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9190U - 检测分析装置及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 - Google Patents

检测分析装置及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99190U
CN218099190U CN202221703437.8U CN202221703437U CN218099190U CN 218099190 U CN218099190 U CN 218099190U CN 202221703437 U CN202221703437 U CN 202221703437U CN 218099190 U CN218099190 U CN 218099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injector
membrane
injection
accommod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034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恺龄
覃冰
陈国志
韩孝平
孔令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emajia Microbial Technology Co ltd
EASE-MEDTREND BIOTECH (SHANGHAI)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emajia Microbial Technology Co ltd
EASE-MEDTREND BIOTECH (SHANGHA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emajia Microbial Technology Co ltd, EASE-MEDTREND BIOTECH (SHANGHAI)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emajia Microb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034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99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99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99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分析装置及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其中,检测分析装置包括检测匣、用于固定测试膜片的膜框及推注器;检测匣的内部设有收容腔,检测匣的外表面设有两个与收容腔连通的推注口;膜框设于收容腔内并位于两个推注口之间,膜框形成的平面与收容腔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在45°至90°之间;推注器可拆卸地固定于推注口处,以与检测匣内的收容腔连通;系统中的测试膜片通过膜框设于收容腔内。采用该结构的检测分析装置及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时可通过推注器反复推入及吸出检测匣内的液体,使液体反复流过测试膜片,有效促进试剂通过多孔固相膜,从而通过增加活性元素之间的接触频率来提高检测体系的反应性,从而有效提高试剂的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检测分析装置及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分析装置及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在检测分析领域,检测时的灵敏度是测试开发和改进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只有有效提高检测时的灵敏度才能更快速有效地进行检测。虽然在实验室环境下可通过加热或采用一些特殊的仪器来提高检测时的灵敏度,但在非实验室的常温下完成的无仪器设备辅佐的固相免疫分析法,所能优化的因素就非常有限。人们试过调整试剂用量、增加样品量以及优化试剂配方和使用的原材料,但所有这些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因为它们可能不适用于相关的测试格式、操作程序和所采用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在常温环境下也能有效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检测分析装置及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分析装置及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如下:
该检测分析装置,其主要特点是,所述包括检测匣、膜框及推注器;
所述检测匣的内部设有收容腔,所述检测匣的外表面设有两个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推注口;
所述膜框用于固定外部的测试膜片,所述膜框设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位于两个所述推注口之间,所述膜框形成的平面与所述收容腔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在45°至90°之间;
所述推注器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推注口处,以通过所述推注口与所述检测匣内的所述收容腔连通。
上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中,所述收容腔内设有膜框固定槽,所述膜框可拆卸地插入所述膜框固定槽内,以固定于所述收容腔内。
