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53473U - 清洁设备和清洁设备总成 - Google Patents
清洁设备和清洁设备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53473U CN209953473U CN201920645836.5U CN201920645836U CN209953473U CN 209953473 U CN209953473 U CN 209953473U CN 201920645836 U CN201920645836 U CN 201920645836U CN 209953473 U CN209953473 U CN 2099534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cover
- cup
- ash
- pou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4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7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1503 Joints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GQWNECFJGBQMBO-UHFFFAOYSA-N 3-ethyl-2-methyl-5-(morpholin-4-ium-4-ylmethyl)-1,5,6,7-tetrahydroindol-4-one;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O=C1C=2C(CC)=C(C)NC=2CCC1CN1CCOCC1 GQWNECFJGBQM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1700004929 A61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250 Cl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2 cl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9 fine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42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清洁设备和清洁设备总成,其中清洁设备总成包括清洁设备、积灰底座和解锁装置。清洁设备包括尘杯组件和锁定机构,尘杯组件上设有倒灰口,倒灰口上设有可开合的倒灰盖,锁定机构用于锁固倒灰盖。积灰底座用于收集尘杯组件内的灰尘,积灰底座上设有进灰口,积灰底座与清洁设备配合到位后进灰口与倒灰口相对接,解锁装置设在尘杯组件和积灰底座中的至少一个上,且用于触发锁定机构解锁以打开倒灰盖。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设备总成,当清洁设备与积灰底座配合后,进灰口和倒灰口随即完成对接,解锁装置触发锁定机构,倒灰盖被驱动自动打开倒灰口,灰尘落入积灰底座,实现自动倒灰,无需人手手动开启倒灰盖,不易弄脏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设备和清洁设备总成。
背景技术
清洁设备通常包括负压组件、尘杯组件和吸头组件,当负压组件启动后,吸头组件可以产生负压吸入环境内的灰尘,并将灰尘供送到尘杯组件内进行尘气分离,从而实现清洁。
清洁设备通常具有一定的灰尘贮存容量,当在吸入一定量的灰尘后需要进行倒灰,以保持清洁设备的清洁能力。现有技术中的清洁设备通常需要手动开盖倒灰,清灰时扬尘较大,且容易弄脏手,倒灰不便。除此之外,手动清灰效率低,清洁不够彻底,有较多灰尘残留在滤芯等部件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清洁设备总成,所述清洁设备总成的清洁设备在倒灰时可自动开启倒灰口进行倒灰,倒灰方便,清灰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出一种倒灰方便的清洁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清洁设备总成,包括: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包括尘杯组件和锁定机构,所述尘杯组件上设有倒灰口,所述倒灰口上设有可开合的倒灰盖,所述锁定机构用于锁固所述倒灰盖;积灰底座,所述积灰底座用于收集所述尘杯组件内的灰尘,所述积灰底座上设有进灰口,所述积灰底座与所述清洁设备配合到位后所述进灰口与所述倒灰口相对接;解锁装置,所述解锁装置设在所述尘杯组件和所述积灰底座中的至少一个上,且用于触发所述锁定机构解锁以打开所述倒灰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设备总成,当清洁设备与积灰底座配合后,进灰口和倒灰口随即完成对接,而此时解锁装置则触发锁定机构解锁,使得倒灰盖被驱动而自动打开倒灰口,如此贮存在尘杯组件中的灰尘则可从对接的倒灰口和进灰口中进入积灰底座,实现自动倒灰,无需人手手动开启倒灰盖,不易弄脏手。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清洁设备总成,所述尘杯组件包括杯体和杯盖组件,所述杯盖组件包括:杯盖本体,所述杯盖本体可开关地设在所述杯体上或者固设在所述杯体上,所述杯盖本体上具有所述倒灰口,所述倒灰盖设在所述杯盖本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清洁设备总成,所述锁定机构设在所述倒灰盖与所述杯盖本体之间,且用于常驱动所述倒灰盖关闭所述倒灰口。
