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6815U - 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96815U CN218096815U CN202221698239.7U CN202221698239U CN218096815U CN 218096815 U CN218096815 U CN 218096815U CN 202221698239 U CN202221698239 U CN 202221698239U CN 218096815 U CN218096815 U CN 2180968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baffle
- partition
- main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6 vacuum 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隔板组件包括主隔板和显示模组,主隔板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和下隔板之间合围出主腔体,上隔板包括显示槽,主隔板的侧面设置若干个第一进料口和第一进线口,第一进料口用于将保温件填充进主腔体,显示模组设置于显示槽内,显示模组包括穿过第一进线口的显示线路、以及向上设置的显示屏。在隔板组件安装于制冷设备上后,隔板组件可以通过第一进料口对其内部发泡,使其具有隔热的能力,还可以通过第一进线口,使显示模组点亮,使其具有显示的功能,使隔板组件具有更多的功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板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该隔板组件的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隔板组件不仅可以将制冷设备内的大空间分隔为成两个小空间,还可以在分隔的同时将两个空间分隔成不同的温度空间,使用这样的隔板组件厚度更薄,可以使同样体积的制冷设备拥有更大的容积。但这样的隔板组件功能单一,仅仅能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无法满足高级的冰箱、智能家居的发展需求,降低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隔板组件的功能单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能够分隔两个温度空间的同时、拥有更多功能的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隔板组件,包括:
主隔板,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之间合围出主腔体,所述上隔板包括显示槽,所述主隔板的侧面设置若干个第一进料口和第一进线口,所述第一进料口用于将保温件填充进所述主腔体;
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显示槽内,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穿过所述第一进线口的显示线路、以及向上设置的显示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隔板包括第一配接件,所述下隔板包括与所述第一配接件连接的第二配接件,所述第一配接件和所述第二配接件设置于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的交接处,所述第一配接件和所述第二配接件其一设置为配接槽,另一设置为嵌入所述配接槽的挡边,所述配接槽和所述挡边的配合限制所述保温件位于所述主腔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接槽和所述挡边的至少部分结构环绕所述主腔体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副隔板,所述主隔板包括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的容置空间,所述副隔板固定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封闭所述上开口和所述下开口;
所述配接槽和所述挡边的至少部分结构环绕所述容置空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前盖板,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合围出的所述主腔体前方具有前开口,所述前盖板封闭所述前开口;
