口124时,第二阀门312活动吸尘通道126的正上方,第二阀门312露出吸尘通道126顶部的开口,以通过吸尘通道126使得吸尘口124与第一通道122连通。以图6所示的垃圾桶的方位为例,结合如图7,当进行吸尘时,第一阀门311和第二阀门312基本竖向位于垃圾桶本体1内。
示例性地,参考图8,吸尘时,当第二阀门312位于导通吸尘口124的位置时,第一阀门311位于连接通道125的外侧且闭合吸气口123,以断开连接通道125与吸气口123的连通。
以上示例的阀门组件31的结构仅为示意性说明,阀门组件31可以是其他任何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阀门组件可以包括一个阀门,当铺袋时,该阀门移动至闭合吸尘口124的位置,以导通吸气口123,当吸尘时,该阀门移动至闭合吸气口123的位置,以导通吸尘口124。
本申请实施例的开关切换组件3活动连接于垃圾桶本体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切换组件3转动连接于垃圾桶本体1上。
参考图4和图7,阀门组件31还包括转轴313,通过转轴313的转动带动整个阀门组件31转动。转轴313分别与第一阀门311和第二阀门312连接,当转轴313转动时,同时带动第一阀门311和第二阀门312转动至用于吸尘或铺袋的位置。
应理解,转轴313转动的角度具体以吸尘口124和吸气口123的相对位置而定,此处不做任何限定。例如,在图3所示的铺袋状态和图6所示的吸尘状态中,吸尘口124与吸气口123基本垂直设置,所以,吸尘时阀门组件31相比于铺袋时旋转大概90度。
为了便于控制阀门组件31,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切换组件3还包括第一触控件,第一触控件能够触动阀门组件31活动。
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先触动第一触动件,此时,阀门组件31活动至与当前状态相反的状态,以进行铺袋或吸尘。
第一触控件可以是任何能够触动阀门组件31的部件或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定。
在一示例中,第一触控件可以是电子开关。当第一触控件被触动,例如被按下以接通电机的电源时,电机可以带动阀门组件31活动。
在另一示例中,第一触控件可以与垃圾桶分离设置,例如第一触控件可以为无线开关(遥控器),可以通过无线信号控制电机工作,电机带动阀门组件31活动。
在另一示例中,第一触控件可以是机械结构,第一触控件与阀门组件31机械连接。当第一触控件被触动时(例如被用户按下、拉动或者转动等),阀门组件31活动
第一触控件可以设置在垃圾桶本体1的的任意区域。例如,第一触控件可以设置在垃圾桶本体1的内侧或外侧。再例如,第一触控件可以设置在桶盖11或桶体1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4,第一触控件为把手32,把手32与阀门组件31连接且位于垃圾桶本体1的外侧,把手32能够带动阀门组件31活动。示例性地,把手32与阀门组件31的转轴313连接,把手32带动转轴313转动,通过转轴313带动第一阀门311和第二阀门312转动。
实现中,由于把手32位于垃圾桶本体1的外侧,所以,用户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把手32来实现阀门组件31的活动。例如,以图3和图6所示的状态为例,图3中的垃圾桶处于铺袋状态,把手32处于横向位置,当需要吸尘时,用户可以直接向上将把手32转动至如图6所示的预设位置,在该预设位置下,把手32处于竖向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开关切换组件3上设置位于垃圾桶本体1外侧的把手32,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把手32就可实现阀门组件31的活动,结构设计相对简单且易实现,用户体验好。
本申请实施例的吸气装置2可以是各种结构的设计,此处不做任何限定。
参考图9,吸气装置2包括风机和尘气分离室21。尘气分离室21与第一通道122连通。示例性地,风机包括叶轮202和电机20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9,尘气分离室21内设置有过滤件24,用于从气体中过滤掉颗粒物,使其依靠自身重力掉落至尘气分离室21内。
示例性地,过滤件24可以为过滤棉,或者其它具有较小的孔隙结构的过滤产品,例如海绵、过滤网等。本申请实施例对过滤件24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将携带有灰尘的气体中的灰尘和气体分开以使得使气体可透过而留下灰尘的过滤件24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实现尘气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气装置2还可以包括一个开关,用于打开或关闭吸气装置2。该开关可以为微动开关或接触传感器等任何能够用于控制吸气装置2的工作状态的部件,本申请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气装置2可以设置于垃圾桶本体1的顶部,这样,通过第一通道122便于实现气体的流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0和图11,尘气分离室21的下端活动连接有第三阀门22,具体地,尘气分离室21的下端开设有垃圾口(图中未示出),第三阀门22活动连接于尘气分离室21且位于垃圾口的下方,用于控制垃圾口的打开和闭合。
参考图10,当第三阀门22处于打开状态时,尘气分离室21的下端与容纳腔121连通,以使得尘气分离室21内的垃圾能够掉入放置于容纳腔121的垃圾袋内。具体地,第三阀门22处于打开状态时,尘气分离室21的下端的垃圾口被打开,从而使得尘气分离室21的下端与容纳腔121连通,收纳于尘气分离室21的垃圾依靠自身重力掉落至放置于容纳腔121内的垃圾袋内。
