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01472U - 锂离子电池及电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电池及电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01472U
CN218101472U CN202220263351.1U CN202220263351U CN218101472U CN 218101472 U CN218101472 U CN 218101472U CN 202220263351 U CN202220263351 U CN 202220263351U CN 218101472 U CN218101472 U CN 2181014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ion
positive
ion battery
cover plate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633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633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014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014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014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及电器设备。该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具有中空的安装腔以及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第一装配孔与第二装配孔;极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正极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孔中,并与所述电池壳体密封连接,所述正极盖板与所述极芯组件的正极端连接;以及负极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孔中,并与所述电池壳体密封连接,所述负极盖板与所述极芯组件的负极端连接。能够增加极芯组件与正极盖板及负极盖板的接触面积,保证锂离子电池的承受倍率,进而避免出现电流分布不均的情况,保证整个锂离子电池的温度均衡,保证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Description

锂离子电池及电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及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21世纪是锂离子电池新型储能的世纪。从数码产品到汽车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出行方式,对人类影响深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场景要求越来越高,即能量密度越来越高,安全性能越来越好,寿命越来越长,进一步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促进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
目前对于锂离子电池而言,圆柱电池是锂离子电池最主要的封装形式之一,因能量密度高,寿命长,温度适应性、封装尺寸小、成组灵活、工艺成熟等六大优势,被广泛应用在数码、储能、动力等领域。通常圆柱电池包括钢壳小圆柱和铝壳大圆柱,等等。
目前圆柱电池的结构比较局限,传统圆柱电池采用正负极各一个极耳结构、钢壳、极组、盖板进行组装,极耳较少,数量单一,电池倍率性能差,成本高。若圆柱电池按照方形铝壳电池去做,不能使用高镍硅碳体系,壳体太软,对耐压和耐气不足,导致圆柱电池结构分散。
也就是说,目前圆柱电池的倍率性能弱,循环寿命差,制造成本高的问题,逐步被方形铝壳电池替代。其根本原因在电池的结构,电池正负极采用极耳嫁接形式,极耳承受倍率较弱,导致电流分布不均匀,进而使得温度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循环寿命较弱,全生命周期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圆柱电池承受倍率弱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承受倍率的锂离子电池及电器设备。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
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具有中空的安装腔以及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第一装配孔与第二装配孔;
极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
正极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孔中,并与所述电池壳体密封连接,所述正极盖板与所述极芯组件的正极端连接;以及
负极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孔中,并与所述电池壳体密封连接,所述负极盖板与所述极芯组件的负极端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极芯组件包括卷芯以及设置于所述卷芯两端的正集流盘与负集流盘,所述正集流盘与所述正极盖板连接,所述负集流盘与所述负极盖板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盖板包括正极柱、第一支撑板以及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正极柱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密封部件,并伸出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所述正极柱的一端与所述正集流盘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壁地接,所述密封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孔中。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件包括第一密封件以及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分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所述正极柱穿过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二密封件伸出,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孔中。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柱具有凸出部,所述第一密封件具有配合部,所述正极柱通过所述凸出部与所述配合部的配合安装于所述第一密封件。