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加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包括穿过所述第一进线口的加热线路、以及设置于所述前盖板的后表面的前端加热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隔板还包括连通所述显示槽和所述主腔体的主进线口,所述加热线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进线口和所述主进线口,经所述主腔体连接所述前端加热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环所述前开口一周的环形槽,所述前盖板包括嵌入所述环形槽的环形挡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隔板包括照明槽,所述隔板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照明槽内的照明模组,所述照明模组包括穿过所述第一进线口的照明线路、以及向下照明的照明件,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照明槽的照明盖,所述照明盖设置为透明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上隔板的上表面未被所述显示模组覆盖的上表面与显示模组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内胆、以及上述的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内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隔板组件在保持自身具有隔热作用、使被分隔的两个间室拥有不同温度的基础上,还可以具有显示的功能,使用户既能够在隔板组件上放置物品,也可以通过显示模组进行更多的操作;在隔板组件安装于制冷设备上后,隔板组件可以通过第一进料口对其内部发泡,使其具有隔热的能力,还可以通过第一进线口,使显示模组点亮,使隔板组件具有更多的功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隔板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隔板和副隔板分离的其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隔板和副隔板分离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副隔板的的其一视角爆炸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副隔板的的另一视角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移除副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隔板的剖视图;
图7b是图7a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上隔板和下隔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9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剖视示意图;
图9b是图9a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隔板组件、进料走线盖和进料盖的分离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隔板组件的侧视图;
图12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料走线盖的其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料走线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料盖的其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料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0、制冷设备;100、隔板组件;10、主隔板;101、上开口;102、下开口;110、显示槽;120、主腔体;130、容置空间;140、前开口;1401、环形槽;150、照明槽;11、上隔板;111、上壁;112、上侧壁;113、上延伸边;1131、第一进料口;1132、第一进线口;12、下隔板;121、下壁;1211、第三进料口;122、下侧壁;123、下延伸边;124、延伸壁;131、前盖板;1311、环形挡圈;132、加热模组;1321、前端加热电路;1322、前端加热件;133、照明盖;134、照明模组;14、显示模组;141、显示屏;151、配接边;152、配接槽;16、前端壁;17、隔板凸起;18、隔板凹槽;181、左隔板凹槽;182、后隔板凹槽;183、右隔板凹槽;19、台阶部;191、后配合部;20、副隔板;21、上盖板;210、集水槽;22、下盖板;221、前配合部;222、后卡合部;223、副进料口;23、冷藏加热件;24、封闭盖;25、副腔体;26、插接件腔体;27、密封层;200、内胆;201、内胆侧壁;202、内胆凸起;2021、左内胆凸起;2022、后内胆凸起;2023、右内胆凸起;2024、排水槽;2025、通孔;203、内胆凹槽;204、前内壁;205、门框;206、敞口;300、进料走线盖;310、第二进料口;320、第二进线口;321、封闭端子;330、第一卡勾;340、防溢槽;301、密封圈;400、进料盖;410、第四进料口;420、定位槽;430、第二卡勾;401、弯折密封件;4011、开孔;500、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应该理解,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在能够分隔两个温度空间的同时、拥有更多功能的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0,可以是冰箱、冷柜、立式冷藏柜、酒柜等,下文的实施例可以以冰箱为例进行说明。