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49502U - 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49502U CN218149502U CN202222346863.7U CN202222346863U CN218149502U CN 218149502 U CN218149502 U CN 218149502U CN 202222346863 U CN202222346863 U CN 202222346863U CN 218149502 U CN218149502 U CN 2181495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ll
- flooding
- air
- air inlet
- ai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建筑通风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包括:进风防淹井、进风井、出风防淹井、出风井,进风防淹井的顶部开有进风防淹井井口通至地面,进风井的底部连通至待通风的地下建筑,出风防淹井的顶部开有出风防淹井井口通至地面,出风井的底部连通至待通风的地下建筑,进风防淹井的井壁与进风井的井壁通过进风口连通,出风防淹井的井壁与出风井的井壁通过出风口连通;进风防淹井、出风防淹井的井底均设有积水坑与抽水泵;通过进风防淹井与进风井并列、出风防淹井与出风井并列的方式,使得雨水与通风实现风雨分离,因而保证了即实现防止雨水倒灌同时又满足景观地面要求风口不能过高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建筑通风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
背景技术
当前,传统形式的地下建筑通风系统室外进风、排风口的设置要求为进、排风口距离室外地坪的高度差不宜小于2m,当进风口设在绿化地带时,不宜小于1m。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住宅项目中,凸出地面的进排风竖井要求:凸出地面的进、排风井高度一般要求至少在1m以上,以免产生雨水倒灌问题。
然而当风口设置在绿化带或者城市公园之类的景观地面时,部分工程又要求风口不高于20cm(因为20cm相当于道牙石的高度),而风口顶部高过地面20cm以内又无法满足城市防涝水位线要求,进而导致地面雨水或积水进入地下建筑带来地下建筑水流倒灌的隐患。
因此,防止雨水倒灌与景观地面要求风口不高于地面20cm成为一个互相矛盾却又需要共存的急需解决的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包括:进风防淹井、进风井、出风防淹井、出风井,进风防淹井的顶部开有竖直向上的进风防淹井井口通至地面,进风井的顶部封盖,进风井的底部连通至待通风的地下建筑,出风防淹井的顶部开有竖直向上的出风防淹井井口通至地面,出风井的顶部封盖,出风井的底部连通至待通风的地下建筑;
进风防淹井的井壁与进风井的井壁通过进风口连通,出风防淹井的井壁与出风井的井壁通过出风口连通;进风防淹井、出风防淹井的井底均设有积水坑,积水坑内设有抽水泵的进水口,抽水泵的排水口连通至外部排水设施;进排风时,地面上的新风依序经过:进风防淹井井口、进风防淹井、进风口、进风井后自进风井底部进入地下建筑;排风时,地下建筑内的旧风依序经过:出风井、出风口、出风防淹井、出风防淹井井口排出地面;而当下雨时,积水坑内产生积水后,抽水泵将坑内积水排出地面,保证了风雨分离,实现了防止雨水倒灌与景观地面要求共存的需求。
优选的,地面上,进风防淹井井口外围的地表、出风防淹井井口外围的地表均环绕有截水明沟,截水明沟的底部连通至外部排水设施;截水明沟用于在下雨时将地面的积水隔离在进风防淹井井口与出风防淹井井口之外,防止雨水倒灌,保证积水坑内只产生自然降水而不发生地面雨水积水倒灌,保证了大雨暴雨时抽水泵能够及时的将坑内积水排出地面,保证了地下建筑的安全。
更优的,所述截水明沟的沟面上盖设有格栅状的明沟盖板;明沟盖板防止地面行人误入受到伤害。
优选的,所述进风防淹井井口、出风防淹井井口上均盖设有格栅状的承重盖板,承重盖板防止地面行人误入受到伤害。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内均设有格栅板,格栅板的过滤面分别横截过滤整个进风的风道和出风的风道;格栅板用于过滤风中杂物进入地下建筑内。
优选的,所述积水坑的坑底与坑壁均设有内防水层,内防水层有效防止积水渗入对进排风井及地下建筑造成损伤。
优选的,所述积水坑与井壁的交接处设有排水找坡层,排水找坡层延径向向内设有逐步降低的坡度。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出风口均设有外低内高的坡度;外低内高防止飘雨沿进风口、出风口进入地下建筑内,同时,当进风口、出风口有飘雨聚集时,沿坡度回流至积水坑内。
优选的,所述进风防淹井、进风井、出风防淹井、出风井的外壁均设有耐根穿刺外防水层,耐根穿刺外防水层有效防止积水渗入对进排风井及地下建筑造成损伤,耐根穿刺外防水层还能防止植物根部生长时刺穿防水层造型防水层漏水。
