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48890U - 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48890U CN218148890U CN202222604109.9U CN202222604109U CN218148890U CN 218148890 U CN218148890 U CN 218148890U CN 202222604109 U CN202222604109 U CN 202222604109U CN 218148890 U CN218148890 U CN 2181488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 stiffening plate
- column
- connecting plate
- shaped st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7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7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22 bl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梁中H型钢上翼缘的上下两侧设有水平的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连接板的上侧、下连接板的下侧分别焊接有钢套筒连接器用于连接柱纵筋;梁中H型钢上翼缘与上连接板之间焊接有竖直的上加劲板,梁中H型钢下翼缘与下连接板之间焊接有竖直的下加劲板,上加劲板、下加劲板朝向型钢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分别焊接有钢套筒连接器用于连接梁纵筋;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在节点区域梁柱钢筋钢套筒连接器的安装位置和连接构造,使得梁柱中钢筋在节点区相互有效避让,并在梁柱中节点区域有可靠的锚固,避免了柱纵筋和梁纵筋互相干涉无法锚固情况的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
背景技术
为确保钢结构构件的焊接质量,型钢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连接节点构造中的主要钢构件需要事先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在现场安装,尽量减少现场的焊接工作量以确保工程质量。
然而,在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柱节点处,不仅有梁柱中钢骨的连接,同时还有梁柱的钢筋纵横连接,不仅交叉密集、而且在有钢骨翼缘的阻挡时,很容易发生柱纵筋和梁纵筋互相干涉无法满足足够的锚固空间,很难使梁中钢筋在柱中生根锚固或者柱中钢筋在梁中生根锚固,致使一些梁柱钢筋锚固无法按照图集要求的节点构造施工。对于该种型钢梁柱节点位置处,由于钢筋设置密集、空间狭小,柱中钢骨翼缘及密集分布的钢筋的阻挡不易与梁纵筋连接,因而连接空间不足、钢骨翼缘及密集分布的钢筋造成在结点钢筋连接上十分困难。按现有的技术很难解决这些位置的钢筋连接和生根锚固,以至于影响到整个结构的安全可靠度。
因此,需要一种翼缘处密集分布的钢筋以及空间不足的情况下能够进行钢筋连接和生根锚固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来解决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节点由型钢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梁固定连接而成,型钢混凝土梁中设有梁中H型钢、梁纵筋,梁纵筋位于节点的固定连接侧,梁纵筋位于梁中H型钢的上下外侧,型钢混凝土柱中设有柱中H型钢、柱纵筋,柱纵筋位于节点的固定连接侧;
梁中H型钢上翼缘的上方设有水平的上连接板,梁中H型钢下翼缘的下方设有水平的下连接板,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朝向型钢混凝土柱的一侧焊接连接柱中H型钢靠近节点一侧的翼缘,上连接板的上侧、下连接板的下侧分别焊接有钢套筒连接器用于连接柱纵筋;
梁中H型钢上翼缘与上连接板之间焊接有竖直的上加劲板,梁中H型钢下翼缘与下连接板之间焊接有竖直的下加劲板,上加劲板、下加劲板朝向型钢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分别焊接有钢套筒连接器用于连接梁纵筋;上加劲板、下加劲板、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分别将钢套筒连接器拉远,避免了柱纵筋与梁纵筋因为互相干涉而无法有效锚固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加劲板、下加劲板的沿翼缘宽度方向的长度与型钢混凝土梁宽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梁中H型钢上下翼缘之间焊接有竖直的第一加劲板,柱中H型钢上下翼缘的翼缘内侧自上向下分别焊接有水平的第二加劲板、第三加劲板、第四加劲板、第五加劲板,第二加劲板与上连接板的高度位置相同,第三加劲板与梁中H型钢上翼缘的高度位置相同,第四加劲板与梁中H型钢下翼缘的高度位置相同,第五加劲板与下连接板的高度位置相同,第二加劲板、第三加劲板、第四加劲板、第五加劲板分别能够保证上加劲板、梁中H型钢上翼缘、梁中H型钢上翼缘、下加劲板与柱中H型钢的翼缘焊接连接的刚性,不会因为柱中H型钢的翼缘厚薄而产生变形。
更优的,所述第一加劲板的外沿与梁中H型钢的翼缘外侧平齐,不会对梁外其他钢筋产生干涉的同时方便进行混凝土浇灌。
更优的,所述第三加劲板、第四加劲板的外沿与柱中H型钢的翼缘外侧平齐,不会对柱外其他钢筋产生干涉的同时方便进行混凝土浇灌。
更优的,所述第二加劲板、第五加劲板的宽度为第三加劲板、第四加劲板宽度的一半;一半的宽度方便在节点区域墙柱混凝土的浇筑。