制冷设备1000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内的内胆200、内胆200和箱体的连接处围出的门框205、由内胆200围出的制冷腔体、门框205围出所述制冷腔体的敞口206、覆盖敞口206的门体,制冷设备1000还包括与内胆200固定连接的隔板组件100,内胆200包括左右设置的一对内胆侧壁201,隔板组件100固定在内胆侧壁201之间,如图1和2所示,隔板组件100可以将制冷腔体分隔为两个腔体。
为清楚地表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位置与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定义隔板组件100可以将制冷腔体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体,上腔体和下腔体的区分也可以参照重力的方向,此时,冰箱竖直放置于地面上,隔板组件100可以水平地与内胆200固定,门体相对于内胆200的方向为前,反方向定义为后,以用户从前向后面向敞口206为例,用户的左手方向为左,右手方向为右。水平仅为一种名称定义,并不限定为物理学意义上的“水平”;当然,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水平可以平行于物理学中的水平面。
另外,隔板组件100可以分隔为上下空间,也可以是左右空间,也包括常规的制冷空间或者多功能的冷热柜,本实用新型以分隔上下空间、应用在冰箱中的隔板组件100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的隔板组件100,包括主隔板10和副隔板20,如图4a和4b所示。主隔板10包括限位部、上开口101、下开口102、以及贯穿上开口101和下开口102的容置空间130,主隔板10用于与制冷设备1000的内胆200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副隔板20可通过限位部固定于容置空间130内,如图5a和5b所示。
隔板组件10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于第一状态,副隔板20容置于容置空间130内,副隔板20同时封闭上开口101和下开口102;于第二状态,副隔板20从容置空间130内移出。
本实用新型的隔板组件100在第一状态下,副隔板20可以与主隔板10固定连接,在第二状态下,副隔板20可以与主隔板10分离,而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中,主隔板10始终与内胆200固定连接,既满足副隔板20拆装的使用的需求,又可以将主隔板10始终固定在特定位置,保持了冰箱的稳定性。
在第一状态下,由于副隔板20和主隔板10共同隔绝了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的气流流通,所以上腔体和下腔体的温差可以很大,例如隔板组件100上方的腔体可以是冷藏室,隔板组件100下方的腔体可以是冷冻室,形成两个温度差异巨大的间室。
在第二状态下,由于移除了副隔板20,所以上腔体和下腔体通过上开口101和下开口102气流流通,两者温度趋于一致,形成相同温度的间室;或者下方的冷冻室的冷量传递到上方的冷藏室,可以使冷藏室快速降温,待降温完成后盖回副隔板20,恢复两个温度间室的状态。其中,第二状态如图6所示。
下面再结合背景技术,对于现有的双开门冰箱、三门冰箱、法式冰箱等进行说明。现有冰箱的内胆200需要单独吸塑出多个储物空间的腔体,通过中梁使多个内胆200连接,由于分隔多个空间的中梁具有一定厚度,会使整个冰箱的容积减小。而当使用本实施例的隔板组件100时,内胆200只需要吸塑出一个大的腔体,再由隔板组件100分隔出若干个小的腔体,使得相同体积的冰箱容积更大。
进一步地,使用过程中,用户可能会有需要使制冷间室快速制冷的需求、或者长期的整体制冷的功能需求,这样隔板组件100可能会有需要拆卸或调整其形态。但是,冰箱的高度大概在1.8m~2m左右,当内胆200只有一个大的腔体时,这个高度下若取出隔板组件100,冰箱的两个侧壁无法形成稳定地支撑,使得冰箱出现侧壁弯曲损坏的问题,所以现有隔板组件100无法移除,否则不能满足整体结构强度的力学性能的要求。
而本实施例的隔板组件100,由于主隔板10始终与内胆200固定连接,所以在取下副隔板20后,隔板组件100与内胆200的连接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仍然保持对箱体的稳定支撑,所以副隔板20的拆装不影响制冷设备1000整体的结构强度,继而解决了在拆装隔板组件100时带来的强度不足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4a和8所示,主隔板10包括上隔板11,限位部包括台阶部19,上隔板11围出上开口101,台阶部19环上开口101一周设置、且形成上隔板11的水平方向的缩进,副隔板20抵持于台阶部19。副隔板20可以从上向下放入到容置空间130内,直到落在台阶部19上。
