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54501U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54501U
CN218154501U CN202222351527.1U CN202222351527U CN218154501U CN 218154501 U CN218154501 U CN 218154501U CN 202222351527 U CN202222351527 U CN 202222351527U CN 218154501 U CN218154501 U CN 218154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way valve
outdoor heat
branch
condition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515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庆辉
宁明辉
王振
黄曙良
侯志辉
杨伟茂
刘昕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515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54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54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54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液管,其配置为将室外机连接于室内机;第一室外换热器,其第一端连通所述液管,第二端经由第一四通阀的第一支路连通气液分离器;或者其第二端经由第一四通阀的第二支路连通压缩机,第一端连通所述液管;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其第一端连通所述液管,第二端经由第二四通阀的第一支路连通气液分离器;或者其第二端经由第二四通阀的第二支路连通压缩机,第一端连通所述液管;除霜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支路或者第二四通阀的第二支路导通。本申请可以确保除霜时,室内温度得到维持,不影响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VRF(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Volume)空调系统,即变制冷剂流量系统,从系统结构角度类似于分体式空调器,采用一台室外机对应一组室内机。从控制技术角度,采用变频控制方式,按室内机开启的数量控制室外机内压缩机的转速,进行制冷剂流量的控制。与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相比,VRF空调系统具有使用灵活、易于安装、管理维修简便的优点。VRF空调系统更容易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使用要求,占用建筑空间比较小,相对更为节能。VRF空调系统已在商场、办公楼、别墅、医院住宅等建筑物中广泛应用。
在制热季度由于室外环境温度低、湿度大、室外换热器出现结霜,导致换热性能下降,室内制热效果变差。如果系统不及时除霜,将导致系统无法继续制热运转。目前绝大多数的VRF空调系统都采用逆向除霜,即转为制冷运转。这种方法导致室内制热运转停止,温度减低、室内温度波动,会导致用户舒适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液管、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液管配置为将室外机连接于室内机;第一室外换热器可工作在两种状态,第一种为其第一端连通所述液管,第二端经由第一四通阀的第一支路连通气液分离器,第二种为其第二端经由第一四通阀的第二支路连通压缩机,第一端连通所述液管;第二室外换热器也可工作在两种状态,第一种为其第一端连通所述液管,第二端经由第二四通阀的第一支路连通气液分离器,第二种为其第二端经由第二四通阀的第二支路连通压缩机,第一端连通所述液管;除霜时,第一四通阀的第二支路或者第二四通阀的第二支路导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气管,气管配置为将室外机连接于室内机;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阀元件;第一阀元件通过配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四通阀和所述气管之间。第一阀元件与第一四通阀配合,所述第一阀元件导通时,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液管,第二端经由第一四通阀的第一支路连通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经由第一四通阀的第三支路连通所述气管;所述第一阀元件关断时,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经由第一四通阀的第二支路连通压缩机,第一端连通所述液管;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四支路和所述气管之间的管路关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元件,第一节流元件通过配管连接于所述液管与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之间。第一节流元件与第一阀元件配合,所述第一阀元件关断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导通并保持最大开度。
在参数采样方面,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分液器支管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分液器支管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液管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阀元件靠近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的一侧,采样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的温度以用于进步确定除霜或者退出除霜的时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和第一四通阀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阀元件,第二阀元件通过配管连接于所述第二四通阀和所述气管之间;第二阀元件与第二四通阀配合,所述第二阀元件导通时,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液管,第二端经由第二四通阀的第一支路连通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经由第二四通阀的第三支路连通所述气管;所述第二阀元件关断时,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经由第二四通阀的第二支路连通压缩机,第二端连通所述液管;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四支路和所述气管之间的管路关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通过配管连接于所述液管和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之间。第二节流元件与第二阀元件配合,所述第二阀元件关断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导通并保持最大开度。