更优的,所述第一加劲板的上下两端的焊接点位于柱纵筋连接的合力点位置,这样就使得第一加劲板上下两端受力均衡。
更优的,所述上加劲板、下加劲板上下两端的焊接点位于柱纵筋连接的合力点位置;上加劲板、第一加劲板以及下加劲板均在合力点位置且上下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使得梁上梁下的柱纵筋能够保证在一个竖直的传力途径上,以保证节点的重力方向的刚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板与梁中H型钢上翼缘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50mm且与上翼缘处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相同,下连接板与梁中H型钢下翼缘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50mm且与下翼缘处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相同,250mm的宽度足够满足多排套筒连接的可靠安装并且不会因为加装上加劲板、下加劲板而降低梁柱节点的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上加劲板、下加劲板、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分别将钢套筒连接器拉远,在不改变框架梁截面及其钢骨和配筋形式的基础与节点的刚度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在节点区域梁柱钢筋钢套筒连接器的安装位置和连接构造,使得梁柱中钢筋在节点区相互有效避让,并在梁柱中节点区域有可靠的锚固,避免了柱纵筋和梁纵筋互相干涉无法锚固情况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柱与梁的节点连接方式是图集的一种补充,主要针对由于结构框梁中钢筋在其有效布置空间范围内,由于框架柱中钢骨翼缘的阻挡不易与梁纵筋生根锚固,而采取本实用新型节点可以方便解决梁纵筋的锚固。本实用新型节点的优势是可按常规施工方式绑扎钢筋、模板支撑、浇筑混凝土,不受钢骨柱结构的限制,尤其是在超高层型钢混凝土结构中采用爬模工艺超前施工时,达到安全可靠的要求的同时,对于梁中钢筋的可靠锚固得以实现,使得爬模工艺使用效率充分得到发挥。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正视剖视图;
图2是正视爆破分解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梁柱节点的柱纵筋和梁纵筋干涉示意图;
图4是具体实施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梁柱节点的柱纵筋和梁纵筋干涉立体示意图;
图6是具体实施立体示意图。
图中:1、型钢混凝土柱;2、型钢混凝土梁;3、钢套筒连接器;101、柱中H型钢;102、柱纵筋;103、上连接板;104、下连接板;105、第二加劲板;106、第三加劲板;107、第四加劲板;108、第五加劲板;201、梁中H型钢;202、梁纵筋;203、上加劲板;204、下加劲板;205、第一加劲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相关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6,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节点由型钢混凝土柱1和型钢混凝土梁2固定连接而成,型钢混凝土梁2中设有梁中H型钢201、梁纵筋202,梁纵筋202位于节点的固定连接侧,梁纵筋202位于梁中H型钢201的上下外侧,型钢混凝土柱1中设有柱中H型钢101、柱纵筋102,柱纵筋102位于节点的固定连接侧;
梁中H型钢201上翼缘的上方设有水平的上连接板103,梁中H型钢201下翼缘的下方设有水平的下连接板104,上连接板103、下连接板104朝向型钢混凝土柱1的一侧焊接连接柱中H型钢101靠近节点一侧的翼缘,上连接板103的上侧、下连接板104的下侧分别焊接有钢套筒连接器3用于连接柱纵筋102;
梁中H型钢201上翼缘与上连接板103之间焊接有竖直的上加劲板203,梁中H型钢201下翼缘与下连接板104之间焊接有竖直的下加劲板204,上加劲板203、下加劲板204朝向型钢混凝土梁2的长度方向分别焊接有钢套筒连接器3用于连接梁纵筋202;上加劲板203、下加劲板204、上连接板103、下连接板104分别将钢套筒连接器3拉远,避免了柱纵筋102与梁纵筋202因为互相干涉而无法有效锚固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板103、下连接板104、上加劲板203、下加劲板204的沿翼缘宽度方向的长度与型钢混凝土梁2宽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梁中H型钢201上下翼缘之间焊接有竖直的第一加劲板205,柱中H型钢101上下翼缘的翼缘内侧自上向下分别焊接有水平的第二加劲板105、第三加劲板106、第四加劲板107、第五加劲板108,第二加劲板105与上连接板103的高度位置相同,第三加劲板106与梁中H型钢201上翼缘的高度位置相同,第四加劲板107与梁中H型钢201下翼缘的高度位置相同,第五加劲板108与下连接板104的高度位置相同,第二加劲板105、第三加劲板106、第四加劲板107、第五加劲板108分别能够保证上加劲板203、梁中H型钢201上翼缘、梁中H型钢201上翼缘、下加劲板204与柱中H型钢101的翼缘焊接连接的刚性,不会因为柱中H型钢101的翼缘厚薄而产生变形。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劲板205的外沿与梁中H型钢201的翼缘外侧平齐,不会对梁外其他钢筋产生干涉的同时方便进行混凝土浇灌。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加劲板106、第四加劲板107的外沿与柱中H型钢101的翼缘外侧平齐,不会对柱外其他钢筋产生干涉的同时方便进行混凝土浇灌。