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负极盖板包括第二支撑板以及连接端,所述连接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表面,并凸出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盖设于所述第二装配孔,所述连接端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连接所述负集流盘。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壳体的边缘具有连接边,所述连接边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远离所述第一装配孔的一端,所述连接边在与所述电池壳体的连接处通过滚槽形式形成朝向所述安装腔的内侧凸起,并形成所述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安装配孔中用于安装所述连接端,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凸起的端部密封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边的远离所述电池壳体的一端通过卷边形式压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连接端的表面。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负极端还包括压接端,所述压接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连接端的表面,并凸出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所述压接端的两侧用于容纳卷边后的所述连接边。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极芯组件还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设置于所述卷芯中,用于支撑所述卷芯。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负集流盘具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连通至所述卷芯的内部。
一种电器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安装于所述设备本体中,为所述设备本体供电。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器设备为电动汽车。
本公开的锂离子电池,在电池壳体上设置第一装配孔与第二装配孔,在第一装配孔中安装正极盖板,在第二装配孔中安装负极盖板,正极盖板安装于第一装配孔后,能够与极芯组件的正极端连接,负极盖板安装于第二装配孔后,能够与负极端连接。这样,在电池壳体上设置第一装配孔与第二装配孔,并通过其中的正极盖板与负极盖板分别和极芯组件连接,有效的解决目前圆柱电池中极耳通过嫁接方式连接导致的极耳承受倍率弱的问题,能够增加极芯组件与正极盖板及负极盖板的接触面积,保证正极盖板及负极盖板与极芯组件之间连接可靠,保证锂离子电池的承受倍率,进而避免出现电流分布不均的情况,保证整个锂离子电池的温度均衡,保证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器设备,电器设备采用上述锂离子电池后,能够保证电器设备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的工艺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锂离子电池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锂离子电池中电池壳体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锂离子电池中正极盖板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锂离子电池中负极盖板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锂离子电池的工艺流程图。
其中:100、锂离子电池;110、电池壳体;111、第一装配孔;112、第二装配孔;113、连接边;1131、滚槽;120、极芯组件;121、卷芯;122、正集流盘;123、负集流盘;130、正极盖板;131、第一支撑板;132、正极柱;1321、凸出部;133、第一密封件;134、第二密封件;140、负极盖板;141、第二支撑板;142、连接端;143、压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是本公开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公开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公开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6,本公开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100。该锂离子电池100能够应用于电器设备中,为电器设备供电,保证电器设备的使用性能。可以理解的,目前圆柱电池的倍率性能弱,循环寿命差,制造成本高的问题,逐步被方形铝壳电池替代。其根本原因在电池的结构,电池正负极采用极耳嫁接形式,极耳承受倍率较弱,导致电流分布不均匀,进而使得温度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循环寿命较弱,全生命周期成本较高。
为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100,该锂离子电池100能够保证锂离子电池100的承受倍率,进而避免出现电流分布不均的情况,保证整个锂离子电池100的温度均衡,保证锂离子电池100的循环寿命,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以下具体介绍锂离子电池100的具体结构。
参见图1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锂离子电池100包括电池壳体110、极芯组件120、正极盖板130以及负极盖板140。所述电池壳体110具有中空的安装腔以及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第一装配孔111与第二装配孔112。极芯组件120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正极盖板130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孔111中,并与所述电池壳体110密封连接,所述正极盖板130与所述极芯组件120的正极端连接。负极盖板140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孔112中,并与所述电池壳体110密封连接,所述负极盖板140与所述极芯组件120的负极端连接。
电池壳体110为锂离子电池100的外壳,锂离子电池100的各零部件安装于电池壳体110中,通过电池壳体110防护锂离子电池100的内部结构,保证锂离子电池100的结构强度,避免锂离子电池100的内部结构损坏。同时,电池壳体110还能避免杂物进入到锂离子电池100中,并使锂离子电池100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便于锂离子电池100的使用。
极芯组件120为锂离子电池100的主体结构,极柱组件设置在电池壳体110中,极芯组件120在电池壳体110中与电解液配合,实现锂离子电池100的充放电操作,以使得锂离子电池100实现相应的功能。电池壳体110的内部为中空的安装腔,极芯组件120设置在安装腔中,通过电池壳体110防护极芯组件120。
