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22151U - 一种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22151U
CN218122151U CN202221569607.8U CN202221569607U CN218122151U CN 218122151 U CN218122151 U CN 218122151U CN 202221569607 U CN202221569607 U CN 202221569607U CN 218122151 U CN218122151 U CN 2181221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communication
testing
power supply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6960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海光
程君
阮小飞
谢智多
姜宁
任博慧
曹忠卓
魏寒
周小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eke Huatie Jingwei Tianj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Beijing Ruichi Guotie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Huati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eke Huatie Jingwei Tianj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Beijing Ruichi Guotie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Huati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eke Huatie Jingwei Tianj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Beijing Ruichi Guotie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Huati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eke Huatie Jingwei Tianj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6960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221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221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221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包括:测试电源装置、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绝缘耐压测试装置、测试主机和框架式主机箱;其中,测试电源装置、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绝缘耐压测试装置、控制装置和测试主机均设在框架式主机箱内;通信采集测试装置与测试电源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该通信采集测试装置设有能连接待测试线束的多路通断测试端子;绝缘耐压测试装置与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电连接,该绝缘耐压测试装置设有能连接待测试线束的多路绝缘测试端子;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通信端子经通信线缆与测试主机通信连接;测试电源装置的输入端和测试主机的电源端均与市电电源连接。该测试工装能集中连接多条线束测试,提升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产品的线束测试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铁路通信信号产品应用更加广泛,对于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要求更高,因此在通信信号产品生产各环节上要保证更高效、更可靠。线束是通信信号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等特点,在生产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逐一的检测,以达到满足产品相关性能的要求。
传统的模式是依靠人工的方式对各类型线束进行通断的测试,利用专用仪器对其线芯做绝缘、耐压等测试,此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存在大量测试后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测试错误等情况,所有测试结果通过人工进行记录,记录工作量较大,存在记录不清晰的情况。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对多条线束集中进行测试,提升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的线束测试工装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能便于多条线束通断和绝缘的集中测试,提升测试效率,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包括:
测试电源装置、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绝缘耐压测试装置、测试主机和框架式主机箱;其中,
所述测试电源装置、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绝缘耐压测试装置、控制装置和测试主机均设置在所述框架式主机箱内;