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劲板105、第五加劲板108的宽度为第三加劲板106、第四加劲板107宽度的一半;一半的宽度方便在节点区域墙柱混凝土的浇筑。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劲板205的上下两端的焊接点位于柱纵筋102连接的合力点位置,这样就使得第一加劲板205上下两端受力均衡。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加劲板203、下加劲板204上下两端的焊接点位于柱纵筋102连接的合力点位置;上加劲板203、第一加劲板205以及下加劲板204均在合力点位置且上下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使得梁上梁下的柱纵筋102能够保证在一个竖直的传力途径上,以保证节点的重力方向的刚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板103与梁中H型钢201上翼缘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50mm且与上翼缘处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相同,下连接板104与梁中H型钢201下翼缘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50mm且与下翼缘处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相同,250mm的宽度足够满足多排套筒连接的可靠安装并且不会因为加装上加劲板203、下加劲板204而降低梁柱节点的刚性。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柱中的第三加劲板106、第四加劲板107分别与梁中H型钢201上下翼缘等高,在梁中设置第一加劲板205、上加劲板203、下加劲板204,将梁纵筋202连接的钢套筒连接器3设置于其上,增加上连接板103、下连接板104并与上加劲板203、下加劲板204焊接连接,再将柱纵筋102连接的钢套筒连接器3焊接其上,同时设置第二加劲板105、第五加劲板108,第二加劲板105、第五加劲板108在宽度上可稍窄一些做到第三加劲板106、第四加劲板107的1/2即可,以方便在节点区域墙柱混凝土的浇筑。上连接板103、下连接板104在宽度上应等同型钢混凝土梁2的宽度以连接梁宽范围内的柱纵筋102,第一加劲板205宽度等同上连接板103、下连接板104,便于连接梁中钢筋的钢套筒连接器3。
本实施例通过改变连接梁、柱钢筋的套筒的位置,由原在梁中H型钢201翼缘板上设置连接的钢套筒连接器3改变为本实施例采用在上连接板103、下连接板104上设置连接柱纵筋102的钢套筒连接器3的方式,并在增设的上加劲板203、下加劲板204上设置梁纵筋202的钢套筒连接器3的方式,使梁柱钢筋完全避开,相互均可以满足连接构造要求,在保证节点区域的钢筋有效锚固和传力途径上,增设第二加劲板105、第三加劲板106、第四加劲板107、第五加劲板108,能够保证梁柱钢骨的刚性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上加劲板、下加劲板、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分别将钢套筒连接器拉远,在不改变框架梁截面及其钢骨和配筋形式的基础与节点的刚度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在节点区域梁柱钢筋钢套筒连接器的安装位置和连接构造,使得梁柱中钢筋在节点区相互有效避让,并在梁柱中节点区域有可靠的锚固,避免了柱纵筋和梁纵筋互相干涉无法锚固情况的发生,因此本实用新型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所述节点由型钢混凝土柱(1)和型钢混凝土梁(2)固定连接而成,所述型钢混凝土梁(2)中设有梁中H型钢(201)、梁纵筋(202),所述梁纵筋(202)位于所述节点的固定连接侧,所述梁纵筋(202)位于梁中H型钢(201)的上下外侧,所述型钢混凝土柱(1)中设有柱中H型钢(101)、柱纵筋(102),所述柱纵筋(102)位于所述节点的固定连接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梁中H型钢(201)上翼缘的上方设有水平的上连接板(103),所述梁中H型钢(201)下翼缘的下方设有水平的下连接板(104),所述上连接板(103)、下连接板(104)朝向型钢混凝土柱(1)的一侧焊接连接所述柱中H型钢(101)靠近节点一侧的翼缘,所述上连接板(103)的上侧、下连接板(104)的下侧分别焊接有钢套筒连接器(3)用于连接柱纵筋(102);
所述梁中H型钢(201)上翼缘与上连接板(103)之间焊接有竖直的上加劲板(203),所述梁中H型钢(201)下翼缘与下连接板(104)之间焊接有竖直的下加劲板(204),所述上加劲板(203)、下加劲板(204)朝向型钢混凝土梁(2)的长度方向分别焊接有所述钢套筒连接器(3)用于连接梁纵筋(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103)、下连接板(104)、上加劲板(203)、下加劲板(204)的沿翼缘宽度方向的长度与型钢混凝土梁(2)的宽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中H型钢(201)上下翼缘之间焊接有竖直的第一加劲板(205),所述柱中H型钢(101)上下翼缘的翼缘内侧自上向下分别焊接有水平的第二加劲板(105)、第三加劲板(106)、第四加劲板(107)、第五加劲板(108),所述第二加劲板(105)与上连接板(103)的高度位置相同,所述第三加劲板(106)与梁中H型钢(201)上翼缘的高度位置相同,所述第四加劲板(107)与梁中H型钢(201)下翼缘的高度位置相同,所述第五加劲板(108)与下连接板(104)的高度位置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