可选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滑块、第一复位件和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常驱动所述倒灰盖朝向关闭所述倒灰口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复位件常驱动所述滑块止挡所述倒灰盖向打开所述倒灰口的方向运动。
可选的,所述倒灰盖与所述杯盖本体转动相连,所述第一复位件常驱动所述倒灰盖翻转并关闭所述倒灰口,所述滑块临近所述倒灰盖的转轴一侧,所述第二复位件连接在所述滑块的一端,所述第二复位件常驱动所述滑块止抵在所述倒灰盖的朝向所述杯体内部的一侧。
有利的,所述滑块上形成有导向面,所述解锁装置沿所述导向面伸入所述滑块和所述倒灰盖之间,使所述滑块脱离所述倒灰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清洁设备总成,所述解锁装置包括推板,所述推板临近所述进灰口设置,在所述倒灰口朝向所述进灰口对接时,所述推板推动所述倒灰盖打开所述倒灰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清洁设备总成,所述清洁设备包括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具有可正转吸尘的抽吸风轮,所述清洁设备通过所述抽吸风轮反转排尘;和/或,所述积灰底座内设有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通过抽吸所述尘杯组件吸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清洁设备,包括: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包括杯体和杯盖组件,所述杯盖组件包括:杯盖本体、倒灰盖和锁定机构,所述杯盖本体可开关地设在所述杯体上或者固设在所述杯体上,所述杯盖本体上具有倒灰口,所述倒灰盖设在所述杯盖本体上以开合所述倒灰口,所述锁定机构设在所述倒灰盖与所述杯盖本体之间,且用于常驱动所述倒灰盖关闭所述倒灰口;所述锁定机构在解锁装置的驱动下解锁,使所述倒灰盖打开所述倒灰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设备,其倒灰口上设置的倒灰盖在锁定机构的作用下,一般处于闭合状态,因此倒灰盖常常将倒灰口关闭,使得尘杯组件内可以贮存灰尘。当锁定机构在受到解锁装置驱动时,锁定机构对倒灰盖的锁定作用取消,倒灰盖随即开启,使灰尘从倒灰口中倒出。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设备,其具有可自动开启的倒灰盖结构,方便倒灰。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清洁设备,所述杯盖本体包括内盖和外盖,所述内盖配合在所述杯体上,所述内盖上设有所述倒灰口,所述内盖上环绕所述倒灰口设有凸环,所述倒灰盖配合在所述凸环上;所述外盖设在所述内盖的远离所述杯体的一侧,所述锁定机构设在所述内盖和所述外盖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清洁设备,所述杯盖本体上设有两个所述倒灰口及对应的两个所述倒灰盖,所述锁定机构对应设有两组,两组所述锁定机构设在两个所述倒灰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清洁设备总成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积灰底座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积灰底座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支撑部的爆炸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的支撑部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所示的清洁设备的立体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的清洁设备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杯盖组件自动开启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清洁设备总成1000;
积灰底座A;
进灰口A01;第一进灰口A011;第二进灰口A012;
支撑部A1;过灰腔A11;
集尘部A2;电机腔A21;过气孔A211;排气孔A212;
集尘腔A22;活动卡扣A221;集尘袋A23;卡板A231;
避让凹部A24;盖板A27;
支撑架A28;开关件A29;
抽吸装置A3;
垃圾管道A4;
解锁件A5;推板A51;
导向件A61;异形挡板A611;定位件A62;避让区A7;
清洁设备B;
尘杯组件B1;一级分离腔B101;二级分离腔B102;
杯体B11;
杯盖组件B12;
杯盖本体B121;倒灰口B1211;内盖B1212;外盖B1213;凸环B1214;
倒灰盖B122;
锁定机构B123;滑块B1231;导向斜面B12310;
第一复位件B1232;第二复位件B1233;
滤芯B13;吸气口B14;
