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13322U - 一种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13322U
CN218113322U CN202222267636.5U CN202222267636U CN218113322U CN 218113322 U CN218113322 U CN 218113322U CN 202222267636 U CN202222267636 U CN 202222267636U CN 218113322 U CN218113322 U CN 2181133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over
fixing structure
cavity
cylindrical
cush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676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大才
苏海涛
乔海涛
朱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rui Biopharmaceutical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rui Biopharmaceutical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rui Biopharmaceutical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rui Biopharmaceutical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676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133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133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133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包括外壳、外壳屏蔽铅层、外盖、外盖屏蔽铅层、上固定结构、下固定结构和药液瓶。外壳具有储存腔;上固定结构柔软并具有弹性,其设置于外盖的内侧;下固定结构柔软并具有弹性,其设置于储存腔内侧底部;药液瓶位于储存腔内;外壳和外盖连接组合后,上固定结构的一部分伸入到储存腔内,且上固定结构和下固定结构受挤压压缩后分别抵住并包裹药液瓶的瓶口和瓶底。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通过上固定结构和下固定结构沿药液瓶的高度方向提供上下支撑,装入药液瓶后,由于上固定结构和下固定结构被压缩,即可以支撑、保护药液瓶同时起到缓冲减震抗冲击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
背景技术
根据GB11806标准规定,某些液体类的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纳入A型货包(Ⅱ级黄)管理,该类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在备案前需要对其进行9米自由下落试验、1.7米贯穿试验、堆码试验、喷水试验以及航空运输的气体密封性能试验,其中9米自由下落试验条件非常苛刻,国内仅有极少数厂家的个别A型货包基本满足该标准要求。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环保部对国内放射性物品运输管理的规范,国外厂家的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已经完全满足国际标准要求,但是存在着售价高昂,采购渠道单一以及国际供应链紧张等弊端。因此设计并制造出满足GB11806标准要求的国产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是放射性药品企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国产化的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通过上固定结构和下固定结构沿药液瓶的高度方向提供上下支撑,装入药液瓶后,由于上固定结构和下固定结构被压缩,即可以支撑、保护药液瓶同时起到缓冲减震抗冲击的效果,满足GB11806标准要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第一中空夹层结构和储存腔;
外壳屏蔽铅层,所述外壳屏蔽铅层位于所述第一中空夹层结构内;
外盖,所述外盖具有第二中空夹层结构,并与所述外壳可拆卸式连接并形成密封;
外盖屏蔽铅层,所述外盖屏蔽铅层位于所述第二中空夹层结构;
