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21796U - 一种工件无损检测用液体渗透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件无损检测用液体渗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21796U CN218121796U CN202222347970.1U CN202222347970U CN218121796U CN 218121796 U CN218121796 U CN 218121796U CN 202222347970 U CN202222347970 U CN 202222347970U CN 218121796 U CN218121796 U CN 2181217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infiltration
- leachate
- immersion
- immersion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8000009659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2386 lea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791 soa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63 304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589 SAE 304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975 Carbon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62 carbon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3 sol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件无损检测用液体渗透设备,该工件无损检测用液体渗透设备包括浸液箱和沥液板,浸液箱用于盛放渗透液,浸液箱的顶部设有可供工件放入或者取出的开口,沥液板设置在浸液箱上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沥液板可插入浸液箱内或者从浸液箱内抽出,插入到浸液箱内的沥液板可供浸液后的工件放置以进行沥液。本申请通过可将沥液板设置为可抽拉式的,在向浸液箱内放入待浸液的工件时,可将沥液板抽出,从而可为工件提供更大的避让空间以供其通过,相较于固定式沥液板,本申请提供液体渗透设备可作业的工件的尺寸范围更大,适用范围更广,实用性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件无损检测用液体渗透设备。
背景技术
液体渗透检测是一种表面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是被探工件浸涂具有高度渗透能力的渗透液,由于液体的润湿作用和毛细现象,将渗透液渗入固体材料表面开口的缺陷处,再通过显像剂将渗入的渗透液析出到表面,从而达到了无损检测的目的。
现有技术提供的件无损检测用液体渗透设备,通常设有浸液箱,浸液箱内放有渗透液,人员将工件浸入渗透液后通常将工件提起沥液,此时工件沥液时无法进行下批工件的浸液操作,使得工件浸液效率低下,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浸液箱内增设了一固定设置的沥液板,以放置工件辅助沥液,然而由于沥液板为固定设置的,会占用箱体内一部分空间,因此将会导致浸液箱内供工件通过的口径缩小,限制待浸液工件的体积。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损检测用液体渗透设备沥液板为固定设置的,会占用浸液箱内一部分空间,导致浸液箱内供工件通过的口径缩小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工件无损检测用液体渗透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件无损检测用液体渗透设备,包括:
浸液箱,用于盛放渗透液,所述浸液箱的顶部设有可供工件放入或者取出的开口;
沥液板,设置在所述浸液箱上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所述沥液板可插入浸液箱内或者从浸液箱内抽出,插入到浸液箱内的沥液板可供浸液后的工件放置以进行沥液。
可选的,所述浸液箱的侧壁上设有可供所述沥液板抽拉的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至少形成在浸液箱的两个侧壁上。
可选的,所述浸液箱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连接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两个第三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和其中一个第三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安装开口,且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上的安装开口相互连通;或者,
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安装开口,且所述沥液板的长度大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间距。