主机组件B2;电机组件B21;抽吸风轮B22;
解锁装置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的清洁设备通常需要用户手动倒灰,劳动强度大,而且相关技术中的清洁设备为了手持轻便,储尘空间较小,用户在清洁作业时,需要多次往返清洁地点和倒灰地点,不便于使用。另外,在清理尘杯组件时,还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在打开尘杯底盖时容易脏手,又例如会有一些灰尘吸附在滤芯上,普通倒灰无法使滤芯上吸附的灰尘脱落,致使滤芯难以清洁,需要后续清洗,操作繁琐。由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积灰底座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总成,可以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设备B。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清洁设备B,包括:尘杯组件B1。如图6所示,尘杯组件B1包括杯体B11和杯盖组件B12。
结合图6和图7所示,杯盖组件B12包括:杯盖本体B121、倒灰盖B122和锁定机构B123,在一些示例中,杯盖本体B121可开关地设在杯体B11上,可开关的形式可以为扣接,也可以为卡接或插接,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形成为旋接。在另一些示例中,杯盖本体B121固设在杯体B11上,固设的形式可以为杯盖本体B121和杯体B11一体注塑成型,也可以为杯盖本体B121与杯体B11热熔连接。
如图6所示,杯盖本体B121上具有倒灰口B1211,倒灰盖B122设在杯盖本体B121上以开合倒灰口B1211。倒灰盖B122闭合倒灰口B1211时,清洁设备B可单独进行吸尘工作,杯体B11中集尘。当杯体B11中的灰尘积攒到一定量后,倒灰盖B122打开倒灰口B1211使灰尘向外排出。
锁定机构B123设在倒灰盖B122与杯盖本体B121之间,且用于常驱动倒灰盖B122关闭倒灰口B1211,锁定机构B123在解锁装置C的驱动下解锁,使倒灰盖B122打开倒灰口B1211。这里,解锁装置C可以设置在清洁设备B上,如解锁开关,当人手触碰解锁开关后,解锁开关则被触发,并驱动锁定机构B123解锁。解锁装置C也可以设置在与清洁设备B相接的积灰底座A(积灰底座A的结构如后文所述)上,当清洁设备B与积灰底座A相接时,则解锁装置C与锁定机构B123接触,锁定机构B123被触发解锁,倒灰盖B122打开倒灰口B1211。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设备B,其倒灰口B1211上设置的倒灰盖B122在锁定机构B123的作用下,一般处于闭合状态,因此倒灰盖B122常常将倒灰口B1211关闭,方便使用清洁设备B进行除尘工作,与此同时,尘杯组件B1内则逐渐集聚灰尘。
由于杯体B11具有一定的容尘量,当灰尘贮存到一定量后,需要对清洁设备B进行清灰处理时,则解锁装置C触发锁定机构B123,锁定机构B123由此被驱动,因此锁定机构B123对倒灰盖B122的锁定作用取消,倒灰盖B122随即开启,使灰尘从倒灰口B1211中倒出。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设备B,其具有可自动开启的倒灰盖B122结构,方便倒灰,且在倒灰时不会弄脏手,降低了倒灰时的劳动强度。
可以理解,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开启盖体进行清灰,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设备B清灰时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杯盖本体B121包括内盖B1212和外盖B1213,内盖B1212配合在杯体B11上,内盖B1212上设有倒灰口B1211。外盖B1213设在内盖B1212的远离杯体B11的一侧,锁定机构B123设在内盖B1212和外盖B1213之间。当设有两层盖体时,盖体之间形成一定的容纳空间来设置锁定机构B123,使锁定机构B123的设置位置较为隐蔽而无需外露,且使锁定机构B123免受倒灰时灰尘的干扰,保持其各部件工作的可靠性,以使倒灰盖B122在清洁设备B清灰过程中由锁定机构B123锁定并持续保持闭合状态。
可选的,如图7和图8所示,内盖B1212上环绕倒灰口B1211设有凸环B1214,倒灰盖B122配合在凸环B1214上。此凸环B1214的设置,一方面在倒灰盖B122打开倒灰口B1211时,有利于尘杯组件B1中所积存的灰尘顺着凸环B1214的内壁向下落,形成一定的导引作用;另一方面凸环B1214与倒灰盖B122配合,能更好密封倒灰口B1211,使倒灰盖B122的尺寸无需过大,倒灰口B1211和倒灰盖B122可设计为多个,有利于减轻单个倒灰盖B122的重量,由此锁定机构B123在锁定单个倒灰盖B122时所需要的锁定力无需过大,有利于锁定机构B123的简单化设计。
此外,凸环B1214在设计时,可以为向下凸出的结构,如此,凸环B1214形成在内盖B1212和外盖B1213之间,多个凸环B1214分隔出多个空间,部分空间可用来安装锁定机构B123,为锁定机构B123的安置提供合理的布置空间。
有利的,凸环B1214形成为由内盖B1212向外盖B1213延伸的环状结构,且凸环B1214的两端分别连接内盖B1212和外盖B1213,由此,将形成较为密闭的倒灰通道,使灰尘在倾倒的过程中顺畅不卡滞。相应的,在外盖B1213上也设计有与倒灰口B1211对应的倒灰过口,以使灰尘快速下卸。