上固定结构,所述上固定结构柔软并具有弹性,其设置于所述外盖的内侧;
下固定结构,所述下固定结构柔软并具有弹性,其设置于所述储存腔内侧底部;
药液瓶,所述药液瓶位于所述储存腔内;
其中,所述外壳和所述外盖连接组合后,所述上固定结构的一部分伸入到所述储存腔内,且所述上固定结构和所述下固定结构受所述药液瓶挤压压缩后分别抵住并包裹所述药液瓶的瓶口和瓶底。
进一步地,沿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所述外壳上部为锥台形段;自所述锥台形段的窄端端面起,沿所述外壳的轴向中心方向呈柱形凹陷形成所述储存腔;
沿所述外盖的轴向中心方向,所述外盖内侧具有连通的锥台腔和第三柱形腔;其中,所述上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三柱形腔内;所述外壳和所述外盖连接组合后,所述锥台腔的倾斜侧壁与所述锥台形段的倾斜侧壁接触贴合。
进一步地,沿所述外盖的轴向中心方向,所述外盖的内侧还具第二柱形腔;所述第二柱形腔位于所述锥台腔和第三柱形腔之间,其外径与所述锥台腔的窄端直径一致;在所述第二柱形腔内配合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上固定结构穿过所述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与所述外盖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或者卡扣连接;
所述外壳与所述外盖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时,沿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所述外壳具有第一柱形段;所述第一柱形段位于锥台形段的下方,其直径与所述锥台形段的宽端直径一致;在所述第一柱形段的圆周侧壁上成型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为连续的一段或者非连续的均匀的多段;
沿所述外盖的轴向中心方向,所述外盖还具有第一柱形腔;所述第一柱形腔位于所述锥台腔的宽端附近,两者连通;在所述第一柱形腔的圆周侧壁上成型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配合,为连续的一段或者非连续的均匀的多段。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的环内侧与所述上固定结构的侧壁配合接触。
进一步地,沿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所述外壳的其余部分为第二柱形段,所述第二柱形段、所述锥台形段、所述第一柱形段以及储存腔的轴向中心重合;所述第二柱形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柱形段的直径;
所述外盖呈圆柱形,其外径与所述第二柱形段的直径的一致;所述第三柱形腔的直径与所述储存腔的直径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上固定结构包括:
上垫层,所述上垫层设置于所述外盖内侧;
或者,所述上固定结构包括:
上垫层,所述上垫层设置于所述外盖内侧,由软海绵加工而成;
或者,所述上固定结构包括:
上垫层,所述上垫层设置于所述外盖内侧;
上液体吸附层,所述上液体吸附层位于所述上垫层与所述外盖之间;
或者,所述上固定结构包括:
上垫层,所述上垫层设置于所述外盖内侧,由软海绵加工而成;
上液体吸附层,所述上液体吸附层位于所述上垫层与所述外盖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上垫层呈圆锥台状,其窄端直径大于所述药液瓶的瓶口直径;所述外壳和所述外盖连接组合时,所述上垫层的窄端受所述药液瓶挤压压缩后抵住并包裹所述药液瓶的瓶口。
进一步地,所述下固定结构包括:
下垫层,所述下垫层设置于所述储液腔内侧底部;
或者,所述下固定结构包括:
下垫层,所述下垫层设置于所述储液腔内侧底部,由软海绵加工而成;
或者,所述上固定结构包括:
下垫层,所述下垫层设置于所述储液腔内侧底部;
下液体吸附层,所述下液体吸附层位于所述下垫层与所述储存腔的底面之间;
或者,所述上固定结构包括:
下垫层,所述下垫层设置于所述储液腔内侧底部,由软海绵加工而成;