另外,主隔板10还包括与上隔板11连接的下隔板12,如图4a~5b和8所示,下隔板12围出下开口102,上隔板11包括后配合部191,下隔板12包括前卡合部。副隔板20包括设置于其后端的后卡合部222、以及设置于其前端的前配合部221,主隔板10包括与后卡合部222卡接的后配合部191、以及与前配合部221卡接的前卡合部。这样,当副隔板20安装在容置空间130内时,副隔板20的后卡合部222与主隔板10的后配合部191卡接,副隔板20的前配合部221与主隔板10的前卡合部卡接,相互交错的卡接形式使得连接更加稳定。
另外,当副隔板20安装在主隔板10内后,副隔板20与主隔板10之间可以设置密封层27,如密封棉,从而减少上下腔体的气流流通,减少热交换,提高密封性。
主隔板10包括由上隔板11和下隔板12之间合围出的主腔体120、以及设置于主腔体120内的电路模组,电路模组包括接线公端,副隔板20包括副腔体25、设置于副腔体25内的冷藏加热件23、以及与冷藏加热件23连接的接线母端;于第一状态,接线公端电连接于接线母端。
进一步地,副隔板20还包括上盖板21和下盖板22,如图5a和5b所示,上盖板21和下盖板22合围出副腔体25,上盖板21的下表面设置冷藏加热件23。冷藏加热件23是用于对上方的冷藏室进行温度补偿的电加热丝,冷藏加热件23可以贴敷在上盖板21的底面。
副隔板20还包括由下盖板22围出的插接件腔体26、以及封闭插接件腔体26的封闭盖24,接线母端设置于插接件腔体26内,封闭盖24可拆卸连接于下盖板22。通过打开封闭盖24实现接线母端和接线公端的插接。
主腔体120和副腔体25内部均填充保温件,主隔板10包括连通主腔体120的主进料口,副隔板20包括连通副腔体25副进料口310,保温件可以是一种发泡料,通过发泡的形式填充进腔体内。保温件通过主进料口填充进主腔体120,保温件通过副进料口310填充进副腔体25。副隔板20可以在外面通过副进料口310发泡后,再放入主隔板10内,也可以放在主隔板10内,与主隔板10一同发泡。提高了隔板组件100的保温性能,从而有利于上腔体和下腔体形成更大的温差。
上盖板21的上表面设置集水槽210,由于上腔体和下腔体可以温差巨大,集水槽210可以防止上腔体产生的凝露水时流到下方的冷冻室中,起到收集凝露水的作用。
隔板组件100还包括上隔板11和下隔板12,具体地,是主隔板10包括上隔板11和下隔板12。上隔板11包括上壁111和上侧壁112,下隔板12包括下壁121和下侧壁122;上侧壁112与下侧壁122相对平行设置且固定连接,上壁111和下壁121、以及上侧壁112或下侧壁122的内部合围出主腔体120、外部侧面合围出用于连接内胆200的隔板凹槽18和隔板凸起17,上侧壁112和下侧壁122围出主进料口,主进料口用于向主腔体120内填充保温件。上侧壁112和下侧壁122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固定连接。
上隔板11和下隔板12可以分别生产,例如分别注塑成型,可以使用强度更高的材料单独生产,上隔板11和下隔板12都可以设计制作成更复杂的结构,例如制作出隔板凹槽18和隔板凸起17,从而在后期与内胆200的装配中更加稳固,避免了结构的变形,另一方面保温件通过主进料口进入主腔体120,可以使保温件不仅起到保温的作用,还起到固定连接内胆200和隔板组件100的作用,提高了连接的强度,继而可以使得安装于制冷设备1000上后拼缝更小,且长期使用稳定可靠,结构美观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内胆200包括一对内胆侧壁201,也就是左侧壁和右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从前向后均依次设置前内壁204、内胆凹槽203和内胆凸起202,左右两侧的前内壁204之间的距离与敞口206的左右宽度相同,左右两侧的内胆凹槽203的相互远离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敞口206的左右宽度,左右两侧的内胆凸起202的相互远离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敞口206的左右宽度。
隔板组件100包括左右两边均从前向后均依次设置的前端壁16、隔板凸起17和隔板凹槽18,前端壁16与前内壁204贴合,隔板凸起17与内胆凹槽203配合,隔板凹槽18与内胆凸起202配合。具体地,是内胆凸起202嵌入隔板凹槽18内,隔板凸起17嵌入内胆凹槽203内。
隔板凹槽18的形状,如图2、4a、4b、7a、9a、10所示,向内凹陷,大致呈U形的结构。内胆凸起202如图2或9a所示,内胆凸起202的凸起部位插入U形的隔板凹槽18中,形成凹凸结构对隔板组件100支撑;同样地,对于内胆凹槽203和隔板凸起17而言,内胆凹槽203如2或9a所示,隔板凸起17插入内胆凹槽203中,通过内胆200和隔板组件100的凹槽和凸起的相互交替,形成了稳定的支撑。
由于左右两侧的前内壁204之间的距离与敞口206的左右宽度相同,且前端壁16与前内壁204贴合,所以隔板组件100没有将门框205切分开,门框205保持了一致性,且形成了交错的凹凸配合的结构,从而提高了内胆200对隔板组件100的支撑效果,继而使得门框205上下一致性更好更美观且支撑强度高。