而且,电池壳体110还具有第一装配孔111与第二装配孔112。第一装配孔111贯通至电池壳体110的一端,并与安装腔连通,第二装配孔112贯通电池壳体110的另一端,也与安装腔连通。第一装配孔111中安装正极盖板130,第二装配孔112中安装负极盖板140。正极盖板130能够在第一装配孔111中密封连接电池壳体110,负极盖板140能够在第二装配孔112中密封连接电池壳体110,使得锂离子电池100的外壳形成密封壳体,保证锂离子电池100的密封性,避免锂离子电池100中的电解液泄漏。
正极盖板130设置于第一装配孔111后,正极盖板130的一部分位于电池壳体110内,一部分位于电池壳体110外。负极盖板140设置于第二装配孔112后,负极盖板140的一部分位于电池壳体110中,另一部分位于电池壳体110外。正极盖板130在电池壳体110内的部分能够与极芯组件120的正极端连接,负极盖板140在电池壳体110内的部分与极芯组件120的负极端连接,这样能够增加极芯组件120与正极盖板130及负极盖板140接触面积,无需采用极耳嫁接的形式,进而增加锂离子电池100的承受倍率。
该锂离子电池100使用时,将锂离子电池100安装在设备本体的电池孔中,该锂离子电池100通过正极盖板130露出电池壳体110的端部与电池孔中的正极片抵接,通过负极盖板140露出电池壳体110的端部与电池孔中的负极片抵接,使得锂离子电池100为设备本体供电,保证电器设备的使用性能。
上述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100,在电池壳体110上设置第一装配孔111与第二装配孔112,并通过其中的正极盖板130与负极盖板140分别和极芯组件120连接,有效的解决目前圆柱电池中极耳通过嫁接方式连接导致的极耳承受倍率弱的问题,能够增加极芯组件120与正极盖板130及负极盖板140的接触面积,保证正极盖板130及负极盖板140与极芯组件120之间连接可靠,保证锂离子电池100的承受倍率,进而避免出现电流分布不均的情况,保证整个锂离子电池100的温度均衡,保证锂离子电池100的循环寿命,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可选地,正极盖板130通过焊接方式与电池壳体110连接,并通过焊接方式与极芯组件120的正极端焊接连接。可选地,负极盖板140通过焊接方式与电池壳体110连接,并通过焊接方式与极芯组件120的负极端焊接连接。
可选地,电池壳体110成圆柱形设置。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池壳体110的形状也可呈方形。可选地,电池壳体110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池壳体110也可采用其他不导电材料制成。
参见图1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极芯组件120包括卷芯121以及设置于所述卷芯121两端的正集流盘122与负集流盘123,所述正集流盘122与所述正极盖板130连接,所述负集流盘123与所述负极盖板140连接。
卷芯121为极芯组件120的主体结构。卷芯121按照全极耳结构进行卷绕形成。卷芯121卷绕完成后,在卷芯121的外侧设置固定件,通过固定件实现卷芯121的固定,避免卷芯121松散,保证极芯组件120的使用性能。可选地,固定件为胶带,或者胶水等等。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件还可为其他能够实现卷芯121卷绕后固定的部件,避免卷芯121松散。
卷芯121卷绕完成后,在卷芯121的两端具有正极耳及负极耳,将正极耳与负极耳揉平后,在卷芯121一端的正极耳处焊接连接正集流盘122,在卷芯121另一端的负极而出焊接负集流盘123。卷芯121通过正集流盘122与正极盖板130连接,通过负集流盘123与负极盖板140连接,无需使用单个极耳连接。如图1的(b)所示,正极耳位于卷芯121的上方,负极耳位于卷芯121的下方。
这样能够避免正极盖板130及负极盖板140通过极耳嫁接方式连接,而是通过集流盘连接卷芯121,能够增加卷芯121能与正极盖板130及负极盖板140的接触面积,避免因极耳的数量少而影响锂离子电池100的性能,保证锂离子电池100的承受倍率,进而保证锂离子电池100中电流能够均匀分布,温度均匀分布,延长锂离子电池100的循环使用寿命。
可选地,正极耳与正集流盘122通过激光焊接方式进行焊接,负极耳与负集流盘123通过激光焊接方式进行焊接。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正极板与正集流盘122也可通过其他焊接方式进行焊接,负极板与负集流盘123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焊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极芯组件120还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设置于所述卷芯121中,用于支撑所述卷芯121。中心管起支撑作用,中心管插接在卷芯121后,中心管能够支撑卷芯121,避免卷芯121松散、变形,保证极芯组件120的使用性能。
可选地,中心管的高度小于等于卷芯121的长度。这样,中心管插在卷芯121后,中心管的两端与卷芯121的两端基本平齐。卷芯121安装于电池壳体110后,通过中心管的支撑作用能够使得卷芯121可靠的位于电池壳体110中,避免卷芯121变形松散。可选地,中心管的长度为5mm~20mm。
可选地,中心管采用硬塑材料制成。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中心管还可采用其他能够支撑卷芯121的材料制成。可选地,中心管的壁厚为0.2mm~0.5mm。
在一实施例中,负集流盘123具有中间孔。中间孔用于安装于与负极盖板140焊接连接的插针。通过插针保证负集流盘123与负极盖板140之间焊接连接可靠,并保证负集流盘123与负极盖板140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负集流盘123的承受倍率,进而保证锂离子电池100的使用性能。可选地,中间孔的直径大于卷芯121的中心孔的直径2mm~10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负集流盘123具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连通至所述卷芯121的内部。注液孔方便注液,以向电池壳体110中注入电解液。可以理解的,注液孔的形状原则上不受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注液即可。可选地,注液孔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等。
在一实施例中,负集流盘123具有焊接连接的预留焊接位置,通过在预留焊接位置焊接连接负集流盘123与负极盖板140,保证二者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盖板130包括正极柱132、第一支撑板131以及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31,所述正极柱132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131及所述密封部件,并伸出所述第一支撑板131的两侧,所述正极柱132的一端与所述正集流盘122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31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电池壳体110的内壁地接,所述密封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孔111中。