在参数采样方面,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分液器支管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分液器支管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液管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阀元件靠近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的一侧,采样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的温度以用于进步确定除霜或者退出除霜的时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与第二四通阀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的第一端连接压缩机的排出侧,第二端经由单向阀分别连接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第三端经由过滤器连接气液分离器;其中,所述第三端位于油分离器的底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旁通电磁阀,所述旁通电磁阀通过配管连接于所述油分离器的第二端和压缩机的吸入侧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上述配置,除霜时有一路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进入室内换热器,气体制冷剂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空气加热,有另一路高温高压的气体进入其中的一台室外热交换器融化霜层,使得室内温度可以提高或者保持,确保空调系统的使用体验。无需除霜时,两路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均进入室内换热器,使得室内温度满足制热需求。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空调系统的原理示意框图;
图2示出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示意图;
图3示出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示意图;
图4示出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示意图;
图5示出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元件的动作示意图;
图6示出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元件和第一节流元件的动作示意图;
图7示出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阀元件的动作示意图;
图8示出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阀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的动作示意图;
图9示出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元件和第二阀元件的动作示意图;
图10示出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示意图;
图11示出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示意图;
图12示出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示意图;
图13示出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框图;
图14示出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框图;
图15示出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和实施方式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
本申请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或同类的对象或实体,而不必然意味着限定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除非另外注明。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用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但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件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所有组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
针对在制热季度由于室外环境温度低、湿度大、室外换热器出现结霜,导致换热性能下降,室内制热效果变差;而现有VRF空调系统采用逆向除霜,即转为制冷运转,导致室内制热运转停止、温度减低,室内温度波动,导致用户舒适度降低的问题,设计并提供一种空调系统。
图1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系统1的制冷剂回路的一种示意图。空调系统1采用压缩式制冷循环,具备压缩机10、冷凝器12(高温热源)、节流元件14和蒸发器16(低温热源)四大主要部件组成制冷剂回路,在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按照顺序依序经由压缩机10、冷凝器12、节流元件14和蒸发器16进行循环。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的制冷制热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0,压缩机10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12。冷凝器12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以电子膨胀阀为例的节流元件14使在冷凝器12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16蒸发在电子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10。蒸发器16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系统1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系统1的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10、室外换热器和室外风机的部分,空调系统1的室内机是指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的部分,并且节流元件14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者室外机中。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12或蒸发器16。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12时,空调系统1执行制热模式,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16时,空调系统1执行制冷模式。
