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24507U - 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及电驱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及电驱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24507U CN218124507U CN202221672691.6U CN202221672691U CN218124507U CN 218124507 U CN218124507 U CN 218124507U CN 202221672691 U CN202221672691 U CN 202221672691U CN 218124507 U CN218124507 U CN 2181245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 module
- drive system
- electric drive
- electr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及电驱动系统,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用于电驱动系统,包括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电容模块由电容构成,第一电阻模块由电阻构成,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串联;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一端与电驱动系统中电机的转轴电连接,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另一端接地;电机的转轴通过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接地,通过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中的电容模块降低轴承内外圈的电压比,避免内外圈电压过高时击穿油膜产生EDM放电,由于电容模块串联第一电阻模块,降低高频环路电流,避免差模电压对轴承的影响,达到了抑制电驱动系统中电机轴承的轴电蚀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及电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系统至少包括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器,在电驱动系统运行过程中,电机控制器输出PWM信号波会在直流母线中点和驱动电机的三相绕组中点之间产生共模电压;同时,在电机控制器的开关管时刻,由于共模电压的高dv/dt值以及电机绕组与机壳之间寄生电容,引起高频共模电流,高频共模电流在铁芯内激发出环形共模磁通,在转轴感应出轴电压,进而形成差模电压。
由于电驱动系统中寄生电容的分压作用,共模电压和差模电压会引起轴承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电压降,当超过轴承油膜临界电压时,轴承油膜被击穿出现EDM放电现象,使轴承内外圈及滚珠表面发生烧蚀而出现斑点,长时间频繁EDM放电,使轴承内外圈及滚珠表面出现明显搓板纹,即轴承电蚀,令电机产生振动与噪声,影响电机运转。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避免轴承发生电腐蚀,会对驱动电机设置导电环或导电碳刷来形成导电旁路然而,无论是导电环还是导电碳刷,在润滑油中的导电性能可能存在变化,以及在电机转子长时间高速运转后,导电碳刷或导电环会产生磨损,磨损后接触阻抗变大,影响导电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及电驱动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的轴承出现电蚀情况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用于电驱动系统,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包括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所述电容模块由电容构成,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由电阻构成,所述电容模块和所述第一电阻模块串联;
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电驱动系统中电机的转轴电连接,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另一端接地。
可选地,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还包括第二电阻模块,所述第二电阻模块与串联连接的所述电容模块和所述第一电阻模块并联。
可选地,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还包括PCB板;
所述电容模块和所述第一电阻模块设置在所述PCB板上,或,所述电容模块、所述第一电阻模块和第二电阻模块设置在所述PCB板上。
可选地,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PCB板下方,所述PCB板上设置有电连接固定孔。
可选地,所述电容模块由若干个电容并联和/或串联构成,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由若干个电阻并联和/或串联构成;第二电阻模块由若干个电阻并联和/或串联构成。
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驱动系统,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机和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和转轴;
其中,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包括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所述电容模块由电容构成,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由电阻构成,所述电容模块和所述第一电阻模块串联;
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电连接,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另一端接地。
可选地,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还包括第二电阻模块,所述第二电阻模块与串联连接的所述电容模块和所述第一电阻模块并联。
可选地,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还包括PCB板,所述电容模块和所述第一电阻模块设置在所述PCB板上,或,所述电容模块、所述第一电阻模块和第二电阻模块设置在所述PCB板上。
可选地,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PCB板下方,所述PCB板上设置有电连接固定孔。
可选地,所述电容模块由若干个电容并联和/或串联构成,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由若干个电阻并联和/或串联构成;第二电阻模块由若干个电阻并联和/或串联构成。
可选地,还包括绝缘件,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体内,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转轴的外侧,所述绝缘件设置在所述轴承与所述电机的端盖之间。
可选地,还包括绝缘轴承和/或绝缘端盖。
可选地,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通过导电旁路零件与所述转轴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一端通过导电旁路零件与所述电驱动系统中的减速器轴电连接,所述减速器轴与所述转轴连接。