正极柱132为正极盖板130与正集流盘122电连接的结构。正极柱132穿过第一安装板伸出,正极柱132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支撑板131的一侧,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31的另一侧。也就是说,正极柱132安装在第一支撑板131后,正极柱132的两端均伸出第一支撑板131的表面。
正极盖板130安装到电池壳体110的第一装配孔111后,第一支撑板131位于电池壳体110的内侧,并与电池壳体110的内壁地接,第一支撑板131外侧的正极柱132能够穿过第一装配孔111伸出,以便于连接外界设备本体的正极片。第一支撑板131内侧的正极柱132能够与正集流盘122焊接连接。值得说明的是,这里的内外以电池壳体110为基准,内侧是指电池壳体110围设成的安装腔的空间,外侧电池壳体110的外侧。
第一支撑板131与电池壳体110的内壁焊接连接,保证正极盖板130与第一装配孔111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第一装配孔111中泄漏电解液。在一实施例中,电池壳体110还包括密封部件。密封部件能够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31,通过密封部件保证征集盖板与第一装配孔111中的密封性。
可选地,正极柱132与正集流盘122通过激光焊接方式或超声焊接方式焊接连接。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正极柱132与正集流盘122也可采用其他焊接方式焊接连接。可选地,第一支撑板131与电池壳体110之间通过激光焊接方式连接。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131与电池壳体110之间也可采用其他焊接方式焊接连接。可选地,第一支撑板131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131也可采用其他不导电的材料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件包括第一密封件133以及第二密封件134,所述第一密封件133与所述第二密封件134分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31的两侧,所述正极柱132穿过所述第一密封件133、所述第一支撑板131及所述第二密封件134伸出,所述第一密封件133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孔111中。
第一密封件133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31的外侧,第二密封件134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31的内侧。当正极盖板130安装到第一装配孔111后,第一支撑板131位于电池壳体110内,并与电池壳体110的内壁地接,第一密封件133位于第一装配孔111中,并与第一装配孔111的内壁抵接,第二密封件134位于安装腔中,能够密封正极柱132与第一支撑板131得了连接处。通过第一密封件133与第二密封件134的作用,保证第一支撑板131与电池壳体110连接后的密封性,避免电解液泄漏。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31具有安装孔,正极柱132穿过安装孔伸出,第二密封件134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31后,并位于安装孔中。这样第一密封件133能密封正极柱132与第一支撑板131的连接处,避免电解液泄漏。
可选地,第一密封件133与第二密封件134为密封胶圈。当然,也可只在第一支撑板131的外侧设置第一密封件133,保证第一支撑板131与第一装配孔111之间接触的密封性。
可选地,第一密封件133的直径尺寸与第二密封件134的直径尺寸相同。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件133的直径尺寸大于或小于第二密封件134的直径尺寸。示例性地,第一密封件133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二密封件134的直径尺寸。
可选地,第一密封件133为密封圈。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件133也可采用其他具有密封性能的材料制成。而且,第一密封件133的形状不限于圆形,只要能够密封第一装配孔111即可。可选地,第二密封件134为密封圈。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密封件134也可采用其他能够保证密封性能的材料制成。而且,第二密封件134的形状不局限于圆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柱132具有凸出部1321,所述第一密封件133具有配合部,所述正极柱132通过所述凸出部1321与所述配合部的配合安装于所述第一密封件133。第一密封件133安装到正极柱132后,正极柱132的凸出部1321能够安装到第一密封件133的配合部中,通过凸出部1321与配合部的配合实现第一密封件133的限位,保证第一密封件133的安装位置准确。
示例性地,配合部为配合槽。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凸起与凹槽的位置也可互换。而且,凸出部1321的形状不局限于一个凸起,配合部能够与凸出部1321相配合。
可选地,第一密封件133采用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PP(Polypropylene,聚丙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等制成。可选地,第二密封件134采用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P(Polypropylene,聚丙烯)、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等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负极盖板140包括第二支撑板141以及连接端142,所述连接端142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41的一表面,并凸出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41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141盖设于所述第二装配孔112,所述连接端142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112连接所述负集流盘123。
第二支撑板141起承载支撑作用,同时,还能够实现负集流盘123与设备主体中的负极片的连接。第二支撑板141的一表面设置连接端142。负极盖板140安装在第二装配孔112后,第二安装板能够位于第二装配孔112的端部,并与电池壳体110抵接,同时连接端142穿过第二装配孔112与电池壳体110内部的负集流盘123连接。
可选地,第二支撑板141与电池壳体110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保证负极盖板140在第二装配孔112处密封连接电池壳体110,保证锂离子电池100的密封性。当该锂离子电池100安装到设备主体的电池孔后,锂离子电池100通过正极柱132接触正极片,通过负极盖板140接触负极片,实现电能的输出。