所述通信采集测试装置与所述测试电源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该通信采集测试装置设有能连接待测试线束的多路通断测试端子;
所述绝缘耐压测试装置与所述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电性连接,该绝缘耐压测试装置设有能连接待测试线束的多路绝缘测试端子;
所述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通信端子经通信线缆与所述测试主机通信连接;
所述测试电源装置的输入端、测试主机的电源端和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耐压输入端均与市电电源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其有益效果包括:
通过在框架式主机箱内分别设置测试电源装置、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和测试主机,将线束测试各装置集成在一起,并使通信采集测试装置与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分别与测试电源装置电性连接,与测试主机通信连接,由于通信采集测试装置设有多路通断测试端子,绝缘耐压测试装置设有多路绝缘测试端子,能同时连接多路线束,对它们进行通断和绝缘测试,相比人工配合测试仪表的测试方式,能提升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有效提高了多路线束测试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的整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的测试电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的测试电源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测试工装的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测试开出板的驱动主控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测试组件的测试开出板的4路开关驱动电路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测试组件的测试开出板的单路开关驱动电路与智能模入板的单路采样电路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测试组件的智能模入板的采样主控电路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测试组件的智能模入板的采样电路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通信板的主通信控制电路的第一部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通信板的主通信控制电路的第二部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通信板的辅助通信控制电路的第一部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通信板的辅助通信控制电路的第二部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通信板的扩展通信控制电路的第一部分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通信板的扩展通信控制电路的第二部分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通信板的CAN总线通信控制电路的第一部分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通信板的CAN总线通信控制电路的第二部分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选通板的驱动电路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的测试通道选路电路的A/B端继电器64线选1电路的第一部分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的测试通道选路电路的A/B端继电器64线选1电路的第二部分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测试工装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的交直流电压输出原理第一部分电路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测试工装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的交直流电压输出原理第二部分电路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测试工装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测试流程图一。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测试工装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测试流程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这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首先对本文中可能使用的术语进行如下说明:
术语“和/或”是表示两者任一或两者同时均可实现,例如,X和/或Y表示既包括“X”或“Y”的情况也包括“X和Y”的三种情况。
术语“包括”、“包含”、“含有”、“具有”或其它类似语义的描述,应被解释为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括某技术特征要素(如原料、组分、成分、载体、剂型、材料、尺寸、零件、部件、机构、装置、步骤、工序、方法、反应条件、加工条件、参数、算法、信号、数据、产品或制品等),应被解释为不仅包括明确列出的某技术特征要素,还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本领域公知的其它技术特征要素。