上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分析装置包括两个所述推注器,两个所述推注器分别与两个所述推注口可拆卸地连接。
上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中,各所述推注器与对应的所述推注口螺纹连接。
上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匣由上盖和下盖密封闭合构成,由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收容腔。
上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中,所述的检测匣由透明材料制成。
该检测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膜片和上述的检测分析装置,所述测试膜片通过所述膜框设于所述收容腔内。
上述的检测分析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试剂注入组件,所述试剂注入组件用于通过任一所述推注口将试剂注入所述收容腔。
上述的检测分析系统,其中,所述试剂注入组件由移液枪或滴瓶构成。
上述的检测分析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自动推注组件,所述自动推注组件与所述推注器相连接。
上述的检测分析系统,其中,所述自动推注组件中与所述推注器接触的位置还设有加热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分析装置及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检测匣内设置膜框,使得测试膜片通过所述膜框设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位于检测匣的两个推注口之间,使用时可通过推注器从所述推注口处反复推入及吸出检测匣的收容腔内的液体,以使得液体反复流过测试膜片,有效促进试剂通过多孔固相膜,从而通过增加活性元素之间的接触频率来提高检测体系的反应性,从而有效提高试剂的检测效率。该检测分析装置及包括该检测分析装置的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提高检测效率、适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图1是一实施例中的检测分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检测匣
11 上盖
12 下盖
13 第一推注口
14 第二推注口
15 膜框固定槽
2 膜框
3 第一推注器
4 第二推注器
5 测试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实施的案例。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的检测分析系统包括测试膜片5和检测分析装置,其中,检测分析装置包括检测匣1、膜框2及推注器;
检测匣1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测试膜片5的收容腔,检测匣1的外表面设有两个推注口,如图1所示两个推注口分别为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均与收容腔连通;
膜框2位于第一推注口13与第二推注口14之间,该膜框2包括四根膜片固定条,其中,四根膜片固定条分别为两根膜片侧固定条、膜片固定顶条及膜片固定底条,两根膜片侧固定条分别对称地设于收容腔的两侧壁上,所述膜片固定顶条位于所述收容腔的顶面,且所述膜片固定顶条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膜片侧固定条相连接,膜片固定底条位于收容腔的底面,且膜片固定底条的两端分别与两根膜片侧固定条相连接,并且各膜片侧固定条与收容腔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在45°至90°之间,以使得膜框2形成的平面与所述收容腔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在45°至90°之间,进而使得通过膜框2固定于收容腔内的测试膜片5与收容腔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也在45°至90°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测试膜片5也可通过仅包括两根或三根膜片固定条的膜框就可固定在收容腔内,其中,所述测试膜片5中未设置膜片固定条的位置可通过设置额外的密封件对其与收容腔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进而保障在收容腔内流动的液体每次均从测试膜片5中通过,而不是从测试膜片5与收容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流过。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膜框也可设计为其他与收容腔相匹配的形状,并不一定为矩形。该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推注器,分别为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 4,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分别与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螺纹连接,通过推注器执行推注操作,反复将液体推入及吸出检测匣1,以带动液体在检测匣 1内流动;
由于测试膜片5与收容腔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在45°至90°之间,可使得液体在检测匣1内流动时,测试膜片5的面与液体流动形成45-90°的角度,且测试膜片 5位于第一推注口13与第二推注口14之间(即测试膜片5位于检测匣1的中间),从而可以保障测试膜片5成为收容腔内液体在流动时的必经之路。