如图9a所示,内胆凹槽203包括左内胆凹槽和右内胆凹槽,内胆凸起202包括设置于左内胆凹槽后方的左内胆凸起2021、设置于右内胆凹槽后方的右内胆凸起2023;隔板凹槽18包括与左内胆凸起2021配接的左隔板凹槽181、与右内胆凸起2023配接的右隔板凹槽183,隔板凸起17包括与左内胆凹槽配接的左隔板凸起17、与右内胆凹槽配接的右隔板凸起17。
内胆200还包括后侧壁,后侧壁包括与内胆凸起202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后内胆凸起2022,隔板组件100还包括与后内胆凸起2022配合的后隔板凹槽182。
设置后内胆凸起2022和后隔板凹槽182的配合,一方面提高了内胆200和隔板组件100连接的稳定性,使得内胆200从左、右、后三个方向支撑隔板组件100,如图9a所示。另一方面在设置了后内胆凸起2022后,可以进一步地通过吸塑形成排水槽2024,如图2和6所示,排水槽2024设置于后内胆凸起2022的后方,便于冷藏室的冷凝水排出,后内胆凸起2022的形成使排水槽2024的设置成为了可能,而现有的隔板组件100的结构中,由于不存在后内胆凸起2022,无法在隔板组件100的后方再设置排水槽2024。
由于内胆200是通过吸塑成型的,且上下高度较高,所以在安装的过程中,先将隔板组件100与内胆200安装在一起,内胆200的左右两侧的内胆侧壁201可以向左右两边稍许的变形,容隔板组件100插入通过。在隔板组件100插入的过程中,左隔板凹槽181插入到左内胆凸起2021上,右隔板凹槽183插入到右内胆凸起2023上,直到隔板组件100推入到底部后,后隔板凹槽182插入到后内胆凸起2022上,此时右隔板凸起17嵌入到右内胆凹槽中,左隔板凸起17嵌入到左内胆凹槽中,且隔板组件100左侧的前端壁16与内胆侧壁201左侧的前内壁204前端壁16贴合,隔板组件100右侧的前端壁16与内胆侧壁201右侧的前内壁204前端壁16贴合。此时,内胆200恢复形变,内胆侧壁201的左前内壁204和右前内壁204的距离即为内胆200的敞口206的宽度。
另外在隔板组件100安装的过程中,隔板组件100与内胆200之间还设置有下文的密封圈301和弯折密封件401,以保障隔板组件100与内胆200之间的密封。然后在内胆200外侧安装下文的进料走线盖300和进料盖400,内胆200的左侧和右侧均连接若干个进料走线盖300和进料盖400,内胆200的后侧连接若干个进料盖400,图中为3个。保温件可以是发泡料,进料盖400和进料走线盖300上均设置进料口,可以用于使发泡料通过进料口进入到主腔体120内。
最后再将制冷设备1000的箱体外壳与内胆200组装,然后对箱体和内胆200之间发泡,发泡料同时会进入隔板组件100内。
最终,对隔板组件100的支撑,尤其是对主隔板10的支撑,至少有来自四个方面的固定:
(1)发泡料凝固后,箱体和内胆200之间的发泡料同时连接着主隔板10内的发泡料,通过发泡料将内胆200和隔板组件100固定在一起,发泡料抵抗箱体和内胆200热胀冷缩时因变形与隔板组件100可能产生的缝隙,避免出现闪缝;
(2)通过进料走线盖300和进料盖400,将内胆200和隔板组件100固定连接在一起,且进料走线盖300和进料盖400均在多个方向设置多个,从各个方向拉住内胆200和隔板组件100,避免了闪缝的出现;
(3)内胆凸起202和隔板凹槽18的配合,隔板组件100的上壁111抵持在内胆凸起202的上方,使内胆凸起202直接形成对隔板组件100的向上支撑;
(4)内胆凹槽203与隔板凸起17的配合,隔板组件100的下壁121抵持在内胆凹槽203的上方,使内胆凹槽203直接形成对隔板组件100的向上支撑;
另外,内胆凸起202、内胆凹槽203与隔板组件100之间的作用力,以及隔板组件100的下壁121与内胆凸起202、隔板组件100的上壁111与内胆凹槽203,形成阻碍隔板组件100向上、向前、向后方向运动的力。
主进料口包括第一进料口1131和第三进料口1211,上侧壁112和/或下侧壁122包括围出第一进料口1131的延伸边、围出第三进料口1211的延伸壁124,延伸边和延伸壁124均嵌入内胆200上的孔内。从多个进料口分别填充保温件,使各个方向都能很好的支撑连接。
上隔板11包括第一配接件,下隔板12包括与第一配接件连接的第二配接件,第一配接件和第二配接件设置于上隔板11和下隔板12的交接处,第一配接件和第二配接件的配合限制保温件位于主腔体120内。
具体地,第一配接件和第二配接件其一设置为配接槽152,另一设置为嵌入配接槽152的配接边151。
配接槽152和配接边151的至少部分结构环绕主腔体120设置。另外,配接槽152和配接边151的至少部分结构环绕容置空间130设置,如图8所示,上隔板11的上侧壁112形成配接边151,下隔板12的下侧壁122内部形成配接槽152;下隔板12围出下开口102的边也形成配接边151,上隔板11的上开口101内部形成配接槽152,也就是说,在上隔板11上既设置有配接槽152、也设置有配接边151,同样的下隔板12也是。这样交替的设置使得主腔体120的密封更加紧密,保温件无法从上隔板11和下隔板12的连接位置处溢出。
另外,主隔板10包括设置于侧面的第一进料口1131和第一进线口1132,第一进料口1131用于将保温件填充进主腔体120,第一进线口1132用于通入电线500,对隔板组件100内的显示模组14、冷藏加热件23、前端加热件1322供电。第一进料口1131和第一进线口1132都设置在隔板凸起17的位置,内胆凹槽203上设置有孔对齐第一进料口1131和第一进线口1132,内胆200与箱体之间的电线500进入第一进线口1132,内胆200与箱体之间的发泡料进入第一进料口1131,如图2所示。