可选地,连接端142与第二支撑板141为一体结构。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端142与第二支撑板141通过焊接连接。可选地,连接端142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二支撑板141的直径尺寸。这样,连接端142穿过第二装配孔112伸出后,第二支撑板141能够盖设第二装配孔112,便于负极盖板140密封第二装配孔11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壳体110的边缘还具有连接边113,所述连接边113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110远离所述第一装配孔111的一端,所述连接边113在与所述电池壳体110的连接处通过滚槽1131形式形成朝向所述安装腔的内侧凸起,并形成所述第二装配孔112,所述第二安装配孔中用于安装所述连接端142,所述第二支撑板141与所述凸起的端部密封连接。
也就是说,电池壳体110远离第一装配孔111的边缘为连接边113,通过连接边113形成安装负极盖板140的第二装配孔112。具体的,电池壳体110中安装极芯组件120完成后,利用滚槽1131机在连接边113的外侧滚槽1131,使得连接边113能够向电池壳体110的内侧凸出形成凸起。此时,连接边113的外侧具有环形槽,相应的,连接边113在内侧形成环形的凸起,该环形凸起能围设成第二装配孔112,以安装负极盖板140。
当负极盖板140安装到第二装配孔112时,连接端142穿过凸起形成的第二装配孔112伸入到电池壳体110中,并连接负集流盘123,第二支撑板141与凸起的端部抵接,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凸起与第二支撑板141,能够保证锂离子电池100的密封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边113的远离所述电池壳体110的一端通过卷边形式压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41远离所述连接端142的表面。可以理解的,连接边113形成通过滚槽1131形成第二装配孔112后,连接边113还具有一定的长度。此时,为了保证电池壳体110与负极盖板140之间的密封连接,将连接边113剩余的部分可以通过卷边方式压接在第二支撑板141远离连接端142的表面,并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第二支撑板141与连接边113。进一步保证电池壳体110与负极盖板140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负极端还包括压接端143,所述压接端143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41远离所述连接端142的表面,并凸出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41设置,所述压接端143的两侧用于容纳卷边后的所述连接边113。
压接端143位于第二支撑板141远离连接端142的一表面,也就是说,第二支撑板141的一表面设置连接端142,另一表面设置压接端143。当负极盖板140安装于第二装配孔112后,第二支撑板141位于凸起的端部,对连接边113进行卷边操作时,连接边113的边缘可以压接端143的两侧,保证连接边113与压接端143之间连接可靠。
本公开的锂离子电池100的制作工艺为:先按照正负极全极耳结构进行卷绕形成卷芯121,在卷芯121中插入中心管,并将卷芯121两端的正极耳与负极耳分别揉平。如1图所示,以图中所示的方向为例,在图1的(a)所示结构为卷芯121,正极耳位于卷芯121的上方,负极耳位于卷芯121的下方。随后,在正极耳上焊接正集流盘122,在负极耳上焊接负集流盘123,如图1的(b)所示。负集流盘123上具有中间空以及注液孔,方便注液。由于卷芯121安装到电池壳体110后,正集流盘122位于卷芯121的下方,所以正集流盘122上不预留注液孔。
随后,将正极盖板130焊接在电池壳体110的第一装配孔111中,并对焊接后的电池壳体110与正极盖板130进行清洗以及漏气测试,保证焊接牢固不漏气,如图1的(c)所示。将焊接好集流盘的卷芯121以转动180°的方式安装到电池壳体110中,以使极芯组件120的正集流盘122能够与正极盖板130的正极柱132接触,并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正极柱132与正集流盘122,如图1所示的(d)。
对电池壳体110边缘的连接边113进行滚槽1131,使得连接边113形成内凸的第二装配孔112,如图1所示的(e)。然后,通过负集流盘123的注液孔向电池壳体110中注液。然后对电池壳体110进行封口,使用卷边机压接连接边113,使得连接边113的边缘能够压接在第二支撑板141的压接端143,并进行冷焊连接,使得负极盖板140与电池壳体110焊接在一起,如图1所示的(f)。值得说明的是,锂离子电池100的剩余工艺制造技术与现有的锂电池工艺实质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公开的锂离子电池100,在电池壳体110设置第一装配孔111与第二装配孔112后,配合正极盖板130与负极盖板140连接极芯组件120的两端,增加正极盖板130与负极盖板140的接触面积,使得锂离子电池100的正负极通过集流盘连接,增加接触面积,保证锂离子电池100的承受倍率,进而延长锂离子电池100的循环使用寿命,以保证锂离子电池100的使用性能。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器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锂离子电池100,所述锂离子电池100安装于所述设备本体中,为所述设备本体供电。设备本体具有电池孔,电池孔中具有正极片和负极片。锂离子电池100安装到电池孔后,通过正极盖板130抵接正极片,通过负极盖板140抵接负极片,为设备本体供电。本公开的电器设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100后,能够保证锂离子电池100稳定的为设备主体供电,保证电器设备的使用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器设备为电动汽车。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电器设备还可为其他需要使用锂离子电池100供电的设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公开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公开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具有中空的安装腔以及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第一装配孔与第二装配孔;
极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
正极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孔中,并与所述电池壳体密封连接,所述正极盖板与所述极芯组件的正极端连接;以及
负极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孔中,并与所述电池壳体密封连接,所述负极盖板与所述极芯组件的负极端连接;