可选地,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驱动系统中的电机壳体电连接,所述电机壳体接地;
或,
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驱动系统中的电机控制器壳体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壳体接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系统中包括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电机的转轴通过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接地,轴承电腐蚀抑制模块由第一电阻模块和电容模块串联构成,通过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中的电容模块降低轴承内外圈的电压比,避免内外圈电压过高时击穿油膜产生EDM放电,同时,由于电容模块串联第一电阻模块,降低高频环路电流,避免差模电压对轴承的影响,达到了抑制电驱动系统中电机轴承的轴电蚀问题,延长轴承使用寿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驱动系统的共模等效电路;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应用在电驱动系统中的一种等效电路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应用在电驱动系统中的另一种等效电路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一种等效电路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应用在电驱动系统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应用在电驱动系统中的又一等效电路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设置在电驱动系统的一种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设置在电驱动系统的另一种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电容模块和电阻模块 | 20 | 端盖 |
30 | 转轴 | 40 | 轴承 |
50 | 绝缘件 | 60 | PCB板 |
61 | 电连接固定孔 | 70 | 导电旁路零件 |
80 | 位置传感器 | 90 | 支撑件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在目前电驱动系统中的电机结构中,电机包括壳体、轴承以及转轴,转轴设置在壳体内,轴承的内圈与转轴连接,轴承的外圈与壳体连接,电机包还括转子以及定子,定子具有定子铁芯以及定子绕组等零部件,此外电机还可以包括例如花键以及位置传感器80等零部件,电机结构为本领域已知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图1为目前现有技术中电驱动系统的共模等效电路,具体的,在轴承上有寄生电容Cb,定子铁芯与转子之间具有耦合电容Csr;定子绕组与转子之间具有耦合电容Cwr;定子绕组与定子之间具有耦合电容Cwf;减速器侧轴承与花键之间具有寄生电容Cg。
在电机控制器的开关管时刻,由于共模电压的高dv/dt值以及电机绕组与机壳之间寄生电容,引起高频共模电流,同时,沿着电机轴向的分布电容在开关管时刻产生非对称磁场,也会引起轴向的高频环路电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该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包括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电容模块由电容构成,第一电阻模块由电阻构成,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串联;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一端与电驱动系统中电机的转轴电连接,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另一端接地。
电驱动系统中电机的转轴通过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实现接地。
在电驱动系统中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后,电驱动系统的等效电路图如图2所示,串联的第一电阻模块Rd和电容模块Cd与轴承的寄生电容Cb并联。
根据下述公式:
公式1:Vb=KfBrVcom;
其中,Vb为轴承内外圈之间的轴电压,Br为分压比,Vcom为共模电压。结合图1和图2,由于串联的第一电阻模块Rd和电容模块Cd与轴承的寄生电容Cb并联,此时,相当于将公式2中的分子及分母由变为则分压比Br随Cd的增大而减小,此时对应的轴承内外圈之间的轴电压Vb也变小。即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中的电容模块对轴承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电压进行分压,降低轴承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电压,避免轴承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电压过高击穿油膜产生EDM放电而造成的轴承电腐蚀。
在电驱动系统中,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中的第一电阻模块和电容模块串联,通过第一电阻模块降低高频环路电流,避免差模电压对轴承的影响,还通过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的组合避免充放电时瞬时高频波导致的EMI超标而产生的电磁干扰。
本申请提供的电驱动系统中包括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电机的转轴通过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接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由第一电阻模块和电容模块串联构成,通过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中的电容模块降低轴承内外圈的电压比,避免内外圈电压过高时击穿油膜产生EDM放电,同时,由于电容模块串联第一电阻模块,降低高频环路电流,避免差模电压对轴承的影响,达到了抑制电驱动系统中电机轴承的轴电蚀问题,延长轴承使用寿命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释放电机转轴对地的电荷释放,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还包括第二电阻模块,第二电阻模块与串联连接的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并联。
如图3所示,第一电阻模块Rd与电容模块Cd串联,第二电阻模块Re与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模块Rd和电容模块Cd并联。通过第二电阻模Re进一步释放电机转轴对地的电荷,辅助降低轴电压。
在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中,电容模块由多个电容并联或者串联组成,同理,第一电阻模块由多个电阻并联或者串联组成,第二电阻模块由多个电阻并联或者串联组成,有助于对电容模块的容值大小或者第一电阻模块、第二电阻模块的阻值大小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型号的产品需求,提高广泛适应性。
