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60398U - 双玻组件 - Google Patents

双玻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60398U
CN218160398U CN202221211057.2U CN202221211057U CN218160398U CN 218160398 U CN218160398 U CN 218160398U CN 202221211057 U CN202221211057 U CN 202221211057U CN 218160398 U CN218160398 U CN 218160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onductive film
layer
transparent
glass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110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鲍思权
宋述远
季爱国
田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Zhaoxiang Optoelectronic High End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Yuanda Xin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Zhaoxiang Optoelectronic High End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Yuanda Xi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Zhaoxiang Optoelectronic High End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Yuanda Xin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Zhaoxiang Optoelectronic High End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110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60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60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603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玻组件,属于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该双玻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玻璃,第一封装胶膜、电池片、第二封装胶膜、电致变色模块、透明导电膜以及第二透明玻璃,其中,透明导电膜充当电致变色模块的一层透明导电层。通过引入一层透明导电膜,既有效的阻隔室外阳光中的近红外部分的能量进入室内,以及减少了室内的能量散失,起到了隔热保温的作用,同时,透明导电膜又充当电致变色模块中其中一层透明导电膜,节省了电致变色模块中其中一层透明导电层的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了整个组件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双玻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双玻组件。
背景技术
对于建筑用玻璃的需求,一般希望其具有一定隔热保温的功能,以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目前市场上实现建筑玻璃节能的主流技术是采用离线镀膜技术在玻璃表面形成单银、双银甚至三银的功能膜系,然后再将其与另外一片玻璃组合在一起形成中空结构的玻璃组件,这样既可以实现隔热保温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隔音作用。另外,也可以通过引入具有热反射及隔热功能的功能膜作为中间层,形成夹层结构的玻璃组件,其也可以赋予玻璃隔热保温的功能。
中国专利(CN114068744A)公开了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光伏组件,该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在光伏组件的夹层结构中引入一层TDD绝热保温层,以实现光伏组件的隔热保温,由于TDD绝热保温层不透光,因此不适用于建筑行业。
考虑到双玻组件中的电池片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宽度,在将双玻组件作为幕墙玻璃应用于建筑上,在炎热的夏天会出现强烈的光线照入室内,会给室内的人们带来一定困扰。因此,中国专利(CN208271922U)公开了一种幕墙双玻组件,该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将光伏发电技术与电致变色技术结合在一起,以形成一种可调节可见光透过的双玻组件。但该实用新型采用WO3作为电致变色的功能膜,成本较高,进而影响整个组件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玻组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玻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玻璃,第一封装胶膜、电池片、第二封装胶膜、电致变色模块、透明导电膜以及第二透明玻璃,其中,所述透明导电膜充当所述电致变色模块的一层透明导电层。
可选的,所述透明导电膜包括透明导电膜区域A和透明导电膜区域B,其中,所述透明导电膜区域A为与所述电池片覆盖区域对应的透明导电膜区域,所述透明导电膜区域B为与各电池片之间间隙区域对应的透明导电膜区域。
可选的,所述透明导电膜区域A与所述透明导电膜区域B相互正交。
可选的,所述电致变色模块与所述透明导电膜区域B紧密接触且所述电致变色模块的面积与所述透明导电膜区域B的面积相同。
可选的,所述透明导电膜为Low-E导电膜,方块电阻为1~5Ω/sq。
可选的,所述电致变色模块包括透明导电层、离子储存层、离子传输层以及电致变色层,其中,所述透明导电层下表层与所述离子储存层上表层紧密接触,所述离子储存层的下表层与所述离子传输层的上表层紧密接触,所述离子传输层的下表层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上表层紧密接触。
可选的,所述双玻组件还设置有金属网层,所述金属网层置于所述第二封装胶膜与所述电致变色模块之间。
可选的,所述金属网层包括透明基底层和金属网,其中,所述透明基底层的厚度为50~150um,所述金属网的方块电阻为1~5Ω/sq。
可选的,所述金属网为金属网格或金属网栅。
