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59936U - 一种平面变压器和电源转换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面变压器和电源转换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59936U
CN218159936U CN202222565239.6U CN202222565239U CN218159936U CN 218159936 U CN218159936 U CN 218159936U CN 202222565239 U CN202222565239 U CN 202222565239U CN 218159936 U CN218159936 U CN 2181599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layer
feedback
circuit
prim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652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德湖
游碧锋
郭修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an Ao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an Ao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an Aoh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an Ao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652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599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59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599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面变压器和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复合绕组层、第二复合绕组层、第三复合绕组层、第四复合绕组层和初级绕组,第一复合绕组层、第二复合绕组层、次级绕组、第三复合绕组层和第四复合绕组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复合绕组层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第二复合绕组层包括第三绕组;第三复合绕组层包括第四绕组;第四复合绕组层包括第五绕组和第六绕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够有效抑制共模噪声的平面变压器,该平面变压器在初级次级之间没有设置屏蔽绕组,通过调整次级绕组的结构从而达到降低共模噪声的目的,减少了PCB层数,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调试时间,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平面变压器和电源转换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电源PCB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平面变压器和电源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平面变压器区别于绕线变压器,是将绕线印制在PCB上,通过层叠压合而成,最后套上磁芯,从而在减小变压器体积同时能够实现与普通绕线式变压器相同的功能。在反激电源中,平面变压器由于层间电容、绕组结构等原因也会存在共模噪声的问题。现有PCB平面变压器和普通绕线变压器类似,调整变压器共模主要是在初级与次级绕组之间增加屏蔽层,使初级绕组至屏蔽层和次级绕组至屏蔽层的共模相抵消接近0从而达到减小共模噪声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会增加PCB的层数,增加成本。
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成本较低,能够有效降低共模噪声的平面变压器和电源转换电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平面变压器,包括第一复合绕组层、第二复合绕组层、第三复合绕组层、第四复合绕组层和初级绕组,所述第一复合绕组层、第二复合绕组层、次级绕组、第三复合绕组层和第四复合绕组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所述第一复合绕组层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为第一次级绕组,所述第二绕组为次级屏蔽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
所述第二复合绕组层包括第三绕组和第一反馈绕组,所述第三绕组为初级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
所述第三复合绕组层包括第四绕组和第二反馈绕组,所述第四绕组为初级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
所述第四复合绕组层包括第五绕组和第六绕组,所述第五绕组为第二次级绕组,所述第六绕组为次级屏蔽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次级绕组为次级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第二次级绕组为次级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
进一步的,所述初级绕组包括第一绕层、第二绕层、第三绕层和第四绕层,所述第一绕层、第二绕层、第三绕层和第四绕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头设置于所述第二绕层或第三绕层。
进一步的,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二端头设置于所述第二复合绕组层或第三复合绕组层。