术语“由……组成”表示排除任何未明确列出的技术特征要素。若将该术语用于权利要求中,则该术语将使权利要求成为封闭式,使其不包含除明确列出的技术特征要素以外的技术特征要素,但与其相关的常规杂质除外。如果该术语只是出现在权利要求的某子句中,那么其仅限定在该子句中明确列出的要素,其他子句中所记载的要素并不被排除在整体权利要求之外。
除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
当浓度、温度、压力、尺寸或者其它参数以数值范围形式表示时,该数值范围应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该数值范围内任何上限值、下限值、优选值的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被明确记载;例如,如果记载了数值范围“2~8”时,那么该数值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2~7”、“2~6”、“5~7”、“3~4和6~7”、“3~5和 7”、“2和5~7”等范围。除另有说明外,本文中记载的数值范围既包括其端值也包括在该数值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
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明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文的限制。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包括:
测试电源装置2、通信采集测试装置3、绝缘耐压测试装置4、测试主机5和框架式主机箱1;其中,
所述测试电源装置、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绝缘耐压测试装置、控制装置和测试主机均设置在所述框架式主机箱内;
所述通信采集测试装置与所述测试电源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该通信采集测试装置设有能连接待测试线束的多路通断测试端子;
所述绝缘耐压测试装置与所述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电性连接,该绝缘耐压测试装置设有能连接待测试线束的多路绝缘测试端子;
所述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通信端子经通信线缆与所述测试主机通信连接;
所述测试电源装置的输入端、测试主机的电源端和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耐压输入端均与市电电源连接。
如图2所示,上述测试工装中,所述通信采集测试装置包括:
电源板、通信板、至少一组测试组件和两个选通板;其中,
所述电源板的输入端与所述测试电源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电源板的输出端分别与通信板、各组测试组件电性连接;
各组测试组件均设有32路通断测试端子,各组测试组件分别与所述通信板通信连接,能根据所述通信板的控制信号对通断测试端子上连接的线束进行通断测试;
两个选通板均设有32路通断驱动端子,各通断驱动端子分别与所述绝缘耐压测试装置电性连接。
上述测试工装,一组测试组件包括:
一个测试开出板和一个智能模入板;其中,
所述测试开出板,与所述电源板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并与所述通信板通信连接,设有32路通断测试输出端子,能根据所述通信板的控制信号经通断测试输出端子输出测试电源;
所述智能模入板,与所述通信板通信连接,设有32个通断测试输入端子,能将测试结果输入;
所述测试开出板的32路通断测试输出端子与智能模入板的32个通断测试输入端子共同组成32路通断测试端子。
上述测试工装中,所述测试开出板包括:
驱动主控电路、32个IO控制光耦和32路开关驱动电路;其中,
所述驱动主控电路设有32路驱动电压信号输出端,每路驱动电压信号输出端均经一个IO控制光耦与一路开关驱动电路电性连接,该开关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一个通断测试输出端子。
如图6、7所示,上述测试工装中,每路开关驱动电路包括:
输入端子、输入电阻、P沟道MOS管、输出电阻和上拉电阻;其中,
所述P沟道MOS管的源极S与所述测试开出板的电源线电性连接;
所述输入端子通过输入电阻与所述P沟道MOS管的漏极D电性连接,该输入端子与所述主控电路的每路驱动电压信号输出端连接的IO控制光耦电性连接;
所述上拉电阻电性连接在所述P沟道MOS管的源极S与栅极G之间;
所述P沟道MOS管的栅极G通过输出电阻与所述通断测试输出端子电性连接。
可以知道,图6示意的是测试开出板的32路开关驱动电路中的4路开关驱动电路,其他的28路开关驱动电路与这4路开关驱动电路结构相同。
如图5所示,上述测试工装中,所述驱动主控电路采用由型号为LPC23XX的CPU构成的 FDC606P选路驱动控制电路。
如图8所示,上述测试工装中,所述智能模入板包括:
采样主控电路和32路采样电路;其中,
所述采样主控电路设有32路采样输入端,每路采样输入端均连接一路采样电路,每路采样电路的输入端均连接一个通断测试输入端子。
如图7、9所示,上述测试工装中,每路采样电路包括:
第一分压采样电阻、第二分压采样电阻和输出端子;其中,
所述通断测试输入端子经所述第一分压采样电阻与所述输出端子电性连接,所述输出端子与所述采样主控电路的每路AD采样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通断测试输入端子经所述第二分压采样电阻与地连接。
可以知道,图7示意的是智能模入板的单路采样电路,其他的31路采样电路与这1路采样电路结构相同。
如图10-17所示,上述测试工装中,所述通信板包括:
主通信控制电路、辅助通信控制电路、扩展CAN总线通信控制电路和CAN总线通信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主通信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测试主机和所述辅助通信控制电路通信连接,能分别与所述辅助通信控制电路、所述测试主机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辅助通信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扩展CAN总线通信控制电路和CAN总线通信控制电路通信连接,能扩展CAN总线接口并控制扩展CAN总线接口与所述主通信控制电路的数据交互,以及控制CAN总线接口与所述主通信控制电路的数据交互。
上述通信采集测试装置中,电源板为测试开出板与模入板提供工作电源与通信电源,并与通信板进行通信连接。通信板通过通信控制测试开出板可依次选择32路开关驱动电路,模入板对32路开关驱动电路进行电压采集,并进行等效电阻的计算,并将测试结果通过通信方式传送给通信板,完成32路配线的通断检测。
如图3所示,上述测试工装中,所述测试电源装置2包括:主24V电源装置和备24V电源装置,主24V电源装置和备24V电源装置均具有独立散热外壳;主24V电源装置21和备 24V电源装置并列设置在电源机箱22内。
上述测试工装中,选通板的驱动电路如图18所示。
如图19-22所示,上述测试工装中,所述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包括:电压发生器、漏流测试单元、绝缘电阻测试单元、交直流切换电路、测试切换电路、两个测量通道选路电路和两个选通板;其中,
所述电压发生器,与市电电源电性连接,分别设有直流电压输出端、交流电压输出端和220V电压输出端,所述直流电压输出端与交流电压输出端分别通过所述交直流切换电路与所述漏流测试单元连接;所述220V电压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漏流测试单元和绝缘测试单元的耐压输入端连接;
每个测量通道选路电路均设有64路线束测试端子、一个测试输入端和32路选路控制输入端;
每个选通板设有32路驱动输出端,一个选通板的各驱动输出端与一个测量通道选路电路的各选路控制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绝缘测试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绝缘测试单元的输出端通过所述测试切换电路分别与两个测量通道选路电路的测试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漏流测试单元、绝缘电阻测试单元和两个选通板均与所述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电性连接。具体的,漏流测试单元、绝缘电阻测试单元和两个选通板均与所述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通信板通信连接,而两个选通板还与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电源板电性连接。
优选的,上述交直流切换电路与测试切换电路均采用选通继电器4选2电路。
可以知道,本实用新型将两块选通板设置在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机笼内,是为充分利用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机笼空置空间,也可以将两块选通板设置在绝缘耐压测试装置的机箱内。
绝缘测试单元和漏流测试单元完成被测芯线的绝缘电阻和漏流的测试,将测试结果通过通信方式传输给通信板。
具体的,上述绝缘耐压测试装置中,电压发生器用于耐压电压量程选择;
绝缘测试单元用于配线的绝缘电阻测试;
漏流测试单元用于配线的耐压漏流的测试。
测量通道选路电路用于绝缘、耐压配线测试的选路。
通信板通过通信与选通板进行通信,选通板则在相应通道输出24v电压驱动测量通道选路电路,测试通道选路电路由继电器组建树型结构完成被测芯线选择,电压发生器产生的电压注入被测芯线,绝缘测试单元和漏流测试单元完成被测芯线的绝缘电阻和漏流的测试,将测试结果通过通信方式传输给通信板。
进一步的,上述测试工装还包括:220V电源配电箱,分别与测试电源装置的输入端和测试主机的电源端电性连接,为两者供电。
上述测试工装中,在框架式主机箱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测试电源装置2、测试主机 3、绝缘耐压测试装置4、通信采集测试装置5和220V电源配电箱6;各装置均以插入方式设置在框架式主机箱1对应的插槽内,方便安装、拆卸以及后续维护。
优选的,框架式主机箱底部分布设有多个万向轮,方便测试工装整体移动,提升使用时的便利性。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测试工装,由于设置了具有多路通断测试端子的通信采集测试装置以及具有多路绝缘测试端子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能同时连接测试多路线束,提升测试效率。
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及所产生的技术效果,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能连接多条线束进行集中测试,测试线束的通断和绝限状态,该线束测试工装包括:
框架式主机箱、测试电源装置、测试主机、绝缘耐压测试装置、通信采集测试装置和220V电源配电箱;其中,
所述测试电源装置、测试主机、绝缘耐压测试装置、通信采集测试装置和220V电源配电箱从上至下依次插设在框架式主机箱内;
所述通信采集测试装置与所述测试电源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该通信采集测试装置设有能连接待测试线束的多路通断测试端子;
所述绝缘耐压测试装置与所述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电性连接,该绝缘耐压测试装置设有能连接待测试线束的多路绝缘测试端子;
所述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通信端子经通信线缆与所述测试主机通信连接;
所述测试电源装置的输入端和测试主机的电源端均与220V电源配电箱输出的市电电源连接。
上述测试工装中,框架式主机箱采用框架结构,可采用钢材成型后焊接而成,一般采用标准的19英寸框架。