可选的,所述第一封装胶膜、第二封装胶膜以及所述透明基底层均为 EVA材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引入一层透明导电膜,既有效的阻隔室外阳光中的近红外部分的能量进入室内,以及减少了室内的能量散失,起到了隔热保温的作用,同时,透明导电膜又充当电致变色模块中其中一层透明导电膜,节省了电致变色模块中其中一层透明导电层的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了整个组件的生产效率,另外,通过引入一层金属网,改善了电致变色模块的变色速率以及变色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玻组件中透明导电膜分区设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玻组件中电致变色模块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玻组件中金属网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透明玻璃 12第一封装胶膜
13电池片 14第二封装胶膜
15金属网层 16电致变色模块
17透明导电膜 18第二透明玻璃
21透明导电膜区域A1 22透明导电膜区域A2
23透明导电膜区域A3 24透明导电膜区域A4
25透明导电膜区域B 31电致变色层
32离子传输层 33离子储存层
34透明导电层 41透明基底层
42金属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玻璃11,第一封装胶膜12、电池片13、第二封装胶膜14、电致变色模块16、透明导电膜17以及第二透明玻璃18,其中,所述透明导电膜17充当所述电致变色模块16的一层透明导电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双玻组件还设置有金属网层15,该金属网层15设置于第二封装胶膜14与电致变色模块16之间。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加入金属网层可改善电致变色模块的变色速率以及变色的均匀性,进而提高用户在使用该双玻组件过程中的舒适感。
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玻组件中透明导电膜分区设计结构示意图,图2中透明导电膜包括透明导电膜区域A和透明导电膜区域B25,其中,透明导电膜区域A包括透明导电膜区域A121、透明导电膜区域A222、透明导电膜区域A323以及透明导电膜区域A424。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透明导电膜区域A为与所述电池片13覆盖区域对应的透明导电膜区域,所述透明导电膜区域B25为与各电池片13之间间隙区域对应的透明导电膜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导电膜区域A121、透明导电膜区域A222、透明导电膜区域A323以及透明导电膜区域A424与电池片13的尺寸大小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导电膜17是通过采用离线镀膜技术在玻璃制备中获得。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激光刻蚀技术将透明导电膜17分成透明导电膜区域A和透明导电膜区域B25。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导电膜区域A与透明导电膜区域B25相互正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模块16与所述透明导电膜区域B25紧密接触且所述电致变色模块16的面积与所述透明导电膜区域B25的面积相同。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透明导电膜区域B25与电致变色模块16紧密接触,可作为电致变色模块16的一层透明导电层,这样节省了电致变色模块16中其中一层透明导电层的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了整个双玻组件的生产效率。
可选的,所述透明导电膜17可以为Low-E导电膜。
为了保证整个双玻组件有较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及电致变色模块16有相对较快的变色速率及变色均匀性,透明导电膜17的方块电阻越低,其反射近红外及中远红外的能力就越强,同时,其作为电致变色模块16中的其中一层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膜17的方块电阻越低,其导电性越好,在一定程度可以提高电致变色模块16的变色速率及变色均匀性;但透明导电膜17 的方块电阻越低,其易造成透明导电膜17的透过率下降,这对于电致变色模块16是不利用的,因为其降低了电致变色模块16可调节可见光透过率的控制范围,因此,将透明导电膜17的方块电阻控制在1~5Ω/sq。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导电膜17是以金属银作为功能层的透明导电膜。
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玻组件中电致变色模块截面示意图,包括透明导电膜区域B25、电致变色层31、离子传输层32、离子储存层33以及透明导电层34。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透明导电层34下表层与所述离子储存层33上表层紧密接触,所述离子储存层33的下表层与所述离子传输层32的上表层紧密接触,所述离子传输层32的下表层与所述电致变色层31的上表层紧密接触,在透明导电膜区域B25与透明导电层34之间施加电压U1即可实现电致变色层31的颜色变化,从而达到调节可见光的透过。
为了提高电致变色模块16的变色速率及改善变色均匀性,在该双玻组件引入一层金属网层15,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玻组件中金属网层结构示意图,包括透明基底层41和附着于其表面的金属网42。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引入金属网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以WO3作为无机电致变色膜时出现的变色速率较慢的问题,以及改善大面积的变色区域变色从靠近电极的位置处慢慢向中间过渡时,给用户造成变色不均匀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双玻组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金属网层15 进行定位,以保证金属网42与电致变色模块16形成紧密的接触,以及便于在金属网层15之上铺设电池片13时起到定位的作用,透明基底层41的厚度不能过厚,同时,为了保证其有一定力学强度,透明基底层41的厚度不能过薄,因此,透明基底层41的厚度优选为50um~150u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网42的方块电阻为1~5Ω/sq,透过率T>80%,材料优选为铜材料,铜材料成本较低,实用性强。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电致变色模块16变色速率受透明导电层34及离子传输层32两者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属网42的方块电阻,可以显著地提高电致变色模块16的变色速率及改善变色均匀性,但当金属网42 的方块电阻下降至一定程度后,此时电致变色模块16的变色速率受离子传输层32的影响因素占主导,因此,再继续降低金属网42的方块电阻意义不大,因此,将金属网42的方块电阻控制在1~5Ω/sq范围内。经过试验发现,在该双玻组件中引入金属网层15可有效地将变色速率提高5~10倍,同时整个区域实现均匀变色,可消除变色由电极处向中间区域过渡的现象。