下液体吸附层,所述下液体吸附层位于所述下垫层与所述储存腔的底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在下垫层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一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与所述的药液瓶的瓶底尺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的类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结构紧凑,通过上固定结构和下固定结构沿药液瓶的高度方向提供上下支撑。装入药液瓶后,由于上固定结构和下固定结构被压缩,即可以支撑、保护药液瓶同时起到缓冲减震抗冲击的效果,同时在极端情况下药液瓶碎裂时,上固定结构和下固定结构此时将恢复体积,同时将液体类的放射性药品吸收或部分吸收。通过以上设计,解决了传统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抗跌落效果差、药液瓶抗震抗冲击能力差、内部放射性物质弥散的风险大等缺点,且可实现国产化,并能满足GB11806标准规定,尤其是满足9米自由下落试验要求,可供放射性药品企业提供一套适合航空、铁路、汽车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货包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现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中,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外壳与下固定结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外盖与上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GB11806标准规定,某些液体类的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纳入A型货包(Ⅱ级黄)管理,该类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在备案前需要对其进行9米自由下落试验、1.7米贯穿试验、堆码试验、喷水试验以及航空运输的气体密封性能试验,其中9米自由下落试验条件非常苛刻,国内仅有极少数厂家的个别A型货包基本满足该标准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环保部对国内放射性物品运输管理的规范,国外厂家的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已经完全满足国际标准要求,但是存在着售价高昂,采购渠道单一以及国际供应链紧张等弊端。因此设计并制造出满足GB11806标准要求的国产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是放射性药品企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人通过对国产的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的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国内厂家生产的包装容器大都采用不锈钢加铅层的组合方式,内包药液瓶直接放在包装容器内,这种方式其缺陷和不足在于包装容器跌落时造成刚性冲击,内部药液瓶相对接受的外部冲击大。当包装容器跌落到地面时,内包药液瓶随着惯性向内侧不锈钢层位移,加之外层不锈钢层在接受地面的反向作用力传递到内包药液瓶,导致内包药液瓶极易碎裂,致使放射性物质泄漏或向外弥散的风险较大,因此很难满足A型货包在事故条件下的9米自由下落试验要求。
为了克服从国外购买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时存在的弊端,同时满足GB11806标准规定,尤其是满足9米自由下落试验要求,发明人设计提供了一种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
该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包括药液瓶0、外壳1、外壳屏蔽铅层2、外盖3、外盖屏蔽铅层4、下固定结构5、上固定结构6和密封圈7。其中,上固定结构5和下固定结构6位于外壳1和外盖3的组合密封结构的内侧。沿药液瓶0的高度方向,对药液瓶0进行保护、支撑。
具体的,外壳1,整体由不锈钢、钨钢、合金钢、高分子聚合物等加工而成,并带有第一中空夹层结构11。沿外壳1的高度方向,自上而下为锥台形段12、第一柱形段13和第二柱形段14,且三者的轴向中心重合。其中,锥台形段12的宽端(即直径较大的一端)直径与第一柱形段13的直径一致,而第一柱形段13的直径与第二柱形段14的直径相同或者不同,比如图2中所示,第一柱形段13的直径小于第二柱形段14的直径。在第一柱形段13的圆周外壁上成型有外螺纹131。该外螺纹131为连续的一段或者非连续的均匀的多段。自锥台形段12的窄端端面起,沿外壳1的轴向中心方向呈柱形凹陷形成储存腔15,该储存腔15作为药液瓶0的存放空间。
外壳屏蔽铅层2,其与第一中空夹层结构11的尺寸一致,并配合安装于第一中空夹层结构11内,以屏蔽放射性射线。即,外壳1整体将外壳屏蔽铅层2包裹罩入其内部。
