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46727U - 电穿孔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穿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46727U
CN218146727U CN202221912793.0U CN202221912793U CN218146727U CN 218146727 U CN218146727 U CN 218146727U CN 202221912793 U CN202221912793 U CN 202221912793U CN 218146727 U CN218146727 U CN 2181467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rray
main body
electroporation device
piece
top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127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梅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ccine Suzhou Bio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Nuclear Relea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Nuclear Relea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Nuclear Relea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1279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467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467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467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穿孔装置。电穿孔装置包括主体、活动件、电极阵列及顶端按压件;主体与电极阵列卡接;顶端按压件连接于主体的顶端,活动件与主体可活动地连接,活动件在顶端按压件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以与电极阵列抵接,并使得电极阵列脱离主体。该电穿孔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快速完成电极阵列的安插对接,使用完毕后,按压活动件按钮完成电极阵列脱离,从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避免了医护人员与电极阵列的接触机会,降低了电极阵列刺破手指的安全风险。

Description

电穿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穿孔装置。
背景技术
以DNA核酸物质为基础的基因疫苗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由于DNA是生物大分子,因此通过传统方法肌肉或皮肤注射抗原性DNA后,DNA很难通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发挥其作用,从而导致DNA疫苗在体内无法实现有力的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效率低。体内电穿孔技术是目前为止最为成熟的一种质粒DNA递送技术,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其可显著提高DNA疫苗在动物模型中的免疫应答。
电穿孔的一般原理是在机体注射质粒DNA后,在注射部位进行放电,通过瞬时电流通过靶组织和细胞,提高细胞生物膜的通透性,诱导生物膜产生瞬时性穿透形成微孔,胞外物质经由微孔向胞内被动扩散,同时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带电分子或离子产生电泳和电渗作用,从而增加细胞对外源物质的摄取。因此,电穿孔增加了DNA递送至其靶组织的程度,从而增强免疫应答。
电穿孔装置电极阵列不能在多于一名受试者上使用,以防止医护人员和受试者的交叉污染,因此,需要每次放电后,更换可拆卸电极阵列用于下一个受试者。目前的电穿孔装置一般是通过手动拆卸更换电极阵列,而手动更换不方便,容易污染电极阵列,并且非常消耗时间,操作时间久,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穿孔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快速完成电极阵列的拆卸工作,从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穿孔装置,电穿孔装置包括主体、活动件、电极阵列及顶端按压件;
顶端按压件连接于主体的顶端,主体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与电极阵列卡接;
活动件与主体可活动地连接,活动件在顶端按压件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以与电极阵列抵接,并使得电极阵列脱离主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活动件包括活动柱,活动柱可活动地设置于主体内;
主体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与电极阵列卡接;卡接部开设有供活动柱通过的退位孔;
活动柱用于在顶端按压件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并伸出退位孔,以与电极阵列抵接,并使得电极阵列脱离主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顶端按压件可活动地连接于主体背离卡接部的一端;
顶端按压件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并驱动活动柱运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顶端按压件包括按压块以及按压套;
主体开设有开口;按压块与活动柱背离卡接部的一端连接,且按压块的部分凸出于开口;
按压套连接于开口处,并套设于按压块凸出于开口的部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穿孔装置还包括导向件;