其中,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转换作为冷凝器12或蒸发器16的方式,一般采用四通阀,此部分的内容将在下文中予以进一步介绍。
空调系统1的制冷运行工作原理是:压缩机10工作使室内换热器(在室内机中,此时为蒸发器16)内处于超低压状态,室内换热器内的液态制冷剂迅速蒸发吸收热量,室内风机吹出的风经过室内换热器盘管降温后变为冷风吹到室内,蒸发汽化后的制冷剂经压缩机10加压后,在室外换热器(在室外机中,此时为冷凝器12)中的高压环境下凝结为液态,释放出热量,通过室外风机,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如此循环就达到了制冷效果。
空调系统1的制热运行工作原理是: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10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12),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制冷剂经节流元件14减压,进入室外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16),蒸发汽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变得更冷),成为气态制冷剂,再次进入压缩机10开始下一个循环。
空调系统1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配置为贮存从蒸发器16流出的液态制冷剂,气液分离器通过配管连接在蒸发器16与压缩机10的吸入侧之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1可以包括多个室内机。多个室内机与室外机匹配工作,例如以“一拖多”的形式工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1可以包括多台室外机。每一台室外机可以单独工作,也可以构造成按组工作的形式,例如两台室外机为一组、四台室外机为一组等等。每一台或者每一组室外机配套设置与其对应的室内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一台室外机中可设置一台压缩机10或多台压缩机10,通过变频装置向工作状态的压缩机10供给交流电。当变频装置的输出频率发生变化时,压缩机10的转速发生变化,实现不同的空调能力。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室内机可以采用独立的送风结构,例如采用壁挂式送风结构、落地式送风结构、风管式送风结构、或者内嵌于天花板中的送风结构等等。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室内机匹配对应设置有线控器,线控器固定安装于空调房间的墙壁上。线控器上设置有供输入设定温度、运转模式的操作界面以及显示空调房间实时温度、空调系统1运行状态的显示界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室内机匹配对应设置有遥控器,遥控器与室内机通信连接,遥控器上设置有供输入设定温度、运转模式的按键,以及显示空调房间实时温度、空调系统1运行状态的显示界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室内机匹配对应设置有移动控制终端,移动控制终端与室内机通信连接,移动控制终端具有应用界面,可以通过应用界面输入设定温度、运转模式并显示空调房间实时温度或者运行状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移动控制终端可以是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室外机中设置有室外机主板。室外机主板优选设置有内部控制器。内部控制器构造为驱动变频装置工作,接收、处理各种传感器的采样信号以及实现必要的通信功能,驱动室外风机动作,驱动节流元件14动作、驱动四通阀在不同工作位切换等等。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部控制器包括存储单元、处理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等电性元器件。
其中,存储单元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单元配置为存储与室外机至少一个元器件相关联的指令或数据,例如存储应用程序。示例性的,应用程序可以为通过控制压缩机10和四通阀使空调系统1制热运行或制冷运行。
处理器可以是专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PU)等。处理器可以访问存储单元以执行在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指令以实现相关功能。
输入/输出端口可以是串行通信接口。
通信接口可以是支持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的软件接口。
室外机主板上通常还集成有开关电源电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部控制器可以与云控制平台通信连接。
室内机中设置有室内机主板,室内机主板优选设置有室内控制器。室内控制器构造为驱动室内风机工作、在显示面板上显示各项参数、人机交互、接收、处理各种传感器的采样信号以及实现必要的通信功能。
室内控制器也包括存储单元、处理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等电性元器件。
存储单元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单元配置为存储与室内单元至少一个元器件相关联的制冷或数据,例如存储应用程序。示例性的,应用程序可以为通过室内风机的不同转速的档位调节空调房间的温度。
处理器可以是专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PU)等。处理器可以访问存储单元以执行在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指令以实现相关功能。
输入/输出接口可以是串行通信接口,例如与室温传感器、管温传感器等连接以接收传感器的采样信号,或者与指示灯、蜂鸣器、步进电机等元器件连接输出控制信号。步进电机可以是导风板的驱动部件。
通信接口可以是支持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的软件接口,例如WiFi、蓝牙等。
室内机主板上通常也设置有电源电路,以提供12V和5V电压。
室外机主板上的内部控制器和室内机主板上的内部控制器通信连接。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2至图4,对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进行说明。
图2是空调系统第一种状态下室外机18部分的制冷剂循环示意图,图3是空调系统第二种状态下室外机18部分的制冷剂循环示意图,图4是空调系统第三种状态下室外机18部分的制冷剂循环示意图。这三种制冷剂循环均在制热模式下形成。室内机部分的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循环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在图2至图4的示例中,室外机18为一台,但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台数的结构。
在图2至图4的示例中,室外换热器由成组并联设置的第一室外换热器22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4实现,与第一室外换热器22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4匹配的,还包括成组设置的第一四通阀26和第二四通阀28。除此之外,室外机18中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30和压缩机10。
在图2至图4的示例中,压缩机10为一台。