可选的,倒灰盖B122上设有与凸环B1214配合的凹槽,当倒灰盖B122闭合在凸环B1214上时,倒灰口B1211与倒灰盖B122之间密封较好,灰尘不易漏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杯盖本体B121上设有两个倒灰口B1211及对应的两个倒灰盖B122,锁定机构B123对应设有两组,两组锁定机构B123设在两个倒灰口B1211之间。通过设置两个倒灰口B1211、两个倒灰盖B122、两组锁定机构B123使清洁设备B内不同的分离腔的灰尘可通过开启对应的倒灰口B1211而完成倒灰工作,有利于独立控制,按需控制。此外,若清洁设备B中只有一个分离腔,同一分离腔对应多个不同位置的倒灰口B1211可使清洁设备B清灰快速,减少倒灰时积存在分离腔中的灰尘死角的灰尘。
可选的,两个倒灰口B1211对称设置在杯盖本体B121上,两个锁定机构B123均设置在两个倒灰口B1211之间的区域。采用上述结构,当设置锁定机构B123时更为集中,使内部零件布局更为紧凑。
当然,在其他示例中,倒灰口B1211的个数可以不限于两个,可以为三个或更多个,这里不做具体限制。有利的,各个倒灰口B1211之间间隔布置,并相对于一点均匀布置,使多个倒灰口B1211在水平方向的投影尽可能多的覆盖分离腔的水平投影,以形成快速排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锁定机构B123包括滑块B1231、第一复位件B1232和第二复位件B1233,第一复位件B1232常驱动倒灰盖B122朝向关闭倒灰口B1211的方向运动,第二复位件B1233常驱动滑块B1231止挡倒灰盖B122向打开倒灰口B1211的方向运动。即,第一复位件B1232有效地实现倒灰盖B122的自动关闭,并利用第二复位件B1233和滑块B1231将倒灰盖B122锁死,避免倒灰口B1211自动打开,提高尘杯组件B1的储灰可靠性和密封性,保证清洁设备B可以正常使用。
这里,第一复位件B1232和第二复位件B1233的具体选材不限,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即可,如弹簧件,扭簧件,齿轮齿条组件,磁吸件等。
另外,滑块B1231的结构也不作限制,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即可,如具有导轨的滑块或具有导向面的滑块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倒灰盖B122与杯体B11转动相连,即倒灰盖B122相对杯体B11绕转轴可转动。此时,倒灰盖B122的运动形式为转动。
可选的,倒灰盖B122与杯体B11之间为平移相连,即倒灰盖B122相对于杯体B11平行移动。
倒灰盖B122与杯体B11的具体连接结构不限,只要能实现转动或平动则可。下面以倒灰盖B122与杯体B11之间为转动连接为例来说明倒灰盖B122与锁定机构B123的配合形式。
在一些示例中,倒灰盖B122与杯盖本体B121转动相连,第一复位件B1232常驱动倒灰盖B122翻转并关闭倒灰口B1211,滑块B1231临近倒灰盖B122的转轴一侧,第二复位件B1233连接在滑块B1231的一端,第二复位件B1233常驱动滑块B1231止抵在倒灰盖B122的朝向杯体B11内部的一侧。
可选的,滑块B1231上形成有导向面,解锁装置C沿导向面伸入滑块B1231和倒灰盖B122之间,使滑块B1231脱离倒灰盖B122,由此,倒灰盖B122被解锁而打开倒灰口B1211。有利的,如图8所示,导向面形成为导向斜面B12310,导向斜面B12310随着远离倒灰口B1211的方向向下延伸,即导向斜面B12310在靠近倒灰口B1211的一端更高,导向斜面B12310在远离倒灰口B1211的一端更低,靠近倒灰口B1211的一端更容易与倒灰盖B122配合实现锁止。
具体的,如图8所示,第一复位件B1232为缠绕在倒灰盖B122的转轴上的扭簧,当倒灰盖B122闭合在倒灰口B1211上时,扭簧蓄能。第二复位件B1233为套在滑块B1231一端的线圈弹簧,滑块B1231为楔形块且具有导向斜面B12310,当导向斜面B12310受到解锁装置C向上的推力时,滑块B1231水平运动,线圈弹簧则形成压缩蓄能,从而实现倒灰盖B122的释放解锁,以形成自动开启结构。当撤去解锁装置C的作用力时,滑块B1231在线圈弹簧的作用下向着倒灰口B1211的方向移动,倒灰盖B122在扭簧的作用下关闭倒灰口B1211,同时倒灰盖B122的一端止抵在滑块B1231上形成锁止。
在一些示例中,倒灰盖B122与杯体B11之间为平动连接。相应的,此时的凸环B1214上形成有过孔,使倒灰盖B122可以通过过孔移动至倒灰口B1211一侧或倒灰口B1211之间的间隔空间内,第一复位件B1232和第二复位件B1233形成为一组零件,具体为设在倒灰盖B122一端的磁性件以及配合在倒灰口B1211上的磁吸件,磁性件和磁吸件通过磁吸力,使倒灰盖B122常朝向关闭倒灰口B1211的方向移动;第二复位件B1233为设在倒灰盖B122另一端的拉簧,且当倒灰盖B122关闭倒灰口B1211时,拉簧处于拉伸状态,磁吸力大于拉簧的弹性回复力。即,在没有解锁装置C提供外在作用力克服磁吸力和拉簧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力差的情况下,倒灰盖B122始终关闭倒灰口B1211。