外盖3,整体由不锈钢、钨钢、合金钢、高分子聚合物等加工而成,并带有第二中空夹层结构31。外盖3整体圆柱状,如图3中所示,外盖1的外径大致与第二柱形段14的直径一致。自外盖3的一端端面起,沿其自身轴向中心方向向外盖1的另一端面连续凹陷形成连通的第一柱形腔32、锥台腔33、第二柱形腔34和第三柱形腔35。其中,第一柱形腔32的圆周内壁成型有内螺纹321,该内螺纹321为连续的一段或者非连续的均匀的多段。内螺纹321与第一柱形段13上的外螺纹131配合,以使得外盖3和壳体1以螺纹连接方式连接为一个封闭的整体。锥台腔33的锥度与锥台形段12的锥度一致,其宽端直径大致与第一柱型腔32的直径一致或者略小,其窄端直径大致与锥台形段12的窄端直径一致。当外盖3和壳体1旋紧后,锥台腔33的倾斜侧壁与锥台形段12的倾斜侧壁接触贴合。第二柱形腔34的直径大致与锥台腔33的窄端直径一致。当外盖3和壳体1旋紧后,第二柱形腔34位于锥台形段12的窄端端面附近。第三柱形腔35的直径大致与储存腔15的直径一致。
外盖屏蔽铅层4,其与第二中空夹层结构31的尺寸一致,并配合安装于第二中空夹层结构31内,以屏蔽放射性射线。即,外盖3整体将外盖屏蔽铅层2包裹罩入其内部。
下固定结构5,其安装在储存腔15内的底部,以对药液瓶0的底部提提供柔性下支撑。下固定结构5包括下液体吸附层51和下垫层52。其中,下垫层52由软海绵(比如聚氨酯海绵、发泡海绵)、镂空的乳胶或者硅橡胶、棉毡等加工而成,整体呈圆饼状,铺设在储存腔15底部附近。下垫层52的直径大于与储存腔15的直径一致或者略大。在下垫层52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一定位凹槽521,该定位凹槽521与药液瓶0的瓶底的尺寸大致配合,并直接药液瓶0接触提供下支撑。一方面,软海绵、乳胶、硅橡、棉毡等胶质地柔软并具有弹性,能够在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跌落提供缓冲,降低药液瓶0碎裂的风险。另一方面,下垫层52采用软海绵时,软海绵为多孔材料,具有一定的吸水功能,故即使药液瓶0碎裂后,也能够将液体类的放射性药品吸收,从而防止液体类的放射性药品泄漏。下液体吸附层51位于下垫层52和储存腔15的底面之间,由SAP高吸水树脂等吸水材料填充而成。一方面,SAP高吸水树脂等吸水材料质地亦相对较软,能够在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跌落提供缓冲,降低药液瓶0碎裂的风险。另一方面,SAP高吸水树脂等吸水材料自身具有吸收比自身重几十到几千倍水的高吸水功能,并且保水性能优良,一旦吸水膨胀(体积会膨胀)成为水凝胶时,即使加压也很难把水分离出来,故即使药液瓶0碎裂后,能够将剩余的液体类的放射性药品吸收,从而防止液体类的放射性药品泄漏或者外溢。
上固定结构6,其一部分安装在第三柱形腔35内,另一部分于外盖3和壳体1旋紧后与药液瓶0的顶部接触并压紧药液瓶0,提供上支撑。上固定结构6包括上液体吸附层61和上垫层62,如图4中所示。其中,上垫层62由软海绵(比如聚氨酯海绵)、镂空的乳胶或者硅橡胶、棉毡等加工而成,整体呈圆锥台状。上垫层62的宽端直径大致与第三柱形腔35的直径一致或者大于第三柱形腔35的直径。为了保证上垫层62固定的可靠性,可涂抹粘接剂与上垫层62的宽端附近倾斜侧壁上,以提供上垫层62与第三柱形腔35之间的结合力。上垫层52的窄端直径大于药液瓶0的瓶口直径。在未放置药液瓶0时,外盖3和壳体1旋紧后,上垫层62和下垫层52处于自由状态(即未于药液瓶0接触),上垫层62的下表面和下垫层52的上表面之间距离小于药液瓶0的高度。当放置药液瓶0后,上垫层62的窄端端面与药液瓶0的瓶口接触,同时上垫层62和下垫层52均被压缩,同时变形后包裹药液瓶0的瓶口和瓶底。一方面,软海绵、乳胶、硅橡胶、棉毡等质地柔软并具有弹性,能够在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跌落提供缓冲,降低药液瓶0碎裂的风险。另一方面,上垫层62采用软海绵时,软海绵为多孔材料,具有一定的吸水功能,故即使药液瓶0碎裂后,储存腔15内的可用容积被释放(药液瓶0占据了储存腔15的一部分容积,可用容积减少;药液瓶0碎裂后,占据的储存腔15的容积减少,可用容积增加),上垫层62和下垫层52恢复形变,同时将将液体类的放射性药品吸收,从而防止液体类的放射性药品泄漏。上液体吸附层61位于上垫层62和第三柱形腔35的顶面之间,由SAP高吸水树脂等吸水材料填充而成。一方面,SAP高吸水树脂等吸水材料质地相对较软,能够在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跌落提供缓冲,降低药液瓶0碎裂的风险。另一方面,SAP高吸水树脂等吸水材料自身具有吸收比自身重几十到几千倍水的高吸水功能,并且保水性能优良,一旦吸水膨胀(体积会膨胀)成为水凝胶时,即使加压也很难把水分离出来,故即使药液瓶0碎裂后,能够剩余的将液体类的放射性药品吸收,从而防止液体类的放射性药品泄漏或者外溢。
密封圈7,其外径大致与第二柱形腔34的直径一致或者略大,其厚度略大于第二柱形腔34的轴长长度,由此密封圈7配合设置于第二柱形腔34内。由于第二柱形腔34和第三柱形腔35的直径差异形成台阶,故在外盖3和壳体1旋紧后,密封圈7被压紧密封。上垫层62穿过密封圈7与药液瓶0的顶部接触并压紧药液瓶0。同时,密封圈7的环内侧与上垫层62的倾斜侧壁配合接触,起到一定的导向和支撑作用。