如图3所示,上述测试工装中,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采用24V电源装置,主要为通信采集测试装置和绝缘耐压测试装置提供24V测试电源,优选采用两个24V电源装置,一个为主24V电源装置,另一个为备24V电源装置,两者形成冗余设置,能方便维修,每个24V 电源装置均设有单独的外壳,方便散热,并且每个24V电源装置外壳上均设有电压、电流、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等,方便外部直观确认其工作状态;该24V电源装置内部通过电路设计将电源模块的电压、电流等信息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直观显示,同时为外部测试采集单元的电源提供接口,该24V电源装置的电路原理参见图5。
两个24V电源装置横向并列设置在一个电源机箱内,通过电源机箱插设在框架式主机箱的电源层内。电源机箱设计为标准19英寸,高度为4U(177.8mm)。
上述测试工装中,所述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的箱体在前面板设置开关、旋钮及显示数码管相关器件结构,后面板设置固定电源接口、通信接口及其他相关对外接口,不仅能更加直观的显示测试内容以及方便使用相关测试过程中的接口,方便操作。
上述测试工装中,通信采集测试装置使用4U机笼,由测试开出板、智能模入板2块板卡组成一套测试组件,可满足32路电缆芯线测试需求。可最多扩展成3套测试组件,可满足96路电缆芯线测试需求。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板卡,同时使用1块通信板和测试主机软件数据交互,同时负责与板卡、采集模块通信,2块YH10-KCB作为绝缘耐压测试装置的选通板卡,其他不用的位置可以安装补空板。
具体的,如图2所示,通信采集测试装置包括:电源板、通信板、两个选通板和至少一组测试组件,一组测试组件包括:一个测试开出板和一个智能模入板;
每组测试组件能实现32路测试组合,由于一个线束测试工装的通信采集测试装置可最多扩展到三组测试组件,能实现96路测试组合。
在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主电路板板上设有多个插槽,能对应插设不同的板卡,具体如下:
①供电:
电源板位置-----电源板;
通信板位置----通信板;
②测试组件1(32路测试组合):
采集板位置1-----测试开出板1;
采集板位置2-----智能模入板1;
③测试组件2(32路测试组合):
采集板位置3-----测试开出板2;
采集板位置4-----智能模入板2;
④测试组件3(32路测试组合):
采集板位置5-----测试开出板3;
采集板位置6-----智能模入板3;
⑤驱动绝缘耐压装置选路的两块选通板:
采集板位置7----选通板A(采用YH10-KCB开出板);
采集板位置8----选通板B(采用YH10-KCB开出板);
⑥空余:
采集板位置9至11-----空位;
如图5-9所示,三组测试组件中,测试开出板、智能模入板均为32路硬件配置,测试开出板提供测试电源并实现测试条件输出,智能模入板实现测试结果输入。
上述的测试开出板主要是完成线束导通测试时选路的功能。测试开出板的CPU部分芯片为U8,其他为外围电路包含晶振,电源,复位芯片等,主要原理图如图4、5所示。CPU通过IO控制光耦完成隔离与电平转换并驱动mosfet管,完成测试开出板的32路开关驱动电路。
测试开出板的开关驱动电路中的开关器件采用P沟道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919395830000111
MOSFET,器件开启门限电压低至1V,满足本设计应用的电压开启门限需求。
通信板根据配线文件分析配线连接,形成可使用的测试矩阵,控制测试开出板输出测试条件并回读智能模入板测试数据;每测试一路根据回读到的数据计算出相应的电阻值,依据设定的电阻合格门限判定配线正常、虚接、断线、混线、错接等结果,并将测试数据上传至测试主机供分析处理。
测试时,通信板根据配线文件中的测试开出板路号,每次控制1路测试开出板输出测试条件,之后回读96路智能模入板的测试数据,并计算出相应的电阻值,根据内部既定规则判定配线正常、虚接、断线、混线、错接等结果,并将测试数据上传至测试主机供分析处理。
上述的智能模入板主要用来进行线束导通测试采集数据读取判断。其主要的CPU处理器、32路采样电路原理如图8、9所示。
如图10-17所示,上述的通信板主要由主CPU及外围电路(即主通信控制电路)、辅助 CPU及外围电路(即辅助通信控制电路)、扩展CAN CPU及外围电路(即扩展通信控制电路)、CAN总线及外围电路(即CAN总线通信控制电路)各等部分组成,通信板主CPU主要完成以太网与软件数据传输,通过SPI与辅助CPU进行通信。通信板辅助CPU主要完成扩展CAN总线接口,同时完成主CPU与扩展CAN CPU之间的数据交互;扩展CAN CPU完成CAN总线接口的扩展。
上述的测试开出板、智能模入板和通信板实现线束通断测试测试结果判断依据如下:
通过测试主机设定的电阻合格门限为Rok,断线时根据多次实验得出断线电阻RDX约为420Ω,配线表中某条线所测得电阻值为RX,0xFFFF为特殊值。
(1)RX<Rok
判断为正常(提示“正常”)。
(2)Rok≤RX<RDX
根据测试矩阵,若本路没有复连线配置,看其它路是否有阻值,有说明混线(提示“混线”),没有说明本路虚接(提示“虚接”);若本路有复连线配置,配置表中50条线以内复连则查表该复连数量对应的阻值范围,若本路阻值不在复连线阻值范围内说明错误,可能有应复连的线未连接情况(提示“请检查”),若本路阻值在复连线阻值范围内,则继续确认所有复连线阻值是否均在范围内,若均在范围则认为接线正确(提示“正常”),部分在范围内则有其它线混接到本复连线中混线(提示“混线”)。默认50条复连线配置已经足够使用,多于50条线复连则不做处理。
(3)RDX≤RX<0xFFFF
其余各路都未有电阻或者有电阻且与本线正常复连,本路判断为断线(提示“断线”);其他路有电阻但与本路无复连配置,认为错接(提示“错接”)。
(4)RX=0xFFFF
说明该路未有电阻数据刷新,该路AD未有通信数据返回(提示“无数据”)。
如图18-24所示,通过上述的绝缘耐用测试装置能进行绝缘电阻、绝缘耐压测试,进行绝缘耐压测试时,通信板根据测试要求首先进行测量通道选路电路A、B两端选路来选择2根测试线,每端都需要控制1块选通板(采用测试开出板)来驱动相应的继电器进行挑选线路。选路完毕后,通过手动调整的电压发生器的调压器和升压变压器和整流电路产生交直流电压,电压调整范围DC0-1500V,AC0---1000V。通信板启动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工作,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对加有高压测试线的漏流情况进行测量,测试过程大约10秒,测试完毕后将测试结果通过CAN总线传输给通信板,通信板关闭选路继电器对数据进行整理打包传输给测试主机软件进行展示、判断等。