优选的,所述积水坑的侧壁设有水位控制阀,水位控制阀电连接至抽水泵,水位控制阀设置好液位高度后,能够自动控制抽水泵在高位工作低位停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进风防淹井与进风井并列、出风防淹井与出风井并列的方式,使得雨水与通风在井内实现风雨分离,因而保证了即实现防止雨水倒灌同时又满足景观地面要求风口不能过高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风防淹井;2、进风井;3、出风防淹井;4、出风井;5、进风防淹井井口;6、地下建筑;7、出风防淹井井口;8、进风口;9、出风口;10、积水坑;11、抽水泵;12、截水明沟;13、明沟盖板;14、承重盖板;15、格栅板;16、内防水层;17、排水找坡层;18、耐根穿刺外防水层;19、水位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相关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包括:进风防淹井1、进风井2、出风防淹井3、出风井4,进风防淹井1的顶部开有竖直向上的进风防淹井井口5通至地面,进风井2的顶部封盖,进风井2的底部连通至待通风的地下建筑6,出风防淹井3的顶部开有竖直向上的出风防淹井井口7通至地面,出风井4的顶部封盖,出风井4的底部连通至待通风的地下建筑6;
进风防淹井1的井壁与进风井2的井壁通过进风口8连通,出风防淹井3的井壁与出风井4的井壁通过出风口9连通;进风防淹井1、出风防淹井3的井底均设有积水坑10,积水坑10内设有抽水泵11的进水口,抽水泵11的排水口连通至外部排水设施;进排风时,地面上的新风依序经过:进风防淹井井口5、进风防淹井1、进风口8、进风井2后自进风井2底部进入地下建筑6;排风时,地下建筑6内的旧风依序经过:出风井4、出风口9、出风防淹井3、出风防淹井井口7排出地面;而当下雨时,积水坑10内产生积水后,抽水泵11将坑内积水排出地面,保证了风雨分离,实现了防止雨水倒灌与景观地面要求共存的需求。
进一步的,地面上,进风防淹井井口5外围的地表、出风防淹井井口7外围的地表均环绕有截水明沟12,截水明沟12的底部连通至外部排水设施;截水明沟12用于在下雨时将地面的积水隔离在进风防淹井井口5与出风防淹井井口7之外,防止雨水倒灌,保证积水坑10内只产生自然降水而不发生地面雨水积水倒灌,保证了大雨暴雨时抽水泵11能够及时的将坑内积水排出地面,保证了地下建筑的安全。
更进一步的,所述截水明沟12的沟面上盖设有格栅状的明沟盖板13;明沟盖板13防止地面行人误入受到伤害,明沟盖板上还可铺设卵石,目的是拦截地面杂物,保障地面雨水径流通畅,快速进入明沟内。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防淹井井口5、出风防淹井井口7上均盖设有格栅状的承重盖板14,承重盖板14防止地面行人误入受到伤害。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8与出风口9内均设有格栅板15,格栅板15的过滤面分别横截过滤整个进风的风道和出风的风道;格栅板15用于过滤风中杂物进入地下建筑6内。
进一步的,所述积水坑10的坑底与坑壁均设有内防水层16,内防水层16有效防止积水渗入对进排风井及地下建筑6造成损伤。
进一步的,所述积水坑10与井壁的交接处设有排水找坡层17,排水找坡层17延径向向内设有逐步降低的坡度。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8、出风口9均设有外低内高的坡度;外低内高防止飘雨沿进风口8、出风口9进入地下建筑6内,同时,当进风口8、出风口9有飘雨聚集时,沿坡度回流至积水坑10内。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防淹井1、进风井2、出风防淹井3、出风井4的外壁均设有耐根穿刺外防水层18,耐根穿刺外防水层18有效防止积水渗入对进排风井及地下建筑6造成损伤。
进一步的,所述积水坑10的侧壁设有水位控制阀19,水位控制阀19电连接至抽水泵11,水位控制阀19设置好液位高度后,能够自动控制抽水泵11在高位工作低位停止。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在实际工程的某市道路中间的间隔绿化带,地上部分为市民的休闲活动场所,地下部分为商用加人防的两用地下建筑6,该项目要求地面风口高度不超过20cm,而且要求能够同时解决地面径流雨水倒灌问题,防止雨水灌入地下建筑6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本实施例中,进风防淹井井口5、出风防淹井井口7高过地面10cm(最佳高度建议为10cm-20cm之内,20cm相当于道牙石的高度),明沟盖板13、承重盖板14、格栅板15采用不锈钢制成,抽水泵11采用潜水泵。
室外新风通过承重盖板14进入进风防淹井1,通过进风防淹井1侧壁的格栅板15进入进风井2,对地下建筑6内进行新风进风;地下建筑6内的旧风依序经过:出风井4、出风口9、出风防淹井3、出风防淹井井口7排出地面。而当下雨时,积水坑10内产生积水后,根据水位控制阀19设置好的液位高度,自动控制抽水泵11在高位工作低位停止,抽水泵11将坑内积水排出地面,保证了风雨分离,实现了防止雨水倒灌与景观地面要求共存的需求。截水明沟12用于在下雨时将地面的积水隔离在进风防淹井井口5与出风防淹井井口7之外,防止雨水倒灌,保证积水坑10内只产生自然降水而不发生地面雨水积水倒灌,保证了大雨暴雨时抽水泵11能够及时的将坑内积水排出地面,保证了地下建筑的安全。排水找坡层17延径向向内设有逐步降低的坡度,坡度为2%,有利于雨水汇集进入集水坑11中。
本实施例中,地下建筑6的顶板低于室外地面1.5米以上,满足室外景观乔木、灌木的种植深度要求。同时本实施例可根据实际需要,可与室外疏散楼梯、汽车坡道进行组合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通过进风防淹井与进风井并列、出风防淹井与出风井并列的方式,使得雨水与通风实现风雨分离,因而保证了即实现防止雨水倒灌同时又满足景观地面要求风口不能过高的需求,因此本实用新型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防淹井(1)、进风井(2)、出风防淹井(3)、出风井(4),所述进风防淹井(1)的顶部开有竖直向上的进风防淹井井口(5)通至地面,所述进风井(2)、出风井(4)的顶部均封盖,所述进风井(2)、出风井(4)的底部分别连通至待通风的地下建筑(6),所述出风防淹井(3)的顶部开有竖直向上的出风防淹井井口(7)通至地面;