导向件容置于主体内,且导向件开设有通道;活动柱可活动地设置于通道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穿孔装置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的一端与活动件抵接,复位件的另一端与主体或导向件抵接,复位件用于使得活动柱具备向远离卡接部的方向运动的趋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卡接部的外周面设置有卡接槽,卡接槽用于与电极阵列卡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极阵列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针头阵列;
电路板与壳体连接,针头阵列与壳体连接,并与电路板电连接;壳体与卡接部卡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具备与卡接部配合的容置槽,容置槽的内周面设置有与卡接槽配合的凸起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穿孔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主体内的电控组件,电控组件用于与电路板电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极阵列包含以圆形型式等距离间隔开的至少四个针电极,或者以2×2、3×3、4×4、5×5、6×6及8×8更大的方形型式来布置的针电极;或者,所述型式可以是长方形或菱形或不规则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电穿孔装置包括主体、活动件及电极阵列;主体与电极阵列卡接;活动件与主体可活动地连接,活动件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顶端按压件相对于主体运动,以与电极阵列抵接,并使得电极阵列脱离主体。
该电穿孔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电极阵列采用的是与主体卡接的方式,从而能够快速的完成电极阵列与主体对接的步骤;而在需要更换电极阵列时,通过操作活动件相对于主体的运动,便可使得电极阵列脱离主体,从而能够避免使用者与电极阵列直接接触;
由此,该电穿孔装置能够简化电极阵列的拆装步骤,能够快速完成电极阵列的安插对接,使用完毕后,按压活动件按钮完成电极阵列脱离,从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避免了医护人员与电极阵列的接触机会,降低了电极阵列刺破手指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穿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穿孔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体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极阵列的剖视图。
图标:200-电穿孔装置;210-主体;220-活动件;230-电极阵列;211-卡接部;221-活动柱;212-退位孔;240-顶端按压件;241-按压块;242-按压套;213-开口;250-导向件;251-通道;260-复位件;214-卡接槽;231-壳体;232-针头阵列;233-容置槽;234-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穿孔装置200,电穿孔装置200包括主体210、活动件220、电极阵列230及顶端按压件240;
主体210与电极阵列230卡接;
活动件220与主体210可活动地连接,活动件220用于在顶端按压件240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以与电极阵列230抵接,并使得电极阵列230脱离主体210。
需要说明的是,电穿孔装置200放电的电流强度受到针与针之间组织电阻大小的影响,为了维持一定电流强度使得细胞穿孔的效果一致,针之间距离约越大,需要的电压也越大,反之亦然。但高电压会让受试者带来不适、疼痛和烧灼皮肤的风险。所以,设计副作用小,而且效果一致的电击仪,非常重要考虑是使针之间距离越近电压越低,副作用越小。但距离一旦减小也会使针与针之间电场面积减小,同样会降低穿孔细胞的数量和面积,从而降低DNA质粒或药物的递送效果。为了达到及降低放电电压,同时也使受电击的细胞数量和效果提升,设计多电极针可以解决此难题。本实施例中的电极阵列230包含以圆形型式等距离间隔开的至少四个针电极,或者以2×2、3×3、4×4、5×5、6×6及8×8更大的方形型式来布置的针电极;或者,所述型式可以是长方形或菱形或不规则型。
该电穿孔装置200的工作原理是:
请参照图1-图5,该电穿孔装置200包括主体210、活动件220及电极阵列230;主体210设置有卡接部211,卡接部211与电极阵列230卡接;活动件220与主体210可活动地连接,活动件220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主体210运动,即,通过顶端按压件240的按压作用向下运动,以与电极阵列230抵接,并使得电极阵列230脱离主体210。
该电穿孔装置200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电极阵列230采用的是与主体210卡接的方式,从而能够快速的完成电极阵列230与主体210对接的步骤;而在需要更换电极阵列230时,通过操作活动件220相对于主体210的运动,便可使得电极阵列230脱离主体210,从而能够避免使用者与电极阵列230直接接触;
由此,该电穿孔装置200能够简化电极阵列230的拆装步骤,能够快速完成电极阵列230的安插对接,使用完毕后,按压活动件220按钮完成电极阵列230脱离,从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避免了医护人员与电极阵列230的接触机会,降低了电极阵列230刺破手指的安全风险。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5,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活动件220时,活动件220包括活动柱221,活动柱221可活动地设置于主体210内;主体210设置有卡接部211,卡接部211与电极阵列230卡接;卡接部211开设有供活动柱221通过的退位孔212;而活动柱221用于在顶端按压件240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并伸出退位孔212,以与电极阵列230抵接,并使得电极阵列230脱离主体210。
