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26994U - 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26994U
CN218126994U CN202221480630.XU CN202221480630U CN218126994U CN 218126994 U CN218126994 U CN 218126994U CN 202221480630 U CN202221480630 U CN 202221480630U CN 218126994 U CN218126994 U CN 218126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underwear
care
antibacterial
m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806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皓
张洪宾
张召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XUEDA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XUEDA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XUEDA GROUP filed Critical QINGDAO XUEDA GROUP
Priority to CN2022214806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26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26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269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在衣身与衣袖之间缝接有吸收套,穿着时,吸收套则套在手臂靠近腋下部位。由于腋下等部位容易分泌出汗液,滋生细菌,因此,套在腋下部位的吸收套会对该部位形成特定防护,使得分泌出的汗容易被吸收层吸收,保证腋下干爽、清洁,提升内衣的穿着舒适度和环保性。同时,在衣身的腰部处设置第一按摩部,利用第一按摩部针对用户的腰部进行按摩,缓解用户的身上的疲劳,进一步提升内衣的穿着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
背景技术
针织内衣被誉为“人体第二肌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提高,内衣贴体舒适性能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受内衣外穿潮流的影响,内衣已不再仅是陪衬外衣的衣物了,反而大胆精致地呈现其外,来展现一种个性张扬的品位与气质。当今,内衣市场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内衣消费档次不断提升,多功能舒适性和美观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同时消费者也更关注产品的环保性能。因此,开发一款多功能性生态环保时尚内衣非常复合当下消费者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满足用户对内衣的多功能需求。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包括:内衣本体,所述内衣本体包括衣身及分别位于所述衣身两侧的衣袖;吸收套,所述吸收套包括套体及位于所述套体内的吸收层,所述套体缝接于所述衣身与所述衣袖之间,所述吸收层用于吸收腋下分泌出的汗;第一按摩部,所述第一按摩部设于所述衣身的腰部处,所述第一按摩部用于对用户的腰部进行振动按摩。
进一步地,所述套体包括内圈层及套接于所述内圈层上的外圈层,所述外圈层与所述内圈层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吸收层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套还包括抗菌层,所述抗菌层套设于所述吸收层,并位于所述吸收层与所述外圈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衣身的腰部处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按摩部的周向边缘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按摩部包括第一振动片、第一防护层及设于所述第一防护层上的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一振动片贴设于所述第二防护层朝向所述第一防护层的一侧面,所述第二防护层贴设于所述衣身的腰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按摩部还包括第一发热层,所述第一发热层设于所述第二防护层背向所述第一防护层的一