在一个例子中,请参照图4,Re为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中的第二电阻模块,Rd为第一电阻模块,电容模块Cd由并联的电容C1以及电容C2构成。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5,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还包括PCB板60。当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包括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时,电容模块和电阻模块10(即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设置在PCB板60上;或,当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包括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第二电阻模块时,电容模块和电阻模块10(即电容模块、第一电阻模块和第二电阻模块)设置在PCB板60上,或者,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设置在PCB板60上,第二电阻模块设置在PCB板60以外的其他位置。
可选的,在电驱动系统中,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通过导电旁路零件70实现与转轴之间的电连接,或者,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通过导电旁路零件70与减速器轴电连接,由于减速器轴和电机转轴通过连接件连接,减速器轴、电机转轴、连接件为导电材料,因此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也间接地与电机转轴电连接。
可选的,导电旁路零件70为导电碳刷、导电环、导电弹片、导电毛刷等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的,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另一端则可以直接接地端,或,通过与电驱动系统中电机的壳体实现接地,或,通过与电驱动系统中的减速器壳体实现接地,或,通过与电驱动系统中的电机控制器壳体实现接地。
进一步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还包括支撑件90,如图5所示,支撑件90设置在PCB板60下方,PCB板60上设置有电连接固定孔61。支撑件90可以是塑料材质制件,起到绝缘作用。导电旁路零件70可以通过螺钉穿过PCB板60上的电连接固定孔61固定在支撑件90上,以实现导电旁路零件70与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中电容模块、电阻模块的电连接。PCB板60还可以接地,比如,通过螺钉穿过PCB板60上的其他电连接固定孔61连接到电机的旋变盖板、壳体等。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一端与电驱动系统中电机的转轴30电连接后,轴电流经导电旁路零件70引至PCB板60上,电流再经过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中的电阻模块和电容模块后流至地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电驱动系统,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机和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和转轴;其中,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包括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电容模块由电容构成,第一电阻模块由电阻构成,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串联;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一端与转轴30电连接,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另一端接地。
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包括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电容模块由电容构成,第一电阻模块由电阻构成,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串联;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一端与电驱动系统中电机的转轴30电连接,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另一端接地。
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在电驱动系统中的作用原理在上述实施例中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系统中包括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电机的转轴通过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接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由第一电阻模块和电容模块串联构成,通过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中的电容模块降低轴承内外圈的电压比,避免内外圈电压过高时击穿油膜产生EDM放电,同时,由于电容模块串联第一电阻模块,降低高频环路电流,避免差模电压对轴承的影响,达到了抑制电驱动系统中电机轴承的轴电蚀问题,延长轴承使用寿命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释放电机转轴对地的电荷,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还包括第二电阻模块,第二电阻模块与串联连接的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并联。
如图3所示,第一电阻模块Rd与电容模块Cd串联,第二电阻模块Re与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模块Rd和电容模块Cd并联。通过第二电阻模Re进一步释放电机转轴对地的电荷,辅助降低轴电压。
可选的,电容模块由多个电容并联或者串联组成,第一电阻模块由多个电阻并联或者串联组成,第二电阻模块由多个电阻并联或者串联组成。电容模块的构成有助于对电容模块的容值大小,电阻模块的构成有助于对第一电阻模块、第二电阻模块的阻值大小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型号的产品需求,提高广泛适应性。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5,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还包括PCB板60。当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包括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时,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设置在PCB板60上;或,当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包括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第二电阻模块时,电容模块、第一电阻模块和第二电阻模块设置在PCB板60上,或者,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设置在PCB板60上,第二电阻模块设置在PCB板60以外的其他位置。
进一步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还包括支撑件90,支撑件90设置在PCB板60下方,PCB板60上设置有电连接固定孔61。支撑件90可以是塑料材质制件,起到绝缘作用。
