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54742U - 液封箱以及蓄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封箱以及蓄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54742U
CN218154742U CN202222326137.9U CN202222326137U CN218154742U CN 218154742 U CN218154742 U CN 218154742U CN 202222326137 U CN202222326137 U CN 202222326137U CN 218154742 U CN218154742 U CN 218154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opening
liquid
box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261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敬超
张凤东
唐梦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techwi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techwi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techwi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techwi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261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54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54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54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封箱以及蓄能装置,其中液封箱包括:箱体,具有箱壁以及由箱壁围合形成的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密封液,箱壁包括沿自身高度方向相对的箱体顶部和箱体底部以及设置于箱体顶部和箱体底部之间的箱体侧壁;液封管,设置于箱体,液封管具有相连通的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位于容纳腔内,第二开口穿过箱壁并位于容纳腔外;第一溢流管,设置于箱体,第一溢流管具有相连通的第三开口以及第四开口,第三开口位于容纳腔内,第四开口穿过箱壁并位于容纳腔外;其中,在高度方向上,第一开口低于第三开口,以使得第一开口能够浸没于密封液。本公开提供的液封箱结构简单可靠、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液封箱以及蓄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蓄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封箱以及蓄能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型空调系统常设置有蓄能装置,通过储存在罐体中的低温流体进行蓄冷和放冷,以错开用电高峰期,从而平衡电网、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蓄能装置罐体中的流体自身的清洁度以及质量,蓄能装置中通常还设置有液封系统,用于将蓄能流体与外界的空气环境相互隔绝,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气体溶入流体中造成污染。但现有的蓄能装置中常用的氮封系统存在价格高、操作复杂、易泄露且需要频繁更换的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可靠,能够降低使用以及维护成本的液封系统以及相应的蓄能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封箱以及蓄能装置,其结构简单。可靠,且使用便捷,成本较低。
第一方面,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液封箱,包括:箱体,具有箱壁以及由箱壁围合形成的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密封液,箱壁包括沿自身高度方向相对的箱体顶部和箱体底部以及设置于箱体顶部和箱体底部之间的箱体侧壁;液封管,穿过箱体设置,液封管具有相连通的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位于容纳腔内,第二开口穿过箱壁并位于容纳腔外;第一溢流管,穿过箱体设置,第一溢流管具有相连通的第三开口以及第四开口,第三开口位于容纳腔内,第四开口穿过箱壁并位于容纳腔外;其中,在高度方向上,第一开口低于第三开口设置,以使得第一开口能够浸没于密封液。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液封管穿过箱体顶部并沿高度方向延伸,第一溢流管穿过箱体侧壁设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液封箱还包括排液管,排液管设置在箱体底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第一补液管,第一补液管的一端开口位于容纳腔内,另一端开口位于容纳腔外且穿过箱体侧壁与箱体顶部中的至少一者,在高度方向上,第一补液管位于箱体内部的一端开口高于第三开口。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补液管位于箱体内部的一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浮球阀,第一浮球阀包括浮于密封液上方的浮球以及由浮球控制的阀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液封管以及第一溢流管与箱体均为焊接连接。