可选的,金属网42为金属网格或金属网栅,优选为金属网格。这样可以保证在对电致变色模块16进行通电变色过程中,在金属网42中传输的电子可选取多个方向进行传输,从而实现变色的均匀性。
为了保证整个双玻组件内部之间有较好的粘结强度,所述第一封装胶膜 12、第二封装胶膜14以及所述透明基底层41可以为EVA材质、PVB材质以及POE材质,优选为EVA材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玻璃,第一封装胶膜、电池片、第二封装胶膜、电致变色模块、透明导电膜以及第二透明玻璃,其中,所述透明导电膜充当所述电致变色模块的一层透明导电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膜包括透明导电膜区域A和透明导电膜区域B,其中,所述透明导电膜区域A为与所述电池片覆盖区域对应的透明导电膜区域,所述透明导电膜区域B为与各电池片之间间隙区域对应的透明导电膜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膜区域A与所述透明导电膜区域B相互正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模块与所述透明导电膜区域B紧密接触且所述电致变色模块的面积与所述透明导电膜区域B的面积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膜为Low-E导电膜,方块电阻为1~5Ω/sq。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模块包括透明导电层、离子储存层、离子传输层以及电致变色层,其中,所述透明导电层下表层与所述离子储存层上表层紧密接触,所述离子储存层的下表层与所述离子传输层的上表层紧密接触,所述离子传输层的下表层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上表层紧密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玻组件还设置有金属网层,所述金属网层置于所述第二封装胶膜与所述电致变色模块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层包括透明基底层和金属网,其中,所述透明基底层的厚度为50~150um,所述金属网的方块电阻为1~5Ω/sq。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为金属网格或金属网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胶膜、第二封装胶膜以及所述透明基底层均为EVA材质。
CN202221211057.2U 2022-05-18 2022-05-18 双玻组件 Active CN218160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11057.2U CN218160398U (zh) 2022-05-18 2022-05-18 双玻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11057.2U CN218160398U (zh) 2022-05-18 2022-05-18 双玻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60398U true CN218160398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73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11057.2U Active CN218160398U (zh) 2022-05-18 2022-05-18 双玻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603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08398U (zh) 太阳能光伏真空幕墙玻璃以及一种太阳能光伏真空玻璃幕墙
JP2013532368A (ja) 太陽光制御特性を備える太陽光発電窓の組立品
AU2018101583A4 (en) Solar cell module
CN111562705A (zh)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调光窗组件
CN202205774U (zh) 光伏真空玻璃组件
KR200420311Y1 (ko) 건축외장용 일체형 복층유리 pv
CN102903792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双层复合装置
CN218160398U (zh) 双玻组件
CN206960832U (zh) 一种电致变色真空玻璃组件
CN216381063U (zh) 一种光伏发电组件及光伏发电中空玻璃
CN216015388U (zh) 一种适用于背接触电池的双面背接触组件
CN214540317U (zh)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调光窗组件
CN205959992U (zh) 一种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CN201991392U (zh) 强隔热性能的薄膜光伏中空加真空结合构件
CN114185218B (zh) 一种电致变色发电中空玻璃
CN205050850U (zh) 一种彩色光伏组件
CN101312220B (zh) 双面可吸光发电的薄膜太阳电池
CN112054080A (zh) 一种保温隔音的发电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202487590U (zh) 透明太阳能发电中空玻璃
CN102587545A (zh) 一种光伏建筑玻璃幕墙组件
CN217881534U (zh) 双玻光伏组件
CN215067649U (zh) 电致变色玻璃的驱动结构及电致变色玻璃
CN218123426U (zh) 双玻组件
CN207353267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19241038U (zh) 一种建筑节能钢化玻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