可选的,在电驱动系统中,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通过导电旁路零件与转轴电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一端通过导电旁路零件直接与电机转轴电连接。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一端通过导电旁路零件与电驱动系统中的减速器轴电连接,减速器轴与转轴连接。
由于减速器轴和电机转轴通过连接件连接,减速器轴、电机转轴、连接件为导电材料,因此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与减速器轴电连接后,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也间接地与电机转轴电连接。
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另一端接地。比如,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另一端则直接接地端;或,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另一端与电驱动系统中电机壳体电连接,电机壳体接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另一端通过电机壳体实现接地;或,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另一端与电驱动系统中减速器壳体电连接,减速器壳体接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通过与电驱动系统中的减速器壳体实现接地;或,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另一端与电驱动系统中电机控制器壳体电连接,电机控制器壳体接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通过与电驱动系统中的电机控制器壳体实现接地。
可选的,导电旁路零件为导电碳刷、导电环、导电弹片、导电毛刷等中的任意一种。
请参照图5和图6,导电旁路零件70可以通过螺钉穿过PCB板60上的电连接固定孔61固定在支撑件90上,实现导电旁路零件70与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中电容模块、电阻模块的电连接。PCB板60还可以接地,比如,通过螺钉穿过PCB板60上的其他电连接固定孔61连接到电机的旋变盖板、壳体等。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一端与电驱动系统中电机的转轴30电连接后,转子电流由经导电旁路零件70引至PCB板60上,电流再经过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中的电阻模块和电容模块后流至地端。
为了进一步切断电驱动系统中高频环路轴电流的电流路径,在非驱动端增加绝缘处理,可以避免电驱动系统中驱动电机轴承和减速器轴承受到轴电流的影响,进而延长轴承寿命。在电驱动系统中增加轴承腐蚀抑制装置和绝缘处理,还抑制了高频轴电压,避免高频轴电压通过减速器轴系传导到半轴,可以避免半轴的天线效应造成的EMC问题。
在一个例子中,电驱动系统中轴承设置在电机壳体内,轴承套设在转轴外侧,电驱动系统还包括绝缘件,绝缘件设置在轴承与电机的端盖之间。
可选的,绝缘件的材料为高强度塑料。
比如,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如图5和图6所示,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通过导电旁路零件70与电机的转轴30电连接,绝缘件50设置在轴承40与电机的端盖20之间,绝缘件50的内壁与轴承40的外壁抵接,绝缘件50的外壁则与电机端盖20内壁抵接。电机端盖20为电机壳体的一部分,利用绝缘件50隔绝轴承40和电机壳体,此时电驱动系统的等效电路如图7所示,加入绝缘件50后,绝缘件50的寄生电容Ca也为轴承40分压,进一步提升对轴电流的抑制效果。
在另一个例子中,电驱动系统中的轴承为绝缘轴承和/或端盖为绝缘端盖。在轴承40表面涂覆绝缘涂层,从而使得轴承40外圈绝缘,也可以直接采用绝缘材料制作轴承40。同理,绝缘端盖也可以通过涂覆绝缘涂层,或者采用绝缘材料直接制作。需要说明的是,电驱动系统中可以同时采用绝缘轴承和绝缘端盖,也可以单独采用绝缘轴承或绝缘端盖;此外,在使用绝缘轴承或绝缘端盖的基础上,也可以在轴承和端盖之间增加绝缘件。电机端盖为电机壳体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实际安装位置不做限定。比如,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安装位置在电机非驱动端,或者,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安装位置在电驱动系统的电机控制器中,或者,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与位置传感器80导线集成以将电流引至电机控制器壳体。
比如,如图8所示,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安装在电机控制器中,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与电机控制器壳体连接实现接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还与电机转轴电连接。
比如,如图9所示,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设置在电驱动系统中的减速器侧,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一端通过导电旁路零件与减速器轴电连接,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另一端与减速器壳体电连接以实现接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该种安装方式可以进一步减小高频环路电流对减速器侧的轴承电腐蚀影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电驱动系统,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包括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所述电容模块由电容构成,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由电阻构成,所述电容模块和所述第一电阻模块串联;
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电驱动系统中电机的转轴电连接,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另一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还包括第二电阻模块,所述第二电阻模块与串联连接的所述电容模块和所述第一电阻模块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还包括PCB板;
所述电容模块和所述第一电阻模块设置在所述PCB板上,或,所述电容模块、所述第一电阻模块和第二电阻模块设置在所述PCB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PCB板下方,所述PCB板上设置有电连接固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模块由若干个电容并联和/或串联构成,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由若干个电阻并联和/或串联构成;第二电阻模块由若干个电阻并联和/或串联构成。
6.一种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机和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和转轴;
其中,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包括电容模块和第一电阻模块,所述电容模块由电容构成,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由电阻构成,所述电容模块和所述第一电阻模块串联;