可选的,所述渗透设备还包括:
观察组件,设置在所述浸液箱外,所述观察组件包括与所述浸液箱连通的观察室,适于通过观察室来判断浸液箱内渗透液的液位信息和/或污染情况。
可选的,所述观察组件包括:
透明观察柱,内部中空设置以形成所述观察室,所述透明观察柱竖直设置在浸液箱的一侧,且顶端高于浸液箱内渗透液的上极限液位;
连接管,连接在所述浸液箱和透明观察柱之间,可供浸液箱内的渗透液进入到透明观察柱内。
可选的,所述连接管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管上下间隔地连接在所述透明观察柱的两端和浸液箱之间;
和/或,所述透明观察柱的下端封闭设置,且所述透明观察柱的底壁与所述浸液箱的底壁对齐;
和/或,所述透明观察柱的外壁上设有液位刻度线。
可选的,还包括:
机械手,用于取放所述工件,所述机械手包括用以夹持所述工件的夹持臂和用于驱动所述夹持臂升降的升降机构。
可选的,所述浸液箱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污口和液体回收口,其中,排污口设于浸液箱的底壁上,液体回收口设于浸液箱的侧壁上且高于所述排污口,所述液体回收口和排污口处均设有用于控制开合的阀门。
可选的,所述浸液箱包括主体部和固定设置在主体部上方的漏斗部,所述漏斗部的开口面积由下到上逐渐增大;
和/或,所述浸液箱还包括可开闭地设置在所述浸液箱的顶部开口处的盖板。
可选的,所述沥液板位于渗透液上极限液位的上方;
和/或,所述沥液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沥液孔;
和/或,所述沥液板为不锈钢材质的钢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无损检测用液体渗透设备,当工厂内大批量工件进行渗透检测时,提前将沥液板由浸液箱抽出,工件通过浸液箱顶部开口浸入渗透液内,当工件浸液完毕后,将工件提起,将沥液板插入浸液箱内,工件放置在沥液板上进行沥液,下一批工件由开口进入浸液箱,沥液板抽出一定距离使得工件沥液的同时下批工件浸入渗透液内,实现了沥液浸液同时进行,提高了渗透设备的工件渗透效率;同时,将沥液板设置为可抽拉式,在向浸液箱内放入待浸液的工件时,可将沥液板抽出,从而可为工件提供更大的避让空间以供其通过,相较于固定式沥液板,本申请提供液体渗透设备可作业的工件的尺寸范围更大,适用范围更广,实用性更高;同时,可抽拉式沥液板相较于固定式沥液板增大了浸液箱可供浸泡的工件最大外径,使工件的每个部位都覆盖上渗透液,提高了渗透设备对不同外径工件的适配能力。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无损检测用液体渗透设备,当对沥液板进行抽拉时,沥液板同时再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上滑移,增强了沥液板的滑移平稳性,当沥液板位于浸液箱内对工件进行沥液时,沥液板同时位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的安装开口上,浸液箱的内壁同时对沥液板进行支撑,实现了沥液板的放置稳定性,实现了工件的平稳沥液。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无损检测用液体渗透设备,随着渗透液的浸液次数逐渐变多,渗透液逐渐出现分层且污染渗透液及工业油污沉淀至渗透液的下方,浸液箱与透明观察柱通过连接管实现渗透液互通,人员可通过透明观察柱内的观察室对浸液箱内渗透液的液位高低及渗透液污染的分层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可及时对浸液箱内的渗透液进行更换,保证了工件的浸液质量,使得工件渗透检测每道工序符合标准要求,同时无需掀开盖板查看渗透液以免外界空气内的污染渗透液及工业油污对渗透液造成污染,提高了对渗透液的保护。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无损检测用液体渗透设备,当浸液箱内的渗透液需要更换时,开启液体回收口处的阀门,对分层后漂浮再污染渗透液及工业油污上方的渗透液进行回收以便下次利用,随后开启排污口处的阀门,可将盖板掀开并放入清水等清洗液体,将沉淀于浸液箱底端的污染渗透液及工业油污排出,实现了渗透液的循环利用,节约渗透液成本,同时提高了在减少渗透液浪费的前提下污染渗透液及工业油污清理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沥液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渗透液;200、工件;1、浸液箱;2、沥液板;21、沥液孔;3、观察组件;31、透明观察柱;32、连接管;4、机械手;5、排污口;6、液体回收口;7、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件无损检测用液体渗透设备,该工件无损检测用液体渗透设备包括浸液箱1和沥液板2,所述浸液箱1用于盛放渗透液100,所述浸液箱1的顶部设有可供工件200放入或者取出的开口,所述浸液箱1包括主体部和固定设置在主体部上方的漏斗部,所述漏斗部的开口面积由下到上逐渐增大,以便液体或工件200进出,减少磕碰,所述浸液箱1还包括可开闭地设置在所述浸液箱1的顶部开口处的盖板7,以降低浸液箱1内渗透液100的挥发污染;所述沥液板2设置在所述浸液箱1上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位于渗透液100上极限液位的上方,所述沥液板2可插入浸液箱1内或者从浸液箱1内抽出,插入到浸液箱1内的沥液板2可供浸液后的工件200放置以进行沥液。