可选的,解锁装置C形成为电机、阻尼齿轮和阻尼齿条,其中阻尼齿轮布置在倒灰盖B122上,阻尼齿条布置在杯盖本体B121上,电机驱动阻尼齿轮相对于阻尼齿条运动。当电机开启后,阻尼齿轮带动倒灰盖B122沿着阻尼齿条的路径运动,使倒灰盖B122克服了磁性件和磁吸件的磁吸力,并在拉簧的作用下向着打开倒灰口B1211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清洁设备B包括主机组件B2,主机组件B2包括电机组件B21,电机组件B21具有可正转吸尘的抽吸风轮B22,清洁设备B可通过抽吸风轮B22反转排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清洁设备B与积灰底座A之间分离时,清洁设备B内的电机组件B21则进行正转吸尘。电机组件B21正转工作时,如图6中所示,吸气口B14中吸入灰尘并进入到清洁设备B中的尘杯组件B1中。当清洁设备B需要清灰时,则抽吸风轮B22反转排尘。
在一些实施例中,尘杯组件B1的具体构成也不限,只要能够实现尘气分离即可。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7所示,尘杯组件B1可以为旋风分离式尘杯,且包括一级分离腔B101和二级分离腔B102,一级分离腔B101气流连通在二级分离腔B102的上游,尘杯组件B1从吸气口B14(如图6中所示)吸入的脏空气可以先进入一级分离腔B101内进行初步的旋风分离,甩出大颗粒灰尘和毛发,被初步分离出的空气然后可以再进入二级分离腔B102进行再次旋风分离,以甩出细颗粒灰尘,接着流向主机组件B2,从而提高清洁效果。
可选的,如图6所示,一级分离腔B101中设有滤芯B13,以增加对灰尘和气流的初步分离效果。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设备总成1000。
如图1所示,一种清洁设备总成1000,包括:清洁设备B、积灰底座A和解锁装置C。
其中,清洁设备B包括尘杯组件B1和锁定机构B123,尘杯组件B1上设有倒灰口B1211,倒灰口B1211上设有可开合的倒灰盖B122,锁定机构B123用于锁固倒灰盖B122。积灰底座A用于收集尘杯组件B1内的灰尘,如图2和图3中所示,积灰底座A上设有进灰口A01,积灰底座A与清洁设备B配合到位后进灰口A01与倒灰口B1211相对接。即,当清洁设备B停放在积灰底座A上时,则清洁设备B上的倒灰口B1211和积灰底座A上的进灰口A01相对接,电机组件B21反转工作后,清洁设备B中的灰尘则排入到积灰底座A内。
具体地,清洁设备B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清洁设备B的结构,也有的实施例中,杯盖组件B12中取消了杯盖本体B121这一结构,倒灰盖B122设置在尘杯组件B1的一端,倒灰盖B122设在杯体B11上以开合倒灰口B1211,锁定机构B123可将倒灰盖B122直接锁固在杯体B11上。
其中,解锁装置C设在尘杯组件B1和积灰底座A中的至少一个上,且用于驱动倒灰盖B122打开倒灰口B1211。
可选的,解锁装置C为前述的设置在清洁设备B上的电机、电机、阻尼齿轮和阻尼齿条,电机连接一个启动按钮,按动启动按钮,电机转动,带动倒灰盖B122脱离端部的磁吸力。
可选的,如图4所示,解锁装置C包括推板A51,推板A51临近进灰口A01设置,在倒灰口B1211朝向进灰口A01对接时,推板A51推动倒灰盖B122打开倒灰口B1211。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推板A51可提供向上的推力,此解锁装置C配合前述的倒灰盖B122与杯盖本体B121转动相连的情况。
有利的,推板A51对称设置在进灰口A01的边沿,避免推板A51在工作时发生干涉,且便于加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对应前述的倒灰口B1211,在积灰底座A上设有相应的进灰口A01。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进灰口A01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进灰口A011和第二进灰口A012,第一进灰口A011和第二进灰口A012可以同时吸入清洁设备B内的灰尘。第一进灰口A011和第二进灰口A012分别形成在积灰底座A的顶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积灰底座A包括支撑部A1和集尘部A2,其中支撑部A1设在集尘部A2的上部,如图1所示,支撑部A1用于支撑清洁设备B,如图2所示,支撑部A1上设置有进灰口A01,如图3所示,支撑部A1内形成有过灰腔A11。支撑部A1的设置,便于停放清洁设备B,且使清洁设备B的倒灰口B1211与进灰口A01对接进行排灰操作时,无需用户手持清洁设备B,积灰底座A功能更加多样化。
可选的,过灰腔A11形成为上宽下窄的结构,且过灰腔A11的顶部分别形成进灰口A01,多个进灰口A01间隔设置,过灰腔A11的底部汇集成一个通道过灰。便于导流,而且灰尘逐渐聚集的过程中减少扬尘,也方便集灰,另一方面支撑部A1外形逐渐缩小尺寸,支撑部A1更加集约、小巧。
有利的,支撑部A1的中部形成避让区A7,用于容纳清洁设备B的附件,如地刷、推杆等。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积灰底座A可以包括导向件A61,导向件A61用于对清洁设备B导向。由此,可以利用导向件A61使清洁设备B与积灰底座A快速对准、装配到位,提高清洁设备B的倒灰口B1211与积灰底座A的进灰口A01的对接精准度,保证灰尘的顺利流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积灰底座A可以包括定位件A62,定位件A62用于对清洁设备B定位。由此,可以利用定位件A62对清洁设备B与支撑部A1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可以释放用户双手,使得用户可以将清洁设备B独自留在积灰底座A上,然后离开去做其他事情。