室外机18通过供制冷剂流动的液管20连接至室内机。在制热运行的过程中,流入到室内换热器中的气体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凝结,成为高压二相制冷剂或者高压过冷制冷剂,经过液管20向室外机18输送。
第一室外换热器22可以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连接在制冷剂回路中,第一种为: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一端22-1连通液管20,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二端22-2经由第一四通阀26的第一支路26-1连通气液分离器30。此种状态下,第一四通阀26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例如通电状态)。第二种为: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二端22-2经由第一四通阀26的第二支路26-2连通压缩机10,第一端连通液管20。此种状态下,第一四通阀26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例如断电状态)。
第二室外换热器24也可以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连接在制冷剂回路中,第一种为: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一端24-1连通液管20,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二端24-2经由第二四通阀28的第一支路28-1连通气液分离器30。此种状态下,第二四通阀28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例如通电状态)。第二种为: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二端24-2经由第二四通阀28的第二支路28-2连通压缩机10,第一端连通液管20。此种状态下,第二四通阀28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例如断电状态)。
室外机18除霜时,第一四通阀26的第二支路26-2或者第二四通阀28的第二支路28-2导通,即择一导通。
当第一四通阀26的第二支路26-2导通时,第一四通阀26处于断电状态,第二四通阀28处于通电状态,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10压缩,成为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气体(如图2中箭头A1所示)分为两个支路,一路(如图2中箭头B1所示)进入室内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或者保持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制冷剂减压后返回到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一端24-1。另一路(如图2中箭头C1所示)经过第一四通阀26导通的第二支路26-2进入第一室外换热器22,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融化第一室外换热器22表面的霜层,液体制冷剂流动至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一端24-1,汇流减压后进入第二室外换热器24中,蒸发汽化吸热,成为气体,并自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二端24-2流出,进一步经过第二四通阀28的第一支路28-1连通气液分离器30,经过气液分离器30分离的气体制冷剂返回压缩机10的吸入侧。
当第二四通阀28的第二支路28-2导通时,第二四通阀28处于断电状态,第一四通阀26处于通电状态,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10压缩,成为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气体(如图3中箭头A2所示)分为两个支路,一路(如图2中箭头B2所示)进入室内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或者保持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制冷剂减压后返回到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一端22-1。另一路(如图2中箭头C2所示)经过第二四通阀28导通的第二支路28-2进入第二室外换热器24,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融化第二室外换热器24表面的霜层,液体制冷剂流动至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一端22-1,汇流减压后进入第一室外换热器22中,蒸发汽化吸热,成为气体,并自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二端22-2流出,进一步经过第一四通阀26的第一支路26-1连通气液分离器30,经过气液分离器30分离的气体制冷剂返回压缩机10的吸入侧。
第一四通阀26的第一支路26-1和第二四通阀28的第一支路28-1可以同时导通,即第一四通阀26和第二四通阀28同时处于通电状态(但不会同时处于断电状态)。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10压缩,成为高温高压气体(如图4中箭头A3所示),高温高压气体分为两个支路,一路(如图4中箭头B3所示)经过第一四通阀26进入室内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另一路(如图4中箭头C3所示)经过第二四通阀28进入室内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室内换热器流出的液体制冷剂流入液管20,经减压后分别返回到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一端22-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一端24-1,分别蒸发汽化吸热,成为气体,并分别自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二端22-2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二端24-2流出,进一步经过第一四通阀26的第一支路26-1连通气液分离器30,第二四通阀28的第一支路28-1连通气液分离器30,经过气液分离器30分离的气体制冷剂返回压缩机10的吸入侧。
通过上述配置,除霜时有一路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进入室内换热器,气体制冷剂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空气加热,有另一路高温高压的气体进入其中的一台室外热交换器融化霜层,使得室内温度可以提高或者保持,确保空调系统的使用体验。无需除霜时,两路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均进入室内换热器,使得室内温度满足制热需求。