当工厂内大批量工件进行渗透检测时,提前将沥液板2由浸液箱1抽出,工件200通过浸液箱1顶部开口浸入渗透液100内,当工件200浸液完毕后,将工件200提起,将沥液板2插入浸液箱1内,工件200放置在沥液板2上进行沥液,下一批工件200由开口进入浸液箱1,沥液板2抽出一定距离使得工件200沥液的同时下批工件200浸入渗透液100内,实现了沥液浸液同时进行,提高了渗透设备的工件200渗透效率;将沥液板2设置为可抽拉式的,在向浸液箱1内放入待浸液的工件时,可将沥液板2抽出,从而可为工件提供更大的避让空间以供其通过,相较于固定式沥液板2,本申请提供液体渗透设备可作业的工件的尺寸范围更大,适用范围更广,实用性更高;同时可抽拉式沥液板2相较于固定式沥液板2增大了浸液箱1可供浸泡的工件200最大外径,使工件200的每个部位都覆盖上渗透液100,提高了渗透设备对不同外径工件200的适配能力。
可选的,选用厚度为5mm的304不锈钢材质钢板,经冲压加焊接形成长×宽×高为2000×2000×1500mm的浸液箱1用来盛放渗透液100。
可选的,所述沥液板2选用厚度为10mm的304不锈钢材质钢板,沥液板2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直径为50mm的沥液孔21用来进行滴落。
可选的,所述盖板7的加工材质为碳钢,长×宽为2500×2500mm。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浸液箱1的侧壁上设有可供所述沥液板2抽拉的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至少形成在浸液箱1的两个侧壁上。
具体地,所述浸液箱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连接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两个第三侧壁;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和其中一个第三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安装开口,且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上的安装开口相互连通,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上的安装开口相互连通以形成L型开口供所述沥液板2平稳放置;所述沥液板2沿着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上的安装开口抽拉移动,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可对所述沥液板2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确保工件200在放置到沥液板2上后,沥液板2不会晃动,提高其稳定性。
或者,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安装开口,安装开口均为条形开口,条形的安装开口其开口长度大于沥液板2的宽度,且所述沥液板2的长度大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间距,从而在所述沥液板2插入至浸液箱1内后,能够从所述沥液板2的前后两端进行支撑,从而确保整个沥液板2的稳定及平衡性。
当对沥液板2进行抽拉时,沥液板2同时再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上滑移,增强了沥液板2的滑移平稳性,当沥液板2位于浸液箱1内对工件200进行沥液时,沥液板2被支撑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或者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的安装开口上,能够对沥液板2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实现了沥液板2的放置稳定性,实现了工件200的平稳沥液。
优选地,所述沥液板2位于靠近第一侧壁的一端设有抽拉把手,以方便抽拉。
优选地,所述沥液板2位于靠近第一侧壁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沥液板2的推入位移,以防止抽拉过程中操作人员用力过度沥液板2掉入至浸液箱1内。
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可以为设置在沥液板2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的凸起或者凸块。
可选的,安装开口开设于浸液箱1高度1200mm处,安装开口的自身开设高度为12mm。
如图1所示,渗透设备还包括观察组件3,所述观察组件3设置在所述浸液箱1外,所述观察组件3包括与所述浸液箱1连通的观察室,适于通过观察室来判断浸液箱1内渗透液100的液位信息和/或污染情况。所述观察组件3包括透明观察柱31和连接管32,所述透明观察柱31内部中空设置以形成所述观察室,所述透明观察柱31竖直设置在浸液箱1的一侧,且顶端高于浸液箱1内渗透液100的上极限液位;所述连接管32连接在所述浸液箱1和透明观察柱31之间,可供浸液箱1内的渗透液100进入到透明观察柱31内。
随着渗透液100的浸液次数逐渐变多,渗透液100逐渐出现分层且污染渗透液100及工业油污沉淀至渗透液100的下方,浸液箱1与透明观察柱31通过连接管32实现渗透液100互通,人员可通过透明观察柱31内的观察室对渗透液100的液位高低及渗透液100污染的分层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可及时对浸液箱1内的渗透液100进行更换,保证了工件200的浸液质量,使得工件200渗透检测每道工序符合标准要求,同时无需掀开盖板7查看渗透液100以免外界空气内的污染渗透液100及工业油污对渗透液100造成污染,提高了对渗透液100的保护。
可选的,透明观察柱31的高度为1000mm,直径为100mm,采用透明树脂材料制作,使用连通管原理以便用来观察液位高低和渗透液100污染状况,也可用来取样对渗透液100进行分析