值得说明的是,导向件A61和定位件A62的具体结构形式不限,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即可,而且,导向件A61和定位件A62还可以为同一个部件,且该部件同时具有上述定位和导向功能。例如在图1和图2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积灰底座A上具有异形挡板A611,异形挡板A611的形状与清洁设备B上相应部位的形状相匹配,当将清洁设备B放置在积灰底座A上时,异形挡板A611可以对清洁设备B进行导向和定位。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导向件A61和定位件A62还可以分别构造为其他形状,例如导向件A61可以构造为导向柱、定位件A62可以构造为定位卡扣等,这里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解锁件A5设置在积灰底座A上,解锁件A5形成为前述的推板A51。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所示,积灰底座A还包括集尘部A2,集尘部A2内具有与过灰腔A11相连的集尘腔A22。集尘腔A22用于收集和分离从清洁设备B中倒入的灰尘。
可选的,如图2和图3所示,集尘部A2还包括:集尘袋A23,集尘袋A23可拆卸地设在集尘腔A22内。可以利用集尘袋A23收集流向集尘腔A22的灰尘,便于用户倒灰,保证集尘腔A22的清洁。此外,集尘袋A23便于拆卸、清理和更换,利于用户操作使用。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集尘袋A23的材质不限,例如可以为纸袋、网袋、布袋等,此外,集尘袋A23与集尘腔A22的连接方式不限,只要方便集尘袋A23的拆装即可,例如集尘腔A22内可以具有活动卡扣A221,集尘袋A23上可以具有卡板A231,卡板A231可以被活动卡扣A221定位,以使集尘袋A23的进口与集尘腔A22的进口连通。
有利的,电机腔A21上设置有盖板A27,盖板A27用于关闭电机腔A21,方便取放集尘袋A23。
可选的,如图3所示,集尘部A2内还具有电机腔A21,电机腔A21中设有抽吸装置A3,抽吸装置A3用于使集尘腔A22吸入清洁设备B内的灰尘。由此,当清洁设备B停放在积灰底座A上后,抽吸装置A3启动后,集尘腔A22内可以产生负压,则吸入到清洁设备B中的灰尘由进灰口A01排入到积灰底座A内。
可选的,抽吸装置A3为带有电机的风扇或者真空泵等。
可选的,电机腔A21的腔体壁上分别设有过气孔A211和排气孔A212,从而在抽吸装置A3工作时,集尘腔A22可以吸入脏空气,在集尘腔A22内分离出的干净空气可以通过过气孔A211进入到电机腔A21内,然后通过排气孔A212排出到电机腔A21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集尘部A2还可以包括设置在集尘腔A22内的支撑架A28,支撑架A28用于托起集尘袋A23,以避免集尘袋A23阻塞过气孔A211。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集尘腔A22内还可以不具有集尘袋A23,此时,集尘腔A22内可以设置有其他过滤装置,例如直接在过气孔A211处设置滤网等,以避免脏物进入电机腔A21损坏抽吸装置A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集尘部A2上对应避让区A7设有避让凹部A24,以利用避让凹部A24避让向下延伸的推杆、地刷等附件,从而无需为了避让附件特意将集尘部A2整体设置为较薄的箱体形状。由此,通过在集尘部A2上设置避让凹部A24,可以根据需要将集尘部A2设置为任意形状,从而一方面保证集尘部A2可以稳定地支撑在地面上,另一方面保证集尘部A2内具有足够容量的集尘腔A2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积灰底座A还可以包括开关件A29,开关件A29可以设置在集尘部A2或支撑部A1上,且在被触发后使抽吸装置A3开始工作,从而方便用户使用,降低积灰底座A整体成本。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还可以通过遥控、声控、重力感应控制等方式,使得抽吸装置A3根据实际情况自动开始工作,这里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积灰底座A还包括垃圾管道A4,结合图3,垃圾管道A4沿竖向延伸且连通集尘腔A22与过灰腔A11,从而过灰腔A11内的灰尘可以通过垃圾管道A4供送到集尘腔A22内。由此,通过将支撑部A1设在集尘部A2的上方,且通过沿竖向延伸的垃圾管道A4将支撑部A1和集尘部A2相连,从而既满足支撑部A1可以向集尘部A2供灰,又可以提高支撑部A1的高度,以方便用户将清洁设备B放置在支撑部A1上,无需弯腰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图5所示,支撑部A1和集尘部A2可以通过垃圾管道A4可拆卸相连。由此,可以从垃圾管道A4处将支撑部A1和集尘部A2拆分成两部分,从而方便积灰底座A的收纳、包装和运输。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垃圾管道A4的具体结构形态不限,只要能够实现支撑部A1和集尘部A2的拆卸相连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清洁设备B的类型不限,例如可以是手持式吸尘器、手持推杆式吸尘器、地拖式吸尘器等,在清洁设备B的类型确定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知晓清洁设备B的其他构成,例如当清洁设备B为手持推杆式吸尘器时,清洁设备B除了具有尘杯组件B1之外,还可以包括主机组件B2、推杆(图未示出)、地刷(图未示出)等。