该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推注器,在操作过程中,一侧推注器向检测匣1内注入液体后,原本位于检测匣1内的液体可被挤入另一侧的推注器中,使得实验过程中检测匣1内始终注满了液体,避免多余气体进入检测匣1内对试验产生影响,且保障试验的高效性。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虽然也可采用单个推注器从一侧推注口将液体注入检测匣1后,再利用该推注器从另一侧推注口将液体从检测匣1内抽出以实施推注,但与各推注口均设有推注器的实施方式相比,这种实施方式效率较低,且操作繁琐,并且由于推注时检测匣上的另一推柱口须保持开放以释放推注时的匣内压力,致使检测匣的密闭性差,推注时容易发生液体喷洒。
同时,由于该实施例中各推注器与对应的推注口螺纹连接,可使得推注器与检测匣1配合使用时可固定在对应的推注口上,且可在推注器固定在推注口上时起到密闭检测匣1的功能,避免推注器反复推入及吸出检测匣1内的液体时发生漏液。
在该实施例中,检测匣1由透明材料制成,通过选用透明材料构成检测匣1 可使得操作人员可更方便地观察检测匣1内部的液体状态,并可更方便地对检测结果进行读取。
实际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测试膜片5与收容腔的底面之间具体的夹角角度,当测试膜片5与收容腔的底面之间的夹角角度越小,测试膜片5的表面积越大,从而在一张测试膜片上可以实施更多的检测项目(即倾斜设于收容腔内的测试膜片与垂直设于收容腔内测试膜片相比其表面积更大)。且由于检测匣1由透明材料制成,倾斜设于收容腔内的测试膜片相较于垂直设于收容腔内的测试膜片而言,其可观性更好,使用者可从更多的视角观察到倾斜设置的测试膜片上的反应结果。
该实施例中,收容腔内设有膜框固定槽15,膜框2可拆卸地插接于膜框固定槽15上,以使得用于固定测试膜片5的膜框2可拆卸地设置在收容腔内,从而使得安装有测试膜片5的膜框2可更方便地安装于检测匣1内。
在该实施例中,检测匣1由上盖11和下盖12密封闭合构成,由上盖11和下盖12之间的空间构成收容腔,收容腔内设有膜框固定槽15,膜框2可拆卸地插接于膜框固定槽15上,以使得用于固定测试膜片5的膜框2可拆卸地设置在收容腔内,并在放置好测试膜片5后合上上盖11和下盖12,通过该结构,可方便地对带有测试膜片5的膜框2进行安装及取出,并有效避免漏液。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推注口设于检测匣1上表面上的外凸环内,外凸环的内表面上设有内螺纹,推注器的出口处设有外螺纹,推注器通过其出口处的外螺纹与外凸环内表面上的内螺纹与推注口螺纹连接。
该实施例中,设置额外的试剂注入组件将试剂注入检测匣1,试剂注入组件可通过第一推注口13或第二推注口14将试剂注入收容腔。其中,试剂注入组件由移液枪或滴瓶构成,当采用滴瓶构成试剂注入组件时,试剂可预存于该滴瓶内。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直接通过推注器将试剂注入检测匣1。
本实用新型中无需设置专用设备,仅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检测分析装置及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无需对测试的配方和其他部分进行重大更改,更不用提高试剂的使用成本,以较低的成本就可有效提高试剂的功能效率和测试灵敏度,以提高分析性能及试验灵敏度,可适用于各类基于多孔膜的常温免疫测试,适用范围广泛。
上述检测分析系统的通用操作如下:
1:制备含测试膜片5的检测匣1,具体操作为:将已包被有检测相关的活性成分的测试膜片5装入膜框2,再将镶有测试膜片5的膜框2嵌入检测匣1的膜框固定槽15内,闭合构成检测匣1的上盖11和下盖12;
2:加液,具体操作为:用移液枪或预先准备好的含预设的试剂的滴瓶等装置、通过第一推注口13或第二推注口14向检测匣1内加入预设的试剂,直到确保检测匣1的收容腔内注满预设的试剂,收容腔内无太多空气;
3:使用推注器进行推注,具体操作包括:
执行使用前准备操作:使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中的一个呈推进状,另一个呈伸展状并已吸满相关预设的试剂,其中,推注器内的预设的试剂的量与检测匣1内将被推动的预设的试剂的量是一致的;在执行该操作时,需将第一推注器3 和第二推注器4分别在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处拧紧,其中,螺纹密封处不得有漏液;
执行推注操作:交替推注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致使预设的试剂在检测匣1内来回流动,反复经过中间的测试膜片5的面。其中,推注的持续时间或次数取决于测试要求;
执行去除液体操作:反应结束后,去除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打开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用吸管或预先准备好的吸水材料去除预设的试剂。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该检测分析系统的操作步骤,下面举两个具体的操作示例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示例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分析系统对新冠病毒(SARS-CoV-2)抗体进行增强检测(胶体金法)
1.准备一个含包被有已知SARS-CoV-2抗原的测试膜片5的检测匣1,即将包被有已知SARS-CoV-2抗原的测试膜片5固定在膜框上,然后放在检测匣1的膜框固定槽15内,再闭合构成检测匣1的上盖11和下盖12;
2.封闭测试膜片5
2.1经检测匣1上的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向检测匣1的收容腔内加入预设的试剂——封闭液,将封闭液灌满收容腔的所有空间;
2.2进行推注操作:使用推注器进行推注,具体操作包括:
执行使用前准备操作:使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中的一个呈推进状,另一个呈伸展状并已吸满封闭液,其中,推注器内的封闭液的量与检测匣1内将被推动的封闭液的量是一致的;