在上隔板11的下方设置主腔体120,上隔板11的上方围出显示槽110,隔板组件100还包括显示模组14,显示模组14设置于显示槽110内,显示模组14包括穿过第一进线口1132的显示线路、以及设置于主隔板10的上方且向上设置的显示屏141。
电线500穿过走线孔伸入显示槽110内,走线孔仅供电线500通过,但发泡料无法通过,使得主腔体120内可以填充保温件,但显示槽110内不填充保温件,从而保障显示模组14内的电路结构不被发泡影响显示效果。上隔板11还包括连通显示槽110和主腔体120的主进线口,加热线路依次穿过第一进线口1132和主进线口,经主腔体120连接前端加热件1322。于主进线口处仅可以通过电线500,不能通过保温件。
显示屏141设置于上开口101的前方。这样一方面使隔板组件100具有了更多的功能,隔板组件100可以同时实现拆装、显示的作用,另一方面方便用户通过隔板组件100与制冷设备1000智能交互。
上隔板11的上表面未被显示模组14覆盖的上表面与显示模组14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这样整体一致性更好,且可以在显示模组14的上表面和未被显示模组14覆盖的上表面放置同一物品。
另外隔板组件100还包括进料走线盖300,进料走线盖300包括第二进料口310和第二进线口320,第二进料口310对齐第一进料口1131,第二进线口320对齐第一进线口1132,第二进线口320连接封闭端子321,封闭端子321包括用于穿过电线500的走线孔,进料走线盖300与主隔板10固定连接、且进料走线盖300和主隔板10之间设置用于夹持内胆200的夹持空间。
电线500可以通过第一进线口1132和第二进线口320进入隔板组件100内,从而可以给隔板组件100通电,使该结构的隔板组件100的智能显示、制冷、加热等成为可能,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另外进料走线盖300可以将内胆200和主隔板10牢牢固定在一起,提升了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上隔板11和/或下隔板12包括向外伸出的延伸边,进料走线盖300包括与延伸边配合的防溢槽340,延伸边插入防溢槽340内。延伸边包括上隔板11向外伸出的上延伸边113、下隔板12向外伸出的下延伸边123,上延伸边113插接于下延伸边123,上延伸边113和下延伸边123分别合围出第一进料口1131和第一进线口1132。延伸边和防溢槽340均呈环形,环设于第一进料口1131外侧和第一进线口1132外侧。
上延伸边113和下延伸边123的配合结构,使得上隔板11和下隔板12的连接更加紧密,结构强度高;环形的延伸边和防溢槽340的配合结构,可以避免溢料,形成完整的密封结构。
进料走线盖300包括第一卡合件,主隔板10包括第一配合件,第一卡合件卡合连接于第一配合件。具体地,第一卡合件设置为伸入第一进料口1131的第一卡勾330,第一配合件设置为第一进料口1131内的第一内壁,第一卡勾330卡合于第一内壁。如图9b或12b所示,第一卡勾330包括上下两组,分别与上方的第一内壁和下方的第一内壁卡合,稳定连接。
另外,夹持空间内设置密封圈301,如图3或10所示,密封圈301套设于延伸边外侧。密封圈301可以是橡胶圈或发泡棉,起到防止溢胶、密封的作用。
如图10或12a所示,主隔板10、进料走线盖300及内胆200均设置螺栓孔,螺栓依次穿过进料走线盖300、内胆200后连接主隔板10。通过螺栓将主隔板10、进料走线盖300、内胆200和密封圈301四个部件紧密连接在一起。
第一卡勾330同时还可以用于先将内胆200与隔板组件100固定连接,起到预固定的作用,然后再用螺栓固定,螺栓固定的时候结构更加稳定,所以第一卡勾330的设置方便了员工的组装螺栓,提高了生产效率。
隔板组件100还包括前盖板131,如图7a~9b所示,上隔板11和下隔板12合围出的主腔体120前方具有前开口140,前盖板131封闭前开口140。隔板组件100还包括加热模组132,加热模组132包括设置于前盖板131的后表面的前端加热件1322。前端加热件1322可以用于解决在隔板组件100的前端的上下腔体的较大温差处产生凝露的问题,所以在前盖板131的后方贴设前端加热件1322产生热量。
加热模组132还包括连接前端加热件1322的前端加热电路1321,如图3或7b所示,前端加热电路1321通过第一进线口1132处进的线进行供电。
上隔板11和下隔板12合围出环前开口140的环形槽1401,前盖板131包括用于插入环形槽1401内的环形挡圈1311,环形槽1401固定连接于环形挡圈1311,如图7b、8、9b所示。
下隔板12包括照明槽150,如图7a~8所示,隔板组件100包括设置于照明槽150内的照明模组134,照明模组134包括穿过第一进线口1132的照明线路、以及向下照明的照明件,隔板组件100还包括用于封闭照明槽150的照明盖133,照明盖133设置为透明件。照明模组134向上发光,照明盖133向下设置,这样照明模组134向下方照明,使隔板组件100兼具有照明功能,且由于发光的方式为带状的漫反射,照明效果更美观。