具体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正面左侧有3个显示窗口,从上到下依次为绝缘耐压电压表(V),绝缘电阻(MΩ),漏流指示(指示灯)。右侧为电压调节旋钮和电源开关。
1)绝缘耐压电压表:当交流、直流耐压测试时用来显示输出电压值,单位V。未进行耐压测试时电压显示0或接近于0。
2)绝缘电阻:
测试电压:DC500v
测试电阻:0----20MΩ,>20MΩ
当绝缘电阻测试时装置产生DC500V,显示被测线缆之间绝缘电阻数值(MΩ)
显示数值为ABC.D其中ABC为整数部分,D为小数部分,仅可以显示20M以下阻抗,当大于20M时,为全零闪动显示。
漏流指示:用来指示漏流采集装置的工作状态。当通信正常时,接收和发送灯处于闪动状态,见下图说明。其余未说明指示灯为本机自用。
开出地,CAN:装置选路继电器控制地线,CAN为绝缘盒、漏流盒通信线。
耐压保险200mA;
电源插座,AC220V;
A端的测量通道选路电路
线序1—32插座,33-64插座为选通插座,2个线序插座组为A端64芯测试选通插座,4U 机笼开出板7通过34芯直连线与其相连控制选路。实际使用芯数≤48,多余芯数可做扩展使用。
B端的测量通道选路电路
线序1—32插座,33-64插座为选通插座,2个线序插座组为B端64芯测试选通插座,4U 机笼的选通板8通过34芯直连线与其相连控制选路。实际使用芯数≤48,多余芯数可做扩展使用。
例A端2与B端3之间进行测试。当A端某一芯(例如第5芯)需要对屏蔽层或壳体进行测试时,可将屏蔽层或壳体引接到B端扩展芯上(例如64路),测试时可选择A5对B64进行测试。B端也可参照此方法。
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完成漏流电流采集和绝缘电阻的采集。
通信板与绝缘耐压测试装置通过CAN通信建立沟通通道并获取采集数据。
上述的测试主机运行控制和测试结果记录软件,该测试主机包括人机界面触控屏(HMI触控屏),方便测试过程中的操作。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测试工装,能实现将线束的人工测试向自动测试的转变,并且能集中测试多路线束,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避免各种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测试结果不准确的情况,从而更加可靠、准确的保证线束的质量,也降低了测试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电源装置、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绝缘耐压测试装置、测试主机和框架式主机箱;其中,
所述测试电源装置、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绝缘耐压测试装置、控制装置和测试主机均设置在所述框架式主机箱内;
所述通信采集测试装置与所述测试电源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该通信采集测试装置设有能连接待测试线束的多路通断测试端子;
所述绝缘耐压测试装置与所述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电性连接,该绝缘耐压测试装置设有能连接待测试线束的多路绝缘测试端子;
所述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通信端子经通信线缆与所述测试主机通信连接;
所述测试电源装置的输入端、测试主机的电源端和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的耐压输入端均与市电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采集测试装置包括:
电源板、通信板和至少一组测试组件;其中,
所述电源板的输入端与所述测试电源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电源板的输出端分别与通信板、各组测试组件电性连接;
各组测试组件均设有32路通断测试端子,各组测试组件分别与所述通信板通信连接,能根据所述通信板的控制信号对通断测试端子上连接的线束进行通断测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一组测试组件包括:
一个测试开出板和一个智能模入板;其中,
所述测试开出板,与所述电源板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并与所述通信板通信连接,设有32路通断测试输出端子,能根据所述通信板的控制信号经通断测试输出端子输出测试电源;
所述智能模入板,与所述通信板通信连接,设有32个通断测试输入端子,能将测试结果输入;
所述测试开出板的32路通断测试输出端子与智能模入板的32个通断测试输入端子共同组成32路通断测试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开出板包括:
驱动主控电路、32个IO控制光耦和32路开关驱动电路;其中,
所述驱动主控电路设有32路驱动电压信号输出端,每路驱动电压信号输出端均经一个IO控制光耦与一路开关驱动电路电性连接,该开关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一个通断测试输出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每路开关驱动电路包括:
输入端子、输入电阻、P沟道MOS管、输出电阻和上拉电阻;其中,
所述P沟道MOS管的源极S与所述测试开出板的电源线电性连接;
所述输入端子通过输入电阻与所述P沟道MOS管的漏极D电性连接,该输入端子与所述主控电路的每路驱动电压信号输出端连接的IO控制光耦电性连接;
所述上拉电阻电性连接在所述P沟道MOS管的源极S与栅极G之间;
所述P沟道MOS管的栅极G通过输出电阻与所述通断测试输出端子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模入板包括:
采样主控电路和32路采样电路;其中,