侧面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按摩部,所述第二按摩部包括第一部分及间隔设于所述第一部分上的两个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搭接在所述衣身的肩部上,所述第一部分搭接在所述衣身的后背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按摩部包括第二振动片、第三防护层及设于所述第三防护层上的第四防护层,所述第二振动片贴设于所述第四防护层朝向所述第三防护层的一侧面,所述第四防护层贴设于所述衣身的肩部和后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按摩部还包括第二发热层,所述第二发热层设于所述第四防护层背向所述第三防护层的一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内衣本体的面料包括由牛油果油粘胶纤维与广谱抗菌纤维交织的编织层、设于所述编织层上的腈纶纤维层以及两个细腻磨毛层,一个所述细腻磨毛层设于所述编织层背向所述腈纶纤维层的一侧面,另一个所述细腻磨毛层设于所述腈纶纤维层背向所述编织层的一侧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内衣面料的制作工艺,用于制作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的面料,所述面料包括由牛油果油粘胶纤维与广谱抗菌纤维交织的编织层、设于所述编织层上的腈纶纤维层以及两个细腻磨毛层,包括如下步骤:织造工艺:在穿纱过程中,每路穿入9.8tex 55%腈纶纤维、35%广谱抗菌纤维、10%牛油果油粘胶纤维混纺纱线,同时将20D氨纶丝采用上下通吃方式喂入;染整工艺:以9.8tex 55%腈纶纤维、35%广谱抗菌纤维、10%牛油果油粘胶纤维形成的织物进行染色,并在染色过程中实验1:5小浴比染色。
进一步地,在织造工艺中,线圈长度控制为:混纺纱为260±2mm/100针,20D氨纶为95±2mm/100针。
进一步地,所述染整工艺,包括:将所述织物进行前处理,以清洁所述织物;前处理后,对所述织物通过冰醋酸进行中和;采用脱氧酶对中和后的所述织物进行脱氧处理;对所述织物进行染牛油果油粘胶纤维;染粘胶纤维后,对所述织物通过所述冰醋酸进行中和;中和后,以皂化剂对所述织物进行皂洗。
进一步地,在前处理中,1.5g/L高效去油剂、1.5g/L前处理酶、5g/L27.5%的双氧水均在5min内加入,在80℃下反应40min。
进一步地,在第一次中和过程中,5min内加入0.8g/L冰醋酸,在60℃下反应20min。
进一步地,在脱氧过程中,5min内加入0.08g/L脱氧酶,在45℃下反应20min。
进一步地,在染粘胶纤维过程中,35min~40min内加入2%活性红3BS;分两次加入30g/L元明粉,且每次加入时间控制在20min~25min;第一次加入1g/L纯碱的时间控制在20min~25min,第二次加入14g/L纯碱的时间控制在50min~55min;5min内加入1.5g/L匀染剂RG-F,在60℃下反应60min。
进一步地,在第二次中和过程中,5min内加入0.8g/L冰醋酸,在60℃下反应20min。
进一步地,在皂洗过程中,5min内加入1.5g/L皂洗剂,在80℃下反应10min。
进一步地,所述工艺还包括:5min内加入4g/L亲水性柔软剂,在45℃下反应20min对所述织物进行柔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衣身与衣袖之间设置吸收套,利用吸收套吸收腋下分泌出的汗,保证腋下干爽、清洁,提升内衣的穿着舒适度和环保性。
(2)分别在内衣的腰部、肩部和后背上搭接第一按摩部和第二按摩部,通过第一按摩部与第二按摩部针对不同部位进行按摩,缓解用户的身上的疲劳,进一步提升内衣的穿着舒适度。
(3)将第一按摩部和第二按摩部分别可拆卸连接在衣身上,在平时穿着和洗换时,可通过拆卸第一按摩部和第二按摩部,减少内衣上的负重,使得平时穿着时更为轻便。
(4)优选多种功能性素材,通过不同组分设计搭配以及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生产工艺的优化,制备出高性能针织面料,搭配时尚的款式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内衣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内衣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吸收套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按摩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按摩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内衣面料的制作工艺流程图一;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内衣面料的制作工艺流程图二。
附图标号说明:
100、内衣;110、内衣本体;111、衣身;112、衣袖;113、第一连接部;114、第三连接部;120、吸收套;121、套体;122、吸收层;123、抗菌层;124、内圈层;125、外圈层;130、第一按摩部;131、第一防护层;132、第二防护层;133、第一振动片;134、第一发热层;135、第二连接部;140、第二按摩部;141、第三防护层;142、第四防护层;143、第二振动片;144、第二发热层;145、第四连接部;146、第一部分;147、第二部分。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至图5,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100,内衣100包括:内衣本体110、吸收套120和第一按摩部130。内衣本体110包括衣身111及分别位于衣身111两侧的衣袖112。吸收套120包括套体121及位于套体121内的吸收层122。套体121缝接于衣身111与衣袖112之间。吸收层122用于吸收腋下分泌出的汗。第一按摩部130设于衣身111的腰部处,第一按摩部130用于对用户的腰部进行振动按摩。
上述的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100,在衣身111与衣袖112之间缝接有吸收套120,穿着时,吸收套120则套在手臂靠近腋下部位。由于腋下等部位容易分泌出汗液,滋生细菌,因此,套在腋下部位的吸收套120会对该部位形成特定防护,使得分泌出的汗容易被吸收层122吸收,保证腋下干爽、清洁,提升内衣100的穿着舒适度和环保性。同时,在衣身111的腰部处设置第一按摩部130,利用第一按摩部130针对用户的腰部进行按摩,缓解用户的身上的疲劳,进一步提升内衣100的穿着舒适度。
为保证吸收层122充分吸收汗液,吸收层122的材料应选取吸附能力较强、且环保对皮肤不刺激的材料,比如:吸收层122可为但不限于全棉材质、亚麻纺织等材料。
第一按摩部130在衣身111的腰部上的连接方式可为多种,比如:第一按摩部130在衣身111上的连接方式可为缝接、粘接、魔术贴、卡扣等方式。
另外,为保证第一按摩部130在衣身111稳定运行,可在第一按摩部130上预留电源插头;或者,直接在第一按摩部130上设置小型电池,比如:纽扣电池等。
进一步地,套体121包括内圈层124及套接于内圈层124上的外圈层125。外圈层125与内圈层124之间形成容纳腔。吸收层122设于容纳腔内。将套体121设计成内圈层124和外圈层125,这样在缝制套体121时,直接将内圈层124与外圈层125的周边进行连接,以形成能收纳吸收层122的容纳腔内,使得吸收套120的制作更为便利。
可选地,内圈层124与外圈层125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为缝制、粘接等。
需要说明的是,内圈层124为直接套在手臂靠近腋下的部位,因此,在选取内圈层124的材质时,应注意内圈层124的透气性,比如:在内圈层124上设置若干透气孔;或者,将内圈层124设计成镂空层等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吸收套120还包括抗菌层123。抗菌层123套设于吸收层122,并位于吸收层122与外圈层125之间。由此可知,在吸收层122的下层设置抗菌层123,这样当吸收层122吸收汗液时,抗菌层123会吸收层122的一侧形成抗菌效果,避免吸收有汗液的吸收层122朝内外表面滋生大量细菌,保证内衣100外表面清洁卫生,避免减少异味的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抗菌层123可选取抗菌材料,比如:71K广谱抗菌纤维,该纤维可有效抑制71种人体常见菌种,抑菌率达99%以上,抗菌效果持久、稳定,可避免人体穿着过程中出现瘙痒、异味等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衣身111的腰部处设有第一连接部113,第一按摩部130的周向边缘设有第二连接部135,第一连接部113与第二连接部135可拆卸连接。其中,“可拆卸连接”可为粘接、卡接、魔术贴等。将第一连接部113与第二连接部135设计为可拆卸连接,这样在无需按摩时,可通过拆除第一连接部113与第二连接部135之间的连接,保证内衣100平时穿着更为轻便、舒适。
进一步地,第一按摩部130包括第一振动片133、第一防护层131及设于第一防护层131上的第二防护层132。第一振动片133贴设于第二防护层132朝向第一防护层131的一侧面,第二防护层132贴设于衣身111的腰部。由此可知,第一振动片133通过第二防护层132向用户腰部传递振动,实现有效振动按摩。其中,第一振动片133可选取尺寸较为扁平状的振动片,比如:压电陶瓷晶片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按摩部130还包括第一发热层134。第一发热层134设于第二防护层132背向第一防护层131的一侧面上。由此可知,第一按摩部130不仅能对用户传递振动;而且还能对用户腰部进行加热升温,提升按摩效果。