执行推注操作:将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分别在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上拧紧,交替推进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致使封闭液在检测匣1 内来回流动,反复经过中间的测试膜片5的面,其中,推注的持续时间或次数取决于测试要求;
执行去除封闭液操作:反应结束后,分别从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 上拧下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并用吸管或预先准备好的吸水材料通过第一推注口13和/或第二推注口14去除收容腔内的封闭液;
3.进行洗膜操作:
3.1经检测匣1上的第一推注口13或第二推注口14向检测匣1的收容腔内注入预设的试剂——洗液,将洗液灌满收容腔的所有空间;
3.2进行推注操作:使用推注器进行推注,具体操作包括:
一个推注器呈伸展状并已吸满洗液,其中,该推注器内的洗液的量与检测匣1 内将被推动的洗液的量是一致的;
执行推注操作:将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分别在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上拧紧,交替推进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致使洗液在检测匣1 内来回流动,反复经过中间的测试膜片5的面,其中,推注的持续时间或次数取决于测试要求;
执行去除液体操作:反应结束后,分别从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上拧下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用吸管或预先准备好的吸水材料通过第一推注口 13和/或第二推注口14去除收容腔内的洗液;
4.加标本:
4.1经检测匣1上的第一推注口13或第二推注口14向检测匣1的收容腔内加入预设的试剂——含血清标本的缓冲液,将含血清标本的缓冲液灌满收容腔内的所有空间;
4.2推注使用推注器进行推注,具体操作包括:
执行使用前准备操作:使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中的一个呈推进状,另一个呈伸展状并已吸满缓冲液,其中,推注器内的缓冲液的量与检测匣1内将被推动的含血清标本的缓冲液的量是一致的;
执行推注操作:将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分别在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上拧紧,交替推进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致使含血清标本的缓冲液在检测匣1内来回流动,反复经过中间的测试膜片5的面,其中,推注的持续时间或次数取决于测试要求;
执行去除液体操作:反应结束后,分别从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上拧下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用吸管或预先准备好的吸水材料通过第一推注口 13和/或第二推注口14去除检测匣1内的含血清标本的缓冲液;
5.洗膜:
5.1经检测匣1上的第一推注口13或第二推注口14向检测匣1的收容腔内加入预设的试剂——洗液,将洗液灌满收容腔的所有空间;
5.2推注使用推注器进行推注,具体操作包括:
执行使用前准备操作:使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中的一个呈推进状,另一个呈伸展状并已吸满洗液,其中,推注器内的洗液与检测匣1内将被推动的洗液的量是一致的;
执行推注操作:将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分别在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上拧紧,交替推进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致使洗液在检测匣1 内来回流动,反复经过中间的测试膜片5的面。其中,推注的持续时间或次数取决于测试要求;
执行去除液体操作:反应结束后,分别从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上拧下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用吸管或预先准备好的吸水材料通过第一推注口 13和/或第二推注器14去除检测匣1内的洗液;
6.检测:
6.1经检测匣1表面的第一推注口13或第二推注口14向检测匣1的收容腔内加入预设的试剂——胶体金检测试剂(胶体金标记的抗人二抗),将胶体金检测试剂灌满收容腔的所有空间;
6.2进行推注操作:使用推注器进行推注,具体操作包括:
执行使用前准备操作:使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中的一个呈推进状,另一个呈伸展状并已吸满胶体金检测试剂,其中,推注器内的胶体金检测试剂量与检测匣1内将被推动的胶体金检测试剂的量是一致的;
执行推注操作:将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分别在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上拧紧,交替推进第一推注器3和/或第二推注器4,致使胶体金检测试剂在检测匣1的收容腔内来回流动,反复经过中间的测试膜片5的面,其中,推注的持续时间或次数取决于测试要求;
执行去除液体操作:反应结束后,分别从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上拧下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用吸管或预先准备好的吸水材料通过第一推注口 13和/或第二推注口14去除检测匣1内的胶体金检测试剂;
7.洗膜:
7.1经检测匣1上的第一推注口13或第二推注口14向检测匣1的收容腔内加入预设的试剂——洗液,将洗液灌满收容腔的所有空间;
7.2推注使用推注器进行推注,具体操作包括:
执行使用前准备操作:使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中的一个呈推进状,另一个呈伸展状并已吸满洗液,其中,推注器内的洗液的量与检测匣1内将被推动的洗液的量是一致的;
执行推注操作:将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分别在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上拧紧,交替推进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致使洗液在检测匣1 内来回流动,反复经过中间的测试膜片5的面,其中,推注的持续时间或次数取决于测试要求;
执行去除液体操作:反应结束后,分别从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上拧下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用吸管或预先准备好的吸水材料通过第一推注口 13和/或第二推注口14去除检测匣1内的洗液;
8.读取结果:按照相关程序获得测试结果。
示例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分析系统对胃蛋白酶原进行增强检测(荧光法)
1.准备一个含包被有抗胃蛋白酶原抗体的测试膜片5的检测匣1,即将包被有抗胃蛋白酶原抗体的测试膜片5固定在膜框2上,然后放在检测匣1的膜框固定槽 15内,再闭合构成检测匣1的上盖11和下盖12;
2.封闭测试膜片5:
2.1经检测匣1上的第一推注口13或第二推注口14向检测匣1的收容腔内加入预设的试剂——封闭液,将封闭液灌满收容腔的所有空间;
2.2进行推注操作:使用推注器进行推注,具体操作包括:
执行使用前准备操作:使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中的一个呈推进状,另一个呈伸展状并已吸满封闭液,其中,推注器内的封闭液的量与检测匣1内将被推动的封闭液的量是一致的;
执行推注操作:将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分别在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上拧紧,交替推进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致使封闭液在检测匣1 内来回流动,反复经过中间的测试膜片5的面。其中,推注的持续时间或次数取决于测试要求;
执行去除液体操作:反应结束后,去除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打开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用吸管或预先准备好的吸水材料去除封闭液;
3.进行洗膜操作:
3.1经检测匣1上的第一推注口13或第二推注口14向检测匣1的收容腔内加入预设的试剂——洗液,将洗液灌满收容腔的所有空间;
3.2进行推注操作:使用推注器进行推注,具体操作包括:
执行使用前准备操作:使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中的一个呈推进状,另一个呈伸展状并已吸满洗液,其中,推注器内的洗液的量与检测匣1内将被推动的洗液的量是一致的;
执行推注操作:将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分别在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上拧紧,交替推进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致使洗液在检测匣1 内来回流动,反复经过中间的测试膜片5的面,其中,推注的持续时间或次数取决于测试要求;
执行去除液体操作:反应结束后,去除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打开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用吸管或预先准备好的吸水材料去除洗液;
4.加标本:
4.1经检测匣1上的第一推注口13或第二推注口14将预设的试剂——含血清标本的缓冲液加入检测匣1的收容腔内,将含血清标本的缓冲液灌满收容腔的所有空间;
4.2推注使用推注器进行推注,具体操作包括:
执行使用前准备操作:使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中的一个呈推进状,另一个呈伸展状并已吸满缓冲液,其中,推注器内的含血清标本的缓冲液量与检测匣 1内将被推动的含血清标本的缓冲液的量是一致的;
执行推注操作:将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分别在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上拧紧,交替推进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致使含血清标本的缓冲液在检测匣1内来回流动,反复经过中间的测试膜片5的面,其中,推注的持续时间或次数取决于测试要求;
执行去除液体操作:反应结束后,去除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打开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用吸管或预先准备好的吸水材料去除含血清标本的缓冲液;
5.洗膜:
5.1经检测匣1上的第一推注口13或第二推注口14向检测匣1的收容腔内注入预设的试剂——洗液,将洗液灌满收容腔的所有空间;
5.2推注使用推注器进行推注,具体操作包括:
执行使用前准备操作:使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中的一个呈推进状,另一个呈伸展状并已吸满洗液,其中,推注器内的洗液的量与检测匣1内将被推动的洗液的量是一致的;
执行推注操作:将推注器3和推注器4分别在推注口13和推注口14上拧紧,交替推进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致使洗液在检测匣1内来回流动,反复经过中间的测试膜片5的面。其中,推注的持续时间或次数取决于测试要求;
执行去除液体操作:反应结束后,去除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打开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用吸管或预先准备好的吸水材料去除洗液;