参考图11,当第三阀门22处于闭合状态时,尘气分离室21断开与容纳腔121连通,具体地,第三阀门22将尘气分离室21的下端的垃圾口遮蔽以闭合垃圾口,从而,在吸尘时收纳灰尘等垃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尘气分离室21的下端活动连接有用于第三阀门22,通过第三阀门22的开合可实现尘气分离室21与容纳腔121的连通或断开,这样,当第三阀门22处于打开状态时,尘气分离室21的下端与容纳腔121连通,能够使得收纳于尘气分离室21的垃圾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直接掉入放置在容纳腔121内的垃圾袋,而无需用户手动处理尘气分离室21内的垃圾,不仅操作便捷,而且可避免用户由于处理垃圾弄脏手或衣物的问题,很好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示例中,尘气分离室2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三阀门22。也就是说,第三阀门22与尘气分离室21转动连接。
为了便于控制第三阀门22,在一些实施例中,垃圾桶还包括第二触控件,第二触控件能够触动第三阀门22活动,以打开或闭合第三阀门22。
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先触动第二触动件,此时,第三阀门22打开或闭合。
第二触控件可以是任何能够触动第三阀门22的部件或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定。
在一示例中,第二触控件可以是电子开关。当第二触控件被触动,例如被按下以接通电机的电源时,电机可以带动第三阀门22活动。
在另一示例中,第二触控件可以与垃圾桶分离设置,例如第二触控件可以为无线开关(遥控器),可以通过无线信号控制电机工作,电机带动第三阀门22活动。
在另一示例中,第二触控件可以是机械结构,第二触控件与第三阀门22机械连接。当第二触控件被触动时(例如被用户按下、拉动或者转动等),第三阀门22活动,
第二触控件可以设置在垃圾桶本体1的的任意区域。例如,第二触控件可以设置在垃圾桶本体1的内侧或外侧。再例如,第二触控件可以设置在桶盖11或桶体1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0和图11,第二触控件是竖向设置的阀杆23,阀杆23与第三阀门22连接且能够上下移动。阀杆23的结构不做任何限定。为了便于导向阀杆23,阀杆23可穿设于设置在垃圾桶本体1顶部的连接结构,通过该连接结构对阀杆23进行定位以及导向。
参考图10,当阀杆23向上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三阀门22活动以打开第三阀门2。具体地,当阀杆23向上移动时,阀杆23能够带动第三阀门22相对尘气分离室21下端的垃圾口向下翻转,垃圾口被外露出来,第三阀门22被打开,此时,尘气分离室21与容纳腔121连通。
参考图11,当阀杆23向下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三阀门22反向活动以闭合第三阀门22。具体地,当阀杆23向下移动时,阀杆23能够带动第三阀门22相对尘气分离室21下端的垃圾口向上翻转,第三阀门22与垃圾口的间隙越来越小,直到遮蔽垃圾口,第三阀门22被闭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垃圾桶本体1内竖向设置有与第三阀门22连接的阀杆23,通过阀杆23的上下移动带动第三阀门22活动以实现第三阀门22的打开或闭合,便于实现且易控制第三阀门2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阀杆23的移动以实现第三阀门22的开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手动直接操作阀杆23,例如,上拉阀杆23实现第三阀门22的打开,下压阀杆23实现第三阀门22的闭合。此外,为了便于用户操作,阀杆23可以穿设且外露于桶盖11的顶部,这样,用户可以在不打开桶盖11的情况下操作阀杆23。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桶盖11自身实现阀杆23的移动。
参考10,桶盖11包括顶盖112和盖座111,盖座111与顶盖112活动连接,盖座111盖合于桶体12上,盖座111的顶部开设有垃圾投放口(图中未示出),顶盖112盖设在该垃圾投放口上。当不需要投放垃圾时,将顶盖112闭合以盖合垃圾投放口,当需要投放垃圾时,将顶盖112打开以露出垃圾投放口。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顶盖112的开合带动阀杆23上下移动以实现第三阀门22的打开或闭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顶盖112被闭合时,顶盖112抵持阀杆23以使得阀杆23向下移动以闭合第三阀门22;当顶盖112被打开时,阀杆23向上移动以打开第三阀门22。
具体地,当顶盖112被闭合时,顶盖112与阀杆23接触且抵持阀杆23,阀杆23向下移动给予第三阀门22向下的力,从而带动第三阀门22向上翻转,至到第三阀门22翻转至与尘气分离室21的底部抵接时第三阀门22不再翻转,此时,第三阀门22处于完全的闭合状态,遮蔽了尘气分离室21的垃圾口。应理解,当顶盖112处于闭合状态时,顶盖112会一直抵持阀杆23,阀杆23作用于第三阀门22,第三阀门22也一直处于闭合状态。
当顶盖112被打开时,顶盖112不再作用于阀杆23,顶盖112相对于桶体12打开的角度使得阀杆23向上移动,且带动第三阀门22向下翻转以露出尘气分离室21的垃圾口,当阀杆23向上移动至不再移动时,第三阀门22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应理解,当顶盖1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三阀门22一直处于打开状态,且第三阀门2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这种打开状态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一示例中,参考图11,当顶盖112处于打开状态时,顶盖112与阀杆23分离,两者不再接触。这样,可以避免顶盖112在非闭合时的活动影响阀杆23的移动,从而影响第三阀门22的开合状态。
当然,在其他示例中,当顶盖112处于打开状态时,顶盖112与阀杆23也可以连接或接触,本申请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定。