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设备总成1000,当清洁设备B与积灰底座A配合后,进灰口A01和倒灰口B1211随即完成对接,而此时解锁装置C则触发锁定机构B123解锁,之后驱动倒灰盖B122自动打开倒灰口B1211,如此,贮存在尘杯组件B1中的灰尘则可从对接的倒灰口B1211和进灰口A01中进入积灰底座A,实现自动倒灰,无需人手手动开启倒灰盖B122,不易弄脏手。并且,可以避免倒灰过程内的灰尘外泄、扬起等问题,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水平”、“底”、“顶”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清洁设备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包括尘杯组件和锁定机构,所述尘杯组件上设有倒灰口,所述倒灰口上设有可开合的倒灰盖,所述锁定机构用于锁固所述倒灰盖;
积灰底座,所述积灰底座用于收集所述尘杯组件内的灰尘,所述积灰底座上设有进灰口,所述积灰底座与所述清洁设备配合到位后所述进灰口与所述倒灰口相对接;
解锁装置,所述解锁装置设在所述尘杯组件和所述积灰底座中的至少一个上,且用于触发所述锁定机构解锁以打开所述倒灰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组件包括杯体和杯盖组件,所述杯盖组件包括:杯盖本体,所述杯盖本体可开关地设在所述杯体上或者固设在所述杯体上,所述杯盖本体上具有所述倒灰口,所述倒灰盖设在所述杯盖本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设在所述倒灰盖与所述杯盖本体之间,且用于常驱动所述倒灰盖关闭所述倒灰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滑块、第一复位件和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常驱动所述倒灰盖朝向关闭所述倒灰口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复位件常驱动所述滑块止挡所述倒灰盖向打开所述倒灰口的方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倒灰盖与所述杯盖本体转动相连,所述第一复位件常驱动所述倒灰盖翻转并关闭所述倒灰口,
所述滑块临近所述倒灰盖的转轴一侧,所述第二复位件连接在所述滑块的一端,所述第二复位件常驱动所述滑块止抵在所述倒灰盖的朝向所述杯体内部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设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上形成有导向面,所述解锁装置沿所述导向面伸入所述滑块和所述倒灰盖之间,使所述滑块脱离所述倒灰盖。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设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装置包括推板,所述推板临近所述进灰口设置,在所述倒灰口朝向所述进灰口对接时,所述推板推动所述倒灰盖打开所述倒灰口。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设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包括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具有可正转吸尘的抽吸风轮,所述清洁设备通过所述抽吸风轮反转排尘;和/或,
所述积灰底座内设有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通过抽吸所述尘杯组件吸尘。
9.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包括杯体和杯盖组件,所述杯盖组件包括:杯盖本体、倒灰盖和锁定机构,所述杯盖本体可开关地设在所述杯体上或者固设在所述杯体上,所述杯盖本体上具有倒灰口,所述倒灰盖设在所述杯盖本体上以开合所述倒灰口,所述锁定机构设在所述倒灰盖与所述杯盖本体之间,且用于常驱动所述倒灰盖关闭所述倒灰口;所述锁定机构在解锁装置的驱动下解锁,使所述倒灰盖打开所述倒灰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本体包括内盖和外盖,所述内盖配合在所述杯体上,所述内盖上设有所述倒灰口,所述内盖上环绕所述倒灰口设有凸环,所述倒灰盖配合在所述凸环上;所述外盖设在所述内盖的远离所述杯体的一侧,所述锁定机构设在所述内盖和所述外盖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本体上设有两个所述倒灰口及对应的两个所述倒灰盖,所述锁定机构对应设有两组,两组所述锁定机构设在两个所述倒灰口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45836.5U CN209953473U (zh) | 2019-05-07 | 2019-05-07 | 清洁设备和清洁设备总成 |
EP20802704.5A EP3964115A4 (en) | 2019-05-07 | 2020-05-06 | DUST DEPOSIT BASE AND CLEANING APPARATUS ASSEMBLY COMPRISING THE SAME |