6.检测:
6.1经检测匣1上的第一推注口13或第二推注口14向检测匣1的收容腔内加入预设的试剂——荧光检测试剂(荧光标记的抗胃蛋白酶原抗体),将荧光检测试剂灌满收容腔的所有空间;
6.2进行推注操作:使用推注器进行推注,具体操作包括:
执行使用前准备操作:使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中的一个呈推进状,另一个呈伸展状并已吸满荧光检测试剂,其中,推注器内的荧光检测试剂的量与检测匣1内将被推动的荧光检测试剂的量是一致的;
执行推注操作:将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分别在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上拧紧,交替推进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致使荧光检测试剂在检测匣1内来回流动,反复经过中间的测试膜片5的面。其中,推注的持续时间或次数取决于测试要求;
执行去除液体操作:反应结束后,去除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打开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用吸管或预先准备好的吸水材料去除荧光检测试剂;
7.洗膜:
7.1经检测匣1上的第一推注口13或第二推注口14向检测匣1的收容腔内预设的试剂——洗液,将洗液灌满收容腔的所有空间;
7.2进行推注操作:使用推注器进行推注,具体操作包括:
执行使用前准备操作:使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中的一个呈推进状,另一个呈伸展状并已吸满洗液,其中,推注器内的洗液的量与检测匣1内将被推动的洗液的量是一致的;
执行推注操作:将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分别在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上拧紧,交替推进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致使洗液在检测匣1 内来回流动,反复经过中间的测试膜片5的面,其中,推注的持续时间或次数取决于测试要求;
执行去除液体操作:反应结束后,去除第一推注器3和第二推注器4,打开第一推注口13和第二推注口14,用吸管或预先准备好的吸水材料去除洗液;
8.读取结果:按照相关程序获得测试结果。
结合上述两个示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分析装置及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可在封闭测试膜片、洗膜、加标本及检测等操作步骤中被应用,执行各个操作步骤时的具体实施细节也可参阅上述通用操作中提到的各个操作流程,实施时仅需配合实际需要应用到的试剂、推注的时间及推注的次数进行操作即可。除上述两个示例外,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分析装置及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还可以被应用于其他需要执行类似操作的试验中,操作十分方便,有效提高检测效率。
实施例2
在该实施例中,检测分析系统可包括与实施例1中一样的检测分析装置和测试膜片5,并在实施例1中的基础上可增加自动推注组件,自动推注组件与推注器相连接,该自动推注组件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机构,其可带动推注器自动推入及吸出液体,且推注的频率和时间可根据检测要求进行调节,通过自动推注组件的设置可免除人工推注之劳,并提高控制精度。
在该实施例中,自动推注组件中与推注器接触的位置还设有加热机构,从而可在进行推注的同时对推注器内的液体加热以进一步增强反应效果
该实施例中的检测分析系统的操作过程与实施例1中的操作方式一样,仅仅是将人工操作的部分替换为由设备自动控制,故在此不对操作过程进行进一步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分析装置及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分析装置为检测试剂的优化和功能提升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有助于解决其现有技术中的一些技术困境和局限。上述检测分析系统是一个封闭体系:装入测试膜片5后构成检测匣的上盖和下盖盖合、检测匣上的推注口上拧上推注器后整个系统呈封闭状;液体在检测匣内来回流动的方向与测试膜片5 面成45-90°;膜片面是液流从膜片的一侧到另一侧的唯一流经处;故可有效提升检测体系的工作效率,且不会使得液体外泄。测试膜片设于检测匣的两个推注口之间,使用时可通过推注器反复推入及吸出检测匣内的液体,以使得液体反复流过测试膜片,有效促进试剂通过多孔固相膜,从而通过增加活性元素之间的接触频率来提高检测试体系的反应性,从而有效提高检测效率。该检测分析装置及包括该检测分析装置的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有效提高检测效率、适用范围广泛。
以上实施例具体而详细地呈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几个较佳示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检测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匣、膜框及推注器;
所述检测匣的内部设有收容腔,所述检测匣的外表面设有两个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推注口;
所述膜框用于固定外部的测试膜片,所述膜框设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位于两个所述推注口之间,所述膜框形成的平面与所述收容腔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在45°至90°之间;