左内胆凸起2021、右内胆凸起2023、后内胆凸起2022均设置通孔2025,如图2所示,隔板凹槽18和/或隔板凸起17的侧壁设置若干个与通孔2025对齐的第三进料口1211,具体地左隔板凹槽181、右隔板凹槽183、后隔板凹槽182均设置第三进料口1211,也就是上侧壁112和下侧壁122均设置第三进料口1211,保温件穿过第三进料口1211和通孔2025进入主腔体120。
另外隔板组件100还包括进料盖400,如图10、13a~13b所示,进料盖400包括第四进料口410,第四进料口410对齐第三进料口1211,进料盖400依次穿过通孔2025和第三进料口1211、将内胆200和隔板组件100固定连接,进料盖400与主隔板10固定连接、且进料盖400和主隔板10之间设置用于夹持内胆200的夹持空间。
保温件可以通过第三进料口1211和第四进料口410进入主腔体120,可以使保温件不仅起到保温的作用,还起到固定连接内胆200和隔板组件100的作用,提高了连接的强度,以及进料盖400可以将内胆200和主隔板10牢牢固定在一起,提升了结构的稳定性。
制冷设备1000还包括弯折密封件401,弯折密封件401包括设置于左内胆凸起2021和左隔板凹槽181之间的左密封件、设置于后内胆凸起2022和后隔板凹槽182之间的后密封件、设置于右内胆凸起2023和右隔板凹槽18318之间的右密封件,弯折密封件401上设置与第三进料口1211对齐的开孔4011。
进料盖400包括第二卡合件,主隔板10包括第二配合件,第二卡合件卡合连接于第二配合件。第二卡合件设置为伸入第三进料口1211的第二卡勾430,第二配合件设置为第三进料口1211内的第二内壁,第二卡勾430卡合于第二内壁。
延伸壁124沿远离主腔体120方向向外凸出,从而与内胆200和进料盖400稳固地连接。进料盖400包括用于部分容置延伸壁124的定位槽420。外定位槽420包括左定位槽420和右定位槽420,第二卡勾430包括左第二卡勾430和右第二卡勾430,左定位槽420设置于左第二卡勾430的左侧,右定位槽420设置于右第二卡勾430的右侧,从左右两侧稳定的连接和支撑。
制冷设备1000还包括设置于隔板组件100上方的上风道盖板、设置于隔板组件100下方的下风道盖板,上风道盖板和下风道盖板均抵持于隔板组件100。这样从上方和下方同时依靠风道盖板支撑隔板组件100,使其支撑效果更好,抵抗变形的能力更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隔板组件100在保持自身具有隔热作用、使被分隔的两个间室拥有不同温度的基础上,还可以具有显示的功能,使用户既能够在隔板组件100上放置物品,也可以通过显示模组14进行更多的操作;在隔板组件100安装于制冷设备1000上后,隔板组件100可以通过第一进料口1131对其内部发泡,使其具有隔热的能力,还可以通过第一进线口1132,使显示模组14点亮,使隔板组件100具有更多的功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隔板,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之间合围出主腔体,所述上隔板包括显示槽,所述主隔板的侧面设置若干个第一进料口和第一进线口,所述第一进料口用于将保温件填充进所述主腔体;
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显示槽内,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穿过所述第一进线口的显示线路、以及向上设置的显示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板包括第一配接件,所述下隔板包括与所述第一配接件连接的第二配接件,所述第一配接件和所述第二配接件设置于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的交接处,所述第一配接件和所述第二配接件其一设置为配接槽,另一设置为嵌入所述配接槽的挡边,所述配接槽和所述挡边的配合限制所述保温件位于所述主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接槽和所述挡边的至少部分结构环绕所述主腔体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副隔板,所述主隔板包括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的容置空间,所述副隔板固定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封闭所述上开口和所述下开口;
所述配接槽和所述挡边的至少部分结构环绕所述容置空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前盖板,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合围出的所述主腔体前方具有前开口,所述前盖板封闭所述前开口;