可选地,第一发热层134可为但不限于柔性电热元件、纳米碳纤维丝发热体等。其中,柔性电热元件为电阻随温度增加的正温度系数的自发热恒温线性电阻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衣100还包括第二按摩部140,第二按摩部140包括第一部分146及间隔设于第一部分146上的两个第二部分147,第二部分147搭接在衣身111的肩部上,第一部分146搭接在衣身111的后背上。如此,将第二按摩部140设计成第一部分146、两个第二部分147。利用两个第二部分147对用户的肩部进行按摩,第一部分146对用户的后背按摩,模拟人工按摩,使得用户后背和肩部上的疲劳感得到有效缓解。其中,两个第二部分147在第一部分146上的连接为一体式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按摩部140包括第二振动片143、第三防护层141及设于第三防护层141上的第四防护层142。第二振动片143贴设于第四防护层142朝向第三防护层141的一侧面,第四防护层142贴设于衣身111的肩部和后背。由此可知,第二振动片143通过第四防护层142向用户肩部、后背分别传递振动,实现有效振动按摩。其中,第二振动片143可选取尺寸较为扁平状的振动片,比如:压电陶瓷晶片等。
更进一步地,第二按摩部140还包括第二发热层144,第二发热层144设于第四防护层142背向第三防护层141的一侧面上。由此可知,第二按摩部140不仅能对用户传递振动;而且还能对用户腰部进行加热升温,提升按摩效果。
可选地,第二发热层144可为但不限于柔性电热元件、纳米碳纤维丝发热体等。其中,柔性电热元件为电阻随温度增加的正温度系数的自发热恒温线性电阻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衣本体110的面料包括由牛油果油粘胶纤维与广谱抗菌纤维交织的编织层、设于编织层上的腈纶纤维层以及两个细腻磨毛层。一个细腻磨毛层设于编织层背向腈纶纤维层的一侧面,另一个细腻磨毛层设于腈纶纤维层背向编织层的一侧面。其中,牛油果油粘胶纤维:其原理将牛油果精油中有效物质提炼出来,添加到粘胶纤维纺丝中,开发的纤维保留粘胶纤维的优异特性,富含多种氨基酸,具有良好的保湿护肤性能。广谱抗菌纤维:该纤维可有效抑制多种人体常见菌种,抑菌率达99%以上,抗菌效果持久、稳定,可避免人体穿着过程中出现瘙痒、异味等问题。腈纶纤维:选用9.8tex吉林化纤新研制可循环环保纤维,其原理将废旧腈纶织物进行再分解,重新纺丝成可用腈纶纤维,在性能上保留常规腈纶纤维的功能特性。
同时,在面料的两侧分别设置细腻磨毛层,有效锁住表面空气,制造一层静止空气层,起到高效保暖作用;面料高弹舒适,人体穿着不紧绷,不易产生皱纹和折痕,布面纹理清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一种内衣100面料的制作工艺,用于制作以上任一项的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100的面料,面料包括由牛油果油粘胶纤维与广谱抗菌纤维交织的编织层、设于编织层上的腈纶纤维层以及两个细腻磨毛层,包括如下步骤:
S100、织造工艺:在穿纱过程中,每路穿入9.8tex 55%腈纶纤维、35%广谱抗菌纤维、10%牛油果油粘胶纤维混纺纱线,同时将20D氨纶丝采用上下通吃方式喂入;
S200、染整工艺:以9.8tex 55%腈纶纤维、35%广谱抗菌纤维、10%牛油果油粘胶纤维形成的织物进行染色,并在染色过程中实验1:5小浴比染色。
需要说明的是,在织造工艺中,其设备参数为:机型:高针距双面机V-8ER22,机号:36针/2.54cm,筒径:34英寸,针数:3408枚,路数:60路。
另外,织造工艺的技术关键为:(1)输纱方式采用积极式输纱,由于设备针距较高,采用德国美铭格MPF-L输纱器,可有效保证纱线喂入的张力均匀性,由于使用的纱线是9.8tex,偏细,进纱张力控制在3.8—4.45CN,在保证开机的情况下张力适当偏小。(2)20D氨纶丝正确喂入是编织重点与难点,合理调整食位确保每一路正确喂入。氨纶丝的牵伸倍数控制在2.6—3.0倍之间,防止氨纶丝断裂,又能充分保证氨纶丝的弹性。(3)在起毛等后整理工序中,可有效杜绝料面氨纶丝跳圈情况的出现。
进一步地,在织造工艺中,线圈长度控制为:混纺纱为260±2mm/100针,20D氨纶为95±2mm/100针。如此,对织造工艺进行优化,使得织造工艺更为精细,提升面料的品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S200、染整工艺,包括:
S210、将织物进行前处理,以清洁织物;
S220、前处理后,对织物通过冰醋酸进行中和;
S230、采用脱氧酶对中和后的织物进行脱氧处理;
S240、对织物进行染牛油果油粘胶纤维;
S250、染粘胶纤维后,对织物通过冰醋酸进行中和;
S260、中和后,以皂化剂对织物进行皂洗。
由此可知,面料染整过程,将织物依次经过前处理、中和、脱氧、染粘胶纤维、中和和皂洗等工序,提升面料的品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前处理中,1.5g/L高效去油剂、1.5g/L前处理酶、5g/L27.5%的双氧水均在5min内加入,在80℃下反应40min。如此,加强织物的清洁力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次中和过程中,5min内加入0.8g/L冰醋酸,在60℃下反应20min。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脱氧过程中,5min内加入0.08g/L脱氧酶,在45℃下反应20min。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染粘胶纤维过程中,35min~40min内加入2%活性红3BS;分两次加入30g/L元明粉,且每次加入时间控制在20min~25min;第一次加入1g/L纯碱的时间控制在20min~25min,第二次加入14g/L纯碱的时间控制在50min~55min;5min内加入1.5g/L匀染剂RG-F,在60℃下反应60min。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次中和过程中,5min内加入0.8g/L冰醋酸,在60℃下反应20min。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皂洗过程中,5min内加入1.5g/L皂洗剂,在80℃下反应10min。