进一步的,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头与初级电路的电位动点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二端头与初级电路的电位静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馈绕组的第一端头与次级电路的电位动点连接,所述第一反馈绕组的第二端头与所述第二反馈绕组的第一端头连接,所述第二反馈绕组的第二端头与次级电路的电位静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馈绕组的绕制方向与所述第二反馈绕组的绕制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次级屏蔽绕组的第一端头与次级电路的电位静点连接,所述次级屏蔽绕组的第二端头悬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绕组设置于所述第一绕组的外侧,所述第六绕组设置于所述第五绕组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馈绕组设置于所述第三绕组的外侧,所述第二反馈绕组设置于所述第四绕组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够有效抑制共模噪声的平面变压器,该平面变压器在初级次级之间没有设置屏蔽绕组,通过调整次级绕组的结构从而达到降低共模噪声的目的,减少了PCB层数,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调试时间,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转换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转换电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变压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平面变压器的L1线EMI测试图;
图6为本发明的平面变压器的N线EMI测试图;
1-初级电路;2-次级电路;3-次级屏蔽绕组;4-第一反馈电路;5-第二反馈电路;
100-E片;101-I片;
211-第一绕组;212-第二绕组;221-第三绕组;222-第一反馈绕组;230-初级绕组;241-第四绕组;242-第二反馈绕组;251-第五绕组;252-第六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为了便于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首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术语。
电位静点:在电路网络中,该网络节点上的电压电位幅值在电路工作过程中保持相对恒定,没有高频的跳跃或者震荡。比如:初级侧电路整流后的滤波电容和次级侧电路整流后的滤波电容,这些电容的正极或者负极及直接与其相连接的网络节点即为电位静点。
初级电路的动点:可以指在电路拓扑的初级侧随着初级开关管的开通与关断有着电压跳变的电路节点或者网络,如初级绕组与开关管连接的节点。
次级电路的动点:可以指在电路拓扑的次级侧随着次级整流开关管(包括二极管)的开通与关断有着电压跳变得电路节点或者网络,如次级绕组与整流二极管连接的节点。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源转换电路通常包括初级电路、次级电路以及平面变压器,平面变压器设置于初级电路与次级电路之间,初级电路通常包括整流单元和初级滤波电容,次级电路通常包括滤波电容和滤波整流单元。
当初级一侧的电压Vp高于次级,次级一侧会产生负电荷Cps;当次级一侧的电压Vs高于屏蔽层电压,在次级一侧产生正电荷Csp,由于Vp*cps与Vs*Csp的方向相反,当两者电压相等时即可相互抵消。
本申请中有两种典型电路,分别如图2所示的电路结构和如图3所示的电路结构。
请参阅图2,一种电源转换电路包括初级电路、次级电路、平面变压器以及反馈输出电路。平面变压器设置于初级电路与次级电路之间,平面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Np、次级绕组Ns和反馈绕组Na,平面变压器通过初级绕组Np与初级电路连接,通过次级绕组Ns与次级电路连接,通过反馈绕组Ns与反馈输出电路连接,其中次级电路包括次级绕组Ns整流单元,反馈电路包括反馈绕组Na整流单元,所述次级绕组Ns整流单元与次级输出负极连接,所述反馈绕组Na整流单元与反馈输出负极连接,由于为反激电路,平面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绕制方向与次级绕组的绕制方向相反。
具体的,初级电路包括初级开关管QHS、初级开关管QLS、谐振电容Cr和初级检流电阻Rshunt;次级电路包括同步整流SR MOS和输出滤波电容Cout。
当初级开关管QHS导通时,初级开关管QLS截止,能量储存在初级绕组和谐振电容Cr中,次级绕组截止,当初级开关管QHS关断时,初级开关管QLS导通,次级绕组导通,能量经过同步整流SR MOS、输出滤波电容Cout输出至负载。
请参阅图3,一种电源转换电路,包括初级电路1、平面变压器、次级电路2、次级屏蔽绕组3、第一反馈电路4和第二反馈电路5,平面变压器设置在初级电路1与次级电路2之间,平面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Np、次级绕组Ns、第一反馈绕组T1D和第二反馈绕组T1E,平面变压器通过初级绕组Np与初级电路1连接,通过次级绕组Ns与次级电路2连接,通过第一反馈绕组T1D与第一反馈电路4连接,通过第二反馈绕组T1E与第二反馈电路5连接,次级屏蔽绕组3连接与次级电路2的静点。次级电路2包括次级绕组Ns整流单元,反馈电路包括反馈绕组Na整流单元,所述次级绕组Ns整流单元与次级输出正极连接,所述反馈绕组Na整流单元与反馈输出正极连接,由于为反激电路,平面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绕制方向与次级绕组的绕制方向相反。
请参阅图4,一种平面变压器200,包括第一复合绕组层、第二复合绕组层、第三复合绕组层、第四复合绕组层和初级绕组,所述第一复合绕组层、第二复合绕组层、次级绕组、第三复合绕组层和第四复合绕组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平面变压器还包括磁芯,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磁芯为EI型磁芯,其中I片101设置于底部,E片100设置于顶部,且气隙远离电路板1.5mm以上,磁芯的E片100的绕线柱上可以设置有多层电路板构成的所述第一复合绕组层、第二复合绕组层、第三复合绕组层、第四复合绕组层和初级绕组;
根据电路板的幅宽,可以调整初级绕组的圈数和线宽,使平面变压器可用在6层板、8层板或10层板上。
另外,可通过调整电路板的线宽或增加磁芯的方式进行拓展功率,使平面变压器适用于45-200w的反激或混合反激拓扑结构电路。
具体的,所述第一复合绕组层包括第一绕组211和第二绕组212,所述第一绕组211为第一次级绕组,所述第二绕组212为次级屏蔽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所述第二绕组设置于所述第一绕组的外侧。