其中,所述正极盖板包括正极柱、第一支撑板以及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正极柱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密封部件,并伸出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壁地接,所述密封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组件包括卷芯以及设置于所述卷芯两端的正集流盘与负集流盘,所述正集流盘与所述正极盖板连接,所述负集流盘与所述负极盖板连接,所述正极柱的一端与所述正集流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包括第一密封件以及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分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所述正极柱穿过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二密封件伸出,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柱具有凸出部,所述第一密封件具有配合部,所述正极柱通过所述凸出部与所述配合部的配合安装于所述第一密封件。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盖板包括第二支撑板以及连接端,所述连接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表面,并凸出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盖设于所述第二装配孔,所述连接端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连接所述负集流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的边缘具有连接边,所述连接边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远离所述第一装配孔的一端,所述连接边在与所述电池壳体的连接处通过滚槽形式形成朝向所述安装腔的内侧凸起,并形成所述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中用于安装所述连接端,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凸起的端部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边的远离所述电池壳体的一端通过卷边形式压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连接端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端还包括压接端,所述压接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连接端的表面,并凸出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所述压接端的两侧用于容纳卷边后的所述连接边。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组件还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设置于所述卷芯中,用于支撑所述卷芯。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集流盘具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连通至所述卷芯的内部。
11.一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安装于所述设备本体中,为所述设备本体供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设备为电动汽车。
CN202220263351.1U 2022-02-09 2022-02-09 锂离子电池及电器设备 Active CN2181014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63351.1U CN218101472U (zh) 2022-02-09 2022-02-09 锂离子电池及电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63351.1U CN218101472U (zh) 2022-02-09 2022-02-09 锂离子电池及电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01472U true CN218101472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44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63351.1U Active CN218101472U (zh) 2022-02-09 2022-02-09 锂离子电池及电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014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35442B2 (en) Battery with current collector plate welded to electrode terminal assembly
US7351496B2 (en) Battery
WO2000013241A1 (en)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batteries
CN108461757B (zh) 圆柱形电池及其电极集流组件和制法
CN210743993U (zh)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CN113410528A (zh) 一种全极耳锂电池及其封装制备工艺
JP3092923B2 (ja) 電池間接続構造、その方法、電池、電池モジュール、その製造方法
CN218101472U (zh) 锂离子电池及电器设备
CN211507752U (zh) 扣式电池
JP4128694B2 (ja) 二次電池のキャップ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73049B2 (ja) 蓄電池
JP4465754B2 (ja) 密閉型電池
CN216563457U (zh) 电池、电池包和电子设备
CN114639863B (zh) 圆柱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H09293529A (ja) 円筒密閉型蓄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法
CN111653815B (zh) 纽扣电池及极组单元
JP4522123B2 (ja) 円筒型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628854A (zh) 圆柱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2003077453A (ja) 組電池
WO2014068869A1 (ja) 蓄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20290939U (zh) 电池
CN111509302A (zh) 圆柱动力电池及其装配方法
CN220774535U (zh) 一种圆柱电池
KR20080013211A (ko) 캡조립체와 이를 이용하는 이차 전지 및 캡조립체 조립방법
CN219610678U (zh) 一种电池、电池包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