在一个实施例中,工艺还包括:5min内加入4g/L亲水性柔软剂,在45℃下反应20min对织物进行柔软。
为便于说明面料的效果,对其进行成本分析,具体为:染色过程中选用小浴比、环保型染化料助剂染色,浴比由原来的1:10调整为1:5,每公斤使用的染料助剂节省50%,按每公斤4元算,节省了2元;同时用水、用电、用汽每公斤节省了30%,约0.77元,每公斤面料节约成本35%。
同时,染整后面料具有如下效果:(1)小浴比染色,本项目通过实验分析采用1:5浴比染色,降低染色成本35%,开发出能够充分体现各类纤维舒适性与功能性的针织产品,满足人们对于抗菌功能性服用性能。(2)经精炼处理,充分取出编制过程中油迹及沾污杂质,提高染色鲜艳度。(3)择优选用染料,通过检测牢度及染色牢度均达到4级以上,避免洗后晾晒过程中出现退色,使衣服色泽始终如一。
面料制作后,内衣100的制作过程具体为:左侧上下拼片四线包缝,右侧上下拼片四线包缝;左右拼片横向缝份倒向两侧进行四线包缝;合左右肩缝;领口锁边;上左右袖子;合左右侧缝、袖缝;双针收下摆;熨烫、包装。
内衣100的功能性测试:
保温性能测试
参照标准FZ/T 73022-2012《针织保暖内衣100》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序号 检验项目名称 单位 技术要求 检验结果 评价
1 保温率 ≥30 32.73 符合
由结果可以看出,多功能性生态环保时尚内衣100保温率为32.73%,达到了FZ/T73022-2012《针织保暖内衣100》的要求。
保湿性能测试
本项目对开发面料及常规产品面料额保湿性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Figure BDA0003693059510000081
Figure BDA0003693059510000091
由上表可以看出,当放入40℃×90%RH恒定温湿度环境中,开发的面料产品较普通粘胶混纺织物吸湿快,当趋于稳定后含水率要远远高于普通粘胶纤维,是其1.4倍,当20℃×65%RH恒定温湿度环境中后,含水率逐渐降低但扔高于普通粘胶纤维,具有优异的保湿性能。
氨基酸含量检测
参照标准GB 5009.124-2016的方法,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的含量,结果如下:测试结果(单位:%)
测试项目 测试结果
天门冬氨酸 0.019
丝氨酸 0.012
谷氨酸 0.033
脯氨酸 0.021
甘氨酸 0.042
丙氨酸 0.021
亮氨酸 0.013
赖氨酸 0.018
精氨酸 0.016
由结果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产品富含多种氨基酸,具有良好的亲肤护肤作用。
抑菌性能指标
对开发出的功能性产品系列产品进行测试,参照标准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结果显示:
Figure BDA0003693059510000092
Figure BDA0003693059510000101
由结果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产品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衣本体,所述内衣本体包括衣身及分别位于所述衣身两侧的衣袖;
吸收套,所述吸收套包括套体及位于所述套体内的吸收层,所述套体缝接于所述衣身与所述衣袖之间,所述吸收层用于吸收腋下分泌出的汗;
第一按摩部,所述第一按摩部设于所述衣身的腰部处,所述第一按摩部用于对用户的腰部进行振动按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包括内圈层及套接于所述内圈层上的外圈层,所述外圈层与所述内圈层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吸收层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套还包括抗菌层,所述抗菌层套设于所述吸收层,并位于所述吸收层与所述外圈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身的腰部处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按摩部的周向边缘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部包括第一振动片、第一防护层及设于所述第一防护层上的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