可选的,所述连接管3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管32上下间隔地连接在所述透明观察柱31的两端和浸液箱1之间,提高了透明观察柱31的安装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透明观察柱31的下端封闭设置,且所述透明观察柱31的底壁与所述浸液箱1的底壁对齐,提高了观察室内与浸液箱1内渗透液100分层情况的观察同步性。
优选的,所述透明观察柱31的外壁上设有液位刻度线。
如图1所示,渗透设备还包括机械手4,所述机械手4用于取放所述工件200,所述机械手4包括用以夹持所述工件200的夹持臂和用于驱动所述夹持臂升降的升降机构,避免了人员手动浸液可能造成的施工事故,提高了工件200的浸液便捷性。
如图1所示,所述浸液箱1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污口5和液体回收口6,其中,排污口5设于浸液箱1的底壁上,液体回收口6设于浸液箱1的侧壁上且高于所述排污口5,所述液体回收口6和排污口5处均设有用于控制开合的阀门。
当浸液箱1内的渗透液100需要更换时,开启液体回收口6处的阀门,对分层后漂浮再污染渗透液100及工业油污上方的渗透液100进行回收以便下次利用,随后开启排污口5处的阀门,可将盖板7掀开并放入清水等清洗液体,将沉淀于浸液箱1底端的污染渗透液100及工业油污排出,实现了渗透液100的循环利用,节约渗透液100成本,同时提高了在减少渗透液100浪费的前提下污染渗透液100及工业油污清理的便捷性。
可选的,液体回收口6设于浸液箱1高度200mm处,设于液体回收口6处的所述阀门直径为20mm,材质为不锈钢,用于回收可重复使用的渗透液100。
可选的,设于排污口5处的所述阀门直径为40mm,材质为不锈钢,用于将剩余污染的渗透液100及工件上附着的油污等污染物排出,后续可对浸液箱1进行进一步清洗。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工件液体渗透无损检测用渗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浸液箱(1),用于盛放渗透液(100),所述浸液箱(1)的顶部设有可供工件(200)放入或者取出的开口;
沥液板(2),设置在所述浸液箱(1)上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所述沥液板(2)可插入浸液箱(1)内或者从浸液箱(1)内抽出,插入到浸液箱(1)内的沥液板(2)可供浸液后的工件(200)放置以进行沥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液体渗透无损检测用渗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液箱(1)的侧壁上设有可供所述沥液板(2)抽拉的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至少形成在浸液箱(1)的两个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液体渗透无损检测用渗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液箱(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连接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两个第三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和其中一个第三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安装开口,且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上的安装开口相互连通;或者,
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安装开口,且所述沥液板(2)的长度大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工件液体渗透无损检测用渗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设备还包括:
观察组件(3),设置在所述浸液箱(1)外,所述观察组件(3)包括与所述浸液箱(1)连通的观察室,适于通过观察室来判断浸液箱(1)内渗透液(100)的液位信息和/或污染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件液体渗透无损检测用渗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组件(3)包括:
透明观察柱(31),内部中空设置以形成所述观察室,所述透明观察柱(31)竖直设置在浸液箱(1)的一侧,且顶端高于浸液箱(1)内渗透液(100)的上极限液位;
连接管(32),连接在所述浸液箱(1)和透明观察柱(31)之间,可供浸液箱(1)内的渗透液(100)进入到透明观察柱(3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件液体渗透无损检测用渗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管(32)上下间隔地连接在所述透明观察柱(31)的两端和浸液箱(1)之间;
和/或,所述透明观察柱(31)的下端封闭设置,且所述透明观察柱(31)的底壁与所述浸液箱(1)的底壁对齐;