第二方面,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蓄能装置,包括:罐体,具有罐体壁以及由罐体壁围合形成的中空腔,罐体壁包括沿自身高度方向相对的罐体顶部和罐体底部以及设置于罐体顶部和罐体底部之间的罐体侧壁;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液封箱,通过第二溢流管与罐体连接;第二溢流管,沿高度方向延伸,第二溢流管的一端开口与液封管连通,且另一端开口穿过罐体侧壁位于中空腔内。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蓄能装置还包括分别靠近罐体顶部以及罐体底部设置的两个布水器组件。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蓄能装置还包括第二补液管,第二补液管的一端开口位于中空腔内,且另一端开口穿过罐体顶部位于中空腔外。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二补液管位于罐体内部的一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二浮球阀。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罐体还包括安全阀,安全阀设置于罐体顶部,用于保持中空腔内的压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封箱,应用于蓄能装置,该液封箱具有用于承装密封液的箱体,同时设置有分别贯穿箱体的箱壁设置的液封管和溢流管,并且液封管位于箱体内部的一端低于溢流管位于箱体内部的一端设置,由此能够在设置密封液时将液封管的该端开口浸没于液面下,并将溢流管的该端开口保持在页面上,由此对液封管位于箱体内部的一端形成液封,防止与液封管相连接的另一端接触外界空气环境,提供可靠的液封效果,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封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封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蓄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蓄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00-液封箱;200-蓄能装置;
10-箱体;20-液封管;30-第一溢流管;40-排液管;50-第一补液管;60-罐体;70-第二溢流管;80-布水器组件;90-第二补液管;
11-箱壁;12-容纳腔;13-密封液;21-第一开口;22-第二开口;31-第三开口;32-第四开口;51-第一浮球阀;61-罐体壁;62-中空腔;63-安全阀;91-第二浮球阀;
111-箱体顶部;112-箱体底部;113-箱体侧壁;511-浮球;512-阀门;611-罐体顶部;612-罐体侧壁;613-罐体底部;
X-高度方向,Y-水平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公开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公开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公开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公开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公开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公开的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中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公开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现有的大型空调系统中,为了平衡电网、节约用电成本,通常会在系统中接入水蓄能装置,利用水较大的比热容进行蓄热或蓄冷,即在用电低谷时间段制备热水/冷水并储存起来,以备在用电高峰期进行制热/制冷使用。基于此,蓄能装置中通常存储有较大量用于蓄热/蓄冷的液体,为了保证液体的质量和洁净度、避免空气中的杂质溶于液体中,蓄能装置的存储容器通常设置有密封装置,以将容器中的液体与外界空气环境隔离开来。
在此基础上,发明人发现,现有的蓄能装置组件中采用的通常是氮封装置,但氮封装置自身存在操作复杂、成本高、需要频繁更换等问题,且氮封装置自身以及氮封装置与容器之间的连接管路、阀门等易发生泄漏,可靠性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封箱以及相应采用该液封箱的蓄能装置,其中的液封箱具有围合形成容纳腔的箱体,以及分别贯穿箱体、连接箱体内外设置的液封管和第一溢流管,其中液封管位于箱体内部的第一开口在高度方向上设置在低于第一溢流管位于箱体内部的第三开口,此时在箱体内部设置密封液,并使得液面位于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之间,就能够对液封管形成可靠的液封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以下的实施例仅以液封箱应用于液体蓄能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液封箱的应用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还可以用于其他需要对管路进行液封的结构中,并对其进行保护。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下面结合图1至图4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封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封箱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方面,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液封箱100,包括:箱体10、液封管20以及第一溢流管30,其中箱体10具有箱壁11以及由箱壁11围合形成的容纳腔12,容纳腔12用于容纳密封液13,箱壁11包括沿自身高度方向X相对的箱体顶部111和箱体底部112以及设置于箱体顶部111和箱体底部112之间的箱体侧壁113;液封管20穿过箱体10设置,液封管20具有相连通的第一开口21以及第二开口22,第一开口21位于容纳腔内,第二开口22穿过箱壁并位于容纳腔12外;第一溢流管30也穿过箱体10设置,第一溢流管30具有相连通的第三开口31以及第四开口32,第三开口31位于容纳腔12内,第四开口32穿过箱壁11并位于容纳腔12外;其中,在高度方向X上,第一开口21低于第三开口31设置,以使得第一开口21能够浸没于密封液。