实现中,用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打开或闭合顶盖112,例如,用户通过按压或手势感应的方式打开或闭合顶盖112,本申请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桶盖11设置有顶盖112,顶盖112的开合可以带动阀杆23上下移动以实现第三阀门22的开合。由于用户一般通过打开顶盖112的方式投掷垃圾,所以,通过顶盖112的开合实现第三阀门22的开合,在大多数场景下可以实现一个操作实现两种功能的效果,即,打开顶盖112后,用户可以投掷垃圾,同时,第三阀门22被打开,尘气分离室21内的垃圾也掉入垃圾袋内,一举两得,避免了用户需要额外操作实现第三阀门22的开合的麻烦,整个操作过程便捷,很好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吸尘时,为了便于吸取尘气,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2,垃圾桶还包括设置于垃圾桶本体1底部的导风件4,导风件4与吸尘口124连通,用于通过吸尘口124将尘气导入第一通道122内。
参考图12,导风件4开设有连通垃圾桶的外部与吸尘口124的凹槽42,尘气通过凹槽42进入吸尘口124。
在一示例中,参考图12,导风件4具有位于垃圾桶本体1外的导向斜面41,导向斜面41靠近垃圾桶本体1的一侧的高度高于导向斜面41远离垃圾桶本体1的一侧的高度。这样,地面的尘气通过导向斜面41向上运动且通过凹槽42进入吸尘口124,有利于将尘气较好地导入至吸尘口124。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桶本体(1)、设置于所述垃圾桶本体(1)上的吸气装置(2)和开关切换组件(3),其中,
所述垃圾桶本体(1)包括容纳腔(121)、第一通道(122)、吸气口(123)和吸尘口(124),所述容纳腔(121)用于放置垃圾袋,所述吸尘口(124)设置在所述垃圾桶本体(1)的底部;
所述吸气装置(2)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道(122)和所述吸气口(123)与所述容纳腔(121)连通,用于吸入所述容纳腔(121)内的气体,以使得放置在所述容纳腔(121)内的垃圾袋贴附于所述容纳腔(121)的腔壁上,以及,所述吸气装置(2)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道(122)与所述吸尘口(124)连通,用于吸入所述垃圾桶外的尘气;
所述开关切换组件(3)用于在导通所述吸气口(123)和导通所述吸尘口(124)之间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切换组件(3)活动连接于所述垃圾桶本体(1)上,包括阀门组件(31),其中,所述阀门组件(31)能够活动至导通所述吸气口(123)且闭合所述吸尘口(124)的位置,以及,阀门组件(31)能够活动至闭合所述吸气口(123)且导通所述吸尘口(124)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31)包括连接的第一阀门(311)和第二阀门(312),所述第一阀门(311)用于控制所述吸气口(123)的导通与闭合,所述第二阀门(312)用于控制所述吸尘口(124)的导通与闭合;其中,
当所述第一阀门(311)活动至导通所述吸气口(123)的位置时所述第二阀门(312)活动至闭合所述吸尘口(124)的位置,以及,当所述第一阀门(311)活动至闭合所述吸气口(123)的位置时所述第二阀门(312)活动至导通所述吸尘口(124)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切换组件(3)还包括第一触控件,所述第一触控件能够触动所述阀门组件(31)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件为把手(32),所述把手(32)与所述阀门组件(31)连接且位于所述垃圾桶本体(1)的外侧,所述把手(32)能够带动所述阀门组件(31)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切换组件(3)转动连接于所述垃圾桶本体(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装置(2)设置于所述垃圾桶本体(1)的上端,包括尘气分离室(21),所述尘气分离室(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122)连通,所述尘气分离室(21)的下端活动连接有第三阀门(22),当所述第三阀门(2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尘气分离室(21)的下端与所述容纳腔(121)连通,以使得所述尘气分离室(21)内的垃圾能够掉入放置于所述容纳腔(121)的垃圾袋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桶还包括第二触控件,所述第二触控件能够触动所述第三阀门(22)活动,以打开或闭合所述第三阀门(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件是竖向设置的阀杆(23),所述阀杆(23)与所述第三阀门(22)连接且能够上下移动,当所述阀杆(23)向上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三阀门(22)活动以打开所述第三阀门(22),当所述阀杆(23)向下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三阀门(22)反向活动以闭合所述第三阀门(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桶本体(1)包括桶盖(11)和桶体(12),所述桶盖(11)包括盖座(111)和活动连接于所述盖座(111)的顶盖(112);