所述第二复合绕组层包括第三绕组221,所述第三绕组221为初级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
所述第三复合绕组层包括第四绕组241,所述第四绕组241为初级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
所述第四复合绕组层包括第五绕组251和第六绕组252,所述第五绕组251为第二次级绕组,所述第六绕组252为次级屏蔽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所述第六绕组设置于所述第五绕组的外侧。
次级绕组的电压可根据第一绕组211和第五绕组251的圈数确定电压的输出。
另外,可根据需要将第一绕组211和第五绕组251设置为串联关系或并联关系。
当第一绕组211和第五绕组251为串联关系时,所述第一次级绕组为次级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第二次级绕组为次级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
所述初级绕组包括第一绕层、第二绕层、第三绕层和第四绕层,所述第一绕层、第二绕层、第三绕层和第四绕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头设置于所述第二绕层或第三绕层。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二端头设置于所述第二复合绕组层或第三复合绕组层。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头与初级电路的电位动点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二端头与初级电路的电位静点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头设置于所述第二绕层,依次经过第三绕层、第一绕层、第四绕层、第二复合绕组层和设置于第三复合绕组层的初级绕组的第二端头连接。
由于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头与初级电路的电位动点连接,将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头设置在初级绕组的第二绕层可以使电压变化大的层远离次级绕组所在的电路层,有效降低初级与次级之间的干扰。
由于第二复合绕组层和第三复合绕组层均为电压静止点,将初级绕组的最后两圈设置在第二复合绕组层和第三复合绕组层,可以起到屏蔽作用,而且由于电压相对较低,与次级感应电场较小,能够显著降低共模干扰。
所述第二复合绕组层还设有第一反馈绕组222,所述第一反馈绕组222设置于所述第三绕组221的外侧;所述第三复合绕组层还设有第二反馈绕组242,所述第二反馈绕组242设置于所述第四绕组241的外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中的外侧均为远离磁芯的绕线柱的一侧。
所述第一反馈绕组222的第一端头与次级电路的电位动点连接,所述第一反馈绕组222的第二端头与所述第二反馈绕组242的第一端头连接,所述第二反馈绕组242的第二端头与次级电路的电位静点连接。
可通过反馈绕组提供额外电压供应,例如为主控芯片等小功率器件供电,根据主控芯片需要的供电电压确定反馈绕组的圈数,其中,反馈绕组圈数=(供电电压*次级绕组圈数)/输出电压。
为了抵消共模电流,所述第一反馈绕组222的绕制方向与所述第二反馈绕组242的绕制方向相反。
所述次级屏蔽绕组的第一端头与次级电路的电位静点连接,所述次级屏蔽绕组的第二端头悬空。
次级屏蔽绕组可调节初级、次级之间的结电容,使之相互抵消。
本实施例中,初级绕组、第一反馈绕组222和第二反馈绕组242根据相位绕制,可按顺时针方向绕制,也可按逆时针方向绕制。
可根据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的共模电流调节次级屏蔽绕组的圈数与长度.从而实现更好的共模噪音抑制效果。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够有效抑制共模噪声的平面变压器,该平面变压器在初级次级之间没有设置屏蔽绕组,通过调整次级绕组的结构从而达到降低共模噪声的目的,减少了PCB层数,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调试时间,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价值。
实验例
次级屏蔽绕组的长度与共模值的关系如表1所示:
Figure BDA0003867717830000081
Figure BDA0003867717830000091
表1
因此当次级屏蔽绕组的圈数为1.5圈时,共模抑制最佳,同时传导最优测试结果大于6dB。
请参阅图5和图6,图5为当输出电压为230V,负载为满载20V6A@120W输出时,平面变压器的L1线的EMI测试的波形图;
图6为当输出电压为230V,负载为满载20V6A@120W输出时,平面变压器的N线的EMI测试的波形图。
L1线和N线的EMI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Figure BDA0003867717830000092
表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平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复合绕组层、第二复合绕组层、第三复合绕组层、第四复合绕组层和初级绕组,所述第一复合绕组层、第二复合绕组层、次级绕组、第三复合绕组层和第四复合绕组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所述第一复合绕组层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为第一次级绕组,所述第二绕组为次级屏蔽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
所述第二复合绕组层包括第三绕组和第一反馈绕组,所述第三绕组为初级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
所述第三复合绕组层包括第四绕组和第二反馈绕组,所述第四绕组为初级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