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封箱100,该液封箱100主要包括箱体10、液封管20以及第一溢流管30,本公开附图以及以下实施例以箱体10内部具有长方体的空腔且液封管20、第一溢流管30均为圆管为例进行说明,但应理解,本公开并不限于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液封箱100中包括箱体10,该箱体10又包括箱壁11以及由箱壁11围合形成的容纳腔12,其中容纳腔12可以为除了与相应的管路相连接的部位之外的区域均密封设置的容器,从而能够在容纳腔12中承装密封液,以对液封管20伸入容纳腔12的一端进行达成液封效果。该密封液可以为水或者其它能够应用于液封的材料。根据设置位置,箱壁11可以划分为沿高度方向X相对设置的箱体顶部111、箱体底部112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箱体侧壁113,贯穿箱壁11设置的管路可以根据所需要达成的功能选择连接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液封管20在自身延伸方向上相对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21以及第二开口22,并且液封管20贯穿箱壁11设置,即第一开口21位于容纳腔12中,第二开口22位于容纳腔12之外,且第一开口21与第二开口22相连通。在使用液封箱100的过程中,液封管20用于与待形成液封的管路或容器相连通,通过将第一开口21保持在浸没于密封液13的液面下来形成稳定可靠的液封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溢流管30用于限制容纳腔12中密封液的液面高度,使其保持在一定高度下。第一溢流管30在自身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开口31以及第四开口32,其中第三开口31位于容纳腔12内部,第一溢流管30贯穿箱壁11设置并使得第四开口32位于容纳腔12外。在液封箱100的高度方向X上,第三开口31高于第一开口21设置,在液封箱100的正常工作过程中,密封液13的液面高度应介于第一开口21与第三开口31之间,即第一开口21浸没于密封液13中,第三开口31暴露于密封液13之外。
在补充密封液13或者因连接的待液封装置的扰动等导致密封液13的液面上升时,没过第三开口31的部分密封液13会自第一溢流管30溢出,从而将容纳腔12内部的液面高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液封管20穿过箱体顶部111并沿高度方向X延伸,第一溢流管30穿过箱体侧壁113。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液封管20可以穿过箱体顶部111并使得第一开口21朝下设置,以便于形成更可靠的液体密封;第一溢流管30可以穿过箱体侧壁113并使得第三开口31朝上设置,以便于顺利地将液面超过一定高度刻度的密封液13自该处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液封管20位于容纳腔12内部的部分管路可以为全部沿高度方向X延伸,以节省所需的管路长度,且便于安装。相对应地,为了便于确定溢流高度,第一溢流管30的第三开口31可以朝向上方,同时第一溢流管30可以穿过箱体10的箱体侧壁113设置,因此,第一溢流管30位于容纳腔12内部的部分管路可以存在拐折,此时,管路拐折的部分可以通过弯曲的转接管相连接,并沿高度方向X或者与高度方向X相垂直的水平方向Y延伸,使得拐折处两侧的管路垂直设置,以便于定位和安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液封箱100还包括排液管40,排液管40设置在箱体底部112。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液封箱100还可以包括排液管40,用于在检验或维修等情况下将容纳腔12内部的密封液13排空,此时排液管40可以设置于箱体底部112,或者,也可以设置于箱体侧壁113与箱体底部112相邻的底端。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排液效率,液封箱100中的排液管40可以具有较大的直径。同时,为了保证能够将容纳腔12中的密封液13排空,排液管40与容纳腔12相连通的一端开口可以与箱体底部112的表面平齐,使得排液管40不具有相对于箱壁11向容纳腔12内部凸出的部分。相对应地,箱体底部112可以为平整底面,或者,箱体底部112可以为以排液管40的接口为中心,形成倾斜程度较小的漏斗形底面,以便于将残余密封液13集中排出,本公开对此不作特定的限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补液管50,第一补液管50的一端开口位于容纳腔12内,另一端开口位于容纳腔12外且穿过箱体侧壁113与箱体顶部111中的至少一者,在高度方向X上,第一补液管50位于箱体10内部的一端开口高于第三开口31。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液封箱100还可以包括第一补液管50,第一补液管50设置于箱体顶部111或者与箱体顶部111相邻的部分箱体侧壁113处,第一补液管50用于向箱体10内部补充密封液13,即第一补液管50位于箱体10之外的一端可以相应地与供液管相连通。第一补液管50位于箱体10内部的一端开口在高度方向X上可以位于比第三开口31更高或相同的位置,以便于灵活调整密封液13的液面高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补液管50位于箱体10内部的一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浮球阀51,第一浮球阀51包括浮于密封液上方的浮球511以及由浮球控制的阀门512。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补液管50可以在位于箱体10内部的一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浮球阀51,并通过第一浮球阀51自动控制箱体10内部的液面高度。具体地,第一浮球阀51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浮球511和阀门512,同时阀门512与第一补液管50位于箱体10内部的一端开口转动连接,能够通过转动在开启以及关闭状态下相互转换。