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电连接,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还包括第二电阻模块,所述第二电阻模块与串联连接的所述电容模块和所述第一电阻模块并联。
8.根据权利要求6~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还包括PCB板,所述电容模块和所述第一电阻模块设置在所述PCB板上,或,所述电容模块、所述第一电阻模块和第二电阻模块设置在所述PCB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PCB板下方,所述PCB板上设置有电连接固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6~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模块由若干个电容并联和/或串联构成,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由若干个电阻并联和/或串联构成;第二电阻模块由若干个电阻并联和/或串联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6~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件,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体内,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转轴的外侧,所述绝缘件设置在所述轴承与所述电机的端盖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6~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轴承和/或绝缘端盖。
13.根据权利要求6~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通过导电旁路零件与所述转轴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6~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一端通过导电旁路零件与所述电驱动系统中的减速器轴电连接,所述减速器轴与所述转轴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6~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驱动系统中的电机壳体电连接,所述电机壳体接地;
或,
所述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驱动系统中的电机控制器壳体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壳体接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72691.6U CN218124507U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及电驱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72691.6U CN218124507U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及电驱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24507U true CN218124507U (zh) | 2022-12-23 |
Family
ID=84515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72691.6U Active CN218124507U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及电驱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24507U (zh) |
-
2022
- 2022-06-30 CN CN202221672691.6U patent/CN2181245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085485A (zh) | 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及电驱动系统 | |
CN102577040B (zh) | 电动机和具备它的电气设备 | |
CN102246396B (zh) | 电动机和具备该电动机的电设备 | |
CN102246397B (zh) | 电动机和具备该电动机的电设备 | |
JP5338641B2 (ja) | 電動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 |
JP5594284B2 (ja) | 電動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 |
EP2254220B1 (en) | Electric motor and electrical machinery equipped therewith | |
WO2011114371A1 (ja) | インバータ駆動回転電機,そのシステム,その軸受及びそのエンドブラケット | |
US9003976B2 (en) | Electric machine, rail vehicle and rail-mounted car set | |
US8987955B2 (en) | Electric motor and electr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EP4160884A1 (en) | Motor controller and vehicle having same | |
CN112366880B (zh) |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电器设备 | |
CN202696316U (zh) | 电动机和包括电动机的电气设备 | |
CN103339837A (zh) | 模制电动机 | |
CN218124507U (zh) | 轴承电腐蚀抑制装置及电驱动系统 | |
US20060125335A1 (en) | Traction motor | |
CN102474152A (zh) | 空气调节机 | |
CN113141166A (zh) | 电磁干扰抑制装置和车辆 | |
CN103580434A (zh) | 有刷电机 | |
US9523362B2 (en) | Vehicular electric compressor | |
JP5656795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1478524A (zh) | 一种柔性导电纤维电机轴电压接地螺栓装置 | |
EP3309466A1 (en) |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provided with indoor unit,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indoor unit | |
CN110798122A (zh) | 一种电机系统及家电设备 | |
CN215072038U (zh) | 一种电机主轴的接地装置及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5000 52 tianedang Road, Yuexi,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Huichuan United Power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04 No. 52, tiandang Road, Yuexi,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HUICHUAN UNITED POWER SYSTEM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