由此,在设置活动件220时,为使得活动件22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主体210的运动,能够使得电极阵列230脱离主体210,故,采用的是将活动柱221设置为活动柱221的方式,而且活动柱221可活动地设置于主体210内,并在卡接部211开设退位孔212,退位孔212与主体210的内部导通,以在活动柱221相对于主体210运动时,能够由退位孔212伸出,从而使得电极阵列230脱离主体21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主体210内的活动柱221的活动方与主体210的轴线方向平行;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在设置活动件220件时,活动件220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结构,且活动件220也可以相对于主体210沿其他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5,在本实施例中,为简化操作活动柱221的方式,故顶端按压件240可活动地连接于主体210背离卡接部211的一端;顶端按压件240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并驱动活动柱221运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按压的方式操作活动柱221运动,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的结构驱动活动柱221在主体210内运动。
在设置顶端按压件240时,顶端按压件240包括按压块241以及按压套242;主体210开设有开口213;按压块241与活动柱221背离卡接部211的一端连接,且按压块241的部分凸出于开口213;按压套242连接于开口213处,并套设于按压块241凸出于开口213的部分。由此,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通过按压套242的设置提高电穿孔装置200的密封性。还需要说明的是,为避免按压块241由开口213脱离主体210,故,按压块241上设置有与主体210的内周面抵接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为引导主体210在主体210内运动,故电穿孔装置200还包括导向件250;导向件250容置于主体210内,且导向件250开设有通道251;活动柱221可活动地设置于通道251内。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主体210内设置导向槽或导向柱,而导向槽或导向柱可以与导向件250抵接,以定位安装导向件250,也可以直接与活动柱221抵接,以直接引导活动柱221的运动。
由上述内容可知,当活动柱221在外力的作用下伸出退位孔212并与电极阵列230抵接时,随着活动柱221沿同向的位移便可使得电极阵列230脱离主体210,而为避免活动柱221在未受到外力的情况下与电极阵列230抵接,并导致电极阵列230的位置出现偏差,故,电穿孔装置200还包括复位件260;复位件260的一端与活动件220抵接,复位件260的另一端与主体210或导向件250抵接,复位件260用于使得活动柱221具备向远离卡接部211的方向运动的趋势,由此,通过复位件260的设置,能够使得活动柱221在未受到按压块241的外力时,能够在复位件260的作用下朝向背离卡接部211的方向运动,从而避免活动柱221与电极阵列230接触;同理,当需要使得电极阵列230脱离卡接部211时,在需要克服复位件260的弹性力。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复位件260时,复位件260可以是复位弹簧。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6,在本实施例中,为装配电极阵列230,故,卡接部211的外周面设置有卡接槽214,卡接槽214用于与电极阵列230卡合。而电极阵列230包括壳体231、电路板以及针头阵列232;电路板与壳体231连接,针头阵列232与壳体231连接,并与电路板电连接;壳体231与卡接部211卡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231具备与卡接部211配合的容置槽233,容置槽233的内周面设置有与卡接槽214配合的凸起部234。
其外,在本实施例中,电穿孔装置200还包括设置于主体210内的电控组件,电控组件用于与电路板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电控组件可以包括可编程微控制器模块、脉冲发生模块及电源模块;其中,电源模块电连接脉冲发生模块和可编程微控制器模块;而脉冲发生模块与电极阵列230电连接;而电极阵列230被配置成将电穿孔脉冲递送至组织的细胞;并且,脉冲频率为1Hz-60Hz,脉冲宽度为1ms-900ms,脉冲个数为1-20个;电极的输出电压为20V-200V;输出恒电流50mA-200mA;另外,外壳上设置有充电口、电击键、脉冲输出状态指示灯以及数据导出端口。
综上,该电穿孔装置200在接通电源后,设置脉冲参数,将电极阵列230插入动物组织中,启动控制按钮,由信号发生器接收后发生电流通过电极阵列230,在注射外源药物(DNA质粒)的部位产生电流,增加生物膜的通透性,增加了细胞对外源药物(DNA质粒)的摄取,从而进一步地增强了抗原性DNA质粒的免疫应答。在使用的过程中,只需要按动顶端按压件240即可退换电极针阵列,克服了现有的技术中电极阵列230更换不方便的问题。该电穿孔装置200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快速完成电极阵列230的安插对接,使用完毕后,按压活动件220按钮完成电极阵列230脱离,从而避免了手动更换时发生污染,降低了电极阵列230刺破手指的安全风险,操作方便,节约时间,减少了使用人员的工作量,从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穿孔装置包括主体、活动件、电极阵列及顶端按压件;
所述主体与所述电极阵列卡接;
所述顶端按压件连接于所述主体的顶端,所述活动件与所述主体可活动地连接,所述活动件在顶端按压件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以与电极阵列抵接,并使得电极阵列脱离所述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件包括活动柱,所述活动柱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主体内;
所述主体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电极阵列卡接;所述卡接部开设有供所述活动柱通过的退位孔;
所述活动柱用于在所述顶端按压件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并伸出所述退位孔,以与所述电极阵列抵接,并使得所述电极阵列脱离所述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端按压件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主体背离所述卡接部的一端;
所述顶端按压件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并驱动所述活动柱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端按压件包括按压块以及按压套;
所述主体开设有开口;所述按压块与所述活动柱背离所述卡接部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按压块的部分凸出于所述开口;