其中,浮球511为能够漂浮在密封液13的液面上的浮漂,也即浮球511的位置随着密封液13的液面高度为不断变化,浮球511的位置变化带动阀门512绕第一补液管50的端部转动。当密封液13的液面高度未达到预设高度时,浮球511的位置较低,带动阀门512转动开口,第一补液管50向容纳腔12内部输送密封液13,使得箱体10内部的液面逐渐升高,浮球511的高度也随之上升,带动阀门512逐渐转动至关闭,当液面、也即浮球511达到预设高度时,阀门512完全关闭,补液停止,使得箱体10内部的液面高度保持在预设位置。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机构自动地调节箱体10中密封液13的储液量,调整灵活且能够节省人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液封管20以及第一溢流管30与箱体10均为焊接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液封箱100至少包括箱体10以及贯穿箱体10设置的液封管20和第一溢流管30,这两条管路与箱体10之间均可以为采用焊接连接,且可以采用满焊的焊接方式,使得连接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避免在管路与箱体10的连接处发生渗漏或出现与外界空气环境的接触,以在保证良好的液封效果的同时保持内部环境的清洁度。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图3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蓄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蓄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第二方面,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蓄能装置200,包括:罐体60以及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液封箱100,罐体60具有罐体壁61以及由罐体壁61围合形成的中空腔62,罐体壁61包括沿自身高度方向X相对的罐体顶部611和罐体底部613以及设置于罐体顶部611和罐体底部613之间的罐体侧壁612;液封箱100通过第二溢流管70与罐体连接;第二溢流管70,沿高度方向X延伸,第二溢流管70的一端开口与液封管20连通,且另一端开口穿过罐体侧壁612位于中空腔62内。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蓄能装置200,其中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液封箱100以及罐体60,液封箱100与罐体60通过第二溢流管70相连接,即第二溢流管70的一端开口伸入罐体60内部,相对的另一端开口与液封管20相连接。其中罐体60可以为圆柱形罐体,并将液封箱100设置于罐体60侧方,此时罐体60与液封箱100可以设置于同一平台上,或者,承托前述两个组件的平台可以具有一定的高低差,本公开对此不做特定的限定。
在蓄能装置200的工作过程中,第二溢流管70所达成的功能与第一溢流管30相类似,即将中空腔62内部的液面高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将超过预设高度的液体通过第二溢流管70输送至液封箱100中,能够避免液面超过预设高度。第二溢流管70位于罐体60内部的一端开口可以朝向罐体顶部611的方向设置,以便于更清晰地限定液面的最大高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溢流管70需要与液封箱100的液封管20相连通,因此,在液封箱100位于罐体60的侧方时,第二溢流管70可以与罐体60的外侧壁连接固定并沿高度方向X延伸,以使得管路更加稳固、可靠。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蓄能装置200还包括分别靠近罐体顶部611以及罐体底部613设置的两个布水器组件80。
为了提高进、出水的稳定性,减小对罐体60内部液体斜温层的扰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蓄能装置200还可以包括两个布水器组件80,这两个布水器组件80分别设置于靠近罐体顶部611和罐体底部613的位置,且两者相背设置,以适应在蓄能/放能的过程中进、出水口不同的情况,为蓄能装置200的工作过程提供稳定、可靠的进、出水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布水器组件80中可以包括布水器和相应的布水管、进出水管等,其中布水管可以沿高度方向X延伸并与布水器的中心孔相连通,在将布水管与沿水平方向Y延伸的进出水管相连通,即可穿过罐体侧壁612与罐体60以外的供水系统相连通,实现蓄能装置200的进、出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蓄能装置200还包括第二补液管90,第二补液管90的一端开口位于中空腔62内,且另一端开口穿过罐体顶部611位于中空腔62外。
与液封箱100的进水设置相类似地,蓄能装置200的罐体60还可以设置有第二补液管90,第二补液管90贯穿罐体壁61并连通罐体60内外,且第二补液管90位于中空腔62之外的一端可以与进水管相连接,以向中空腔62内部补充液体,调整罐体60内的液面高度。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二补液管90可以设置于罐体顶部611,或者,也可以设置于罐体侧壁612与罐体顶部611相邻的一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补液管90位于罐体60内部的一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二浮球阀91。