所述采样主控电路设有32路采样输入端,每路采样输入端均连接一路采样电路,每路采样电路的输入端均连接一个通断测试输入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每路采样电路包括:
第一分压采样电阻、第二分压采样电阻和输出端子;其中,
所述通断测试输入端子经所述第一分压采样电阻与所述输出端子电性连接,所述输出端子与所述采样主控电路的每路AD采样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通断测试输入端子经所述第二分压采样电阻与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板的电路结构包括:
主通信控制电路、辅助通信控制电路、扩展CAN总线通信控制电路和CAN总线通信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主通信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测试主机和所述辅助通信控制电路通信连接,能分别与所述辅助通信控制电路、所述测试主机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辅助通信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扩展CAN总线通信控制电路和CAN总线通信控制电路通信连接,能扩展CAN总线接口并控制扩展CAN总线接口与所述主通信控制电路的数据交互,以及控制CAN总线接口与所述主通信控制电路的数据交互。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电源装置包括:主24V电源装置和备24V电源装置,主24V电源装置和备24V电源装置均具有独立散热外壳;主24V电源装置和备24V电源装置并列设置在电源机箱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包括:电压发生器、漏流测试单元、绝缘电阻测试单元、交直流切换电路、测试切换电路、两个测量通道选路电路和两个选通板;其中,
所述电压发生器,与市电电源电性连接,分别设有直流电压输出端、交流电压输出端和220V电压输出端,所述直流电压输出端与交流电压输出端分别通过所述交直流切换电路与所述漏流测试单元连接;所述220V电压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漏流测试单元和绝缘测试单元的耐压输入端连接;
每个测量通道选路电路均设有64路线束测试端子、一个测试输入端和32路选路控制输入端;
每个选通板设有32路驱动输出端,一个选通板的各驱动输出端与一个测量通道选路电路的各选路控制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绝缘测试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绝缘测试单元的输出端通过所述测试切换电路分别与两个测量通道选路电路的测试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漏流测试单元、绝缘电阻测试单元和两个选通板均与所述通信采集测试装置电性连接。
CN202221569607.8U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 Active CN2181221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9607.8U CN218122151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9607.8U CN218122151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22151U true CN218122151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15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69607.8U Active CN218122151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221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31214U (zh) 通用过流及接地保护继电器测试装置
CN108919002A (zh) 一种直流充电桩的测试系统
CN106646209A (zh) 一种费控断路器高、低温脱扣智能测试设备
CN108674690B (zh) 一种某型飞机挂梁电气附件自动测试设备及其测试方法
CN202929141U (zh) 多通道综合测试系统
CN111308409A (zh) 一种用于接线教学的培训装置
CN208384025U (zh) 一种直流充电桩的测试系统
CN218122151U (zh) 一种适用于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线束测试工装
CN213069012U (zh) 一种基于直流高压的线束绝缘测试装置
CN203799003U (zh) 耐电压测试仪集成在线检定的校验仪
CN108152650A (zh) 多芯电缆自动查线系统
CN204008911U (zh) 一种线圈设备测试装置
CN110221171A (zh) 测井电缆绝缘性自动检测装置
CN201812005U (zh) 一种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性能测试箱及测试系统
CN217385689U (zh) 多工位试验系统及测试平台
CN213337783U (zh) 一种变电站站用交流系统剩余电流监测系统
CN2667778Y (zh) 智能电力综合监控装置
CN111415559B (zh) 一种串联式低压三相四线电能计量仿真接线培训柜
CN211348539U (zh) 综合采集机的测试设备
CN213181812U (zh) 一种低压台区分支监测系统和监测装置
CN210296879U (zh) 一种环网柜状态监测集成装置
CN109342971B (zh) 充电桩部件质量检测系统及交流直流充电桩部件检测系统
CN208314145U (zh) 一种复合开关智能检测装置
CN216285490U (zh) 直流低电阻测试仪
CN220625608U (zh) 采集装置和安全壳整体密封性试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