PCT/CN2020/088820 WO2020224601A1 (zh) | 2019-05-07 | 2020-05-06 | 积灰底座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总成 |
US17/609,400 US20220218168A1 (en) | 2019-05-07 | 2020-05-06 | Dust accumulation base and cleaning apparatus assembly having sam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45836.5U CN209953473U (zh) | 2019-05-07 | 2019-05-07 | 清洁设备和清洁设备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53473U true CN209953473U (zh) | 2020-01-17 |
Family
ID=69244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645836.5U Active CN209953473U (zh) | 2019-05-07 | 2019-05-07 | 清洁设备和清洁设备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5347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224601A1 (zh) * | 2019-05-07 | 2020-11-12 |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积灰底座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总成 |
-
2019
- 2019-05-07 CN CN201920645836.5U patent/CN20995347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224601A1 (zh) * | 2019-05-07 | 2020-11-12 |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积灰底座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总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055381B2 (ja) | 掃除機のための集塵チャンバ及び吸引ヘッド | |
RU2277372C2 (ru) | Пылесборник робота-пылесоса | |
KR100516420B1 (ko) | 전기 청소기 | |
KR100377015B1 (ko) | 진공청소기의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 |
EP1629758B1 (en) | Dust collection unit for vacuum cleaner | |
EP1136028B1 (en)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 |
AU2007200171B2 (en) | Vacuum cleaner filter cleaning mechanisms | |
KR100456174B1 (ko) | 습건식 진공청소기 | |
US20060277872A1 (en) | Vacuum cleaner | |
CN111904323B (zh) | 积灰底座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总成 | |
JP4792442B2 (ja) | フィルター浄化システムを備えたフロア清掃装置 | |
EP3964115A1 (en) | Dust deposition base and cleaning apparatus assembly having same | |
CN209953473U (zh) | 清洁设备和清洁设备总成 | |
JP7117085B2 (ja) | 電気掃除装置 | |
CN210124714U (zh) | 清洁设备和清洁设备总成 | |
CN111904322B (zh) | 积灰底座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总成 | |
CN112438648A (zh) | 真空吸尘器 | |
JP4118289B2 (ja) | 集塵容器及び電気掃除機 | |
JP2004024887A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2008043792A (ja) | 電気掃除機 | |
US7665182B2 (en) | Vacuum cleaner and damper installation structure thereof | |
KR102406189B1 (ko) | 청소기 시스템 | |
JP3224651U (ja) | バキュームクリーナー及び塵煙低減装置 | |
JP2004135994A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2006061544A (ja) | 集塵容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