与第一补液管50以及第一浮球阀51的设置位置以及功能相类似地,第二补液管90同样可以连接设置有第二浮球阀91,通过浮在中空腔62内液体的液面处的浮球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使得补液过程在液面达到预设高度时自动停止,以在不使用人工监测、调节手段的前提下保证罐体60内部的蓄液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结构简单可靠,且能够节省人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罐体60还包括安全阀63,安全阀63设置于罐体顶部611,用于保持中空腔62内的压强。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罐体60通过第二溢流管70与液封管20相连接,内部形成的中空腔62则用于容纳蓄能液体,由于连接液封箱100后罐体60内部成为了相对封闭的环境,而罐体60内部的液面收到扰动,可能产生上升或下降,导致中空腔62内部的压力随之增大或减小,因此需要设置能够调节中空腔62中的压强的结构,以避免产生安全隐患。
可以理解的是,安全阀63可以设定一定的压强阈值,并根据罐体60内部的压强与阈值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进行相应的泄压或补水处理,该压力的正向阈值可以为980Pa,该压力的负向阈值可以为-295kPa,或者根据所需的工作环境自行选择,本公开对此不作特定的限定
在罐体60内的液面因扰动等原因上升,使得罐体60内部压力上升,但并未超过前述阈值时,罐体60内部的蓄能液体可以从第二溢流管70向外溢出,以减少中空腔62中的液体量,在液面降低至第二溢流管70位于中空腔62中的一端下方后,即可将内部压力调整回落至正常范围内。此时,自第二溢流管70中溢出的液体经由液封管20流至液封箱100的容纳腔12中,并保持液封管20的第一开口21处于密封液13的液面下,维持良好的液封效果。
在罐体60内的液面因扰动等原因大幅度上升,使得罐体60内的压力超过前述阈值时,安全阀63就能够随之启动向外泄压,平衡中空腔62内部的压力,以保障罐体60整体的结构安全性。在此过程中,罐体60内部大幅度增多的液体同样会大量由第二溢流管70溢出,由液封管20流至容纳腔12,容纳腔12内部的液面随之上升,最终经由第一溢流管30排出。第一溢流管30的第三开口31高于液封管20的第一开口21,因此能够保证可靠的液封效果。
在罐体60内的液面因扰动等原因下降,使得罐体60内部压力下降,但并未超过负向阈值时,可以通过布水器组件80或者第二补液管90向罐体60内部补充液体,并通过与第二溢流管70的配合将液面保持在靠近罐体顶部611设置的布水器组件80与第二溢流管70位于中空腔62内部的一端之间,此时液封箱100中容纳腔12内部的密封液向液封管20内部抽吸,可以相应地通过第一补液管50补充密封液,以保持液封箱100内部的液面高度,保证液封管20的第一开口21浸没在液面以下,维持液封效果。
在罐体60内的液面因扰动等原因大幅度下降,使得罐体60内部压力大幅下降至超过负向阈值时,安全阀63随之启动并向内部补气,平衡罐内压力,保证罐体60整体的结构安全性。与上一情况相类似地,此时液封箱中的密封液向液封管20以及第二溢流管70的内部抽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罐体60内部的负压情况,从而起到辅助安全阀63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蓄能装置200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安全阀63与液封箱100相配合,能够在不同的内压情况下保障蓄能装置2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在此过程中同样能够保持良好的液封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溢流管70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100mm,且第二溢流管70的直径与液封管20的直径相同。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蓄能装置200中的液封管20与第二溢流管70可以均为圆管,并且两者可以具有相同且较大的直径,该直径可以大于或等于1000mm。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液封管20与第二溢流管70相互连接设置,将二者设置为具有相同直径的圆管能够使这两处管路便于加工以及安装,同时,将二者设置为具有较大的直径,能够使管路内部具有较大的容积,从而能够在如前所述的负压状态下使得向罐体60内部吸入的密封液尽量停留在液封管20和第二溢流管70的内部,最大程度地避免密封液流入罐体60内部,保证中空腔62内部液体的洁净度,同时保障蓄能效果。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液封箱(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0),具有箱壁(11)以及由所述箱壁(11)围合形成的容纳腔(12),所述容纳腔(12)用于容纳密封液(13),所述箱壁(11)包括沿自身高度方向(X)相对的箱体顶部(111)和箱体底部(112)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顶部(111)和所述箱体底部(112)之间的箱体侧壁(113);
液封管(20),穿过所述箱体(10)设置,所述液封管(20)具有相连通的第一开口(21)以及第二开口(22),所述第一开口(21)位于所述容纳腔(12)内,所述第二开口(22)穿过所述箱壁(11)并位于所述容纳腔(12)外;
第一溢流管(30),穿过所述箱体(10)设置,所述第一溢流管(30)具有相连通的第三开口(31)以及第四开口(32),所述第三开口(31)位于所述容纳腔(12)内,所述第四开口(32)穿过所述箱壁(11)并位于所述容纳腔(12)外;
其中,在所述高度方向(X)上,所述第一开口(21)低于所述第三开口(31)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开口(21)能够浸没于所述密封液(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封箱(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封管(20)穿过所述箱体顶部(111)并沿所述高度方向(X)延伸,所述第一溢流管(30)穿过所述箱体侧壁(113)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封箱(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封箱(100)还包括排液管(40),所述排液管(40)设置在所述箱体底部(1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封箱(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