所述按压套连接于所述开口处,并套设于所述按压块凸出于所述开口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穿孔装置还包括导向件;
所述导向件容置于所述主体内,且所述导向件开设有通道;所述活动柱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通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穿孔装置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件抵接,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或所述导向件抵接,所述复位件用于使得所述活动柱具备向远离所述卡接部的方向运动的趋势。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部的外周面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用于与所述电极阵列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阵列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针头阵列;
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针头阵列与所述壳体连接,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壳体与所述卡接部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备与所述卡接部配合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内周面设置有与卡接槽配合的凸起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穿孔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内的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用于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CN202221912793.0U 2022-07-21 2022-07-21 电穿孔装置 Active CN2181467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2793.0U CN218146727U (zh) 2022-07-21 2022-07-21 电穿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2793.0U CN218146727U (zh) 2022-07-21 2022-07-21 电穿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46727U true CN218146727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96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12793.0U Active CN218146727U (zh) 2022-07-21 2022-07-21 电穿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467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73947B1 (ko) 마스크 팩용 전류 콘트롤러
CA2578847C (en) Constant current electro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US20210260298A1 (en) Intradermal jet injection electroporation
KR20090109342A (ko) 전기천공 장치용 파이펫 팁
CN218146727U (zh) 电穿孔装置
CN112604149A (zh) 美容手柄
EP1957154A1 (en) Combination cartridge and device for electrokinetic delivery of medicament to a treatment site
KR102223342B1 (ko) 두피 마사지기
JP5898666B2 (ja) 生体刺激電極
US8321008B2 (en) Combination cartridge and device for electrokinetic delivery of medicament to a treatment site
KR102439755B1 (ko) 일렉트로포레이션 인젝터의 니들가이드유닛
CN114748781A (zh) 针头组件和微针滚筒式皮肤理疗仪
CN113940868A (zh) 一种按摩养发梳
CN209952058U (zh) 电刺激装置
CN112295102A (zh) 一种三合一美容仪
CN207591105U (zh) 快速安装一次性皮肤电极片装置
CN220588750U (zh) 一种微电极刺激器结构
CN214713823U (zh) 一种三合一美容仪
KR20220025711A (ko) 생성물을 눈에 전기 천공하기 위한 바늘 삽입 장치
KR20230131643A (ko) 전류 인가형 멀티 주사바늘 자동 주사장치 및 멀티 주사바늘 카트리지
CN211367583U (zh) 一种电转仪
CN213759978U (zh) 一种新型的美容针
CN211270738U (zh) 一种麻醉效果验证装置
JP2013154023A (ja) 生体刺激電極
JP2013154025A (ja) 生体刺激電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5

Address after: 215000 room 512, building B1, bio nano Park, 218 Xinghu street, industrial park,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ADVACCINE (SUZHOU) BIOPHARMACEU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Unit E691, Floor 5, Lecheng Square, Phase II, Biomedical Industrial Park, No. 218, Sangtian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Free Trade Pilot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Nuclear Releas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