和/或,所述透明观察柱(31)的外壁上设有液位刻度线。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工件液体渗透无损检测用渗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机械手(4),用于取放所述工件(200),所述机械手(4)包括用以夹持所述工件(200)的夹持臂和用于驱动所述夹持臂升降的升降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工件液体渗透无损检测用渗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液箱(1)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污口(5)和液体回收口(6),其中,排污口(5)设于浸液箱(1)的底壁上,液体回收口(6)设于浸液箱(1)的侧壁上且高于所述排污口(5),所述液体回收口(6)和排污口(5)处均设有用于控制开合的阀门。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工件液体渗透无损检测用渗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液箱(1)包括主体部和固定设置在主体部上方的漏斗部,所述漏斗部的开口面积由下到上逐渐增大;
和/或,所述浸液箱(1)还包括可开闭地设置在所述浸液箱(1)的顶部开口处的盖板(7)。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工件液体渗透无损检测用渗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沥液板(2)位于渗透液(100)上极限液位的上方;
和/或,所述沥液板(2)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沥液孔(21);
和/或,所述沥液板(2)为不锈钢材质的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47970.1U CN218121796U (zh) | 2022-09-01 | 2022-09-01 | 一种工件无损检测用液体渗透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47970.1U CN218121796U (zh) | 2022-09-01 | 2022-09-01 | 一种工件无损检测用液体渗透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21796U true CN218121796U (zh) | 2022-12-23 |
Family
ID=84528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347970.1U Active CN218121796U (zh) | 2022-09-01 | 2022-09-01 | 一种工件无损检测用液体渗透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21796U (zh) |
-
2022
- 2022-09-01 CN CN202222347970.1U patent/CN21812179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042116B (zh) | 废液池、废液处理装置以及样本分析仪 | |
CN204255716U (zh) | 一种用于沉积岩中总有机碳含量分析的前处理装置 | |
CN116559398B (zh) | 一种环境检测用工厂废水排放检测装置 | |
CN218121796U (zh) | 一种工件无损检测用液体渗透设备 | |
CN210010306U (zh) | 移动式集成土壤修复系统 | |
CN211311135U (zh) | 一种污水除磷装置 | |
CN214373587U (zh) | 一种高原水化学监测装置 | |
CN213481856U (zh) | 一种移动式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冷蚀装置 | |
CN215004442U (zh) | 一种铝加工用污水采样装置 | |
CN203490100U (zh) | 污水厂与再生水厂原位取样并在线测试装置 | |
KR100441249B1 (ko) | 반도체 제조 공정에서의 티오씨 측정 장치 및 그 측정 방법 | |
CN216870535U (zh) | 一种实时的水体检测杯 | |
CN115166187A (zh) | 一种用于滤池的水质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 |
CN208688961U (zh) | 一种用于枝晶腐蚀低倍检验的一体化扫描成像装置 | |
CN217555874U (zh) | 实验室废液处理装置 | |
JP5727562B2 (ja) | 放電加工機の濾過フィルタ | |
KR20110072628A (ko) | 혼산농도 자동측정장치 및 그 방법 | |
CN210170976U (zh) | 一种核岛水过滤器完整性检测装置 | |
CN220626148U (zh) | 一种低倍腐蚀试验装置的控制系统 | |
CN212964931U (zh) | 一种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与有机物检测装置 | |
CN110790425A (zh) | 污水除磷装置 | |
CN221908927U (zh) | 一种实验检测用容器的酸浸泡清洗装置 | |
CN214585365U (zh) | 一种水体中水溶性氟的测定系统 | |
CN219016014U (zh) | 一种透水混凝土透水性能测试装置 | |
CN220583857U (zh) | 一种水质检测用的虹吸抽滤采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