补液管(50),所述第一补液管(50)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容纳腔(12)内,另一端开口位于所述容纳腔(12)外且穿过所述箱体侧壁(113)与所述箱体顶部(111)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高度方向(X)上,所述第一补液管(50)位于所述箱体(10)内部的一端开口高于所述第三开口(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封箱(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液管(50)位于所述箱体(10)内部的一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浮球阀(51),所述第一浮球阀(51)包括浮于所述密封液(13)上方的浮球(511)以及由所述浮球(511)控制的阀门(5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封箱(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封管(20)以及所述第一溢流管(30)与所述箱体(10)均为焊接连接。
7.一种蓄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60),具有罐体壁(61)以及由所述罐体壁(61)围合形成的中空腔(62),所述罐体壁(61)包括沿自身高度方向(X)相对的罐体顶部(611)和罐体底部(613)以及设置于所述罐体顶部(611)和所述罐体底部(613)之间的罐体侧壁(612);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封箱(100),通过第二溢流管(70)与所述罐体(60)连接;
所述第二溢流管(70),沿所述高度方向(X)延伸,所述第二溢流管(70)的一端开口与所述液封管(20)连通,且另一端开口穿过所述罐体侧壁(612)位于所述中空腔(62)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装置(200)还包括分别靠近所述罐体顶部(611)以及所述罐体底部(613)设置的两个布水器组件(8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装置(200)还包括第二补液管(90),所述第二补液管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中空腔(62)内,且另一端开口穿过所述罐体顶部(611)位于所述中空腔(62)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蓄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液管(90)位于所述罐体(60)内部的一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二浮球阀(91)。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60)还包括安全阀(63),所述安全阀(63)设置于所述罐体顶部(611),用于保持所述中空腔(62)内的压强。
CN202222326137.9U 2022-08-31 2022-08-31 液封箱以及蓄能装置 Active CN218154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6137.9U CN218154742U (zh) 2022-08-31 2022-08-31 液封箱以及蓄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6137.9U CN218154742U (zh) 2022-08-31 2022-08-31 液封箱以及蓄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54742U true CN218154742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58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26137.9U Active CN218154742U (zh) 2022-08-31 2022-08-31 液封箱以及蓄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547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154742U (zh) 液封箱以及蓄能装置
CN220119663U (zh) 一种冷却循环装置
CN207454290U (zh) 一种离心泵引水罐
CN215892631U (zh) 一种电极加湿器自动排水降温装置
CN212007401U (zh) 一种熔炼炉水箱监测装置
CN212109611U (zh) 一种高效节能机房用冷却塔
CN212455712U (zh) 一种自封式止水阀
CN212758697U (zh) 一种稀土硅胶蓄电池实验用恒温水槽
CN218160551U (zh) 电池集中充电恒温水浴循环系统
CN220152998U (zh) 集气与排气组件及冷水机组
CN216389452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用冷却液加注结构及燃料电池系统
CN220287110U (zh) 一种冬季自动排水空压机储气罐
CN214742009U (zh) 一种带有制冷装置的泵站
CN217031755U (zh) 风机机组变流器水冷系统高位水箱
CN213020485U (zh) 一种特殊温控条件下的冷却系统
CN117109243A (zh) 一种循环水设备智能化无人值守系统及其方法
CN219201036U (zh) 一种温控型混凝土真空保水仪
CN215719546U (zh) 一种液下泵综合装置
CN214032223U (zh) 具有排气装置的压延辊
CN212299352U (zh) 一种空气能热泵闭式补水系统
CN215446813U (zh) 用于空调冷冻系统的定压补水真空排气装置
CN214687558U (zh) 一种调温机
CN217866112U (zh) 一种多重校准物料罐
CN210621822U (zh) 抽水系统
CN217504054U (zh) 一种中央空调机组用自动气液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