所述推注器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推注口处,以通过所述推注口与所述检测匣内的所述收容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内设有膜框固定槽,所述膜框可拆卸地插入所述膜框固定槽中,以固定于所述收容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分析装置包括两个所述推注器,两个所述推注器分别与两个所述推注口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匣由上盖和下盖密封闭合构成,由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收容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匣由透明材料制成。
6.一种检测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测试膜片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分析装置,所述测试膜片通过所述膜框设于所述收容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试剂注入组件,所述试剂注入组件用于通过任意一个所述推注口将试剂注入所述收容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注入组件由移液枪或滴瓶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自动推注组件,所述自动推注组件与所述推注器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推注组件中与所述推注器接触的位置还设有加热机构。
CN202221703437.8U 2022-07-04 2022-07-04 检测分析装置及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 Active CN218099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3437.8U CN218099190U (zh) 2022-07-04 2022-07-04 检测分析装置及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3437.8U CN218099190U (zh) 2022-07-04 2022-07-04 检测分析装置及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99190U true CN218099190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79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03437.8U Active CN218099190U (zh) 2022-07-04 2022-07-04 检测分析装置及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991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26842A (zh) 新型冠状病毒IgM/IgG检测试剂、试剂卡、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JP2015516583A5 (zh)
US20150224499A1 (en) Automated Microfluidic Sample Analyzer Platforms for Point of Care
CN108663303A (zh) 一种血液分析仪
CN109201127B (zh) 液体样品的流动组件和检测装置
CN111351940A (zh) 一种新型冠状病毒IgG检测试剂、试剂卡、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JP2015505615A (ja) 分析を実行するための機械的な洗浄および測定装置
JP2006162592A (ja) 液体の分析システム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JPH09196739A (ja) 液体検知方法および器具
CN218099190U (zh) 检测分析装置及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
EP3789752B1 (en) Reaction vessel for testing
WO2021027082A1 (zh) 一种样本收集及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07817358B (zh) 一种诊断试剂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CN207611061U (zh) 一种基于正压控制的微流控芯片进样装置
US20220364964A1 (en) Sampling structure, sealing structure and detection assembly
CN109985680A (zh) 适用于手持式spr检测仪的模块化多通道样品检测芯片组件
CN111715313B (zh) 集成侧向流层析技术的微流控芯片
CN208420635U (zh) 一种血液分析仪
CN207541081U (zh) 一种诊断试剂检测装置
CN117388482A (zh) 检测分析装置及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
CN213903545U (zh) 一种检测暗箱装置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CN210465451U (zh) 一种胶体金加速反应装置
CN210146040U (zh) 手持式spr检测仪的模块化多通道样品检测芯片组件
CN209791574U (zh) 一种elisa芯片
CN208420932U (zh) 酶标板液位检测装置及检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