如图5所示,室内机(未图示)和室外机18的另外一侧通过气管32连接。制热运转中,被压缩机10压缩了的高温高压气体经气管32向室内机输送。气管32与第一四通阀26之间通过配管连接设置有第一阀元件34,第一阀元件34可以是电磁阀或者电子膨胀阀。第一阀元件34导通时,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一端22-1连通液管20,第二端22-2经由第一四通阀26的第一支路26-1连通气液分离器30,压缩机10经由第一四通阀26的第三支路26-3连通气管32,第一四通阀26处于通电状态。如图5所示,第一阀元件34关断时,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二端22-2经由第一四通阀26的第二支路26-2连通压缩机10,第一端22-1连通液管20,第一四通阀26的第四支路26-4和气管32之间的管路关断,不会有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一阀元件34进入气管32,确保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阀26导通的第二支路进入第一室外换热器22,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有效融化第一室外换热器22表面的霜层。
制冷剂回路中设置有两个节流元件,如图6所示,其中第一节流元件38通过配管连接于液管20与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一端22-1之间。第一室外换热器22除霜时,第一阀元件34关断,第一节流元件38导通并保持最大开度。
融化第一室外换热器22表面的霜层后的液体制冷剂,经过保持最大开度的第一节流元件38流动至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一端24-1,汇流减压后进入第二室外换热器24中。蒸发汽化吸热,成为气体,并自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二端24-2流出,进一步经过第二四通阀28的第一支路28-1连通气液分离器30,经过气液分离器30分离的气体制冷剂返回压缩机10的吸入侧。
与之对应的,气管32与第二四通阀28之间通过配管连接设置有第二阀元件36,第二阀元件36可以是电磁阀或者电子膨胀阀。第二阀元件36导通时,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一端24-1连通液管20,第二端经由第二四通阀28的第一支路28-1连通气液分离器30,压缩机10经由第二四通阀28的第三支路28-3连通气管32。第二四通阀28处于通电状态。如图7所示,第二阀元件36关断时,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二端24-2经由第二四通阀28的第二支路28-2连通压缩机10,第一端24-1连通液管20,第二四通阀28的第四支路28-4和气管32之间的管路关断,不会有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二阀元件36进入气管32,确保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过第二四通阀28导通的第二支路进入第二室外换热器24,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有效融化第二室外换热器24表面的霜层。
如图8所示,第二节流元件40通过配管连接于液管20与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一端24-1之间。第二室外换热器24除霜时,第二阀元件36关断时,第二节流元件40导通并保持最大开度。
融化第二室外换热器24表面的霜层后的液体制冷剂,经过保持最大开度的第二节流元件40流动至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一端24-1,汇流减压后进入第二室外换热器24中。蒸发汽化吸热,成为气体,并自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二端24-2流出,进一步经过第二四通阀28的第一支路28-1连通气液分离器30,经过气液分离器30分离的气体制冷剂返回压缩机10的吸入侧。
第一节流元件38导通并保持最大开度时,第二节流元件40工作在节流状态。第二节流元件40导通并保持在最大开度时,第一节流元件38工作在节流状态。
如图9所示,第一阀元件34和第二阀元件36均导通时,第一节流元件38和第二节流元件40均工作在节流状态。第一节流元件38和第二节流元件40的开度可以根据第一室外换热器22、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排气过热度以及压缩机10的排气过热度设置。根据排气过热度计算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所公开的算法,在此不再对算法进行重复介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节流元件38和第二节流元件40均为电子膨胀阀。
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参数检测方面,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分液器支管温度传感器42,第一分液器支管温度传感器42设置于液管20与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一端22-1之间且位于第一阀元件34靠近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一端22-1的一侧。第一分液器支管温度传感器42用于检测第一室外换热器22第一端处制冷剂的温度。
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一端22-1处制冷剂的温度可以用于确定进入除霜的时机,例如当空调系统的制热运行的累计时间达到第一设定时间时,在满足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一端22-1处制冷剂的温度低于第一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进入除霜运行。空调系统的制热运行的累计时间是否达到第一设定时间,以及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一端22-1处制冷剂的温度是否低于第一设定温度均可以采用比较器电路实现,例如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的比较器电路。第一设定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一一对应并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第一设定时间也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一端22-1处制冷剂的温度可以用于确定退出除霜的时机,例如当空调系统的除霜运行的累计时间达到第二设定时间时,在满足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一端22-1处制冷剂的温度高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退出除霜运行。空调系统的除霜运行的累计时间是否达到第二设定时间,以及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一端22-1处制冷剂的温度是否高于第二设定温度均可以采用比较器电路实现,例如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的比较器电路。第二设定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一一对应并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第二设定时间也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6,第一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6设置于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二端22-2和第一四通阀26之间且靠近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二端22-2设置,其可以用于计算排气过热度。