当所述顶盖(112)被闭合时,所述顶盖(112)抵持所述阀杆(23)以使得所述阀杆(23)向下移动以闭合所述第三阀门(22);当所述顶盖(112)被打开时,所述阀杆(23)向上移动以打开所述第三阀门(22)。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气分离室(2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三阀门(22)。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气分离室(21)内设置有过滤件(24)。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桶本体(1)内设置有连接通道(125),所述吸尘口(124)和所述吸气口(123)均能够通过所述连接通道(125)与所述第一通道(122)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312)安装于所述连接通道(125)内,所述第一阀门(311)安装于所述连接通道(125)外。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阀门(312)位于导通所述吸尘口(124)的位置时,所述第一阀门(311)位于所述连接通道(125)的外侧且闭合所述吸气口(123)。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6、8至12、14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垃圾桶本体(1)底部的导风件(4),所述导风件(4)与所述吸尘口(124)连通,用于通过所述吸尘口(124)将尘气导入所述第一通道(122)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4)具有位于所述垃圾桶本体(1)外的导向斜面(41),所述导向斜面(41)靠近所述垃圾桶本体(1)的一侧的高度高于所述导向斜面(41)远离所述垃圾桶本体(1)的一侧的高度。
CN202221345928.XU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垃圾桶 Active CN2181734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5928.XU CN218173431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垃圾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5928.XU CN218173431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垃圾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73431U true CN218173431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08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45928.XU Active CN218173431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垃圾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734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20360B1 (ko) 로봇 청소기, 스테이션 및 청소 시스템
KR200496043Y1 (ko) 로봇 청소기 흡진 충전 장치
TWI802911B (zh) 用於吸塵器的停靠站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07206B (zh) 电动吸尘装置
EP1929917B1 (en) Vacuum cleaner
CN109893026B (zh) 垃圾桶式吸尘器
CN113017470B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116211161A (zh) 一种垃圾回收系统
CN115811953A (zh) 吸尘器
CN109805828A (zh) 垃圾桶式吸尘器
CN218173431U (zh) 一种垃圾桶
CN215305493U (zh) 过滤件、集尘桩及清洁系统
CN114617479A (zh) 吸尘过滤组件、集尘桩及清洁系统
CN111904323B (zh) 积灰底座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总成
TWI809524B (zh) 吸塵器停靠站
CN215305519U (zh) 吸尘过滤组件、集尘桩及清洁系统
CN215305523U (zh) 吸尘风路组件、集尘桩及清洁系统
CN209953473U (zh) 清洁设备和清洁设备总成
CN101653344B (zh) 自动打开底盖的集尘桶
TW202216034A (zh) 吸塵器停靠站
CN209684499U (zh) 侧拉式垃圾桶
CN219699834U (zh) 垃圾回收系统及清洁设备
CN111498338A (zh) 垃圾桶
CN215502772U (zh) 一种集尘站及清洁系统
CN218074834U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3

Address after: 710000 3009, block D, yunhuigu, software new town, No. 156, Tiangu 8th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Shaanxi

Patentee after: Xi'an aichuangjia help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00 3-3-2, block B,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international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501, East Chang'an Street, national civil aerospace industry base, Chang'an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n mosquit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