药液瓶0,其放置于储存腔15内。当外盖3和壳体1组合旋紧后,药液瓶0自身不能被压缩,则反向挤压上垫层62和下垫层52,使得上垫层62和下垫层52压缩、变形后包裹住药液瓶0的瓶口和瓶底。由于上垫层62和下垫层52的柔性,能够在药液瓶0发生沿自身高度方向的移动时起到良好的缓冲,降低碎裂风险。同时,由于变形后上垫层62和下垫层52对药液瓶0的瓶口和瓶底包裹夹持固定,也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沿储存腔15径向方向的移动,降低药液瓶0与储存腔15的侧壁碰撞碎裂的风险。
本实施例中的类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结构紧凑,通过上固定结构5和下固定结构6沿药液瓶0的高度方向提供上下支撑,装入药液瓶0后,由于上固定结构5和下固定结构6被压缩,即可以支撑、保护药液瓶0同时起到缓冲减震抗冲击的效果,同时在极端情况下药液瓶0碎裂时,上固定结构5和下固定结构6此时将恢复体积,同时将液体类的放射性药品吸收或部分吸收。通过以上设计,解决了传统类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抗跌落效果差、药液瓶抗震抗冲击能力差、内部放射性物质弥散的风险大等缺点,且可实现国产化,并能满足GB11806标准规定,尤其是满足9米自由下落试验要求,可供放射性药品企业提供一套适合航空、铁路、汽车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货包解决方案。
本实施例中,外盖3和壳体1组合时,除了螺纹连接外还可以采用卡扣方式连接。

Claims (10)

1.一种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第一中空夹层结构和储存腔;
外壳屏蔽铅层,所述外壳屏蔽铅层位于所述第一中空夹层结构内;
外盖,所述外盖具有第二中空夹层结构,并与所述外壳可拆卸式连接并形成密封;
外盖屏蔽铅层,所述外盖屏蔽铅层位于所述第二中空夹层结构;
上固定结构,所述上固定结构柔软并具有弹性,其设置于所述外盖的内侧;
下固定结构,所述下固定结构柔软并具有弹性,其设置于所述储存腔内侧底部;
药液瓶,所述药液瓶位于所述储存腔内;
其中,所述外壳和所述外盖连接组合后,所述上固定结构的一部分伸入到所述储存腔内,且所述上固定结构和所述下固定结构受所述药液瓶挤压压缩后分别抵住并包裹所述药液瓶的瓶口和瓶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所述外壳上部为锥台形段;自所述锥台形段的窄端端面起,沿所述外壳的轴向中心方向呈柱形凹陷形成所述储存腔;
沿所述外盖的轴向中心方向,所述外盖内侧具有连通的锥台腔和第三柱形腔;其中,所述上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三柱形腔内;所述外壳和所述外盖连接组合后,所述锥台腔的倾斜侧壁与所述锥台形段的倾斜侧壁接触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外盖的轴向中心方向,所述外盖的内侧还具第二柱形腔;所述第二柱形腔位于所述锥台腔和第三柱形腔之间,其外径与所述锥台腔的窄端直径一致;在所述第二柱形腔内配合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上固定结构穿过所述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外盖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或者卡扣连接;
所述外壳与所述外盖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时,沿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所述外壳具有第一柱形段;所述第一柱形段位于锥台形段的下方,其直径与所述锥台形段的宽端直径一致;在所述第一柱形段的圆周侧壁上成型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为连续的一段或者非连续的均匀的多段;
沿所述外盖的轴向中心方向,所述外盖还具有第一柱形腔;所述第一柱形腔位于所述锥台腔的宽端附近,两者连通;在所述第一柱形腔的圆周侧壁上成型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配合,为连续的一段或者非连续的均匀的多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环内侧与所述上固定结构的侧壁配合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所述外壳的其余部分为第二柱形段,所述第二柱形段、所述锥台形段、所述第一柱形段以及储存腔的轴向中心重合;所述第二柱形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柱形段的直径;
所述外盖呈圆柱形,其外径与所述第二柱形段的直径的一致;所述第三柱形腔的直径与所述储存腔的直径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结构包括:
上垫层,所述上垫层设置于所述外盖内侧;
或者,所述上固定结构包括:
上垫层,所述上垫层设置于所述外盖内侧,由软海绵加工而成;
或者,所述上固定结构包括:
上垫层,所述上垫层设置于所述外盖内侧;
上液体吸附层,所述上液体吸附层位于所述上垫层与所述外盖之间;
或者,所述上固定结构包括:
上垫层,所述上垫层设置于所述外盖内侧,由软海绵加工而成;
上液体吸附层,所述上液体吸附层位于所述上垫层与所述外盖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层呈圆锥台状,其窄端直径大于所述药液瓶的瓶口直径;所述外壳和所述外盖连接组合时,所述上垫层的窄端受所述药液瓶挤压压缩后抵住并包裹所述药液瓶的瓶口。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结构包括:
下垫层,所述下垫层设置于所述储液腔内侧底部;
或者,所述下固定结构包括:
下垫层,所述下垫层设置于所述储液腔内侧底部,由软海绵加工而成;
或者,所述上固定结构包括:
下垫层,所述下垫层设置于所述储液腔内侧底部;
下液体吸附层,所述下液体吸附层位于所述下垫层与所述储存腔的底面之间;
或者,所述上固定结构包括:
下垫层,所述下垫层设置于所述储液腔内侧底部,由软海绵加工而成;
下液体吸附层,所述下液体吸附层位于所述下垫层与所述储存腔的底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下垫层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一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与所述的药液瓶的瓶底尺寸配合。
CN202222267636.5U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 Active CN2181133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67636.5U CN218113322U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67636.5U CN218113322U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13322U true CN218113322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28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67636.5U Active CN218113322U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133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9990007109A (ko) 용기
CN218113322U (zh) 一种放射性药品外包装容器
CA2732094C (en) Package in the form of a bottle comprising a cushioning means disposed therein
CN201375665Y (zh) 一种防潮药瓶
CN215555732U (zh) 一种放射性药剂储运罐
KR102095829B1 (ko) 파병 방지 기능을 구비한 병 용기
CN216581849U (zh) 一种防变形抗挤压的包装罐
CN210192265U (zh) 一种药品包装盒
CN210417522U (zh) 一种高强度复合软包装袋
CN216128563U (zh) 一种防变形多层阻隔农药瓶
CN113460483A (zh) 一种低结块率的磁气式包装盒
CN212126118U (zh) 一种防震环保防潮盖
CN113682637A (zh) 自密封控量式液体包装瓶
CN207046109U (zh) 用于平板电视的减震包装结构
CN215400530U (zh) 一种气泡袋支撑缓冲结构
US20190185230A1 (en) Disc Shaped Device to Prevent Abrasion
CN215400454U (zh) 一种润滑剂包装瓶
CN210063905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包装箱
CN213009673U (zh) 一种面霜包装结构
CN221069245U (zh) 一种集成式防潮瓶盖
CN217049368U (zh) 一种不易破损式精华液生产用包装瓶
CN220682976U (zh) 一种设有缓慢溢流结构的农药分装瓶
CN210823634U (zh) 一种精密仪器防震产品包装盒
CN216402155U (zh) 便于运输的包装罐
CN210433739U (zh) 一种新型口服液体药用聚酯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