与之对应的,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分液器支管温度传感器44,第二分液器支管温度传感器44设置于液管20与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一端24-1之间且位于第二阀元件36靠近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一端24-1的一侧。第二分液器支管温度传感器44用于检测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一端24-1处制冷剂的温度。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一端24-1处制冷剂的温度可以用于确定进入除霜的时机,例如当空调系统的制热运行的累计时间达到设定时间时,在满足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一端24-1处制冷剂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进入除霜运行。空调系统的制热运行的累计时间是否达到设定时间,以及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一端24-1处制冷剂的温度是否低于设定温度均可以采用比较器电路实现,例如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的比较器电路。设定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一一对应并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中,设定时间也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一端24-1处制冷剂的温度可以用于确定退出除霜的时机,例如当空调系统的除霜运行的累计时间达到第二设定时间时,在满足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一端24-1处制冷剂的温度高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退出除霜运行。空调系统的除霜运行的累计时间是否达到第二设定时间,以及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一端24-1处制冷剂的温度是否高于第二设定温度均可以采用比较器电路实现,例如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的比较器电路。第二设定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一一对应并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第二设定时间也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8,第二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8设置于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二端24-2和第二四通阀28之间且靠近第二室外换热器24的第二端24-2设置,其可以用于计算排气过热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还包括油分离器50,油分离器50的第一端连接压缩机10的排出侧、第二端经由单向阀52分别连接第一四通阀26和第二四通阀28,第三端经由过滤器54连接气液分离器30;其中,所述第三端位于油分离器50的底部。油分离器50将压缩机10排出的高压蒸汽中的润滑油进行分离,以保证装置安全高效地运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还包括旁通电磁阀56,旁通电磁阀56通过配管连接于所述油分离器50的第二端和压缩机10的吸入侧之间。旁通电磁阀56在保护工况下导通,将压缩机10排出侧排出的制冷剂一部分直接返回到压缩机10低压侧,保证空调系统的正常工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压缩机10吸入侧的低压压力传感器58以及设置于压缩机10排出侧的高压压力传感器66,以及设置于压缩机10排出侧的高压压力开关,以根据实际压力对压缩机10进行保护控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液管20上的液侧截止阀62和设置在气管32上的气侧截止阀64。
如图13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四通阀26、第一阀元件34和第一节流元件38均由控制单元68驱动。控制单元68通过配置为输出状态的输入\输出端口分别连接第一四通阀26、第一阀元件34和第一节流元件38,通过配置为输入状态的输入\输出端口分别连接第一分液器支管温度传感器42和第一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6,以根据采样的温度参数生成驱动信号驱动第一四通阀26、第一阀元件34和第一节流元件38。控制单元68可以由室外机中的内部控制器实现。
如图14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四通阀28、第二阀元件36和第二节流元件40均由控制单元68驱动。控制单元68通过配置为输出状态的输入\输出端口分别连接第二四通阀28、第二阀元件36和第二节流元件40,通过配置为输入状态的输入\输出端口分别连接第二分液器支管温度传感器44和第二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8,以根据采样的温度参数生成驱动信号驱动第二四通阀28、第二阀元件36和第二节流元件40。控制单元68可以由室外机中的内部控制器实现。
如图15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与控制单元68输入端连接的传感器包括第一分液器支管温度传感器42、第一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6、第二分液器支管温度传感器44、第二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48、高压压力传感器66、低压压力传感器58,控制单元68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四通阀26、第一阀元件34、第一节流元件38、第二四通阀28、第二阀元件36、第二节流元件40、旁通电磁阀56、气侧截止阀64、液侧截止阀62,实现制热、除霜和保护驱动。控制单元68可以由室外机中的内部控制器实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空调系统,包括:
液管,其配置为将室外机连接于室内机;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室外换热器,其第一端连通所述液管,第二端经由第一四通阀的第一支路连通气液分离器;或者其第二端经由第一四通阀的第二支路连通压缩机,第一端连通所述液管;和
第二室外换热器,其第一端连通所述液管,第二端经由第二四通阀的第一支路连通气液分离器;或者其第二端经由第二四通阀的第二支路连通压缩机,第一端连通所述液管;
除霜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支路或者第二四通阀的第二支路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管,其配置为将室外机连接于室内机;
第一阀元件,所述第一阀元件通过配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四通阀和所述气管之间;