所述进风防淹井(1)的井壁与进风井(2)的井壁通过进风口(8)连通,所述出风防淹井(3)的井壁与出风井(4)的井壁通过出风口(9)连通;
所述进风防淹井(1)、出风防淹井(3)的井底均设有积水坑(10),所述积水坑(10)内设有抽水泵(11)的进水口,所述抽水泵(11)的排水口连通至外部排水设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其特征在于,地面上,所述进风防淹井井口(5)外围的地表、出风防淹井井口(7)外围的地表均环绕有截水明沟(12),所述截水明沟(12)的底部连通至外部排水设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水明沟(12)的沟面上盖设有格栅状的明沟盖板(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防淹井井口(5)、出风防淹井井口(7)上均盖设有格栅状的承重盖板(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8)与所述出风口(9)内均设有格栅板(15),所述格栅板(15)的过滤面分别横截过滤整个进风的风道和出风的风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水坑(10)的坑底与坑壁均设有内防水层(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水坑(10)与井壁的交接处设有排水找坡层(17),所述排水找坡层(17)延径向向内设有逐步降低的坡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8)、出风口(9)均设有外低内高的坡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防淹井(1)、进风井(2)、出风防淹井(3)、出风井(4)的外壁均设有耐根穿刺外防水层(1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水坑(10)的侧壁设有水位控制阀(19),所述水位控制阀(19)电连接至所述抽水泵(1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46863.7U CN218149502U (zh) | 2022-09-02 | 2022-09-02 | 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46863.7U CN218149502U (zh) | 2022-09-02 | 2022-09-02 | 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49502U true CN218149502U (zh) | 2022-12-27 |
Family
ID=84559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346863.7U Active CN218149502U (zh) | 2022-09-02 | 2022-09-02 | 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49502U (zh) |
-
2022
- 2022-09-02 CN CN202222346863.7U patent/CN2181495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959737U (zh) | 一种带雨水收集装置的屋顶绿化系统 | |
CN206625334U (zh) | 地下室集水坑排水、排气结构 | |
CN209897740U (zh) |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 | |
CN218149502U (zh) | 一种防淹地坑式的地下建筑进排风井 | |
CN207362969U (zh) | 一种雨水花园 | |
CN209330686U (zh) | 一种收集利用雨水的种植外墙结构 | |
CN110158738A (zh) | 海绵城市储水系统及其建造工艺 | |
CN216892711U (zh) | 一种园林绿化路面用雨水收集系统 | |
CN216239415U (zh) | 一种车库顶板排水及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组织系统 | |
CN210086741U (zh) | 一种收集雨水的地下排风竖井 | |
CN210117787U (zh) | 一种地下车库排水系统 | |
CN210947085U (zh) | 一种具有排水结构的地下室 | |
CN114592563A (zh) | 低洼地区屋面雨水无动力排放系统及方法 | |
CN113833016A (zh) | 一种兼顾防洪、排涝、地下管线敷设的综合结构 | |
CN215330312U (zh) | 一种用于地下室顶板浅覆土的地面排水系统 | |
CN218466672U (zh) | 一种基于矿山生态修复用排水结构 | |
CN206279606U (zh) | 一种城市防内涝排水装置 | |
CN218292032U (zh) | 一种与地下室合建的综合管廊 | |
CN217027787U (zh) | 一种新型的屋顶种植排水装置 | |
CN210239063U (zh) | 一种地下式雨水收集排风竖井 | |
CN213926066U (zh) | 一种易清理雨水花园 | |
CN217810813U (zh) | 一种园林河岸生态护坡结构 | |
CN221740775U (zh) | 高透水性路面 | |
CN212582591U (zh) | 一种沟头回填措施用的综合护坡结构 | |
CN216405647U (zh) | 一种建筑用排水构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