所述第四复合绕组层包括第五绕组和第六绕组,所述第五绕组为第二次级绕组,所述第六绕组为次级屏蔽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为次级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第二次级绕组为次级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绕组包括第一绕层、第二绕层、第三绕层和第四绕层,所述第一绕层、第二绕层、第三绕层和第四绕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头设置于所述第二绕层或第三绕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二端头设置于所述第二复合绕组层或第三复合绕组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头与初级电路的电位动点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二端头与初级电路的电位静点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绕组的第一端头与次级电路的电位动点连接,所述第一反馈绕组的第二端头与所述第二反馈绕组的第一端头连接,所述第二反馈绕组的第二端头与次级电路的电位静点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绕组的绕制方向与所述第二反馈绕组的绕制方向相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屏蔽绕组的第一端头与次级电路的电位静点连接,所述次级屏蔽绕组的第二端头悬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绕组设置于所述第一绕组的外侧,所述第六绕组设置于所述第五绕组的外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绕组设置于所述第三绕组的外侧,所述第二反馈绕组设置于所述第四绕组的外侧。
11.一种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平面变压器,还包括初级电路、次级电路和反馈电路,所述次级电路包括次级绕组整流单元,所述次级绕组整流单元与次级输出正极连接;所述反馈电路包括反馈绕组整流单元,所述反馈绕组整流单元与反馈输出正极连接,所述平面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绕制方向与次级绕组的绕制方向相反。
12.一种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平面变压器,还包括初级电路、次级电路和反馈电路,所述次级电路包括次级绕组整流单元,所述次级绕组整流单元与次级输出负极连接;所述反馈电路包括反馈绕组整流单元,所述反馈绕组整流单元与反馈输出负极连接,所述平面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绕制方向与次级绕组的绕制方向相反。
CN202222565239.6U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平面变压器和电源转换电路 Active CN218159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5239.6U CN218159936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平面变压器和电源转换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5239.6U CN218159936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平面变压器和电源转换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59936U true CN218159936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65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65239.6U Active CN218159936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平面变压器和电源转换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599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17559B2 (en) Multiphase coupled and integrated inductors with printed circuit board (PBC) windings for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FC) converters
EP3979277A1 (en) Planar transformer,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and adapter
EP2600512B1 (en) Resonant conversion circuit
US20220223333A1 (en) Planar transformer, power converter and circuit board
US11664146B2 (en) Three-phase transformer assembly and power module
JPH11265831A (ja) シートトランス
CN104079187A (zh) 电源供应装置
CN110970210A (zh) 变压器
Park et al.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n integrated magnetics planar transformer for high power density LLC resonant converter
CN114710058A (zh) 适用于双向谐振变换器的谐振电感与变压器磁芯集成方法
CN218159936U (zh) 一种平面变压器和电源转换电路
CN211907191U (zh) 一种基于原边分数匝的变压器和电源
CN211788553U (zh) 一种平面变压器及电源转换器
CN115458300A (zh) 一种平面变压器和电源转换电路
CN217769886U (zh) 一种磁集成组件、谐振变换器和电源
JP3823322B2 (ja) 分布定数構造
TW202213402A (zh) 平板繞組變壓器
WO2020079964A1 (ja) 二次電池、電池パック及び電力システム
JP2000348941A (ja) 積層型インダクタ
JPH04111196U (ja) 高周波x線発生器
JP2000341951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2011152019A (ja) 電源装置
US6653822B2 (en) Circuit for converting AC voltage into DC voltage
JP3698206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20240162833A1 (en) Power supply unit and dc conversion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