所述第一阀元件导通时,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液管,第二端经由第一四通阀的第一支路连通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经由第一四通阀的第三支路连通所述气管;
所述第一阀元件关断时,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经由第一四通阀的第二支路连通压缩机,第一端连通所述液管;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四支路和所述气管之间的管路关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通过配管连接于所述液管与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之间;
所述第一阀元件关断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导通并保持最大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分液器支管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分液器支管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液管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阀元件靠近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和第一四通阀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阀元件,所述第二阀元件通过配管连接于所述第二四通阀和气管之间;
所述第二阀元件导通时,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液管,第二端经由第二四通阀的第一支路连通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经由第二四通阀的第三支路连通所述气管;
所述第二阀元件关断时,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经由第二四通阀的第二支路连通压缩机,第二端连通所述液管;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四支路和所述气管之间的管路关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通过配管连接于所述液管和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之间;
所述第二阀元件关断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导通并保持最大开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分液器支管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分液器支管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液管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阀元件靠近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与第二四通阀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的第一端连接压缩机的排出侧,第二端经由单向阀分别连接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第三端经由过滤器连接气液分离器;其中,所述第三端位于油分离器的底部;和
旁通电磁阀,所述旁通电磁阀通过配管连接于所述油分离器的第二端和压缩机的吸入侧之间。
CN202222351527.1U 2022-09-05 2022-09-05 空调系统 Active CN218154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51527.1U CN218154501U (zh) 2022-09-05 2022-09-05 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51527.1U CN218154501U (zh) 2022-09-05 2022-09-05 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54501U true CN218154501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59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51527.1U Active CN218154501U (zh) 2022-09-05 2022-09-05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545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39175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heat source unit with other unit start up control
US9791193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9945330B (zh) 能连续制热的制冷系统及化霜控制方法
JP2004044921A (ja) 冷凍装置
US7578137B2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indoor and outdoor units and control system therefor
EP2863152B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WO1998045651A1 (fr) Systeme de refrigeration/climatisation
MXPA02006289A (es) Sistema de acondicionamiento de aire del tipo bomba termica de gas, multiform.
AU2006258762A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AU2014387521B2 (en) Heat source side unit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O2004005811A1 (ja) 冷凍装置
US9874383B2 (en) Air conditioner
EP2584285A1 (en) Refrigerating air-conditioning device
JPH09119736A (ja) 多室型冷暖房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KR101045451B1 (ko) 멀티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4080529B (zh) 冷冻装置
CN218154501U (zh) 空调系统
JP3598997B2 (ja) 冷凍装置
JP2760500B2 (ja) 多室型冷暖房装置
CN218269335U (zh) 空调系统
CN114251718A (zh) 制冷制热换气用一拖多空调机
CN109237645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21035981U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JPH0252964A (ja) 多室形冷凍回路
JP7485995B1 (ja) 熱源ユニットおよび冷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