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19895U - 具有风机的风管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风机的风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19895U
CN218119895U CN202221642213.0U CN202221642213U CN218119895U CN 218119895 U CN218119895 U CN 218119895U CN 202221642213 U CN202221642213 U CN 202221642213U CN 218119895 U CN218119895 U CN 2181198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ir
fans
gea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4221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晓龙
张一帆
丁绍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164221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198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19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198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风机的风管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风道;至少两个风机,所有所述风机均设置于所述风道内;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转动机构能够带动至少一个所述风机转动以改变所述风机的出风方向;所述转动机构位于两个所述风机之间。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风管机,将转动机构设置在风机之间,减少最远端风机到转动机构的距离,从而使位于转动机构到风机的转动臂有效减少,保证所有风机的转动精度,使得风机的出风方向相同,有效的减少风管机内风道的气流扰动,最终保证风管机的出风效果。

Description

具有风机的风管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风机的风管机。
背景技术
风管机是空调的一种,为了提高舒适性,有些风管机采用上出冷风,下出热风的方式,这样可以实现瀑布式制冷和地毯式暖风,为了实现这种出风方式,需要气体在风管机内部进行改变流向,也即需要风机的出风方向进行改变,然而现有技术中,风机的转动机构均是位于多个风机的一端,在驱动风机进行转动的过程中,远离转动机构的风机会因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和装配误差等原因而无法转动设定角度,造成风机出风方向存在差异,最终影响风管机的出风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动机构位于风机之间的具有风机的风管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风管机出风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风道;
至少两个风机,所有所述风机均设置于所述风道内;
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转动机构能够至少带动相邻的所述风机转动以改变所述风机的出风方向;
所述转动机构位于两个所述风机之间。
所有所述风机可同时转动并改变出风方向,所有所述风机的转动轴线共线,且位于所述转动机构的同一侧的所有所述风机依次连接。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齿轮,所述齿轮设置于两个所述风机之间,且所述齿轮与相邻的所述风机之间固定设置,且所述齿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风机的转动轴线共线。
所述齿轮的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与所述齿轮相邻的所述风机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卡接配合;或,所述齿轮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与所述齿轮相邻的所述风机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卡接配合。
所述齿轮上设置有通孔,在与所述齿轮相邻的两个所述风机中,所述风机上设置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与所述齿轮卡接配合,且两个所述卡接件通过所述通孔卡接配合。
所述风管机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安装板将所述风道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有所述风机通过所述转动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风机具有使气体由所述第一腔室向所述第二腔室内流动的第一朝向和使气体由所述第二腔室向所述第一腔室内流动的第二朝向。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侧风口和下风口,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侧风口连接,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下风口连接。
在所述第一朝向时,所述侧风口作为所述风管机的出风口,所述下风口作为所述风管机的进风口;在所述第二朝向时,所述下风口作为所述风管机的出风口,所述侧风口作为所述风管机的进风口。
所述风机的数量为三个,一个所述风机连接于所述转动机构的第一侧,两个所述风机连接于所述转动机构的第二侧。
所述风机为混流风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风管机,将转动机构设置在风机之间,减少最远端风机到转动机构的距离,从而使位于转动机构到风机的转动臂有效减少,保证所有风机的转动精度,使得风机的出风方向相同,有效的减少风管机内风道的气流扰动,最终保证风管机的出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管机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固定件及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管机的另一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及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
1、壳体;11、风道;2、风机;3、齿轮;31、第一固定件;21、第二固定件;32.通孔;22、卡接件;4、安装板;12、第一腔室;13、第二腔室;14、侧风口;15、下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风机的风管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形成有风道11;至少两个风机2,所有所述风机2均设置于所述风道11内;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转动机构能够至少带动相邻的所述风机2转动以改变所述风机2 的出风方向;所述转动机构位于两个所述风机2之间。通过将转动机构设置在风机之间,减少最远端风机到转动机构的距离,从而使位于转动机构到风机的转动臂有效减少,保证所有风机的转动精度,使得风机的出风方向相同,有效的减少风管机内风道的气流扰动,最终保证风管机的出风效果。
为了保证风机2的出风方向相同,所有所述风机2可同时转动并改变出风方向,所有所述风机2的转动轴线共线,且位于所述转动机构的同一侧的所有所述风机2依次连接。保证转动机构在带动风机进行转动时,处于转动机构同一侧的所有风机实现同时转动以达到出风方向相同的目的。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齿轮3,所述齿轮3设置于两个所述风机2之间,且所述齿轮3与相邻的所述风机2之间固定设置,且所述齿轮3的转动轴线与所述风机2的转动轴线共线。通过齿轮3的转动来带动相邻的两个风机2进行转动,更进一步的使齿轮3两侧的风机均同步进行转动。由于齿轮3的体积较小,并不会对风机2所占用的空间造成较大影响,仍然能够保证风管机的整体体积。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齿轮3的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31,与所述齿轮3相邻的所述风机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21,所述第一固定件31与所述第二固定件21卡接配合;或,所述齿轮3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21,与所述齿轮3相邻的所述风机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31,所述第一固定件 31与所述第二固定件21卡接配合。通过第一固定件31和第二固定件21 之间的配合,保证齿轮3与风机2之间的相对固定,保证齿轮3与风机2 共同转动。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齿轮3上设置有通孔32,在与所述齿轮3相邻的两个所述风机2中,所述风机2上设置有卡接件22,所述卡接件22 与所述齿轮3卡接配合,且两个所述卡接件22通过所述通孔32卡接配合。通过卡接件22使风机与齿轮3卡接配合,同时卡接件22还能够使两个风机2之间进行固定配合,方便风机2之间以及与齿轮3的装配,使得齿轮3能够可靠的固定在风机2之间。