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加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包括穿过所述第一进线口的加热线路、以及设置于所述前盖板的后表面的前端加热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板还包括连通所述显示槽和所述主腔体的主进线口,所述加热线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进线口和所述主进线口,经所述主腔体连接所述前端加热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环所述前开口一周的环形槽,所述前盖板包括嵌入所述环形槽的环形挡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隔板包括照明槽,所述隔板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照明槽内的照明模组,所述照明模组包括穿过所述第一进线口的照明线路、以及向下照明的照明件,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照明槽的照明盖,所述照明盖设置为透明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上隔板的上表面未被所述显示模组覆盖的上表面与显示模组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内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98239.7U CN218096815U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98239.7U CN218096815U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96815U true CN218096815U (zh) | 2022-12-20 |
Family
ID=84477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98239.7U Active CN218096815U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96815U (zh) |
-
2022
- 2022-06-30 CN CN202221698239.7U patent/CN21809681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096812U (zh) | 制冷设备 | |
CN115077180A (zh) | 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 |
CN115077178A (zh) | 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 |
CN115077176A (zh) | 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 |
CN218495561U (zh) | 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 |
CN218380082U (zh) | 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 |
CN115077179A (zh) | 制冷设备 | |
EP3406992A1 (en) | Refrigerator | |
EP2650628A2 (en) | Refriger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218096811U (zh) | 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 |
KR101944361B1 (ko) |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 |
CN218096813U (zh) | 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 |
CN218096814U (zh) | 制冷设备 | |
WO2015131771A1 (zh) | 冰箱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8096815U (zh) | 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 |
CN102829601B (zh) | 冰箱 | |
CN218348997U (zh) | 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 |
WO2024001204A1 (zh) | 制冷设备 | |
CN106766604B (zh) | 立式发泡箱体、制冷设备及箱体组装方法 | |
CN212673595U (zh) | 冷柜 | |
CN106595207B (zh) | 具有顶部透明展示区的抽屉式制冷设备 | |
US20100307182A1 (en) | Pump motor mounting structure for ice making machine | |
CN212939077U (zh) | 一种冷藏冷冻展示柜 | |
CN103615856B (zh) | 冰箱及其箱胆 | |
CN106642890B (zh) | 顶部透明立式保温箱体的组装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