劲板(205)的外沿与梁中H型钢(201)的翼缘外侧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劲板(106)、第四加劲板(107)的外沿与柱中H型钢(101)的翼缘外侧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劲板(105)、第五加劲板(108)的宽度为第三加劲板(106)、第四加劲板(107)宽度的一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劲板(205)的上下两端的焊接点位于柱纵筋(102)连接的合力点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劲板(203)、下加劲板(204)上下两端的焊接点位于柱纵筋(102)连接的合力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103)与梁中H型钢(201)上翼缘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50mm,所述下连接板(104)与梁中H型钢(201)下翼缘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5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04109.9U CN218148890U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04109.9U CN218148890U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48890U true CN218148890U (zh) | 2022-12-27 |
Family
ID=84564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0410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8148890U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48890U (zh) |
-
2022
- 2022-09-29 CN CN202222604109.9U patent/CN21814889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110032687A (ko) | 철골 또는 철골철근콘크리트 기둥과 철근콘크리트로 보강된 단부를 갖는 철골 보의 접합부 시공방법 | |
KR101920417B1 (ko) | 철근콘크리트 프레임 내진 보강 구조 | |
CN109339321A (zh) | 一种便于施工的减震标准预制井格式楼板结构体系 | |
CN112411767A (zh) | 用于预制装配式pec结构体系的梁柱节点及制备方法 | |
CN212358717U (zh) | 一种新型格构式组合剪力墙 | |
KR101191502B1 (ko) | 트러스근 일체형 비대칭 에이치형강 합성보 및 엔드빔을 이용한 구조 시스템 | |
CN207176940U (zh) |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装配式空间节点 | |
CN113279501A (zh) | 带撑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 |
CN114575452A (zh) | 装配式h型钢混凝土刚性梁柱节点及其连接方法 | |
CN110439142A (zh) | 一种具有h型钢斜撑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及施工方法 | |
KR200469319Y1 (ko) | 철골 또는 철골철근콘크리트 기둥과 철근콘크리트로 보강된 단부를 갖는 철골 보의 접합구조 | |
CN218148890U (zh) | 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 | |
CN203684526U (zh) | 一种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空间桁架 | |
CN210658724U (zh) | 一种钢柱与混凝土柱的刚性连接节点 | |
CN115653319A (zh) | 一种外型钢内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 | |
CN215594604U (zh) | 一种螺栓连接装配式预制转换梁 | |
CN217379282U (zh) | 一种变截面方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 |
CN212202079U (zh) | 一种基于有效控制初支钢架竖向位移的锁脚体系 | |
CN114941380A (zh) | 侧边有洞口的钢筋混凝土梁和箱形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 |
CN107327029A (zh) |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装配式空间节点 | |
CN113356882A (zh) | 大断面隧道墙体支架和施工方法 | |
CN211114231U (zh) | 一种带h型钢斜撑的混凝土剪力墙 | |
CN115772943A (zh) | 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节点的施工方法 | |
CN221372457U (zh) | 一种劲性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 |
CN217711150U (zh) | 一种单侧增设翼缘的型钢混凝土墙梁斜向节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