一振动片贴设于所述第二防护层朝向所述第一防护层的一侧面,所述第二防护层贴设于所述衣身的腰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部还包括第一发热层,所述第一发热层设于所述第二防护层背向所述第一防护层的一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按摩部,所述第二按摩部包括第一部分及间隔设于所述第一部分上的两个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搭接在所述衣身的肩部上,所述第一部分搭接在所述衣身的后背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摩部包括第二振动片、第三防护层及设于所述第三防护层上的第四防护层,所述第二振动片贴设于所述第四防护层朝向所述第三防护层的一侧面,所述第四防护层贴设于所述衣身的肩部和后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摩部还包括第二发热层,所述第二发热层设于所述第四防护层背向所述第三防护层的一侧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衣本体的面料包括由牛油果油粘胶纤维与广谱抗菌纤维交织的编织层、设于所述编织层上的腈纶纤维层以及两个细腻磨毛层,一个所述细腻磨毛层设于所述编织层背向所述腈纶纤维层的一侧面,另一个所述细腻磨毛层设于所述腈纶纤维层背向所述编织层的一侧面。
CN202221480630.XU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 Active CN218126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0630.XU CN218126994U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0630.XU CN218126994U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26994U true CN218126994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74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80630.XU Active CN218126994U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269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31043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d application of body smoothing knitted underwear capable of being used as outerwear
CN201509616U (zh) 一种方便穿用的上衣
CN218126994U (zh) 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
CN104385752A (zh) 一种保暖型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47241A (zh) 一种多功能性抗菌保健内衣及内衣面料的制作工艺
CN101317698A (zh) 一种毛衫及其生产工艺
CN103431527B (zh) 弹性梭织女士运动内衣的制作方法
CN216438587U (zh) 具有防细菌防病毒防领标扎人功能的儿童卫衣
JP2004211253A (ja) 弾性複合紡績糸を含む伸縮性編地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伸縮性衣料
CN112064182B (zh) 一种铜氨纤维的无缝形体保养内衣的生产方法
JP2013199715A (ja) 衣料
JP2008095246A (ja) 吸湿機能及び速乾機能を有する吸湿速乾糸を含む下着の付属部分品及びそれが付設される下着
CN219288791U (zh) 一种可以快速升温的保暖内衣
CN220116773U (zh) 一种超细腈纶黏胶吸湿发热针织面料
CN217395919U (zh) 一种改进型透气针织面料
CN216165340U (zh) 一种具备防静电防液汗功能的服装
CN215473528U (zh) 抑菌新型生物纤维复合超纤材料
CN210226930U (zh) 一种防辐射西服
CN218418477U (zh) 一种保暖效果好的衬衣
CN216088905U (zh) 一种具有护肘防风功能的衬衫
CN209580705U (zh) 一种耐用型服装面料
CN109355749A (zh) 一种coolmax生态羊毛混纺针织绒线的制备方法
CN217089645U (zh) 一种抗菌性能好的衬衫
CN220044971U (zh) 一种耐穿不变形聚乳酸纤维t恤
CN218043828U (zh) 一种防静电的开襟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