所述风管机还包括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1 内,且所述安装板4将所述风道11分为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所述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板4上,所有所述风机2通过所述转动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板4上,且所述风机2具有使气体由所述第一腔室12向所述第二腔室13内流动的第一朝向和使气体由所述第二腔室13 向所述第一腔室12内流动的第二朝向。通过转动机构的带动使得风机2 能够在第一朝向和第二朝向之间切换,从而实现了风管机出风方向的切换。
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侧风口14和下风口15,所述第一腔室12与所述侧风口14连接,所述第二腔室13与所述下风口15连接。
在所述第一朝向时,所述侧风口14作为所述风管机的出风口,所述下风口15作为所述风管机的进风口;在所述第二朝向时,所述下风口15作为所述风管机的出风口,所述侧风口14作为所述风管机的进风口。
所述风管机在制热模式下,所述下风口11出风,所述侧风口14进风,所述风机2的排风口22朝向换热器3;壳体1外部的气体,在风机2 的作用下由侧风口14被吸入并依次经过风机2和换热器3的升温后由下风口11排出壳体1,从而实现快速制热的效果;
所述风管机在制冷模式下,所述下风口11进风,所述侧风口14出风,所述风机2的吸风口21朝向换热器3。壳体1外部的气体,在风机2 的作用下由下风口11被吸入并依次经过换热器3的降温和风机2后由侧风口14排出壳体1,从而实现瀑布式制冷的效果。
所述风机2的数量为三个,一个所述风机连接于所述转动机构的第一侧,两个所述风机连接于所述转动机构的第二侧。
所述风机2为混流风机。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一种具有风机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形成有风道(11);
至少两个风机(2),所有所述风机(2)均设置于所述风道(11)内;
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转动机构能够至少带动相邻的所述风机(2)转动以改变所述风机(2)的出风方向;
所述转动机构位于两个所述风机(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风机(2)可同时转动并改变出风方向,所有所述风机(2)的转动轴线共线,且位于所述转动机构的同一侧的所有所述风机(2)依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齿轮(3),所述齿轮(3)设置于两个所述风机(2)之间,且所述齿轮(3)与相邻的所述风机(2)之间固定设置,且所述齿轮(3)的转动轴线与所述风机(2)的转动轴线共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3)的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31),与所述齿轮(3)相邻的所述风机(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21),所述第一固定件(31)与所述第二固定件(21)卡接配合;或,所述齿轮(3)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21),与所述齿轮(3)相邻的所述风机(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31),所述第一固定件(31)与所述第二固定件(21)卡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3)上设置有通孔(32),在与所述齿轮(3)相邻的两个所述风机(2)中,所述风机(2)上设置有卡接件(22),所述卡接件(22)与所述齿轮(3)卡接配合,且两个所述卡接件(22)通过所述通孔(32)卡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还包括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安装板(4)将所述风道(11)分为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所述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板(4)上,所有所述风机(2)通过所述转动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板(4)上,且所述风机(2)具有使气体由所述第一腔室(12)向所述第二腔室(13)内流动的第一朝向和使气体由所述第二腔室(13)向所述第一腔室(12)内流动的第二朝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侧风口(14)和下风口(15),所述第一腔室(12)与所述侧风口(14)连接,所述第二腔室(13)与所述下风口(15)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朝向时,所述侧风口(14)作为所述风管机的出风口,所述下风口(15)作为所述风管机的进风口;在所述第二朝向时,所述下风口(15)作为所述风管机的出风口,所述侧风口(14)作为所述风管机的进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的数量为三个,一个所述风机(2)连接于所述转动机构的第一侧,两个所述风机(2)连接于所述转动机构的第二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为混流风机。
CN202221642213.0U 2022-06-28 2022-06-28 具有风机的风管机 Active CN2181198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42213.0U CN218119895U (zh) 2022-06-28 2022-06-28 具有风机的风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42213.0U CN218119895U (zh) 2022-06-28 2022-06-28 具有风机的风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19895U true CN218119895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16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42213.0U Active CN218119895U (zh) 2022-06-28 2022-06-28 具有风机的风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198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95976B (zh)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US20020016149A1 (en) Air conditioner
US5542263A (en) Window mounted air conditioner
CN108895539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8119895U (zh) 具有风机的风管机
CN101210713A (zh) 嵌入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结构
CN101191685B (zh) 空调冷凝器出口连接管的结构
CN110779094B (zh) 具有可旋转过滤机构的空调
EP3964755B1 (en) Heat source devic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10848801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CN208536149U (zh) 一种立式空调器
CN216814376U (zh) 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CN115095909A (zh) 具有风机的风管机
CN209639137U (zh) 风管机
CN108870688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7952471U (zh) 风管机
CN109405069B (zh) 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CN107328068A (zh) 导流装置和空调器
CN20829607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118833U (zh) 天花机的面板组件及天花机
CN206160407U (zh) 导风结构和厨房空调器
CN208418984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4923221A (zh) 风管机
CN21768547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2116509A (zh) 窗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